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

王仙姑搞得合一衆,將四十九名孕婦刨宮取血的案子,真的是觸目驚心,所以朱翊鈞寧願被罵不夠開放包容,也不肯放開傳教士傳教,這一點,朝臣們普遍認同陛下的觀點。

本就複雜的人地矛盾、央地矛盾、藩王等等矛盾,再加上一個宗教,這聚到一起,不知道要做出什麼天怒人怨之事,到時候是罵皇帝昏聵,還是罵自己拎不清?

而朱翊鈞讓張居正不必擔心宗藩之事,這是給張居正吃一顆定心丸,只要皇帝明確表示不追究,這件事就真的到此爲止了,甚至沒幾個人會去研究在冊宗藩數量從十萬銳減到了六萬這個事實。

大明宗藩在主流的士大夫言論裡,是反派,就是朝堂的蛀蟲,龐大的宗藩吃空了朝廷和地方,奢靡無度的宗藩破壞了大明的樸素價值觀,勢要豪右競奢享靡、是藏污納垢之地包庇窩藏嫌犯等等,一切的錯都是藩王的錯!

張居正的論時政疏,也是將宗藩的龐大支出,認定爲大明的五疾之首。

但經過詳細的核查後,張居正發現,宗室並不龐大,攏共在冊才六萬餘人。領俸祿的只有兩萬。

張居正再次叩謝了皇恩,陛下重信守諾,既然此時明確對所有廷臣都說了不會追究,那就是真的不會時候翻舊賬的。

朱翊鈞靠在椅背上,樂呵呵的說道:“先生,朕聽聞了一件趣事,話說都察院十五道監察御史共120人,綏遠和遼寧御史吏部已經在遴選。”

“前些日子,挑水夫送甜水入都察院衙門,結果監察御史劉孔源,也不知道從哪裡受了氣,看到挑水夫,就大怒說:腌臢賤人焉登大雅之堂?!”

“這挑水夫乃是小民,怎麼敢跟都察院的御史頂嘴,羞憤難當只能離開。”

“這水窩子一聽說這挑水夫被御史責罵,就立刻把這挑水夫趕出了水窩子。”

“臣未曾聞此事,挑水夫窮民苦力也,何必如此爲難?”張居正眉頭都擰成了疙瘩,他想到了一首詩,白居易的《賣炭翁》。

就這一首詩,把唐憲宗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因爲白居易親自在這首詩上做注:苦宮市也。

宮就是皇宮,市就是市場,宮市就是宮裡採買,太監們用半匹紅紗和一丈綾,就把賣炭翁一車一千斤的炭給買走了。

挑水夫江湖諢名水三兒,而挑水的井叫水窩子,水窩子一般有一個當主,這個當主是水井的擁有者,一口甜水井,有挑水夫二三十人,專門走街串巷,販賣甜水,大明京師甜水井不多,苦水井喝多了掉頭髮,容易禿。

而朱翊鈞說的這件事,就是一名水三兒,給都察院的老爺們送甜水,被一名監察御史怒斥腌臢賤人登大雅之堂。

劉孔源不知道從哪裡受氣了,其實是上了本論國事的奏疏,被皇帝給硃批罵的狗血淋頭,劉孔源覺得自己見識非凡,但其實都是些陳詞濫調,皇帝讓他好好看好好學,不要不懂的事兒胡說。

劉孔源把氣灑在了挑水夫身上。

朱翊鈞繼續說道:“這件事有意思就有意思在這裡了,這名被訓斥的挑水夫,甚至不能挑水了,水窩子也沒有挑水夫願意往都察院衙門送水,寧肯不賺這個錢,反正也賺不到,萬一惡了監察御史,那就是自找麻煩,這119名監察御史就沒水喝了,然後開始怒罵劉孔源,把這劉孔源罵的羞憤不已,鬧着要致仕。”

“啊?沒水喝了?”張居正一臉震驚,他眨了眨眼說道:“好像真的沒法解決啊。”

水窩子不給送水,監察御史們就不喝水了嗎!

