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

神田真一的事,唯一造成的影響就是,解刳院裡多了一個標本,除此之外,沒有在大明京師,掀起任何浪花。

神田真一用銀子收買的部分亡命之徒,也上了海捕公文,有了線索,緹騎辦案的速度會很快。

大明皇帝甚至部分認可神田真一的說法,他倒是想將文章發表在邸報上,但緹騎和司禮監都表示了明確的拒絕。

最讓朱翊鈞驚喜的消息是,倭國的富士山正處於活躍週期,這個活躍週期將會持續兩百年,火山爆發是一個持續性的災害事件,這可以有力的削弱倭國的實力,爲大明滅倭提供一定的幫助。

神田真一的妖言無法惑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明京師,現在更加關注燕興樓交易行的金銀交易。

王謙的玩法,有點過於殘忍了。

反覆不斷地震盪,將意志不堅定的玩家,清洗出去之後,再拉出一個巨大的漲幅,來吸引投機者入場,在最高位開始砸盤,拉出一個巨大的跌幅,在低位再次開始震盪,完成一次循環。

總有聰明人想要看穿波動,希望能夠高賣低買,可連王謙都不知道什麼時候高,什麼時候低,在韭菜不夠用的時候會拉高,在韭菜手裡的銀子幾近於威脅到主力時候,就開始揮舞鐮刀。

這就造成了幾個十分詭異的現象,如果從宏觀上來看,金價用一個月的時間去看,維持在一個十分穩定的區間,甚至波動不足1%,但是從微觀到個人去看,在裡面玩一陣,能虧個底朝天,身家會縮水20%以上。

在這個博弈中,有人賠了,那自然有人賺了。

WWW ▲ttκǎ n ▲¢O

朱翊鈞吐了口濁氣說道:“在過去一整年的時間裡,燕興樓交易行,身家一百銀到一千銀的小戶大約佔交易行的85%,而他們在一年時間內,身家普遍縮水25%到30%,而身家在二十萬銀以上的大戶,或者說門檻很高的私人交易會,在一年時間裡,從交易行拿走了兩百八十餘萬銀。”

“這些門檻很高的私人交易會,就能倖免於難了嗎?這次金銀市,這些大戶們損失了超過三百萬銀。”

勢要豪右在這裡面也要萬分小心,即便如此,過去一年賺的錢,都給大明收蓄黃金做了助力。

朱翊鈞裡有交易行的詳細賬目,王謙並沒有對皇帝,隱瞞他的手段,站在朱翊鈞這個上位者視角去看,不要接觸交易行,會變得不幸。

王謙在他的《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中,就詳細解釋了其中的奧秘,進入燕興樓交易行的每個人,都會獲贈一本,王謙甚至在封面上,就已經寫明:如何在交易行賺錢?離交易行越遠越好。

“朕不明白,明明大多數人都在賠錢,爲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前赴後繼的進入交易行,揮舞着手中的銀票把自己辛辛苦苦攢的錢,送進這交易行呢?”朱翊鈞嘆了口氣說道。

朱翊鈞是個農戶,他其實很討厭投機,但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蛻變的過程中,這些都是必然的。

辛辛苦苦攢點錢,最後都扔進了這交易行裡,圖個什麼?甚至還多都傾家蕩產,去把祖宅抵押給錢莊借錢也要上,覺得自己會比別人聰明。

馮保想了想說道:“因爲很多人只看到了暴富的那一部分人,而沒有看到賠錢的大多數。”

倖存者偏差,人們在觀察時,往往更容易注意和蒐集到成功的倖存者,而忽略那些更難注意到、或者無法統計的失敗者。

倖存者鮮花似錦,站在了舞臺中央,還喜歡四處對人訴說自己的傳奇故事,而失敗者從閣樓上一躍而下,沉在通惠河底,沒人會去關心。

人們總是以爲自己能夠成爲那個倖存者。

人有一種忘卻痛苦的保護機制,對於悲苦,往往都會封閉記憶,對於喜悅反覆回味,最終回憶裡只剩下了甜。

在交易行裡,沒有勝利者,只有倖存者和失敗者。

也正是這些暴富神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讓神田真一的亡命一博,沒有掀起任何的浪花,他的理論很大膽,但沒人關心,甚至都無法讓人多看一眼。

