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

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

朱翊鈞做出了明確的批示後,高啓愚和佩德羅又展開了談判,這次就沒有那麼溫和了。

佩德羅不肯將其翻譯成拉丁文,其實就是留個退路,一旦費利佩突然改了主意,不再對英格蘭發動遠征,這份環太平洋商業聯盟,就可以立刻撕毀。

即便是費利佩仍然執意遠征,他佩德羅也不是罪人,畢竟拉丁文裡沒寫。

大明的要求他不能理解,事實上建立這個商業聯盟的框架更加重要,大明就可以利用這個商業聯盟對環太平洋的總督府施加影響力。

佩德羅無論如何都不肯翻譯成拉丁文,萬一費利佩看到,必殺他。

談判陷入僵持,因爲佩德羅無法理解大明的要求。

鴻臚寺內,大明臣工和佩德羅爲首的四名使者對坐,談判已經無法更進一步,高啓愚讓人上了兩壺茶,緩解了緊張氣氛。

“貴使大抵是很難理解,大明爲何非要把這些條文翻譯成拉丁文。”高啓愚抿了口茶才說道:“大明有個禮部尚書名叫萬士和,他之前就提到了國朝分爲兩種,一種爲居國,一種爲行國。”

“何爲居國?就是安居樂業,百姓們鄉野之間有營堡村寨,有固定時間的大集,有縣城、州城、府城來躲避戰火。”

“何爲行國?遊牧、遊商、海寇、流竄搶劫,居無定所,逐水草而棲,缺衣少食便會搶劫,說是以戰養戰,不過流寇而已。”

佩德羅面色通紅,他當然聽出了高啓愚這是在罵人,他嘴角抽動了下,厲聲說道:“大鴻臚!大明固然是天朝上國,但我西班牙也是太陽永遠普照之國,大鴻臚這番話,未免有些過於瞧不起人了吧!”

“難不成大明真的要給英格蘭供應火器軍需嗎?英格蘭是羣海寇!”

大明是居國生活穩定,除了大明之外,當下世界,壓根就沒有居國,都是行國,連西班牙在搶南太平洋的土著夷人。

“英格蘭海寇和倭寇基本沒什麼區別。”高啓愚再次提醒佩德羅說道:“是西班牙先破壞默契的,蘭奇洛特,可是被大明抓到了個正着。”

佩德羅氣急,卻無話可說,蘭奇洛特在事情敗露的一瞬間,就該直接自殺的,而不是留下這麼多的麻煩!

高啓愚繼續說道:“居國也好,行國也罷,都需要賬本,居國的賬本就是歷史,但凡是想要讓百姓安居樂業,哪怕是編,也要編個正經的、漫長的歷史出來,而行國的賬本,就是宗教。”

“賬本這個東西,其實沒那麼複雜,就像宴請,其實就四件事,誰請客、誰買單、誰幹活、誰領功。”

“大明的賬本是歷史,就是皇帝請客、朝廷買單、萬民幹活、萬民領功;而泰西的賬本是宗教,就是上帝請客,教徒買單,平民幹活,上帝領功。”

“其實差別不大,這裡面唯一的區別就是皇帝是個人,神不是個具體的人。”

差別不大?差別大了去了!因爲人和神的區別,領功的人成了上帝,而不是幹活的人!

宗教無敵就無敵在這裡。

大明生產了貨物,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讓所有人活得像是個人,但是宗教就會異化這些貢獻。

在宗教的異化之下,就成了大明不肯免費供應充足的貨物,就是沒完成上帝的考成,所以沒有功勞,甚至沒有苦勞,只有沒有完成上帝考成的原罪。

所以上帝的選民,這些教徒,不但不會感激,反而會因爲大明的‘偷工減料、投機取巧’而怨恨於大明。

站在大明的立場上,這是不識好歹,恩將仇報,但在這些教徒眼裡,他們會覺得自己是正義的,在代表上帝對大明討債、對大明進行追欠。

王權和神權的根本邏輯是不同的,比如,大明的君王要在大將軍出征的時候推車輪送行,要在大將軍凱旋的時候,前往降階迎大軍凱旋。

神教都是一句,神的旨意就可以糊弄了。

“居國的賬本,就是歷史,所以歷史必然莊重,樁樁件件,要做的足夠明白,而不是糊弄了事,否則就成了行國的賬本。”高啓愚解釋了居國行國之間的差別,說明了大明皇帝爲何執意要全部翻譯。

