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

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

成祖文皇帝任命了大明第一任海外總督,呂宋總督許柴佬,而後成祖文皇帝攻打了安南,並且將安南變爲了交趾十三司,這是成祖文皇帝的開海戰略,兩條腿走路,以一種鉗形攻勢,環抱了萬里海塘。

與此同時,在萬里海塘設立了十幾處官廠,這些官廠涉獵極多,主要是造船,目的就是將萬里海塘的物華天寶帶回大明。

這些海外官廠,和泰西設立的殖民地是有本質的區別,因爲海外的官廠,會給當地帶來更多的收益,而殖民地,只是簡單的朘剝,沒有任何的反哺。

成祖文皇帝是極爲成功的,成祖皇帝還在的時候,呂宋在大明的管轄範圍之內,許柴佬在永樂二十二年病故,而交趾十三司在成祖文皇帝龍馭上賓之後,也脫離了大明的統治。

大明的開海戰略,除了沒有組建數量堪稱恐怖的艦隊南下西洋之外,基本戰略,也是踩着成祖文皇帝踩出的腳印在走,這也是朱翊鈞沒有讓鄧子龍帶着大明軍兵冒險,前往新世界貿易的原因,成祖文皇帝已經踩出了深深的腳印,大明可以追隨祖宗榮光,繼續前進。

海陸並舉,爲大明新政的基本路線,而當下的側重點,仍然在海外,所以對北虜,大明主要是以各種經濟手段增加羈縻。

大明在陸地的擴張,無論是朝廷還是皇帝,都傾向於和解,即便是最激進的譚綸,也沒有在宣府一聲令下選擇開戰。

三娘子認爲自己抓住了大明朝的弱點,那就是好面兒,只有草原人老老實實的生活,不劫掠邊關,三娘子沒事入京給皇帝磕個頭,大明沒有興趣、也沒有精力非要頂着塞外日益下降的溫度,跟北虜死磕。

三娘子是對的,大明的確好面兒,三娘子如果真的一直有這麼恭順之心,而且在俺答汗死後,成爲唯一的統治者的她,還這麼恭順,大明便不會主動出塞。

而且大明不喜歡打仗,不喜歡打仗不是一種缺點,是一種高道德。

善戰者服上刑,打仗是要死人的,每一個死去的軍兵、每一個被兵禍殃及的百姓,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是孩子的父母,打仗是屍山血海,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和解是當前的主要趨勢,三娘子每年至少三次入京朝貢,其實目的就是進京磕頭,維持大明朝堂和解的聲音。

而現在,和解的進程被卡住了,三娘子想更進一步,可是朝臣們不同意,而且是非常反對。

就連曲則全的海瑞,都來到了西苑御書房,尋找到了陛下,責難陳善。

理由,則是英宗皇帝在草原上的兒子,朱大哥子。

朱翊鈞還真的知道這件事。

朱祁鎮在草原上的生活,得益於朱祁鎮的親兒子朱見深在編纂英宗實錄的時候,沒有完全隱沒朱祁鎮被俘的經歷,得以管中窺豹,朱祁鎮在草原時,身邊跟着一個叫摩羅的女人,也先說這個女人是他的妹妹,後來還生了個孩子,取名爲朱大哥子。

朱祁鎮奪門之變後,忠國公石亨在大同,將摩羅和這個孩子全部奪去,且盡殺其媵,石亨將這個女人和孩子全都殺死了,後來忠國公石亨就以謀反罪名下獄,最後瘐死,忠國公的公爵位也被褫奪。

種種史料都證明這是一起不折不扣的冤獄,石亨既沒有任何謀反的實際行動,也不具備任何謀反的意圖,更沒有謀反的實力,而石亨可是有從龍之功,奪門之變中,石亨可是參與奪門的武將,朱祁鎮和石亨爲何決裂,大抵和這個摩羅、朱大哥子的死,有極大的關係。

一個殺了皇帝女人和皇帝兒子的武將,的確有必死的理由了。

海瑞無法證明這些事兒,但是他確信,若是三娘子真的乞到了龍種,日後必然引起紛爭,戚繼光可是大明的大將軍,若是因爲這種事兒,晚節不保,那不是海瑞想要看到的。

“海總憲所言,朕已知曉。”朱翊鈞看着海瑞,這個回覆有點像批閱奏疏時寫的那句,知道了。

對於老朱家的醜事,君臣都不宜過多的談論,但是禮部和科道言官的反對,必須迴應。

朱翊鈞看着兩位臣子,思索了片刻說道:“朕只是接見而已,照往常慣例即可。”

