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

凌雲翼帶兵回京的原因,是他只收到了聖旨,而沒有收到皇帝的密諭,就是隻有皇帝和巡撫、總督、總兵之間的單線聯繫的密疏制,一些不方便公開講的話,可以在密疏裡講。

聖旨有可能是內閣寫的,但密諭一定是皇帝寫的,所以沒有見到密諭,凌雲翼反應有點過度了。

萬曆維新以來,凌雲翼一共回京兩次,他對京師的情況,其實瞭解不多,也不清楚皇帝、大將軍、元輔之間是不是維繫着一點微妙的平衡,而王崇古的死,打破了這種平衡。

凌雲翼這1500客兵,絕對不是京營十萬銳卒的對手,人數碾壓的同時,京營還是成體系作戰,若真的是京師有變,這1500人回京就跟送死沒什麼區別。

凌雲翼的打算,就是回京送死來了。

他的打算很簡單,如果張居正正在謀劃,還沒有行動,沒有篡位成功,這1500人回京,會給張居正造成極大的壓力。

就是張居正他篡位成功了,這1500人無法造成實質上的傷害,也會讓張居正這個人,生生世世捱罵。

1500人從漢城回到北衙,這一路上的動靜根本無法掩蓋,就像司馬昭無法掩蓋當街殺死了皇帝曹髦一樣,張居正若是真的篡位了,無論怎麼樣,一定會和司馬家一樣定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這麼做,也沒什麼具體的原因,凌雲翼覺得自己是大明人,要以一個大明人活着,也以一個大明人死去。

但回京後,凌雲翼才發現,自己真的是誤會了,張居正沒有篡位的條件,因爲張居正本人處於皇帝的嚴密保護之中,這種絕對權威人物,被另一方嚴密保護,就徹底不具備篡位的可能了。

“凌次輔在朝鮮做事,堪稱雷厲風行,但大明畢竟不是朝鮮,有些時候,還是要稍微收斂一二。”朱翊鈞手裡拿着幾本彈劾凌雲翼的奏疏,這些個奏疏都是說凌雲翼太激進了。

不是誣告,事兒都是真的。

朱翊鈞這是和新任次輔,溝通在京工作方式,可以激進,但不可以極端,極端激進會授人以柄。

“方外蠻夷之地,自然需要雷霆手段,臣回到京師,自然不會如此行事。”凌雲翼就差拍着胸脯跟皇帝保證,不會極端了。

朱翊鈞和凌雲翼聊了很久朝鮮舊事。

朝鮮漢城有一批舊貴人,倭寇來的太快了,一大批文武兩班的舊貴、成均館學士、文武兩班貴人庶子組成的中人,沒有離開漢城,而倭國也要依靠這些舊貴人組建花郎協軍,倭國大名和文武兩班舊貴人一拍即合。

階級認同大於族羣認同,在這一刻表現的淋漓盡致。

大明軍收復漢城後,這批舊貴人的處置就有了些分歧,李舜臣殺掉了逃難到平壤的舊貴,漢城這批舊貴,處置有些棘手。

凌雲翼到了漢城,不由分說,直接把他們給殺了,和倭寇一起堆肥了。

這件事過分在凌雲翼沒有進行任何甄別,是不是被脅迫、是不是有不得已的苦衷、還是戰前已經被收買、還是虛與委蛇假意配合暗中支持反抗義軍,凌部堂不管,全殺。

一部分的文武兩班,畏懼於倭寇的暴力不得不和倭寇配合,但他們暗中支持反抗義軍,這部分在朝臣們看來,是可以爭取的對象。

但凌雲翼在漢城,他覺得,這些舊貴人,所謂的支持反抗義軍,根本就是在兩頭下注,無論誰贏了,他們都可以安然無恙,繼續做自己的肉食者。

若不是碰到了凌部堂,這些人的謀劃,就真的成功了。

“陛下,這人都死了,臣也不會死而復生之術。”凌雲翼承認自己有些激進,但是他不覺得自己做錯了,當初他殺人的時候,根本就沒打算繼續進步,也不準備入閣。

萬曆維新之後,他跑了兩廣、山東、河南,在這三個地方做總督,能進步早就進步了,顯然嗜殺這個特徵,讓他很難更進一步了。

但還是那句話,個人奮鬥固然重要,但歷史進程也不可忽視。

朱翊鈞左右看了看,看葉向高停筆了,才說道:“不過蠻夷爾,朕倒是覺得凌次輔做得很好,否則餘毒未淨,貽害無窮。”