朱翊鈞最終沒有做出明確指示的干涉,也就是詢問了下,最後批覆了一句,朕知道了。

過多的干涉,反而會讓人說皇帝管得太多太寬,不讓人更加便利的發財,這些門檻很高的私人交易會,都免不了被王謙收割的命運,抽出來的利錢,全都變成了黃金了。

朱翊鈞嘆了口氣,拿起了禮部的奏疏,禮部明確了明館制度,表面上看,是在各地港口設立館閣,主要是爲了通商所用,一面負責大明商船抵達的時候貨物集散,一方面負責將地方特產準備好。

明館,從職能上看,的確是做買賣的地方。

館主爲正九品官身,秀才舉人皆可往,除館主之外,另外有監當官一名,主要負責文書、賬房、商品計價等等工作,民間只要能把賬目算清楚都可以應召;

館尉一名,專門負責明館的防務,可自行招募鄉勇隨行,朝廷給額員十人,至於究竟招多少,怎麼養這些鄉勇,就是明館自己的事兒了。

明館的勞動報酬,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方面是朝廷的俸祿,另一方面是明館收入,明館經營究竟幾何,收入幾何,分配幾何,大明不做審計,更不必納稅。

朝廷那點俸祿,主要代表着和朝廷的關係,而不是主要收入來源。

背靠大明商品的明館,究竟能賺多少錢,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明館是和特別貿易許可的配套政策,不僅僅是朝廷環球商隊可以申領,比如某商賈已經獲得了特別貿易許可,在某個港口有了自己的地盤,想要個大明身份,就可以報備朝廷申領明館。

官派館主任期三年,回到大明可以獲得陛下的恩科進士身份,繼續謀求升轉,如果明館不幸死在了異地他鄉,大明覈實後會在他的家鄉銘刻忠烈祠上,按忠烈待遇。

如果真的做成了取而代之,就可以申領大明的開拓勳爵,如果地盤足夠大,可以成爲大明的總督府,總督府和大明朝廷的關係是友邦之上的屬地。

朱翊鈞覺得沒人去,朝廷就給了名頭,就讓人去拼命,而禮部覺得應該要限制下館主的權力。

明館內外所有人,名爲館主實爲漢使,爲了建功立業,睡人家太后估計都沒什麼心理負擔,禮部希望漢使們不要折騰的太過分。

“這就是明館館主官身馬牌嗎?”朱翊鈞拿着一個巴掌大的圓銅牌,正面就兩個字,明、令,而背面寫了四句話:

南越殺漢使,屠爲九郡;

宛王殺漢使,頭懸北闕。

朝鮮殺漢使,即時誅滅;

單于殺漢使,懸首槁街。

這些人的身份,朝廷是認可的,皆爲漢使,也就說,如果他們在當地遭遇任何不幸,大明天兵的確很遠,但環球貿易的商隊,每年都能抵達一次,會爲這些漢使報仇。

這是一種非常暴力的表述了。

看得出來,高啓愚爲了能把興學的差事辦好,真的是用盡全力了,不從海外搜刮足夠多的白銀,他要做的普及教育,恐怕很難成功。

這四句出自《漢書·蘇武傳》的話,朱翊鈞硃批,就是他這個皇帝的承諾。

可以預見,明館的制度,的確會和高啓愚說的那樣,變成一個取而代之的小生意。

高啓愚曾經作爲遣泰西特使,繞了地球一圈,回到了大明,在他看來,大明把不必要的善意收一收,該霸道一點就霸道一些。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

“這段話有意思。”朱翊鈞看着禮部的奏疏,沈鯉在政事奏疏裡,夾帶了一點點私貨。

唐開元、天寶間,中國強且盛,自長安西門西去,盡唐境,一萬二千里,閭閻相望桑麻蔽野,天下言富庶者,無如隴右,江南亦不能比。

今日,所謂萬二千里,蓋包西域屬國而言,隴右則今之臨、鞏二府也。蕭條千里曠無人煙,視古之富庶,殆如異域,何地利相懸之甚也?

