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

朱祁鈺與于謙、胡濙商量了許久,如何杜絕地方士紳和官員勾結的方法,但是無論從什麼方面去限制,只要官員有心,那麼勾結必然存在。

“朕以前的時候以爲,地方士紳坐大,甚至各地方的士紳聯袂,最後導致大明的朝廷官員,總是非常的難辦,處處束手束腳,不得不妥協屈服退讓。”朱祁鈺靠在軟篾藤椅上,說了一段很古怪的話。

李賓言去山東稽查孔府大案,孔府的反擊,可以說是喪心病狂,他們連大明皇室老朱家都不放在眼裡,一個小小的李賓言而已。

練綱到了四川更是九死一生,還沒進四川境內,就遭到了多次的追殺。

但是無論是李賓言還是練綱,都把朝廷交待的任務,完成的非常徹底。

朱祁鈺一直以爲做地方巡按是一個很危險的事兒,畢竟地方士紳,把持地方權力,有勢又有人,憑什麼聽你這個朝廷命官的話?

可是接連發生的這些事,他的那些刻板印象正在消失,他確切的發現,地方士紳和官員勾結,多數情況下,都是類似於官員的主動合作,甚至是官員的私慾在做祟。。

這個發現,越來越清晰。

胡濙非常贊同的說道:“是的,陛下。”

“地方士紳無論擁有多少的田畝,又有多少的傭戶,除非是魚死網破的時候,否則他們並不會對朝廷命官產生威脅。”

“朘剝從來都是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的,陛下明鑑。”

胡濙肯定了陛下的觀點,並且總結了自己的想法。

地方士紳和官吏的關係,通常情況下,都是朘剝和被朘剝的對象,尤其是在官本位的大明朝,更是如此。

即便是小小的知縣事,在大明的治下,除了少數的地方,知縣事都擁有幾乎無限的權力。

朘剝,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

地方士紳和官吏的關係錯綜複雜,但是于謙這十九年來的巡撫經驗告訴他,胡濙說的是對的,多數情況下,小小的知縣事,只是相對於朝堂大員而言小小的。

對於百姓而言,知縣老爺,那就是比天還大的青天父母官了。

于謙坐直了身子說道:“官吏與地方士紳勾結在一起,絕非被迫,而是私慾!除了子不語怪力亂神之外,臣以爲,有所求,則肆意妄爲。”

“禁奢尚儉,具體規定所有品秩官僚出行所用轎攆,會客所用宴席規格,一旦僭越,就嚴加懲處,嚴刑峻法,殺不正之風。”

這番話的意思和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的差不多,事實也是如此。

滅門知府,破家縣令。

縣令,幾乎就是一縣的主宰,手持印綬就任地方,拿着朝廷的大義,牟自己的私利。

胡濙非常肯定的說道:“大明尚奢之風濃厚,幾乎都是從仕林之中傳遞到了百姓之間,並且形成了極爲強勁的風力,這顯然是世風日下的標誌之一。”

“從官吏出發,禁奢倡簡,臣以爲是非常有必要的。”

朱祁鈺眉頭緊皺的說道:“禁私慾的話,很容易變成了爲了平倭禁海,越禁倭患越重。禁私慾是不是也會如此?這是朕擔憂的問題。”

“陛下英明。”胡濙趕忙說道。

陛下走的路數看似是大開大合,但很多時候,任何一個小的政令,都是三思而後行。

楊洪和金濂走的時候,都表達過一個相同的觀點,那就是大明有這樣的君主,是大明的幸運。

三思而後行,是任何一個政令在推行之初和推行之時,都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國家之制這方面,于謙非常擅長,他立刻說道:“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

“任何一個政令都不可能一成不變,在探索中,不斷的糾正,纔是一條政令應該有的模樣。”

“陛下的錢法,從一開始的銀幣,到後來的景泰通寶,再到寶源局納儲,再到現在的設銀院,掌兵仗局、寶源局和寶鈔局,這都是政令的不斷改變。”

“陛下的農莊法從最開始的集體農莊,到現在也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形成了以官田爲農莊法主體,民田爲輔的局面。”

“官廠亦是如此。”

“制定詳細的標準去禁奢很有必要,這個尺度在制定之初應當以嚴苛爲準,待到風氣稍善,可適當放開。”

朱祁鈺這才點了點頭說道:“那麼這件事就交給於少保去制定吧。”

“臣領旨。”于謙俯首領命,他是百官之首,執牛耳者,自然他去制定這個標準。

于謙並不打算用自己的標準去約束所有的臣工,那過於嚴苛了。

一個嚴苛到無人去遵守的制度,等於沒有制定制度,于謙對此非常清楚。

限奢令,是戥頭案的歷史教訓之一。

朱祁鈺又陷入了一天的忙碌之中,他處理着許多的奏疏。

比如遼東總兵官範廣上奏說安置逃難的韃靼人;

