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

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

當大明國朝國家財政,只能在推行普及教育和滅倭中選擇一件事去做的時候,連需要建功立業、渴望功勳的前線將領,都選擇了普及教育,這就是大明的集體共識之一。

戚繼光手不釋卷,成爲了將帥們的榜樣,而李如鬆和馬林,都對學習表達了厭惡,張口閉口就是:學習,學習個屁!但都通過了講武學堂的文化考試,而且名列前茅。

殷宗信說,大明的每一個人都活在一種的集體共識之下,由集體意識支配,即便是反賊也是如此。

而殷宗信親自抓到了一個反賊,萬曆二年考中進士、萬曆十五年在赤軍山被捕的鄒迪光,即便是鄒迪光也活在這種集體共識之中。

鄒迪光需要自我欺騙,需要反覆告訴自己大明對不起他,而不是他對不起大明,才能爲自己反賊行徑提供動機,當這種敘事解體的時候,鄒迪光反賊敘事徹底崩塌,氣到吐血。

大明的賤儒們,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是虛僞的,但唯獨勸學不會。

漫長的歷史長河裡,文脈的興衰、傳承、掙扎、嘗試、適應世勢、不斷在矛盾中演繹,誦讀之聲可穿千年煙雲,依舊振聾發聵,就是文明保持連續性的根本奧秘。

從孔夫子的有教無類,讓知識不再被貴族所壟斷;到孟子、荀子關於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之爭,構建出了道德崇高;再到朱熹講格物致知、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使勸學二字,慢慢的超越了功利。

從甲骨卜辭到敦煌寫卷,從稷下學宮到嶽麓書院,實體化的知識保存,構成了文明的備份;從江南私家藏書樓的興盛,到永樂大典簡要本成爲最大的暢銷書,是文明歷劫不墮的秘密。

文脈,或者說文化,可以創造出跨越地域、超越血脈的文化共同體,使得共同的文化記憶,甚至能夠突破王朝週期律的桎梏,綿延不絕。

文脈所繫,非惟地緣,可越阡陌;

文明所承,豈獨血緣,能貫古今。

楚人讀齊諧而知海若,胡兒誦杜詩而泣兵車;五朝更迭,未改洛下書生之雅韻;九鼎遷移,猶存天下士族之文心。此文化共通之偉力,縱歷千劫萬難,亦必圖存。

大明皇帝、前線指揮大帳,其實都知道大明暫時沒有能力全力滅倭,錢糧都不太夠,除非戶部同意發國債,否則真沒錢,但倭國上上下下,並不知道!

所以當大明展現出了全面進攻的姿態時,倭國上上下下,全都被嚇蒙了,此時,他們只能寄託於神風再次出現,像當初吹走元軍一樣,吹走大明,再次保衛倭國本土。

邪馬臺軍港內,守在軍港上的倭國軍兵,看着海面上巡遊的大船,心驚肉跳。

因爲他們腳下的這個軍港是大明修建的,後來因爲倭國對朝鮮的進攻,大明判斷有巨大風險,選擇了讓出此地,大明軍比他們這些倭寇,還要了解邪馬臺軍港的佈防。

可是這日子過了一天又一天,每天都能看到大明軍的巨型海船在港口外飄過,但唯獨等不到大明軍的進攻,這讓鎮守邪馬臺的倭寇有些惶恐,又有些慶幸。

天崩地裂的日子,能晚一點是一點。

戚繼光在等海防巡檢的偵查,倭寇佔據了邪馬臺軍港後,營造了一堆的石防壘,專門防止大明軍登陸,而且在一些狹窄海道沉船,阻塞了航道,大明軍貿然進攻,恐怕陷入無法展開陣型的劣勢之中。

