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

奏疏不過夜這個規矩很好,但這規矩只適合應急。

萬曆初年,國勢敗壞,這要求不過分,大家都要緊繃一根弦兒,可萬曆維新十八年了,還這麼要求,皇帝就是個機器也會被累趴下的。

張居正看着面前的北極天樞星,面色凝重,這玩意兒有點過於貴重了。

他覺得自己那本《親政九章疏》做得很對,但他也認爲那就是日常理政的小變革,沒想到皇帝直接砸了個這麼個寶物,而且看黃金底座上的雕刻言辭,這本來是百年之後的賞賜,陛下居然提前發了下來。

皇帝陛下要做甚?!

“不行,我得去趟通和宮,感覺陛下要殺人。”張居正左思右想,覺得有點不妙,他怎麼看,都覺得這是陛下要發動大清洗的預兆。

張居正帶着遊守禮,趕往了通和宮。

政以賄成,這麼貴重的恩賞,足夠傳家數十代的富貴,陛下這個舉動,更像是要賄賂文官頭子和武將頭子,準備動手了。

張居正讓遊守禮帶着寶物來到了通和宮門前,宦官領着張居正到了西花廳等候。

戚繼光早就在西花廳了,二人相互見禮,才坐下屏氣凝神的等待着陛下的聖命,西花廳裡有些沉默,天樞星和上將星放在桌上,陽光撒在上面,氤氳出瑰麗的光彩,讓人沉醉。

“是不是誰上了奏疏,惹了陛下不高興了?還是又有選貢逆案發生?”戚繼光打破了沉默,戎政十分穩定,前些日子的裁軍,沒有鬧出太多的亂子,與其說是裁軍,不如說是確定籍貫,放衛所軍兵一條生路。

“沒有,青馬橋逆案,整個京師都在應對反腐司反貪,是戎事上有譁變嗎?”張居正仔細回想了最近的奏疏,最近都是些好消息,鄉賢縉紳甚至願意遵守承諾,災年減租,連小規模的民亂都沒有發生。

“沒有。”戚繼光十分肯定的說道。

簡單交流後,彼此又陷入了沉默。

“是不是要軍管了?”張居正又想到了一種可能,天變越來越厲害,陛下打算掀桌子了,那肯定要跟戚繼光仔細溝通細節。

戚繼光搖頭說道:“不是,陛下沒有聖旨,是不是陛下打算天下還田了?”

戚繼光想到了個可能,陛下念念不忘的還田,是不是打算趁着天變,實現田土再分配,怎麼看,這個可能性都很大。

“陛下最近沒問還田,就浙江還田後,幾個大都會有些零散的還田試行,還沒到要天下還田的地步。”張居正再次搖頭說道。

天下還田的條件還不充分,陛下春秋鼎盛,也知道這事兒急不得。

簡單交流後,彼此又陷入了沉默。

“二位,陛下宣見。”徐爵小步快走,急匆匆的走到了西花廳,入門就趕忙說道。

張居正和戚繼光跟在徐爵身後,向着御書房而去,張居正邊走邊問道:“徐大璫,陛下爲何突然如此厚賞?”

“元輔,咱家並不清楚。”徐爵搖頭說道:“二位是國之幹臣,覲見後親自問陛下就是。”

徐爵是真的不知道,張居正以爲事情機密,徐爵不肯說。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張居正和戚繼光俯首見禮,遊守禮和戚昌國放下了天樞星和上將星後,選擇了離開,陛下要和大臣談事,他們倆不方便聽。

張居正連續問了四個問題,詢問皇帝此舉究竟爲何。

“先生、戚帥,朕如此厚賞,其實是因爲朕沒錢了,朕沒想到丁亥學制、馳道會這麼貴,內帑還要繼續收蓄黃金,內帑沒銀子了,但丁亥學制和馳道還要繼續。”朱翊鈞示意二位不必慌張,他不是要造反。

“請陛下收回寶物,如此厚賞,臣等無法擔待。”張居正臉上寫滿了問號,丁亥學制和馳道,每一件都很貴,內帑沒錢這是預料之中的事兒。

這內帑沒錢,還把寶物賞賜了出去,那不是更沒錢了嗎?

陛下這個行爲,根本說不通。

“先生、戚帥,正因爲沒錢了,朕才厚賞。”朱翊鈞示意張居正稍安勿躁,他也沒有故作高深,笑着說道:“只有先生和戚帥收下了,這些一文不值,不被認可的漂亮石頭,它才值錢。”

“嗯?”戚繼光一愣,有些明白了皇帝的打算,皇帝陛下是打算撈錢了!