這麼重要的事兒,絕對不能含糊其辭,一定要完全周詳,要不然日後不知道會怎麼編排這段歷史,甚至弄成了溝子文學,就更麻煩了。

“我再考慮考慮。”佩德羅明白了大明在執着什麼之後,立刻開始頭疼了起來。

大明一旦開始講道理,代表着此事絕無轉圜的餘地了,大明不講道理的時候,代表事情或許還有轉機,但一旦講道理,代表着這就是大明的底線。

這就是大明做事的道理,堂堂正正,告訴你,大明爲何要這麼做。

其實佩德羅很清楚,一旦環太平洋商業聯盟建立,大明就可以利用關稅配合制,把環太平洋總督府安排的明明白白,大明產業羣,全都在大明的腹地,而不在這些總督府。

不是大明不肯轉移產業,是其他地方沒有承接的能力。

佩德羅有些頹然的坐在那裡,面色凝重的說道:“大明有句古話叫做取義成仁,即便是提出仁義二字的孔孟先人,都不能說他們做到了取義成仁。”

“但殉國之忠烈,大明普遍認爲其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取義成仁,是大明對一個人道德的最高評價。”

“果阿總督府有一個使者名叫個魯伊·德,他即便是咆哮了宮廷,陛下也沒有處斬他,他回到了馬六甲城,第二次出使大明,魯伊·德聽聞了馬六甲城被大明收復,他選擇了自殺,爲馬六甲城殉葬。”

“大明將其安葬,給他留下了墓碑,甚至專門去泰西找了他的過往事蹟,補充在墓誌銘上。”

“我其實想過,面對大明的咄咄逼人,直接死在諸位明公面前,或許是唯一的、最正確的解題辦法。”

佩德羅說到這裡更加頹然的說道:“可是,我該爲了什麼而殉國呢?”

“爲了已經聽不去任何意見的費利佩殿下?還是爲了四處搶劫,燒幾張贖罪券就能讓自己心安,繼續做那些惡事的殖民者們去殉國呢?”

“不值得。”

佩德羅面對的是一個左右都有可能死的結果,大明往英格蘭倒賣軍需,佩德羅得死,這份環太平洋商業聯盟出現,他也要死,他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自殺在大明。

可是,爲什麼呢?佩德羅爲什麼去死呢?

“或許,對於太平洋的總督府而言,這是最好的結果,大明有句古話,大樹底下好乘涼,至少我對得起這些開拓者們。”佩德羅最終決定簽字,並且翻譯全本。

佩德羅簽字,騎縫蓋章,纔看着高啓愚鄭重的說道:

“大約在七百年前,西班牙被阿拉伯帝國所征服,我們用了七百年的時間,才通過再征服運動收服了所有的失地,我們西班牙是一個羊背上的國家,其實這是泰西嘲弄我們的說法,覺得我們太過於貧窮,跟羊打交道的可不是什麼貴族。”

“羅馬沒能如同閃電般歸來,但西班牙做到了。”

“這些建立殖民地的殖民者們,他們殘暴,他們嗜殺成性,他們的罪惡是再多的贖罪券也不能贖罪,但對於我們西班牙人而言,這些殖民者都是功臣,他們帶回了大量的財富和物產。”

“希望大明可以好好善待。”

佩德羅不擔心大明會做的多麼過分,大明從來不搞陰謀詭計。

“少宗伯。”一個司務匆匆走了進來,對着高啓愚耳語了兩聲,高啓愚先是錯愕,而後露出了震驚的神情,高啓愚馬上站了起來,走出去兩步,高啓愚才站定。

“特使,取義成仁也不僅僅是殉國,陛下現在在太醫院,那邊有位勇士,我覺得他的作爲,取義成仁。”高啓愚邀請佩德羅前往太醫院。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建立要奏聞陛下,其次,佩德羅作爲使者也可以覲見一下,而且這件事,非常符合取義成仁的道德崇高。

高啓愚在前往太醫院的路上,忽然開口說道:“對了,佩德羅特使,即便是你不簽字蓋章,我們大明也不會給英格蘭提供軍備,因爲在大明眼裡,他們和倭寇沒什麼區別。”

