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

老撾宣慰司的建立,要追溯到唐朝時的大理國,彼時雲南地方,還不在中原的手中,大理國稱霸中南半島,大理國下面有個小的朝貢國景嚨國,忽必烈攻滅大理國後,這個景嚨國帶着人離開了雲南,前往了老撾定居。

所以老撾這個地方,從開始和大明雲南的苗民是語言相通,文化相同,血脈相連。

勐泐宣慰司是大明雲南的一個土司,宣慰使姓刀,而老撾的宣慰使也姓刀,大明第一代老撾軍民宣慰使叫刀線歹,刀在地方的方言裡就是王的意思。

張居正說老撾受欺負,也不是胡說,而是真的受了一輩子的欺負。

成化十六年,老撾朝貢大明,使者在朝廷哭訴安南入侵,朝廷派遣內官錢能前往斡旋,敕喻安南退兵,安南退兵,成化十七年,安南黎灝率兵九萬,開山爲三道,進兵破哀牢,殺宣慰刀板雅及其子二人,理由是驚擾上國。

黔國公沐琮聞訊,只好命刀板雅的小兒子襲父職,老撾宣慰使纔沒有絕嗣。

國公府是可以任免三宣六慰土司的土官,相應的潞王,也可以冊封這些海外勳爵,因爲海外勳爵的地位,大約等同於三宣六慰這些土司土官。

嘉靖四十四年,老撾貢使再次哭死,東籲入寇橫行無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莽應龍對老撾的征伐過程是極爲殘忍的。

所以張居正也沒有編排老撾的處境,誆騙皇帝,老撾是真的非常困難,今天被安南打,明天被東籲打,還要被暹羅揍,日子過得真的很苦很苦,沒有靠山,在羣狼環伺之下,就是這麼的痛苦。

“那就令黔國公府下章老撾宣慰司來看,詢問他修一條馳道過去,如果可以,王家屏畫策,準備落實此事。”朱翊鈞聽張居正講完了老撾的血淚史,真的是非常的悲慘,捱打捱了這麼多年,天天請大明幫忙。

大明對老撾沒所求,但老撾次次都得找大明幫忙,這一次兩次還好,這時間一長,大明怎麼可能一直幫下去呢?救急不救窮,現在老撾的情況是又窮又弱,而且大明也幫了那麼多次,沒有起色,就只能放棄了。

現在,大明要修一條馳道過去!

朱翊鈞不通軍務,大明軍將都信任陸上的補給線,駐軍是一定要駐軍的,但是駐軍的補給,需要仰賴馳道,只有把馳道修到了老撾,有了快速部署能力,別人纔不敢欺負老撾宣慰司!

當然,大明勸架實現和平的時候,額外得到了一些鉀鹽而已。

“王謙送來了本奏疏,是他的外室研究。”朱翊鈞拿出了一本奏疏,遞給了王崇古。

“這逆子,一天到晚不幹正事,又研究了些什麼東西出來!”王崇古氣急敗壞,自己兒子頂聰明一個孩子,整天研究個外室作甚!而且越研究越有門道,都已經成了大明外室研究第一人了,當真是讓王崇古無奈。

兒大不由爹,王崇古說什麼,王謙也聽不進去了。

王謙在奏疏裡列舉了五種家室,出賣女兒的價格,這是出賣價格不是出嫁。

浙江湖州蔡氏乃是大姓,蔡啓清是大宗的家主,而他的妻子爲了給他沖喜,花了三十兩銀子,買了一房小妾,這小妾是個良家女,雖然沒讀過書,但也是家境殷實,衣食無憂;

蕭山黃氏,乃是郡望,家道中落,家裡有一女兒,同鄉付家澤仰慕此女已久,最終以兩百兩的價格,買來了黃氏女作爲小妾,黃氏本家大宗知道後,放出話來,開了這一偏房的族譜。

蘇州某營守備因爲作戰不利被坐罪謫戍,要去廣西的煙瘴之地,其女兒不願父母前往廣西受苦,故此把自己作價1000兩白銀賣掉,爲父贖罪,這是官宦女子的價格。

鎮江季氏正房季樹信使當代季氏家主,有女兒叫季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頗有文采,是江南有名的才女,後來季氏被三都澳私市案波及,季家數代積蓄被緹騎蠻橫的抄沒,季家家道中落,爲了代父償欠,季淑賣掉了自己,作價兩千兩,被商賈潘壽春買走做妾。