除了等待情報之外,戚繼光在等風,八月到十月份是颱風爆發的時間,如果貿然進攻,恐怕會陷入元朝的窘境。

元朝兩次進攻倭國,都選擇了颱風爆發的季節,最終被神風給吹的人仰馬翻。

戚繼光站在一張巨大的堪輿圖前,對着所有人說道:“胡元時,文永之役、弘安之役,忽必烈兩次進攻倭國失利,除了選錯了時間撞上了颶風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彼時胡元新立不善製造海船,至元十一年一月忽必烈下令,忻都、洪茶丘、劉復亨,以及高麗將領金方慶等人,征伐勞役三十五萬人,晝夜營造十月,建各類船隻九百餘艘,然而這些船隻倉促趕工質量極差之外,還是平底船。”

“平底船用於河漕,而非海運,海上行平底船,適航性極差的同時,更加難以抵抗風暴,至元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夜半,颶風忽至,九百艘船損毀過半。”

這就是戚繼光要等的風,等風向改變,得益於大明水師自萬曆七年以來的不斷巡航,大明對倭國的天文水文地理有了非常清晰的瞭解,八到十月是個十分危險的時間。

“除天時外,倭國是本地人,對本地地形極其熟悉,而胡元遠征軍沒有派出斥候,對水道、臺壘、道路均不熟悉,倭寇多次埋伏于山野之間,以逸待勞,成功伏擊元軍。”

“最重要的是人心不齊,胡元的遠征軍一部分是蒙人,一部分是高麗人,一部分是漢軍,分兵協調極差,導致了東路軍和江南軍,沒有如期完成會師,語言不通、指揮混亂、士氣低落。”

“仗如果打成了這樣,不如不打。”戚繼光的長杆在堪輿圖上,劃了兩條線,批評了忽必烈兩次興兵,打的是爛仗。

文永之役、弘安之役,兩次征戰,都出現了不能如期會師,甚至大規模的逃兵,兩次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胡元,胡元強行進攻,必然失敗,哪怕彼時胡元正值軍力巔峰,亦無法戰勝。

戚繼光繼續說道:“文永之役以倭國不明不白的獲勝,元軍不可理解的失敗而告終,在經歷瞭如此大敗之後,元廷沒有吸取任何的經驗和教訓,倉促之間,甚至是惱羞成怒的發動了第二次的弘安之役。”

“第一次戰敗後,都元帥忻都、洪茶丘、劉復亨幾人一合計,以入其國敗之奏聞忽必烈,忽必烈心滿意足志得意滿,派遣使者逼降倭國,倭國鎌倉幕府頓覺奇怪,明明元軍敗了,居然遣使勸降,殺元朝使者杜世忠一行三十餘人,梟首示衆。”

“至元十六年,鎌倉幕府再殺使者周福等一行人於大宰府。”

“弘安之役,至元十八年閏七月三十日,暴風大扇,洪波滔天,煙飛雲不斂,雷雨如暗夜,四千餘戰艦,十四萬遠征元軍,在臺風中損失殆盡,只剩下兩百多條船,四萬登陸軍隊困守,失敗已經不可避免。”

元朝第二次進攻的弘安之役,整整出動了十四萬兵馬,但最後逃回去的不足兩萬之數,這是重大軍事失敗,至元二十三年,忽必烈第三次謀劃攻打倭國,但被大臣所阻止。

第二次弘安之役的失敗,其實怪忽必烈,他太心急了。

上一次被忻都所欺騙,第二次依舊用的是忻都掛帥,第一次的情況,都沒有調查清楚,更沒有總結任何經驗教訓,急匆匆的調動十四萬大軍進攻。

十四萬大軍的進攻,統籌安排,絕非易事,但是忽必烈的使者被殺,惱羞成怒,憤怒之下做出的決策,就變得稀裡糊塗了起來,上面決策混亂,下面的仗,自然打的稀裡糊塗了。

而戚繼光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擔憂,陛下對前線指揮大帳做出的決議,選擇無條件的支持和信任。