“完全沒有必要告訴我這一點!我已經簽字蓋章了!”佩德羅面色極其痛苦,他之前就猜測大明不會這麼做,但他不敢賭,結果大明真的不準備對英格蘭提供軍備。

高啓愚趕到了太醫院的時候,才瞭解到了事情的全貌,也瞭解了這件事爲何會驚動陛下。

順天府通惠河畔,一對做豆腐的夫妻吵架,不知道因何緣故,這妻子一躍跳入了通惠河中,這丈夫不會游泳,跳進去救人,而後三名路過的路人也跳入了水中,結果五個人全都落水。

大明京營休沐把總張新河,帶着老母親路過,聽聞呼救聲,義無反顧的跳進了河裡,救出了四個人,再救第五個人的時候,張新河知道自己已經到了體力的極限,再跳進河裡救人生死難料。

張新河給老母親磕了個頭,再次跳入了河中,將最後一名落水者救了上來,而張新河已經陷入了極度脫力的狀態,但張新河還是憑藉着長期訓練的體力,從河裡上了岸。

案子的詳情,緹騎們還在調查。

佩德羅遠遠的看到了坐在小亭子裡的陛下,大明皇帝魁梧的身材,坐在那裡就像是一座小山,陛下注視着病房。

佩德羅還看到了坐在陛下身邊的老人,顯然是張新河的老母親,皇帝正在和風細雨的和老人說着話,像是寬慰,更像是閒談。

佩德羅在這一瞬間,忽然理解了什麼叫捨生取義。

朱翊鈞寬慰着老夫人,他笑着說道:“大娘,大醫官說了,張新河被送來的時候,意識頗爲清醒,並無大礙,現在只是做檢查,和防止傷風感冒,不會有什麼事兒的。”

“咱的老二,前段時間生了重病,差點不治,還是讓大醫官給救回來了。”

“大娘不必擔心,好人必然有好報。”

大娘情緒非常不穩定,一直哭,她絮絮叨叨的說道:“後生啊,大娘就這一個兒子,他在那一磕頭,大娘是真的怕他回不來了,但他要去,大娘也沒得辦法,就由他去了,這孩子打小就倔的很。”

對於大娘而言,這個突然出現的青袍貴人,更像是個武勳後生,她也不知道是皇帝,幸好這貴人和煦,願意聽她絮叨。

“大娘是哪裡人?”朱翊鈞和顏悅色的和大娘攀談了起來,轉移大娘的注意力。

大娘聽到詢問,斷斷續續說道:“俺們是歸德府夏邑人,俺這個兒子啊,他十八年前,非要去入伍,說是京營遴選銳卒,也虧他有些力氣,也就選上了。” “萬曆二年,他寄回來好些銀子,有十七兩之多,夏邑縣的驛卒,非要拿七兩銀子做腿腳費。”

朱翊鈞的臉色,立刻變得非常非常難看了起來。

大明軍兵往家裡寄銀子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爲此朱翊鈞專門下旨,不得侵佔,否則嚴懲不貸,但萬曆二年他年紀尚幼,似乎這幫傢伙,沒把皇帝的聖旨當回事。

“這事大娘不用管了,這銀子都敢貪墨,怕是有命拿,沒命花!”朱翊鈞語氣變得有些冷厲了起來。

“誒,不是這樣的,第二天,夏邑縣丞,就帶着幾個驛卒把銀子還了。”大娘露出了一些笑容說道,這是兒子的光榮事,似乎做了京營銳卒,這身份就了不得了,連夏邑縣丞都主動爲小民做主了。

“如此。”朱翊鈞還是打算讓緹騎查一查,看看這種現象是個例,還是普遍現象。

“後生啊,你說這算不算是立功了?大娘不懂這個,俺兒子心心念念想立個一等奇功傳家,在遼東、在綏遠、在朝鮮,都沒拿到,說那些賊寇跑得太快,沒撈到。”大娘小心打探着情況。

“當然,按大明功賞,當給個人一等功臣。”朱翊鈞非常肯定的說道,非戰時救人三人以上,則以一等奇功論賞,這是早就定好的規矩。

大娘看起來還是很緊張,絮絮叨叨的話有些不連貫,講了些張新河過往的一些事兒。

比如張新河年輕時候,也是十里八鄉的俊後生,那說親的媒人都快把門檻踏破了;

比如張新河有個相好,張新河從軍後,那相好就嫁了人,不過張新河也在北衙娶妻生子了。

大娘對兒媳不是很滿意,嘮叨了不少兒媳的缺點,朱翊鈞一直在仔細聽,偶爾附和兩句,大娘的情緒逐漸穩定了下來。

戚繼光是從北大營過來,來的有些晚了,他沒有多等候,直接走了過去,俯首說道:“參見陛下。”

朱翊鈞對着大娘介紹道:“免禮,戚帥坐,大娘,這位是戚帥戚繼光,大娘若是不信咱這個後生,可以問問戚帥,他是京營總兵官。”

“陛下?皇帝?”大娘驚訝無比,這跟自己聊了半天的後生,居然是皇帝陛下!

