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

“好了,鎖國之事不在議程之內,大家都停止這個話題吧,還是說回關白提出的檢地法吧。”徐渭作爲談判的主持者,目的是解決糧食危機,不要干擾到白銀開採和流出,倭奴、遊女的流出,這是長崎總督府存在的意義。

滅倭很重要,白銀流入也很重要。

“總督來自大明,大明從萬曆三年開始清丈,釐清地籍,以天朝上國之強盛,依舊用了近十年的時間,才做完了清丈,而倭國現在的局面,需要用多久?又要打多久?”毛利輝元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檢地法很好,這是解決倭國的一個十分根本的辦法,什麼變法,什麼維新,什麼革故鼎新,不都是在生產資料再分配上下功夫,做文章嗎?

這世道怎麼能變好一些,其實歷史早就給出了答案。

倭國大名不都是酒囊飯袋,對這些知之甚詳,毛利輝元要是沒點眼光,他也不能跟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鬥那麼多年了。

道理大家都懂,尤其是大明大思辨的成果,已經開始向外輻射的情況下,但真的要做的時候,就會發現,難如登天。

“糾正一下,大明到現在沒有完成清丈,在貴州、在雲南、在綏遠、在遼東,在廣西部分地區,仍然沒有完成清丈,還有海外總督府,除呂宋外,並沒有進行。”徐渭糾正了毛利輝元的說法,大明只是在腹地完成了清丈。

這是皇帝和元輔對於清丈的定性,清丈新政沒有完全成功,鬥爭還在繼續。

“這麼說毛利家同意檢地了?”織田信長面色凝重的問道,在他提出檢地法之後,毛利輝元根本沒有旗幟鮮明的反對過。

“大明到現在都沒有徹底完成清丈,也沒有還田。”毛利輝元搖頭說道:“織田信長,你的想法很好,但你太想做事了,你的企圖心太強了,當真以爲你一個織田信長,就能讓倭國變得天朗氣清?別說一個了,就是十個八個,也絕無可能。”

“大明可以清丈,倭國不能檢地。”

織田信長面色通紅,厲聲說道:“怎麼不能!大明可以,我們怎麼不能?”

毛利輝元沉默了許久,纔開口說道:“我來問你,檢地法,就單一個統一度量衡,你以什麼標準去確定膏腴、中田、貧田?一町到底有多少?”

倭國的土地單位是町,但是一町究竟是多少,從來都是一個約數,有3600步(60步×60步),有3000步,還有1200步,之所以各有不同,這就跟各大名收的稅不同有關了。

把町弄的小一點,按町收稅,名義上看起來不多,但其實是敲骨吸髓的重稅。

“大明有現成的標準!雖然水文地理略有不同,但土地以產量爲基準進行分類,大明已經做了兩百多年了,我們爲何不行?”織田信長立刻開口說道。

“好,我們抄大明的,那麼清丈的工具從何而來?大明有程大位發明、皇家格物院改良的丈量步車,大明朝廷造丈量步車數十萬件,送至各地,咱們造不了。”毛利輝元沒有反駁織田信長,而是贊同,之後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要反對一個人的政見,需要先贊同他,將他捧得高高的,然後摔死他。

徐渭看了毛利輝元一眼,這個人對大明格外的關注,對丈量步車和皇家格物院的知道的很多。

其實毛利輝元就是喜歡看皇家格物院的《格物報》,他對大明的技術進步心馳神往,但自己又沒有足夠的工匠去推行技術進步,所以只能臨淵羨魚了。

“自然自大明買入即可,我們自己造不了,大明可以,我們可以買。”織田信長眉頭緊蹙,他忽然意識到了毛利輝元到底在說些什麼。

“好,且不提大明肯不肯教,肯不肯賣,我們單說一件事。”毛利輝元看着織田信長問道:“誰來做?誰來做這個問題,需要拆開來看,你在京都,首先要有督辦此事之人,何人督辦?”

上一個主張自制寶鈔的神田真一,現在在大明京師喝茶,標準是大明的,工具是大明的,大明憑什麼教你?憑什麼賣你?真的檢地完成,這些田冊,又該是誰的呢?

