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

“大司徒,有個情況,需要告知大司徒。”朱翊鈞面色凝重的說道:“大明寶鈔已經嚴重超發了,所以需要用五年時間,停止一切發鈔,將這些寶鈔收回,再發行新的寶鈔。”

“陛下每年收儲黃金一百二十萬兩,每年發行寶鈔,不過六百萬貫,至今不過發行兩千四百萬貫,六百萬兩黃金,發不了三千萬銀的寶鈔嗎?”

“臣不覺得寶鈔超發了。”張學顏此刻的表現,比骨鯁正臣還要骨鯁,皇帝說一句,他頂一句。

朱翊鈞詳細的解釋道:“是在南洋發行的南洋通行寶鈔,爲了方便,凡是在松江府兌現的南洋寶鈔,也統一兌換成了銀幣,而後寶鈔局和寶源局,前往松江府庫兌換足夠的赤銅和銅錢。”

萬曆年間,大明一共發行了三樣寶鈔。

倭國寶鈔質量最差,不能兌現,只能在倭國內部流通;其次是南洋通行寶鈔,這些寶鈔可兌現,但只能兌赤銅或者銅錢;

最後纔是萬曆十五年發行的黃金寶鈔,可以直接兌現白銀。

前兩種寶鈔的發行,有許多的原因,比如南洋通行寶鈔是因爲呂宋、舊港、元緒羣島等地缺少貨幣,而呂宋十二個銅鎮,缺乏鑄錢的能力,大明又需要大量的貨幣補充,最終朝廷發行了南洋通行寶鈔。

自萬曆十五年開始發行黃金寶鈔之後,南洋通行寶鈔很快就和黃金寶鈔享受了同等待遇,可以直接在五大市舶司的寶源局、寶鈔局直接兌換白銀。

這種同等待遇,是爲了方便,方便朝廷內部衙司局協調,也是一種必然,否則南洋通行寶鈔就失去了意義,一文不值了,最終良幣驅逐劣幣,導致南洋無錢可用。

“南洋通行寶鈔每年六百萬貫,總共發行了九年,所以寶鈔實際超發了五千四百萬貫,大司徒,紙鈔的本質是債,朕不把這五千四百萬貫超發的寶鈔收回,一旦發生擠兌,寶鈔信譽立刻崩塌。”朱翊鈞講明白了爲何要停發寶鈔。

“如此,不知大司徒還有什麼疑問?”朱翊鈞看張學顏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想法,詢問大司徒意見。

張學顏左右看了看,頗爲感慨的說道:“陛下聖命,收回所有寶鈔,而後將黃金寶鈔和南洋寶鈔合爲大明通行寶鈔,可力保大明寶鈔信譽。”

“但是,陛下,自從陛下上次嚴懲武清伯一家以寶鈔牟利後,寶鈔的信譽已經非常堅挺了。”

面對上位者的想法,要先贊同,然後再陳述自己的意見。

大司徒聽懂了皇帝的意思,目的是維護寶鈔信譽,但當下寶鈔信譽不會破產。

張學顏不認爲大明寶鈔的信譽有破產的可能,自從李太后的親生父親、親哥哥、親弟弟遭到了嚴懲之後,沒有人會再懷疑寶鈔的信譽了,這也是松江府敢直接將南洋寶鈔一併兌換的根本原因。

只要陛下發的鈔,所有人都認可。

皇帝的每一個舉動,都是萬衆矚目、億萬瞻仰,皇親國戚都不能破壞寶鈔發行,這一政治正確建立後,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大明寶鈔。

紙鈔,從頭到尾都是信譽,大明沒幾個人真的見過通和宮金庫裡的黃金,其實也沒多少人真的關切,陛下到底收儲了多少黃金,有沒有,有多少,都不影響寶鈔的發行。

張學顏這番話裡還有深層的含義,當下停發寶鈔,反而是對寶鈔信譽的破壞。

朝廷的政令就像是下山的馬車,一旦開始,就沒有停下的可能了,要麼車毀人亡,要麼平穩下山,準備攀爬下一座高山,中途停止,纔是把國事當兒戲。

就連最難的還田令,雖然緩慢,但也在堅定的執行。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一旦開始,哪裡還有中途停下的可能。

