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

朱翊鈞雖然把兗州孔府的根兒都拔了,但他其實不反對儒學,甚至覺得孔子、孟子,很多四書五經講的很有道理。

即便是萬曆維新浩浩蕩蕩,大明的丁亥學制,並沒有拋棄儒學,因爲儒學裡面有很多的內容,也是值得借鑑的,無論是個人的修身,還是國朝問題,都有重要意義。

比如孟子曰: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也就是朱翊鈞所說的,國朝最爲危險的就是鮮花錦簇日,歌舞昇平時。

如果沒有任何的危機意識,國家滅亡就是必然的,作爲統治階級,不能沉湎於鮮花錦簇和歌舞昇平,而是應該看到水面下暗流涌動的危機。

因爲一旦沉湎於鮮花錦簇和歌舞昇平,就必然會帶來一個可怕的結果,那就是飾勝,把一切的一切都包裝成爲勝利,輸也能變成贏,最終在不斷的贏贏贏的掌聲中,走向滅亡。

大明在晚明到南明這段時間,就充斥着這種贏贏贏的風潮,闖王李自成被剿滅了數次,最慘烈的時候,身邊就只有二十一人,但很快他就再次拉起了百萬的農民軍,把大明王朝給斷了。

崇禎九年,第一代闖王高迎祥被剿滅,高迎祥被拉到京師凌遲處死,這對大明而言是巨大的勝利,從萬曆末年開始的陝甘寧三地的民亂,看似是畫上了一個句號。

崇禎皇帝贏了,但其實也沒有真正的勝利,因爲他沒有解決民亂爆發的根本誘因。

朝廷欠餉,讓三邊軍屯衛所的基層軍官都開始逃離衛所,加入了農民軍成爲了基層的組織者,讓農民軍有了正面對抗官軍的實力;

其次,陝甘寧三邊大旱,沒有糧食賑濟災民,無窮無盡走投無路的百姓,只能跟隨闖王。

最重要的還是人地矛盾,自萬曆十年張居正離世後,天下再無人敢抑制兼併,因爲地主官僚階級對張居正爲首的張黨,展開了最深入的清算,任何和張居正有一點關係的人,都要被徹底打倒,地主官僚階級勝利了,再沒人敢抑制兼併了。

消滅農民軍對於大明官軍而言不是難事,一直到崇禎十五年,大明官軍對農民軍依舊是優勢,洪承疇對農民軍幾乎完勝,但贏,已經沒什麼用了,可是如何讓百姓安頓下來,不再成爲農民軍的兵源,纔是最大的矛盾。

而矛盾說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觀察問題的方法論,現象、問題、原因、方案、實踐、修正、再推行、再修正,這一套的方法論,無往不利。

大明贏學要真的贏,要建立在矛盾說的基礎上、建立在華夷之辯的基礎上,而不是飾勝。

大明士大夫普遍可以接受在陽明心學上建立的矛盾說,也可以接受在華夷之辯、矛盾說上建立的大明贏學,而不是蠻夷飾勝贏學。

但大明士大夫階級,其實真的很難以接受階級論。

大明士大夫在大明思辨成果文集的傳播過程中,對矛盾說的註釋進行自己註解,但對階級論則採用刪減、修改的方法,來對抗階級論的傳播。

在許多讀書人的眼裡,矛盾說很好,甚至值得深入討論,可階級論得看統治者是否認可。

張居正寫出第二卷分配,就直接燒了,不是皇帝挽救及時,根本不會刊行。

而階級論第三卷乾脆就是朱翊鈞寫的了,連張居正這個革故鼎新的改革家、變法者,都難以接受第二卷,更別說第三捲了。

朱翊鈞和袁可立伸出了同樣的手,就是告訴袁可立,他的立場,他們在志向上相同,在行爲上相同,在階級認同上相同,同志同行則同樂者。

“陸樹聲到全楚會館索人,朕不認可,他自己選擇私門小利,以個人利益爲首,那是他的自由,自私在朕看來,是個中性的詞,人不自私,那就不是人了。”朱翊鈞頗爲確切地說道:“但他不能以自己的行爲標準,去要求別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不願意的事兒,也不要強加於他人,這句話強調的是勿施於人,不要把自己的那套利己思維,強加於別人身上,這纔是有修養,人和人各有不同。

