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

商輅左右看了看,這裡是廷議,是文華殿,一旦這裡形成了決議,就代表着大明最頂層的決策者們,決定對南北兩雍的一羣蠹蟲進行流海外的決策。

這種時候,商輅必須說些什麼,哪怕是無法影響決策,日後讀書人罵他也罵不到他的頭上,他真的盡力了。

“陛下。”商輅艱難的說道:“陛下,正統年間大勢如此,山東方伯裴綸公廉,失不介於心,夷險不易其節,不避權貴,剛正不阿,結果呢?被逼的回鄉去做了縣誌篡修。”

“大勢如此,監生罪不至此。”

朱祁鈺看着商輅的模樣笑着說道:“就事論事,暢所欲言,這裡是廷議,就是各抒己見的地方,若是這裡不吵,到奉天殿的朝會吵去?”

“你說得很好。”

只要不是開大朝會的時候,牽強附會強詞奪理,朱祁鈺從來不會發火,談,什麼都可以談。

吏部尚書王翱,坐直了身子開口說道:“陛下,清廉和高效之間,頗有點像冬序。只要反腐抓貪,就一定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低效。”

王翱訴說的是一種普遍現象,當朝廷的反腐抓貪的力度越大,朝堂、地方行政的效率就會越低,而且絕對的清廉,一定會帶來絕對的停滯。

這也是歷朝歷代反腐抓貪的窘迫之處,甚至成爲了洪武年間的頭等噩夢。

比如洪武年間,高皇帝治貪,甚至連剝皮揎草都用出來了,最後也沒有能把這貪給杜絕,反而朝廷的政令變得不再通順,到了建文朝年間,開始反撲的官僚們,更加猛烈的貪腐。

王翱繼續說道:“即便是考成法高懸,也是極其低效,這個時候,當朝廷受不了這種斷手斷腳的感覺,就會放任一些治貪的力度,效率一下子就高了起來。”

“這個時候,朝堂發現自己的政令可以快速下達並且被執行,而官員們往自己的口袋裡塞錢自然樂意,而商賈們更是如魚得水,百姓們在家裡桑種之物得以流通,從上到下,其樂融融。”

“這個時候,但凡是出一點問題,朝廷都會下意識放鬆扼住官僚貪婪之手的力度,因爲之前的經驗告訴所有人,放開力度,就會緩解一時之急。”

“但是最後完全放開的時候,黃衣使者再也無法出京;陛下的政令送到了地方,就會被堆積在書吏的寺庫,而不是在黃榜之上;百姓悲苦無依訴諸無門,囊中無錢缸中無糧;天下豪強連田阡陌手下私兵無數。”

“最終導致羣雄並起,逐鹿中原。”

王翱從行政效率和清廉、貪腐的問題上分析了一下問題,其實就是在政治中普遍存在的邊際效應。

管理和放任都存在邊際收益,夠亂的時候管制有收益,

管制太嚴的時候放任有收益,很有意思的一個動態平衡。

用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話說就是寬而有制,簡而有節。

景泰年間,大明朝堂的六部明公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說屁話,追求絕對清廉,肯定是作爲吏部尚書的最高追求,但是那完全實現不了,王翱沒有起高調的講不切實際的屁話,而是從實際角度出發,去探討貪腐問題。

王翱環視了一週後,纔開口說道:“其實當下討論的南北兩雍監生之事,大抵和治貪之事一樣,最開始治學極嚴,而後遇到了一些問題,發現放任一些,可以短暫掩蓋問題,而後遇事就放任,最終導致了今天之局面。”

“臣以爲於少保所言極佳,陛下。”

王翱說的其實就是形成路徑依賴的後遺症,他有沒有反對商輅的說辭?他沒有針對商輅的任何一言一詞,只是單純的陳述自己的觀點,但是字字句句都在反對商輅的說辭。

王翱的意思很明確,這個問題並不是在清算正統年間的舊賬,而是寬縱過頭了要矯正,不能把問題的性質搞錯了。

如果是正統年間遺留問題,爲何在陛下登基之後、改元之後沒有收手?

既然不肯收手,怎麼能怪朝廷無情?

皇帝都換了一個,做事依舊我行我素,臣工的恭順之心何在?既然毫無恭順之心,何來皇帝暴戾?

