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

沈鯉研究這些個龜甲獸骨上的貞問,就很有意思。

比如武這個字,不是止戈爲武,武在這些龜甲獸骨文上,是一個走一個戈,就是走過去殺掉敵人,就是武,就是戎,把俘虜拉回殷都,各種方式炮製後獻祭給祖宗,就是祀。

國家大事,在戎在祀。

商朝人真的敬重鬼神嗎?看起來非常敬重,大動干戈,四處抓羌人,還要搞出盛大的儀式來祭祀,但沈鯉總覺得商王,似乎也不怎麼敬重鬼神。

因爲有幾個龜甲獸骨上,王問天神,一個問題,得不到滿意回答,就會連續追問了好幾次,再貞、又貞,直到問出自己想要的結果纔會停止。

今天的大臣問皇帝,得不到滿意的答案,誰敢連續追問?皇帝不回答,留中不發,臣子都要膽戰心驚,張居正這種溝通不順,在文華殿的小會上,彈劾弟子,那已經是仗着自己維新之功,十分大膽的行爲了。

商王連續追問,通常都是不斷的增加用羌的數量,一個、三個、五個、十個、五十個、一百個、三百個,直到龜甲上的裂痕,是自己想要的。

而且王也不是很遵守這些卜辭,沈鯉就發現一條,說:癸亥日,貞人貞問,下一旬不會有什麼災禍吧,王占卜了下,說會有倒黴的徵兆,也就是有咎。

占卜出結果有災禍,五日丁卯,王嘚嘚瑟瑟非要出去打獵,結果車轅斷了。

而且這類的龜甲獸骨還不是一片,就沈鯉看到的車禍記載,就有三處之多,而且次次都是占卜有咎,王不信邪,還非要出門嘚瑟。

甚至有的時候,王還會自己解讀裂痕,搞得貞人老師(占卜師)也非常的無奈。

數千年前,在那個仍然矇昧的年代裡,鬼神的權柄和王權看起來是雙日凌空,但王權仍然大於鬼神的權柄。

在沈鯉看來,張居正和申時行的擔心,也是類似雙日凌空的擔憂。

張居正對萬曆維新產生了懷疑,這是他要彈劾申時行的根本原因,他要開倒車。

因爲在商品經濟完成蛻變的時候,利潤的莫大威能,就會取代皇權,即便是利潤的莫大威能,無法取代皇權,利潤的威能和皇權幾乎並列,這種雙日凌空,也是張居正無法容忍的。

雙日凌空這種事,對大明,或者說對於中原王朝而言,是十分危險的,權無二柄,哪怕是當下的大明朝,在張居正歸政之前,他就是攝政王,在他歸政之後,做主的是陛下。

但皇帝的態度十分的堅決,不想因噎廢食。

而沈鯉則認爲,即便是雙日凌空,大明只有一個人可以呼風喚雨,那就是陛下!

一如三千多年前,鬼神的權柄依舊要向王權低頭,不給滿意的回答就一直問,不給滿意的回答,就自己解讀,就是有咎,也要出門嘚嘚瑟瑟。

在沈鯉看來,在禮部看來,申時行提出的觀點,沒什麼新奇的,每一次歷史的重大轉折,都會發生。

在先秦時代發生過,篳路藍縷以啓山林的諸侯們,將天下切割出了塊塊;

在秦代發生過,廢井田開阡陌,軍功爵名田主們,將天下切割成了塊塊;

在漢時發生過,世家兼併天下田畝,千年興盛不衰,世家將天下切割成了塊塊;

在隋唐時發生過,世家被取而代之,鄉賢縉紳走向了歷史的舞臺,出身鄉賢縉紳的官僚們,將天下切割成了塊塊。

而今天,不過是新興資產階級走向了歷史舞臺,把社會切割成無數的塊塊而已。

將問題轉化爲條條塊塊的矛盾,事情就變得清晰而明朗了。

社會因爲利益,仍然會分裂爲不可調和、而又無法擺脫的對立面,爲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互相沖突而又密不可分的利益經濟體,不至於在無謂的矛盾衝突和鬥爭中,毀滅自身、彼此和整個社會,就需要一種凌駕於所有階級之上的力量,調節矛盾,緩和衝突,把衝突維持在一定的秩序範圍之內。