氣溫降低,曾經人口稠密、氣候溼潤的萬里沃土,今天變爲了荒涼蕭條的無人區,地利懸差這麼大,陛下要重開西域、海陸並舉,禮部並不反對,海陸並舉、重開西域理所在,但重點還是在開海上。

這就是禮部稍微夾帶的私貨,希望陛下更加關注開海的變化。

“今年火藥產量增加二十萬斤吧。”朱翊鈞硃批了明館的制度,相應的朝廷專營的產業,也要增產,來滿足特別貿易許可和明館制度的推行,這也是開海新政的一部分。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更多的火藥生產,爲仗劍行商保駕護航。

次日的中午,大明皇帝廷議之後,換上了常服,來到了燕興樓交易行,每月一次的燕興樓盤賬,準時進行,朱翊鈞作爲燕興樓的大東家,對燕興樓的行情每個月都要看一下。

王謙作爲燕興樓的總負責人,恭候聖駕,將皇帝迎入了天字號包廂,並且將早就準備好的賬目呈送到了皇帝面前。

燕興樓交易行現在的票證分爲了三類,大票,小票和新票。

大票就是以綏遠馳道、綏遠礦業、西山煤局、勝州煤局、桃吐山白土、蘭州毛呢、永定毛呢、永升毛呢、五大造船廠、環球貿易船隊爲主,這些大票,票的價格很低,但票價增長速度很慢,主要吃分紅派息。

小票主要以民坊的船舶票證爲主,其中三桅夾板船已經停止發票,主要是五桅過洋船和快速帆船,快速帆船每年只有三艘用於遠洋貿易進行放票,這類票價波動略大,但整體穩定。

新票,則是以五大遠洋商行籌集資金爲主,元緒羣島依舊是這一類新票裡面的熱門票證,這類新票賭性很大,因爲遠洋開拓依舊是一個風險極大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血本無歸。

“當年你父親人人做船東的計劃,執行的很好。”朱翊鈞看完了大票小票的交易記錄。

燕興樓最重要的作用,不是給投機客投機,而是給大明北方的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們做船東的機會,享受開海紅利,是重要的分配工具之一。

王謙俯首說道:“臣的父親,時常叮囑臣,不要讓大票小票過分激烈波動,影響朝廷分配之事。”

“所以你就把目標瞄準了新票是吧。”朱翊鈞略顯無奈的說道。

“具體而言是賭徒。”王謙俯首說道:“在燕興樓購買大票小票,基本賠不了錢,每年能領到分紅派息,但非要在新票裡折騰,那就怪不得臣了。”

“金銀交易分到了新票裡,就是告訴所有人,這裡面風險很大。”

朱翊鈞思索了片刻說道:“稍微提高一些新票的門檻吧,從一百銀的門檻,提高到一千銀如何?你是燕興樓的大掌櫃,你覺得呢?”

燕興樓入市門檻要一百銀,斷絕窮民苦力入場的可能,家產不足百銀,根本沒有那個抗風險能力,百銀之下,更重要的是衣食住行,婚喪嫁娶。

“臣不贊同。”王謙十分鄭重的說道:“陛下,如果提高到一千銀的門檻,會遭人罵的,除了遭人罵,還會被質疑吃獨食,此乃當初永樂開海之大弊。”

“當時所有人都覺得朝廷把獨食吃完了,但只看到了發財,沒看到危險,三寶太監當年在馬六甲海戰、錫蘭打仗,錫蘭國王可是直接調動了五萬軍兵。”

“自宣德九年第七次下西洋之後,大明國朝把官船官貿停了,海洋讓了出去,結果就是葡萄牙人跑到了濠境,西班牙人滅了呂宋,濠境是大明腹地國土,呂宋是大明藩屬。”

王謙的理由十分充分,他反對繼續提高門檻,一旦形成皇帝領着大戶吃獨食的廣泛風力輿論,會給大明開海造成更多的不確定性。

理由很充分,但這麼直截了當的頂撞皇帝,也是需要勇氣的。

王謙要走獨臣的路數,就不會對皇帝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獨臣唯一能倚靠的只有皇帝。

“你說的很有道理,朕欠考慮了。”朱翊鈞思索了片刻說道:“朕只想着提高門檻,把抗風險能力更弱的人拒之門外,這看似是一種善意的保護,但在門外的人,會覺得朕關了門,不讓他們進門,反而會由衷的怨恨。”

“先生講莊子曾對朕講,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

這段話是莊子說的,意思是:大道無名很難用準確的語言去描述;大辯不用言說而是用事實;過於追求仁政,反而是一種暴政;真正的廉潔並不是特地謙讓,而是勇於擔當;大勇不逞血氣之勇,而是勇於公戰。

大仁不仁,歷史已經反覆證明過了。

“國姓正茂在呂宋,把那些個夷人當人看,結果呢,懷恨在心,嫉妒漢人用雙手創造的財富,襲殺我大明良善,丁洋全家六人反而被殘忍虐殺,大仁的確不仁。”朱翊鈞擺了擺手說道:“就當朕沒說過吧。”