“陛下,臣當時也是這麼想的!”凌雲翼不住的點頭,他就是這個想法,餘毒未淨貽害無窮,就皇帝小時候提的那些問題,他這麼大歲數了,也沒有一個可靠的答案,他也沒那個本事找到答案。

解決不了問題,那解決製造問題的人,就奇怪的合理起來了。

凌雲翼還殺了一批人,花郎,花郎很好甄別,花郎都是大花臂,不論是否做過倭國的協從軍,但凡是大花臂都被抓了起來,送到了淨事房閹了,當了礦場苦力,和倭奴一起管理。

這種不分好壞的做法,招致了很多的議論。

一部分的花郎在朝鮮國破的時候,加入了義軍對抗倭寇,倭寇走了,凌雲翼把他們當倭寇同等對待,把他們當倭人整,爆發了一陣騷亂,被凌雲翼強勢鎮壓了。

“陛下,這件事,臣也有話說,朝鮮、倭國和大明不同,在朝鮮和倭國,花郎大多數都是幫會遊墮,或許他們抗倭了,但倭寇褪去之後,這些人立刻開始重操舊業了。”凌雲翼詳細解釋了他爲何會這麼做。

身在大明,尤其是深居九重的陛下,其實很難理解朝鮮和倭國這些地方的幫會造成的危害。

大明的幫會多數都是勢要豪右養的打手,但朝鮮和倭國的黑惡幫會,並非如此,他們本身就是肉食者。

凌雲翼一開始也想團結這些花郎,畢竟都是窮民苦力出身,很多人做花郎都是迫不得已,有了正經營生,就可以安穩下來。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爲正經營生賺錢少,不正經的營生賺得多。

讓凌雲翼選擇動手的直接原因,就是許多的花郎,成爲了極樂教徒,並且積極參與傳播極樂教這個邪祟教派,因爲倭寇屠掠,讓朝鮮人忐忑不安,極樂教的傳播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朝鮮巡撫、布政司的控制能力。

這些花郎最開始的時候,就是給一些賭場、妓館做打手,然後以這些賭場、妓館爲據點,不斷拉攏花郎和遊手好閒之徒,以極樂教爲主要凝聚力,很快這條街就是他們的了。

只要佔領了一條街,他們就開始制定規則、排除異己、形成壟斷經營,最後開疆拓土,一條街、一個坊、一座城,最終連點成線,連線成面,變成難以根除的頑疾。

在凌雲翼動手的時候,極樂教已經開始在漢城獵嬰,這些極樂教徒不僅殺死自己的孩子,連別人的孩子也不放過,人心惶惶議論紛紛。

按照中國對付邪祟的經驗,就是要消滅極端的宗教,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消滅人們需要宗教的環境。

讓人們脫離那個不得不寄希望於神明的環境,是根治的辦法,這是已經反覆數次證明過的路徑。

但是朝鮮布政司根本做不到,人手不夠,人心向背,部分朝鮮人同情、包庇、窩藏、幫助這些極樂教徒,在一部分朝鮮人看來,這些極樂教徒在反抗大明朝廷,讓朝鮮復國。

朝鮮布政司初建,根本無法按照既定路徑消滅極樂教,只能清除極樂教的擁躉了。

凌雲翼判斷,如果再不出手干涉,恐怕大明王化朝鮮就成了鏡中花水中月,最終連倭國的礦產也會一併失去。

“朕不在朝鮮,既然凌次輔覺得有必要,那就是有必要。”朱翊鈞鄭重思慮了一番,還是認可了凌雲翼的做法。

人死不能復生,摘掉的鈴鐺也不能再給這些花郎裝上。

而且從朱翊鈞個人而言,他很支持凌雲翼的這種做法。

“朝鮮在打仗,不能以常理論之,而且現在不動手,日後再動手的話,恐怕,要死更多的人。”朱翊鈞解釋了自己的路理由。

大明軍沒搞出屠城來,已經是大明軍紀嚴明瞭。

如果讓曾省吾去,曾省吾怕是要拿出當初平定都掌蠻的辦法了,倭國在朝鮮殺的血流成河,這些朝鮮人不去指責倭人,反過來抗拒、指責大明。

就因爲大明是君子,就該被罵?

