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

大明在絕洲建立了大鐵嶺衛和金池總督府,這對大明的意義極其重大,爲大明從陸權大國轉爲海權大國,提供了必備的物質條件。

絕洲的鐵礦和金礦,根本採不完,至少以大明眼下的生產力,大明滅亡都採不完。

優質的鐵料爲大明的煤鋼聯營,注入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

而金礦爲大明發鈔,提供了充足的信譽保障,可以大幅度緩解大明錢荒的窘境。

巨大的收益,讓大明上下所有人都無法忽視,哪怕是再冥頑不靈的賤儒,也無法無視的恐怖收益。

所有人都必須要重視海洋的收益,進而改寫陸權大國的傳統路徑,迫使帝國在財政、技術、政策、思潮等多個方面進行修正。

“大鐵嶺衛和金池總督府的有序生產,可以宣告大明開海派,全面壓倒了禁海派了,因爲真的是遺澤後世。”朱翊鈞看着陳大壯奏疏上的浮票由衷的說道。

大明戶部尚書張學顏在浮票上表示,可以效仿國初的祖宗成法,湖廣填四川的遷民,將人地矛盾尖銳的浙江、蘇鬆、江左江右等地的遊墮之民,遷徙到絕洲,充實地方。

若夫漢民不蕃,縱得廣漠千疆,猶藩籬之野。

如果不遷徙足夠的漢民過去,哪怕是廣袤的領土和疆域,依舊像是藩籬之外的曠野,不屬於大明。

到了萬曆十六年,依舊有士大夫喋喋不休,叫嚷着開海是大明禮崩樂壞的最大惡政,朝廷聚斂興利是大明道德敗壞的原罪,大量白銀涌入導致了人人趨利。

道德滑坡的危機,大明皇帝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反而沉浸在金山銀海之中,看不到危機的存在,讓這些士大夫們痛心疾首,奔走呼號。

問題是,白銀不流入,大明的道德就不會敗壞了嗎?

這些士大夫擁有不少的擁躉,復古派和保守派聯合在了一起,希望可以說服更多的大臣一起勸諫皇帝迷途知返,這些士大夫批評的現象,是真實存在的,所以纔會有那麼多人的認同。

白銀的涌入,的確導致了舊的善惡、價值觀念的瓦解,新的善惡、價值觀念的建立,在這些士大夫眼裡,新的道德標準,無疑是離經叛道的。

的確,種種跡象表明,經濟轉型期間,對道德形成了巨大的衝擊。

逍遙逸聞作爲有限自由派的執牛耳者,曾經發表了一篇雄文,標題就是:笑貧不笑娼。

千年之久,娼妓無論在任何時代,社會地位極其低下,但這些年在松江府有了新的變化,這些娼妓似乎搖身一變,變得光鮮亮麗了起來,甚至一些個頭牌,居然成爲了競相追捧的對象,成爲了人際關係建立的支點。

這些個頭牌們長袖善舞遊走在許多名流、大儒、富商巨賈之間,牽線搭橋,成了商業掮客。

這些風月之人的排場,變得越來越大,讓人好生羨慕,整個上海縣、松江府沉迷於金錢,迷醉於聲色之中,不可自拔。

有些貧窮的百姓,也將家中女兒當作致富之道:凡在中人以下之家,養女必教以歌曲,女往往有鉅商物色,可立致萬金,不則入平康籍,亦能嫁娶致富。

娼妓紙醉金迷的生活,甚至引起很多涉世不深的女子豔羨。

物慾橫流,松江府地方,所有人都在笑話貧窮,而不笑話娼妓,笑話辛勤勞作卻在掙扎的窮民苦力,沒人嘲笑從事不正當行業的人,獲得本不應該的超額回報。

爲了富裕生活,許多人開始鋌而走險,可以爲非作歹,可以作奸犯科,但唯獨不能貧窮。

物質追求,逐漸成爲人們的普遍共識甚至是唯一共識。

財富被視爲成功的唯一象徵,而貧困則被認爲是個人能力的失敗,對貧困者的嘲笑,對作惡者寬容,似乎只要能夠成功,獲得天大的財富,無論多大的罪過,都可以被原諒。

一些表面上風光無限的富商巨賈,他們起家的底色卻不清白,但是人們絲毫不管不顧,依舊完全依靠物質的多寡,把人區分爲三六九等,對處於雲端之上的鉅商富賈、勢要豪右瘋狂的追捧,把他們奉若神明,把他們的一言一行奉爲圭臬。

