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即便是以明太祖高皇帝英武,也有諸多的無奈。

比如那個鼻子朝天的孔克堅三請方至,以周禮騎在朱元璋的頭上,還大聲叫喊,鳳陽朱,暴發戶。

比如那些個不肯出仕的士大夫們,以不出仕威脅朝廷,即便是太祖高皇帝殺了斷指不出仕的夏伯啓叔侄二人,但是依舊無法讓他們出仕。

鄧愈克復徽州,前元經學家、前元的忠義之士鄭玉,不肯出仕,鄧愈三請,鄭玉堅拒,遂在絕食七日之後,懸樑自盡。

朱元璋下蘇州,求取名士治國之策,晝經夜史、枕藉不厭的前元知名儒士馬玉麟,不肯出仕,賦詩一首「囊中短疏成遺恨,身後佳名愧昔賢。玉石俱焚嗟此日,中原消息尚茫然」服毒自盡,臨終念念不忘中原消息。

徐達克復溫州,明軍入城,前元翰林侍講學士的永嘉人陳達,自殺未果,以石擊脊,風痹不能出仕,三年稍愈,聽聞有人推薦他入朝爲官,他便不服藥不喝水,投井自殺。

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做元儒、忠義之士,而且多被人標榜其忠誠。

朱元璋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問劉基,咱都是漢人,臉上刺字爲奴爲僕,好不容易驅除韃虜,復了華夏衣冠,他們爲了以胡虜爲忠,以魋髻死?

魋髻,就是天靈蓋上留下一個橢圓的髮髻,背後有辮子,意思是帶着胡人的髮型死去,也不肯爲大明盡忠。

劉基無言以對。

最後朱元璋不得已下詔:「食祿之家與庶民貴賤有等,君子野人無所分別,非勸士待賢之道,輸租稅外,悉免其徭役。」

給了士大夫特權,這些士大夫們,才肯出仕治國。

太祖高皇帝遠征漠北,鎩羽而歸,因爲彼時北方凋零,人口稀少,後勤補給不利,只能捏着鼻子喊出了不徵之國,安定藩屬人心。

這些委屈他當時受了,就是不爲了讓子孫後代們受委屈。

當時不徵,是因爲大勢,他朱元璋徵不得。

當時認元朝爲正朔,說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爲天下主的天命說,受那個委屈,是爲了讓大明的子孫萬代,不受刺字爲奴的委屈。

滿都魯,可不是糊塗蟲,他知道大明大皇帝心裡憋着一股氣,大皇帝他除了祖上的委屈,還有自己的委屈。

誰一登基,還沒開門呢,就被人圍困京師,不委屈才怪。

若是韃靼人不知好歹,非要說什麼草原我孛兒只斤氏說了算,那大明立刻把那塊所謂的天命輪迴的說辭,棄之如敝履。

大皇帝,一定帶着的大軍再次把韃靼人揉扁搓圓,捏成大明的形狀。

大明的太宗文皇帝,不就這麼幹的嗎?

大明皇帝是講道理的,但那是在草原人恭順的時候,纔會講道理。

草原人不恭順,只會被打的連根兒都斷了。

瓦剌人惹出的事兒,他們自己平去,大皇帝在宣府設立了貢市,同意了韃靼人和大明的貢市,這纔是長久之策。

滿都魯的出發點是韃靼的百姓,脫脫不花的出發點是削弱瓦剌人的實力,站着把可汗給當了,阿噶多爾濟是見瓦剌人勢弱,不玩了回家了。

韃靼部達成了共識,表示恭順,順利的活下去。

滿都魯的退出,帶動了一幫左右橫跳的韃靼王,離開了官山議事臺。

而瓦剌人則完全不同了,他們不能退,現在退一步,明天就得退百步,千步,甚至要西征,纔有可能活下去。

阿剌知院深吸了口氣說道:“繼續議事,大明少保于謙下來了戰書,應當如何退敵?”

阿剌知院不知道的是,他們在討論如何退敵的時候,石亨拖着大明的徵虜將軍炮,來到了興和所土城之前。

石亨拍着巨大的徵虜將軍炮,大聲的喊道:“武奮營神機營的都指揮呢?來轟他特孃的一炮!”

這門大炮有多大?

長約儀仗半,重約六千斤,孔徑只有半尺,一次使用火藥三十斤,炮彈是二十斤的鉛子,是王恭廠實驗性的產物,就造了五門。

造出來之後,所有人都發現這玩意兒,根本沒法運輸,一來是太重了,若非煤渣平整路面,根本運不到前線來。二來火藥這麼用太浪費了。

但是造都造出來了,難道毀掉不成?

