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

每個人一定要多讀點書,以防止被讀書人騙,申時行的形象一直非常溫和,以端水大師的模樣出現,這種溫和的模樣非常具有欺騙性,在趁人之危、落井下石這件事上,申時行表現出了讀書人一貫的狠毒。

趁着錢莊、票號的流動性危機,申時行趁火打劫,要他們交出最後的土地來兌現。

流動性危機不是沒錢,而是因爲債務沒有回收,導致無法把所有的銀票兌換,信任危機對於錢莊和票號是非常致命的,這些錢莊和票號,不是保莊聚斂行騙,失去了信譽就失去了一切,只能按照申時行畫好的規矩辦事了。

申時行在不斷的、不遺餘力的推動着松江府的新政,因爲他很清楚,水師在側,松江府的勢要豪右不能拿他怎樣。

大明皇帝宣佈,要在松江府進行閱艦式,大明有春秋大閱,還有閱艦式,這兩種操閱軍馬,目的就是爲了讓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皇帝仍然擁有武力,並且擁有對武力使用的最終解釋權。

大明皇帝朱翊鈞處理了一批奏疏,開封到嘉峪關的馳道已經分好了段,由河南陝西的工兵團營承建,開始施工;浙江杭州到寧波的運河,也已經開始修建,杭州到南衙、杭州到蘇州府的馳道也開始了前期的繪測,要對高度、坡度、彎道等等進行設計,規劃已經開始。

而戶部告訴皇帝陛下,最近不能進行大規模的馳道修建了,無論是內帑還是國帑,已經只有維持國朝運作的白銀,需要更多的白銀,才能進一步進行基建投入。

大明皇帝、財相王國光這些年攢的銀子,已經完全撒了出去,而大明要修的馳道還有很多很多,從密州到松江府,從開封到密州,從開封到武昌府,從武昌府到廣州府,從吉林到奴兒干都司永寧寺。

大明國朝大臣呈現出了極端保守派,在極端保守派眼裡,羈縻地區、藩屬國甚至是總督府,這些都不是大明疆域,只有馳道所及之處,才能勉強算得上是大明國土,如果能夠完成王化,那纔是真正的實土郡縣。

如果不能完全掌控,地圖開疆,就像房事裡只能弄人一身唾沫一樣的可笑。

“窮了,得過幾年苦日子,再攢攢錢了。”朱翊鈞無奈的說道。

這種窮是一種相對的說法,相比較萬曆維新之前,一年歲收不過六七百萬兩銀子的大明國朝而言,現在大明的財政依舊非常健康,能夠維持基本運轉,不需要邊方欠餉,不需要朝臣們只領三成的俸祿而且還只能領三個月,戶部做財政規劃也是做全年而不是三個月的度支。

“銀子只是變成了資產,換了一種方式,留在了陛下身邊。”馮保笑呵呵的說道。

這些銀子通過廣泛的鼎建大工,向下開始了分配,誠然,這種分配方式看起來比較笨,但的確實現了分配,從海外流入的白銀,通過馳道礦場的修建,不斷地流入了腹地之中,有效的增加了大明貨物的流通性。

沒有人能指責陛下做的不好,只能說陛下做得不夠好。

“大司徒說,其實有個一勞永逸的辦法,那就是行鈔法。”朱翊鈞看着手中的奏疏,笑容滿面的說道。

因爲鑄幣權不在手中,戶部對鈔法念念不忘,鑄錢的銅爐在工部的寶源司手中,銀幣軋印在兵部和內帑的兵仗局手中,會同館的承兌匯票,在兵部手裡,只有倭國通行寶鈔和海外通行寶鈔在戶部的手裡,可是這兩樣寶鈔,理論上,在大明是不能流通的,當然僅僅是理論。

所以,戶部對鈔法念念不忘,可惜,皇帝陛下對鈔法的態度,比極端保守派還要保守。

“大司徒在奏疏裡也寫了,在沒有完成白銀積累的前提下,行鈔法,就是誤國誤民的懶政。”馮保爲王國光說了句好話,王國光很清楚大明行鈔法的標準,現在不是時候,確切地說,銀本位的寶鈔,需要更多的白銀作爲本位,需要更多的原始積累。