沒過多久,潘壽春將其發賣青樓,潘壽春覺得,做人妾室還一副大家小姐做派,商賈不耐煩,就直接發買了。

一個揚州瘦馬才幾十到一百兩銀子,可一個郡望的女兒,就可以賣掉兩百兩以上。

“不是,這蕭山黃氏,怎會如此這般行事?這偏房遭了難,不說幫襯,坐視賣兒賣女了,事後纔開了族譜,多少有些過分了。”張居正覺得蕭山黃氏的做派有點不地道了,這遇了難關,不幫也就罷了,還落井下石。

王崇古連連擺手說道:“誒,元輔出身小門小戶,世襲千戶之家,自然是對這些事兒不甚瞭解,這家大業大,就沒法幫,好,你本家今天幫了這個偏房,明天那個偏房幫不幫?那麼多的偏房怎麼幫?所以只能如此行事,這還算是好的了。”

“這蕭山黃氏若是攪黃了買賣,再開了族譜,那纔是落井下石。”

張居正愣了愣才說道:“原來你們這些勢要豪右之家,都是這麼當家長的嗎?”

“不然呢,顧得過來嗎?”王崇古十分肯定的說道:“十王城也就把燕府的王爺以及洪武年間親王遷到了京師,別的郡王之流,陛下也沒管他們死活,只讓他們自謀生路去了。”

“根本就管不過來的。”

宗族就是如此,利益爲先,黃氏已經很良心了,沒有壞了買賣再作怪,已然是仁至義盡了。

王崇古繼續說道:“兩宋時一個縣主,也只要五千貫,就可以買到了,以至於到了元祐七年,太皇太后問宋哲宗:一事甚悔,前日乃往問帽子田家,見說是家凡十縣主,毎五千貫買一個,國家寧要汝錢。也是何門當戶敵?”

“連一個宗室女,也只要五千貫罷了。”

王謙研究這個,其實就是在研究壓迫二字,家長對孩子的壓迫,他的研究補足了族權對族人的欺壓,這種欺壓不僅僅表現在吃絕戶上,也表現在了日常生活的種種之中。

如何打破族權的壓迫,就是大明要面臨的問題。

“本來應該在權力對人的異化這一段,描寫清楚朝廷對百姓的壓榨之可怕,但是林輔成和李贄的膽子還是太小了。”朱翊鈞略顯無奈的說道。

他其實很想鼓勵林輔成他們討論一下權力對人的異化,但林輔成不敢繼續深入了。

王崇古搖頭說道:“臣倒是以爲二人的討論已經很充分了,林輔成在保定府遊記裡,雖然沒有單獨討論,但每一篇都有朝廷的影子,圩主們的誕生,就是因爲嘉靖二十九年的虜變,俺答汗入寇京畿纔出現,雖然沒有直接指責,但還是表達清楚了,朝廷失職帶來的可怕後果。”

“像這次,若是沒有沂州知州的縱容,煙館怎麼可能如此堂而皇之的存在,膽大包天?”

每次大案要案,都有衙門的身影,而且大明現在的朝堂風氣,對於自身的過錯,從來不是避而不談,比如四川清丈困難,就是張居正挑頭,清算了嫡系前巡撫羅瑤。

這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了,至少王崇古在嘉靖、隆慶年間,沒見過這樣的局面,這是考成法破掉了座師制的結果。

大明皇帝南巡的隊伍已經走到了徐州城,下榻了徐州燕清樓。

這一路上,大明皇帝看到了真實的大明,有好有壞,有缺陷也有蓬勃發展的生機,這些都是大明,大明從來不是大光明教口中的地上神國,是有缺陷的,也是有矛盾的。

但朱翊鈞對南衙諸府的第一觀感非常非常差,出了臺兒莊,抵達徐州這段路,朱翊鈞走的很鬧心。

“戚帥,朕有個疑惑,朕已至徐州,發現這徐州四通八達,這地方勉強算是依山傍水,算是能守一守,但是和山海關、嘉峪關、居庸關等相比,就差了很多,朕之淺薄來看,徐州地方,無險可守。”朱翊鈞有些不明白徐州是怎麼成爲兵家必爭之地的。

這地方,根本沒法守,有河,黃河和運河,但水量都不算大,遠不是天塹,也沒有什麼雄關,地勢十分的開闊。

“陛下,正因爲如此,所以這裡纔是必爭之地。”戚繼光笑着說道:“徐州就是東西南北都可以打過來,守是守不住的,南方守不住,北方也守不住,所以一旦南北衝突,徐州、淮海地界,就會成爲緩衝區,拉鋸戰。”