《浪費》

興和所的土城,成了試炮的地方。

武奮營神機營都指揮帶着人填裝,這個填裝十分的冗長,與大將軍炮不同,尤其是闊徑,火藥的填裝之前,有火捻需要梳理,防止無法完全火藥無法完全爆燃,導致威力下降。

這東西造出來之後,試了好幾次,都是轟鳴之聲暴起,炮彈飛出鏜孔不足五步,嘲笑着大明人的異想天開。

不過經過了反覆試驗,這炮終於是能打響了,而且威力極大。

將炮車固定好之後,都指揮示意大家離遠一點,火藥太多,炸膛了破片傷人。

石亨見過這東西炸膛的樣子,他示意其他人再離得遠一點。

炮膛碎邊亂飛,比箭矢還要恐怖。

火摺子點燃了火把,火把點燃了火捻,點火的都指揮扭頭就跑,到了二十多步,停在了石亨的位置,才鬆了口氣。

火捻繼續燃燒,從一股分成了六股,隨後從火門,沒入了炮膛之內,便沒了聲息。

在場的所有人,都捂住了耳朵。

于謙也有模有樣的捂住了耳朵,他雖然不知道聲音有多大,但是這麼多火藥塞進去,威力顯然不小。

“轟!”

響徹天地的無聲爆鳴忽然在草原上響起,以五門徵虜將軍炮位爲圓心一股衝擊波擴散,打散了草原灰塵,徵虜將軍的炮車,在後坐力的作用下,都有點移位。

炮彈急速出膛,反射着天日陽光,以一種極高的速度,猛地砸在了興和所的城牆之上。

“啪!”

炮彈鑲嵌在了夯土層上,夯土層開始皸裂,如同崩裂了一般,帶着炮彈垮塌而下。

一枚炮彈飛的方向是五鳳樓,但顯然命中出現了些許的偏差,砸在了興和所的城門之上,連續不斷的倒塌之聲傳來,塵土飛揚。

顯然守城的瓦剌人,完全沒想到,大明的火炮威力如此巨大,而且如此精準的命中了城門,他們目瞪口呆的看着那五門徵虜將軍炮,看着自己城池被打出了五個巨大的豁口,城門倒塌,掩埋了無數人。

哀鴻遍地。

石亨深吸了口氣,大聲的喊道:“五軍營聽令,準備攻城!三千營聽令,側翼掩護!神機營聽令,以火炮壓制守城箭矢火器!”

“全軍聽我號令!”

“進攻!”

步戰兵穩步向前,將城塹壕放了了木板,而大明的騎卒開始出列,向着興和所飛奔而去,他們並不會攻城,而是騎射掩護步戰進攻。

大明的軍隊推着雲車、武綱車做掩護,打算逼近城牆。

神機營的大將軍炮陣線,開始轟鳴,鉛彈呼嘯的飛向了城頭,砸出了一個個豁口。

瓦剌人已經在抵抗,但是他們的弓箭手被大明的騎射、火炮、鉛子壓制的根本無法探頭,城牆損壞,失去了掩體,只能躲着瑟瑟發抖。

有些人甚至被嚇破了膽,直接失禁,哭爹喊娘。

甚至有的督戰的瓦剌軍將,剛纔還在督戰,一轉頭就被炮彈給砸的粉身碎骨,化成了一捧血霧。

當雲車上的大明軍衝上城頭的時候,戰鬥的勝利天平,已經傾向了大明軍。

石亨拍了拍尚有餘溫的徵虜將軍炮,這玩意兒攻城用極好,但是這天下,哪有那麼多的城池給大明攻打?

“太浪費了,一百多斤的火藥就一下就沒了,能打多少發鉛子啊。”石亨連連搖頭。

于謙笑着說道:“陛下天天說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殊不知泰安宮裡的燈盞也只有一根燈芯。”

“好嘛,這火炮一響,僅僅一百五十斤火藥,你就心疼了?原來十二團營的燈盞也只有一根燈芯。”

石亨試着推了推,這六千斤的大傢伙,至少近五六十人一起推,他搖頭說道:“陛下尚節儉,我們也得省着點啊,雖然這次的火藥準備的極多,但是也不能像孫鏜那樣浪費。”

孫鏜炸稽戾王皇陵,用了三四千斤的火藥,石亨就心疼了許久。

“進城吧。”于謙勒馬,看着已經殘破不堪的城池搖了搖頭,無奈的說道:“也不知道抵抗什麼,明知道大明此舉復仇心切,定然會傾盡全力,非要試一試。”