塞外漢王,是親王,也可以是郡王,大明的王府,早就失去過了國初建藩的意義,只剩下了政治象徵這最後一個作用。

建文年間,建文君削藩,永樂年間,朱棣也削藩,甚至劇烈程度超過了建文君,但是朱棣沒有殺人,而是建立了更多的藩禁,在漢王造反之後,藩禁進一步收緊,但凡是無詔出王府,就會招致訓斥。

藩禁一直持續到了明末,崇禎九年,阿濟格入寇京畿,天下震動,唐王朱聿鍵不顧藩禁,帶兵勤王,被廢爲了庶人,關在了鳳陽高牆之內。

藩禁,大明快樂養豬計劃,在藩禁之下,親王也好,郡王也罷,能做也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享樂。

“潞王甚喜萬國美人。”朱翊鈞還是把自己的計劃跟重臣們講明白了,這是朱翊鏐本人的期許,也是大明皇帝朱翊鈞想到的辦法,更是國朝需要,漢王建藩塞外,是王化的一個重要步驟,朱翊鈞沒打算放棄,他不準備自己來,而是讓潞王來。

“陛下聖明。”萬士和重重的鬆了口氣,他面色凝重的拿出本奏疏,遞給了馮保,轉呈了陛下。

“臣年邁多病,吏部多事,臣老邁昏聵,懇請陛下放歸依親,回籍閒住。”萬士和甩了甩袖子,事情辦完了,就該致仕了。

萬士和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他就是個諂臣,陛下沒有明確聖意的時候,萬士和如此激烈的反對,就已經失去了立根之本,失去了繼續留在朝堂的必要了,失去了作用的他,繼續留下去就是惹皇帝生厭了。

哪個皇帝願意不受控制的臣子?萬士和這次的舉動,多少有點叛逆了。

朱翊鈞拿過了奏疏看了看,拿起了硃批畫了個叉,搖頭說道:“萬太宰爲朝堂重臣,責難陳善本爲廷臣職責所在,食君之俸,忠君之事,報國爲先,明明無病,何談致仕?坐下說話吧。”

“啊?”萬士和有些糊塗,他站了起來,坐在太師椅上,還有點懵,陛下居然不生氣嗎?

萬士和在朝中根基不深,他就是仰賴聖眷,才能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穩穩當當的坐到現在,否則虎視眈眈的晉黨和張黨,早就把他給拉下去了。

“朝堂之上,可是一天都離不開萬太宰啊,缺了萬太宰這樣的人物,居中溝通斡旋,咱大明朝堂,早就斗的你死我活了,朕仍仰賴愛卿,此事本爲小事,不必多言。”朱翊鈞看着萬士和,再次鄭重的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真的沒有生氣,萬士和仍然是大明最堅定的帝黨,他朱翊鈞親自認可過的。

這段話的意思非常明確,你萬士和仍然是陛下欽定的帝黨。

萬士和可是朝堂的萬金油,能夠自由出入全楚、全晉、全浙會館的萬士和,可是一個極爲特殊的存在。

海瑞其實也萬萬沒料到,陛下就這麼十分輕鬆的妥協了,他其實做好了準備,嘉靖年間他罵嘉靖皇帝,隆慶年間他罵隆慶皇帝,萬曆年間,他也可以罵陛下,他本來準備了長篇大論,從多個角度去闡述,一個皇帝的孩子流落草原對大明的危害,從寧王府內遷開始談起,好好講道理,陛下聽也好,不聽也罷,海瑞都要說。

但是他準備的全部落空,根本沒有太多的發揮空間,陛下直接就答應了,而且承諾了不會發生。

陛下的承諾,一諾千金,從不食言。

海瑞和萬士和離開了御書房,走着走着,萬士和忽然開口說道:“海總憲,咱們都想錯了,陛下,或許本就無此意,下詔接見,也不過是接見罷了,是爲了表明朝廷繼續支持三娘子的態度,而不是真的要生個草原皇子出來。”

海瑞點頭認可了萬士和的想法,他們的確是小題大做了,把陛下的聖旨過分理解了,他搖頭說道:“的確是我們錯了,陛下本就不熱衷此道,我其實最低的期許,是陛下堅持,那就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三娘子被臨幸了,就走不了了,她得留在大明。”