“容朕緩思。”朱翊鈞拿起了桌上的鉛筆寫寫畫畫。

黃金寶鈔的信譽基石是通和宮金庫,南洋通行寶鈔的基石是呂宋十二個銅鎮,黃金和赤銅,共同構築了寶鈔信譽,之所以沒有白銀,是因爲大明貧銀,沒有足夠的銀礦。

理論上,兩個寶鈔總量沒有超發,黃金是真金,皇帝沒有撒下彌天大謊,真的在收儲黃金,赤銅源源不斷抵達松江府。

實際執行中,南洋寶鈔可以直接兌現銀幣,享受一致待遇,張學顏說破天去,就是超發了。

“陛下,臣以爲,大司徒所言,頗有道理。”申時行左看看右看看,沒有廷臣願意說話,他站了出來。

作爲全楚會館坐館黨魁,作爲張黨話事人,作爲首輔備選,在張居正不方便直接表態的時候,他要出來表態。

“哦?愛卿仔細說說。”朱翊鈞停下了筆,看着申時行,讓他詳細說說。

在文華殿廷議的時候,朱翊鈞是從來不會認爲臣工在頂撞忤逆,很多架這裡吵了,下面具體負責執行的人,就不會打架了。

令出多門,就是讓基層執行人員打架,一件事,基層人員收到了四份指示,他聽誰的?最後的結果,就是他誰都不聽,自己執行自己的,因爲沒人知道,到底誰的指示纔是對的。

作爲治人者君子,作爲上位者,最基本的道德操守,就是不折騰下面基層執行人員。

雖然文華殿廷議是因爲許多微妙平衡,才能順利運行的草臺班子,但也比之前,令出多門,要強太多了。

“陛下,寶鈔是可以超發的。”申時行侃侃而談,從另外一個角度闡述了自己的看法,申時行說了很多很多,歸根到底,其主旨就一個:

超發了,又如何?

皇帝和戶部,都走入了一個怪圈,總是圍繞着到底是否超發討論,而申時行跳了出來,他認爲,超發也沒關係。

申時行認爲,寶鈔基石的確是陛下的信譽,更是大明的軍力、土地、糧食、白銀、黃銅、煤炭、棉布、馳道、海權,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大明寶鈔的發行量,其實根本不夠。

申時行出了這個頭兒,站了出來說了自己的看法,很快,其他廷臣們都陳述了自己的看法。

除了申時行提出的錨定物不僅僅是信譽之外,主要有三個意見。

第一,寶鈔的流動性高於銀幣和銅錢,是最好的交易媒介,一般等價物。

大家拿到寶鈔,第一時間都是拿去交易,而不是留在手裡,如果想要儲蓄的話,黃金白銀更加合適,而非寶鈔,這就造成了寶鈔流動性最強的特徵,停發造成的經濟停滯,是大明很難接受的。

第二,寶鈔停發收回,會讓大明立刻馬上陷入錢荒的狀態,這些年,隨着大明在海上和西班牙的矛盾加深,白銀流入減少,寶鈔就是補充流動性的最強工具,錢荒會嚴重削減萬民對萬曆維新的信心。

人們思考政治,從來不是從腦子出發,而是從腸胃出發,一旦腸胃受損,萬民一力,就有了分歧。

第三,停發寶鈔,要停就一定是都停,也就是說,南洋寶鈔也要停發。

南洋就會貨幣不足,南洋可不是大明腹地,大明腹地勒一勒褲腰帶,緊巴巴的過幾年,也沒什麼關係,畢竟皇威正盛,一點小挫折很容易就忍過去了,畢竟過去都是這麼苦過來的,可是南洋呢?