商輅所言求情,即便是在千年來的君君臣臣、封建禮教的框架下,也是講不通的。

朱祁鈺不住的點頭,王翱這番話可謂是滴水不漏,即反駁了觀點,將問題的性質點明,又沒有開罪翰林、監生這個龐大的利益集合體。

這個龐大的利益集合,和當初的大漢朝的京畿縣,因爲武宣二帝,遷了太多的豪戶,這些京畿縣後來的治理,極爲困難,而漢宣帝的酷吏、京兆尹趙廣漢,是治理京師豪戶的能手。

王翱毫無疑問就是朱祁鈺手下的酷吏之一,練綱、左鼎就是王翱的左膀右臂。

“臣未聞朝廷有如此苛責,恐寒了天下士林寒心,不如等明年科舉之後,再行流放?”商輅轉換了個思路,改變不了問題性質,就立刻改變策略。

從斬立決變爲斬監候,只要能拖一點時間,就可以想很多辦法了,比如李代桃僵,比如張冠李戴。

新任的禮部尚書蕭晅卻笑了笑說道:“商學士此言差矣,這不是苛責,也不會讓天下士林寒心。”

“永樂元年,太宗文皇帝曾下旨放依親詔,將南衙國子監所有監生放歸依親,自國子監祭酒,到國子學、律學、太學、廣文館、四門館、書學、算學、武學博士、掌教、助教典學等一應放歸依親,可不僅僅是監生啊。”

“永樂二年,也沒見各地舉子不肯入京趕考,反而是英才匯聚,規模空前,士子們人人稱善矣,太宗文皇帝廣攬賢良。”

“又不是洪武年間了,天下讀書人何其廣衆?”

“五條腿的馬不好找,舞文弄墨的讀書人,還不是遍地都是?”

“莫非商學士是覺得於少保的處置還是太過於心軟,打算把翰林院翰林學士至助教、掌教等一併放歸?”

蕭晅是提前做了功課的,陛下直接把今日議題泄露給了他,他雖然年紀大了,可不代表着他就是個糊塗蟲,稍微做下功課,就能把商輅給說的啞口無言。

蕭晅一點都不客氣,甚至是有些針尖對麥芒的意思,因爲國子監本來就應該歸禮部管,現在禮部說話根本不管用,反倒是翰林院的翰林們放個屁,都有大堆的擁躉。

蕭晅知道自己就是個過渡的尚書,因爲年紀的緣故,幹不了太久,他自然爭取在任的期間做出點事兒來,胡濙珠玉在前,他蕭晅不能太差勁兒,貽笑大方。

擺事實,講歷史,蕭晅講的是永樂年間的依親詔。

永樂元年,朱棣實在受不了這麼多的儒學士在耳根子邊嗡嗡叫,直接把整個大明的國子監上下一窩端的乾乾淨淨,而後重新組建。

“你!”商輅臉色立變,但是蕭晅所言句句屬實,商輅沒法反駁,在陛下面前可以暢所欲言,甚至可以罵陛下亡國之君,但你要實事求是的講,而不是胡亂捏造。

蕭晅雖然不如胡濙那般會灑水洗地,但是處理禮部事,還是頗有章程的,他還有一個問題是不太擅長奏對,沒有急智,但是讓他打有準備的仗還是很有一手的。

蕭晅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監生九成五有問題,那國子監上下從祭酒、博士、助教、掌教必然也有問題,也應當一併處置。

姚夔眉頭緊蹙的說道:“臣在景泰元年就上書言此事,請陛下放歸監生,但是朝中萬事龐雜才耽誤了,於少保所言流海外,臣以爲甚善。”

姚夔是桐廬姚氏的大宗嫡子,爲了姚夔的仕途,姚氏當家直接投獻了半縣之田作爲官田讓陛下在浙江推行農莊法,是投獻大戶。

姚夔是鐵桿皇黨,早在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五日,稽戾王迤北戰敗被俘,朝中主戰主和議論不休,而在是否請郕王朱祁鈺出王府監國的問題上,夔力言:朝廷任大臣,正爲社稷計,何紛紛爲?

姚夔的意思是吵個屁,快請郕王殿下監國,他是第一個站出來請留守的郕王監國之人。

朱祁鈺能坐在奉天殿上監國,是姚夔力主,朱祁鈺登基是于謙後來三請而就的標準即位流程。

作爲鐵桿皇黨,當皇帝說要在浙江推行農莊法的時候,姚氏只能選擇投獻,一條路走到黑。

當然桐廬姚氏投獻半縣之田,結果就是陛下年賜船證,在海貿事上,仍然是遮奢豪戶,而且在海外也打下了根基。

姚夔在景泰元年就上書過要對國子監下依親詔,但當時稽戾王仍在迤北,國朝事物何其繁雜,直到今日,這個問題,終於擺到了文華殿的長案上來。

在形制上,國子監仍歸禮部管理,禮部上下一致,認爲於少保的流海外甚善,按照大明形制流程,只需禮部部議形成決議,上奏陛下硃批即可。

之所以擺在文華殿上廷議,還不是因爲國子監在實質上不歸禮部管轄了嗎?

