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

于謙忽然問到孩子的事兒,並不是無的放矢,他下面要說的話,涉及到了國本二字。

陛下有孩子,大家才能擰成一股繩,這大明的新政纔不是無源之水,才能源源不斷,纔不會人亡政息,纔會萬世之法不移。

一個孩子還是不太穩,還是得多生幾個纔是。

于謙俯首說道:“還請陛下獨掌銓柄,謹防黨禍之事橫起。”

銓部,就是吏治大權,銓有衡量之一,吏部有銓部之稱,銓柄自然是握着官員升遷、罷黜的權力。

這也是皇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于謙繼續說道:“惜前宋亡也,莫過於朝堂黨禍四起,從大宋國初,南北之爭,再到王欽若與寇準爭相,至五鬼登臺,再至元豐、元祐黨人,莫過於鼓譟聲勢,外敵不及家賊,從政見不合,至使動輒生死的黨錮,虛耗國力。”

王欽若與寇準爭奪宰相之位,是圍繞着澶淵之盟而展開的,澶淵之盟本就是城下之盟,寇準有大志卻被宋真宗冷落。

五鬼登臺則是宰相王欽若、三司使計相丁謂、禮部郎中林特、崇文院檢討陳彭年和宦官劉承珪,他們忽悠着宋真宗搞出了泰山封禪。

自此之後,皇帝羞於泰山封禪了。

元祐黨人、元豐黨人,則是王安石變法,和司馬光全面反對新法爲脈絡。

宋朝的黨禍之劇烈,觸目驚心。

大約就像是異端比異教徒更該死。

于謙看着陛下若有所思的模樣,繼續說道:“黨錮可有益?百害而無一利,朝政從無定策,更無一以貫之之政令,朝堂傾軋,朝綱敗壞如斯,最後鬧到立碑攻訐的地步。”

“陛下握銓柄,則天下獨陛下一言,即便陛下是錯的,又如何?”

“臣僭越。”

于謙說的甚至有上幹天怒之辭,什麼陛下是錯的。

胡濙第一個反對,誰說陛下錯了?

陛下怎麼會錯!

但是皇帝也是人,他的想法有可能是錯的,但就是錯的又如何呢?

朝堂之上,只要是一個聲音,即便是錯的,只要出發點是好的,把它辦下去,也好過黨錮、黨禍四起。

危國四禍,是需要警惕的。

朱祁鈺不由得感慨,治國這種事,這些優中選優的臣子們,的確都是扛鼎之流。

于謙說的黨錮、黨禍,並不是宋朝特有。

明朝末年,萬曆年間朝臣,藉着京察和大計,搞黨爭,直接把大明搞成了半殘。

薩爾滸之戰中,楊鎬和努爾哈赤,在薩爾滸擺開了陣仗,準備打仗。

而彼時,朝中京察和大計,齊楚浙三黨和東林黨,正是撕咬的最兇狠的時候。

薩爾滸大敗而歸,熊廷弼經略遼東,頗有作爲,打敗了新勝士氣高漲的努爾哈赤,守住了瀋陽,甚至一度在開原、鐵嶺和努爾哈赤陷入了拉鋸戰。

熊廷弼在遼東頗有作爲,想要培養兵力、積蓄實力,以戚家軍舊脈爲核心,再建遼東都司軍威。

熊廷弼並不是黨人,如果真的嚴格來算,他屬於楚黨,齊楚浙敗北,東林獨大,熊廷弼遼東經略被罷黜,以袁應泰取而代之。

袁應泰最後戰死瀋陽,瀋陽陷落,遼東都司就此成爲了歷史的塵埃。

朝中羣議洶洶,熊廷弼還沒走到京城,就再次被任命遼東經略。

熊廷弼立刻以三防佈置之策,以廣寧、登來、山海關爲犄角,準備好好的跟努爾哈赤碰一碰。

結果廣寧巡撫王化貞,擺了十三萬大軍與城外,與士氣正旺的建奴八旗正面對壘,被打的潰不成軍。

熊廷弼被傳首九邊,東林黨的王化貞,卻苟活到了崇禎五年,才被崇禎皇帝從詔獄裡提了出來,明正典刑,砍了腦袋。

齊楚浙三黨敗了,但是沒有完全敗,他們聚集在了魏忠賢的黨羽之下,再建閹黨。

大宋的彼時彼刻,正如大明的此時此刻。

君出、虜入、播遷、黨禍,果然是四亡國之禍也。

大明的確強,但是再強,也承受不住四禍齊出,最後折騰到了亡國的地步。

朱祁鈺深以爲然,嘉納其言。

銓柄,必須牢牢的握在皇帝的手中,京察之事,尤其是六部明公和都察院總憲這等要害職務,皇帝必須親拿親問,方爲安國定邦之策。

“於少保真乃國士也。”朱祁鈺頗爲感慨的說道。

大明末年,要是有個強勢如於謙這樣的人,還至於弄的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的地步嗎?

于謙對南遷的人是什麼態度?

言南遷者,斬。

于謙已經足夠溫和了,但是對黨禍、朝爭依舊要以斬首來威懾。

朱祁鈺就直接一步到位了,搖脣鼓舌、狺狺狂吠、動搖軍心的鳳陽詩社十四君子,被朱祁鈺直接從牢裡提了出來,整整齊齊的剁了腦袋。

他不是于謙,戰時動搖軍心,不光是朝臣,文人雅士騷客,更加不可。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掌六部明公、總憲之京察,銓部掌京官,京官方可掌地方,否則,黨禍必然四起,朝令夕改,法不束民,民不知法。”

于謙說的思路和朱元璋廢宰相的道理是相通的,天下大事,想要避免黨禍,那就得大權獨攬。

陛下掌銓部,斷朝綱,官吏稱其職,天下方能安泰,國泰則民安。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想要避免黨禍,何其難?

