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織田信長忘記了,忘記了他這條命是大明的,而不是他自己的,大明其實也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一點,否則處置會更加遊刃有餘一些。

在織田信長調動兵馬準備動手的時候,被大明冊封、大明軍強大軍力所鎮壓的大名們的野心,再次如同雨後春筍一樣生長了出來。

這一次,大明軍等在迎恩門,等着織田信長遣兵來戰,站在了他的對立面。

織田信長的葬禮十分的潦草,羽柴秀吉在獲得了關白身份後,將其屍骨送回了尾張國,尾張國國民,將其草草的安葬了他父親的身邊。

甚至連織田市都沒有回到尾張國安葬自己的哥哥,而是選擇了直接回到大明。

織田市完全沒預料到她的哥哥,會是這般下場,荒誕而又合理,她已經完全受夠了這個泥潭一樣的倭國,選擇了一走了之,日後倭國的一切,都跟她沒有任何關係了。

這可能是織田信長最後一次如願,從尾張國來,回尾張國去,重新變成了尾張大傻瓜,而不是布武天下大魔王。

大明使團圍繞着織田信長的身後名,和羽柴秀吉組建的新幕府展開了極爲激烈的交鋒。

羽柴秀吉編出來的十宗罪,最終只剩下了一條罪名,就是滅佛,這一輪的交鋒,大明大獲全勝,這讓織田信長的身後名,從惡貫滿盈,變成了褒貶不一。

這一輪交鋒之後,大明獲得了一些額外的報酬,那就是織田家仍然可以保留尾張國國主的身份,織田家全家都在大明,尾張守的任命,實際上歸大明所有。

等於說在這一輪沒事找事,創造籌碼的博弈中,大明獲得了尾張七郡,這七郡成爲了長崎總督府的一部分。

織田信長營造的安土桃山城,也在博弈的範圍之內,可很快傳來了消息,在京都火併的時候,安土城突然燃起了大火,火勢蔓延的速度極快,象徵着信長威權的天守閣,在熊熊烈火中化爲了灰燼,這標誌着織田信長時代,徹底落幕。

萬曆十六年三月初四,朱翊鈞收到了高啓愚的奏疏,以及織田市返回大明的消息。

“倭國確實不感謝織田信長,前倭國六十六洲各有君長、不相統一,至信長征伐四出,皆臣伏,無敢異,爲人雄傑多智,以朕看來,其才能十倍於秀吉。”朱翊鈞看完了奏疏,起初眉頭緊蹙,最後還是釋然的嘆了口氣。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活了下來,但二條城糧倉甬道之變,織田信長沒有活下來,略顯潦草的結束了他複雜的一生。

織田信長的軍事天賦是毫無爭議的強橫,畢竟三次信長包圍網,都被織田信長給破掉了;

在倭國一衆只能說是擬人的大名裡,織田信長算是個好人了,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意圖減輕倭國平民的負擔,想讓讓農夫回到土地上。

在朱翊鈞看來,無論怎麼講,織田信長都努力過了。

至少在消滅倭寇這件事上,織田信長的立場和大明是一致的,倭國也飽受倭寇之苦,農夫不在土地上,四處流浪,自然是倭患頻發。

“陛下,織田信長怎麼說也算是個人物,他就沒想到嗎?這些個大名們會在他失去大明庇護的時候,立刻跳出來,亂刀將其砍死?”馮保低聲說道:“陛下,臣怎麼覺得織田信長是在自殺?”

“打是打不贏了,大明軍的進攻,絕不會跟胡元那般胡鬧,水文地理勘測了十數年之久,期盼着神風出現,這不是在賭大明軍不謹慎嗎?朝鮮六大戰,加上對馬島之戰,大明軍的謹慎,他看在眼裡。”

“可是議和,就代表着他要承擔歷史罪責,大明大勝,條件肯定苛刻無比,這割讓海權、礦權,日後得挨多少的謾罵?”

“所以,左右爲難之下,見到了織田市並沒有受到苛責,索性直接選擇這種幾乎於自殺的方式結束?”

馮保作爲宮裡人,有個風吹草動,他都會謹慎再謹慎,織田信長調動人馬要殺大明使者高啓愚,動作太明顯了,難道在進入糧倉甬道之前,織田信長都不派自己人,掃除可能存在的危險嗎?

已經經歷過多次刺殺,本能寺之變之後的織田信長,居然如此的大意!