這些瘋狂的信徒們,從未想過,他們經歷的苦難,有很多來自於這些被他們捧上神壇的邪神。

李贄分析,這一現象的背後,是經濟快速發展與社會價值體系斷裂之間的矛盾。

傳統儒家道德仁義禮智信,在商品經濟的巨大沖擊下,這些價值被擱置,道德觀念出現混亂和滑坡。

即便是自由派,都覺得完成了商品經濟蛻變的松江府,有些過於自由了。

長此以往,松江府恐怕會變成極樂教的極樂淨土,地上神國了,這不是什麼榮耀的事兒,極樂教毫無疑問是害人的邪祟,連人祭都非常普遍。

崇尚自由的李贄,甚至敢向孔夫子開炮的李贄,都覺得松江府需要一些繮繩和枷鎖,來阻止道德的繼續滑坡。

朱翊鈞在陳大壯的奏疏上硃批,對着馮保說道:“金山銀海滌舊念,鋼筋鐵骨鑄新魂。”

“咱們大明人得了病,這是朕的錯,本來大明人都是儒學士,要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反思自我批評,現在朕又靠着矛盾說治國,才落下了這種病根。”

“陛下,臣不明白,大明得了什麼病?”馮保一臉莫名其妙的問道。

朱翊鈞笑着說道:“光盯着壞處看的病。”

“光瞧見了大量白銀涌入的惡,盯着這些惡,可勁兒的批評,卻沒有發現,大量白銀涌入後的善,大明四處都是新開的工坊,四處都在修路,百姓們的生活因爲商品增多,變得更好了,連土地拋荒都在減少。”

“商品的快速流動,驅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農戶家中出現了鐵犁、鐵鏟、穀風車,穀風車可是漢唐時候就已經普及的農具,到了萬曆年間,反而百姓家裡再無此物;鐵馬牽動的紡紗、織布機,極大的提高了生產的規模和效率;”

“人們總是忽略身邊的變化,甚至認爲所有的生活都是理所應當,大明嘛,天朝上國,理當如此。”

“其實這只是發展的必然,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舊的道德、善惡、秩序在改變,新的道德正在建立。”

“追求富貴不是錯,在追求富貴的路上,道德失範和向下滑落纔是錯,纔是惡。”

大明士大夫光顧着批評了,對於身邊發生的變化,有些習以爲常,不覺得有什麼,但人們的生活變得富足了起來。

穀風車這種傳承了千年的農具,再次出現在農戶的家中,鄉野之間的很多村落,都在地勢較高和平坦的地方,建了新的揚穀場,曬乾穀物,這些揚穀場,通常都有兩三畝大小,是用水泥鋪設,平整好的地面,牲畜拉動着石碾,將穀物脫殼。

十里八鄉,都會有一個磨坊,將脫殼的穀物加工成麪粉,順便爲農戶加工各種各樣的番薯,加工成薯粉,將收到的豆子、黃豆菘菜(白菜)子壓榨出油來,芝麻會做成小磨香油,四處售賣。

鄉民們在荒地上種植的紅薯和落花生,紅薯可以救荒,落花生可以榨油。

解刳院領銜的蛔蒿種植培育已經完成,蛔蒿的花枝幹燥後,加入蜂蜜調和中和苦味,加入一點點的方糖,製作的寶塔糖,已經開始分發到了京營、工匠等官辦學堂之中,給孩子們打蟲用。

過去的砒霜打蟲,正在被逐步的拋棄,砒霜這種劇毒之物,各地的純度不同,畫出標準來,反而是害人,只能依靠經驗。

這年代喝生水、溪水非常的普遍,缺乏有效消殺手段的當下,抵抗力更弱的孩子,喝了生水和溪水感染蛔蟲的機率極大,所以每年固定時間打蟲,孩子們領寶塔一樣的糖,就成了共同的記憶。

這些都是大量白銀流入和開海之後的善。

大明皇帝、朝堂、士大夫們、乃至走卒販夫,已經逐漸意識到‘笑貧不笑娼’這種糜爛現象的負面影響,這種道德失範不僅加劇了社會分化,也損害了社會凝聚力,甚至損害了大多人的利益。

對於道德失範的反思已經開始,而反思,就是道德重建的開端。

道德重建,對貧困者態度會轉變、對非法職業的容忍度會降低,人們會再次追求公平公正的道德。

這就是大明皇帝、萬士和、沈鯉總是在強調的自我糾錯、自我調解、自我修復、自我治癒的能力,理論上,這種糾錯能力越強,社會的韌性越足,面對各種危機,越能遊刃有餘,甚至不需要朝廷的過多幹涉,就能自我修正。