“陛下聖明。”王謙再俯首,他希望陛下一直這麼英明下去,不會固執己見、剛愎自用,良言嘉納,帶着大明這條船,在再次偉大的道路上,越行越遠。

“番都指揮劉吉率領船隊回到了呂宋總督府馬尼拉,不日就會抵達松江新港,這個消息傳到京師,環球航行的船舶票證應聲而漲。”王謙介紹今天市場上的波動。

燕興樓們的船東們承擔了將近七成的船隻營造費用,爲船隻買單,但只能分享三成的利潤。

船隻的養護、維修、損失,也多數由船東們來承擔,但即便如此,燕興樓的船東們,依舊能夠在遠洋貿易裡獲利,比工坊要少一點,但勝在穩定。

尤其是大票裡的環球貿易船隊,只要大明水師依舊無敵於天下,環球貿易船隊就是穩賺不賠,穩定到比過去當地主還要穩定。

因爲有燕興樓的存在,大明開海政策獲得了普遍支持。

“有人造謠環球貿易的船隊,在泰西被擊沉了,這消息傳了好幾天,造謠者三個交易商幫,已經被臣給禁止燕興樓貿易了。”王謙說起了一件小事,市場就是這樣,有着各種各樣的消息傳播,這本來很正常,小道消息滿天飛。

王謙趕緊解釋道:“臣之所以要這樣處罰,是他們登了雜報,刻意擾亂大票、小票的票證市場,這是燕興樓交易行條例明令禁止的操弄。”

不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是一些勢要豪右惡意做空大票小票市場,並且通過雜報來傳播這種造謠信息,誣告反坐在交易行裡也是如此。

雜報是當下百姓瞭解消息的唯一渠道,胡說八道,是要挨罰的。

這是一種相對公平,在燕興樓交易行交易的人,多數抗風險能力弱、不求一夜暴富的人,把銀子都投入大票小票之內,這部分人的消息相對閉塞,很容易受到情緒影響,在博弈中吃虧。

勢要豪右掌握了雜報,等同於掌控了喉舌,惡意操弄,自然要被責罰。

朱翊鈞點頭說道:“罰款不管用,禁止交易不管用,明知故犯,一犯再犯者,擬好名單告訴朕,朕讓稽稅緹騎查一查。”

“查他個底朝天就老實了。”

新票裡全都是賭徒,大票小票可都是大明很多產業的東家,是要保護好的鐵盤。

“劉吉也要回來了。”朱翊鈞打算和劉吉好好商量下,關於明館的事兒,大明皇帝看着樓下人頭攢動的貿易行,伸了個懶腰,在發展的路上,有好有壞,但總體而言,還是好消息較多。

劉吉帶領的大明遠洋貿易船隊順利回航,在抵達琉球之後,海防巡檢用最快的速度通報了松江府,在萬曆十五年三月初三這天,遠洋貿易船隊順利抵達松江府新港。

這一天港口上人山人海,都是收到了消息迎接船隊回航的人,在回航的這一天,新港禁止出入港口,爲大船隊讓行,因爲龐大的船隊僅僅進出港,就要一天的時間。

天公作美,萬里無雲,海天一線的藍色,出現了第一根桅杆,桅杆上懸掛着硃紅色的團龍旗以及七星旗,這代表了大明官船和大明商船的雙重身份,很快數條桅杆從海面上不斷的升起。

港口的人羣爆發出了巨大的歡呼聲,號角聲、鼓聲此起彼伏更加熱鬧,海鳥被驚動展翅高飛,劃過了海面。

爲首的是三條快速帆船,分別是通和、泰安、安業號,這是專門爲海貿而改良的遠洋船,有三根桅杆,滿載爲一千二百料。

相比較游龍號和飛雲號,這三條快速帆船,減少了兩根桅杆,降低了五百料的載重,但船速並沒有降低,而且更加靈活。

之所以有如此的改變,其實主要是爲了適應遠洋貿易的環境,三桅快速帆船更像是戰艦。

(現役破浪號風帆訓練艦)

萬曆十四年起,快速帆船開始了環球航行測試,將海測的經驗進行總結後,對船隻進行進一步的改進,預計在三到五年內,形成穩定的遠洋型號,最終的目標是用快速帆船完全替換掉普通的帆船,更快的貿易。