比如陝西、山西部分地區發生了旱災、蝗災,需要調撥糧食去鎮撫;

比如湖廣地區這個大明的糧倉居然產生了饑荒,需要派出巡撫、緹騎前往稽查等等。

這就是朱祁鈺的一天,每天如此,等到歇息的時候,興安才小心提醒陛下要去慈寧宮的事兒。

陛下要親自處理慈寧宮的禮佛之事,防止發生誤判。

朱祁鈺這才向着慈寧宮而去。

孫太后早上就聽聞皇帝要來,這不到中午的時候,就讓宮人把慈寧宮上下打掃了一遍,連房樑上的灰都掃了一遍,過年都沒這麼打掃過。

孫太后專門換上了一身的朝服,雖然不知道皇帝爲何要來,但是她這個太后得莊重一些。

“陛下到慈寧宮外門,未入慈寧門,先去了大佛堂。”一個小黃門稟報着陛下的行蹤。

“知道了。”孫太后罕見的有些緊張,她手裡攥着一方硯,那是當初她這個太后過萬壽節的時候,皇帝帶着羣臣送的賀禮,上面有四個字,德比顓頊。

孫太后當然知道那四個字是陛下刻的,因爲蘇軾的君主是宋神宗趙頊。

這四個字,是皇帝和孫太后在京師之戰後的一種默契。

但是現在孫太后的手心都攥出了汗,國事飄搖的飄搖的時候,皇帝爲了局勢,可以容忍她這個太后,現在國事安泰,皇帝若天日高懸,還能容忍她嗎?

已經沒有人,在乎她這個太后的死活了。

朱祁鈺走進了慈寧宮內,緹騎和東廠的番子,早就把慈寧宮裡裡外外的翻了個底朝天,保證不會發生什麼刀斧手之類的奇聞怪事。

朱祁鈺在大佛堂看了許久,才走進了慈寧門,向着慈寧宮而去。

“陛下駕到。”興安大聲的唱了一聲,朱祁鈺才邁步走了進去。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慈寧宮的宮婢行禮,朱祁鈺和孫太后也是互相見禮。

“今天朕過來,是有件事要說。”朱祁鈺直接開門見山,把最近戥頭案的一些細節和朝廷的處置說給了孫太后,前因後果交代清楚。

朱祁鈺纔開口說道:“朕打算拆了大佛堂,子不語怪力亂神,宮裡有這麼一尊大佛堂,外臣會笑話的。”

孫太后並不知道皇帝因何而來,她有些奇怪,按理說這是一件小事,興安來一趟便是,爲何是皇帝親自前來?

孫太后一個激靈她喝了口茶,掩飾自己的緊張,她已經全然明白髮生了什麼事。

作爲宮鬥小能手,孫太后當年鬥翻了胡善祥成爲了皇后,她立刻意識到了有些人已經打算替皇帝動手了。

時機已經成熟了,作爲大明朝唯一不穩定的因素,無論是朝臣,還是內侍出手,她孫太后都是必死無疑。

但是似乎皇帝不打算動手殺她,親自來說這麼一件小事,本身就是個信號。

孫太后的手在顫抖,事到臨頭,她居然只能信任她過去認爲是庶孽的庶子皇帝。

“拆就是了,國事爲重。”孫太后放下了茶杯,面帶笑容平靜的說道:“大明否極泰來,吾一個婦道人家,斷不能阻了大明國事。”

朱祁鈺站起身來說道:“若是有什麼需要的東西,就跟興安說,朕還有事,就先走了。”

“對了,濟兒和濡兒的課業都還不錯,太后勿慮。”