這種近乎於荒誕的結局背後,大抵是織田信長真的無計可施了。

“大明駐倭牙兵什麼實力,織田信長又不是沒見過,他難道指望他那一千五百母衣衆,對抗大明精銳?”

“陛下,他甚至沒有留下任何的遺言。”馮保補充了一條證據,織田信長是有很多機會留下遺言的,比如見到織田市的時候,比如在那些大名們惺惺作態的時候。

馮保判斷,織田信長最後時刻,大概是破罐子破摔,以愚蠢的最後衝鋒,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句號,不是被自己手下殺死,就是被大明軍殺死。

“你說有道理,但已經無從考證了。”朱翊鈞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贊同了馮保的看法,繼而搖頭說道:“他到底是不是自殺,朕總不能把他叫到人間來問一問吧,人都死了。”

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其實已經不重要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不曾爲誰停留,也不會再改變,如今織田信長究竟意欲何爲,最大的意義,就是爲織田信長複雜的一生,塑造出一個極具戲劇性的結尾。

“陛下,雲南道御史楊寅秋,糾戶部尚書王國光六罪。”馮保將一本奏疏遞到了御前,而後將另外兩本奏疏打開說道:“這是大司徒的陳情疏和致仕疏。”

“擅支工部銀一萬兩挪用修家宅,罪一;這一萬銀,是朕準過的,修的是老庫的火房,大司徒的宅子,是朕內帑出錢修的!胡說八道,指鹿爲馬!”

“覺得朕年紀大了,老糊塗了,記不住事兒了?朕才二十六歲!”朱翊鈞看到第一條罪狀,就立刻拍了桌子。

如果確有其事,朱翊鈞打算走八辟特赦,給王國光一個體面,但這第一件事,就是指鹿爲馬!

戶部老庫火房和王國光家宅,是一起修的,但修宅子的錢,是朱翊鈞給的,他每一筆錢花到了那裡,都記得非常清楚。

王國光根本沒有擅支!

王國光在奏疏裡,也是自陳情況,修是一起修的,但家宅是宮裡直接出錢,這內帑的帳,大明御史們也沒辦法去看,所以發生了這樣的誤解,看起來像是王國光挪用了一萬銀修家宅。

這個誤解在坊間也流傳了一段時間了,御史風聞言事,信以爲真。

六件事都是大同小異,御史不瞭解事情的全貌,事情全都是張冠李戴。

“咦,這個罪四,大司徒納滄州知州張與行,所獻美女二人。”朱翊鈞興趣盎然的說道:“這事是真是假?大司徒愛美人,跟朕說呀,朕給他賞賜十二個萬國美人。”

“假的。”馮保言簡意賅,直接告訴皇帝,大明士大夫真的不稀罕美人,更別說萬國美人了,對於王國光而言,他更喜歡權力。

有的時候,馮保也不知道陛下哪來的惡趣味,天天給臣子賞賜美人,馮保真的想提醒陛下,以己度人一下下,陛下自己多喜歡權力,大臣們也就多喜歡權力。

“張與行和大司徒是同鄉還有遠親,張與行的兩個女兒入京,住在了大司徒府上,主要是爲了上全晉會館的家學,這種投奔,其實非常常見。”馮保解釋了下這件事的前因後果。

張與行在外做官,妻子去世,家裡的姑娘要讀書,就託付給了王國光,這種頗爲常見,一住好幾年,甚至住一輩子,都不算什麼稀奇事兒,算是收養。

在大明,有五不娶,這五不娶就有喪母長女不可娶,在大明士大夫眼裡,缺少了母親來教處世爲人,這女兒大抵不懂事,父親官位再高也不太好嫁人,至少很難門當戶對。

張與行和王國光也算是遠房親戚,這就送到了王國光的府邸。

很簡單、很正常的一件事,就被說成了納美女二人。

“這是大司徒致仕奏疏。”馮保示意陛下,這纔是最重要的那本,王國光以年事已高,無力再爲陛下效命,乞骸骨賦閒了。

[臣聞日月遞嬗,春秋代序;鬢髮霜染,筋骨漸衰。自萬曆元年復入中樞,掌邦計十有六載,夙夜兢惕,未敢稍懈。然今齒七十有六,耳目昏聵,每閱簿冊必假靉靆,嘗核錢糧輒忘米鹽。]

[前日奉召對奏,竟於御前遺落笏板,惶愧無地,豈非神衰氣短之明證?]