“再退一步,就到自己的腹地了,所以決不能退,自然就變成了四戰之地。”

“原來如此,謝戚帥解惑。”朱翊鈞這次明白了徐州地方爲何成了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不是它有多麼的易守難攻,只是因爲到這裡,誰都一步不能退了,退就是把腹心給露出來,生死存亡之際。

“徐州地方,遠不如朕經行的山東。”朱翊鈞非常不悅的說起了自己見到的徐州,他眉頭緊蹙的說道:“總結來看,就是大錢賺不來,小錢看不上,不像山東大錢要賺,小錢也不放過。”

“徐州知府幹的很差。”

朱翊鈞對徐州非常不滿,現在徐州處於南衙地界,但他一到就看到了問題。

山東是想賺大錢的,比如密州市舶司,就是賺大錢,但不屬於市舶司經濟區輻射範圍內的地方,也願意賺小錢,海帶、棉花、鐵冶,都願意賺,大的賺不到就賺小的,朱翊鈞能看到那種發展的生機。

但徐州看不到。

朱翊鈞繼續說道:“具體來看,百姓對衙門普遍不滿,是非常普遍的那種,不是沂州個別,徐州這裡,一提起衙門,百姓都皺眉頭,不是對六房哪一房單獨的不滿,徵稅、刑名、治安等,都不滿意。”

“出現這種原因,徐州知府,三年一換,臉都沒認清楚,就走了,知府一換,師爺跟着換,六房也要跟着換,這剛消停,就又換,導致了衙門失靈,整體失靈,不能正常運轉,別說百姓了,連縉紳到衙門裡辦點事兒,都找不到人,只能自決。”

“而且這十二年換了四任知府,每一任都留下了一個爛攤子,萬曆元年的劉昌清,留下了一個黃河堤壩的爛攤子,萬曆四年的陳吾尹,留下了一個煤井的爛攤子,下一任覺得煤井不賺錢,就停了,開始倒騰運河,這運河發展了半截,就打了個地基,換成了現在了錢至毅,又覺得得拆城牆。”

“這朝令夕改,改的上到勢要豪右、下到窮民苦力,都叫苦連連。”

朱翊鈞真的感覺到了山東和南衙的不同。

而且徐州這四個爛攤子,根本沒辦法收拾,每一任都想做點什麼,但每次都是半途而廢,人半途而廢久了就沒有了毅力,就會餒弱,這衙門也是如此,四個爛尾,搞得衙門不被信任。

“這裡面唯一一個做的好點的就是挖煤,但這煤居然不給徐州用,而是順着運河運到了蘇杭,朕很不滿意,入目之下,都是光禿禿的,甚至連個遮陰的樹林都沒有,沒樹,百姓用柴困難,徐州煤市口,居然只有柴炭在賣,連蜂窩煤都沒有。”朱翊鈞補充了自己不滿的具體原因。

如果是一點爛,那還能說是偶然,這全面的糜爛,甚至還不如有煙館的沂州,至少沂州的煤市口還有風蜂窩煤可以買,沂州州城城裡老爺,也算是擺脫了對柴的依賴。

徐州埋頭挖煤,挖出來的煤都賣到了蘇杭。

“至於官僚那點破事,卡吃拿要、貪墨橫行、互相包庇姑息、座師、府州縣學之類的爛事,更是比比皆是。”朱翊鈞手指敲着桌子說道:“先生,你說是徐州一個地方糜爛如此,還是整個南衙都是如此?”

“整個南衙十三府皆是如此。”張居正倒是沒有避諱這個問題,更沒有爲自己的弟子李樂開脫。

應天巡撫李樂可是張居正萬曆初年鬥倒晉黨的關鍵勝負手,李樂能力足夠強了,但就是弄不好,若不是申時行幫襯着,當初江南奴變,操戈索契的時候,李樂就已經倒了。

真的是忙不過來。

“陛下,南衙本來是十四府,現在已經分出去了松江府,剩下這十三府,還是分開的好。”王崇古沒有落井下石,趁機打擊報復李樂,因爲李樂真的倒了,換個晉黨、工黨上去,也是這個模樣。

到時候,王崇古也跟着倒黴。

王崇古想了想說道:“陛下,南衙富裕歸富裕,但是這就是個官場上的糞坑,誰來誰倒黴,得有人鎮着這糞坑才行。”

應天是留都,這玩意兒在制度上是京師,也有六部衙門、都察院等等,這南京畿十四府就是這麼稀爛,海瑞都玩不轉的,這個糞坑還是有人壓着好。

不把南衙這十三府拆了,南衙根本好不了。

張居正這才繼續說道:“陛下談到了四任徐州知府留下了四個坑,他們爲何三年就能升轉,因爲三年一到就能到應天六部做官,而後搖身一變直入京師,和別的地方知府、參政、布政使,再進京完全不同的升轉,這些官員,壓根就沒心思做好具體的事兒,就是想做什麼,三年都是不夠的,夠幹什麼?”