當然得了大病,還是要對症下藥,硬抗,越拖問題越大,在道德重塑的過程,朝廷必須履行自己調解矛盾的職責,事實上朝廷明公,從一開始就對道德失範和道德重塑是有預期的。

張居正爲首的內閣,從張誠、張進二人沒有聖旨就抽分了到月港的大帆船開始,對金錢如何影響大明,就有了十分深入的討論。

“陛下聖明。”馮保沒有反駁陛下,但在他眼裡,大明賤儒們只盯着惡去批判,這根本不是陛下的錯,也不是矛盾說所引起的,大明讀書人雞蛋裡挑骨頭、爲了批評而批評的臭毛病,不是一年兩年,五年十年,而是數百年了。

這就是個老毛病,可不是萬曆維新帶來的新毛病。

“陛下,京師師範學堂的祭酒宋善用到了。”一個小黃門走進了通和宮內,奏聞了有臣子拜見。

“宣。”

京師大學堂的工期只有一年,馬上就要開始春季招生,招生的主要目標還是一些個在京師找不到太好出路的舉人,第一期招生大約有五百人左右。

大明每科進士考試,是五千人爭奪300名進士名額,哪怕是萬曆年間進行了兩次擴大招生,依舊只有400名,其中還有五十名算學進士要考取格物院或者到皇家理工學院任教。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金榜題名是少數,名落孫山纔是多數。

京師大學堂的招考有着非常嚴格的標準,學制四年,學滿後要到各地任師範學堂的祭酒、教諭、學正,所以對於人員的遴選,也是比較嚴格的。

“罪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宋善用的步履間帶着沉穩與從容,進門便規規整整的行了五拜三叩首的大禮。

和朱翊鈞想的略有些不同,年逾五十的宋善用,面容清癯,額間幾道深淺不一的皺紋,宛如書卷,身形頗爲瘦削,久坐講學的歲月,讓他的腰身有些僵硬。

他的面容有些愁苦,天雄書院的十八年,地方豪右的敵視、私塾的嫉恨,再加上弟子們的期望,這一切如同一張無形的網,將他困於其中,動彈不得。

哪怕是沒有徐成楚查他的貪腐案,他也有點撐不下去了。

“免禮,坐下說話。”朱翊鈞沒有爲難宋善用的想法,宋善用的確是個罪臣,但朱翊鈞給他升了官,循吏還是太少,不夠用。

宋善用坐下之後,猶豫再三,顯得非常掙扎,就像是過去十八年,在貪還是不貪之間掙扎,在妥協還是不妥協之間掙扎,他最後還是俯首說道:“陛下,臣斗膽,這丁亥學制浩浩蕩蕩,但是臣恐怕這丁亥學制,有頭無尾,無法善始善終。”

“這丁亥學制還是太貴了,數以億兩白銀的投入,要維持也要數以千萬兩白銀,朝廷恐怕很難負擔。”

講實話,比講假話要難得多,什麼時候都是如此,三分鐘已經很厲害了,就是睜着眼說瞎話,宋善用沒有睜着眼說瞎話,而是選擇了實話實說,貴是他看到的問題。

宋善用很擔心,害怕這是大明皇帝的好大喜功,畢竟皇帝總是活在一個周圍所有人共同努力,營造的謊言世界裡。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點頭說道:“朕知道,九龍大學堂,每一期都要六百萬銀投入,歷時四年,這各地師範學堂,哪怕是有勢要豪右捐贈,一年也要三百二十萬銀,這加起來就快一千萬銀了。”

“朝廷去年歲收也就4100萬銀,九邊軍餉加上京營、水師,要用掉1200萬銀,這一個學制,一年要千萬銀,甚至更多持續投入數十年,現在朝廷還在修馳道,對朝廷而言,是一筆十分沉重的負擔。”

“幸好,現在大明真的有了金山銀山銅山鐵山,倭國的銀山、金池的金山、呂宋的銅山,大鐵嶺的鐵山,能夠撐得住朕的胡作非爲。”

“陛下…聖明。”宋善用這句聖明,不走心,有些猶豫。

因爲宋善用還有一句實話,他知道自己不該講,所以沒講。

朱翊鈞露出了一抹笑意,他知道宋善用爲何猶豫,大明臣子們都對丁亥學制歌功頌德,是仁,是善,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唯獨沒人敢講,這丁亥學制,挖的是帝制的最大根基。

你搞普及教育,開啓民智,萬民開智,你皇帝還想坐穩皇帝?