濡兒是朱見深的小名,其實孫太后一直不待見朱見深這個庶長孫,可是朱祁鎮死了,這個庶長孫,孫太后只能認了。

孫太后知道,自己得活着,她活着,稽王府都活着,她若是死了,稽王府上下沒一個可以活,就連朱見深的生母,在白衣庵的周氏都逃不了。

“那就好。”孫太后站起來送了送皇帝,等到陛下走出了慈寧門,孫太后才扶着門框,用力的喘了幾口粗氣,算是放鬆了下來。

朱祁鈺信步走在皇宮的金磚之上,因爲朱祁鈺他這個皇帝不住在皇宮,這皇宮的修繕維護並不是按着最高標準去做,略顯幾分破敗。

不遠處,斑駁的硃紅色的宮牆,居然寸寸皸裂,牆下長着青苔,也無人清理;乾清宮的琉璃瓦蒙了塵,金磚坑坑窪窪,雨水一衝,顯得有幾分泥濘,略微有幾分蕭索之意。

朱祁鈺走出了慈寧宮外門,停下了腳步。

直到現在,稽王府還好好的存在着,孫太后還活着,是因爲朱見深。

在於謙求榮得辱被明英宗斬首於菜市口,明英宗又解散了于謙組建的京營之後,天順不順的八年時間,大明朝已經被折騰的只剩下了半口氣。

是朱見深爲于謙、明代宗平反,組建京營,對建奴掃庭犁穴,重振了大明國威。

朱祁鈺坐在這個位子上,才知道這件事有多難。

“走吧。”朱祁鈺踩着金磚向着東華門的方向而去,他從東華門出宮到澄清坊不用一刻鐘就能到。

“這些日子,王復有沒有奏疏傳來?”朱祁鈺回到御書房後第一句話,就問的王復。

他從來不懷疑王復對大明的忠心,至於王復對他這個天子什麼態度,他到是無所謂。

只要王復不做出讓大明利益受損之事,那他朱祁鈺就會把王複視爲大明的臣子。

“有,在這裡。”興安將一本奏疏拿了出來,放在了案桌之上,王復、王悅之事極爲機密,興安自然也是小心再小心。

“埃萊娜想給她的父親、叔父寫信,現在可以寫了,君士坦丁十一世,那個紫袍皇帝,在薩萊拔都安頓下來了。”朱祁鈺看完了王復的奏疏,君士坦丁被王悅俘虜,安置在了薩萊拔都,書信可以送到薩萊拔都了。

朱祁鈺將奏疏遞給了興安歸檔說道:“法提赫在君堡大屠三日,掘地三尺,居然把一座千年古城殺的毫無人煙,城牆被炸燬,農田變成了牧場。”

野蠻於落後消滅文明和先進,從來不是什麼罕見的事兒。

朱祁鈺只是感慨,君堡的雙頭鷹旗幟落下之後,新月旗籠罩的君堡,並沒有迎來生機,反而是更加蕭索。

“也正常吧,法拉赫若不是如此,他們豈不是羅馬正朔了?”興安回答了一句。

蘿馬之所以不是羅馬,因爲蘿馬只是蘿馬罷了。

興安拿着奏疏告訴了埃萊娜,君士坦丁十一世和她的父親的消息。

埃萊娜終於久違的收到了自己的叔父和父親的消息,喜出望外,眨着大大的眼睛說道:“也就是說,我可以給父親和叔叔寫信了嗎?”

“是的。”興安笑着說道:“寫完了交給臣就是。”

埃萊娜跑到了自己的梳妝檯的位置,翻箱倒櫃的拿出了早就寫好的一封書信說道:“我已經寫好了。”

埃萊娜沒有給書信封上火漆,她知道,這封信送出去,陛下必然要過目的,雖然是家書,但是她已經嫁到了大明。

朱祁鈺拿到了埃萊娜的那封書信,緩緩打開,書信是用漢文寫的,字不是很周正,卻能看明白。

相比較只有于謙能看懂的脫脫不花鬼畫符,埃萊娜的字,至少也是蒙學畢業了。

朱祁鈺津津有味的看着這封書信,裡面的內容並沒有什麼不能見光的地方。

「大明和羅馬一樣都是君主制,這裡也有元老院,皇帝通常會和元老院的元老們,商量一件事很長時間,然後纔會制定爲條文。」

「我發現大明擁有十分完善的統治國家的方式,總督尼古勞茲說這種制度叫做科層制官僚組織,沒有任何宗教的組織結構能與大明的制度相比。」

「這裡的人非常的博學,他們對醫學、科學、數學、天文學都非常精準,很有熱情,我的夫君就是這樣,他也非常喜歡器械,常常自己動手。」

「這裡的物產豐富,糖比泰西的白,布比泰西的精美,衣服飾品華麗,這裡的人很有風度,也有禮貌,他們非常講衛生,我在這裡一切都好。」

「但是這個國家的人,總是把他們所在的國家誇耀成整個世界,可是我清楚的走過那些路,我知道,世界很大很大。」

朱祁鈺看到這裡,停了下來,看着這略顯稚嫩的文字。

這纔是埃萊娜寫漢文的真正目的,這封信既是家書,也是寫給他這個大明君主看的。

現在大明是羅馬閃電歸來的希望,而埃萊娜已經發現,大明似乎沒有那麼旺盛的擴張性。

尼古勞茲讓埃萊娜活的簡單些,可惜,埃萊娜做不到。

朱祁鈺敲着桌子,品味着埃萊娜的這番話。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

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發新書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九十三章 冠軍旗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
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發新書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九十三章 冠軍旗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