“先生主要是擔心袁可立沒有人給他撐腰,扛不住一些風波。”熊廷弼爲張居正說了句好話,殿試之後,單獨宣見了兩名學子,這是告訴天下人,袁可立是皇帝罩着,可之前袁可立可沒這等殊榮。

人要活在現實裡,自己承擔不了的風波,要極力去避免,那不是迎難而上,而是找死。

“現在有人給禮卿撐腰了。”朱翊鈞當然清楚張居正的擔心,怕百年之後,袁可立還沒成長起來,沒有保護自己的力量。

拜師陸樹聲,做個看起來有點傳統的讀書人,對於袁可立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否則他就不會罵萬曆皇帝了,還罵的那麼難聽。

朱翊鈞看着袁可立說道:“禮卿會試的文章,朕看了,你的文章寫的很好,六千舉人,只有七十份說了這萬曆維新的弊端。”

袁可立在歌功頌德和鍼砭時事上選擇了後者,他其實早就做出了選擇,而不是陸樹聲上門,才做了選擇。

貢院會試多了一個規矩,因爲是皇帝發考籃,所以所有的草稿紙張,不得帶出考場、不準丟棄,而緹騎會將每一張草稿紙收集起來,對每一名中式貢士進行覈驗,防止弄虛作假。

搜檢懷挾官仍然常設,因爲有些人會把夾帶藏進穀道裡,雖然非常噁心,但確實發生過,這塞進穀道裡,總不能是有人栽贓嫁禍了。

在搜檢之外,現在會試,多了一套驗證的程序,沒有人的文章是一氣呵成的,尤其是這會試,需要多次謄抄,力求寫到完美,那麼草稿紙,就成爲了覈驗的重要工具。

等到確定無誤後,這些草稿紙會被打碎放入池子中,放入白土漂白後,再次做成紙張。

浪費是極其可恥的。

因爲有核驗的程序,所以袁可立寫了一篇錦繡文章,修改好了,最終卻選擇了鍼砭時事,這是勇氣。

而袁可立的文章寫的極好,主要是萬曆維新的新政,在推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新政在河南地方是非常成功的,但仍然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

袁可立從河南本身出發,探討了內陸地區的發展困境。

大明已經形成了一種路徑上的依賴,大明貧銀貧銅、內部貨幣錢荒、內部需求不足、海外有金銀銅、產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大規模生產用商品換到貴金屬、再投入擴大再生產、而後逐步輻射腹地。

這種路徑有兩個巨大的弊病。

第一個生產再擴大仍然在滿足外部需求,而非內部,甚至因爲外部需求不夠旺盛,陷入了惡性競爭的困局之中,擴大後的生產,並沒有逐步輻射到腹地。

造成這種原因也簡單,內地的錢荒問題,沒有根本性改變;

這個弊病是極爲可怕的,因爲無法完成內需的建設,大明空有商品優勢,完全無法發揮商品經濟的優勢,從海貿中,獲取更多超額的利潤的同時,還會增加離心力。

價值受勞動強度、勞動時間、勞動難度影響,而價格圍繞着價值、供需、成本進行波動,這是生產圖說裡關於價值和價格的討論。

大明沿海地區產業豐富,大明內部無法消化,就得依靠外部需求,這個時候,主動權就交給對方。

這就走入了一個怪圈,產業越豐富,越密集,越要壓價,利潤降低,越不賺錢的困境。

大明是個整體,但兩京一十五省五大總督府,也有個嫡庶之分,在重大危機面前,還有可能各地趨同,可是涉及到了各種細分的產業利益瓜分,親兄弟也要明算賬的。

如何在萬曆維新中,保證向心力,不因爲利益分配的問題分家,是朝廷必須要考慮清楚的。

簡單而言,就是外向型經濟,造成的地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內需建設不充分導致內需不足之間的矛盾,這兩個矛盾影響國朝根本。

第二個問題,就是老生常談的人口流失、人口不足的問題了,而袁可立用一句俗語,解釋了這個現象背後折射的問題:窮的不生,中人之家也不生;

原因也簡單:幹活的時候嫌人少,吃飯的時候嫌人多。

窮是討不到媳婦,就是討得到,生出來養不起,所以不生,但中人之家,也不生,就非常詭異了,大明很多的中人之家,即便是有了孩子也會溺死,不是養不起,而是供不起。

大明天下,窮人和中人之家佔據了絕對的多數,他們不生,大富大貴、頂層向下開枝散葉,又能生幾個?王崇古家裡足夠有錢,他就兩個兒子,還有一個英年早逝,留下一個王謙,而王謙一共就兩個兒子,兩個閨女,說什麼也不肯生了。