“凌部堂能幹,在河南也要好幾年時間才能把事情做完,流官流動的太快,就是這個稀爛的模樣。”

李樂不止一次寫信抱怨了,抱怨這個留都制度就是大明的天坑,誰特麼來南衙做巡撫,都是在糞坑裡打滾,而且很難乾淨上岸,關鍵是這個問題,李樂巡撫地方解決不了,只有朝廷下定決心去做,纔有可能成功。

張居正每次也只能好言好語的勸說,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拆分南衙這種事,只有皇帝能幹。

朱翊鈞敲動桌面的手指,這才停下,開口說道:“黎牙實曾經跟朕講過一個羅馬皇帝加爾巴的故事,說在尼祿死後,加爾巴繼位,加爾巴一繼位,就處死了兩名能征善戰的將軍,人們對這個決定產生了普遍質疑,而後羅馬就流行了一句諺語:當一個皇帝一旦成爲了被人憎惡的對象,他做的好事和壞事,都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反感和惡意揣測。”

“一如宋高宗殺岳飛後,人們普遍對他不滿了起來,以至於他不得禪讓皇位給自己的義子。”

宋高宗趙構絕後了,他的繼任宋孝宗是過繼的兒子,宋高宗的禪讓是不情不願的,宋孝宗這個皇帝當得也十分的憋屈。

黎牙實其實想說的就是信任陷阱,一旦衙門陷入了信任危機,失去了公信力,真話、假話、好事、壞事,全都是謊言、欺騙和作惡。

徐州地面已經陷入了這種信任陷阱之中,徐州衙門做什麼大家都懶得理會,反正你肯定做不成,還留下一屁股的爛攤子。

都是湊合着過日子,好點壞點,都能湊合下去。

“孬睢寧、壞邳縣,又孬又壞銅山縣,這可是百姓們說的,不是朕編排徐州。”朱翊鈞的眉頭擰成了疙瘩,他放出去了緹騎,緹騎告訴了皇帝,百姓的不滿,不光是對知府衙門,對縣衙也是如此。

三天兩頭兒換知府,換了知府,知縣也會跟着變風向,搞得整個徐州地面在萬曆維新以來,壓根就沒有多少發展,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煤,還都出了徐州。

“陛下,有個最新的情況。”趙夢佑略顯爲難的說道:“緹騎們發現了一些事兒,徐州地面拐賣非常嚴重,人牙行氾濫成災。”

趙夢佑也不願意給徐州官員壓力,更不願意給陛下添堵,陛下自從出京以後,心情一直很不錯,哪怕是在沂州發現了煙館,但出了問題解決就是,王一鶚也不包庇姑息,甚至還變本加厲的整頓吏治。

陛下心情在走出臺兒莊,進入徐州地界之後,就變的無比糟糕起來了,趙夢佑真的不想給陛下添堵。

可這徐州的膿瘡實在是太多,趙夢佑不得不挑破。

“怎麼個情況?”朱翊鈞往後靠了靠,還有他不知道的問題,本來以爲四大爛尾,已經是天下少有了,結果還有更加惡劣的事情在發生。

“徐州地面,尤其是豐縣,幾乎家家都有童養媳,而且很多都是四川、貴州地方,來的路徑也是長江順大江而下,走運河至徐州,這種情況,似乎在南衙也非常的普遍。”趙夢佑將一本寫好的奏疏遞給了陛下。

情況完全確認之後,趙夢佑才奏聞,至少目前緹騎走過的幾個地方,全都是如此,家家戶戶,都有童養媳這種習慣。

“情況確實嚴重。”朱翊鈞看完了奏疏,略顯有些頭疼的問道:“朕看來,這大同府都比徐州要好些。”

“陛下,大同府那是窮的,徐州完全是不作爲導致的。”王崇古還是爲大同府說了兩句好話,大同府是關外,雁門關、居庸關之外,發展不夠迅速,但還沒有到人牙子堂而皇之滿地跑的地步。

