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

織田信長在撒謊,他的野望,就是席捲三國,包括大明,所謂的三個承諾,不越過漢城,割讓仁川,發誓不侵擾大明的承諾,就跟放屁一樣,朱翊鈞看完國書,就非常非常肯定,這國書字裡行間裡,寫滿了拖延時間。

整個大明,就是一頭豬都明白一個道理,決不能讓倭寇上岸!倭寇上岸,大明永無寧日!

而朱翊鈞拿着國書,怒噴朝鮮國王,是因爲到現在朝鮮國王連外交都不會搞,一直不給出任何具體的、明確的承諾。

“朝鮮國王到現在,連糧草的承諾都不肯給,還在試圖以大明祖宗成法,父母之邦將大明綁上戰車,朕已經明確告知了朝鮮使者,義州看不到足夠的糧草,朕的大軍不可能前往九連城入朝作戰!想都別想!”

“朝鮮國王還在讓李後白遊說大臣,試圖讓大明自帶糧草前往。”朱翊鈞將織田信長的國書扔到了一邊,非常生氣的說道。

這個現在被朱翊鈞批評的朝鮮國王李昖,十九天都城淪喪敵手的李昖,在死後的廟號是宣宗,而且很快在他兒子手裡變成了宣祖。

宣祖?何德何能稱祖?十九天就把首都給丟了的王。

而且後世朝鮮文武對此人的評價都很高,其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倭寇和大明天兵手中保住了朝鮮的統治;其第二大成就就是實現藩胡,就是讓女真人和外喀爾喀部,部分的兀良哈部對朝鮮朝貢,也就是所謂的對明攻守同盟。

這就是李昖稱宣祖的最大功績。

但李昖如此做的代價呢?就是朝鮮的百姓,他這種首鼠兩端的行爲,讓大明入朝作戰的具體時間,遲遲無法敲定,而倭寇在朝鮮的暴行,即便是遠在大明的朱翊鈞都已經聽聞。

朝鮮八道,生靈塗炭。

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小早川隆景等等九個番隊,在朝鮮每攻下一處,即立刻展開屠城。

兵部尚書曾省吾拿出了幾本塘報,開口說道:“大明海防巡檢水上飛在朝鮮活動,我這裡有幾本水上飛親眼看到的慘狀,在漢城,在水原、在洪州、在清州、在光州、在釜山等等地方發生的慘案。”

“陳天德作爲朝鮮瞭山,負責一百二十名海防巡檢在朝鮮活動,刺探敵情,這是陳天德塘報的塘報。”

“我念兩本,這有些殘忍,諸位明公海涵。”

“倭寇在漢城驅趕朝鮮百姓建立了幾多水池,引漢江水,每天下午開始蓄水,早上開始放水,一個池子可以容納一千人左右,每一個番隊都會派遣一百到兩百個足輕,驅趕漢城百姓進入這些水池,用長杆帶着刀頭,無論誰想從水池裡出來,都會被戳回去。”

“一個兩歲的孩子被這種長杆槍刺挑起,孩子的母親猛的站了起來,想要去搶奪自己的孩子,明知道她孩子已經死了,她也會死,但母親依舊想要搶回孩子,但母親被另外一個倭寇戳進了水裡,引起了倭寇的鬨笑。”

“倭寇番隊大名要求,屍體要集中堆放防止出現瘟疫,漢城一個院落裡,堆滿了屍體,男的、女的、孩子也有,隨意的擺放着,有沒頭的,有開膛破肚,有的手腳被砍去,有的則被斬爲了兩段,院子的牆上,簽着無數的人頭,孩子的頭在屋子裡,整整齊齊的簽了幾十個。”

“屋裡的血有三寸厚,都凍成了血塊,和外面的屍體一樣,可以看到,這些院落,死後都有僧人在裡面做了法事,超度亡魂。”

“漢江的兩岸堆滿了凍成冰塊的屍體,之所以如此堆積,是爲了防止朝鮮軍隊的反撲,而等到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這些屍體會順着漢江入海。”

