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

何心隱跪在地上,哆哆嗦嗦的講明白了自己的背後站着多少人,四川、湖廣、南衙、浙江、福建、江西,都有他的擁躉,支持者衆多,而且一個個的名字,個個都是安土牧民的縉紳權豪。

朱翊鈞一直平靜的聽完了何心隱的絮叨,然後讓緹騎將何心隱拉下去,面色沉重。

“問題比想象中的要糟糕的多。”朱翊鈞對着張居正極爲鄭重的說道。

何心隱背後是一個龐然大物,他們資助何心隱這樣的人四處搖脣鼓舌的目的,就是爲了製造一種對抗的風力輿論,讓百姓和朝廷完全對立,就是他們的目標。

一旦完全做到了這種對立,那麼百姓必須要藉助權豪,才能擺脫朝廷的苛求;而朝廷統治百姓,就必須要依靠遍佈大江南北的權豪。

這讓朱翊鈞更加充分的理解了,權力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以及國朝疲憊的根源。

“現在看來,不是王崇古激進了,而是臣保守了。”張居正罕見的在施政上,肯定了王崇古的決定,王崇古之前就要求朝廷下嚴格的禁令,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得盜即斬,以正天下風氣!

而這個政令,在之前看來,是王崇古站在受害者的立場上的激進行爲,而現在看來,是張居正對危害的認識不夠深入,對這種矛盾的認知不如王崇古感同身受,這就是廷議的作用,一人智短,衆人智長。

戚繼光的目光在流傳,他極爲堅定的說道:“陛下,臣請命京營前往遼東,共擊土蠻諸部。”

戚繼光用行爲支持皇帝陛下的任何決定,京營要用一個勝利又一個勝利來維護陛下的權威,震懾天下權豪對陛下的僭越,勝利最能振奮人心,也最能震懾宵小的狼子野心。

“在臣看來,無非就是遼東、西北十數年未曾定勝,人心浮動不安,纔給了這些小人可乘之機,若是打贏了,而且大獲全勝,這些妖魔鬼怪就會躲藏起來,尋找下一次的喘息之機。”戚繼光認爲西北、遼東多年的戰敗,讓國朝的凝聚力變得羸弱。

贏回來就好了。

就像當年戚繼光在東南做的那樣,大明軍能打贏了,一切都會好起來。

趙夢祐俯首說道:“臣請命對何心隱所供述權豪之家,掘地三尺,以絕後患。”

污衊皇帝生母,而這些何心隱背後的支持者同樣該死。

“嗯,大不了朕下封罪己詔,朕小孩子,不懂輕重,先生勸了,沒勸住嘛。”朱翊鈞站起身來端着手說道,他同意了張居正、戚繼光、趙夢祐的提議,其中張居正和戚繼光想法要經過廷議,而趙夢祐的提議,現在就可以實現了。

“人吶,不能活的太君子了,那樣小人豈不是要猖狂無比?對付小人,的確需要一些小人的手段。”朱翊鈞端着手,邁着四方步,緩緩離開了。

何心隱沒有誣告,因爲根據何心隱的交待,這一股妖風背後的人,真正的目的是爲了反對朝廷的追欠。

就是之前小皇帝的超級加倍,駱秉良在南衙稽稅,朝臣們上奏說要仁,要義,不要言利,稽稅千戶駱秉良不該稽稅,朝廷決定超級加倍,對過去的欠稅,進行追欠。

這是大明朝廷的保稅戰爭的一個剪影罷了。

而何心隱作爲倒嚴的典型人物,被權豪們寄予了厚望,希望何心隱能夠製造出足夠的風力輿論,讓張居正疲於應對,沒工夫清丈、清理侵佔、還田、追欠等等。

何心隱落網實在是太快了,讓權豪們反應不及。

北鎮撫司的緹騎們還在反覆盤問是否有漏網之魚,但是很快一股風力在朝中平地起,而何心隱被塑造成爲了一個反對強權的英雄形象,這一輪的塑造極爲成功。

這個英雄的塑造是全方面的。

何心隱,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行動者,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堅定擁躉。因爲何心隱將他自己的家樑坊,打造成了一個大同世界,人人有德,人人敬老,人人愛幼,無處不均,無處不溫飽。

何心隱本名叫樑汝元,他在吉安家鄉的樑坊,創立了聚合堂,任命了率教、率養來負責教化和供養,何心隱知道,而且踐行自己的本心,何心隱爲國除害,刺殺嚴嵩,這不是知行合一是什麼?