而且任由極樂教這麼發展下去,大明再動手,那就不是凌雲翼這種溫和手段了,而是大軍開進。

凌雲翼的做法,反而是以最小的代價解決了問題。

甄別?怎麼甄別?大明在朝鮮根本沒有那麼多人手,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甄別,根本做不到的事兒。

凌雲翼做得不對,但沒錯,就像當初海文忠海瑞對張進、張誠二人無詔抽分泰西大帆船一樣,不對,但沒錯。

“朕發現,倭國和朝鮮,似乎都解決不了這個邪祟的問題,極樂教在倭國如日中天,在朝鮮也有氾濫成災的趨勢,凌次輔從朝鮮回朝,覺得爲何如此呢?”朱翊鈞問了自己一個關切的問題。

按理說,倭國和朝鮮都是儒文化,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儒家文化,中原就可以三武滅佛,但倭國和朝鮮都對宗教束手無策。

廟裡的和尚在大明青燈古佛,在倭國搞出了僧兵,而且極樂教的泛濫,朝鮮和倭國,都束手無策。

凌雲翼思索了很久,纔開口說道:“臣最初覺得是君子之惡,治人者君子也,那君子作惡,自然是惡貫滿盈,但臣在朝鮮日久,發現錯謬也,不是君子之惡,而是朝鮮和倭國,都沒有完成國朝構建。”

最開始,凌部堂以爲朝鮮的種種亂象,最大的問題是朝鮮王室,但消滅王室後,問題還在;

後來他以爲最大的敵人是文武兩班和他們的庶子中人,但李舜臣和凌雲翼消滅這些後,問題還在;

後來他以爲是花郎這些遊墮之民,等到解決後,問題還在。

至此,凌雲翼發現了朝鮮的根本問題,就是沒有完成國朝構建,不得不依靠一個宗主國,來調節國內的矛盾。

通俗來講,這些蕞爾小邦必須要找個爹,讓爹來指導他們做事。

在爹懶得管的時候,懶得管的地方,可不就是亂象叢生?

“朝鮮在四樑八柱上,只有文化從中原學來的算是穩健,其餘皆缺;而八柱,更是一言難盡,沒有完成國朝構建,所以纔會百事難成。”凌雲翼鄭重的說道。

“如此。”朱翊鈞恍然大悟,原來是國朝構建!

這是萬文恭萬士和的理論,萬士和認爲國朝構建爲四樑八柱,對四樑八柱都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782章)。

四樑爲軍事上擁有基本的軍事框架、經濟上擺脫了自然經濟進入小農經濟、政治上得到了普遍擁戴、文化上擁有使用文字的能力,並且在歷史、律法、貿易政令上使用。

這四樑是門檻,八柱是從四樑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八柱爲衛軍和客兵;種植和稅賦;首府和地方;詩歌和道德。八柱式完成國朝構建的表示,比如軍事上的衛軍和客兵,既要有負責防禦,戰鬥力不強,主要職責是治安的衛軍,也要有負責進攻,主要職能是征伐,平定叛亂的客兵精銳。

凌雲翼滿是感慨的說道:“當然,臣和萬文恭的想法不同,臣以爲,能把四樑完成,就可以認定爲國朝了,無論是用宗教,還是用文化去凝聚,能走完四樑,放眼海內寰宇,不足雙掌之數。”

“四樑八柱能走完的,只有萬曆維新的大明,在萬曆維新之前,大明的八柱,也缺了兩根。”

萬士和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

萬曆維新之前的大明,缺了兩根柱子,而且是大柱子。

一根是主征伐的精銳,大明戰爭,通常都是守沒問題,打卻打不出去,白白讓人佔便宜,就是打出去,也消滅不了敵人;另外一根是財政稅賦,大明窮的叮噹響。

這兩根大柱子沒有,其他的六柱倒塌就是時間問題了。

按着萬士和的說法,豈不是說,從永樂之後到萬曆年間,大明都不算是國朝,沒有完成國朝構建?

“萬文恭提出四樑八柱,就是說,永樂之後,維新之前,大明缺了兩根柱子,算是由完全的國朝,向下滑落到了不完整的國朝。”朱翊鈞也沒瞞着凌雲翼,萬士和就是這個意思。

萬士和根本不在乎蠻夷,在他眼裡蠻夷都是人面獸心,萬士和藉着修番國志書,對海外番國分級,根本目的,就是畫條線出來,無論日後大明怎麼向下螺旋,都不能滑落到四樑八柱不完整的地步。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

大明在永樂之前,國格都是完整國朝;在永樂之後,到維新之前,全都是半步國朝,缺了幾根柱子,房子都在塌,還假裝無事發生,簡直是恥辱!