是的,不喝了。

因爲監察御史是朝廷命官,是貴人,貴人不履賤地,這去擡水,實在是有辱斯文,長袍闊袖也沒法擡水,穿着官服在大街上挑水,這不是被人戳着脊樑骨笑話纔怪。

衙門的僵化和臃腫,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衙門裡那麼多人,雖然不幹什麼事,整日裡就是喝茶看雜報,但也不能安排去幹挑水這件事,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兒,不在自己權責範圍之內,要給別人加擔子就得有理由,而且要正當,否則這事兒就是個蹴鞠,被踢來踢去,絕對不會得到妥善解決;

倘若是要加一個人,那更是麻煩,都察院要走吏部。

監察御史們,根本不願意跟張居正領着的吏部打交道,要加個人專門挑水,怕是挑水夫沒找到,先挨一頓罵。

監察御史其實可以讓水窩子給他們送水,但水窩子歸順天府衙管轄,真的去找順天府丞沈一貫解決,鬧得更大了。

所以最後,鬧到都察院監察御史沒水喝茶,羣情激憤,怒罵劉孔源沒事找事,劉孔源上奏致仕,也沒說因爲什麼,還是趙夢祐差人詢問,皇帝才知道內情。

海瑞、李幼滋也懶得管這幫御史,他們整天忙着反腐,哪有功夫管有沒有水喝,自己折騰出來的戲碼,自己收拾。

“滑稽且荒唐的一幕。”朱翊鈞說完就樂了,朱翊鈞樂,張居正也跟着樂,一邊笑一邊搖頭,的確滑稽荒唐,只能說不事生產的人,就是這樣的,監察御史的御史們出身都不算差,一輩子也沒吃過什麼苦,五穀不分,對窮民苦力普遍沒什麼同情。

朱翊鈞用力忍着笑,繼續說道:“慣的他們!朕昨天給沈一貫下旨,讓順天府所有水窩子都不準給都察院送水,要水自己去擔!海總憲終於受不了他們胡鬧了,下令每四人一天,輪流挑水,捱罵的劉孔源負責監察此事。”

“啊?真的是,乾點活也是好的。”張居正稍顯困惑而後恍然大悟,這海瑞不是個好人啊!

讓劉孔源監察,就是爲了讓所有的監察御史難受,劉孔源還要接着捱罵,只要這輪流挑水之事還存在一天,劉孔源就是那個始作俑者,而劉孔源捱了罵,肯定要狠狠的爲難罵他的人!眥睚必報是官場常態,因爲所有人都盯着,劉孔源也不能徇私,反而執行起來更加公正。

所以,海瑞他不是個好人,讓事情處於一種巧妙的平衡之中,全部人因爲搗鼓出來的幺蛾子事一起受罪。

海瑞都不稀罕管這些糟爛的事兒,賤儒聚集的地方,海瑞這個骨鯁正臣能做的也就是罵幾句,他帶着忠君體國的科臣,每天奔波反腐,哪有功夫幫這幫人,斷這種啼笑皆非的官司?

窮民苦力不止一次證明,離開了勢要豪右、鄉賢縉紳這些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老爺們,窮民苦力也可以活的很好,但作威作福的老爺們,沒有一次證明,離開了窮民苦力可以活得很好。

連喝個水都顯得無比困難。

“先生以爲這件事最後會如何收場?”朱翊鈞好奇老師父是怎麼看這件事的。

張居正思索了一下,說道:“這個劉孔源估計要自己掏錢僱兩個人去挑水,這大抵是最好的辦法了。”

“先生說得對,朕這就下章順天府,不得水窩子往都察院送水,只能由都察院監察御史自己去取水!”朱翊鈞一聽立刻一拍桌子說道:“不能讓他們鑽這個空子,絕對不能!”

張居正也只是笑,陛下真的很喜歡看熱鬧,可想而知,都察院的御史們上街挑水,是多麼稀罕的一件事,大明京師街頭巷尾,都要指指點點了。

“其實還有個解法,讓劉孔源去找那個被罵的挑水夫,低頭認個錯,這事也就結束了。”朱翊鈞說起了另外一種可能。

張居正搖頭說道:“他不會去的,寧願脫了那一身朝服也不會去的。”

“先生看得明白。”朱翊鈞想了想,好像的確如此,劉孔源肯去道歉,那纔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一樣的稀奇。

“這個冬日惜薪司就不給都察院送煤了,也不送爐子了,讓他們自己到惜薪司去搬,就這麼決定了。”朱翊鈞又想到了一件好玩的事兒,冬天送煤,惜薪司就是專門給各官署送煤柴的,一旦朱翊鈞下旨停了,那都察院的御史就只能自己幹活了。

若是御史彈劾沈一貫,挑沈一貫的麻煩,沈一貫只需要用三個字就把人給堵的啞口無言了,有旨意。

就這三個字,御史就只能生受這個氣了。

朱翊鈞就是把這個事情,當成個樂子說給張居正聽,張居正聽完也不打算干涉,有旨意這三個字,對張居正同樣管用,大明街頭巷尾肯定都是議論,誰知道會把這種事編排成什麼樣子。