爲了王化綏遠,大同、宣府諸官,滿轄區找人牙子做指標,畢竟抓得多,能升官。

至少大同婆娘正在靜悄悄的退出歷史舞臺。

“下章給李樂,有什麼想法,可以大膽的做了,出了事,朕給他兜着。”朱翊鈞對這種糟糕的局面,做出了指示,在出發之前,他覺得拆分南衙是一個需要討論一下的問題,現在看來,他嚴重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

這纔剛出了山東地界,進入徐州,就遇到了這麼多的糟心事兒。

李樂不止一次提到過南衙諸府正常化,就是把應天府單獨作爲留都,其他十二府分成三份,變成正常的布政司、府州縣這樣的四級衙門,這樣符合大明條條塊塊的制度框架,而不是現在這種糟糕的、混亂的框架。

朝廷一直覺得問題不那麼嚴重,不那麼迫切。

“也是爲難李樂了,在這麼個爛泥坑裡打滾這麼多年,沒出什麼事兒。”朱翊鈞以前還覺得是申時行比李樂強,但現在看來,是南衙的情況,比松江府複雜。

浙江的人牙行被浙江九營入城剿滅坐寇的過程中,被全面物理清算了一遍,這也導致了人牙子南下之路被堵了,淮海地區的人牙行買賣,倒是越發的紅火了起來。

事已至此,只有出重拳去打擊了。

李樂要試點分區而治,現在就可以動手了,不改變南衙的基本框架,在徐州一個地方使勁兒,沒什麼用。

萬士和看陛下心煩意亂,想了想拿出了本奏疏,遞給了陛下笑着說道:“陛下,舊港總督府發來了賀報,大明在爪哇的種植園規模終於達到了一百萬畝田。”

“爪哇這個地方,居然可以兩年九熟。”

奏疏是殷正茂這個呂宋總督代舊港總督府寫的,不是張元勳奏聞,張元勳忙着欺負莽應裡呢,一年到頭除了補給回舊港一趟,根本不理庶務。

王國光猛的站了起來,看着奏疏躍躍欲試的問道:“多少?兩年幾熟?”

“九熟。”萬士和再次明確了這一事實,兩年九熟的爪哇島,這可不是殷正茂在給皇帝陛下畫大餅,用幾畝地的特殊情況,來糊弄朝廷,是真的兩年九熟。

習慣了一年一熟、兩熟的大明戶部尚書,一聽兩年九熟都快窒息了。

“陛下,這地方能種地啊,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萬國光兩眼放光,礦大明當然要,但可不能捨本逐末,能種地的地方,當然也要!

至於德是什麼,暫且不論,反正大明一定有德,文德武德都很充沛。

得益於火山灰帶來的肥沃土壤、充沛的降水、低緯度的高熱量,爪哇開墾的一萬頃共計四十二處種植園,最高能達到了兩年九熟。

當地本來沒有什麼成熟的農業經驗,更沒有掌握精耕細作這種高端農業技術,對土地也不是怎麼珍惜,都是扔下種子,收多收少全看天意的蠻荒種植法,張元勳拿下了馬六甲城之後,就開始了自己征伐東籲的征程。

對於王化這種事,張元勳沒什麼興趣。

國姓正茂這個文官出身的國姓爺很擅長,種植園和銅廠,可是殷正茂在南洋統治的兩把斧,第三把自然是大明水師。

試點非常成功,而且爲了養地,殷正茂還專門下令,不得竭澤而漁,只能一年三熟,剩餘三熟都得種大豆之類的農作物,來固定土地的肥力,非要兩年九熟極限耕種,過不了幾年,就得把地種廢了。

“有德者居之。”王崇古也頗爲認可,要是他們山西老家有這樣的環境,山西也不至於有饑荒了。

在元朝的時候,很多蒙貴人在山西放牧,忽必烈曾經下了五道聖旨,禁止蒙人在山西放牧,但沒有任何用,到了元朝末年,甚至連南衙這些地方,遍地都是牧場。

山西因爲過度放牧導致了土地荒漠化,本來肥力就不夠,再加上荒漠化,天象有異,陝西、山西、甘肅都成了窮地方,農業是一切的基礎,沒糧食,什麼都沒有。

爪哇這種地方,大明多掌握幾處,大明的糧食危機就能緩解一些。

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994章 換了批人,幾乎等同於換了人間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
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589章 沒別的,就是不差錢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994章 換了批人,幾乎等同於換了人間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