“石田三成,有意管領此事。”織田信長回答了毛利輝元的詢問,督辦的人,他已經找好了,石田三成是個很聰明的人,而且十分能幹,按照大明的標準,是個循吏。

“石田三成是羽柴秀吉的人,不是你的人,我希望你能聽懂我在說些什麼,倭國不是大明。”毛利輝元眉頭一挑,立刻嗆聲。

他這番話的意思是:大明是郡縣帝制,而倭國是分封帝制,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政治架構,看起來好像都是封建制,但骨子裡完全不同。

“這…”織田信長有點啞火,他當然能明白毛利輝元的意思。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纔是倭國‘下克上’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

“好了,我們暫且不談論石田三成究竟是誰的人,這個棘手的問題,就當你織田信長手下所有人團結一心,雖然我們都知道那不可能,我們還有個更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毛利輝元繼續說道:“大明清丈是遍佈大明的各級衙門的吏員做到的。”

“你有這麼多的吏員送往各地嗎?這些吏員最起碼要讀過書,要會算學,要能算的清楚賬目,田畝又不是規規整整的,除此之外,這些吏員要做裁定,裁定地契,裁定歸屬,要斷案裁決官司,你有這麼多能幹的吏員,我現在就拱手投降,絕無二話,你殺了我,我都誇你英明。”

“你有嗎?咱們倭國有嗎?”

真當清丈這種高級國事政令,是張居正拍了拍自己的大腿,說要幹,就幹了出來的嗎?

不要老是覺得大明做到了,我也能行,天下事要都那麼簡單,世界就不會只有一個天朝上國了。

“大明有。”織田信長頗爲老實的說道,他從當初設想制度的那天起,就已經把目光完全看向了大明,他要推行檢地法,自己不行,就讓長崎總督府來。

“事事仰賴大明,你要仰賴,大明就肯幫你嗎?!”毛利輝元猛地站了起來,一甩袖子嗤之以鼻的說道。

乾脆你織田信長這個安土幕府將軍,跑去京城找足利義昭團聚得了!反正都是幕府將軍。

“你就是真的把大明的天兵天將請來了,你保得住嗎?那些個大名手裡可是握着刀的!我可以答應你,配合你的檢地法,甚至,我可以給來自大明的吏員提供保護,但其他人呢?”毛利輝元兩隻手一拍桌子,大聲的問道。

“所以,不過是你自己爲了實現自己的野心而已,你根本就沒有想過到底該怎麼實現它!”

“你就是那西遊記裡的金池長老,根本不想成佛,只是想穿上那錦襴袈裟罷了,頒佈也就只是頒佈而已。雄心壯志?野心罷了。”

毛利輝元說完就坐下了,他的話講完了,他贊同檢地法,但不看好檢地法的成功,他不會破壞,甚至會支持檢地法的推行,但認爲檢地法最後不過是一紙空文。

在毛利輝元看來,織田信長就是爲了自己的名聲而已。

出家人講究一個塵緣已斷,金海盡幹,但對金池長老而言,若不披上錦襴袈裟,衆生又怎知我塵緣已斷,金海盡幹。

織田信長沉默了許久,纔開口說道:“嘴上厲害,有本事你打贏我,哼。”

毛利輝元被狠狠地噎住了,織田信長的內政可能真的不太行,很多政令都是拍拍腦袋就要做,有的時候顯得沒頭沒尾,結果往往是做不成,但他真的很能打,這一點沒人否認。

“能打有個屁用。”毛利輝元嘴硬了一句,沒有過多的反駁。

“大明不會提供太多的幫助,可以幫你們完善制度,可以賣你們丈量步車,至於更多的,還是不要太過於貪心的好。”徐渭做出了表態。

完善制度這個可以教,學不學的會,大明就不管了,丈量步車也可以賣,但其他的都得倭國自己去努力了。

倭國不是大明的藩屬國,哪怕是藩屬國,大明也沒有義務去幫他們完成檢地。

“在部分地區這麼做,比如石見銀山、生野銀山、佐渡金礦等地,充分保障當地糧食的供應,不要再出現百姓一揆,干擾銀礦開採了。”徐渭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對於倭人而言,白銀開採也是極爲重要的一件事。