王國光今年已經七十有六,滿頭白髮,行動已經有所不便,確實不能再主持戶部事宜了,覈算錢糧也會忽然記不起來,最近一次到文華殿廷議,甚至都忘記帶笏板了。

歲月催人老,王國光認爲自己繼續貪戀祿位,恐貽誤軍國大事,上負君恩,下愧黎庶,請求賦閒。

這是萬曆十六年以來,王國光第三次請求致仕,前兩次朱翊鈞溫言挽留。

“大醫官怎麼說?”朱翊鈞問起了王國光的情況。

“就是年紀大了,倒是沒什麼病,大司徒已經開始手抖無法握筆,陛下,戶部總天下錢穀,分毫差池皆關國計。”馮保俯首回答,王國光身體還算硬朗,並沒有什麼病症。

朱翊鈞想了想,鋪開了高麗貢紙,寫了四個大字:兩朝碩輔。

他吹乾了墨跡,慶幸張居正講筵的時候,自己沒有偷奸耍滑,這副字,還是很有賣相,說不上多好,但不至於拿不出手。

“加官少師,賜銀五百兩、紵絲十表裡、寶鈔三萬貫、國窖三十甕,恩蔭長子王兆河尚寶司丞,以彰三世簪纓之澤。”朱翊鈞賜了字,還恩蔭了官,又想了想說道:“西山宜城侯府旁,不是營造了一個三畏堂山築嗎?一併賜給大司徒。”

三畏堂山築就是西山大別墅的一個,朱翊鈞建了好多個大別墅,專門用來賞賜功臣,賜下的山築雖然沒有宜城侯府大,但佔地也有三百餘畝,極爲豪奢。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

王國光在致仕的時候,舉薦了張學顏入閣,總領戶部諸事,而張學顏還肩負了遼東農墾局掌印大臣,這樣內閣大臣領農耕局,保證遼東方向不脫離朝堂的掌控。

次日的清晨,天矇矇亮,文華殿的金頂在朝霞之中,熠熠生輝,在緹帥趙夢祐淨鞭三聲響後,廷臣們走進了文華殿內。

張居正領着大臣們俯首見禮:“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衆愛卿免禮。”朱翊鈞伸手,示意平身。

“臣王國光本晉南寒士,蒙先帝簡拔於州縣,蒙陛下特達之恩,委以度支重任,今日臣鬢毛已衰,伏乞陛下鑑臣愚誠,賜骸骨頤養天年。”王國光出班,請命致仕。

昨日陛下覈准了致仕奏疏,一切流程已經走完,這就是最後的告別了。

“宣旨吧。”朱翊鈞深吸了口氣。

馮保上前一步,兩個小黃門拉開了聖旨,馮保再甩拂塵,大聲的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紹天法祖,總攬萬幾,惟賴股肱之臣共襄大治。覽卿所奏,情辭懇切,憶自隆慶間,卿任漕運總督,清弊立規;萬曆初掌邦計,清丈田畝逾八百萬頃,歲省太倉銀六十萬兩。”

“今九邊軍餉充溢,州縣積粟如山,此皆卿十六年宵衣旰食之功也。”

“今日榮老頤養,特加官少師,賜銀五百兩、紵絲十表裡、寶鈔三萬貫、國窖三十甕,恩蔭長子王兆河尚寶司丞,以彰三世簪纓之澤。”

“昔子房辟穀而全功,留侯歸隱以善終。卿今功成扶杖,可於山築三畏堂頤養天年,朕命內署待詔制「兩朝碩輔」匾額賜之。”

“累朝成憲,布德施惠,詔告天下,鹹使聞知。”

“欽此。”

朱翊鈞等馮保宣旨之後,開口說道:“愛卿勿憂,戶部堂前青松,朕會看顧三分。”

王國光履任戶部的時候,在院子裡栽了一棵堂前鬆,如今已經十六年的時間,亭亭如蓋,朱翊鈞這話的意思,自然是告訴王國光,戶部的事兒,大明皇帝也會盯着,不會發生王國光一走,就反攻倒算之事。

王國光爲之奮鬥十六年的事業,絕不會功虧一簣。

“臣叩謝陛下隆恩。”王國光再拜,看了一圈文華殿,露出了一個笑容再拜才說道:“陛下,臣去了。”