“駕。”

于謙打馬回了萬全都司。

在於謙看來,瓦剌人有且有唯一的勝利的契機,就是攻打萬全、大同、宣府,但是這三個地方,于謙都防着他們呢。

夜不收的情報,解決了一個大明軍之前出塞作戰的巨大問題,那就是對情況無法完全瞭解。

于謙回到了萬全都司,查閱着各種情報,又拿起了掌令官遞上來的種種陳條。

這些事兒,都很有趣,可以讓于謙深入瞭解大明的裡裡外外。

于謙將一些陳條挑了出來,貼上了條,準備送回京中,面呈陛下御覽。

而此時的官山議事臺內,阿剌知院剛剛收攏了軍心,打算和大明殊死作戰,以死相博。

在阿剌知院看來,當初于謙可以把瓦剌人逼得進退維谷,在京師砰的滿頭是包,訓練有素的瓦剌人,也應該可以。

阿剌知院站起來,指着堪輿圖說道:“諸位,明軍沒什麼可怕的,我們之前,就在土木堡吃掉了大明二十萬大軍,三十萬民夫!”

“大明並非天下無敵,大明更不是無懈可擊,他們也有弱點,他們也會膽怯,他們在缺少補給的情況下,如同草原狐狸那般膽小!”

“他們的將領十數年內,都未曾打仗,就像是被圈養的家犬一樣,缺少對敵經驗!”

“大明軍隊,不堪一擊!”

“我們要振奮起來,他們一旦進入草原,我們一定要給他們迎頭痛擊,告訴他們,草原是長生天庇佑的天下!”

阿剌知院深吸一口氣,往前走了一步,大聲的說道:“就像是昨天,我們瓦剌人擊退了大明軍隊對興和所的進攻一樣!”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河套必將屬於我們!草原也必將…”

阿剌知院剛要喊出最後一聲,卻被一個傳令兵急匆匆的身影,給打斷了慷慨激昂的喊聲。

“阿剌平章,巴圖特鄂拓克們,全軍覆沒了…”傳令官跑上臺來已經氣喘吁吁,跪在地上,極其悲愴的說道。

平章,是阿剌知院的職位,類似於宰相。

巴圖特是阿剌知院他們部族的名字,鄂拓克則表達部落,就是巴圖特部部族的勇士,戰死在了興和所。

此言一出,議事臺上的將領和部分打算跟着瓦剌人發大財的韃靼王,立刻就跟炸了鍋一樣,他們彼此大聲的說着,滿是焦急。

在官山議事臺上,他們議論的戰略就是以興和所附近,展開一寸一寸的爭奪,將所有的騎卒散開,利用馬匹衆多,機動性好的特點,隨時偷襲大明軍。

如同在洞中潛藏的毒蛇一般,隨時給大明軍致命一擊,如果能夠找到大明糧草的位置,將其焚燬,自然可以逼迫大明軍隊退兵。

但是興和所…失守了,而且速度如此的迅速。

阿剌知院舉着的手,呆了許久,他愣愣的問道:“你說什麼?興和所被大明攻陷了?昨日不還是相持嗎?今天怎麼就…怎麼會,這麼快。”

傳令官滿頭是汗的搖頭說道:“阿剌平章,我等不知,也查不到什麼消息,夜不收佈滿了興和所附近,只聽潰兵說,那邊已經失陷。”

“那些潰兵跟瘋了一樣,叫嚷着什麼真武大帝下凡,什麼雷鳴之類的奇怪的話。”

阿剌知院用力的一甩袖子,大聲的喊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定時你貪生怕死,想要逃跑,不對,你是明軍的奸細!在這議事臺鼓譟聲勢,動搖軍心!”

阿剌知院拔出了腰間的彎刀,一腳將傳令官踹翻在地上,作勢要砍,傳令官連滾帶爬的跑出了議事臺。

“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興和所有五千守軍,還有火銃、大炮,以城牆爲依託,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淪陷呢。”

“就是五千頭豬,一天也殺不完啊!”

幾個韃靼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們悄無聲息的後退了幾步,走出了議事臺,乘快馬,揚長而去。

若是繼續發財下去,怕是連命都給丟了。

大明軍在官山議事臺的確有奸細,不過不是那個傳令官,而是一名漢兒,負責提供情報。

于謙在傍晚的時候,收到了情報,和陳條一起,連夜送回了京師。

那些陳條的內容很有趣,可以有效緩解太醫院醫學觀察對象不足的問題。

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688章 康國公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六章 權臣行徑
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688章 康國公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六章 權臣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