這種力量,就是國朝。

大宗伯萬士和在《國朝鼎建疏》中曾言:九鼎鎮山河之勢,非一姓之私器;六符定乾坤之功,實萬民之公器。所謂國朝者天命也,乃天地之衡器,人倫之準繩也。

(《國朝鼎建疏》節選——萬士和。)

雙日凌空可能會出現,但總會修正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的軌道上來。

權力只對權力來源負責,朝廷必須要履行和承擔自己的責任,調節社會各階級的矛盾,來維繫自己的存在。

沈鯉說服了張居正,王崇古立刻就站了出來,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放一羣羊比一隻羊好趕。

不管數量多少,反正都要費一番事,一起做了更好。

申時行這篇奏疏,引起了軒然大波,張居正試探着伸出手,阻攔萬曆維新帶來的種種變化,但是他失敗了,大明皇帝纔是維新的主導者,陛下不喊停,張居正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萬曆十六年三月初的這次廷議,看起來不起眼,但決定了許多的事兒,算是歷史的一次小小轉身。

王國光致仕、楊寅秋被流放爪哇、高啓愚全權督辦倭國議和諸事、龜甲獸骨挖掘工作的展開、申時行奏疏爭議,此次廷議,最終確立‘以穩爲主,局部調整’的施政基調,爲後續內外政策奠定基礎。

沈鯉在下朝之後,沒有前往文淵閣坐班,而是去了禮部,自從萬士和萬宗伯走後,禮部諸事,都是沈鯉一個人在處置,經過一年多的觀察,之前的戶部右侍郎李長春,能夠很好的扛起這幅擔子。

陳學會作爲禮部左侍郎,在萬曆十五年六月下旬,以年老致仕歸隱了。

李長春成爲了禮部的堂上官。

一本奏疏,放在了李長春和沈鯉的案頭,這是來自鴻臚寺通事黎牙實的一本奏疏,黎牙實的奏疏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貿易不平衡。

“瓷器是土做的,茶葉是樹葉,絲綢是蟲繭,這些從很早以前,就已經成爲了世界性的商品,而今天,大明的鐵鍋、棉布、香料也成爲了世界性的商品,而大明需要什麼?只需要白銀,現在需要黃金,大明甚至不肯購買奴隸。”沈鯉讀了一段黎牙實的奏疏。

原料不給、技術不給、價格不降、甚至連運費和海貿風險都會根據航程精準計算,大明現在的吃相總結爲一句話,那就是:大明賺錢大明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大明一分白銀都不肯流出,這種吃相實在是有點難看了。

黎牙實找到了回京的王家屏,仔細詢問了佛山鐵鍋,狠狠地破防了。

大明佛山鐵鍋的總成本三錢銀每口,包括了原料、人工、轉運等等,而大明從電白港出口價爲1銀每口,坐在家門口賺錢,就能賺三倍多的價差。

大船到港,抵達新世界的時候,每口鍋的價格是三銀,這又是三倍的利潤,若是運到泰西,作價4.5銀每口,仍然有的賺。

而泰西的鐵鍋,每口鍋的成本價爲三銀,也就是說大明的鐵鍋,抵達泰西后,賣價都要比泰西的本土鍋便宜!