“很多屠殺,都不用倭寇親自動手,只需要驅趕百姓就行,有很多朝鮮的花郎,整條手臂都是刺青的花郎,做了倭寇的走狗,倭寇叫他們花郎協,或者皇協軍,他們負責驅趕百姓,很多罪行不僅僅是倭寇在做,花郎協也在做,有過之無不及。”

曾省吾唸完了第一本,這是漢城被攻陷後的第一天的慘劇,六百里加急送回大明的塘報。

織田信長打的是倭國天皇的名義,以朝鮮國王不肯到京都參洛爲由發動的戰爭,所以叫做皇協軍。

“倭寇在撒謊,他們對全城百姓說,是有人在反抗皇軍,說有人從窗口射箭,有人刺殺,有人抱着火藥與皇軍同歸於盡,這是謊言,漢城的難民沒有人敢於反抗,反抗之說,不過是藉口罷了。”

“倭寇並不想抓俘虜,我親眼看到了一個百姓跪在了倭寇的腳下,不停地磕頭請求饒命,倭寇用短的刀將他刺死,而後用長的倭刀,將腦袋砍下,因爲不會砍頭,砍了十幾下,腦袋仍然掛在脖子上,倭寇悻悻離開。”

“第二天,天正亮的黎明,我(陳天德)被驚叫聲吵醒,屠殺再次開始了,我外出看到了一個倭國的武士,帶着四個足輕,在追逐三個百姓,一個婦女手裡抱着一個沒穿衣服的嬰兒,大概四個月大,逃亡的過程中,嬰兒失手掉在了地上,眼看着活不成了,婦女被箭射死,成丁在奔跑時摔倒,倭寇追上了他。”

“我(陳天德)走上前去,出示了火牌,打算救下這個成丁,可在我走過去時,一個足輕用短刀插進了成丁的頸上,猛插了三四下,血流了一地,倭寇警告我不要多事,我和三名海防巡檢和對方對峙,最後倭寇快速交流,最後退去。”

“我從隨軍的商人處瞭解到,織田信長及倭國大名們要求所有入朝倭寇,不得對大明人出手,現在還在朝鮮活動的大明人很好辨認,身高馬大、有兩匹馬、還有長短兵火器等武器,所以我可以看到這些,可我看不到的呢?”

“我應該做些什麼嗎?或許,但什麼也做不了。”

“僅僅第一天,漢城就有超過兩萬多人被倭寇用各種手段殺死,我不知道倭寇要殺多久,要殺多少,但我知道殺戮不會停止,而且會愈演愈烈,一如當初他們在大明東南製造的罪行。”

“東南之安定,在海疆之上。”

曾省吾唸完了第二本,他手裡還有很多很多本這樣的塘報,他看向了沉默的大臣們,繼續說道:“陳天德很小的時候被倭寇戲耍,被倭寇給去了勢,他活着就只想滅倭,他對倭寇十分仇恨。”

陳天德的遭遇,大明皇帝都知道,這個無兒無女了無牽掛的硬漢,最大的夢想是死在滅倭之戰中。

所以陳天德去了最危險的地方,他對倭寇有着天大的仇怨,但不代表他的記錄有任何的偏頗,相反,曾省吾爲了照顧皇帝陛下的感受,沒有把更惡劣的暴行念出來。

曾省吾繼續說道:“這還只是漢城,而且是漢城的開始,這些慘劇在朝鮮的每個地方,正在發生,每屠殺一處,倭寇都會跳一種慶祝豐收的舞蹈。”

“印着家徽的和太鼓不停地被敲動,橫笛是一種發出尖銳聲音的樂器,短促而尖銳響徹天穹,遴選跳舞的武士,身上都帶着一個素色布袋,上面寫着名字,布袋裡面是搶來的財貨,街道的盡頭,有很多的牌位,是倭寇所謂的英靈。”

“在鉦響起的一瞬間,和太鼓被擡起來,素布魂幡被豎起,慶祝豐收的舞蹈,就開始了。”

