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在一個無法繼續擴張、沒有新增利益進入的封閉系統內,這個系統內的既得利益者,總是趨近於無限擴大自身的利益份額。

張居正將其稱之爲兼併,並且一針見血的將其歸納爲天下困於兼併;

王崇古將其稱之爲臃腫和僵化,臃腫和僵化互相作用,最終導致組織失去活力,失去新陳代謝的能力。

後世將其稱之爲,王朝週期律。

朱翊鈞沒那麼大的本事,能改天換地,他的權力很大,但他的權力是皇權,他可以寫出階級論的第四卷,但終究只是寫出來帝制必亡,卻無法獲得廣泛認同。

連朱翊鈞身邊的人,都在反對他,包括了皇后,她是皇后,她兒子也是要做皇帝的。

連階級論的第三卷,大明必亡的鬥爭卷,依舊被廣泛反對。

大明朝堂明公們,都是批判性使用,既然已經明確的知道了滅亡的路徑,就阻止滅亡、衰弱和腐朽的進程,最起碼讓天崩地裂來得晚一些。

本質上,朱翊鈞出賣了皇權絕對統治的屬性,積極開海,結束封建統治的強人身依附,甚至解綁了臣子對皇權的依附關係,給大明帶來足夠的增量利益,

在發展和擴張的同時,利用對增量利益的分配,換取內部矛盾的緩解。

這就是萬曆十五年以前,朱翊鈞在做的事兒,朱翊鈞出賣了過多的皇權絕對統治屬性,包括建立了四個海外總督府,冊封各種開拓勳爵,這些不是簡單的放權,是在肢解皇權的神聖性。

朱翊鈞已經掀起了關乎於自由的思潮討論,就像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樣,再也無法停止。

朱翊鈞,已經是帝制的掘墓人了,或許因爲他的英明神武,他的不忘初心,能讓帝制延續一段時間,但該來的終究是要來。

張居正察覺到了其中的危險,試圖用恩情敘事,來彌補皇權絕對統治的損失,效果是極爲顯著的,恩情敘事,目前朝廷內外、大明上下都可以接受。

因爲大明皇帝真的可以用各種手段,帶回海量的白銀。

“那麼需要借債嗎?法蘭西沒有那麼多的殖民地,海外收益實在是太低了,近五百萬銀三年付清是不是壓力很大?朕可以爲慷慨的蒙莫朗西公爵提供一筆龐大的借款,利息很低,只有4%,可以四十年還清,就像是葡萄牙那樣。”朱翊鈞目光炯炯,興趣盎然。

賺錢是最重要的,只要朱翊鈞還能賺來大量的銀子,大明國朝各個階級都會堅決擁護陛下的統治,甚至高呼不可戰勝!

債務可以讓一個人變成奴隸,同樣,也可以將一個國朝變成奴隸。

五百萬銀的三成定金是一百五十萬銀,二十條五桅過洋船的內部售價是一百萬銀,哪怕是馬麗昂的父親失敗了,大明已經賺錢了!

朱翊鈞的目的很簡單,持續性的輸出債務,而且馬麗昂的父親成功了也不敢輕易毀約,因爲那代表着跟大明國朝的絕對決裂,無法和大明繼續友好通商。

馬麗昂深深的吸了口氣,皇帝現在這個嘴臉,跟威尼斯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完全沒有區別!

神聖先知的光環,立刻碎成了渣,這讓馬麗昂有種偶像摔碎了的挫敗感。

她聽說了太多的傳聞,清楚的知道,只要涉及到了白銀的事兒,皇帝就會失去智者的風範,變得陌生起來!

但這一刻來臨的時候,還是讓她有些難以接受。

“陛下,法蘭西還是有些銀子的,不是安東尼奧,他已經沒有任何辦法了!”馬麗昂強調了法蘭西和葡萄牙的不同。

葡萄牙的殖民地再多,過去現在都不屬於安東尼奧,其實也沒人看好安東尼奧。

安東尼奧登上王位後,還是大明的使者徐璠等人前往法蘭西和英格蘭,換取了兩國對安東尼奧國王的承認。

當然朱翊鈞也不看好安東尼奧來着,是安東尼奧自己爭氣。

朱翊鈞眉頭一皺,居然不肯借錢,想想也是,法蘭西是政治紊亂,地盤又沒丟多少,這些大公爵還是很有錢的。

他想了想說道:“這樣啊,那需要培訓嗎?”