一旦大明停發了寶鈔,大明在南洋的呂宋總督府、舊港總督府、元緒羣島,就會陷入統治危機。

不能片面看待問題,而是考慮全盤影響,這是陛下做決策必須要考慮到的問題。

“諸位愛卿所言都有道理。”朱翊鈞等到廷臣們各抒己見後,才略顯無奈的說道:“但這麼超發下去,五年後,寶鈔就會跟費利佩的金債券一樣,轟然倒塌了。”

“朕就是看到了這個局面,纔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防止寶鈔和金債券一樣,弄得一地雞毛。”

朝臣們說的問題,朱翊鈞在第二思的時候就想到了,甚至他想的更多。

大明停發寶鈔,就要更加依賴海外白銀輸入,代表着大明不得不在東太商盟,對墨西哥和秘魯總督府讓利,讓他們把更多的白銀送到大明。補充抽掉的流動性。

朱翊鈞已經不是十歲小孩了,寶鈔的確是茲事體大,牽一髮而動全身,他捨得壯士斷腕,大臣們不認同。

實際寶鈔發行過程中,超發的槓桿真的太大了,金債券在七倍超發這個臨界點,一共破產了三次,最終費利佩失去了所有的信譽。

大明跟西班牙體制不同,大明是無法承受寶鈔三次破產的。

爲什麼朱翊鈞斷定會在五年內發生?這是當年王國光估計的。

理由非常的簡單,大明的貴金屬儲備不足,更加直接說,白銀不足。

這麼增發下去,大明寶鈔兌現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最終導致擠兌和信譽破產。

按照當年王國光在《寶鈔錨定疏》裡的論斷,一旦準備的貴金屬低於兩成,大明寶鈔就不可能挺過擠兌,而且這個貴金屬還不是黃金、赤銅,而是白銀,大明貨幣是銀本位貨幣。

流入大明的白銀是有數的,倭國銀山一年最多450萬銀,墨西哥總督府承諾了200萬銀,秘魯總督府承諾了450萬銀,環球貿易商隊一年爲650萬銀,而絕洲銀礦,一年不足百萬,短時間內可以忽略不計。

流入大明的白銀一年只有1300萬到1700萬銀之間,根據王國光當初的計算,即便是最樂觀,大明最多流通1.45億貫寶鈔,朝廷就無法將紙鈔兌現了,這已經是最樂觀估計。

貧銀,就是大明的老大難,也不怪金山國會對墨西哥總督府三個銀山礦羣,虎視眈眈了。

按照當下的一年1200萬貫的規模去計算,到了萬曆二十五年,就正好過了這個危險線。

“停發寶鈔,壓力給到了朝廷,朝廷得想盡辦法獲得白銀補充不足;不停發寶鈔,壓力給了萬民,一旦寶鈔崩塌,對百姓而言,就是天崩地裂了。”朱翊鈞更進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一旦寶鈔這座高樓塌了,相信朝廷的百姓,多年積蓄全部毀於一旦,會造成極大的震盪,是真正的國失大信,人心啓疑。

這也是自洪武之後,再沒有大明皇帝膽敢輕易嘗試推行寶鈔的原因,其代價和後果,連皇帝都無法承受。

政治,都是取捨,代價由朝廷承受和由萬民承受的取捨,朱翊鈞點明瞭根本矛盾所在。

“先生有何看法?”朱翊鈞看向了一直眼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裝糊塗的張居正,元輔自始至終一直沒有表態。

“陛下,臣覺得陛下考慮的對,臣也覺得,大臣們考慮的也沒錯,這聽了半天,臣覺得都對,臣真的是老了,有些糊塗了。”張居正聽聞陛下叫他,像是剛回過神來一樣,趕忙出班俯首說道。