“織田信長曾經嚴令禁止這種舞蹈,哪怕是在倭國本土,在自己家裡跳這種舞,都要被嚴厲處罰,甚至是要被斬首示衆,因爲倭國大名彼此征戰,時常製造各種殺孽,時常如此慶祝,織田信長也管不住,在朝鮮的倭寇,每完成一次屠殺,就會跳一次。”

文華殿上,所有大臣都在沉默,殺良冒功在大明是一個不被允許的罪名,連寧遠侯李成樑粘上了這樣的指控,都是黃泥糊褲襠,無論如何都說不清。

都是軍兵,浙江九營在嘉靖三十四年起,因爲倭患漸止,就已經開始出巡抗汛,倭國的武士,說他們是畜生都是讚揚。

表面上是慶祝豐收,祭祀英靈,但實際上是在慶祝屠殺的典禮,對於大明明公是很難理解的,顯然織田信長也知道這樣不對,但他無法控制和約束。

朝鮮國王李昖所謂的制衡智慧,大明天兵不能太強,倭寇也不能太強的智慧,在夾縫中保存朝鮮王室的統治,其本身是以百姓爲慘烈代價而實現的。

這是失道。

朱翊鈞也在沉默,他閉目良久,才睜開了眼,看着所有大臣說道:“禮部知道,督促朝鮮方面準備足夠的大軍使用五個月的糧草,並且堆積在義州;兵部知道,下章遼東都司,寧遠侯遣有司官員點檢清楚,奏聞朝廷。”

“文淵閣擬旨,李昖失道,褫奪李昖朝鮮國王王位,即日起,由王世子光海君嗣位,積極籌措糧草諸務,若貽誤戰機,殺無赦!”

“跟這麼一羣蟲豸繼續磨牙,簡直是讓世人嗤笑朕軟糯!”

“一羣蟲豸!”

朱翊鈞這個命令等同於違背了祖宗成法,洪武年間不徵之國的祖訓,朱翊鈞不再遵守,而是深入干涉朝鮮諸事,因爲他作爲大明皇帝,實在是看不下去朝鮮統治階級這羣蟲豸了。

倭寇一直是這樣,三分人樣沒學會,七分獸性根深蒂固,連織田信長對此都一清二楚,可朝鮮號稱小中華,統治階級也如此蟲豸,是朱翊鈞不能忍受的。

要有人爲漢城陷落負責,這個人就是朝鮮國王李昖,也不知道朝鮮的價值觀是何等模樣,這樣的王八蛋居然也能稱祖?這種垃圾,在中原只會收穫罵名。

哪怕是創造了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在他倉皇逃離長安之後,也是被人笑話了近千年,張居正甚至多次引用李隆基的事蹟,教導陛下克終之難,讓陛下引以爲戒。

“臣等遵旨。”張居正站起身來,帶着羣臣俯首領命,一如戚繼光所說,大明有制海權,就是做什麼都對,而倭國沒有制海權,就是做什麼都錯。

朱翊鈞看向了兵部說道:“下旨長崎總督府,要求織田信長下令全面撤出朝鮮,如若不然,天兵必至。”

這道聖旨,其實和織田信長的國書一樣,都是不得不說的謊話,大意就是,如果織田信長撤軍,大明軍就不去了。

織田信長是決計無法撤軍的,他就是下令,也撤不回來,而天兵必至,並不是宣戰,而是宣戰前的警告,誓師出征的檄文,纔是宣戰。

倭寇在短短十九天內,就製造數十起無差別屠殺的慘案,朱翊鈞的命令,在加速戰爭的流程。

李舜臣在面聖的時候,說萬望大明天兵解朝鮮萬民於倒懸,大明皇帝初聽這話,還不以爲然,現在反而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大明軍對於朝鮮人而言,的確是天兵,的確是解救他們於倒懸。

這一日的廷議,大明大臣們和皇帝,達成了一致,推動加速戰爭的流程,廷議之中,有一件事是非常奇怪的,那就是大明海防巡檢,居然可以在敵佔區裡,光明正大的活動,而倭寇居然真的執行了軍令,不對大明海防巡檢動手,不是倭寇令行禁止,而是倭寇也不敢動手。

