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

李賢的履歷比徐有貞還要輝煌一些。

李賢在宣德八年中了進士之後,在一百五十人的進士之中,脫穎而出成爲了考功郎和文林郎,他是翰林院的翰林。

這在永樂、宣德、正統年間,是有機會入閣的。

在做了翰林一年之後,李賢立刻前往了河津考察蝗災,被任爲驗封司主事,當時少師三楊之一的楊士奇要見他,他以公務繁忙推脫開了。

要知道當時三楊在朝中,那是有平叛之功,任內閣輔臣四十餘年,任首輔二十一年,真正的朝廷重臣。

楊士奇要見李賢,李賢一句我很忙給打發了,因爲當時河津蝗災鬧得很兇,李賢忙得腦子都要裂了,當然沒空。

這一下子就把楊士奇給得罪了。

三楊雖然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名臣,良臣,但是他們的心胸,絕對稱不上大氣。

李賢一個翰林院的翰林,如此狷狂,他們要見,居然還見不到!

李賢治蝗頗有功德,但是這得罪了楊士奇,在正統年間,英宗幼衝,三楊輔國的年月裡,還能有好果子吃?

李賢上諫了幾次稽戾王,比如也先韃官爲害,應該減少這些韃子們的俸祿,但是稽戾王不肯聽,李賢就掛着吏部文選司郎中,巡撫地方去了。

這十四年的正統朝爲官的經歷,讓李賢變得圓滑了起來,正當他準備當誰家的門下走狗的時候,土木堡之變從天而降。

大軍敗了,李賢也在軍中,他不想死,他又不敢表明自己的身份,用泥巴糊住了臉,還換了百姓的衣服,僞裝成了農夫。

李賢在僞裝之後,還進了大帳,請求稽戾王更換服飾,抹到臉上泥土,僞裝民夫,等待時機回京。

李賢跑路還叫上稽戾王,不可謂不忠心。

稽戾王哪裡能吃這等苦?直接以朕與凡殊給打發了。

李賢逃回了京師,被扔進了翰林院聽用,做了十六年的官,兜兜轉轉的回到了翰林院做了文林郎。

于謙知道李賢有能力,舉薦了他南下巡鹽。

李賢乾的好不好?他巴不得自己沒啥才能,沒把差事辦好!

否則,也不被會昌伯府盯上呢!

他就是抱着在地方巡鹽一定要幹出點成效來,讓陛下看到他的才能來!

結果可倒好,被抓了,被威逼利誘,被各種腐化,最終他不敢死,只能委身於賊。

他是沒機會,但是現在天使,就在南京會同館的驛站居住,這是他的機會。

他並不想反朝廷,更不敢反陛下,甚至他從來沒有用景泰帝稱呼過陛下,即便是站在朝堂之上,他也是以陛下相稱。

孫忠要用他,王驥等軍勳得靠他弄糧草,江南縉紳們的確是不喜歡他,但是推不出比李賢更有才能的人了。

多方博弈之下,李賢捏住了所有人的蛋,那就是財權。

他愈發理解陛下鹽鐵會議上,高屋建瓴的論點了。

太對了!

而現在,他讓玉娘去會同館找天使,一來是爲自己委身於賊陳情,他真的是委身於賊。

他不捨得死。

誰捨得死呢?螻蟻且偷生。

而且是那種埋到土裡,切開頭皮,灌進蜂蜜,被螞蟻活活咬死的死法。

李賢想利用自己的才能,把叛軍變得分崩離析,以此立下功勳。

他有幾個訴求。

第一,陛下本身就很少禍及家人,他乞求陛下能饒他家人一命,哪怕是流放煙瘴之地,也不要流放極邊。五代不科舉之類,那是身後事了,他管不着。

第二,皇帝天兵至南京城的時候,他乞求,賜死時,給他一個痛快。

委身於賊,再多的無奈,還是怕死,未死從賊,就是不忠,不忠就是該殺。

第三,就是能不能讓天使護住玉娘,這女子也是無妄之災,而且陛下天兵至,很可能會有身孕,希望陛下不要把玉娘殉葬。

大明是有殉葬的習俗的,而且民間也很盛行。

玉娘忐忑不安的來到了會同館,才發現,會同館外,人滿爲患,全都是磕頭的百姓。

賊人入了南京城,橫行霸道,爲禍百姓,一片的雞飛狗跳,宵小橫行,百姓喊冤無門,滿肚子的冤屈。

這聽說天使入了南京,匆匆趕來,請求天使做主。

本來王驥派了人圍住了會同館,結果他的兵被這陣仗給嚇到了,直接溜了。

玉娘最後還是見到了嶽謙。

嶽謙搖頭說道:“哦,這麼說,李御史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嗎?如何證明呢?陛下論跡不論心,若是無真憑實據,如何相信?”