張居正是裝糊塗,不是真糊塗,他說了一段看起來模糊的話,但其實態度也很明顯了,在皇帝需要他支持的時候,他這麼閃爍其辭,其實就是態度鮮明。

他不認同停發,不認同將錢荒的壓力,完全壓在朝廷的頭上。他更加認可申時行的看法,寶鈔這東西,不完全跟貴金屬徹底綁死,可以錨定在更多的、更具體的軍力、土地、糧食等等之上,也就是大明國力之上。

張居正其實想說:只要能買到柴米油鹽肉蔬等物,連精紡毛呢都可以當貨幣用,萬曆維新以前,行賄都用鹽引,開中鹽法都敗壞了,鹽引能照樣當錢用,因爲鹽引真的能換到鹽。

貨幣問題,有的時候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而是看經濟,只要大明還在從海外獲取源源不斷的原料、豐厚的利潤,大明寶鈔就絕對不會崩潰。

陛下有點過於在乎白銀了。

“行,今年就照例發行吧,但是這五年內,不能再額外超發了。”朱翊鈞聽明白了張居正的意思,也沒端着,最終同意了大臣所請,他收回了成命,繼續發行寶鈔。

不就是一年1200萬貫嗎?發!

要麼不發,要麼照舊,這件事是不能折中的,朱翊鈞選擇照舊,是因爲大臣們沒有一個支持,他就是強壓下去,也是很難推動。

“陛下聖明。”羣臣再拜齊聲說道,各自歸班。

朱翊鈞其實想清楚了,哪怕是黃金寶鈔,真的學了金債券破產了,損失的更多的是他這個皇帝本人的信譽,而非朝廷,朱翊鈞之所以這麼認了,是他的信譽的確堅挺,承受得起寶鈔破產的衝擊。

而且,情況並不一定會惡劣到金債券那種地步。

畢竟大明寶鈔的錨定物不只是黃金,還有貨物,和金債券還是有極大的區別,朱翊鈞擔心的問題,並不是一定會發生。

甚至只要皇帝、朝廷們能做到,不再進一步超發,朱翊鈞所擔心的爆雷問題,發生的可能比較小,萬曆維新越成功,發生的可能就越小。

不想讓黃金寶鈔這個天雷炸了,把大明炸的四分五裂,那隻能一鼓作氣、一以貫之的走下去,讓大明再次偉大,讓大明持續偉大。

“陛下,順天府丞楊俊民在薊州破獲了一起邪祟案,是白蓮教聞香堂,抓捕了若干教衆,這裡面比較特殊的是,他們供奉的畫像,是…陛下的畫像。”刑部左侍郎張國彥出班奏聞了一件事。

張國彥說的時候,自己都有點繃不住,這些教徒,好大的膽子。

邪祟案,一般不會直達天聽,但這個案子特殊在,皇帝陛下的畫像被供奉了起來,這就讓刑部上下如臨大敵,仔細稽查清楚了緣由。

白蓮教的主張是:教中所獲資財、悉以均分;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週行天下;等平均、互相助。

陛下進行還田,不就是在等平均互相助嗎?所以這個聞香堂,就掛起了皇帝的畫像供奉,聞香堂多數都是北方農戶,而這些農戶給皇帝上香,祈求大明還田令,能夠早日在北方推行。

宗教和政治不分家,在人類歷史多數時間裡,宗教和政治,更像是一體兩面,誰都離不開誰。

當等平均、互相助這件事,皇帝真的在做的時候,那自然有人供奉祭拜。

朱翊鈞看到了那副畫像,被兩個小黃門拿在手裡。

畫的非常像,草原上有很多聖天子的畫像,顯然這聞香堂供奉的畫像,可以肯定是臨摹的草原聖天子畫像,只不過又結合了真武大帝轉世的故事,進行了進一步的藝術加工。

只見畫像之中,皇帝頭頂圓光輪,身着玄袍、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腳踩龜蛇、披髮跣足,形象極其威猛。