朱翊鈞和張居正深入溝通了關於這次滅藩的若干細節,是滅藩,不是削藩,是把封藩各地的王府遷徙回京,如同鳳陽高牆一樣束縛在十王城裡。

還田是一件天大的麻煩事,比清丈麻煩了數倍的大事兒,張居正打一開始就不太想做,但事已至此,他也沒有什麼反對的必要了。

張居正判斷,不會有藩王造反。

主要是陛下沒有親叔叔,一個都沒有,道爺八子,就一個裕王府活到了最後,不是親叔叔,藩王打清君側的大旗,那就沒什麼威力可言了。

海瑞回朝,否認徐階有從龍之功,就是從道爺八子僅剩先帝這件事上出發的,哪有什麼從龍之功,道爺膝下就那麼一個,不傳位給裕王,傳位給誰?景王大婚多年,一個不帶把的都沒生出來。

嘉靖中晚期的政治鬥爭的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燕王、漢王,都是親叔造反,這是因爲親叔叔是長輩,而且還是第一代的親王,在財力、武力上都有一定的造反基礎,眼下陛下情況是基本都是出五服的親戚了,真的找親戚,就要到明憲宗了,已經一百多年了,這名分不夠。

張居正這麼判斷的另外一個依據是:藩王沒錢造反。

造反又不是過家家,那隨便翻翻身,就是天大一筆銀子,造反可是把九族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亡命一博,這得重賞纔有勇夫,況且朝廷強軍剛剛討伐板升歸來,京營強悍無比,大明也冊封了自天順之後的第一個一等國公,這賞錢得更厚重,才能得到勇夫。

嘉靖年間因爲兵兇戰危,朝廷財用大虧,接連數次,道爺相繼停罷郡王以下俸祿、營造王府、修繕王府銀兩、婚喪嫁娶給銀,鄭王府宮室十有七八都塌了,也沒見修過,藩王們想造反也是有心無力。

而且沒人,大明一百七十多年的養豬政策,有志之士,不會跟着藩王一輩子混吃等死,長史那是考不中進士的舉人,纔會謀求的飯碗,藩王身邊大部分都是酒囊飯袋,沒有賢士跟隨,藩王自己連造反的檄文都寫不了。

沒大義的名分、沒有足夠的銀子、沒有足夠的人手、更沒有出謀劃策的強人,就是草臺班子。

是繼續入京混吃等死,還是在地方繼續朝不保夕?還是揭竿而起?這本身就不難選擇。“先生不把發宗俸納入考成,是不是就想到了這一天啊?”朱翊鈞越聽越覺得怪,怎麼看,都像是有意爲之!就是故意的削藩,將藩王的實力削到極致,爲滅藩除國做準備。

遷徙藩王入京,就是滅藩除國,雖然說得好聽,是遷藩,但遷回來國都除了,不是滅是什麼?

這事兒過於順利和絲滑,看起來圖謀已久。

張居正思忖了良久,嘆息的說道:“臣以前,根本不敢想這麼遠。”

一個十王城就是300萬銀的投入,遷藩更是一項巨大的財政支出,而養藩王在京,發俸祿又是一筆龐大的支出,張居正哪敢想這個?先帝薨逝,把京師衙門裡的銀子摸排了個遍,連帶內帑,一共就39萬銀。

能搞到銀子,就是萬曆前十年的頭等大事。

張居正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因爲從河南諸多王爺的書信裡看,十王城鼎建,王爺們的話鋒一轉,從批評張居正,到盛讚張居正,恨不得將張居正拔高到先生千古,配享太廟的地步!

到京師了,就能領到俸祿了。

英格蘭的特使喬治,最終購買了大明五十萬匹的棉布,他這次來帶了一百萬兩白銀,本來是想買點絲綢,效仿費利佩二世倒賣絲綢賺錢,聽聞西班牙購買了大批的棉布,立刻就嚇得的把貨物清單變成了棉布。

而葡萄牙特使馬爾庫斯購買了不少的絲綢,對於棉布,馬爾庫斯並不害怕,葡萄牙之前都已經到了國破的地步,哪有什麼手工業被衝擊的擔憂,費利佩二世真的用棉布對付葡萄牙,安東尼奧國王還要謝謝費利佩二世,給葡萄牙人一身衣服穿。