沒有白銀,就無法獲得來自大明的各種貨物。

倭國全面檢地,大明不是不肯幫忙的問題,而是做不到,別說來倭國這種地方,就是綏遠,大明皇帝給了一些豐厚的條件,都沒幾個讀書人願意前往。

在讀書人眼裡,鳥不拉屎的窮山惡水,蠻夷連人都不是,到這些地方做事,他們無論如何都是不肯。

所以,這次的談判,最後達成的共識是,部分特別地區進行檢地,在檢地完成之前,要確保糧食供應,防止出現百姓一揆,導致白銀礦山停工的舊事發生。

“那麼現在來談論一下賠款問題吧。”徐渭開始了談判的第二個議題,倭國對大明的若干賠償問題。

毛利輝元因爲圖謀大明水肥,被大明抓了個現行,照許諾賠償,而織田信長要賠付一千五百萬銀的助軍旅之費,第一年要給三百萬銀,後面是爲期四十年的展期。

大明皇帝發明的這套年息4%展期四十年,就是明晃晃的鈍刀子割肉,就是一點點的掏空倭國的所有。

葡萄牙也有三十年的所謂低息展期,但大明對葡萄牙沒有窮盡一切手段的朘剝,甚至還分享了部分的利益。

對付一個已經完成了國朝構建的國家,就要用這種辦法,一點一滴的掏乾淨它所有的血肉,才能將其徹底消滅,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倭國是一個擁有八百萬丁口,擁有海洋天塹的海島國家,要徹底消滅,就需要用不惜一切代價的用上一切手段。

毛利輝元沒有足夠的白銀賠付大明,包括織田信長也沒有。

毛利輝元、織田信長他們沒有足夠的白銀賠付,大明對此一清二楚,倭國整體一年能夠開採出的白銀,滿打滿算也不過500萬銀(200噸左右),這五百萬銀並不是全都掌控在毛利輝元和織田信長手中,而且他們還要對下分配,在維持自己存續的前提下,又有多少可以拿來賠償大明呢?

不賠償白銀,可以賠償別的東西,比如閹割好的倭奴,比如遊女,比如硫磺,比如魚油等等,這些都是大明所需要的貨物。

“是不是可以借貸一些寶鈔?”織田信長提出了一個辦法,從長崎總督府借貸寶鈔,而後用寶鈔向下朘剝,完成對大明的賠款。

“借寶鈔可以,但是得還白銀。”徐渭大發慈悲的沒有要利息,他心善,沒有在寶鈔的面值之上,再加利息。

借一貫的寶鈔,還一兩的白銀就行,寶鈔就是要多少有多少。

“也只能這樣了。”毛利輝元思索了片刻,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他只能如此,不想方設法的對下朘剝找出這三百萬兩銀子,或者等價的貨物,那長崎總督府就會從實力的角度出發,站在織田信長那一邊。

半殖民地半封建是最殘忍的制度,因爲封建主的存續不再需要本國人的支持,只需要看外人的臉色即可,這就是其殘忍之處,爲了自己的存續下去,任何自我之下的人,都可以是朘剝的對象,不需要去分配利益團結,家臣、武士、足輕、百姓統統都可以朘剝。

善良的長崎總督府從來沒有濫發寶鈔,以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銀爲基準,進行發鈔,上下浮動不到3%,而且就面值而言,多數都是百文以下的小額,而不是一貫大鈔,這種善良的行爲,是爲了可持續的竭澤而漁,源源不斷的獲得倭國的白銀,客觀上促進了倭國的商貿發展。

即便是爲了賠償借貸的寶鈔,其總數仍然保持在浮動之內,不讓寶鈔的貶值速度過於迅速。

“倭國寶鈔能不能換鈔,換成大明海外通行寶鈔?哪怕是新發行的寶鈔。”織田信長詢問了另外一種可能性,他之所以思考鎖國令,其實也是出於無奈,被迫鎖國。

大明建起了高牆,物理上是對馬島、濟州島、長崎總督府、琉球總督府,而在經濟上,則是寶鈔,就這兩條繮繩,拴在倭國的脖子上,隨時都可以讓倭國窒息。

倭國的寶鈔是特殊的,是沒有蕉麻的,是廢紙一堆,不能在海市上直接交易到貨物,織田信長希望能夠獲准,使用大明海外通行寶鈔,這樣一來,軍事上的封鎖對經濟的影響就會變得很小。