朱翊鈞笑着說道:“咱的確是皇帝。”

“老身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大娘驚駭無比就要行禮,卻被朱翊鈞趕緊扶了起來。

張新河和大醫官從病房裡走了出來,張新河並不是那麼孔武有力,但看起來頗爲精悍,個頭算是比較高大,精神極好,顯然已經從短暫脫力的狀態恢復了過來。

大娘也顧不上皇帝和大將軍,徑直就走了過去,這一看好好的活着,反而哭了起來,哭的聲音頗爲悲愴,把所有等待的焦慮都發泄了出來。

“兒呀,你萬一,萬一回不來可怎麼辦啊!”大娘聲淚俱下,又怕被貴人們聽到,刻意壓低了聲音。

“戚帥練出來的兵,就是厲害,苦練兩百步硬功夫果然是有效果的。”朱翊鈞對戚繼光練兵頗爲欣慰。

兩百步硬功夫這個規定是從大明火炮延伸出來的概念。

大明火炮不夠精準,大明步兵在衝鋒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在兩百步的範圍內高速機動,鼓聲、旗語、小旗指揮,火炮的覆蓋範圍會產生一些變化,而大明步兵要根據這些指揮進行機動,這就有了兩百步硬功夫的概念。

顯然,是這個專項訓練,讓張新河有了充足的體力去救人,並且自己順利上岸,沒有因爲救人溺亡。

張新河是個把總,他其實已經脫離基層軍官的範圍,再往前一步就是參將,這已經是將領範圍了,但張新河還是義無反顧的跳進了河裡。

那一跪,是忠孝不能兩全,京營上報天子下救黔首,從來不是一句空話,有很多軍兵退役後,依舊謹遵條例,不肯對百姓下手。

忠於朝廷、陛下、大明,忠於自己,他就要在體力耗盡的情況下去救人,那就很有可能不能盡孝了。

捨生取義,大丈夫做事的道理,說很難說明白。

戚繼光看着張新河寬慰他的母親,才低聲說道:“他不是臣帶的兵,他一直在李如鬆的振武團營,是李如鬆帶出來的兵,以前也是個刺頭,被李如鬆給打服了,他有三個孩子,兩兒一女,如果他不幸溺亡,妻兒老小都失去了依靠,對他們而言,天都塌了。”

“塌不了,沒人養,朕來養就是。”朱翊鈞立刻說道,幾個人的生計,他還是能供養的起的。

“陛下聖明。”戚繼光一愣,張新河能夠義無反顧的原因也非常清楚,他知道哪怕真的自己溺亡,皇帝、朝廷也會善待他的家人,所以他去了。

京營的兵,也不都是戚繼光一個人帶出來的,但毫無疑問,李如鬆帶出來的兵,也是好樣的!

軍魂是屬於整個京營所有銳卒,屬於一種凝聚人心的共識,不是戚繼光一個人的。

“少宗伯,這個一等功臣,禮部可有意見?”朱翊鈞看向了等候很久的高啓愚問道。

高啓愚立刻俯首說道:“理當如此,臣領旨辦事。”

“末將張新河拜見陛下,陛下威武!”張新河把母親安慰好後,趕緊到小亭子見禮。

“免禮。”朱翊鈞看着張新河問道:“朕看你的履歷,你這是打算退役了?爲國盡忠十八年,朕現在給你兩個選擇,一是退役到官廠法例辦,到那邊做個法例辦的會辦,主管整個官廠法例監察。”

“第二,就是到講武大學堂做一個學正,主管庶弁將訓練。”