“陛下一番話,臣豁然開朗。”凌雲翼這才恍然大悟,這就不奇怪了。

凌雲翼總是覺得萬士和的標準有點太高了,感情根本不是爲番國制定,而是對內劃線,這一切的不合理,立刻就合理了起來。

凌雲翼眉頭稍皺,思索了片刻,帶着幾分釋然的笑容說道:“陛下啊,臣求學的時候,花錢大手大腳,家裡給的銀子,根本不夠用,爲了省錢,就開始記賬,提醒自己不該花的銀子,不要花,記着記着,就開始做假賬了。”

“這賬,還是臣記給自己看的,旁人不會看,但臣還是自己騙自己。”

凌雲翼說的是自己當初的糗事,也是說國朝,不是萬士和有多聰明,有多厲害,而是自永樂之後,歷代大臣們,其實都清楚問題的根本,但沒人說,沒人提,自己騙自己。

大明的腦子,也就是京堂,和大明的軀幹,也就是地方,根本對不上賬的詭異狀態,持續了170餘年,大家都在騙自己。

“凌次輔,居然也這麼做過?”朱翊鈞一愣,隨即露出了陽光燦爛的笑容。

凌雲翼是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皇帝手裡的提線木偶,更不是千年君臣禮法的傀儡。

朱翊鈞和凌雲翼聊了許久,凌雲翼才告退去繼續做事了,王崇古身後事兒處理乾淨後,凌雲翼就真的是大明次輔了。

這次對凌雲翼朝鮮劣行的連章彈劾,是朝中大臣,不太希望凌雲翼順順當當的做這個次輔,在多數朝臣們看來,凌雲翼在朝鮮剛剛好,到文淵閣做次輔,還是有點過分了。

萬一,這凌次輔把京師官員當倭寇整,該如何是好?

可惜內閣輔臣,真的是皇帝本人說了算。

在二月初二龍擡頭的時候,凌雲翼以刑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在西直門外,舉行了公審,對李世達等一干選貢案餘孽進行了公開審理。

這次公開審理,並沒有進行公開處刑,緹騎還要對李世達等逆黨,進行繼續追查,秋後問斬。

王謙坐在臺下,看完了整個公審,到了這會兒,他終於明白了,他爹賭對了,皇帝真的有良心!

皇帝陛下沒有對過去那些爛事斤斤計較,而是選擇了向前看,陛下和別的皇帝真不一樣。

當然王謙也爲自己懷疑陛下頗爲羞愧,皇帝陛下勵精圖治十七年了,但情緒完全崩潰的時候,他也產生了一些懷疑,也有埋怨,但隨着公審結束,都過去了。

“陛下,王謙來了。”一個小黃門走了進來奏聞皇帝。

“宣。”

“臣王謙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王謙入門就跪,行禮頗爲恭敬。

“免禮,坐。”朱翊鈞笑着說道:“王知府心裡對朕有些怨氣,這些日子,躲着不肯見朕,朕理解,畢竟朕用文成公的身後事做了個局,王知府知道了朕的打算,還肯來見朕,朕還是很高興的。”

“王謙啊,節哀順變,爾父已經離世,日後這路,你只有自己走了,文成公沒有給你留下什麼遺澤,甚至留下的都是阻力。”

王崇古把晉黨和工黨交給了王家屏,把上海機械廠拆了,導致王謙對工黨沒有太多的影響力,這是避免工黨打上他們老王家的標籤。

王崇古給王謙留下的只有阻力,首先就是舉人舞弊,其次就是無窮無盡的敵人。

這也是王崇古要王謙致仕的原因,仕途這條路,對王謙而言,就是地獄模式,幸好,皇帝聖眷仍在。

“臣謹遵陛下聖誨,日後定然謹言慎行。”王謙再拜,謝了聖恩。

朱翊鈞看着王謙,十分肯定的說道:“朕給你二十七日守孝時間,二十七日後,回松江府繼續做知府,闖出一片天來,做出成績來,沒人能攔的住你升轉,朕說的。”