朱翊鈞處理了一批奏疏後,拿起了桌上的雜報看了起來,但讓他失望的是,仍然沒有人罵皇帝破壞營商環境。反倒是雜報對皇帝蠻橫、不講道理的武力處理萬隆莊債市,給予極高的肯定,當然這些筆正們還是希望陛下手段能溫和些,搞得血淋淋的不太好看,能把殺頭換成沉海,就文雅了。

“這是大宗伯萬士和發力了嗎?”朱翊鈞對這些雜報的風評,有些奇怪。

馮保非常肯定的說道:“臣問過了,大宗伯忙着收集海外番國志書,沒工夫搭理他們,這種風力,其實也正常,畢竟萬隆莊債市,門檻很高,多數的筆正都不知道。”

“其實筆正們也很奇怪,長江通衢九省,天下貨物在松江府集散,海外白銀流入松江府,明明松江府一切都欣欣向榮,發展之迅速,所有人都有目共睹,可這日子,卻越過越差,柴米油鹽越來越貴,各種風花雪月之地,動輒千百兩銀子,爲什麼日子過得反而越來越差,心裡的怨氣越來越多?”

“所有人心裡都有一個疑惑,白銀去哪兒了?”

“這些筆正也是迷糊,直到萬隆莊債市被陛下給查處了,筆正們才清楚,原來,發展的碩果累累都被這些人給搶去了。”

筆正們也是大明人,他們也要生活,勉強活着沒問題,但凡是想要做點什麼,比如置辦產業、買些喜歡的金石字畫、綾羅綢緞等物,就得借錢,在清楚了這些東家的玩法之後,筆正們當然要對萬隆莊債市的口誅筆伐。

皇帝、朝廷拿走的東西是有數的,陛下性子小,把銀子拿走後也沒自己浪費,更沒有把銀子留在內帑里長毛,都拿去修馳道了。

皇帝朝廷拿走是要興公利,這一點筆正都無法指責,可是松江地面勢要豪右這麼竊取新政成果,那就引起公憤了。

很多筆正本身也是負債者受害者。

“這篇文章還不錯,問問這個馬經綸,朝廷抄到邸報上可否?當然署名還是他的。”朱翊鈞拿出了一本雜報,看完之後,不住點頭。

馬經綸也是個意見簍子,相比較林輔成的大逆不道,李贄的狂妄,馬經綸更多的是辯經。

馬經綸認爲保守的反義詞是革新,極端的反義詞是理性,整篇文章,都是在討論保守、革新、極端、理性的矛盾性,進而論證萬事萬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循環往復。

革新派,或者說任何自我標榜的理性革新派,都是無法實現自我內部新陳代謝的,因爲需要更加極端的革新派理念,完成自我革新。

中原漫長的歷史告訴所有人,任何集體,無法實現自我內部新陳代謝,歷史就會一遍遍的重演,而革新派,天然缺乏自我糾錯的能力,會陷入極端化困境。

一旦陷入極端化困境,就會被廣泛反對,最終失敗。

“從先秦時的商鞅變法到今天的萬曆維新,無不是如此,最終陷入了無法自我糾錯的困局之中,哪怕先生主抓吏治,希望擺脫這種困局,但最終還是陷入極端化困境。”朱翊鈞看着馬經綸對這件事的討論,就感覺到了一種無法擺脫的宿命感。

歷史上張居正的新政,到了萬曆七年之後,越來越激進,甚至變得極端,尤其是一條鞭法的全國推行,在白銀不足的情況下,不失敗纔是怪事,萬曆皇帝當然不是個東西,自掘墳墓,可是革新派的極端化困境,也是朱翊鈞這個新政主持者必須要擺脫的困境。

極端,就是非理性的,理性革新派,最後都會變成非理性的革新派,進入極端化困境中,無法自拔,而這個時候,保守派開始登堂入室,開始了全面反對和糾錯,就成爲了必然。

當理性的保守派開始對過去的錯誤進行糾正的時候,矯枉過正就會出現,隨着世勢的發展,理性逐漸消失,然後必然陷入了下一個循環,極端保守派的極端化困境。

在某種情況下,保守派和革新派都要必然面對同一個問題,極端化的困境。

極端保守派也會被廣泛反對,理性革新派開始出現,如此循環往復。

可問題是,大明能經過幾次這樣的折騰?別說大明,就是法三代之上,賤儒們推崇的先王聖賢們,面對如此循環往復,能經歷幾次這樣的折騰呢?