關鍵是,大明的鍋薄,只有七釐五毫,而泰西的鍋是三倍的厚度,這就造成了大明鐵鍋的熱賣。

鍋薄耐用,代表熱傳遞的好,可以節省近百分之三十的燃料,無論用什麼方式去烹飪吃的,大明鐵鍋都要節省三成的燃料,這得益於白口鑄鐵和退火工藝。

在新世界的一些集市中,大明的鐵鍋會被鍛切成四份,用於煎炸食物,這是大明鐵鍋供不應求導致的無奈之舉。

佛山鐵冶所定製了一尺到三尺若干標準化的產品,每年出口鐵鍋高達二十萬口,而西班牙原來能生產三十萬口鍋,這幾年,累年下降,到萬曆十五年時,只能生產二十萬口了。

當全盤瞭解了佛山鐵鍋的情況,黎牙實陷入了絕望之中。

絕望的就是大明現在環球貿易的船隊還不夠多,一旦多了,大明傾銷會徹底摧毀泰西的冶煉業;

絕望的是,大明認爲自己賣的已經很貴了,利潤豐厚,爲此王家屏還阻止了鐵鍋的惡性降價,給泰西鐵匠一條活路,但在泰西的視角中,還是海量的大明貨物在傾銷。

哪怕大明大發慈悲的轉讓了技術,泰西也生產不出這樣物美價廉的鐵鍋來。

李長春面色凝重的說道:“說句難聽的,也就是泰西人打不過大明,要是能打得過,他們可不會哭着喊着說什麼,貿易不平衡。蠻夷素來如此,狼面獸心,能不講道理就不講道理的,但凡是願意講一點道理,那必定是被打疼了。”

“萬曆初年,大帆船到港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了這種預兆。”

當初西班牙大帆船到港,給大明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也就是泰西離大明太遠了,缺少了遠洋部署能力的泰西人,無法進攻大明,若是離得近一點,這些泰西人絕對比倭寇還要兇殘。

若非陛下力主開海,允許大帆船入港、對大帆船進行了海貿抽分、允許殷正茂率兵進攻呂宋等等,這個危機仍然如同一把利刃,懸於大明之上,隨時威脅大明海疆安全。

“誠如是也,開海的所有事兒,都是陛下力主,現在看,陛下是對的。”沈鯉頗爲認同,那時候的他還是禮部侍郎。

那時候的他,全以爲是十歲的陛下在胡鬧,喜歡海外的奇珍異寶;

全以爲是張居正爲了獲得攝政的權力,故意的放縱,滿足皇帝的私慾。

十六年過去了,當年的成見如同迴旋鏢一樣,砸在了他的臉上,開海有用,而且以市舶司爲支點,形成了蹺蹺板,給大明施政帶來了莫大的便利。

今天回頭看,沒有當年陛下的‘聖意已決’、‘獨斷專行’,萬曆維新不可能會取得如此的成果。

維新的代價由大明人自己去承擔,廣泛的反對,會讓轟轟烈烈的維新,戛然而止。

“我們必須要注意到,這種貿易不平衡,對大明也是不利的,單方面的順差,看起來大明賺的很多,但一口湯不給別人喝,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沈鯉選擇了客觀的看待這個問題。

“你記一下。”沈鯉又認真的思索了一番,開口說道:“我注意到,佛山冶鐵所使用的技術,其實在兩宋時候,就已經成熟了,時光荏苒,四五百年過去了,有沒有更進一步?完全沒有,仍然是宋代的技術。”

“國無外患,沒有對手,就會在功勞簿上躺着不動,失去動力去升級自己的產業。”

“這是第一點。”

“第二,就是地區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問題,沿海的快速發展,完全領先於內地,這種貿易不平衡,不僅僅是對泰西,也是對大明腹地。”

“這嚴重阻礙了一條鞭法的推行,因爲一旦推行一條鞭法,沿海白銀堰塞、腹地錢荒,一條鞭法的財稅,其實就是對發達地區減稅,對腹地加稅。”

“長此以往,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也就是張居正在萬曆十五年初,自己把一條鞭法喊停了,否則,這話沈鯉不太好公開去講,否則就會被打爲萬曆維新的反對者。