“身在曹營心在漢,也是在曹營。”

玉娘從袖子裡拿出了一本冊子抵了過去顫抖的說道:“官人會幫三位天使在這三日內,蒐羅各地歷來的田冊、魚鱗冊等,最主要的是俸祿軍餉等物去向。”

在玉娘心中,他的官人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且心中有百姓,爲百姓謀福,在朝堂上的所言所語也未又不妥。

但是他官人那樣一個偉男子,說起京師那位陛下來,就是顫抖不已,那種發自骨子裡的崇敬,是做不得僞的。

當然李賢也怕。

玉娘抿了抿嘴脣,咬了咬銀牙說道:“我家官人所求不多,只希望爲朝廷效命,身不由己。”

“還請幾位天使看在我家官人稍堪其用的份上,能爲官人陳情,玉娘風塵女子,蒲柳殘…”

嶽謙趕忙伸手,大聲的說道:“停!停!停!打住,打住,越說越離譜!”

季鐸差點憋不住笑出聲來,他們都是軍伍的糙漢子。

陛下對軍伍的確極好,但是陛下對軍伍也是極爲嚴苛,那一條條的連坐律例,就是例子。

若是嶽謙真的看中了玉娘蒲柳之姿,那皇帝知道後,就會把他們十三人盡數連坐,斬首示衆。

軍隊有軍隊的規矩,尤其是現在是在臨陣之時。

他們是使者不假,但他們的確是以軍將的身份出使,打探敵情。

這就是臨陣的時刻。

再說了,他們三人什麼身份?那是天子近臣!

但凡是有點危險,但是必須要做,而且不得不做的事兒,就是他們三人出馬。

一個江南名妓,他們還看不上眼。

追求不一樣。

玉娘慢慢抽泣了起來,跪在地上俯首說道:“還請天使爲我家官人陳情。”

嶽謙被這哭聲鬧的心煩,他想了想說道:“你先回去,也莫要來了,至於其餘事,也不是你一個女子能左右的,外面兵荒馬亂,待在曹國公府便是。”

玉娘只得離去。

嶽謙、季鐸和袁彬三個人湊在了一起。

嶽謙點着桌子說道:“那個孫忠看起來是個能拿主意的人,但是他老了,也昏聵了,這個李賢,有才,而且還能說得上話,我們是不是可以爭取下呢?”

季鐸認真的思考了許久說道:“可以是可以,但是他信得過嗎?若是無法信得過,信錯人事小,若是情報有誤,豈非耽誤陛下大事?”

袁彬卻搖頭說道:“我們可以試試呀,陛下會把部分的夜不收調到江南,情報的事兒,會反覆覈對,陛下不是那種冒進之人,定會仔細覈實。”

嶽謙想了想說道:“那咱們舉個手吧,同意接觸下這個李賢的舉手。”

袁彬舉起了手,嶽謙也舉手,季鐸沒有。

“二比一,那就接觸下吧,袁彬,你帶面甲過去,親自盯着他,若有不法,立刻格殺勿論。”嶽謙拍板決定了。

季鐸補充說道:“我雖然不同意,但是因爲情報有誤,陛下降罪,我亦同罪。”

季鐸保留自己的意見,但是願意一起承擔責任。

不到三日內,一份很周詳的情報便做好了,送到了會同館。

李賢是有才能的,他將最近三個月內,叛軍的銀兩調動和糧草調派,全都寫到了奏疏之中。

他根據調往各地的銀兩的寡衆,再加上糧食的調派,大約估計出了哪些地方會有多少駐軍,這些細細分析,只要派出夜不收查點,就可以確定真僞。

李賢是有才能,但是他不想把才能用在叛軍身上,因爲叛軍不可能贏,雖然聲勢浩大,若是換到正統年間,或許火鬧出亂子來,但再看看現在陛下和陛下的朝廷。

實在是雲泥之別。

三名緹騎帶着書信,消失在了會同館的夜色之中,等待着城門洞開的時候,延着官道驛路送往京師。

李賢還給了緹騎驛站使用的勘合信牌,三名緹騎搖身一變,變成了秦州衛的掌令官。

在緹騎們出發之後,孫忠忽然深夜到訪,讓李賢心中驚疑不定。

“李尚書,不是孫某不信李尚書,咱們畢竟是清君側,李尚書是不是應該有點表示?”孫忠閃爍的說道。

李賢一愣說道:“我沒錢啊。”

孫忠揮了揮手說道:“不是,不是錢的事。”

李賢一個窮書生,不貪不腐不朋黨,哪來的錢。

孫忠笑着說道:“我的意思是,你是不是可以寫一篇檄文,痛陳景泰帝之惡行。這樣一來,我們也好放心用你。”

李賢這才明白了孫忠的用意,看着那三名蠻兵,點頭說道:“事到如今,還有什麼退路不成?寫一篇吧。”

檄文,就是戰書。

他李賢寫了戰書,就代表着李賢徹底站在了叛軍這一側。

李賢的文采極好,稍微把景泰帝的七宗罪進行了一番整理之後,一篇蕩氣迴腸的討逆檄文,就寫好了。

“這檄文怎麼沒有主語?怎麼都是空兩格啊?”孫忠看完了討逆檄文,頗爲滿意,但是他馬上疑惑的問了一個問題。

李賢歪了歪頭,看向了別處,用力的吐納了兩口濁氣,罵人的心才慢慢的安定了下來。

他才轉過來來說道:“談及陛下的公文,以「上」或空兩格代之,咱們是叛軍,總不能用上吧,那隻能空了。”

“這是公文的規矩,太祖皇帝爲了不讓民間避諱故意爲之,乃是我朝慣例。”

其實朝臣們上書很少會說陛下如何,陛下如何,都是臣如何如何。

子不言父過,臣不言君錯。

這個規矩,不是文林郎哪裡懂?