自古以來皇帝要的就是長治久安,是萬世不移,只有把教育完全壟斷在少數人的手裡,大家一起分贓,才能做到長長久久,皇帝和少數的讀書人一起維持穩態的秩序,直到總崩潰。

萬民開智的結果,就是造成結構性的政治危機,專制、獨權會被廣泛反對,最後形成社會共識,普及教育會爲制度的變革,提供了思想土壤和人才儲備。

“陛下…”宋善用被皇帝笑的有些頭皮發麻,他覺得陛下已經看穿了他沒有說出口的實話。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果然,宋先生不被大名府勢要豪右所喜,其實就是心裡藏不住事兒,你這話沒說完,朕也清楚,但治兒背朝代歌,黃虞夏商周,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晉,晉後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傳今日。”

“從沒有萬世不移,宋先生有閒暇時間,可以讀一讀階級論的第三卷。”

宋善用顯然沒讀過第三卷鬥爭卷,裡面把這些都說的非常清楚了。

“臣遵旨。”宋善用長鬆了一口氣,他就是個教書匠,他就是擔心陛下不清楚這些,被身邊人所矇蔽,反應過來又要翻燒餅罷了,對於帝國的命運,也用不着他去遠謀。

既然陛下知道丁亥學制刨的是皇權的根兒,那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陛下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朱翊鈞和宋善用談了很久,主要是京師師範學堂的一些問題,比如是否還要教授傳統儒學,這一點朱翊鈞仍然認可儒家的學問,但諸子百家也要教,理工科類也要教,而且理工科是主要科目,學生的遴選也是要考算學。

有些算學題是邏輯題,考察的是學子的邏輯。

宋善用從皇帝這裡找到了確定性,這丁亥學制既不是好大喜功,也不是心血來潮的輕舉妄動,而是把一切代價都考慮清楚的謀而後定,這就是宋善用面聖的主要目的。

而皇帝,也從宋善用身上,找到了確定性,這是個肯說實話,而且很能幹的循吏,丁亥學制涉及到了大明未來數十年的政治走向,馬虎不得,而師範學堂學子要奔赴各地培養更多的教書先生。

宋善用這裡爛一點,大明就得爛一片。

“臣告退。”宋善用再拜離開了通和宮的御書房,有陛下撐腰,他可以放心辦事了。

朱翊鈞在六月十七日這天,集中召見了各國的使臣。

這些使者裡有一個比較尷尬的人,那就是朝鮮使者李後白,他跟尹根壽,同爲朝鮮常駐大明的使者,尹根壽被朝鮮廢王李昖殺害在了成均館,李昖認爲大明皇帝給的屈辱是使者之過。

朝鮮國除,李後白的身份變得尷尬了起來。

“李後白,你的意思是,要朝鮮復國?”朱翊鈞看着跪在地上的李後白,看着御案上李後白的奏疏,面沉如水的問道。

李昖死了,但朝鮮李氏宗親還沒死絕,理論上,存在復國的選項。

沈鯉大驚失色,這和說好的完全不同,這李後白居然換掉了呈送陛下的奏疏!

“陛下,臣惶恐請命,天兵神威,倭患已退,懇請陛下憐憫,復設藩籬,廢王李昖罪孽滔天,死不足惜,可大明亦有祖宗成法,朝鮮是不徵之國。”李後白再拜,惶恐不安的大聲說道。

朱翊鈞翻動着手中的奏疏,平靜的問道:“李後白,你要拿朕的祖宗壓朕嗎?”

“臣不敢!”李後白嚇得腿肚子都轉了筋兒,但他還是顫顫巍巍的說道:“陛下,朝鮮視大明爲父母之邦,今日倭患已消,大仇已報,朝鮮多山少田頗爲貧瘠,既沒有金山更沒有銀山,甚至連煤都掩埋極深。”

“朝鮮對於大明而言,不過雞肋之物,還請陛下准許朝鮮復國!”

壬辰倭亂之後,大明從朝鮮撤軍,也是找遍了朝鮮,發現銀礦枯竭後,才心不甘情不願的撤離了朝鮮。

朝鮮沒有銀礦,倭國有。

“朕看明白了,你要做忠臣。”朱翊鈞又看了一遍奏疏,確信了李後白的目的,他上奏面聖,就是在找死,他要殉國。

歷朝歷代,都不缺少國滅殉國的士大夫,李後白的行爲,背後是君君臣臣綱常倫理、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闡釋、是對自身社會角色總崩潰的本能抗拒。

“臣罪該萬死。”沈鯉見陛下生氣,趕忙出班,跪在地上請罪。

明明李後白之前表現的非常配合,今天文華殿上應該上演的場景是李後白上奏,請皇帝陛下對朝鮮進行全面郡縣化,奏疏都是禮部幫李後白擬的,李後白呈送的奏疏,卻不是禮部寫的那本。