自從萬曆五年,張居正守孝奪情事後,朱翊鈞給守孝的事兒,打了個補丁,從二十七個月降低到了二十七天,不是不守孝,而是不那麼長的時間。

並且之後這二十七個月,禁作樂,着素服,代表守孝了。

忠孝不能兩全,朱翊鈞只能竭盡所能的找到那個平衡點,去調和這個矛盾。

朱翊鈞給了王謙承諾,他有本事,有能力,只要好好幹,沒人能用舉人作弊這件事,去針對他,不讓他升轉。

“臣定不負皇恩浩蕩!”王謙再拜,多餘的阿諛奉承他沒有說,說再多都是白扯,還是看行動,他會竭盡所能的把松江府打造成忠誠的松江府。

王謙也沒想到,他們父子二人的聖眷,居然還有剩餘,王謙還以爲在王崇古身後事的風波中,所有聖眷都已經用完了,沒想到還能換到陛下的承諾。

“你在松江府可曾聽到什麼趣聞?跟朕講講。”朱翊鈞興致勃勃的問道,他和王謙的私交很好,說完了正事,自然可以說些閒事兒。

“那可真的是,一言難盡啊,陛下!”王謙的表情格外的古怪,和皇帝分享了幾件趣聞。

象糞壯陽這種弔詭的事兒,剛剛過去沒多久,王謙就查辦了另外一個案子,天價雞。

半隻雞,居然敢賣十二銀,簡直是駭人聽聞,在普通的餐館,兩銀就能置辦一桌酒席了,涼、熱、扣碗、湯、主食全都有的酒席。

可在松江府,十二銀只能買半隻雞。

這隻雞之所以這麼貴,是因爲只吃糧食、喝牛奶、聽音樂長大的,有專門養雞的樂伎,每天給這些雞彈琴奏樂。

王謙辦這個案子,理由是虛假宣傳,因爲雞這種生物,沒有牙齒,它無法咀嚼食物,因此它必須要吞食一些小石子來幫助磨碎食物,這種說只吃糧食長大的雞更乾淨、更尊貴,是個徹頭徹尾的謊言,至少得吃石子。

但王謙實際動機,是維護松江府人的臉面,松江府絕大多數人既不會吃象糞,也不會吃十二銀的半隻雞,但就是這些怪事,讓松江府人顏面盡失。

盤要大,量要少,抹點醬,撒點草,勺一劃,賣給滬爺八百八,這都成童謠了,連小孩子都會唱了!

除了十二銀半隻雞、三銀一個雞蛋的事兒之外,還有最頻繁的就是各種鬥富的事兒,香車美人奢靡之物,上海灘的富少們,鬥富都鬥到海上去了,比誰名下的畫舫多,一年都開不了一次的船,停滿了青龍港。

朱翊鈞笑着說道:“松江府是大明工坊最多、工匠最多、匠人學堂最多、女工最多的地方,時至今日,也只有松江府完成了商品經濟,而且因爲開海,各種思潮舶入,這些事兒今天有,以後還有,這就是朝廷的職責所在了。”

松江府是萬曆維新的橋頭堡,松江府在探索,成功和失敗的經驗,都值得大明腹地好生學習,很多糟爛事兒,起因都是萬曆維新,朝廷要負起主導責任,引導風氣的不斷改變。

“陛下,可能,松江府也是第一個完成丁亥學制規劃的。”王謙說起了萬曆十五年以來最大的新政,丁亥學制。

“這麼快?”朱翊鈞頗爲驚訝,和王謙仔細聊了聊情況,這才萬曆十八年二月,丁亥學制提出剛滿兩年,松江府居然看到了完成的可能。

此時此刻的松江府,已經基本完成了丁亥學制的規劃。

上海大學堂一共四期,兩個學區,可以容納九千名各科學子就讀,上海師範學堂,每年可以培養三千名師範生,除此之外,三級學堂已經完成了鄉鎮覆蓋,正在向村寨覆蓋。

松江師範學堂的師範生,可以向浙江、南衙輸送,讓浙江和南衙更快完成丁亥學制。

丁亥學制,松江府可以在三到五年內,完成丁亥學制的全部要求。

甚至連蒙學堂都配有石灰噴燈和汽燈,這種金貴的東西,朱翊鈞都是能省就省,而蒙學堂白天教小孩,晚上則承擔夜校的職責,教工匠讀書識字明理。

王謙有些激動的說道:“筆墨紙硯都在變得便宜,尤其是機械造紙和新墨硬筆,讓讀書不再像過去那麼昂貴,至少蒙學堂的書本也可以穩定供應,而新式學堂對於舊私塾,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是完全碾壓的。”

“陛下,丁亥學制,哪怕是花五十年,一百年去建設,都值得!”

丁亥學制的推行,給松江府帶來的變化是肉眼可見的,在各個工坊如同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的時候,缺少人才,就成了松江府的頭等難題。

而上海大學堂的前身,松江海事學堂,就解決了部分人才缺口。

現在,上海大學堂可以穩步提供人才,松江府的發展,就會領先別的地方一步!

“陛下,臣有個不太清晰的想法。”王謙目光炯炯的說道:“可不可以,讓松江府的師範生,對甘肅地方支援?甘肅窮困,缺學堂,更缺學正。”

“仔細說說。”朱翊鈞立刻興致勃勃的問道。

王謙上一次靈機一動,還是吏舉法,這個傢伙,總是有些靈光一閃的主意。

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請假條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
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請假條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九十五章 客星犯帝座,佞臣僭主上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