除了軍事封鎖、經濟封鎖外,大明也實質上對倭國完成了外交封鎖。

紅毛番在長崎建立了教區,甚至還有九州島大名希望派遣使者前往泰西,再加上織田信長也曾豢養過傳教士,他還有件泰西風格的國王披風,但長崎教區被徐渭、李誠立攻破,而泰西的商船已經數年沒有抵達了,頂多抵達長崎,傳教士也在相繼離去。

政治、軍事、外交、文化都被大明羈縻,這也就罷了,可是這寶鈔也讓倭國變成了世界孤島,讓織田信長徒嘆奈何。

“這是格外的厚待,他們都用那些個通行寶鈔,就很普通,但倭國的就很特殊,物以稀爲貴,倭國寶鈔更加穩健,不受大明政令的影響。”徐渭睜着眼睛說瞎話的本事和大明皇帝是一個水平,都是讀書人水平。

長崎談判總共要維持三天的時間,最終就多項具體事務達成了共識,並且簽訂了一個共計十二條款的和約。

長崎談判,毛利家和安土幕府,算是議和了。

解決倭國糧食危機的最簡單辦法,停止戰爭,只要戰爭停下,土地就會有人去種植,兵荒馬亂對於土地生產的破壞是最爲嚴重的,商貿的繁榮反倒其次。

所以,長崎條約的主要內容,是關於戰爭方面的。

雙方同意維持戰線的基本現狀,停止戰爭行爲,爲停戰期限爲三年,恢復生產;雙方呼籲所有的大名,停止彼此攻伐,休養生息;雙方派遣信使,溝通有無,防止誤會和誤判,造成更大的戰爭規模;共同清繳海盜倭寇,保證海路暢通,商船的順利通行;雙方同意,約束手下武士進入城鎮,不得隨意下鄉;

這五條是關於軍事方面,停戰不代表着小規模衝突不會繼續,保持必要的溝通渠道,防止戰略誤判就很重要了,而清理海寇、約束武士也都是爲了緩解糧食危機。

而關於經濟方面則是:

在銀山進行檢地法的試點,毛利家在石見銀山進行,而織田信長在生野銀山展開試點;

雙方都會力求保證白銀開採的有序進行,同時對進出礦山,進行更加嚴格的約束;

調撥一部分的糧草應急,供應礦山開採;

大明提供一筆高達二百萬貫的寶鈔借款,沒有利息,爲安定礦山提供部分的資金;

毛利家開放廣島城(鯉魚城)、織田家開放大阪港、橫濱港,供商船往來;

在開放的港口給過往船隻給予必要的食物、水和柴薪。

一共十二條,其中最後一條是最有趣的,就是談判決定:全面實行禁教令,完全驅逐泰西來到倭國的傳教士,禁絕泰西教會在倭國的傳播。

這一條不在計劃中,是出乎意料的決定。

織田信長和毛利輝元一見面,對了一下賬,發現很多事,居然不是自己做的,但最後屎盆子都扣在了自己的頭上,有人居中生事,而仔細一查,發現是泰西的傳教士們搞的鬼!

其中以傳教士阿爾卡佐瓦爲首這些人,可沒少幹壞事,甚至還在暗地裡鼓譟百姓一揆,矛盾還沒激化到一揆的地步,但這些傳教士一鼓譟,搞得人心思動,人心惶惶。

幹壞事的人,首先就排除了大明,大明有自己的高道德劣勢,大明對倭國的惡意都是明面上的,手段是雷厲風行的,要打擊報復也是明着來,根本不屑於玩這些鬼蜮伎倆,而這些傳教士們,則是利用宗教凝聚人心這一特點,進行活動。

這種情況之下,織田信長和毛利輝元決定禁教,驅逐傳教士,不允許任何傳教士進行傳教。

“不得不說,大明真的是有先見之明,從萬曆元年起,就禁止了一切形式的傳教,任何傳教士抵達大明,都會被嚴密圈禁,防止禍端。”織田信長站在碼頭上,由衷的對着徐渭說道。

大明有很多決策,看起來極爲保守,但絕對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陛下自然聖明,在大臣們還沒意識到這個危害的時候,陛下就已經對海防同知羅拱辰要求,禁絕傳教士傳教了。”

“你們二位可是在和約上籤了名字,用了印綬,若是這剛出了門,就在長崎海面上打了起來,那不是彼此爽約,而是不給大明面子,定要注意和約履行。”徐渭再次叮囑了這幫喜歡出爾反爾的倭人,他們出門就打起來,那就不是爽約的問題了。