這些年,張居正變得越來越保守了,他反對自己提出的還田令,他自己編纂的階級論,第三卷和第四卷,壓根就不肯動筆,他反對一條鞭法的全國推行,他甚至在反對過分的振武。

顯然,張居正的這種變化,是在壓制革新派向非理性的極端蛻變。

“這文章看起來是一篇非常無聊的辯經文章,甚至在士林裡,都翻不起多少浪花來,可朕覺得他提出的這個困境,是朕必然要經歷和麪對的。”朱翊鈞反覆斟酌着面前這份雜報,寫的很好,但沒人願意看就是了。

理論這種東西,向來沒幾個人喜歡。

眼下的大明,才子佳人纔是佳話,廣受追捧,這種純辯經的文章,真的沒什麼市場,也不會被人關注。

шшш● т tκa n● CΟ

馬經綸個人認爲,浙江九營入城剿匪、松江府蔓延的擠兌潮、崇德坊的匠人操戈索薪、廢除賤奴籍時奴僕們的操戈索契都是非理性的,但這種非理性的鬥爭行爲,卻不是毫無意義的,正是這些非理性的鬥爭、革新行爲,兜住了共識的底線。

而眼下的大明,就剛剛好,銳意革新的同時,朝中保留了一部分的極端保守派,極端保守派的存在,壓制革新派的極端進程。

在原來的歷史線裡,張居正是無法保留一部分的極端保守派,任何反對他革新的人,都會被他徹底打擊,沒有皇權的支持,張居正只能攝政,不斷地加速,因爲萬曆七年以後,有了自己想法的萬曆皇帝並不支持張居正的變法。

馬經綸覺得當下的大明就剛剛好,朝中必須保留足夠的保守派,至於保留多少,那就不是馬經綸要操心的事兒了,這裡面的度,需要長期實踐的總結,而馬經綸沒有這樣的實踐經驗。

“臣讓人去問問,看看馬經綸願意不願意,如果不願意,就給他用筆名化名一下。”馮保領旨,在他看來,這種辯經文章沒有任何的意義,道理講的再好,做事的都是陛下,陛下的意志高於一切。

萬曆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老天爺終於賞臉,給了大明皇帝一個面子,天朗氣清,能見度極高,甚至連金秋的早上,都沒有晨霧籠罩,在萬士和的主持下,大明朝的閱艦式,在松江府新港舉行。

孫克弘也在趕往新港的路上,他受邀參加國朝大典閱艦式,送邀請函的是松江鎮提督內臣張誠,張誠非常明確的告訴孫克弘,這份邀請是大明皇帝欽點的,對這次擠兌潮中,中流砥柱一樣的松江遠洋商行進行了點名表揚。

這是一種來自皇帝陛下的親自肯定。

但孫克弘心情卻是五味陳雜,他很少出席詩會、酒會這樣的公衆場合,因爲他的腿是斷的,無論走到哪裡,他都得被人推着,這種殘缺,讓他對這種公共場合非常牴觸,但陛下親自邀請了他去參會,他又非常興奮,至少自己做的,陛下都看得見。

孫克弘的投獻是極爲徹底的,其實就是在報恩,徐階被陛下手刃了,孫家現在的一切,都是陛下清算徐階後,乘着開海的東風纔有的。

脫離了大明這片土地,他孫克弘不過是個孫瘸子罷了。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孫克弘想從轉椅上爬下去,給陛下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禮,這很不體面,非常的狼狽,對於松江府一霸而言的孫克弘而言,他要極力避免這種狼狽的模樣被人看到。

孫克弘是舉人,同樣也是朝廷任命的遠洋商行的商總,這個商總不是個官位,是個吏員,但也是可以稱臣的。

孫克弘還沒動,就被馮保給攔住了,馮保笑着說道:“陛下有旨,孫商總身體不便,見官、覲見一律免跪。”

孫克弘呆滯了下,俯首說道:“臣,叩謝皇恩。”

“孫商總,不必緊張,這閱艦式還沒開始,朕想着閒着也是閒着,就宣你過來說說話,松江府地面要感謝孫商總啊,朕聽魏國公徐邦瑞說,前段時間,孫商總拿出了五萬銀來推廣牛痘法,這可是大功德的好事。”朱翊鈞和孫克弘說起了舊事,緩解孫克弘的緊張情緒。