這顯然是禮部的失職。

“大宗伯免禮,把禮部的奏疏拿來吧。”朱翊鈞滿臉笑意的說道:“大宗伯何錯之久,他誠心求死,只不過這樣死,看起來更加悲壯,可以青史留名罷了。”

朱翊鈞想起一個人來,來自國阿總督府的使者魯伊·德,得知馬六甲城破的消息後,自殺在了四夷館,朱翊鈞還下旨官葬了魯伊·德,甚至還讓劉吉到泰西,專門瞭解了下魯伊·德的生平,補全了墓誌銘。

朱翊鈞看了眼中書舍人的方向,看到中書舍人已經入廁去了,硃批了禮部的奏疏,對着李後白說道:“你看,只要這文華殿上的人不說,你還是請命郡縣朝鮮的最後使者。”

李後白驚駭的看着皇帝陛下,他完全沒料到,皇帝在這文華殿居然如此的無恥!

朱翊鈞看李後白如此震驚,才繼續說道:“你講講道理好不好?”

“倭寇入寇朝鮮的事兒,大明收到了消息,提前三個月就告訴了倭國異動,你那個國王李昖,你們文武兩班、大臣們在做什麼?一個月,倭寇打到平壤就用了一個月!”

“朝鮮號稱二十萬軍兵,連一個月都沒撐住,朝鮮之前九百萬丁口,凌部堂在朝鮮做了個簡單的黃冊,統計了下,你知道現在還有多少嗎?430萬丁口,連一半都不到,戰亂、瘟疫、饑荒肆虐,觸目驚心,屍橫遍野。”

“得虧李如鬆出發的早一點,要不然大明軍干涉,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如果平壤義州在朝鮮君臣手中淪陷,大明軍就要發動登陸作戰,難度可想而知。”

“是李昖辜負了萬民,而後萬民拋棄了朝鮮王室的統治。”

“朕的大明軍打了整整兩年,才把倭寇趕出了朝鮮,那些山城,是大明軍兵流血犧牲換來的,若不是大明重甲多,火炮多,這些山城,大明得死多少人?”

“你講祖宗之法,朕認,但是朕也要考慮當下,朕也要給朕的萬民交代。”

李後白沒想到陛下話鋒一轉,開始講起了道理,他心中升起了一些希望,但聽到陛下的話,他明白,聖意已決,大明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流血犧牲,趕走了倭寇,梳理了朝鮮的生產關係,新的秩序正在建立,大明無論如何不會放棄。

要不然皇帝怎麼對輔臣、廷臣、大臣、地方大員、萬民交代?

而且朝鮮沒有普遍的抵抗,絕大多數朝鮮人,歡天喜地的加入了大明籍,成爲了大明人,也就是侯於趙提出的一個大明、皆爲王臣。

“那能不能找個朝鮮宗室,繼承王位?臣願肝腦塗地。”李後白退而求其次,希望可以落得如同琉球一樣的下場。

“不行,朝鮮是大明的郡縣之地,行惡者必須懲罰!現在朝鮮是朕的了,是大明的,當然不能當蠻夷對待。”

“你的命不值錢,你要死就死,現在就撞死在這文華殿的柱子上,朕不在乎這點罵名。”朱翊鈞一擺手,他根本不在乎什麼青史評價。

朝鮮又不是倭國,這可是大明東北方向的門戶,行惡者必須懲罰,賞罰不明,就是天下失序。

朱翊鈞等了會兒,見李後白沒有動作,便問道:“你死不死?不死就走,朕允許你回朝鮮看看,甚至允許你糾集朋黨復國,朕倒是要看看,朝鮮人跟你,還是跟着大明。”

“你要做黎利,沒問題,儘管去做!”

李後白看了眼柱子,最終磕了個頭說道:“臣告退。”

趙夢佑看着李後白的背影,面色不善,他可不是什麼善茬,他是不會讓李後白回去的,有些髒活,就得有人去做。

黎利當年趁着大明騰不出手來,帶着安南國人造反,大明最終丟了安南,時至今日沒有收復。

“陛下。”張居正站了出來,有些憂慮的說道。

朱翊鈞笑着說道:“先生勿慮,他既不會自殺,他要是殉國,不會到文華殿上這本奏疏了,他就是下不了決心去死,才讓朕殺了他。”

“他也不會離開大明回朝鮮去,他捨不得。”

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999章 漢兵八路雷霆威鎮播州,商船橫海白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1011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石魄長留清白魂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
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999章 漢兵八路雷霆威鎮播州,商船橫海白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1011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石魄長留清白魂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