因爲海防巡檢的身後站着十萬水師,游龍號就停在濟州島的海港之中。

廷議之後,張居正和戚繼光留在了文華殿上,大事開小會,小事開閉門會,大明皇帝和左膀右臂的這個閉門會,主要是確定戰爭的走向。 “陛下,明年年初誓師開拔,臣以爲可以讓李如鬆帶三個騎營,先走一步,前往九連城,一旦糧草湊齊了,立刻進入干涉,與此同時,水師切斷倭寇海上補給。”戚繼光站在堪輿圖前,告知陛下由講武學堂制定的第一階段作戰計劃。

切斷倭寇海上補給,就代表着大明軍可以從漫長的海岸線任何一點登陸作戰,現在倭寇在半島之上,如同常山之蛇,制海權的優勢,讓大明軍可以隨時將其攔腰斬斷。

這麼做,是逼迫倭寇戰略收縮,爲大明軍入朝打開局面。

一種十分霸道而且碾壓式的打法,謹慎的戚繼光制定如此作戰計劃的底氣,是十三年來的振武,是陛下風雨不斷、日復一日的到北大營操閱軍馬。

皇帝、將領、軍兵之間的信任危機,大明皇帝用自己的勤勞和堅毅,給出了一種自上而下的解法,戚繼光用上報天子、下救黔首,給出了自下而上的解法。

正是這兩種解法,奠定了大明京營和水師的戰無不勝。

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道:“陛下,臣以爲應該謹防這一仗,打成養寇自重和擁兵自重。”

“先生!”朱翊鈞有些訝異的看着張居正說道:“先生,富國強兵是萬曆元年先生首倡,大明軍全餉,也是先生在萬曆三年推行,萬曆六年執行的新政。”

振武這件事,可是張居正新政重要部分!現在張居正反而提醒皇帝,防止打成養寇自重的爛仗。

“陛下,振武和防止養寇自重,這不矛盾。”張居正十分肯定的說道:“若是真的打成了養寇自重的爛仗,那就要議和,快速結束戰爭,絕對不能因爲朝鮮,耽誤了大明新政的推行。”

“戰爭現在還沒開始,朝廷應該做好一切可能的準備。”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沉默了片刻說道:“先生所言有理。”

張居正的意思非常明確,不要讓朝鮮半島的局勢,拖累大明的發展,打斷大明新政的進程,大明利益高於朝鮮利益。

他的話也是一種未慮勝先慮敗的慎重,作爲決策者,作爲大明億兆瞻仰的皇帝,要保持足夠的理智,分得清楚輕重緩急。

朱翊鈞對此深表贊同。

中原王朝歷代的戰略,向來是對北方防守,對西域則是強橫時進攻,衰弱時防守,對西南也就是嶺南諸國,一般取攻勢,而朝鮮半島,因爲戰略縱深不深,面積不大,人口稀少,經濟落後等諸多方面原因,對中原王朝威脅較小,理當不是戰略方向。

可歷史往往不講道理,朝鮮半島方向,往往會發展成主要戰略方向,最終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比如,隋煬帝三徵高句麗,三戰皆敗,最後連隋朝都滅亡了。

而到了唐朝,貞觀之治和永徽之治,大唐可謂是世界最強帝國,也用了整整五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才徹底擺平了東北方向戰線,唐王朝爲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受東北線的牽制和拖累,唐在北線對突厥、薛延陀作戰和西線對吐谷渾、吐蕃、西突厥作戰都受到很大影響,常常陷入戰略被動,兵不敷用。

大明正在重開西域,如果走了唐王朝的老路,東北方向的戰線,打成了養寇自重的爛仗,大明朝重開西域就成爲了鏡花水月。

唐初明相房玄齡在彌留之際,給唐太宗李世民留下了遺言:陛下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開疆,亦可止矣。向使高麗違失臣節,誅之可也;侵擾百姓,滅之可也;它日能爲中國患,除之可也。今無此三條,而坐煩中國,內爲前代雪恥,外爲新羅報仇,豈非所存者小,所損者大乎?