這個罪名,即便是以他閣老的身份,都是無法承擔的,這代表着路線的錯誤,反對陛下,反對元輔。

萬曆十四年的時候,兩廣地區的鐵廠全都生產鐵鍋,不再生產鐵犁,導致湖廣地區的鐵犁價格,在短短三個月時間,暴漲了5倍,四川、湖廣、貴州等地,不同程度的陷入了犁荒的境地。

朝廷反應迅速,立刻在湖廣地區集中生產了一批鐵犁,緩解犁荒。

即便如此,湖廣地區的糧食產量因爲犁荒的影響,在萬曆十四年降低了10%,這引起了朝中大臣,對發展不平衡的警惕。

貿易不平衡,不僅僅體現在對外貿易之上。

沈鯉繼續說道:“第三點,若是不加任何的干涉,這海貿事,終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能長久,這幾年大明開始收儲黃金,纔算讓白銀、黃金的流入,沒有明顯的下滑,但不看黃金,白銀的流入是大幅下滑的。”

“更加明確的講,眼下世界,根本滿足不了大明對貨幣的需求。”

這一點涉及到了大明貨幣政策,全世界根本架不住大明這麼粗的管子猛抽,幾乎已經抽乾了白銀的流動性,抽乾了白銀的流動性後,全世界跟着大明一起進入了錢荒,繼續如此順差下去,就變成了竭澤而漁,世界各地全都凋零,大明跟誰做買賣去?

陛下喜歡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

沈鯉面色凝重的說道:“真正有序的貿易,不是在意順差的白銀數量,當然這仍然非常的重要,但順差要轉化爲持續演進能力,更加重要。”

“我們要利用這些白銀,建立起大明自己的循環,即技術領先、貨幣主導、產業不斷升級的循環之中。”

“具體到事務上,我們也是需要一些貨物的,除了白銀和黃金之外,我們還需要銅、鐵料、硝石、可可等等。”

沈鯉糾結了一番,還是開口說道:“實在不行,他們可以賣點夷人。”

對於一個沈鯉而言,講出這句話,對他而言已經是極大的挑戰了,沈鯉在做大宗伯之前,是乾坤正氣、不逢君欲、杜絕私門、清廉骨鯁。

沒有海瑞,沈鯉就是天下頭一號剛正不阿的正臣。

道德不能治國,但是沒有道德,就會國將不國。

沈鯉幹了一件事,在萬曆十二年,上奏請修《景帝實錄》,就是正統十四年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景泰皇帝。

景皇帝的實錄,是以郕戾王附於《英宗實錄》之內,對此沈鯉上奏說:景皇帝赫怒振旅,雖曰失計,然非遊獵也。景皇帝監國正位,雖曰權宜,然爲社稷也。名異兩朝,事歸一錄,又何說乎?

而後沈鯉又列舉了五點,認爲景皇帝的實錄,不可以附錄《英宗實錄》,這五個理由,個個都很充分,個個都很有道理。

比如不可四,晉元宋高,豈真有戡定之續?徒以皇皇之際,收拾人心,稍能立功。故雖區區作史者,不得不與之。景皇帝卒挽傾否,外攘內修,北狩迴鑾,神州如故,七年之烈,曾不得如晉宋之例,後世謂何?

意思是,西晉兩個皇帝被俘了,有了東晉;北宋兩個皇帝被俘了,有了南宋。

晉元帝和宋高宗,並沒有什麼大功勞,就是在人心惶惶江山傾倒之際,收拾了人心,稍微建立了點功勳,就大書特書。

景皇帝挽救傾頹之世局,對外抵禦外敵,對內修明政治;英宗皇帝北狩後又迴鑾歸朝,神州大地恢復如初,這七年的輝煌壯烈之舉,竟然不能得到公允的評價,後世會怎麼看呢?

但這事兒,出力不討好。

景皇帝朱祁鈺無後,從憲宗皇帝到現在的萬曆皇帝,全都是英宗後人,沈鯉這麼力挺景皇帝,這不是對皇帝罵祖宗嗎?