何心隱,是古今鄉賢的第一人,是大明最後一個任俠,他爲國爲民,是俠之大者,爲國他刺殺嚴嵩,爲小民張目,他的論述裡皆爲小民說話,門人上自師保公卿、下逮士庶樵陶農吏,有教無類,教化萬方。

朝廷的科道言官應該有義務去保護何心隱,制止和勸諫皇帝停止對何心隱的殘忍暴行,科道言官必須因爲何心隱張目,理由是:有爲國爲民賢才,因匡正而上不聽,反遭誅戮,天下再無骨鯁正氣。

何心隱所言所語,朝廷應該反思,那麼多的明公,何心隱不攻訐,只攻訐你張居正一人,拋開何心隱做的對不對不談,你張居正就沒有一點錯嗎?

張居正作爲國朝首輔,在施政的時候,嚴酷無比手段陰狠狡詐,何心隱奮起反擊,難道不應該嗎?

這天下還讓不讓人說話!

朱翊鈞手裡拿着一寸半的小正方體金屬錠,銅、錫、砷合金,純白色,他在研究,如何更加準確的製造倍數更大的千里鏡,這次他選擇的不是透光鏡,而是拋物面凹面鏡,拋物面鏡的製作要求任何照在這一個拋物面鏡上任何一點的光線,其反射光線都要經過焦點。

“陛下,先生殿外求見。”張宏小聲的提醒着陛下,張居正求見。

朱翊鈞放下了手中的金屬塊,點頭說道:“宣。”

“臣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張居正見禮。

“朕安,先生免禮。”朱翊鈞笑着問道:“先生快來,朕發現一個好玩的東西。”

“啊?”張居正本來是找小皇帝提前通通氣兒,關於朝中的風力輿論,張居正多少有些擔心皇帝的狀態,賤儒們總是喜歡把世間所有的美好撕碎,讓皇帝失望,最後絕望。

而張居正驚訝的發現,小皇帝居然沒有任何的失望情緒,仍然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萬物無窮之理。

“快坐,快坐。”朱翊鈞讓張居正坐在了他剛纔坐的位置上。

“陛下,臣不能坐,這是陛下的椅子。”張居正堅持不肯坐,開玩笑,這可是皇帝坐過凳子,這點恭順之心,張居正還是有的。

景泰年間,景泰帝去六科廊巡視,坐過一次凳子,後來六科廊再無人敢坐那把凳子,景泰帝知道後,去六部衙門或者都察院,再也沒有坐下過,就是不給朝臣們添亂,景泰帝毫無疑問是個仁君,後來他被明英宗給奪門之變了。

仁君很難保護自己。

朱翊鈞聽聞也是搖頭,他對着張宏說道:“哎呀,張宏去搬一張凳子來!”

“臣遵旨。”張宏着急忙慌的去搬了一把凳子,放在了桌前,朱翊鈞拿起了手中的紙筆說道:“先生你看這條曲線,之前我們知道,光線的入射角等於反射角,朕就想尋找到一條曲線,讓所有射向鏡子的光線,都能聚焦於一點,這樣在焦點的位置,放一個鏡子,就可以把物象放大。”

張居正能夠聽懂這句話,折射望遠鏡有着強烈的色差,就是張居正觀測月亮的時候,月亮泛紅的原因,而且想要擴大倍率,實在是太困難了,因爲磨玻璃,越大越難磨,而解決色差、解決凸透鏡難磨的問題,小皇帝就曾經提出過這個想法,用反射鏡代替折射鏡。

可是這個反射鏡,應該是個怎麼樣的曲面,一直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皇叔講割圓術的時候,就講到了無限切割的思路,朕就想,我們把這條曲線,無限切割成一個又有一個的傾斜的小鏡子,那豈不是說,就可以尋找到這條曲線嗎?”朱翊鈞拿出了它的設計圖紙。

其實很簡單,一束平行的光線射入,最開始是兩片、三片,而後是十片百片,最後畫出了一條平滑的拋物線。

張居正到這裡能夠聽明白,有些疑惑的說道:“如果這樣找的話,一個工匠一輩子可能都做不出一個這樣的凹面鏡來。”

朱翊鈞拿出一個小套尺來,笑着說道:“不需要那麼麻煩,先生看這個。”

“其實要找這條曲線,並不是很難,先生伱看,再畫一條準線,曲線上任意一點到準線的距離,都等於到焦點的距離,這個問題就轉換爲了尋找到定直線和定點之間距離相等點的集合。”