嫁過人不是問題,歷朝歷代,嫁過人之後,甚至還有做太后的,甚至是臨朝稱制,比如宋仁宗時的太后劉娥,就嫁過人,不還是做了太后?而且一直到死,都沒讓宋仁宗親政,甚至連宋仁宗的親孃是誰,都沒告訴過宋仁宗。

大明皇帝是這世上至高無上的人物,既然陛下不計前嫌的把人給收了,既往不咎,過去的就不論了,但是以後呢?那三娘子在草原上無論何種地位,就只剩下一個身份,陛下的女人,無論如何她都回不去,她的孩子包括她本人,只能留在大明。

三娘子的風評不好,比較放蕩,任由她回到草原,陛下豈不是和俺答汗一樣,真的是草原王了?!

宋徽宗和周邦彥在名妓李師師那兒做同道中人,爲了一個妓女爭風吃醋,那是亡國之君的做派,陛下可是勢要大明再興的英主明君。

幸好,事情完美解決了。

朱翊鈞其實對三娘子索求龍種之事,就一個想法,那就是三娘子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

朱翊鈞答應,朝臣們捏着鼻子認了,三娘子還能帶球逃跑?就是三娘子跑到泰西去,大明朝也得把人抓回來。

張居正其實一直在密切關注此事,甚至連三娘子的住處都安排好了,沒錯,張居正對此事的態度是堅決支持陛下的一切決定,胡鬧就胡鬧點,多大點事兒!陛下還是一個十七歲的孩子,胡鬧纔是正常,如此老成,那纔是張居正需要憂慮的事兒,叛逆期到了,朝臣越反對,陛下就越要做,這完全合情合理。

在萬士和與海瑞離開之後,張居正差人去問了萬士和後,立刻選擇了到西苑覲見去了。

“陛下,其實沒什麼,陛下要是想,也不是不可以。”張居正跑到西苑覲見,就是告訴陛下,可以胡鬧,沒必要約束自己,三娘子不在草原了,再扶持一個和解派的代表就是,朝臣們反對,那就壓下去就是。

沒必要受委屈,陛下爲了振奮大明如此辛苦,還不能享受享受了?

人受了委屈,心裡會擰出疙瘩,一旦陛下心裡擰出了疙瘩,再想解開這個疙瘩,那是難如登天,在一切圍繞帝制進行制度設計的大明,就會出大問題,陛下到現在心裡都擰着一個無論如何都解不開的疙瘩,那就是對文臣的偏見。

陛下不信任除了他張居正以外的任何文臣,從來如此。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

明攝宗張居正一如既往的寵溺皇帝陛下。 “先生,坐坐坐。”朱翊鈞滿臉的笑意,搖頭說道:“本就是可有可無,朕接見忠順夫人,也是表達對忠順夫人和解的認可,等到鏐兒大婚後,給他塞個海拉爾便是,說起鏐兒,朕就來氣,這混小子,其他事都極爲懶散,唯獨習武之事,格外熱忱,朕還以爲他有建功立業之雄心,根本不是!”

“草原的烈馬,還是在草原上奔馳爲宜。”

三娘子是草原上的海東青,那就在草原上飛翔,把翅膀折斷,豢養在鳥籠子裡,那她就失去了天空,大明不是草原,她作爲俺答汗的夫人,仍然可以東奔西走,可在大明,絕無可能了。

朱翊鈞對三娘子極爲欣賞,這份欣賞是基於政治人物對政治人物的欣賞,三娘子能數年如一日的踐行她的政治主張,將和平帶回草原,是她對政治許諾的實踐,如果站在草原人的立場上,三娘子的確是個英雄人物。

“陛下聖明。”張居正聽聞陛下真的無意於此,便也沒有再過於堅持,他支持陛下的一切決定,他現在的職責是擁護。

朱翊鈞以爲張居正會堅決反對,可他的態度出乎朱翊鈞的預料,結合小鐵路通到北土城之事,朱翊鈞疑惑的說道:“先生倒是越來越縱容朕了,這讓太后知道了,怕是要降懿旨怪罪先生了。”

張居正端着手,略有些嚴肅的說道:“陛下,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

“這天下事兒,過分苛責,吹求過急,都會出問題的。”

這段話出自《道德經》,中庸之道,可不是儒家獨有。

道理張居正明白,歷史上,他對萬曆皇帝就有些過分嚴苛,吹求過急了,最終導致萬曆皇帝對張居正心懷不滿,這也直接導致了萬曆皇帝在張居正死後清算了張居正。

現在,陛下踐行大道之行,旁支末梢,不必過分要求。

朱翊鈞看向了堪輿圖,目光凝聚在宣府大同,平靜的說道:“這小鐵路極好,若是有一條能通往宣府大同,咱們大明何懼北虜?”