房玄齡說,陛下威名功德已經足夠了,開疆拓土也可以停止了,如果高麗上下有違臣節,就殺了他;侵擾百姓,就滅了他;如果勢大威脅大唐,就除了他;可是沒有這種危機,拖累大唐,只是爲了隋朝雪恥,爲了新羅報仇,就是收益小,損失大的行爲。

張居正在閉門會的諫言,和房玄齡的遺言,是一致的,不能因爲朝鮮半島的問題,拖累坐煩大明。

而養寇自重的爛仗,就是拖累。

“如果打成爛仗的話,其實也不必要議和,大明京營撤出,大明遼東軍進入朝鮮,由李成樑父子負責,養寇自重就養寇自重吧,定期打開邪馬臺軍港的籠門,放一點倭寇入朝,給寧遠侯養寇自重殺着玩,也給倭國本土放血,未嘗不可,先生以爲呢。”朱翊鈞看向了張居正給出了另外一個答案。

可控的養寇自重,一種很無情的玩法。

議和對大明而言,是一個非常恥辱的選擇,這種骨鯁,到了崇禎年間,成了一種拖累,崇禎皇帝面對建奴,有意議和,但朝中風力輿論,逼着他不能議和。

朱翊鈞思前想後,也不是非要議和,就這麼拖着也未嘗不可,反正遼東軍本身就搞過養寇自重,大明也要滅倭,戰場在朝鮮不在大明,每到這種拼血條的環節,大明的血條就會讓敵人絕望。

“啊?”張居正看向了陛下,有些驚疑不定,陛下這番話,當真是冷酷無情,養寇自重的爛仗,居然給倭國放血,而且只要倭寇定期進犯,朝鮮人就會記得被倭寇荼毒的恐懼,有利於大明在朝鮮半島的統治。

張居正這一輩子,可謂是無所不能的一生,只要他還活着,就沒人敢顛覆新政,如果說有哪些遺憾,那就是張居正勸了十三年的仁恕之道,越勸,陛下越是無情。

“臣以爲善。”張居正認可了陛下的無情。

戚繼光欲言又止,他要是把陛下那一套天花戰法告訴張居正,恐怕張居正纔會更清楚,勸仁恕的話,陛下是一點都沒聽進去,戚繼光最後沒說出來,那是陛下最後兜底的手段,此戰,大明不見得贏,但一定不會輸。

李如鬆要帶領三個騎營率先出發,先前往遼東,而後前往邊境的九連城,等待糧草就位就進入朝鮮義州,大明軍開始直接干涉。

李如鬆再次成爲了大明先鋒將軍。

萬曆十三年臘月二十五日,朱翊鈞來到了北大營武英樓,等待着校場點兵和開拔儀式的進行。

朱翊鈞將平倭副將軍印端在手裡,看着李如鬆,正色說道:“李如鬆,爾爲大明第一悍將,朕素知爾之勇武,但先鋒之責重大,切記不可輕功冒進,大明現在耗得起,萬事謀而後定,若是朝鮮王出爾反爾,甚至和倭寇勾結在一起,就退出朝鮮,從長計議。”

“到時候,朕再遣京營,將他們一網打盡便是。”

朱翊鈞將平倭副將軍印遞給了李如鬆,繼續說道:“既接將印,須知肩負萬人生死,不可掉以輕心。”

大明皇帝往前湊了湊小聲叮囑道:“戚帥跟咱說,只有參透了勝負乃兵家常事這句話,才能爲帥,你到了朝鮮,就好好打,打不過就跑,活着就是贏,留着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朝廷這頭兒,咱給你頂着,不必爲朝鮮拼命。”

“啊?”李如鬆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驚訝,陛下耳提面命的話,居然是讓他打不過就跑,不要爲朝鮮人拼命,這實在是讓他出乎意料之外。