文林郎很多時候都要負責修前代皇帝的實錄,自然知道這個。

修史可不是誰都能幹的,這種修史的規矩,等閒人的確不懂這個。

李賢將景泰帝三個字,化用了兩個空格,這纔是談到皇帝時候,正確的寫法。

茴香豆的四種寫法,的確是不重要,但是總得寫對吧,畢竟是檄文,官面上的東西。

孫忠抿了抿嘴脣,幾次想說話,但最終還是說道:“有勞李尚書了,看賞!”

這是個有才的人,孫忠很確定,自己抓的是條大魚。

當然孫忠此時還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抓的水猴子。

孫忠不糊弄李賢,看的賞,都是極爲稀缺的景泰御製銀幣。

一共五百枚。

孫忠心滿意足的帶着孫繼宗和數位蠻兵離開。

這蕩氣迴腸的檄文之中,李賢對庶孽皇帝,痛罵不已,這就是沒有退路了。

孫忠其實還有最後一個疑惑,那就是,庶孽皇帝收到檄文之後,是否會殺掉李賢的家人。

這庶孽皇帝一向標榜不禍及家人,來標榜寬仁,堵住那些勸寬仁的御史的嘴。

這庶孽皇帝,要是殺掉了李賢的家人,孫忠反而覺得這李賢有問題。

朱允炆曾經殺掉了富陽侯李讓的父親,江南指揮同知李達,最終逼得李讓一條道走到黑,幹掉了北平布政使和都指揮使。

奉天靖難,正式走上了正軌。

孫忠是承認庶孽皇帝的賢德英明的,否則他早自己造反了,還能等到孫繼宗?

若是李賢的家人死了,孫忠反而要懷疑,李賢到底是不是皇帝唱雙簧戲了,安排一場假死並不困難。

留着李賢的家人,就可以威逼李賢,甚至恩賞李賢家人,就可以離間李賢和僭朝的關係。

這纔是一個英主應該做的事兒。

但是人很容易就會刻意爲之,落於下乘,這是人性。

若是李賢和朝廷唱雙簧戲,那李賢的家人必死,至少表面上如此。

若是李賢不是和朝廷唱雙簧戲,李賢的家人,反而會活下來。

即便是庶孽皇帝盛怒,那不是還有于謙在側嗎?

雖然于謙和陳循勸仁恕多數的時候,是失敗的。

所以,孫忠對李賢的最後一點懷疑,就是建立在了庶孽皇帝對李賢家人的態度上。

李賢的情報,緹騎們火速送往了京師,和檄文幾乎是前後腳進的京,畢竟緹騎是在叛軍地盤上活動,多有不便之處。

朱祁鈺先看了檄文,並不生氣。

就文章的犀利程度而言,李賢的辭藻都算是客氣的了,京師這幫官僚,罵的那才叫一個噁心,陰陽怪氣。

李賢連陛下真是亡國之君都沒罵,不是客氣是什麼?

朱祁鈺反而拿起了另外的情報看了許久,突然震怒了起來,將李賢的書信遞給了于謙說道:“賊,全是賊!”

“偷,就硬偷!”

“他們在造反!他們這造的哪門子的反?”

“罵朕,數落朕的不是,說朕薄待了他們,一二三四五六七!數了朕七條罪狀!”

“朕當初給稽戾王才弄了五條!他們給朕扣了七條罪!”

“既然是造反,就走自己的路出來!”

“覺得朕不對,就把他們要走的路走出來,比一比,看一看,孰優孰劣。”

“於少保,這纔是造反吧。”

“你看看他們都幹了什麼?一邊罵朕不對,一邊有全面復刻朕的政令,連講義堂都建起來,太可惡了!”

于謙看完了奏疏,眨了眨眼說道:“這不正說明,陛下自登基以來,所有政令,都是對的嗎?”

“即便是被說成酷烈之法的考成法,他們也全面承襲了。”

朱祁鈺一愣,道理好像還真是這個道理,換個角度一看,的確如此。

但是他依舊很氣的說道:“朕辛辛苦苦,一點一點試出來的路,他們全都偷了去!這還不算,他們還罵朕!”

“有本事別幹這种放下碗來罵娘,端起碗來真香的事兒!一羣混賬東西!”

于謙眉頭緊皺的說道:“陛下打算如何處理李賢的家人?”

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896章 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
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896章 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