張居正、戚繼光,大明的文武大臣,皇帝如此恩賞,才能讓天下勢要豪右、富商巨賈、鄉賢縉紳都認可這些漂亮石頭,真的值那麼多的銀子。

皇帝在給這些漂亮石頭賦予更多的交換價值,而這次的東征英豪大規模恩賞,就是一次最好的機會!

天樞星、上將星之外,還有135人的恩賞,再加上東征九勝,漂亮石頭有故事,才能更加值錢,否則不能吃不能穿,幾乎沒有什麼使用價值的東西,憑什麼那麼貴呢?

張居正和戚繼光互相看了一眼,從彼此眼神中濃郁的擔憂來看,陛下沒錢了這個理由,顯然沒能說服兩位重臣。

他們不覺得陛下只是打算撈錢,他們還是堅持認爲,陛下要殺人,而且要殺好多好多人。

“朕自己鬥不過勢要豪右、鄉賢縉紳。”朱翊鈞搖頭說道:“光是朕用,他們不認,只好和過去一樣,把先生和戚帥拉過來,跟他們鬥了。”

朱翊鈞對朱翊鏐說,一旦皇帝,朝廷,鬥不過地方豪強,就會立刻馬上和豪強聯手,對下壓榨。

到了王朝末期,朝廷的核心利益,就不再是調節各階級矛盾,保證地方沒有大規模民亂了,而是財稅,保證朝廷財稅,保證自己的存續。

比如東漢末年賣官鬻爵的漢靈帝;比如唐朝末年朝廷和藩鎮心照不宣的默契;比如宋朝的不設田制,南宋撲買官田;比如大明末年的徵三餉。

大明徵三餉是爲了徵遼,到了韃清,這徵三餉還在收,而且一直收到了韃清滅亡。

朱翊鈞單打獨鬥,是鬥不過勢要豪右、富商巨賈、鄉賢縉紳的,他這個皇帝說這東西值錢,這東西就值錢了嗎?

雖然這些翡翠,正在逐漸被勢要豪右、富商巨賈們所接受,但朱翊鈞打算人爲干涉一下,人爲拔高一下翡翠的價格,把之前內帑攢的所有翡翠,都放出去換成銀子。

就像當初大布帛幣的精紡毛呢一樣,放出去狠狠收割一波大明境內的白銀。

翡翠這東西,畢竟漂亮,加工的越好越漂亮,哪怕是之後價格回落,朝廷又有了一個穩定的財源,現在東籲境內的翡翠產地,全都被黔國公府所佔領,穩定開採。

這東西在東籲、在雲南和在腹地,都不是一個價,朝廷就可以利用這些賺一點差價了,長期來看,也是個一年數百萬銀毛利的大買賣。

朱翊鈞沒有隱瞞張居正和戚繼光的意思,把自己的計劃仔細說了一下,誰有銀子就賺誰的銀子!

“這天樞星和上將星,就算是提前給先生和戚帥的分紅了。”朱翊鈞指了指那兩個巨大的翡翠,說明了自己爲何把傳家寶提前賞賜了下去。

“白銀堰塞嚴重,的確是得拿出點勢要豪右、富商巨賈們認可的東西,才能把這些白銀從大都會抽出來,送到馳道和丁亥學制之上。”張居正的話多少有點心不在焉。

白銀在大都會空轉的問題,會得到一些緩解。

“先生策多計靈,有沒有辦法從根上把這大都會白銀堰塞給解決了?”朱翊鈞坐直了身子,有些無奈的說道:“白銀流入中原這麼多年,最起碼也有三億兩白銀,其實基本可以滿足商貿所需,但白銀都在空轉。”

“臣計窮也。”張居正無奈,搖了搖頭,他真的沒什麼靈丹妙藥。

戚繼光想了想,低聲說道:“陛下,要不把這些勢要豪右、富商巨賈家裡的子弟們,都送到鄉下去?這樣一來,他們的白銀,不就到鄉野之間了嗎?”

“咦,這是個好主意。”張居正乍一聽立刻說道,他對着陛下說道:“容臣緩思。”

張居正越想越覺得戚繼光這個主意好,好得很!