國子監數量龐大的國子監生,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遠超地方稟生,他們形成的風力,很容易影響朝廷的決議。

“蕭尚書、姚侍郎所言極是,國子監上至監丞下至掌教都應該過一遍北鎮撫司,如果有問題,也應該一併流海外。”于謙立刻補充說道。

監生要放歸依親,還有一羣蠹蟲也需要處置。

商輅立刻選擇了閉嘴,他發現了,于謙這心是真的黑,比胡濙的心還要黑!

于謙是忘記了國子監的監丞、博士、掌教、助教嗎?

怎麼可能!

陛下廷議放歸監生,于謙就不能越權,將打擊面擴大化,這是陛下堅決反對的倍之手段,于謙不能,但是有人提出來,于謙就可以順水推舟了。

坊間傳言有誤,坊間皆傳聞于謙剛正,這手段、這心機,剛正在哪裡了?連翰林們最擅長的倍之,都被于謙用的如此爐火純青!

不同意開窗是吧,直接把屋頂給伱掀咯!

商輅不敢再多說一個字,否則這火會越燒越旺,燒到了翰林頭上,最後就會燒到他這個翰林院翰林大學士頭上。

商輅是懂燒火的。

朱祁鈺的手指敲了敲桌子,才說道:“朕倒是以爲,商學士所言還是有幾分道理,正統年間風力如此,於少保、王尚書、應天巡撫李賢,皆是這股龐大風力之中的受害者。”

于謙履任地方二十五年,王翱履任地方二十四年,李賢就更倒黴了,到現在還在地方履任。

朱祁鈺繼續說道:“朕從來不奢求大部分人能夠在驚濤駭浪中,能夠逆流而上,甚至劈風斬浪,能夠明哲保身者又有幾人?天下芸芸一隻手都數得過來。”

人,是羣居動物,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能夠在龐大風力的驚濤駭浪中,明哲保身都已經很難很難了。

于謙因爲得罪了王振,被王振安排通政使李錫彈劾,于謙逮捕入獄,若非於謙在朝中聲望極高,朝臣們聯名上書,于謙怕是命都給丟了,哪來的正統十四年力挽狂瀾?

大明直接南遷變南明瞭。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也別吵了,國子監組織一次考校,無真才實學者流海外,有真才實學者留京儲才,國子監自祭酒以下,助教以上,皆送北鎮撫司過一遍,自景泰元年起糾察。”

掌教、助教這一個級別,還沒有能力把人送進國子監來,根本不用查,他們要有這個本事,還只是一個掌教和助教嗎?

正統年間一概不論,若是景泰元年後仍不收手,那就是失了臣工的恭順之心,那就得把他們一併流海外了。

北鎮撫司現在辦案手段很簡單,已經沒有五毒之刑那麼殘酷了,直接把人擡進解刳院裡轉一圈,任何心理防線都會被擊潰。

商輅立刻高聲說道:“陛下英明!拔擢賢才延攬有策,敬禮大臣寬恤民下,賞罰無失恩威並重,仁恩覃被於寰區,威武奮揚於海宇,乃不世英主也!”

今天這局勢,能保住一部分人都已經燒香拜佛了,商輅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能保住幾個算幾個,剩下不學無術濫竽充數之人,只能讓他們聽天由命了。

朱祁鈺嗤笑了下說道:“平日裡,都罵朕是亡國之君,今日倒好,成了不世出的英主,商學士啊,朕到底是亡國之君還是不世英主?”

商輅立刻俯首說道:“陛下高瞻覽勝,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未雨而綢繆,甘露而掘井,臣等眼光如豆,寧足與陛下論天下哉?”

朱祁鈺擺了擺手,示意商輅坐下,他早就見慣了這幫讀書人的首鼠兩端,這等馬屁,不應放在心上。

“陛下,臣還是皆流海外。”于謙卻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他仍然堅持皆流海外。

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寫在十月末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
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寫在十月末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