“愛卿珍重。”朱翊鈞略顯有些感傷,告別了王國光。

王國光一步步退到了文華殿門前,兩隻腳都跨過了門檻,才轉過身,走下了三層月臺,他站在文華殿門前,回頭愣愣的看着金頂璀璨的朝陽金光。

他這次的告退,就是最後一次告退了,既是告別了皇帝,告別了文華殿,告別了文淵閣,也是告別了自己絢麗多彩的政治生涯。

他就這麼靜靜的站了許久,他的政治生命已經結束,他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對得起陛下、對得起朝廷、對得起天下蒼生,在萬曆維新中,他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若說對不起誰,大約有點對不起晉黨,對不起楊博的栽培。

晉黨一步步的坐大,他的官兒也越做越大,他入了文華殿,反而背棄了晉黨,沒有爲晉黨的利益奔波,更沒有跟着楊博、王崇古、張四維他們一起,黨同伐異,和張居正的新政作對。

他不願那麼做,原因也很簡單,大明氣數未盡,還能再嘗試一次,天下大亂,亂的是萬民的生機,每次改朝換代,皆是地動山搖,萬萬百姓化爲枯骨。

王國光不是晉黨,他是張黨嗎?也不盡然。

楊博看人真的很準,王國光慎獨特立獨行,志行高潔,不同流俗,他離開了晉黨後,並沒有攀附張黨,有的時候,也會跟着王崇古一起,反對一些張居正的政令。

“陛下講忠,忠是盡己之心,是忠於本心,忠於自己的靈性和內心去行動、去做事,這是忠,忠於自己的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矛盾相繼釋萬理。”王國光露出了一個欣慰的笑容,轉身離開了文華殿,向着宮外走去。

忠,對君主的忠誠、對國家的忠誠,以及對自己的忠誠,對自己認知、對自己的靈性的忠誠。

王國光在人生末年回首自己的一生,無愧於自己的靈性、認知,他沒有虛度年華,沒有碌碌無爲,他在臨走的時候,可以對自己說:他把生命和所有的精力,都獻給了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無怨無悔。

“大司徒留步。”張宏急匆匆的跑了過來,笑着說道:“陛下自己做了一把手杖,賜予大司徒。”

王國光看了看手杖,黃花梨木,形制並不複雜,看得出手藝不是很好,顯然不是匠人所做,匠人要做成這樣,哪怕是要考驗九族羈絆了。

的確是陛下親手做的。

“臣拜謝陛下聖恩。”王國光對着文華殿,再次俯首,拄着陛下賜的手杖,離開了皇宮。

文華殿上,大明皇帝一直張望着殿外,直到再也看不到王國光的身影,才說道:“叮囑解刳院,派個大醫官好生照顧。”

“那個彈劾大司徒的雲南道御史楊寅秋,即日起,革罷官身,褫奪功名,流放爪哇去!”

朱翊鈞做出了處置,喋喋不休的御史言官楊寅秋,去爪哇爲大明盡忠去,有膽子就學那個鄒迪光,成爲海寇,跟大明朝廷繼續鬥!

“陛下…”張居正見狀,出班俯首說道:“御史並非誣告,只是不瞭解事情全貌,如此嚴懲是不是有些嚴苛了?”

言官說的內容,都發生了,事情都有,算不上誣告,這革罷官身,褫奪功名,這處罰有些嚴重了,言官是耳目之臣,這麼嚴懲,恐怕阻塞言路。

“朕就是遷怒他。”朱翊鈞十分平靜的說道:“大司徒致仕,朕不高興,不讓朕高興,朕怎麼可能讓他如意?”

“臣遵旨。”張居正深吸了口氣,不再勸諫,陛下說的很明白了,就是遷怒,不打勤不懶,專打不長眼,這楊寅秋是撞到了槍口上。

禮部尚書沈鯉站了出來俯首說道:“陛下,大明京師連走街串戶的賣油翁都知道,最近大司徒身體不適,年事已高,已經連上兩道奏疏致仕,這楊寅秋,還抓着不放,不就是想在大司徒致仕這件事中,博個諫臣的名望嗎?”