松江府的物價比較貴雞蛋一斤二十四文,也就是說,孫克弘買了近一百五十萬斤的雞蛋,放在惠民藥局,接種牛痘就送一斤,松江府的牛痘種植法才徹底推廣開來。

“也都是商行的東家們攢的銀子,不是臣自己拿出來的,這牛痘法,果真是厲害啊,蘇州府太倉六月份鬧起了疙瘩瘟,但因爲那邊也接種了牛痘,纔沒鬧起來。”孫克弘由衷的說道。

松江府的人員流動極大,甚至比北衙的人員流動性還要大,比如四川的商賈都會乘船順流而下到松江府做生意,而海外的船隻也都在松江府停泊,松江府二百七十萬丁口,若是真的鬧起天花來,其後果,孫克弘想都不敢想。

“陛下,每次鬧疙瘩瘟,都要死不少人,今年卻鮮有聽聞了,皆仰賴聖德。”孫克弘頗爲誠懇的說道。

對於松江府而言,大明皇帝的恩情,就只有開海嗎?不,還有牛痘法。

朱翊鈞和孫克弘聊了很多,孫克弘倒是很健談,能聊的內容很多,比如海外舶來糧對松江府糧價的影響、棉布生意的規模、海商對松江府港口的泊位需求、松江府在海外洋山島營建了一個新的港口等等。

“這個洋山港的情況,是朝廷對不起松江地面了。”朱翊鈞對洋山港的營建是有些歉意的。

萬曆九年,汪道昆還在松江府的時候,建議營造一個洋山港,給大明海船停泊使用,當時朝廷的意見是不行,因爲綏遠馳道修建在即,朝廷沒錢了,王國光當時跟松江府說,要建自己建,朝廷一文錢沒有了,還問民間借錢,已經夠丟人了。

松江府有迫切的需求,因爲松江府港口已經堵船了。

後來,松江府就自己建了,朝廷沒錢,松江府有,松江府拿了一百二十萬銀直接開建,現在已經營造好了洋山港和洋山鎮,事實也證明,洋山港真的非常有必要,因爲建好之後,洋山港也是人滿爲患,小小的洋山島,居然有二十餘萬人,比腹地一個縣的人都要多,船帆可謂是遮天蔽日。

朝廷那時候比較擔心,洋山港和雙嶼一樣成爲海寇的聚集地,做了保守決策,結果完全是朝廷想多了,洋山港並沒有變成海寇的聚集地,反而極大的增加了松江府的海貿吞吐量,爲大明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洋山市舶司和督餉館,隸屬於松江市舶司,每年一共能給朝廷超過四十萬銀的抽分稅,朝廷一分錢沒花,等於朝廷白嫖了松江府的洋山港。

“陛下,國策是海陸並舉,總不能眼睜睜的看着綏遠打下來守不住吧?松江府也需要綏遠的煤和鹼面,這是海外無法舶來的貨物。”孫克弘倒是不覺得朝廷有什麼過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綏遠打下來放棄掉,實在可惜。

這海外舶來的不確定性極大,哪有穩定供應的內地原材料來的穩定?

“那商賈們營商之中有什麼困難嗎?”朱翊鈞詢問着商賈們的訴求,士農工商,都是國之柱民,都是國朝的柱石,輕商文化嚴重的大明,商賈們的意見,很難順暢流轉到皇帝耳朵裡。

“有,大明水師得擴軍,最起碼還得十萬水師,才能勉強夠用。”孫克弘面色頗爲沉痛的說道:“陛下,遠洋商行最危險的一段路,就是從舊港宣慰司馬六甲城去西洋,葡萄牙第烏總督府和果阿總督府總是襲擊大明商隊。”

“但去蒙兀兒國運棉和硝石,那邊又是必經之路,當真是苦不堪言,把果阿總督府和第烏總督府消滅,大明的商船就可以順利通行了。”

“擴軍嗎?”朱翊鈞嘖嘖稱奇,大明海商最大的訴求,居然是擴軍,擴軍來保障大明商船的自由貿易,這聽起來不難理解,邏輯上很正確,只是讓朱翊鈞覺得有點怪。

“早晚都得擴軍,不如早擴。”孫克弘非常肯定的說道,他的訴求很簡單,一個很小的目標,消滅第烏、果阿總督府。

武裝商船當然有點用,但武裝商船再怎麼武裝,也不是戰船,面對葡萄牙設立的兩個總督府,也是有點捉襟見肘。

還有,每年光是損失的關稅,都讓孫克弘極爲痛心,白花花的銀子都給了洋人,那不是作孽嗎?不如給了水師軍兵,讓他們把西洋的營商環境好好整理下。

大明市舶司管理是極爲嚴格的,索要賄賂的督餉館吏員當然有,但情況絕沒有番夷那麼的窮兇極惡,和大明領海之內的營商環境一比,大明領海之外實在是太差了,急需要大明水師來進行宣威。