朱翊鈞給這兩份差事,是經過了思考的,馮保查閱京營把總的資料,張新河在朝鮮戰場受了點傷,而且他的年紀已經不適合征戰了,他爲大明盡忠十八年,也該休息一下了。

去法例辦做會辦,子孫後代可以到官廠去,這算是後方,子孫後代便不必去戰場上拼殺了。

去講武堂,那就是做好了子孫後代繼續在京營效力的打算。

“末將想去講武堂,別的不敢說,練人這差事,末將還是很有信心的。”張新河還真的思考了一番,最終選擇了講武堂,他覺得自己不懂官廠法例,跑去官廠,那就是添亂去了。

“行,一等功臣、奇功牌、牌額、邸報都有,你回去休息幾日,就去講武堂報道就是。”朱翊鈞笑着點頭說道。

大明五等功賞牌,每一等都有皇帝親筆御書牌額一幅,可以懸掛在自家門頭,只要大明還在,這個門頭就可以保家宅平安,至少一些酷吏不敢上門滋擾。

邸報則是將張新河的事蹟,全都登在邸報上,通報表揚。

“末將謝陛下隆恩。”張新河再拜謝過了聖恩,他帶着母親離開了太醫院,剛出門,就迎面碰到了李如鬆和幾個參將、把總。

“你小子,不要命了!力竭了爲何還要繼續?”李如鬆走了上來,仔細看了看張新河的狀態,確信他還是生龍活虎,就放下了心來。

張新河欲言又止,最終沒說出心裡話,笑着說道:“我不救也沒人救啊,只能我去了,再不去,那人就淹死了。”

“行啊,好的很,給咱們振武團營好好的漲了臉面,等回去,去我那兒取二十斤的牛肉。”李如鬆滿臉笑容,錘了下張新河的肩膀,才繼續說道:“我進去面聖。”

幾個參將和把總一擁而上,把張新河拋了起來,連拋了好幾次,不斷喝彩。

張新河就這麼被扛着,扛上了去北大營的小火車,去京營慶賀去了。

朱翊鈞等李如鬆見禮後,非常肯定的說道:“你練的兵很不錯,繼續下去,莫要讓朕失望。”

“謝陛下贊!”李如鬆用力攥緊了拳頭,滿臉的笑容,這個事情是個個例,頗爲偶然,但完全證明了,他帶的兵也是上報天子下救黔首的銳卒,而不是遼東家丁客兵。

這代表着他繼任京營總兵的最後一道阻力,是否可以勝任這件事上,徹底消失,因爲他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佩德羅。”朱翊鈞也沒換地方,就在太醫院見了見跟着一起來瞧熱鬧的特使佩德羅。

佩德羅趕忙上前,他看起來有些憔悴,但還是十分恭敬的五拜三叩首行禮,俯首帖耳的說道:“西班牙特使佩德羅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朱翊鈞示意佩德羅平身。

“費利佩的行爲,朕非常不滿,尤其是他對倭國輸送硝石,如果你不肯答應,那大明只能選擇對等報復。”朱翊鈞再次聲明,大明處於秩序的考慮,不會援助英格蘭,但西班牙的敵人又不只是英格蘭。

大明可以選擇通過了《誓絕法案》的尼德蘭進行支援,這樣西班牙就絕不可能收回這片土地了。

佩德羅面色凝重的說道:“富有智慧的陛下啊,卑微的遠方使者,祈求您寫一封聖旨,勸告一下費利佩殿下吧,繼續遠征,只能讓西班牙加速衰落。”

朱翊鈞倒是好奇的問道:“你確定你把朕說教的聖旨,帶回西班牙,能夠規勸發狂的費利佩,而不是激怒他?你這個傳信人很有可能被惱羞成怒的費利佩所殺。”

這封聖旨根本勸不住費利佩,反而會成爲佩德羅的催命符。

佩德羅深吸了口氣無奈說道:“是這樣的,很有可能會被處死,但還請仁慈的陛下,寫一封規勸的聖旨,費利佩殿下對您頗爲敬仰,先知的聖意,殿下還是能聽進去一些。”

“其實費利佩殿下現在有些爲難,明知道遠征非常困難,但情況又不允許殿下隨意的中止,殿下陷入了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境地。”

“陛下的聖旨,會是一個很好的臺階,讓爲難的殿下,能夠將這場鬧劇體面收場。”

佩德羅當然知道這很難,但他還是願意試一試,死就死吧,反正繼續侍奉越來越獨斷專行暴君費利佩,不用幾天,他也會死。

泰西人也要體面,因爲那是威權的一部分。

“朕不寫。”朱翊鈞非常明確的說道:“他派刺客殺了劍聖馬爾庫斯,還指派蘭奇洛特向倭國走私硝石之事,不容原諒。”

朱翊鈞沒有理由、沒有動機去寫這封聖旨,西班牙在朱翊鈞心裡已經變成了敵對國,只是不適合直接撕破臉罷了。

(本章完)

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
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