而袁可立在會試的文章裡分析了問題的癥結。

小到一個家庭,大到大明江山,都是如此。

幹活的時候,希望人多多的,一起創造財富,等到分配的時候,又開始嫌吃飯的人多,即便在鄉野之間,耕種農桑最需要勞力,可是一個勞力從小到大,吃的又多了。

袁可立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談,絲毫沒有露出任何怯懦,將自己的想法解釋的非常清楚。

對第一個問題,他提出了三個主要解決的辦法,大建馳道進行分配、黃河歸故讓兩淮地區擺脫黃河帶來的困擾、而後疏浚淮河、長江,讓沿海的富裕順着大江大河馳道,向腹地輻射。

當然這都是遠景規劃,現在大明的生產力,還是對黃河有些無能爲力,讓黃河歸故才能疏浚淮河,讓長江黃河流域,輻射到大明大部分地區,沒有大江大河的地方,則依託於馳道。

這個思路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時間尺度在百年之上。

第二個問題,則主要聚焦于田政之上,清丈還田、營莊減租,四管齊下,期許在有生之年,能夠徹底執行下去,最終奠定了萬曆盛世的堅實根基。

相比較還田,袁可立更加推崇營莊法。

在他看來,還田之後,這些田土最後還是會被兼併,營莊集體所有,反而會讓鄉野之間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大富大貴不敢想,但吃得上飯還是可以期許的。

朱翊鈞叫袁可立入通和宮,其實沒什麼正事,就是一種立場宣示,他就是個學生,經驗不足,討論的內容,十分的空洞,他需要不斷的成長,在實踐中不斷的積累經驗,修正認知。

“陛下,臣欲往倭國。”熊廷弼看袁可立說完了,終於輪到自己了,他已經迫不及待了。

去倭國當然是殺倭寇,即便是東征九捷,大明完勝倭寇,但圍繞着礦區的小規模戰爭還在繼續,他前往倭國就是爲陛下看好銀山。

“這麼急的嗎?”朱翊鈞略有些不捨的說道:“要不還是去綏遠吧,綏遠現在道路通暢,若是有事,也方便回來。”

綏遠近,而且綏遠交通方便,回京坐着火車就回來了,現在去倭國,一年幾封信,幾年都見不到一次了。

而且倭國石見銀山也是個窮鄉僻壤的地方,要什麼沒什麼,去那邊就是吃苦。

“綏遠已經安穩了。”熊廷弼滿臉笑容的說道:“陛下,殿試之前,陛下和先生都以科舉爲重,不讓臣出門,臣已經錯過了入朝抗倭,無論如何,都不能再錯過前往倭國的機會了,否則臣會懊悔終身。”

綏遠已經很安穩了,已然不用拼命了,去倭國可能會死,但不去,一輩子都會後悔。

就熊廷弼而言,他寧願不考科舉,也想入朝抗倭,他其實還喜歡走武夫的路線,簡單而且直接。

“當謹記萬宗伯所言,夷狄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還有那句,倭人有小禮而無大義,固擅下克上也。”

“到了倭國,切記,不要相信任何的倭人,你這個年紀,還有些年少天真,總覺得有些人是可以信任的,但朕看來,人心隔肚皮,沒有翻臉的時候,根本不知道他究竟什麼想法。”

“全楚會館的老木匠樑叔樑壽堅,朕見過他好多次,完全沒想到他會這麼做。”

“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只有活着,才能爲大明盡忠。”朱翊鈞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手,雄鷹長大了要翱翔於天際之間。

“臣謹遵聖誨。”熊廷弼再俯首,他要去的地方是石見銀山,要做的事,就是擊退一切膽敢染指陛下銀礦的倭寇,這是利益之爭,根本不可能有什麼溫情可言。

對於袁可立而言,樑壽堅的行爲頂多是栽贓陷害。

但對於熊廷弼而言,他的書箱被放了夾帶,樑壽堅的行爲是背叛,樑叔作爲他成長經歷中極其重要的人,這種背叛,讓熊廷弼深切的明白了,人心隔肚皮是多麼傷人。

熊廷弼也第一次理解了,爲何陛下總是更喜歡把關係建立在利益上,而不是情感上,比如陛下對總督府的管理,就是利益爲先,而非情感。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