“只需要一個三角板就可以了。”

朱翊鈞拿來了一個直角三角板,將直角邊過焦點,而後直角的頂點始終在直線上,沿着直角邊劃線,直角邊掃過的圖形,就是一條標準的拋物線。

朱翊鈞跟張居正詳細解釋了下其中的原理。

張居正大感驚奇,而後拿起了紙筆試了試,思考了一下說道:“其實還可以這樣畫。”

張居正的畫法更加繁瑣,他利用的點和直線上任意一點中垂線的原理作圖,可能一個工匠要畫幾天,但是製作出來的凹面鏡,會更加準確,光線更加集中,最後讓圖像更加清晰。

“先生,朕有惑。”朱翊鈞看着圖紙說道:“先生,物體放大的倍數和焦點與定直線的距離有怎樣的關係呢?”

“這個,這個…”張居正眉頭緊皺的說道:“陛下,等臣鑽研一二,再回答陛下。”

小皇帝突然拎着大鐵錘砸了過來,張居正也不知道到底有怎麼樣的關係,需要長期的鑽研才行,這是個算學的問題,不應該去找狂生朱載堉去解答嗎?

張居正表示,自己就是語文和政治老師,不是數學老師和物理老師!請陛下找數學老師問問題去!

朱翊鈞在小金屬塊上進行了描線,交給了張宏,讓他去讓兵仗局把新的千里鏡磨出來。

“啊,對了,先生前來,所爲何事?”朱翊鈞這纔想起來,張居正來是有正事,不是研究尺規作圖畫拋物線,研究反射千里鏡的。

“南衙的追欠引起了劇烈的反彈,朝中的言官們看似是在搭救何心隱,卻是在爲追欠張目。”張居正面色嚴肅的說起了國事,他要告訴小皇帝,這些人真正的目的。

何心隱就是個由頭,如果能搭救何心隱,那就代表着可以反對追欠,反對朝廷的稽稅。

朱翊鈞清楚的知道,這些人的根本目的,笑着說道:“先生是擔心朕失望,纔過來看看嗎?朝中的言官,大部分都成爲了權豪們的口舌,公然違抗朝廷明旨,卻不敢拒絕私門所請,這是先生說的博譽於一時。”

“若是說朕沒有失望,那是假的,但是早就知道了他們的嘴臉,就沒有那麼失望可言了。”

“權豪們,有幾個步營呢?朕可是有三個步營,而戚帥在薊州、永平、山海關,還有三十個步營。”

“刑部司寇是王崇古,他什麼態度?”

張居正面色古怪的說道:“王司寇說何心隱必須死!送解刳院死,送菜市口殺頭都行,何心隱不死天下難安,王司寇是受害者。”

何心隱是一個符號,無君無父弒君弒父的符號。

“大理寺卿陸光祖什麼態度?”朱翊鈞又問到了另外一個關鍵先生,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何心隱沒有官身,科道言官叫的再兇,那也跟都察院沒關係。

張居正再次俯首說道:“陸廷尉的意思是,殺。”

陸光祖是張居正的同榜,同樣也是個循吏,何心隱的名頭,陸光祖早有耳聞,這種人貽害無窮。

朱翊鈞笑着說道:“那就不急了,把這個何心隱養起來,把這個火挑起來,把朝廷那些個膽敢違背朝廷明旨,不敢違背私門所請的官吏找出來,再佐以考成法,看看這些個官吏考成如何,如果考成不佳,一律罷黜。”

“臣遵旨。”張居正需要明確的知道皇帝的態度,若是陛下想要綏靖,張居正也有綏靖的辦法,若是陛下要把這個案子辦到底,把這個矛盾徹底激化,張居正也有辦法。

全看皇帝的態度。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說道:“先生,朕聽戚帥說,這軍伍之間,最恨叛徒,因爲這些個叛徒會泄露行軍的機要,是在害命,害同袍們的命,所以但凡是陰結虜人,皆以軍法處置,而後報聞朝廷。”

“這大明天下兩京一十三省的官吏們,何嘗不是這個道理呢?如同行伍一樣,官吏也需要清理,就藉着這件事,找出那些人來,徹底清理掉。”

“先生,有些事兒,還是不要太過於保守。”

“臣謹遵聖誨。”張居正再俯首。

在何心隱這件事上,張居正的處置的確是保守了一些,保守有保守的好,保守可以維持穩定,尤其是主少國疑的時候,穩定大於一切,在穩定中推行新政更加困難;