“什麼時候開打?”李如鬆是個急性子,他已經躍躍欲試了。

胡元是胡元,大明是大明,忻都是忻都,戚繼光是戚繼光,胡元有自己的問題,大明當然也有問題,但是相比較之下,大明的問題都不是致命的。

李如鬆已經迫不及待了。

戚繼光面色嚴肅的說道:“等,等我將令,李總兵,大戰在前,切記要沉穩,軍紀要嚴,尤其是作爲高層將領,你就是大軍的主心骨,絕不可急功近利,更不可以輕功冒進。”

“末將領命!”李如鬆只好俯首領命,風再大,浪再高,他也不怕,他比較怕戚繼光的教訓,怕辜負了陛下、戚帥對他的期許。

戚繼光總結了胡元戰爭的失敗後,又緊了一緊大氅說道:“各營枕戈待旦,隨時準備出擊。”

大帳中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在等着戚繼光最後的決定。

一個山東大漢,即便是人到暮年,其身形依舊十分的挺拔,戚繼光的雙手放在大氅的兜裡,眼神有些空洞,面沉如水,在堪輿圖前不停地徘徊走動着,大帳之中,只有腳步聲在不斷的響起。

戚繼光在思考,每次大戰之前,他都會思考一件事,如果我是敵人,如何對付來自戚繼光的進攻和部署。

“戚帥如果猶豫不決,我們可以等到來年四月,那時候信風再變,是絕佳的機會。”凌雲翼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十分誠懇的說道:“陛下向來信任戚帥,即便是改變了作戰計劃,由今年推遲到明年,陛下也不會過多詢問。”

凌雲翼看出了戚繼光的猶豫,畢竟胡元進攻倭寇兩次大敗在前,大明軍的進攻,尤其是在這個十一月份的時間裡,颱風的隱憂雖然不大,但仍然存在。

大明的這次進攻,真的能擺脫那宿命般的神風嗎?大明已經大獲全勝,將倭寇從朝鮮徹底趕下了海,達到了預期目標,沒有讓倭寇上岸。

倭寇依舊是個海島上的狹隘之民。

戚繼光站定,側着頭伸出一隻手說道:“不,倭寇新敗,人心最是動盪,士氣最是低迷,等他們過個冬天,再過個春天,把沿海的臺壘修建完成,士氣調整完成,大明軍再進攻,就會付出更大的傷亡!”

瞭山從陰影中走了出來,低聲說道:“戚帥,風向變了,現在是西北冷風。”

“好!”戚繼光站直了身子,眼中精光四射,看着所有將領說道:“諸將聽令,我做如下部署。”

“李如鬆你領兩個步營,一個騎營、一個炮營,外加水師三個營,乘船直擊邪馬臺軍港,在水師炮轟覆蓋之後,立刻衝灘登陸,用最快的速度佔領灘頭,展開陣型,不得有誤!”

“工兵營要在兩天內,恢復邪馬臺軍港的船隻通航,三日後,營壘深入城寨五里之外。”

“馬林、麻貴聽令,你二人,率領兩個步營,從釜山出發,至上對馬港,進攻比田勝港,此處的淺茅灣適合登陸作戰!”

“我將親率三個步營,對嚴原金石城嚴原港,發動進攻,這是對馬國的腹心之地。”

“祖承訓、李舜臣,你二人帶遼東軍、朝鮮軍,作爲總預備隊,隨時對三處戰線進行增援。”

凌雲翼等戚繼光說完之後,將戚繼光的將令再次重複了一遍後說道:“我補充一點,上船的火器,主要集中在李如鬆率領的奮武團營,該團營,攻打的邪馬臺軍港是我大明修建,是唯一堅城。”

戚繼光看了看堪輿圖,才點頭說道:“我認同你的建議,集中優勢火力,進攻邪馬臺。”

“此戰上對馬島和下對馬島,即便是無法戰勝,我與馬林二部,也可以掣肘對馬國守軍,迫使對方,無法對邪馬臺軍港增援,只要拿下了邪馬臺軍港,此戰大明已勝。”

“水師會封鎖對馬海峽防止倭寇增援,我再次強調一遍,對馬島多山少田,易於埋伏,各部嚴肅軍紀,絕不可冒進,互相配合,穩紮穩打,步步爲營!”