朱翊鈞示意馮保取來了兩本書,讓馮保遞給了二人,笑着說道:“送你們一本書吧,這是王次輔的暢銷書《論五步蛇的自我修養》。”

“額…”袁可立滿是錯愕,陛下的禮物居然是這本書,別說袁可立疑惑了,連熊廷弼都是眉頭緊蹙,顯然十分的意外。

熊廷弼非常不喜歡王崇古,這就是個奸臣,要不是萬曆元年之後,再無作奸犯科,早該上刑場的人了。

朱翊鈞語重心長的說道:“哎,人心裡的成見就是一座大山。”

“王次輔這本書要好好讀,這裡面,都是做官的學問,是你們缺的東西,這可是海總憲推薦過的書,徐成楚也有一本,是海總憲贈送的,要對付敵人,要做的就是知己知彼。”

“如果你對敵人不夠了解,又如何言勝呢?”

“陛下聖明。”熊廷弼和袁可立互相看了一眼,滿是瞭然,原來是爲了瞭解敵人!

那就必須要好好讀了,讀通透,讀明白,知道敵人所思所想,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王崇古是個奸臣不假,但王崇古不是個反賊,是否有那個心思,朱翊鈞不知道,也無從得知,但王崇古的行爲上,沒有走上反賊的道路,這是關鍵。

張四維安排人刺王殺駕的時候,王謙給張四維下毒,張四維找死,王家人可不想一起死。

王崇古早些年殺過倭寇,到了宣府大同,他雖然藉着北虜發財,但從來沒有讓北虜犯境,而且自萬曆三年回京,領了工黨後,已經成爲了大明的中流砥柱,國之柱石。

這也符合《自我修養》這本書的內容,奸臣是奸臣,反賊是反賊,奸臣是濁流,清流濁流,皇帝都要用,奸臣總是會自己找到出路。

奸臣做什麼,很多時候,主要看皇帝的命令,因爲奸臣的目的是升轉,而不是和反賊一樣顛覆大明。

朝中還公認,萬士和是個諂臣,不影響人家死後殊榮,也不影響皇帝陛下把萬士和掛在嘴邊。

袁可立回到全楚會館後,就打開了書開始看,第一遍看,他對裡面的觀點嗤之以鼻,簡直是胡言亂語,要天下人都這樣,天下能好纔怪。

他合上之後,又打開看了許久,他照着裡面奸臣的標準,和自己的行爲對比之後,發現無意間,奸臣竟是我自己!

簡直是簡直了,袁可立看完了《自我修養》,有些呆滯了起來。

奸臣的第一原則,崇上,上司的指示高於一切,無論如何要引起上司的注意,無論要贏得上司的認可,你做的一切,都要讓上司看到,否則就是白做;

圍繞着第一原則,有三個規矩。

第一,抓住一切和上司接觸的機會,要引起上司的注意,而且還要留下好印象;

第二,着力做出讓人肯定的成績,並且一定要讓上司瞭解其中艱難;

第三,做好總結,給上司留好功勞,宣傳上,一定要有上司英明領導;

想要升官,這一個原則三個規矩,就要熟練掌握,圍繞着萬曆維新的新形勢,王崇古也給出了新的辦法,因爲考成法的推行,這三個規矩的權重也發生了變化,第二個規矩上升到首先遵循的規矩,即做出成績。

因爲考成法,只要多數人認可的成績,那上司一定能看到這份成績。

而在上司詢問的時候,作爲奸臣,一定要把困難告訴上司,大倒苦水,在一些旁支末梢的環節,要求助上司,給足上司參與感,這一點非常非常關鍵。

王崇古之所以要這麼做,是王崇古入仕以來這麼多年,他的頂頭上司,多數時候,都是一無是處的酒囊飯袋,根本提供不了任何實質性的幫助還會拖後腿,他入仕這麼多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給上司的異想天開、一廂情願擦屁股。

旁支末梢的地方,讓上司有參與感,大事方面,上司就沒有那麼多興趣指手畫腳了,當事成之後,上司也可以合理的拿到一部分的功勞。

這就是王崇古的向上管理,他這麼說,也這麼做,但有的時候也會出問題,這套行之有效的辦法,有的時候也會失效。

王崇古特別舉了個例子,比如皇宮中軸線鼎建,這可是天大的事兒,陛下蒞臨現場,講可以用建築垃圾回填,講可以把未曾澆築完全的水泥柱,用抹灰人,抹一遍灰了事,而不是拆了重建。

這件事,完全符合旁支末梢的部分,請陛下蒞臨指導。

但王崇古真的沒法幹。

王崇古當初就很想大聲的告訴陛下,這是皇宮,皇宮!神器所在!皇帝是覺得反正沒有多高,而且也不重,完全足以支撐了,能省則省,總歸是塌不了。

這違反了自我修養的第一原則,崇上,上司的指示高於一切這一標準,王崇古沒那個膽子在皇宮鼎建上偷工減料。

如果能力不足,做不成事,又當如何?