但沈鯉這麼幹了,還把景皇帝的實錄給摘抄出來,挨個點校之後,呈送御前,當時沈鯉上奏疏的時候,已經做好了被砍頭的準備了,他這本五不可奏疏和當年海瑞的治安疏沒什麼兩樣,都是戳皇帝的肺管子。

陛下硃批的結果是出乎沈鯉意料之外的,陛下硃批:景皇帝位號已復,實錄再附不妥,郕戾王三字宜改景皇帝,候纂修改正,準刊。

景皇帝位號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恢復的,既然有位號,那實錄裡再附就不對,郕戾王更不對,再修正後,刊行。

沈鯉此舉非但沒有觸怒陛下,陛下反而提醒,郕戾王三個字不對。

之後沈鯉順利的成爲了大宗伯,顯然陛下對這件事,不是特別在意,這也代表着陛下對爲尊者諱這件事不在意。

更明確的說,也就是皇帝、臣子、勢要豪右、富商巨賈、鄉賢縉紳、窮民苦力都是人,沒什麼不同,做的不好可以批評。

周桓王被鄭國大將祝聃,一箭射中肩膀,負傷而走,這向着周天子射了一箭之後,大家意識到了周天子已經傾頹,天下諸侯也就不把周天子當回事了;

張四維明火執仗的安排王景龍入宮刺殺、大火焚宮,最後被陛下查證之後,皇帝陛下清楚的意識到,天子不是與凡人殊,天子也是個人,被殺就會死。

李長春記好了沈鯉談到的內容,面色凝重的說道:“大宗伯,要不上奏,再漲漲關稅吧,現在的關稅只有百值抽十三,增加到十抽三,倒逼沿海的商品向大明腹地流入,同樣增加出口的價格。”

“這樣一來,泰西的產業,也算能留下一點,繼續這麼幹下去,恐怕再過十年,就沒人能和大明做買賣了。”

“在松江府、廣州府弄個萬國會,讓這些番夷小國都把自己的特產帶到大明來,看看有什麼值得賣的,這樣一來,也能緩和一下貿易上的不平衡。”

市舶司爲支點的蹺蹺板的兩頭,一頭過於重,所有的東西都會自然滑落到大明這頭兒,這個蹺蹺板的遊戲,就玩不下去了。

“關稅從6%提到了13%已經很多了,再漲,陛下不會答應的。”沈鯉搖頭說道:“這事兒關乎到了白銀流入,還是以穩爲主,倒是這個萬國會不錯,可以搞一搞,你來安排就是。”

沈鯉和李長春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後,確定了萬國會的時間,大船到崗的五六月份,召開一次進口萬國會,看看諸多番夷國家有什麼特產可以買入,貿易平衡這塊,禮部還真的說的上話,畢竟是外交。

“黎牙實提到的另外一個問題,大明朝廷也無能爲力,大明朝廷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經營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沈鯉表示了無能爲力,朝廷又不是無所不能的!

黎牙實談到了一個刨根兒的問題,說大明連種地的活兒都搶!

番薯、土豆、棉花、油棕櫚、甘蔗、香龍血樹(巴西紅木)、金雞納樹、咖啡、菸草等等,這些種地的活兒,大明都不肯分工出去!

真的搞這個進口萬國會,能種的,恐怕大明真的會想方設法的引進,不能種的,比如礦產之類的,可能會滋生出明軍來,這樣做是爲了保證不會被斷供。

這件事,沈鯉也沒好辦法,只能說,無形的大手,擁有可怕的威能,朝廷這雙手,也只能管管國內。

“種地都種不過,怪誰。”李長春倒是有點覺得黎牙實有些矯揉造作。

種地種不過,也怪大明咯?