“你知道沒有人天生就是船員,所有的船員都要學習,而駕駛船隻需要一些技巧,恰好,大明有最多的五桅過洋船,我們可以幫助法蘭西培養足夠的水手,來應對西班牙的海上優勢地位!”

“法蘭西缺少水手,大明可以爲你們培養,否則這些船,就是幫你們開回去,你們也不會使用。”

馬麗昂眼前一亮問道:“可以培養舟師嗎?”

“那恐怕不行。”朱翊鈞立刻馬上回答道:“這不是付錢就可以解決的,就像是快速帆船,費利佩打算付款五十萬每艘購買,但大明一年也就製造十二艘,還要列裝大明水師。”

“那算了。”馬麗昂大失所望,大明培養的舟師,可是聞名整個世界,大明是唯一一個能系統培養領航員的地方。

法蘭西也是有些水手的,雖然沒有成建制的海軍,但找到足夠的水手不是問題。

一個優秀的舟師,可以讓航程時間減少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而海上迷航更加危險,可以說,一個船長擁有一名舟師輔佐,會讓航海變得更加順利。

可惜,大明爲了白銀可以出賣很多東西。

但有些東西,大明則喜歡關起門來,拒絕任何人的窺視,比如蒸汽機、比如快速帆船、比如高斤艦炮的軍械製造等等,都對蠻夷緊緊關上了大門。

別說蠻夷了,連大明人要了解這些,都要倒查祖宗五代,最大限度的進行保密,要窺視其中的秘密,實在是太難了。

馬麗昂跟皇帝陛下談完了生意,十分鄭重的請求道:“聽說先知送給了北同盟使者一句忠告,對艾恩馬倫進行了賜福,還請陛下給我的父親一些忠告吧。”

朱翊鈞還是不習慣馬麗昂這個大牧首的宗教敘事,他搖頭說道:“那不是賜福,就是談到了誓絕法案的時候,朕基於他們的抗爭,談了下看法,他們需要自己去奮鬥,爲了尼德蘭的自由自我奮鬥。”

“就像是大光明教的教義說的那樣:沒有救世之人,唯有自救。”

這一句的確是大光明教的教義,而且是核心教義之一。

大光明教的教義裡是沒有神的,這是朱翊鈞願意和這些信徒聊一聊的原因,因爲沒有神,所以沒有救世之人,一切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馬麗昂再次鄭重請求:“迷途的羔羊,需要在迷霧中尋找一個方向。”

“那朕祝他成功吧。”朱翊鈞思索了下,他也沒有什麼尖銳的觀點去評價,法蘭西的情況,並不明朗,朱翊鈞只能祝福這位孤注一擲的公爵,能夠成功。

“感謝陛下的祝福。”馬麗昂有些無奈,大明皇帝似乎不是很看好她的父親,並不打算給更多的指導意見。

馬麗昂眉頭緊蹙的說道:“我在四夷館看完了大明一年以來的邸報,似乎在大明的浙江和江西,發生了兩次不同規模的叛亂。”

“大明人似乎比泰西人更沒有忍耐性,他們會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讓我難以理解的是,陛下並不阻止這一切的發生,甚至在縱容。”

馬麗昂無法理解,大明人都如此幸福了,能夠成爲天朝上國的上民,居然因爲一些稅賦問題,就對抗帝國的統治!

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野,大明人要比泰西人幸福。

在泰西的城市裡,需要忍受那些無處不在的糞便,要小心踩到糞便和小心從天而降的排泄物,糟糕的衛生環境,導致了更多的疾病,醫院是少數人才能享受的特權,而大明有制度性的惠民藥局;

而在鄉野,大明人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甚至將自己的僱主綁起來簽訂盟約,而泰西正在圈地運動,連羅斯國都在建立農奴制,大明的農戶卻可以數個縣、府聯合起來,抵抗朝廷的藁稅。

朝廷的決策,更加古怪。

朱翊鈞認真思索了下這個問題,搖頭說道:“這個問題十分的複雜,但是朕想說的是:大明人非常的勤勞,很能吃苦,在朕看來,大明的大多數人,是世界上最好的臣民,沒有之一。”

“朕能作爲他們的君王,是朕的幸運,這個龍椅是繼承先帝的,是血脈傳承下來,不是朕的功績。”

“朕初登基時,也常常對左右近侍說:朕德涼幼衝,誰爲萬民奔波,誰纔是萬民之王,時至今日,朕這個皇帝,勉強對得起天下億兆瞻仰,千萬期許。”

“事實上,佔據了多數的窮民苦力們,稍微給些溫情,他們就會感恩戴德,覺得鄉賢縉紳是大善人,覺得朕是個好人。”