讓大明再次偉大,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只要陛下不懈怠,必然可以實現!

于謙說完了京察和大計的意義,有些奇怪的問道:“陛下壓了銀幣,爲何不壓金幣呢?金比銀貴,既然可以鑄銀幣,爲何不鑄金幣呢?”

“臣愚鈍。”

于謙其實在剛纔鹽鐵會議上,他就想提這件事,但是認真思考了許久,最終沒有說出來。

陛下乃是大明戶部尚書,他能不知道金幣比銀幣更貴嗎?但是爲什麼不鑄金幣呢?

一兩金子大約等同於十七兩銀子,一枚金幣大約等同於十七枚銀幣。

這要是還賬簡直太輕鬆了。

但是陛下似乎寧願頂着欠賬的風險,依然要堅持鑄銀幣而非金幣。

朱祁鈺搖頭說道:“不是朕不想,而是不能。”

“於少保真當以爲勢要豪右之家,制不出來這御製銀幣嗎?”

“恰恰相反,他們若是真的有心此事,卻是完全可以,但是投入極高,卻是收效極低,尤其是剛剛決定給兵仗局,讓了四分銀。”

“他們要讓銀匠們跟着他們冒着掉腦袋的風險,盜鑄御製銀幣,自然要有豐厚的報酬。”

“他們不盜鑄銀幣,那是嚴刑峻法高懸,頭頂上,頂着一把劍,不敢罷了。”

“朕當初就說了,私鑄銀幣等同謀反,刀在他們脖子上架着,他們不做,更是因爲無利可圖。”

“但是鑄金幣呢?其利甚厚也。”

“足以他們頂着嚴刑峻法,冒着天大的干係,找到足夠的人手,敗壞大明御製銀幣了。”

朱祁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金幣只有大不列顛嘗試過作爲貨幣發行,都是極小規模,但是立刻帶來了大量的盜鑄,之後金幣其實都成爲投資物,而非貨幣使用。

自古就有點石成金的傳說,一旦放開了金幣,甚至發行了金幣,那勢要豪右之家,立刻就要明火執仗的開幹了。

大明的新貨幣政策還沒起航,就會夭折了。

那就不是釣魚、捕魚,而是往魚塘裡下毒,竭澤而漁不可取。

朱祁鈺繼續解釋道:“於少保不知其中詳情,現在寶源局收的銀子,已經從碎銀子,變成了金花銀,很多勢要之家都把銀子鑄成金花銀,再到寶源局更換銀幣,爲何?”

“因爲寶源局雜色銀到金花銀,也要收三成的火耗。”

“他們現在用埋在豬圈裡的油紙包裹的銅錢,去換民間的散碎銀子,因爲這裡面有利可圖,雖不豐,但也是一筆收入。”

“若是開放金幣,他們連坊間的碎銀子,甚至銀料都不用收了,直接造假金幣獲利極高了。”

朱祁鈺解釋清楚了金幣爲何不能做貨幣的原因,因爲勢要豪右之家,會冒着天大的干係仿製,造假,利潤太豐厚了。

于謙不住的點頭說道:“臣謹記聖誨。”

至此,于謙知道了,果然陛下始終防備着一羣人。

他當初看到的沒錯,陛下那三座墓碑,現在已經埋了一座,那就是正統帝朱祁鎮,雖然似乎還沒有封土。

現在還有兩座墓碑,還沒有人認領,肉食者鄙,陛下始終對他們抱有十足的警惕。

于謙愣愣的說道:“按照陛下所言,兩倍則安,四倍則泰,六倍則興,可是陛下,農莊法,官府只收一成半,這是不是太低了一些。”

谷租、藁稅、鄉部所求。

大明訓練了很多義勇團練,這些義勇團練,就是反抗鄉部所求,藁稅加起來才一成半,這已經是六倍則興了。

尤其是隨着流民不斷加入農莊,石景廠的一些鐵料做農具,頗爲耐磨,大明的基層生產力正在高速恢復着。

雖然現在只有兩倍與丁口所求,但是不用幾年就是四倍,六倍不止了。

現在開荒的氛圍極其濃厚,若非掌令官以真武大帝敕不得焚山,現在燕山要被燒光了。

“不算低了。”朱祁鈺搖頭說道:“就這個稅就是了。”

朱祁鈺再次確認的說道:“足夠了,貪乃萬惡之始。”

于謙眉頭緊皺,思索了許久,認真的問道:“臣受教。”

顯然,于謙感受到了農莊法和陛下推行的貨幣政策,完全不是一個路數上的東西,甚至農莊法在,某些方面更加高級的大道至理。

但是于謙只是感受到了,但是他卻品不出來。

陛下不說,于謙只能抱憾,自己琢磨去了。

于謙和朱祁鈺又聊了聊朝中大事,于謙才俯首打算離開。

“陛下,京察那邊,一個正五品的按察司僉事,現在已經被都察院的人,鞫訓了。”盧忠面帶興奮的走了進來,他最近真是閒的頭皮發麻。

自從去歲,陛下爲了削太上皇帝號,不斷的下餌之後,就一直沒撈到什麼大魚,對於錦衣衛這個衙門而言,一年歌舞昇平,這日子簡直是太難熬了。

前不久,還以爲襄王府會出點動靜,盧忠都點檢好了緹騎,準備隨時出京。

這次京察,翻箱倒櫃,終於逮到一條!

“哦?去看看!”朱祁鈺站了起來,頗爲滿意的點頭。

釣魚佬終於不空軍了!

把水抽乾了,再空軍,就說不過去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730章 無題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發新書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
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730章 無題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發新書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