李長春不種地,他真的不知道,種地的學問很大,大明的精耕細作,的確是領先世界的農業技術,再加上大明皇帝是個農戶,導致這種地學問的領先,還在擴大。

甚至連皇長子都會背陛下親自編寫的種地順口溜,比如立春種土豆、雨水種黃瓜、驚蟄種辣椒;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春雨貴如油,種地不用愁等等。

三月份的天仍然很冷,但是一個勁爆的消息,傳回了大明,第一批絕洲金池總督府的金沙船,馬上要到港松江府,二月中旬,大船抵達了馬尼拉港補給,水翼帆船將這個消息最快的傳回了大明京師。

這個消息就像是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整個大明京師,所有人都議論紛紛。

燕興樓的金銀交易行,卻沒有任何絲毫的波動,這種假消息每過一陣就會傳出來一條,搞得金銀的交易大幅度波動,狼來了喊三遍就沒人信了,一大船的金沙到港這種消息,交易行已經傳了整整十七遍了。

金銀價格沒有變動,金銀價格依舊維持在1:16的附近,在交易行的經紀買辦們,依舊如常交易着。

“邸報,邸報!金池總督府大船到港!金池總督鄧子龍遣將張聰,帶黃金二十二萬兩,已經抵達松江府新港!”一個報童,突然舉着一份邸報,衝進了燕興樓交易行。

所有的經紀買辦猛的站了起來,不敢置信的看着報童,一個買辦,劈手奪過一份邸報,隨手扔了五文銅錢給報童,看完了邸報,眼神變得呆滯,看向了金銀榜掛牌的地方。

“完了,徹底完了。”這名經紀買辦的神情都變得呆滯了起來。

金價一瀉千里,像跳崖了一樣,很快就跌倒了1:10的地步,在這個比例維持了短短五分鐘後,再次跳崖到了1:5這個前所未有的價格,才終於穩定下來。

在八分鐘前,黃金一兩等於十六兩白銀;現在,一兩黃金只值五兩銀子了。

燕興樓交易行總辦王謙站在交易樓的五樓,手裡把玩着兩個滄州鐵球,看着價格穩定在了五銀的位置,才停下了運球說道:“買入黃金吧,就這個價格,踩踏要開始了。”

鄧子龍去年十二月份就傳回了捷報,他把自己的佩刀找回來了,這件事就代表着大明已經獲得了穩定的黃金來源,金價不可能一直維持十六銀的高位。

近四個月的時間,王謙在橫盤震盪的情況下,把手裡所有的黃金都賣掉了。

直到今天,大船到港的消息正式確認,再次開始買入黃金,維持盤面的基本穩定,對於他這種大戶而言,利空落地就是利好。

“王謙,你不得好死!”一個眼尖的經紀買辦,一眼就看到了五樓樓梯處的王謙,氣的滿臉通紅,三步並作兩步的從三樓衝了上來,不知道從哪裡摸出了一把匕首,就衝着王謙來了。

這氣勢洶洶的樣子像是要殺人,顯然是賠了很多錢,甚至是傾家蕩產也還不起的負債累累,纔會做出如此過激的舉動。

王謙面色平靜,帶着些玩味的神情,甚至是有些不屑的看着這名經紀買辦,這是名徽商,加了七倍的槓桿在金銀市這種波動極大的狼票裡玩,金銀市,在這個時間裡,不是大票、小票、新票,而是狼票,要吃人的票。

現在賠了錢了,這名經紀買辦,把過錯都怪在了王謙的頭上。

“砰。”一名緹騎站在樓梯口,一腳把這經紀買辦踹了下去。

“玩不起呀,玩不起別玩。”王謙居高臨下,恥笑一聲說道:“鄧總督金池雷霆懲惡徒,都編成戲本了,大前門整天都唱這七寶樓船下重洋,天威浩蕩鎮南荒,你聽了嗎?沒有。”

“金沙船到港的消息,都傳了十七遍了,警告多少次,會有巨大波動,你聽了嗎?沒有。”

“交易行門前貼着的對聯,你是一點沒看進去,漲跌無常,算盡機關終有漏;盈虧自負,借來粟米必成空。”

“如履薄冰。”

橫批的如履薄冰,也是王謙給自己的警示。

他也在想,自己這一生,如履薄冰,是否能夠走到彼岸。

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
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