“現在,諸將領調兵火牌,聽我將令,全軍出擊!”

“末將領命!”衆將士終於等到了軍令。

萬曆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在鼓聲和號角聲中,大明軍從釜山港傾巢而動,向着對馬島而去,帆船船帆遮天蔽日,披着晚霞的萬丈金光,劃出了一道道的浪花尾痕。

在軍令之外,三路進攻的每一路都準備二十名天文生,三班輪換觀測天象風向,若是有風暴來襲,立刻撤回釜山和固城方向,每一名軍兵,攜帶了五日的炒麪(麪粉),水囊、兩斤火藥等個人補給,而在固城港、巨濟島、釜山,囤積了兩個月的軍事補給。

大明派遣了一百八十名海防巡檢已經提前登上了對馬島,並且對金石城、邪馬臺金田城、比田勝城進行了全面的滲透。

陳天德,大明水師海防巡檢的瞭山,是陳璘的好友,曾經在三都澳私市案中立下了大功。

在倭患肆虐的時候,陳天德的家人鄉民,全部死於倭寇屠刀之下,而他本人,也被倭寇戲弄,甚至被弄成了閹人。

他對倭寇只有恨意。

即便是成爲了瞭山,他依舊深入虜營,蒐集情報,奏聞過倭寇在漢城製造的種種慘案。

比如陳天德就親眼見到,一個二十四人隊的倭寇,佔領了漢城周圍一個三百人的小村落,在短短五天內,這二十四個倭人,就殺死了所有的男人、孩子,投入到了村口的井中,在十五天時間裡,把所有女子玩弄至死,連井都裝不下這些屍首。

大明軍收復漢城之後,清理到了這個井口,腐爛的惡臭、密密麻麻的蛆蟲、手臂長而且十分兇狠的老鼠、天空還有各種食腐飛鳥盤旋,活脫脫的人間煉獄。

最後這個井口還是被閹割的倭人全部清理乾淨,一把大火燒得乾乾淨淨,纔沒有釀出瘟疫來。

陳天德在邪馬臺金田城中,邪馬臺軍港的選址,並不在主航道上,但這是一個軍港,主要是保證狂風巨浪的颶風之下,軍隊船隻的安全,避風港,而在軍港之上的小山坡上,是金田城。

金田城是典型的山城,山道盤旋,山道的兩側都是土壘和石壘,外郭城線綿延十二里,在城中還有神社、寺廟等建築,這樣的山城,在對馬島一共有六個之多。

十一名海防巡檢,被陳天德召集在了背風的山窩之中。

陳天德伸手感受下了下風向說道:“整個對馬島守軍爲一萬五千人,還有兩萬三千的敗兵被安置在了別的山城,防止生亂,而我們所在的邪馬臺軍港、金田城,守軍有三千五百人。”

“風向變了,大明軍可能會發動進攻。”

“我們要做的是,毀掉對方爲數不多的火藥庫,一共三個火藥庫,存放着兩萬五千斤的火藥,這是倭寇手中,唯一能威脅到大明重步兵的武器。”

“我帶兩個海防巡檢,前往最大的火藥庫,靳承平,你帶三名海防巡檢,前往崖上火藥庫,靳承安,你帶四名海防巡檢,前往軍港火藥庫。”

“是。”靳承平和靳承安是親兄弟,來自大名府,沒有遭受過倭患,但依舊同仇敵愾,而且他們已經是海防巡檢水師坐堂,再往上一步,就是瞭山了。

瞭山都是千戶,坐堂是百戶,這兩個職位是世襲軍戶。

“諸位。”陳天德站了起來,對着所有人說道:“此行兇險,我們的名字或許會被遺忘,我們的功績會被遺忘,但山記得我,江河記得你們。”