朱翊鈞的軍事天賦爲零,但他看萬曆朝鮮戰爭,發現李如鬆、陳璘這些悍將,打了一些十分愚蠢的仗,明明可以稍微退一步,然後集結優勢兵力,消滅對手,但往往是一步不退,五百人打五萬都不肯撤;明明可以減少損失,但就是要拼命;明明有騎兵,卻發揮不出自己的機動優勢,跟倭寇死磕。

仔細研究就可以知道,這不是悍將們不知兵,或者說不把軍兵的命當命,而是大明朝廷不信任這些將領,而是採信朝鮮國王李昖的話,這種偏聽偏信,就造成了在前線的將領,哪怕是因爲糧草不濟動彈不得,也得進兵,不進兵都是罪責,更惶恐怯戰、戰敗了。

所以,朱翊鈞耳提面命就是,不必爲朝鮮拼命,他們的國王自己都不把朝鮮人的人命當回事,大明軍也要靈活一些。

“這是密喻,你且收好,這就是朕的最高指示,出了事,朕兜着。”朱翊鈞將一個密匣交給了李如鬆,裡面是騎縫章蓋下的密喻,裡面就一句話,就是他說的,不必爲朝鮮拼命,敢這麼給承諾,是大明耗得起,兜得住。

大明是天朝上國,最壞的結果也是養寇自重的爛仗。

戚繼光站在一旁,本來想說慈不掌兵,但最終沒有說出口,他覺得陛下指示的對,萬事都要問一個爲什麼,爲了父母之邦這種虛頭巴腦的東西?前線軍兵卸下負擔作戰,才能更加靈活。

吹角連營,大明北大營的號角聲響起,出發的吉時已到,大軍準備開拔。

大明皇帝從武英樓裡一步步的走到了校場,看向了在校場上雲集的騎營,萬人隊,穿着棉服衣襖,腳上是棉鞋,背上鼓鼓囊囊的軍囊裡放的是棉被,每個軍兵都帶着一個氈絨帽。

這頂帽子是大明皇帝朱翊鈞的發明,帽子是獺兔皮草製作,這種兔子來自於法蘭西,由大明敕封葡萄牙國王安東尼奧,在萬曆三年引進大明的一種養殖兔,按照安東尼奧所說,獺兔就是兔中之王,其皮毛鬆軟,保暖性極強,而且易於繁殖,肉質十分鮮美。

安東尼奧沒有吹牛,獺兔引入大明之後,經過寶歧司的精心培育,成爲了大明皇莊裡極爲重要的皮草來源。

氈絨帽是全皮製作,前沿有硬木板作爲支撐,遮擋風雪,而外布護耳有下巴帶可固定,可以保護耳朵不被凍傷,而外布護耳的前面有扣,可以保護臉頰,整個外布護耳連帶着護頸可以翻折到頂部,即便是春秋天,也不會行動不便。

春秋天是可以凍死人的,氣溫急速變化,人失溫也會被凍死。

這帽子被軍兵們起了外號,叫萬曆帽、長生帽,每軍兵配兩頂,每年可領一頂,這是皇恩浩蕩,因爲一頂純皮氈絨帽可以用十幾年都不壞,愛惜點,一帽傳三代都不過分,陛下卻每年都給軍兵配一頂,以至於北大營的三級學堂裡,那些還在讀書的孩子,每人都能帶着一頂這種帽子。

付出的代價就是每年有數百萬只皇莊裡的獺兔,會被殺死,而這些兔肉也會成爲犒賞三軍的大肉之一,而獺兔肉,也被軍兵們叫做長生肉。

兔肉很好吃,朱翊鈞很喜歡。

這一頂帽子的造價,只要二錢銀子,而每個軍兵每年的衣、服、被的標準是三銀,這是十八兩額定軍餉之外的福利。

“大明軍,威武!”朱翊鈞沒有長篇累牘的演講,每次出征就只有這一句話。

因爲大明軍真的威武。

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1016章 問題的關鍵,是找到關鍵問題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994章 換了批人,幾乎等同於換了人間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
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1016章 問題的關鍵,是找到關鍵問題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994章 換了批人,幾乎等同於換了人間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