“陛下,族譜這東西究竟誰搗鼓出來的,確實好用。”張居正目光炯炯的看着皇帝,又看着戚繼光說道。

戚繼光連連點頭說道:“就是就是,按族譜上的名冊,直接把家中弟子放去鄉野。”

“但凡是有族譜的,大抵都是傳承了五六百年之久,也都識字,讓他們去鄉野之間教書,教好教不好都無所謂,又不是真讓他們幹活,就是讓他們把銀子帶到鄉下去。”

大明但凡算是門第,都有族譜,照着族譜安排就是。

“一旦白銀堰塞,就以丁亥學制的名義下放一波,等待再堰塞,就再放。”張居正看着戚繼光,他已經在想怎麼打出一個循環來!

白銀堰塞,放勢要豪右、富商巨賈、鄉賢縉紳的弟子去鄉野之間教書,等到三五年就逐漸放寬監察,這幫人必然想方設法的逃回城裡,等待白銀再次堰塞,就再次下放,如此循環往復。

不從?違抗聖命,你家九族難道沒有羈絆不成!

執行起來肯定有很多的問題,但可以在實踐中不斷解決完善,這個法子最難的是找到人,而有族譜,就不擔心找不到人了!

這一張一弛,一放一收之間,就可以極大的緩解白銀堰塞的問題了!

戚繼光想了想補充道:“把這個年紀規定好,十八歲以上,三十五歲以下,再往下,再往上,都不好折騰。”

“對,對,這樣一來,也可以減少一些牴觸,這老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死讀書只會五穀不分,不能讀死書。”張居正思索了一下,補充了自己的想法。

戚繼光沉默了一下又開口說道:“不如這樣,回城的時候,讓鄉民,再給他們立塊碑,做得好,就是美名,做的不好,就是惡名,也算是收穫美名,不算是白辛苦一遭。”

“好主意。”張居正深以爲然的點頭。

張居正和戚繼光都是千年的狐狸,兩個人一唱一和,在這裡打配合,他們不是不知道這個政策的可怕,但他們在救這些勢要豪右、富商巨賈。

陛下真的要抄家的話,還不如下鄉去支教。

張居正和戚繼光,在聯手封印大明皇帝向不可名狀蛻變,用這套辦法,阻止皇帝陛下要殺人的舉動。

真讓陛下拿出辦法來,這些豪強們,不死也是流放海外的下場。

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等下,等下,元輔、戚帥,這是被凌次輔影響了嗎?”

解決不了白銀堰塞,就解決導致白銀堰塞的人,物理上把這些人弄到鄉下,把白銀帶到鄉下去?

朱翊鈞仔細打量了戚繼光和張居正的神情,沒發現什麼異常,但沒有異常,纔是異常。皇帝很快就理解了自己的處境,他被張居正和戚繼光聯手給演了!

這兩位重臣顯然在西花廳達成了共識,這番有些奇怪的奏對,是張居正和戚繼光對陛下說,無論要做什麼,最好把動盪控制在可控的範圍內。

一個完全掌控當下京營的皇帝,很多時候的決策,會讓天下變得動盪不安,到了這個地步,元輔帝師的說教已經不管用了,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了。

但陛下素來謹慎,謹慎的像是失去過什麼一樣。

“朕真的只是想撈點銀子,補貼丁亥學制和馳道而已,現在修馳道,修學堂,國帑內帑一年加起來要近兩千萬銀了,而且馳道越多,學堂越多,需要的銀子就越多。”

“國帑的銀子都是有去向的,朕一直在用內帑的銀子推動政令推行,真的是因爲窮。”朱翊鈞坐直了身子,再次鄭重的解釋了自己不是要胡鬧。

馳道還好點,雖然虧,但虧的不多,相比較帶來的繁榮,虧這點錢根本不算什麼,但是學堂是純虧,至少人才的收穫,並不足以抵消巨大的投入。

但教育是十年、百年的超長期收益,現在的一點投入,未來是十倍百倍的回報,就是時間長了些而已。

“陛下,要不抄幾家勢要豪右?”戚繼光斟酌了一番,試探性的問道:“膠州張、松江孫、福州唐、廣州白,一家可以抄二百萬銀。”

朱翊鈞連連擺手:“哪有無緣無故抄家的?這四戶,光是東征倭國,一家就出了近百萬銀的糧銀、棉服、藥材等物,不抄不抄。”

這幾家都是遠洋商行的商總,抄家自然簡單,但這些新興資產階級,沒有背離讓大明維新的總路線。

孫氏連畫舫生意都逐漸停了,還在資助上海大學堂的營造。

“要不抄幾個太監?他們也有銀子。”馮保想了想,抄海商的家,影響有點惡劣,抄宦官則沒有這個顧慮了。

朱翊鈞看着馮保,再看看張居正,再看看戚繼光,搖頭說道:“胡鬧!誰也不抄,無緣無故抄什麼家,搶的哪有騙的多!”