北宋從建立到滅亡,一直在謀求收復燕雲十六州,大明的京畿是燕雲十六州,是燕,宣府大同也是燕雲十六州,是雲,大同府古時是雲中君,是雲州。

燕雲十六州對中原王朝有多麼多麼重要?得燕雲者始得天下。

沒有燕雲十六州,廣袤的華北平原就始終處於北虜的鐵蹄之下,在北宋初年,宋太宗趙光義見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只好大量遷徙華北平原上的百姓,在華北平原上四處挖坑填湖泊,白洋澱,就是那時候挖出來的,爲了防備鐵蹄南下,北宋三易回河,反覆折騰黃河這條地上河,弄的沸反盈天,百姓苦不堪言,北宋朝廷拒敵的主要策略,就是妄圖以水帶兵阻攔鐵蹄。

大明北方冬天會上凍的,完顏宗望只用半個月的時間,就從燕山府(北京)打到了開封府,戰術是跳蛙戰術,不攻擊城寨,直逼北宋都城。

最後北宋也滅亡於北虜南下,金國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南下,俘虜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

沒有燕雲十六州,就等同於終日生活在恐懼之中,胡人可以從華北平原南下,可也以從大同南下,直逼太原,太原城破,則天下亡。

自從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獻給了契丹人之後,自此長達四百三十二年的時間,燕雲之地,皆在胡虜之手。

洪武元年,徐達、常遇春,攻破元大都,盡克燕雲之敵,自此燕雲之地,再歸漢人之手。

燕雲在手,才能稱自己爲中原正朔。

但是燕雲之地,又因爲太行山山脈和燕山山脈交接處,以內三關,即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分爲了山外九州和山內八州,亦稱山後九州和山前八州,太行山和燕山交匯,讓山內很難馳援山外。

如果能修一條馳道,從京師到宣府,內外溝通,北虜將會徹底失去機動優勢,大明京營可以在三天內馳援到宣府,五天內馳援到大同,給俺答汗吃上熊心豹子膽,他也不敢襲擾邊關。

從京城到宣府(張家口)這段鐵路,在後世也是中國的第一條自己的鐵路,詹天佑的京張鐵路。

這條鐵路的意義就在於,俺答汗膽敢再跳,朱翊鈞就能打的他親媽都不認識。

這條鐵路的意義就在於,一旦修通,就再也沒有晉黨,晉商再也不敢左右橫跳了。

大明朝廷將加強對西北的控制,到那時,大明心心念唸的河套,纔有徹底收復和統治的可能,那時,河套,纔算是真的回來了,因爲河套處於大明京營快速投射、快速反應的範圍之內。

“很難,但必須要做,五年、十年、一百年也要做。”張居正看着堪輿圖,目光閃爍着堅毅,一旦他決定要做的事兒,他一定會做成,一如當初他從四處遊玩再回到京師,要大明振奮的意志。

張居正站起身來,走到了堪輿圖前,點在了地圖上說道:“再有一條到遼陽,到撫順,到奴兒干都司,到永寧寺!”

奴兒干都司,成祖文皇帝在永樂年間設立,在黑龍江的出海口,一直到萬曆六年,奴兒干都司下轄衛三百八十四,所二十四,驛站七,寨一,統稱三八四衛,相比較永樂年間的一百三十衛,增加了二百五十四衛所驛寨。

一直到萬曆六年,大明一直沒有放棄過對奴兒干都司的統治,而且一直在加重對奴兒干都司的軍事羈縻,直到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之戰,大明大敗,才失去了奴兒干都司。

張居正的意思是,再修一條馳道到黑龍江的出海口,李成樑就絕對不可能擁兵自重,大明朝廷和李成樑都可以體面。

李成樑在張居正眼裡,依然是割據一方的軍頭,仍然有擁兵自重、弛防徇敵的可能,即便是李成樑真的聽調又聽宣,一副大明忠骨的模樣,大明皇帝讓他進京,他就進京來,讓他打誰,他絕不含糊,但他很有可能成爲大明的安祿山。