關起門來,你們願意怎麼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大明都管不着,但長崎和約既然是在大明作爲中間人、擔保人和見證人的情況下籤訂的,大明就會督促、監察和約的履行。

也不知道陳繩是怎麼相信毛利輝元的許諾的,三百萬銀?陳繩真的把水肥的工藝帶到了倭國,毛利輝元也會把所有人知情人殺的一乾二淨,不留後患。

信倭人會信守承諾,不如相信老母豬會上樹,畏威而不懷德的番夷,根本不知道承諾爲何物。

神谷壽禎發現了石見銀山,宗丹和桂壽二人從大明福建搞到了吹灰法冶煉白銀,但是最後石見銀山不歸神谷壽禎而是歸了大名們。

倭國這幫蟲豸實在是太過分了,搞得連跑到倭國滅倭的徐渭、孫克毅、李誠立、羅應和都看不下去了。

大明皇帝在密州停留了大約三天的時間,再次開始南下,沒有了馳道後,只有官道,道路變得顛簸了起來,甚至連行進的速度都變慢了許多,從之前一日七八十里,降低到了一日不到五十里。

折騰到了二月底,朱翊鈞才走到了沂蒙山腳下的沂州城(今臨沂),因爲要往徐州去,所以才走這條路線。

沂州隸屬於山東兗州府,沂州下轄郯城、費縣兩縣。

“聽說最近沂州鬧了老毛犼子?”朱翊鈞下榻了位於沂州的行宮,隸屬於皇莊的燕澄樓。

在南巡的這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大明皇帝沒有遇到一次火災,一次沒有。

老毛犼子,是山東的方言,不是什麼青面獠牙、喜歡吊走愛哭孩子的精怪,而是野生的狼,因爲毛髮雜亂,而且夜晚眼睛會熒黃綠色的光,在格外瘮人,所以當地哄孩子睡覺,都是再不睡,讓老毛犼子把愛哭的孩子叼走。

沂蒙山下鬧了狼災。

王一鶚趕忙俯首說道:“臣有罪。”

“免禮吧,有這事兒,就在運河的臺兒莊設立一個巡檢司,本就有這方面的需要,正好解決狼禍。”朱翊鈞說起了自己的處置方法。

臺兒莊這個地方,是運河山東段上最重要的兩個最重要的碼頭之一,另外一個是臨清。

臺兒莊本身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說徐州是南衙的門戶,那麼臺兒莊就是徐州的門戶,這裡很繁華,設立巡檢司也很有必要,除了緝盜、抓賊之外,巡檢司的弓兵也要捕獵野獸,安定地方。

朱翊鈞已經收到了長崎總督府通過海防巡檢發來的奏疏,他簡單看過之後,只能搖頭,徐渭這人不好鬥,唯好解鬥,倭國的局面因爲長崎的干預,達到了一種平衡的狀態。

這看起來對倭國是個好事,但更多的是個壞事,織田信長還在,毛利家也還在,這就是對倭人而言,最大的壞事。

龐憲在治療賀六的時候,對皇帝說:庸醫害人,開的藥都沒有問題,但是這腐肉不去,新肉不生,如何能痊癒?所以纔會拖延那麼久遲遲無法康復。

治病的道理,有的時候,在治國時候也是通用的。

倭國需要一次大破大立,才能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找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方案,達到沖和的狀態,維持長久的穩定,現在在長崎總督府的強力干預下,雙方調停,看似短暫的迎來了和平,但度過了糧食危機後,更加慘烈的戰爭一定會爆發。

歷史上也是如此,豐臣秀吉兩次進攻朝鮮,都被大明給打了回去,付出了巨大代價的戰爭,沒有獲得任何的收益,最終豐臣秀吉的幕府倒臺,換上了德川家康,才迎來了戰國的終結,變得穩定了起來。

兩條兇狠的豺狼廝殺,累了短暫休息,養精蓄銳之後,只會撕咬的更加迅猛。

“馮大伴,鏐兒最近忙什麼呢?”朱翊鈞有些疑惑,居然沒有聽到朱翊鏐胡鬧的消息。

孩子靜悄悄,必然在作妖。

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
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640章 讓人人滿意,就是讓人人不滿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王法?陛下的意志就是大明最大的王法!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813章 雷霆滌倭氣,忠魂耀海疆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