這都是下蛋的母雞,抄了都是殺雞取卵!

“真的就是弄點銀子?”張居正仍然有些不確信的問道。

“先生,朕就是弄點銀子!”朱翊鈞十分肯定明確的回答。

張居正和戚繼光走了,他們看起來滿肚子的疑惑,拿着賜給他們的天樞星和上將星離開了通和宮。

“馮大伴,朕的算盤,還是被先生和戚帥看出來了。”朱翊鈞站在窗前,看着二位忠臣離開了通和宮,有些感慨的說道。

都是聰明人,根本瞞不住。

傳家寶提前賜予,張居正和戚繼光都是人精,對皇帝也足夠了解,他們立刻就看出來了,皇帝是打算在他們百年之後,大鬧一場,而且是不死不休。

二人在皇帝面前如此演戲,其實是希望皇帝不要鬧得太大。

朱翊鈞現在有能力發動,但他不打算現在就這麼做,他在等,等張居正和戚繼光離世,一些罵名,不應該由他們承擔。

馮保不是很在意的說道:“臣倒是覺得,二位估計早就猜到了,這次恩賞,只不過坐實了猜測而已,臣倒是聽明白了,二位是打算活着的時候,先把亂子鬧了。”

“陛下,不鬧行不行?”

馮保也不是胡說八道,張居正要用反腐司來搞大清洗就是最明確的證據,戚繼光廷議提議發兵容城也是證據。

畢竟第四卷階級論,陛下已經寫了出來,第五卷繼續鬥爭,陛下也已經動筆。

第四卷,馮保是真的不敢看,陛下也沒給別人看過。

“不行,矯枉必過正,只有走的足夠遠,回退的時候,才能真的留下些東西。”朱翊鈞搖頭,目光有些深遠的說道:“他們現在已經把手伸向了丁亥學制,不大鬧一場,他們能把萬曆維新所有成果都吃幹抹淨了,包括解刳院、醫學堂、惠民藥局、寶歧司、農學堂、官廠、馳道。”

“等吃的腦滿腸肥,然後再吐口痰到朕頭上,罵朕是暴君獨夫民賊。”

馮保一直跟在皇帝身邊,陛下究竟要做什麼,他一清二楚,大明的肉食者們最好希望張居正、戚繼光能長命百歲,能繼續讓皇帝保持足夠的理智。

“叫陳末來。”朱翊鈞回到了龍椅上,示意馮保去宣陳末覲見。

陳末作爲反腐司指揮使,他這次入宮是覆命,主要是彙報這次查案的具體情況,陳末比徐成楚晚了小半個月,因爲他在開封府逗留了很久。

“陛下,臣把京師到鄭州馳道的幾個貪腐案查了一遍,總體規模爲70萬銀。”陳末將自己查到的所有情況,呈送到了御前。

貪腐的總規模從91萬銀下降了到70萬銀,因爲陳末盤賬發現,這裡面有20多萬銀都是平賬平出來的貪腐,大工鼎建,平賬纔是正常的。

“朕把馳道的帳,給東交民巷監獄的賬房先生們看過了,和你查到的大差不差,到此爲止吧。”朱翊鈞點頭說道。

陳末奏聞了情況後,朱翊鈞讓徐成楚停了,但帝王總是有些奇怪的掌控欲,總想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銀子,有多少被貪了。

東交民巷監獄,住滿了九龍大學堂畢業的賬房先生們,還有野狐禪出身的賬房先生,林林總總高達三百餘人,他們就是戶部的預備‘算力’,專業技能拉滿,而且熱情高漲,主要是查到了問題,可以減刑。

自從有了這些預備算力之後,戶部年終大計,終於不用忙的天昏地暗,還完不成年終大計了。

“所以,這次不是容城知縣孫奇逢下令阻攔,本不該鬧出這些亂子的。”陳末覆盤了整個案件的經過,感覺頗爲神奇,孫奇逢的阻攔,害死了所有人。

蠢人靈機一動的破壞力,可比精心謀劃的陰謀還要大的多。

“陳末,朕交給你一個案子,官廠王建案,有人在鼓譟風力輿論,要用王建否認王崇古,進而否認官廠,這是王建死刑三複奏的最後一次複查。”朱翊鈞拿起了一本卷宗,交給了陳末。