而激進也有激進的好處,可以大水漫灌,而後攻堅,一切都看選擇。

張居正沒有選擇激進,也是因爲何心隱和他張居正有舊怨,他做事便有些顧忌,陛下要是覺得他在黨同排異,那就得不償失了。

次日的清晨,陽光明媚,就如同小皇帝的笑容,朱翊鈞來到了文華殿上,例行御門聽政。

“免禮免禮,廷議吧。”朱翊鈞之所以如此開心,是因爲大明工匠們的手藝,遠遠超過了朱翊鈞的想象,只用了一天,一個拋物凹面鏡的反射鏡面就做好了,比泰西的反射千里鏡足足領先了九十三年。

這當然不能和祖沖之、祖𣈶領先一千多年相提並論,但是已經彌足珍貴了。

張居正首先摸出了一本奏疏說道:“刑部尚書王崇古上奏,要禁燬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諸位以爲呢?”

王崇古一聽居然是這件事,立刻就開口說道:“瞧瞧,瞧瞧,我早就說了,這幫賤儒,你就能不給他們一點顏色,他們會蹬鼻子上臉!看看,看看,被我說準了吧。”

“這些個賤儒們,天天爲何心隱奔走,他聚嘯公然違背縣堂,執私刑殺戮六人,所言所語,皆是搖脣鼓舌,這種東西,送解刳院都是便宜他了,還搭救?”

“毀,新建伯王守仁的臉都被他們給丟光了!”

張居正整理了一下說道:“一共六十四家書院,刑部衙門負責?”

“好說!”王崇古沒有任何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禮部尚書萬士和開口說道:“禁聚徒講學這件事,應該把王陽明心學註解出來,定出官式來,但凡是不按官式講,只講良知,不講知行合一,都打爲異端,不能讓他們再這麼曲解新建伯的學說了,再這麼曲解下去,新建伯在泉下恐難瞑目。”

“那禮部來做?”張居正斟酌了一番,笑着說道:“大宗伯以爲是否可行?本來我作爲心學門人,該挑起這個擔子,奈何國事繁忙,就有勞大宗伯了。”

“好說好說,小事,怎麼說我也是讀了矛盾說的。”萬士和滿臉笑意的答應了下來,他就愛聽人叫他大宗伯。

“吏部尚書,糊名之法,年內必須推行張榜,這是內閣對吏部的考成。”張居正看向了張翰,交待了一件差事,他不是詢問張翰的意見,而是佈置廷議早已經通過的政令,不得違逆。

在文淵閣張居正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爲何心隱奔走的朝官,考成法之下,多數爲下等。

大明考成共九等,上三等,中三等,下三等,上三等升遷,中三等留任,下三等大部分都要罷免和褫奪官身,下下等基本和貪官污吏畫等號。

這個名單是高度重合的,所以皇帝交待的把給權豪縉紳們當官的官吏清出朝堂,只需要把考成法嚴格執行,就可以做到。

“王司寇的奏疏,誰還有異議嗎?”張居正開口問道。

譚綸身體前探說道:“王司寇這本奏疏,是因爲何心隱案,何心隱案牽連廣衆,緹騎就六百人獨木難支,是不是可以從京營和薊州三鎮遴選一批軍兵充任?這些權豪縉紳,可都是豢養了不少家奴的。”

“我看就從夜不收哨的墩臺遠侯遴選爲宜,他們對國朝忠心耿耿,否則也不會深入草原虜營探查敵情了。”

張居正沉默了一下,緹騎人數太少,他看向了趙夢祐問道:“緹帥以爲呢?”

“我沒有意見。”趙夢祐笑着說道:“擴大緹騎人數,這還是大明開闢以來的第一遭,日後我豈不是要和紀綱齊名了?諸公殺我的時候,可不能說我多蓄亡命之徒,這可是諸位明公們的提議。”

緹騎擴編,大明開闢以來的頭一遭,趙夢祐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在儒生的世界觀裡,深入虜營的夜不收哨的墩臺遠侯,是亡命之徒。

紀綱的死,是他瞞着成祖皇帝辦白紙案,沒有敕諭,沒有駕貼自己抓人,最後被成祖皇帝處置,而紀綱有一項罪名是多蓄亡命,就是私自擴大的緹騎的人數,所以趙夢祐才說明公殺他的時候,多蓄亡命這個罪名絕對不能扣在他的腦門上。

是廷議通過的。

張居正再次下筆,將自己的處置意見寫在了浮票上,呈送御前。

朱翊鈞拿起了萬曆之寶的印綬,認真看了一遍,下印,而後開口說道:“不如先生兼掌吏部吧。”

小皇帝再一次表現出了對張翰的不滿,聽張居正這意思,張翰還想等到何心隱案有了結果,再推行糊名之法,這不是公然違抗明旨是什麼?