“善。”朱翊鈞沒有吹求過急,甚至沒問張居正打算什麼時候做,怎麼做,他既然說了,就一定會做,張居正是朱翊鈞的太傅,君臣十分相似,重信守諾,說到一定會做到,說殺你全家,剩一根蚯蚓都是食言。

鴻臚寺卿陳學會將陛下的打算告訴了妾室,三娘子的妹妹到了四夷館,見到了三娘子。

“得之我命,失之我幸,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三娘子得知了皇帝的意志後,略顯有些頹然,大明皇帝不在意,她也強求不得,她的確想要個孩子,但她現在的身份,孩子的父親,必須要足夠的尊貴。

陛下不肯,她就只能絕了這個心思。

至於潞王朱翊鏐?一個小屁孩罷了,給潞王塞個海拉爾,草原明珠就是。

“姐姐,夫君說,姐姐思慮不周,所圖之事,未曾顧忌彼此體面。”妹妹有些不理解的問道。

三娘子訝異,眉頭緊蹙的說道:“彼此體面?俺答失了體面,大明也失體面不成?”

三娘子思索片刻,恍然大悟,大明朝廷也會失了體面,因爲她被臨幸了,大明就勢必要給她一個身份,那大明皇帝作爲大明君父,豈不是奪了臣子順義王的妃子?

上一個這麼幹的還是唐玄宗李隆基,老扒灰,搶了兒子壽王李琩的兒媳婦楊玉環!

大明也有自己的國情,這麼幹,確實是有些胡鬧了。

萬曆七年五月初七,三娘子在文華殿覲見,朱翊鈞表示了對和解的支持,並且做出了恩賞,希望三娘子一如既往的發揮她的作用,代表北虜內部的和解勢力,繼續持續推動大明和北虜徹底和解,同時表示大明朝廷對俺答汗與土蠻汗之間的戰爭高度關注,重申了大明的立場,希望雙方能夠死磕到底,打出風采,打出水平。

三娘子表示會作爲和解勢力的代表持續推動和解,同時恭喜大明皇后有了身孕,三娘子說:皇嗣是大明的國本,皇后有了身孕代表大明頂層的穩定有序,北虜和解勢力也希望看到大明的穩定帶來的政策的延續。三娘子着重提到大明朝廷對右翼諸部的施壓,引起了諸多不滿,希望大明能夠履行承諾,在收到‘賀禮’之後,能夠不再軍事支援土蠻汗。

三娘子代表個人表示了她自己的對龍種的羨慕。

“敲詐勒索就是敲詐勒索,忠順夫人太客氣了,希望忠順夫人回到草原之後,一切順遂。”朱翊鈞在接見的最後,再次直言不諱,什麼政治施壓,分明就是敲詐,朱翊鈞大方的承認了。

對於皇帝不要臉這件事,三娘子也不是第一次見了,陛下一直是這樣的人,有話直說。

“陛下,我有一件事一直想不明白,那些個墩臺遠侯們,就很奇怪,按理來說,他們在刀尖舔血,性情應該暴戾無比,可是我觀夜不收歷年所爲,並無過多的窮兇極惡。”三娘子發出了自己的疑惑。

就很奇怪,墩臺遠侯夜不收們,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搜集情報,本該是窮兇極惡之徒,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纔是,但這麼多年了,除了朝廷賦予的燒荒任務之外,墩臺遠侯真的是在收集情報,他們就像是一個個幽靈在草原飄蕩一樣,並沒有做出太多的惡事。

當然也有個別的例外,但三千人的編制,一百七十餘年,出幾個個別的案例,也很正常,這些夜不收們,絕對不是惡貫滿盈。

朱翊鈞思索了片刻說道:“因爲他們的身後,是家。”

“家…”三娘子重複了一句,重重的嘆了口氣,草原沒這個概念,天爲被、地爲牀,逐水而棲,四海爲家。

“臣妾告退。”三娘子再次五拜三叩首,離開的時候,又回頭看了一眼皇帝,陛下的模樣是極爲周正的,若是能喜結良緣,這後人無論是個皇子,還是個公主,都是極其好看的。

奈何,奈何。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三娘子看陛下也在看她,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一席夏風而過,殿中羅幕皆起,青絲飛舞。

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請假條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請假條高燒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
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請假條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請假條高燒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