“在朕看來,大明的百姓是極爲溫順的,如果不是走投無路,實在沒辦法了,他們不會這麼做,所以朕認爲他們這麼做是合理的,所以朕要支持他們。”

“大明是一個疆域遼闊、人口衆多的國朝,一億三千萬丁口的管理,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兒,如果朕不支持窮民苦力,窮民苦力在殺死鄉賢縉紳之後,殺死勢要豪右,直到殺死朕,殺死大明爲止。”

“這種事在中國,已經發生過好多次了。”

中原這片土地,王朝在輪迴,你非要把老百姓逼到絕境上,那就真的不能怪百姓不再認可大明瞭。

馬麗昂完全無法理解皇帝的這套邏輯,就像大明皇帝無法理解泰西宗教戰爭的殘酷一樣。

她搖頭說道:“富有智慧的先知,我不敢認同您的說法,大明人並不溫順,倫敦街頭的乞丐,基輔無窮無盡的農奴似乎更加溫順,他們似乎從未想過反抗,而是寄希望於虛無的、不在人間的神,來拯救他們。”

“尊敬的陛下,我沒有要在大明傳教的意思,即便是大光明教,大光明教是對大明敘事的一種異化。”

大明人溫順?泰西人的血都快被抽乾了!

除了尼德蘭人選擇了反抗,就這,尼德蘭人也分成了兩派,甚至投降派佔據着上風。

馬麗昂不認爲大明人溫順,她甚至覺得大明的百姓的反抗過於激烈了,攻入縣城,將鄉賢縉紳吊起來,逼迫朝廷立盟減稅。

實在是太可怕了。

她還聽說過一個人名,叫黃巢,居然把那些千年傳承的家族,直接全家抹去了,就像是沒有存在過一樣。

她的父親手下,有些徵稅官,世世代代,都做的非常非常過分,放到大明,早就被皇帝給斬首示衆,平息民憤了。

她這些話,不是爲了蠱惑陛下准許泰西的教派在大明傳教,大明對米麪糧油更感興趣,對神和神的話,不是特別感興趣。

她是抱着朝聖的目的來到大明,見到先知還是一如既往的富有智慧,她會心安,回到泰西,她可以對着信衆說,她曾經目睹了智慧本身。

朱翊鈞思索了下搖頭說道:“宗教的確是一種比較廉價的維穩手段,但朕是人間的君王,是萬民的皇帝,不是神的僕人。”

“神又沒有步營,憑什麼讓朕要做他的僕人?這不合理,神連步營都沒有,就想要朕屈服,這太可笑了。”

“我這裡有階級論的第三卷,黎牙實已經翻譯成了拉丁文,你可以拿走去看看。”

朱翊鈞示意人拿來了第三卷鬥爭卷,既然不遠萬里來到大明,就把鬥爭卷帶回去,總不能空着手回去。

“慷慨的先知啊,原諒我的貪婪,有漢文的嗎?我想拉丁文在翻譯過程中,終究會損失本意,我能艱難的看懂漢文。”馬麗昂對拉丁本階級論不喜歡,她喜歡原版。

有些話,翻譯的過程會失去原本的真意,而對於大牧首而言,真意纔是根本。

“尋求解脫從來不是貪婪,這是大明大規模刊印的書籍,你走的時候,可以帶走一本。”朱翊鈞答應了下來。

看在五百萬銀買賣的份上。

雖然三年下來,一年不過一百七十萬銀的買賣,但絕不是小生意,每年約等於三個先帝陵寢的造價了,如果這是小生意,那先帝陵寢又算什麼!

“我很期待與您的下次會面,但海路遙遠,泰西的環境複雜,大光明教的處境也有些困難,還請陛下記得我,即便是日後再也無法相見。”

“我是虔誠的馬麗昂。”馬麗昂有些感慨,生命如此的脆弱,每一次的朝聖都可能是最後一次。

她知道大明很好,她也很想和黎牙實一樣留在這裡,但她清楚,泰西的大光明教還在等着她回去。

“願智慧永遠與你相伴。”朱翊鈞笑着說道。

“感謝先知的賜福。”馬麗昂再行禮,離開了通和宮御書房。

馬麗昂來大明的最主要原因,她需要一種鼓舞,鼓舞她和大光明教的所有信衆,繼續走下去,無論道路多麼崎嶇和艱難,但只要走,就能走到彼岸,因爲馬麗昂親眼看到了彼岸的樣子。