“陛下,臣以爲不妥。”張居正俯首說道:“國事最忌諱政出多門,臣當國再掌銓部,恐有傾覆之危。”

張居正的權力足夠大了,再大點,他就無法控制住手下的張黨會做出什麼事兒了,就這個元輔剛剛好。

朱翊鈞看了張翰一眼,這個狼子野心之徒,甚至連萬士和都不如,他滿是溫和的說道:“那就依先生所言。”

“謝陛下隆恩。”張居正再俯首謝恩。

“京營開拔,前往遼東,共擊土蠻諸部,陛下批閱:戚帥辛苦。”張居正翻出了一本奏疏,這是戚繼光的奏疏,現在京營總兵奏疏不過兵部,直接送到皇帝手中,所以張居正拿到了這本奏疏,上面有皇帝的明確旨意。

戚帥辛苦。

“京營開拔,歷來是兵部尚書總督軍務,陛下仁善,以臣身體不適,讓左侍郎樑夢龍代往,臣能去看看嗎?不總督軍務,不打仗,就是去看看。”譚綸一聽有仗要打,就吵嚷着要去湊熱鬧。

朱翊鈞看着譚綸,面色凝重的說道:“大司馬的話,大司馬自己信嗎?大司馬是國朝的兵部尚書,身體干係大明元氣社稷,豈可兒戲。”

譚綸小聲說道:“吳百朋、樑夢龍、劉應節都挺好的,又不是非臣不可。”

朱翊鈞無奈,一擺手說道:“不準,此事不再議。”

“臣遵旨。”譚綸只能嘆氣領命,這輩子怕是沒仗可以打了,他是真的想去,哪怕是看看也好,但是皇帝就是不讓。

“戶部軍需可有問題?”張居正看向了王國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王國光看着戚繼光說道:“今歲戶部與兵部合力督造,正廂、偏廂戰車一千五百架,已如數交付京營,期許將軍能夠凱旋,耀我國威!”

歷來打仗,戶部最是反對,但是戶部根本不反對,還給戚繼光督造了一千五百架戰車,正廂、偏廂是兩種戰車規格,一個是重車,一個是輕車。

以正廂重車爲例,每車裝備大佛郎機2架,每架配備9個子銃,全營佛郎機256架;

鳥銃手配備鳥銃1杆,全營有鳥銃512杆;火箭手每人配火箭60枝,全營共火箭15360枝,這是一個步營的火力。

按照戚繼光原來的規劃,大明的步車騎營,每輛重車大佛郎機一座,中佛郎機二座,鳥銃二杆,地連珠二杆,涌珠大炮二杆,夾靶快槍十杆,火力更強,但是隨着實踐發現,火力看似強了,但是靈活性卻降低了,而且…朝廷也沒那多錢給他配這麼豪華的戰車,所以作罷。

主要還是窮。

京營總計就三個步兵營,這是精兵中的銳卒。

“別的不敢說,打仗,還是有些本事的。”戚繼光露出一個笑容說道。

“大宗伯,打仗這件事,什麼意見?”張居正看向了萬士和問道。

萬士和略顯無奈的說道:“柔遠人乃天下九維之一,但是柔過了,不管用,只能說蠻夷狼面獸心,畏威不懷德了。”

萬士和倒是想講柔遠人,他想柔遠人,遠人不配合他,他難不成膝行到北虜俺答汗,土蠻察罕汗面前,跪在地上,說:求求你,讓我柔一下?

耀武揚威,就是震懾天下羣小,朝廷依舊擁有絕對的暴力機器,而且擁有合法使用暴力的權力。

不懂就問葛守禮有些疑惑的說道:“咱們這麼苛責,權豪要是組建步營,公然謀反,朝廷如何應對?”

海瑞笑着說道:“葛總憲想多了。”

“哦?爲何我想多了?”葛守禮追問道。

爲博譽於一時,寧抗朝廷之明詔,而不敢掛流俗之謗議;寧壞公家之法紀,而不敢違私門之請託。這是張居正的原話。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996章 失敗是日常,成功纔是偶然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
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996章 失敗是日常,成功纔是偶然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