神羅特使就是湊了個熱鬧,紅衣主教白來一趟。

法蘭西發瘋的特使,也沒能如願以償和大明皇帝聯姻,她甚至連銀子都沒有,無法購買棉布。

“陛下,那個果阿總督府的特使魯伊·德,自殺了。”馮保和小黃門耳語了幾聲之後,趕忙彙報了結果。

魯伊·德,是堅定的信徒,哪怕是在餓的前心貼後背的情況下,依舊沒有背叛信仰,朱翊鈞對魯伊·德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魯伊咆哮文華殿。

自殺在任何教義裡都是褻瀆的行爲,死後要下地獄的,而魯伊·德的自殺,是因爲絕望。

馬六甲海峽的塘報傳入了京師,立刻引得沸沸揚揚,連都察院御史們擡水的熱鬧都蓋了下去。

馬六甲城陷落了,一座經營了六十年的堡壘,上一次果阿總督府內訌後,外圍所有的棱堡被拔掉,一座孤城懸在那裡,大明三十斤火炮就位後,轟開了馬六甲城堡的城牆,轟碎了所有的士氣。

大明徹底貫穿了馬六甲海峽,西洋這個廣袤的世界,再次對大明敞開了大門。

而魯伊·德認爲,是自己行動緩慢,沒有爲果阿總督府的同袍們爭取到最後生存的機會,和馬六甲城一起死亡了。

“官葬吧。”朱翊鈞聽到這個消息,對着馮保說道:“從頭到尾,魯伊啊,都是個有些蠢笨的堅定信仰者,爲本國利益征戰奔波,都是戰士。”

魯伊是紅毛番,是葡萄牙人,爲本國利益征戰奔走,最終見事情已經沒有了任何轉圜的餘地,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不明智,更不值得提倡,但朱翊鈞還是尊重一名戰士有尊嚴的倒下。

“知恥,知羞愧榮辱,自尊,自重亦自愛,方能自由。”朱翊鈞最終點評了魯伊的一生。

魯伊的葬禮非常簡單,除了大明的人,沒有人前來送行,因爲安東尼奧作爲葡王,已經把馬六甲海峽的治權還給了大明,馬爾庫斯沒有理由來送行,果阿總督府的抵抗,是不遵國王的命令,其他人更是懶得理會。

一座孤零零的墳塋,上面刻着碑文,大明對魯伊·德也不是很瞭解,就把他兩次出使的事兒刻在了墓碑上。

“拿去喝茶。”沙阿買買提出現在了通和宮門前,他將手中的銀袋子高高的拋起,落在了大漢將軍的手裡,而後走進了通和宮裡。

緹騎、大漢將軍是可以收這個銀袋子的,這是陛下特別下旨交待,要尊重沙阿特使的文化與優雅。

“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聖安。”沙阿買買提行了個禮。

“免禮,坐下說話。”朱翊鈞試着模仿了幾下沙阿買買提扔銀袋子的動作,總是有幾分不自然,沒有那種絲滑,可能和朱翊鈞本人吝嗇有關。

沙阿買買提坐的極爲端正,正色說道:“陛下,馬六甲海峽徹底貫通這可是個好消息,那麼遼闊的蒙兀兒國會爲大明提供充足的棉花,還有鹹砂,哦,不,現在應該叫它硝石了。”

他來到大明沒辦過什麼正經的差事,主要是在前門樓子聽評書,偶爾負責一下接收阿克巴大帝送來的波斯美人,算是維繫和大明皇帝的關係。

“沙阿特使,可能要回蒙兀兒國一趟,確定這些貿易的細節了,大明確實需要足夠的棉花去紡織。”朱翊鈞嚴肅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沙阿好奇的問道:“不知道大明一年需要多少棉花呢?”

朱翊鈞十分確信的說道:“有多少要多少,松江府一年能織1500萬匹布,大明一年能織近三億匹布,大概還需要三億匹布的棉花,所以是有多少要多少。”

“大明的胃口真的是太大了,我們根本不可能滿足大明的胃口。”沙阿買買提一聽,人直接就暈了!