“邪祟供奉朕的畫像也不是免死金牌,該剿就剿,拿出朕的畫像,也不能做護身符,擋箭牌。”朱翊鈞看着張國彥給了指示,就是畫像在剿滅邪祟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問題,也不是軍兵、弓兵、衙役的過錯。

這個聞香堂,朱翊鈞也有所耳聞,他們供奉皇帝的理由,可不是真心認同皇帝的新政,而是搞一個無法攻擊,讓剿滅邪祟的衙役十分爲難的擋箭牌。

朱翊鈞壓根不在乎這個,該怎麼剿就怎麼剿。

白蓮教的理念都不錯,但能做到的教衆極少,坑蒙拐騙偷,一樣不少,仁宗年間,曾經恢復過其正教身份,但很快,就再次被列爲了邪祟。

“陛下,臣請南北兩稽稅院,各府縣稽稅房,對所有勢要豪右、鄉賢縉紳之家進行稽稅調查。”張居正見其他人說完了,他站了出來,請命調動稽稅院稽稅。

說是稽稅,其實是查賬,就是在施壓,在擴大打擊貪腐的範圍。

張居正一個大調查下去,搞得人人風聲鶴唳,而現在張居正的大調查,正在從張黨擴大到大明全體官僚。

王篆這個張門第一鷹犬躲不過大調查,那張黨其他門人就必然要人人過關,連張黨都要被嚴加調查,更遑論不是張黨的百官了。

不是隨便一個鄉下小地主,都能被稱之爲鄉賢縉紳的。

鄉賢縉紳是要有一定規模,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縣城置業;第二,家中必須要有童生,或有家人在縣衙任職,也就是縣學和衙門裡有人;第三,家丁、奴僕、家人超過三十人。

張居正請命對稅務稽查就是查賬、查稅,一些個說不清道不明,又沒有納稅的銀錢來往,就必須要說清楚了,託庇於官員逃避的稅賦,就必須如數繳納了,否則稽稅院一張催繳單,就是一張催命符。

稽稅院的確不能反腐,但稽稅院可以催逼官、商之間的勾當破產。

“先生,朕倒是覺得不至於如此嚴苛。”朱翊鈞想了想,還是勸了一句,張居正變得越來越固執了,朱翊鈞也沒想到,有一天,他會勸張居正仁恕。

“陛下,開弓沒有回頭箭。”張居正當然也知道自己這次下手確實有點狠,但他這個不是很乾淨的元輔,既然要反腐抓貪,那就要做到底。

“戚帥以爲呢?”朱翊鈞看向了戚繼光問道。

反腐司名義上最高官員是戚繼光,是陸光祖請了大將軍坐鎮反腐司,這當然要問問戚繼光的意見,大將軍反腐,可謂是開天闢地頭一遭。

但請不出大將軍,陸光祖根本沒那個膽子籌措反腐司成立,還沒成立,他就要死於背後中十八槍的自殺了。

在大明反腐,腦袋要別在褲腰帶上才能幹,看看徐成楚都被逼成什麼樣了,連拜年都不能來回走動,生怕落人口實。

戚繼光倒是沒有拒絕,反而乾的有聲有色,而且一些十分擅長蒐集情報的墩臺遠侯、斥候、海防巡檢,都加入了反腐司反腐。

戚繼光當然能鎮得住,當別人想要指責你有造反嫌疑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有造反的能力,這樣一來,就沒人指責你要造反了,反而是生怕把你逼反了。

大明科道言官,早在萬曆九年戚繼光封奉國公之後,就沒人敢對戚繼光齜牙哈氣了。

“陛下,稽稅院成立十七年,臣以爲也該對稽稅院上下,仔細過一遍篩子,稽稅院畢竟事涉大明財稅,以前,稽稅院隸屬於南北鎮撫司,無人可以稽查,現在反腐司也隸屬於南北鎮撫司,互相監察。”戚繼光出班,說了一個被大臣故意忽視了很久的問題。

誰來監督稽稅院?