孫克弘當真是聲淚俱下的描述了一番被洋人索賄的場面,那嘴臉真的是貪得無厭。

“朕會留意的。”朱翊鈞沒有給出承諾,是否要擴軍,還要仔細研究纔是。

孫克弘走後,申時行嘖嘖稱奇說道:“陛下,可不能被孫商總給騙了,你看他聲淚俱下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樣子,前些日子,果阿總督府的總督,派了使者,可是告了孫商總一狀,商行的船,仗着船大炮多,在西洋橫行無忌。”

“這?”朱翊鈞一愣,他還真的不知道這個情況,光聽孫克弘說,好像海商在西洋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但看申時行的說法,似乎事實並非如此?

誰搶誰?這是一個問題。

在西洋(印度洋),大家都是仗劍行商,那就是比拼底蘊了,毫無疑問,大明的武器價格更加低廉,人也更多,誰受了委屈,還真不一定,果阿總督府希望大明能夠約束一下大明海商。

“陛下,從慢八撒來的象牙,累年增加,一年比一年多。”申時行總覺得孫克弘在朝廷面前,過分乖巧了,松江海商們對孫克弘言聽計從,可不是單純的信服,很大程度上是怕,因爲孫克弘本質上是個舟山眼鏡蛇,極其毒辣。

“那也是咱大明受了欺負,就是搶,也只能大明搶他們的,他們不能還手。”朱翊鈞思索了一下,搖頭說道,他對這個問題的基本看法就是,大明海商在外面被搶了,這就是事實,就是受了欺負。

至於紅毛番的商船被搶了,跟他這個大明皇帝有什麼關係?

“陛下聖明。”申時行思考了下,俯首說道,陛下說的很有道理,管西洋究竟是什麼情況,大明的船不能受欺負就對了,什麼公平正義,那是大明內部纔講的東西,番夷又不是人。

朱翊鈞將擴軍納入了議程之中,正如孫克弘所說的那樣,早晚都得擴,晚擴不如早擴。

閱艦式開始了,松江府新港的港口上,鼓聲、號角聲、炮聲此起彼伏,停留在遠處海面上,一眼望不到頭的艦隊開始升帆,船帆如雲一樣籠罩了整個港口。

最開始出現的,還是四個熱氣球,這年頭,熱氣球是用絲綢做的,其價格之昂貴,即便是闊綽的水師,也一共就只有四個,每次閱艦式的時候,才拉出來遛遛,好用是好用,但過分昂貴的造價,連水師都無法承擔,只有材料上有所突破,熱氣球纔有可能被廣泛使用起來。

熱氣球其實不可靠,因爲隨風而動,不確定性太大了。

但這四個熱氣球,拖住着巨大的硃紅色橫幅,從海面上緩緩劃過的時候,還是讓所有人都擡頭仰望,畢竟這是飛在天上的武器,實在是讓人震驚。

閱艦式和之前的天津港閱艦式在流程上幾乎沒有區別,唯一不同的就是這次參加閱艦式的水師規模更加龐大,而這批水師,還只是大明水師的一部分。

游龍號,不承擔作戰任務的旗艦,首先出場,主要是政治象徵,其性能其實不如之後生產的快速帆船,而飛雲號代表了探索,即便飛雲號從各個方面看,都是個失敗的產物,探索失敗不代表探索這條路是錯誤的,它絕對有資格參加閱艦式,這是大明對船艦設計的探索標誌。

五桅過洋船、三桅夾板艦、戰座船不斷地駛過海面,每一條船出現的時候,朱翊鈞都會盯着看許久許久,比較可惜的是,他這輩子都不可能坐着船揚帆起航,下海這種事,跟他無緣,能在港口登船,看一看,已經是大明皇帝的極限了。

閱艦式後,朱翊鈞犒賞了水師軍兵,而閱艦式結束,代表着大明皇帝這個活閻王,終於完成了南巡,要回京師了!

對此江南的勢要豪右,都只有一個態度,那就是,皇帝再也別南巡了!

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請假條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
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請假條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