一匹標布需要棉花四斤,一匹小布需要棉花三斤,三億匹布的棉花即便是小布,也要九億斤棉花,即便是以大明精耕細作,一畝地產棉花也不過一百斤到一百五十斤,就需要九百萬畝田去耕種,再加上輪耕,是1800萬畝土地去耕種棉花。

大明的棉紡中心在松江,而種植中心在山東,因爲棉花的習性是長日照,在棉花生長期間,多雨不利於棉花生長,棉的根系普遍不超過三尺,如果土壤過於溼潤,會導致棉無法紮根,松江府是一個很愛下雨的地方。

朱翊鈞可是寶岐司真正的主人,他對棉花的習性非常瞭解,北棉南下,山東的棉花送往松江府製造。

“陛下太瞧得起我們蒙兀兒國了…”沙阿買買提連連擺手說道:“陛下,我們連有多少田畝都不是很清楚,只能說盡力提供吧。”

“多多益善吧。”朱翊鈞沒有要求在貿易初期,到底要收多少的棉花,就是儘量多就行。

其實朱翊鈞之前一直比較擔心,大明充滿活力的傳統棉花製造業,使機械化製造變得更加困難,就是機械的成本遠高於人力,導致各手工工坊主更傾向於使用人力,而不是機械。

數以百萬計的農戶,生產棉花供自己或附近的市場使用,商賈們根本不用費盡心思的進行規模化製造,直接購買農戶自產就足夠了。

申時行回答了陛下的疑惑,大明棉布已經有了大規模集中生產的預兆,只需要充足的原料,就可以促使機械製造的進一步實現,大明朝廷應該擔心的是,孱弱的蒸汽機生產能力,無法滿足大明的胃口,以及大規模生產破壞男耕女織小農經濟,帶來的惡劣影響,破產農戶是大明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整個松江府擁有五十七家大型的棉紡手工工場,僱傭織工、織娘超過126015名,加上大明朝廷的官紡織造,大約有超過二十五萬人的從業者。

所以大明當下之急,就是原料供應。

“大明可以便宜賣一點棉布給我們蒙兀兒國嗎?”沙阿買買提低聲問道:“一匹大布的價格高達兩銀,實在是過於昂貴了。”

“當然,不知道沙阿特使覺得什麼價格合適呢?”朱翊鈞的笑容很陽光,但看起來並不是很開心,黑心商人被人當面戳破,還要保持微笑的那種不開心。

“不如一銀每匹吧,當然是大布,四十尺那種。”沙阿買買提直接祭出了屠龍寶刀,對半砍價。

朱翊鈞一聽立刻陽光燦爛起來,點頭說道:“當然可以,大明和蒙兀兒國是老朋友了,一銀的價格,大家都可以保證充足的利潤。”

沙阿買買提買回去棉布,當然不是給平民用的,主要是當二道販子,賣給波斯諸國。

批發商的價格,朱翊鈞自然要給一點利潤的空間,兩銀是掐準了索倫大船到港要順着季風而行,時間緊迫,當然要飽餐一頓,但一銀的價格利潤也已經非常豐厚了。

沙阿買買提也就是不願意麻煩,如果跟樂意通番的商賈購買,價格還能更低。

“那真的是太好了!”沙阿買買提十分欣喜的說道,反正以蒙兀兒國的局勢,讓首陀羅和賤民種植棉花,也不會鬧出亂子來,首陀羅和賤民堅信,只要轉生之後,就可以成爲婆羅門。

就這樣,大明皇帝和蒙兀兒國的上層級建築,達成了向下狠狠朘剝首陀羅和賤民的一致,種了棉花種不了糧食,至於餓死之類的事,蒙兀兒國可以處理,這在大明看起來是不可思議的,但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是合乎情理的。

和征服者合作,向下朘剝奴僕,是那片土地長久以來的生存模式,無論誰去征服,都能做到一樣的效果。

萬曆十年七月初,鴻臚寺少卿高啓愚送走了入京的特使,那個法蘭西的特使還要鬧,直接被綁上了船,送回了泰西,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

大明皇帝恩賞泗水侯殷正茂、鷹揚侯張元勳聖旨順着海路,向馬尼拉而去,朱翊鈞本來打算封公,但張居正阻止了,大明只是把果阿總督府在馬六甲海峽的據點全部拔出,果阿總督府還以殘存勢力存在,所以不宜封公,那是賞罰不明,則百事不成。

朱翊鈞這次沒有聖意已決,而是認爲張居正所言有理,但是恩賞格外的豐厚,朱翊鈞給了一批銀子,讓張元勳在舊港宣慰司營造鷹揚侯府,至於規格,朱翊鈞沒有確定,反正天高皇帝遠,只要不建成皇宮,就隨張元勳折騰了。

陝西總督石茂華一封奏疏入朝,朝中議論紛紛,石茂華上奏說,要將陝西行都司升級爲宣威布政司,成爲大明一級行政區,將陝西行都司外遷至關西七衛。

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