趙夢佑作爲緹帥真的很忙很忙,這個不算大的案子,交給陳末就行。

陳末領過了奏疏,欲言又止,想要離開,但開始俯首說道:“陛下,臣回到鎮撫司,看過王建的案卷了,臣怎麼都覺得,這王建變成這樣,有點古怪。”

“你是說,有人專門給王建下套?或者說,這本身就是個連環套?”朱翊鈞思索了一番問道。

“臣就是個猜測,做不得真。”陳末趕緊俯首說道:“就是覺得事情有點巧,陛下,臣是不相信巧合。”

陳末從來不相信巧合,一切的巧合,只不過是沒有發現真相的推辭而已。

“那王建也得死,別人設套他就鑽?”朱翊鈞搖頭說道,對於王建的判罰不會改變,這個蠢貨就是上當,也該死,已經弄到逼良爲娼的地步,他不死,官廠好不了。

但朱翊鈞要知道,真相到底是什麼。

陳末回到了北鎮撫司,就開始辦理陛下要辦的案子,他看完了所有卷宗,就開始將所有案犯再從頭到尾審理了一遍,重審並沒有什麼新的發現,所有案犯的交代,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偏差。

這很正常,因爲人的記憶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牢固,可能過去沒多久的事兒,記憶就會出現一些混淆和不確定。

“陳末啊,這案子,我找不到什麼證據,就靠你了。”趙夢佑全程陪着陳末辦案,他感覺不對勁兒,但究竟哪裡不對勁兒,趙夢佑說不上來。

陳末是趙夢佑的得力干將,陳末面聖的時候,趙夢佑也在,趙夢佑希望陳末以後可以接掌北鎮撫司,因爲陳末有一種非常獨特的能力,趙夢佑將其稱之爲鷹的眼睛。

陳末總是能夠發現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而且這種能力,隨着他辦案經驗的積累,變得越來越強。

“這案子有古怪,王建墮落的過程有點太快了,太順利了,就沒有一點點的掙扎,就像是一張無形的大網,在文成公稍不留神的時候,就把王建給兜住了。”

“緹帥,這有點像當初對海瑞海總憲的圍獵。”陳末翻動着口供,他在尋找不曾注意到的細節。

海瑞在應天府查徐階就遭到了圍獵,徐成楚也遭到過圍獵,王建很像是被圍獵了。

“我去官廠看看。”陳末站了起來,他打算親自到官廠找工匠們問問,這是他的經驗,想知道什麼,百姓都知道。

陳末在官廠呆了足足七天,才從官廠離開,從衆人口中,陳末對王建做完了人生側寫,知道了很多之前辦案過程中,未曾寫到案卷裡的細節。

通過匠人的描述,陳末終於確定,王建的確被圍獵了,只不過這種圍獵的規模,和針對海瑞那種圍獵,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甚至只能叫接觸,稍加接觸,就有了水到渠成的味道。

王建有心,別人有意,三言兩語,王建就爲了銀子,什麼都不管不顧,甚至心安理得了起來。

“的確有人對官廠起了歹心,但又不想引起文成公或者陛下的注意,希望官廠這些官吏們自己去破壞秩序。”陳末給了皇帝一個十分準確的答案,他沒有抓人,因爲都是正常接觸,生意往來。

官廠對外做買賣,官廠過於封閉,對官廠也不好,這算是內外、官廠民坊博弈的一部分。

“這官廠許多會辦、代辦都對外接觸,三十六個會辦,五十三個代辦,只有王建和他的七個手下被腐化掉了,確實蠢的可以!”朱翊鈞看完了陳末的調查報告。

自從王建鋃鐺入獄後,這些會辦、代辦對外接觸,連吃喝宴請都不肯去了,對外就是一副完全公事公辦的架勢。

官廠之前因爲人情過重出現的種種問題,經過了將近九個月的整肅,終於慢慢消失。

其實官廠的這些官吏也在看,看王建這個格外惹眼的傢伙,會不會因爲王崇古的原因被皇帝寬宥,如果被寬宥,那就事有可爲,有關係的多拿點,沒關係的少拿點。

如果王建,不被寬宥,還是夾緊尾巴做人的比較好。

王建在九月二十七日,在午門外被斬首示衆,包括他那七個手下,其餘大把頭等一應案犯,被流放到了大鐵嶺衛,官廠所有官吏參加了公審公判公開處刑。

典型的殺雞儆猴。

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997章 翰林院的文章,盡除空談之風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
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997章 翰林院的文章,盡除空談之風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