“言官清貴,博名望而出位,若不嚴懲,日後必然蔚然成風,於國朝百害而無一利。”

遷怒?真的以這個名義處置,那豈不是有損聖明?禮部怎麼可以坐視有損聖明之事發生,那損的不是陛下的聖明,是禮部的顏面,損的是千年以來,君君臣臣的名教道統。

這種事決計不可發生。

海瑞閉目,吐了口濁氣,他實在是沒眼看,沈鯉好歹也是和他齊名的骨鯁正臣,怎麼這禮部尚書、內閣輔臣做了一年多,就變成如此諂媚臣工?陛下都說了是遷怒,禮部居然找了個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且看起來頗爲充分。

讀書人是真的讀過書,眼睛珠子一轉,就能讓事情變得合理起來。

“陛下,他若是真的忠君體國,在爪哇這等開拓之地,做出了成績來,日後也不是沒有起復的可能,若是在爪哇做不出什麼結果來,留在爪哇,興舊港總督府文脈,也未嘗不可。”沈鯉再俯首說道。

如此一來,更進一步,陛下的處置就一點都不嚴苛了,甚至是顯得寬仁了。

陛下多麼的寬仁,犯了錯,陛下還肯給了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這也算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了,如此,依大宗伯議。”朱翊鈞點頭認可了禮部的說法,明明是同樣一件事,換個說法,反倒顯得皇帝寬仁了起來。

這正是楊寅秋彈劾王國光的法子,事情的確有,性質完全不同,賤儒會的東西,沈鯉也全都會,只是不屑去用罷了。

“王如龍回到了遼東,李如樟移交遼東兵權,奔京師而來。”張居正說起了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兒。

寧遠侯李成樑有兩個有出息的孩子,李如鬆和李如樟,李如鬆不必多說,李如樟其實也很能打,最重要的是,移交兵權的時候,李如樟沒有任何的拖泥帶水,更沒有爭取更多利益的打算。

李如樟直接交權,坐着火車就入京來了,這是忠不可言。

代表着李家徹底放棄了遼東軍權,當然,這不代表着李家失去了對遼東的軍事影響力,但總歸是平穩交割,農墾局辦好了,遼東無憂,側臥之榻,終於收拾乾淨了些。

“如此甚好,甚好。”朱翊鈞想了想說道:“那就再賞賜寧遠侯府幾個萬國美人吧。”

李成樑挺喜歡這些萬國美人的,他們家又不是書香門第,沒那麼多的講究,幾個孩子都挺喜歡這些萬國美人的。

“織田信長被手下逆反擊殺於糧倉甬道,他圖謀的同仇敵愾,若是成了,恐怕會成爲大明的心腹之患。”沈鯉面色凝重的說起了倭國之事。

織田信長的確是兵行險招,但一旦得逞,同仇敵愾催化國朝構建,倭國的收穫很大很大。

“朕以爲不然。”朱翊鈞搖頭說道:“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沈鯉爲之愕然,而後心服口服的說道:“陛下妙言,臣確實欠考慮了。”

大明沒有進攻派出了使者,一拉一扯之間,直接把本就不是很團結的倭國,給拉扯散架了。

如果大明真的進攻,倭國就算是靠着神風,靠着山城,打贏了大明,那也是一時的,這等同於倭國這個雞蛋,是從外面打破的,一旦外患消失,內部的矛盾會撕裂的更加嚴重,最後的結果,還是菜單上的菜,鍋裡煮的肉。

只要大明對白銀還有追求,那這盤菜遲早端上桌。

想要迎來新生,得倭國這些大名們,在大明干涉之前,打出一個結果和共識來,完成國朝構建,否則,仍然是必然失敗的局面。

陛下簡單一句話,解開了沈鯉的擔憂。

“鴻臚寺卿在倭國主持議和之事,把事情說清楚了,卻沒有說明白議和的規劃,是不是要下令到倭國京都,重申議和之要務?”張居正眉頭緊蹙的說道:“他沒說議和的章程,甚至連草稿都沒遞回來一份。”

朱翊鈞有些好奇的問道:“先生,既然交給了大鴻臚,就讓他辦吧,先生難道擔心他在倭國當天皇,不肯回來不成?”

朝廷給高啓愚的畫了一條線,那就是礦權,拿不到手就繼續打,大明對勢在必得,礦產一定會滋生明軍!

銀礦上沒有大明軍,大明皇帝怎麼能睡得着覺!

至於其他的,就看高啓愚自由發揮了,比如這個尾張七郡,就是意外之喜。

“臣的確有這個擔心。”張居正也沒有藏着掖着,承認了他的擔心,寧爲雞頭不爲鳳尾,以高啓愚的能力和手段,如果長崎總督府願意配合軍事威脅,這高啓愚把那個天皇踹了,自己坐上去,也不是沒有可能。

朱翊鈞倒是無所謂的說道:“他要想做,朕就封他一個倭國國王,重要的是白銀。”

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請假條高燒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
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請假條高燒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