這是一個自萬曆二年稽稅緹騎出現、萬曆五年稽稅院正式成立之後,所有人都在刻意迴避的問題。

沒有司法、暗殺、拘禁、私刑的稽稅院,依舊是個特務部門,稽稅院依舊是特務政治的一部分。

王國光有次跟皇帝談到了稽稅院各級經費的問題,皇帝告訴過王國光一個觸目驚心的答案。

稽稅緹騎們不僅倒買倒賣各種機密,庇護不法,還對鉅商富賈、勢要豪右進行敲詐勒索,只要抓住一個把柄就是開出一個富礦來。

更有甚者,開設私市,走私販私,甚至呂宋還出過兩次稽稅緹騎聯合海防巡檢,販賣煙土阿片的大案來。(547章)

稽稅院兇名在外,朱翊鈞不是不知道問題,之所以皇帝大臣全都忽略,是因爲之前,大明遮奢戶們普遍都不交稅賦,所以必須要建立稽稅院進行武力催逼。

即便是有稽稅緹騎、鎮守太監、主事文官的三方互相節制,但缺少監察的稽稅衙門,免不了會有蛇鼠一窩、沆瀣一氣的事情發生,有,但不是很多,因爲皇帝陛下可以容忍有節制的貪婪,無法容忍背叛。

稽稅院是不正之法,唯有明君聖主才能督領,和密疏制度一樣,都是術,而且是邪術。

同樣隸屬於南北鎮撫司的反腐司成立,可以對稽稅院進行監察了,當然反腐司的主要任務,還是重壓反腐,遏制大明整體的貪腐規模。

“那就讓稽稅院,進行一次全面的稽稅調查。”大明皇帝朱翊鈞聽聞戚繼光所言,認可了戚繼光的建議,再次毫無保留的支持了張居正的行動。

稽稅院對大明鄉賢縉紳以上進行全面稽稅調查,同樣對稽稅院進行內部清查,清理內部蛀蟲,讓稽稅院能夠長久維持下去,而不是被當成朝廷聚斂興利的典型,在謾罵聲中毀滅。

張居正聽聞,再拜俯首說道:“謝陛下隆恩。”

曾省吾出班說道:“陛下,四川總兵江安伯劉綎,遣使者參將郭成、王之翰等人,至播州海龍屯見楊應龍,勸其赴渝參加會勘,莫要自誤。”

“楊應龍聽聞江安伯回到了四川,驚懼不安,再加上,江安伯作保,只要楊應龍赴渝會勘,前事不論力保其性命無礙,楊應龍終於答應,前往重慶府會勘。”

“不料,這楊應龍的長子楊朝棟,不滿楊應龍妥協,率兵追殺使者郭成、王之翰等人至婁山關,郭成率兵奮力反擊,才擊退此獠,在婁山關殺敵一百二十七人。”

劉綎回到四川成都,是回大明休整,順便震懾楊應龍,派了使者,做了保證,楊應龍答應的好好的,等到郭成返回途中,楊應龍的兒子突然追殺而至。

即便是猝不及防,即便是以少打多,還是郭成打贏了,火器這種東西,佔據有利地形,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此次追殺,究竟是楊應龍父子真的反目,還是演一出好戲拖延時間,都不重要了,朕給了他兩次機會了。”

“下旨江安伯劉綎,佩徵南將軍印,總領平播之戰,雲貴川黔四地,聽劉將軍號令,八路並進,進剿播州。”

“樑夢龍聽令,持尚方寶劍,即刻啓程前往成都,總督雲貴川黔四地軍務,主持平播戰事。”朱翊鈞聽完奏聞,下了明確命令。

樑夢龍出班,接過了御賜聖旨、印綬、尚方寶劍等,再拜說道:“臣遵旨。”

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請假條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請假條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
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請假條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請假條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