王崇古的答案是,無能不要做奸臣,因爲做奸臣要比忠臣更有才能,這樣上司纔不捨得拋棄你,無能也不要做忠臣,因爲你不比奸臣有才能,你的忠誠一文不值。

無能就是無能,回家種地纔是最好的歸宿。

而袁可立會試答卷,就有點像是爲了吸引陛下注意寫的,符合第一規矩要引起上司的注意,而且要留下好印象,毫無疑問,他給陛下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當然這本書對袁可立而言,最大的收穫,是學到了狗鬥術,無論是奸臣也好,忠臣也罷,都要會的技能,如果不會,輸了,你跟大局就沒有任何關係了。

張居正也是鬥贏了,才一步步的走到了元輔的位置。

殿試很快就張榜了,皇帝沒有更改會試的排名,直接發榜,熊廷弼從會元變成了狀元,袁可立是榜眼,探花依舊是吳道南。

而在發榜當天,大明準備已久的《大明軍東征記》和《東征英豪錄》正式刊行了,之所以要這個時間刊行,完全是爲了迎接大軍凱旋做準備,降階郊勞之禮在緊張的籌備中。

東征英豪錄裡,有二十八星宿,比如婁虎駱尚志。

駱尚志原來是一個普通的農夫,浙江餘姚駱家灣人,說是駱賓王之後,他是世襲百戶,衛所敗壞後務農爲生。

他不是武舉出身,也不是捐納升遷,而是完全靠着天生神力,人送外號駱千斤,他的臂力驚人,能舉千斤,能開虎力弓十五箭,次日可再戰的悍勇之人。

從地方遴選入京營後,在萬曆九年就參加了討伐俺答汗之戰,而後在萬曆十三年入朝抗倭。

在東征九勝中,他打了八場,他作爲京營把總出戰,本身卻是陷陣先登。

在平壤,他堵住了小西行長的退路,才導致小西行長被朝鮮花郎踩死;

在開城,他一手舉盾、一手持戟、攀雲梯攻城,爲第一先登;

在仁川、在漢城,他是馬山館爭奪戰的大功臣,斬倭寇物見隊百人,僅次於出身菜戶營的趙吉;

在忠州,他是打忠州山城的陷陣軍,九進九出,首級功二十七人;

在釜山,他率海防巡檢、墩臺遠侯二十七人,一人三馬,一晝夜長途跋涉二百四十里,打的倭寇措手不及;

在蔚山,披堅執銳、身先士卒,被倭寇投石所中,依舊力戰奪城;

在對馬,他率先攻入邪馬臺軍港,配合陳天德,拿下邪馬臺山城;

在長門,他奇兵埋伏毛利輝元,斬毛利輝元領兵大將村上武吉,這是毛利家水師的最高軍團長,更是一切倭寇的源頭。

除了京都之戰,他沒有參與之外,其餘都是死戰不退。

陳天德作爲大明軍瞭山,也榜上有名,爲南天朱雀之首井宿,他的功績主要涉及到了情報方面的支持。

禮記·曲禮有云:軍陳象天之行: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

意思就是軍陣就像是天上的星宿一樣,朱雀七宿都和斥候、情報有關;而玄武主要和後勤、物資保證有關;青龍爲中軍,而白虎主殺伐,主要負責攻堅。

所以駱尚志爲婁虎,陳天德爲井雀,趙吉是奎虎,爲西天白虎之首奎宿。

李如鬆爲角龍,爲東天青龍之首角宿,而作戰英勇一樣英勇的副總兵馬林,爲亢龍,爲東天青龍第二。

至於戚繼光,他是奉國公,如果硬要給他弄個星官,他也是太微垣裡的上將星,或者北斗七星裡的破軍。

禮部可沒有糊弄皇帝的意思,真的在好好的宣傳,東征九勝裡涌現出的各種英豪。

大明贏學在穩步構建之中。

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
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