快速帆船環球航行一次,只需要八個月的時間,縮短貿易時間,就是獲得更多的金錢。

在三艘快速帆船身後是二十條的五桅過洋船,五十條的三桅馬船,以及百餘艘的四百料戰座船。

算上戰座船,不到兩百條船的遠洋商隊,和永樂年間下西洋的船隊相比,規模上要小很多很多,永樂年間,鄭和帶領的船隊,光包船就有260餘條,遑論護航的馬船了。

但這不代表從海外帶回的財富會少,船少了,但獲得財富的效率變高了。

四百料的戰座船,並沒有因爲大明日新月異的推出新型船舶被淘汰,反而經過了數次改良之後,仍然能夠承擔軍事職責。

更小意味着更加靈活,意味着更廣泛的戰場環境,更小意味着更快的速度,能夠進行偵查等工作。

比如四百料戰座船因爲吃水比重型船隻小,可以駛入部分的河道,完成作戰任務。

劉吉帶領的環球商隊,帶回大明五百萬兩的白銀、十二萬兩的黃金、六百五十萬斤的赤銅、兩萬桶棕櫚油和三萬桶方糖、兩萬包的棉花、一百五十萬斤的硝石等等數不勝數的貨物。

而這裡面最珍貴的是一萬斤的金雞納霜,這東西是舊港總督府今年的稅賦,舊港總督府留下了更多的白銀來支撐海外通行寶鈔,使用金雞納霜來抵稅賦。

松江鎮提督內臣張誠滿是疑惑的問道:“這兩條馬船上,裝的是什麼?”

劉吉將貨物清單交給了提督內臣張誠,張誠的義父是陛下身邊的二祖宗張宏,同樣張誠也是松江市舶司的內官,貨物的清單,張誠要挨個覈對,這裡面有一半貨物在售賣後,要折銀進入內帑,決計不可馬虎。

這是陛下的銀子!

還有一船專門給皇帝陛下的伴手禮,這是政以賄成,不把皇帝哄高興,皇帝一不高興鬧起了脾氣,又下旨禁海,弄得一地雞毛,就不好看了,主要是各種植物的種子,分門別類的整理好,讓陛下用以不務正業。

但是貨物清單點檢之後,張誠發現,有兩條船上,居然沒有貨物。

“俘虜。”劉吉有些疲憊的說道:“大明船隊實在是太富有了,總是有些不長眼的傢伙,非要試試以衆欺寡以多打少,試着從大明船隊咬下一塊肥肉來。”

“顯而易見,他們踢到了鐵板,不僅沒吃到肉,還崩掉他們兩顆大門牙。”

除了黃金白銀貨物之外,他還帶回來了一大批不長眼的俘虜,大明官船官貿可是全員水師!

“原來是俘虜,咱家一定會稟明聖上,水師軍兵的辛苦和兇險。”張誠由衷的說道,仗劍行商,絕對不是謊言。

劉吉心有餘悸的說道:“在海上,除了一條船上的人,其他人都不可以相信,這是血的教訓,這五年來環球貿易,最兇險的一次就是這次,我輕信了一個西洋的商人。”

“沙阿·買買提特使在京師就反覆對我說:如果你遇到了一條毒蛇和波斯商人,先殺死波斯商人;寧願相信毒蛇,也不要相信大食商人的花言巧語。”

“我起初還不信,這次吃了虧,算是長了記性。”

劉吉損失了一條五桅過洋船、兩條馬船,才搞定了波斯商人、大食商人、葡萄牙商人和黑番的聯手偷襲,獲勝是獲勝了,但船被燒燬了,還犧牲了七名水師軍兵。

西洋是波斯商人和大食商人的地盤,沙阿買買提反覆提醒劉吉,不要相信商人的鬼話,劉吉記在心裡,始終對這些商人有所防範,纔沒釀出大禍。

“劉指揮休息,咱家把剩下的貨物點完。”張誠看得出劉吉的疲憊不堪,遠洋歸來,剛下地,劉吉和水師軍兵們,還有點暈地。

劉吉走進了港口的大澡池子,遠洋歸來,他要用硫磺皁仔細梳洗,才能下榻港口的會同館驛,三日後纔會啓程入京面聖。

這是必要的防疫流程。

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1017章 相濡以沫自難棄,風雨同舟可白頭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
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1017章 相濡以沫自難棄,風雨同舟可白頭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