陳天德肅穆站立,手放在了胸口,低聲唱道:“蒼生如海,吾爲粟粒。”

這是《無名之歌》,是松江巡撫申時行仿照當年紅巾軍揭帖體創作,寫給海防巡檢的一首軍歌,每當海防巡檢要執行九死一生的任務時,就會唱一次。

低沉而渾厚的聲音,在小小的背風山坳裡響起,聲音很低沉,但極爲堅定。

“蒼生如海,吾爲粟粒;洪濤萬里,吾作浮漚。踏破乾坤十萬路,伏惟草芥效命秋。長河浩蕩東流去,孤帆一點未曾休。莫問名姓鐫竹帛,且將碧血沃神州。”

“烽煙蔽日,吾爲螢火;鐵甲連山,吾作塵沙。掃盡狼星十二闕,敢以微軀補天斜。丹心可鑄軒轅鼎,白髮猶系漢家槎。不羨麟閣圖形貌,唯願赤心遍紅霞。”

“青山識我骨,滄浪記吾舟。社稷豈忘無名子?豐碑自在人心頭。”

“青山識我骨,滄浪記吾舟。”

這是一首軍歌,同樣是海防巡檢對大明皇帝、大明國朝、大明萬民的莊嚴承諾,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

朱翊鈞作爲至高無上的大明皇帝,親自處理海防巡檢孩子被偷走的案子,並不算是殺雞用牛刀,小題大做,而是墩臺遠侯、海防巡檢,他們真的值得。

即便是孔子用殺雞焉用牛刀嘲諷了子游治理小邑,但很快就認錯了,也認爲殺雞用牛刀、治小邑亦用禮樂是合理的。

墩臺遠侯、海防巡檢,在狂風巨浪中,爲大明的國泰民安,保駕護航,負重前行。

陳天德出發了,他要炸燬的火藥庫是最危險的地方,在山城中,要繞開巡邏的衛隊,進入山城不是一件易事兒。

他在黑暗中前行,爬上了一座座石崖,拋出了鐵鴟飛爪,掛在了伸出山崖的枯木之上,用力拉了下,纔開始向上攀爬,爬上去後,就隱藏在暗處放哨,這是他早就摸排清楚的侵入點,一行三人,順利的進入了山城。

這一段的外郭城牆是木柵欄,而且年久失修,有一個能容納一人的小洞,進入小洞之後,就是金田山城的一個營寨,三個本該巡邏的倭寇在打盹。

前線的戰敗,讓對馬島的士氣十分的低落,逃兵接連出現,七生報國的武士精神,並不是普遍存在,而是一個道德標杆,有幾個武士能做到七生報國?

按照倭國的軍例,崗哨持鈴,巡邏持鐸,需每刻鐘對鈴示警,但是這三個倭寇根本沒有巡邏,陳天德等了一刻鐘,沒見崗哨來巡,也沒見到有示警。

這代表着崗哨也在打盹,大家都在虛應其事,根本沒有堅決執行,甚至連個形式都懶得走了。

陳天德伸手比劃了一下,包括他在內的三名海防巡檢,各自拔出了一把短刀,隱藏在了黑暗之中,不到片刻,出現在三名倭寇的身後,寒光一閃,三名倭寇的喉管被劃破,他們想要大叫,但被一隻大手牢牢的捂住了嘴巴。

海防巡檢是精銳,殺人十分利索,甚至沒有製造出一點點的聲響。

陳天德把這三個倭寇扒了個乾淨,將他們巡邏所用的火把和鐸,拿在了手裡,這年頭倭寇也沒什麼軍服可言,打扮的千奇百怪。

海防巡檢僞裝成了倭寇模樣,除了個頭太高,其他沒什麼破綻。

三人開始沿着山城前進向着火藥庫巡邏過去,一路上,沒有崗哨盤問,沒有口令,甚至連巡邏點卯冊都不用畫押,因爲崗哨已經貼心的畫滿了。

戚繼光爲皇帝講武的時候,曾經把一句話翻來覆去的說:營伍不整,則心氣先散。

這句話反過來也是成立的,士氣一旦萎靡,所有的制度都是形同虛設,連巡營這種簡單的事兒,也會困難重重。

皇帝當時還問:是不是隻要保證賞罰分明,軍餉充足,就可以保持士氣?