即便是它不是那麼的完美,更不是地上神國,但這種不完美,才顯得真實,才更加容易接近。

馬麗昂心中的迷茫盡數消散,沒有過多打擾皇帝,因爲皇帝日理萬機,還要接見使臣。

羅斯國也派遣了使者,但不是上次皇帝見到的軍團長伊萬·佩特森,而是年輕人,他帶來了伊萬承諾的各種農作物的種子。

數種牧草,還有甜菜。

大明之所以需要這些牧草種子,是因爲大明以農學院爲首,正在積極推動,圈養畜牧業的以草代糧。

用草料代替畜牧業中廣泛使用的豆粕,豆粕就是各種棉籽、菜籽、大豆等等榨油後剩下的渣滓。

豆粕也是糧食,是製作醬油的主要原料,但是牲畜不喂豆粕,不長肉,連渡渡鳥都是如此,用摻雜了豆粕發酵後的飼料餵養,長肉更快,生長的更好。

但是大明的大豆種植都是輪耕時候補種,產量遠遠小於需求,所以只能種更多的牧草了。

爲了讓豬豬羊羊牛牛雞雞鴨鴨渡渡,長肉肉,培育更加優質的牧草,就成了農學院的職責,農學院在培養各種各樣的農作物和畜牧,豐富大明的餐桌。

民以食爲天,重視食物,就是重視萬民本身。

朱翊鈞伸了個懶腰,繼續批閱着堆成了小山但井井有條的奏疏。

來自朝鮮的消息,自從大明攻破忠州之後,倭國的軍兵已經徹底失去了進攻的勇氣,開始盤踞在各種山城固守,絕不主動出擊,無論大明軍如何挑釁,都縮在他們營造的山道山城裡,堅守不出。

而大明改變了戰略,開始襲擊倭寇的補給,逼迫倭寇出戰。

朝鮮戰場已經進入了垃圾時間,這些個烏龜殼一個個撬過去就可以了,倭寇被趕下海這件事已經是必然,大明已經將優勢轉化爲了勝勢。

因爲朝鮮的百姓,積極擁戴保護他們的大明天兵,寧願自己餓着肚子,也願意把糧食留給大明軍一些。

凌雲翼雖然有點兇殘,但不暴虐,他並沒有搶劫百姓的糧食,而是積極展開王化,朝鮮的局勢非常的安穩。

長崎總督府在倭國買辦的支持下,又拿下了一些個銀山,比如北條家,就接受了長崎總督府的駐軍要求,而條件是每年可以拿到等價的大明寶鈔,就允許大明人僱傭倭人在礦山工作。

而北條家希望用更多的倭奴來交換白銀。

今年上半年,長崎總督府又接受了五百名朝鮮人,這些人都是閹割的好手,半年時間,共運輸了超過四萬名的倭奴,進入浙東運河的工地和南洋種植園,這些都是十六歲到二十五歲的青壯年。

還有三萬餘名的倭女,進入了大明。

極樂教在倭國更加氾濫,而且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大明禁止有紋身和烙印之人進入大明,對極樂教徒的篩選變得困難。

但長崎總督府竭盡全力,保證極端極樂教徒不會大規模混入大明。

其實比較容易區分,因爲有些邪祟一眼就看出來了,再盤問二十個標籤化的問題,就可以把極端極樂教徒篩選出來。

朱翊鈞稍顯疑惑,對着馮保說道:“這一個個都是好學的天才,朕用李開芳公式條件概率學稽稅,長崎用無數問題作爲題庫進行隨機提問,篩選是吧,都是好學的人才!”

“陛下乃是億兆瞻仰,天下以爲則而行之,這法子好,自然被用的到處都是,徐總督也是爲了皇命。”馮保樂呵呵的說道。

都是跟陛下學的。

度數旁通以來,大明國朝上下發現,這算學是真好用,真的能夠解決很多問題。

“馮大伴,你把這份奏疏的備份拿來,把後面關於倭奴的部分劃去。”朱翊鈞拿起了桌上筆,將裡面關於倭奴的部分塗黑。

劃去,等於沒有明確記載,就代表着,徐渭、孫克毅沒有做過這些倭奴生意,日後有人問起來,倭奴去哪裡了?都會把罪責歸於皇帝身上了。

就像是陷陣先登們佩戴三寸團龍旗貼,臣子都是奉命行事。

馮保低聲說道:“除了陛下眼前這份,抄錄留檔的時候,並沒有抄錄關於倭奴和倭國遊女的部分。”

“要修新日運河,那這倭奴就是主力,若是被那些柔遠人的賤儒看到了,又是喋喋不休,不能耽誤正事。”

內書房呈送皇帝的都是奏疏的原件,有火漆有印信還有簽名,但是抄錄的都是留檔,就可以曲筆了。

這很常見,不是所有事都要記錄的那麼明明白白。

比如建文君朱允炆在南京皇宮那場大火中,究竟是跑了,還是死了,就不必說的那麼清楚,建文君把皇位丟了才更重要。

朱翊鈞拿起了黑筆,將倭奴部分全部塗黑,確信看不出來。

這些罪孽,就算是一筆勾銷了。

“下章內閣,嘉獎其功。”大明皇帝很滿意自己的行爲,每年到底有多少倭奴,後世只能去猜了。

朱翊鈞拿起了下一本奏疏,看了片刻說道:“有點意思。”

松江巡撫申時行又上了一篇系列奏疏,大明反對大明,討論下大明關於對鄉賢縉紳、勢要豪右不法罪加三等的政令。

政令通常分爲兩個屬性,慶賞和威罰;鼓勵和禁止。

大明過去對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就是慶賞太多,鼓勵太多,而威罰太少,禁止太少。

這種做法就導致了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只能在慶賞中不斷的加大力度,而不能施加任何的威罰,鼓勵毫無成效慾壑難填,禁止難以成功法紀無法約束任何人。

一切制度設計,都會和最初的願景背道而馳。

“恩愈重欲愈深,壑難填;禁愈難法愈壞,紀無縻(約束);貴以臨賤,賤以承貴,綱常崩禮樂息,上下相疑,而國家喪亂無治,根本之制怠廢百葉皆枯。”朱翊鈞唸了申時行第一卷申時行的總結。

關於政令禮的鼓勵和禁止,慶賞和威罰。

申時行舉了個例子,那就是:菸草和阿片煙土,在當初那個岔路口,皇帝選擇了允許菸草官營,而對阿片進行了最嚴厲的封禁。

如果所有的制度設計,都和最初的願景背道而馳的話,就會出現第一個困局,就是大明核心的價值體系出現衰弱和腐朽,即文化墮落。

這是申時行最近觀察到極樂教的肆意氾濫,得到的感觸,而且他認爲,大明在萬曆維新的之前,就處於這種核心價值體現衰朽的邊緣。

一個國朝,一旦核心價值體系出現衰朽,整個國朝就會陷入極度的撕裂之中,這種撕裂,會放大一切矛盾。

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兒,也會醞釀出朝廷完全無法預料的大禍,而後迅速蔓延。

若是核心價值體系出現了衰朽,就代表着絕對的混亂和道德危機,所有矛盾和撕裂,就無法彌合了。

除了因爲外患陷入價值體系衰亡的危機之外,維新變法,也會陷入這種可怕的危機之中。

大明已經度過了第一個困局,正在向第二個困局走去。

這第二個困局就是:如果大明要發展、要改變生產關係、要改變生產力,要改變小農經濟,那麼新的價值體系就會在發展中不斷的建立,大明舊的核心價值體系,一定會遭受到巨大的衝擊。

如果任由新的價值體系野蠻生長,肆無忌憚的發展下去,傳統的、舊的價值體系就難以保存下來,這是發展的趨勢,總是在發展中,不斷的淘汰掉過去的東西。

但舊的價值體系徹底崩解會引起道德危機和混亂。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朱翊鈞喃喃自語的念着兩個困局最後一句話,這是引用的《詩經》中的一句話,老祖宗的智慧,總是忽然出現,點亮前面的路。

迷茫了嗎?老祖宗來咯!

申時行引用這句話,用來形容新舊價值體系替換的總綱常。

周雖然是舊的邦國,但已經煥然一新,舊的價值體系不能完全的拋棄,新的價值體系也不能一概不分好壞的吸納。

哪些舊的禮法需要捨棄,哪些新的禮法需要吸納建立,這些都是具體問題具體去分析。

而且申時行認爲不是很重要,就像善惡的標準總是在變化,價值體系的標準也在變化。

在申時行看來,最最關鍵的問題是:誰去做,誰去承擔這個責任,誰去履行這個使命,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新舊更替。

朱翊鈞面色凝重的繼續念道:“自古,精進者寡,因循者衆;精進者,忽實修而崇虛談;因循者,妄踐履而期萬世;然,士豈不知忽實而罔,因循必亡之理?”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終無力,百事衰。”

精進者和因循者其實都沒有那個力量,承擔維新的責任和重擔。

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
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695章 陛下,等一等大明百姓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