戚繼光否認了陛下的看法,按照他的從軍經驗而言,能不餓着肚子打仗,基本士氣就可以保證,按照大明軍的標準,半餉就夠了,全餉那是皇恩浩蕩。

最重要的是要讓軍兵知道,爲什麼而戰。

上報天子,下救黔首,就是爲什麼而戰;社稷豈忘無名子,豐碑自在人心頭,就是爲什麼而戰。

這是軍魂,有軍魂的軍隊,可以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只有如此才能天下無敵,軍事裝備也是人在用,組織失序、腐敗敗壞蔓延的時候,甚至最先進的軍事裝備也發揮不出作用。

陳天德順利的抵達了火藥庫房,將一個在牆邊撒尿的倭寇殺死後,進入了庫房之中。

進入庫房後,陳天德有些迷茫,按照探查到的情報,這個山城火藥庫存放了一萬五千斤的火藥,這是整個金田山城的最後儲備,但是這裡,只有三千斤不到的樣子,而且上面蒙着一層厚厚的灰塵,證明已經很久沒人動過了。

監守自盜,看守庫房的管事,把火藥偷偷賣掉了。

“炸不炸?”海防巡檢也是愕然,小聲的問道。

陳天德點頭說道:“炸了吧。”

三千斤也要給他盡數炸燬,在重步兵開始撬烏龜殼的時候,就不會有太多危險了。

庫房裡還有一臺猛火油櫃,陳天德熟練的拆來了猛火油櫃撒在了火藥上,灑到了門後處,陳天德將猛火油點燃,快速離開了。

金田山城一共三處火藥庫,相繼在爆鳴聲中被炸燬,但是倭寇已經顧不得火藥庫了,因爲大明軍來了!

以兩艘快速帆船爲首、三十艘五桅過洋船在海面上排開了陣型,火炮開始嘶吼,硝煙在海灣上瀰漫,開花彈帶着尖嘯聲劃破了蒼穹,落在了山城之中,而後轟然爆開。

開花彈裡的鐵蒺藜飛射,開花彈爆炸點燃了山中的木房,火光沖天,連深夜的天空,都被照亮。

飽和攻擊,一輪齊射打掉了三千斤的火藥,大明皇帝曾經在閱艦式的時候,見過這種一字長蛇炮陣的打法,是一種極爲昂貴的打法,主要是貴,這麼打,一場大戰下來,能消耗掉數萬斤火藥。

但邪馬臺軍港是必須要取勝的地方,只要拿下了這裡,就截斷了上下對馬島,十日內,地面部隊推進,就可以攻克對馬島全境。

在艦隊不斷轟鳴的時候,山城、灘頭的臺壘都被火力所覆蓋。

衝灘開始了,五百艘專門營造的衝灘舢板被釋放,軍兵們奮力划船,登上了灘頭,並且展開了陣型,到這一步,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大明軍推進了。

“這倭寇怎麼如此不堪一擊?”李如鬆用千里鏡巡視着戰場,發現敵人的抵抗意志極其薄弱,甚至等於沒有。

按照戚繼光《武經樞要》雲:兵者,以干戈之威屈人之兵,迫其從吾志也,意思是,軍事戰爭,就是用戰爭的方式,強迫對方屈服於己方意志。

這還沒接戰,對方就已經屈服了。

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
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力降十會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