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

制度的僵化就在於層層加碼,所以很多事在草創的階段,都是一片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狀態,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層層加碼的補丁,最終讓制度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機械的行動着,沒有一絲一毫的活力。

通常情況下,這些亂七八糟的補丁,都是歷史的包袱。

大明朝廷已經兩百多歲了,這樣的僵化數不勝數,革故鼎新的意義就在於將這些制度的邏輯全面優化,進而完成大明中興,這很困難,道阻且長。

南巡,也是要解決一些歷史包袱,比如南衙十四府的拆分。

南衙十四府佔據了大明稅收的三成,如果是作爲京畿,這沒有任何問題,但大明兩京制其實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政治中心已經完全轉移到了北衙,但是南衙龐大的地域和恐怖的經濟實力,形成了一種對北衙政令的天然阻力。

拆分,就是此次南巡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一。

其次,就是大明現在另外一個矛盾需要緩解,錢荒和白銀堰塞的矛盾狀態,錢荒代表沒錢,白銀堰塞卻真實存在,這兩種狀態是完全對立的,但又同時存在,按照階級論的第二卷的解釋,是分配出現了問題。

階級論有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但大明目前只有前兩卷,一卷承認階級的存在,一卷則是討論分配。

“陛下,臣以爲,應該在百萬丁口以上的城池,進行全面排查外室聚集之地,徹底打擊貪腐之風。”張居正以內閣首輔的身份,提出了一條政令,全面肅貪,不讓肅貪就肅反,選一樣就好。

百萬丁口以上,是張居正劃出的一條線,反腐也是需要成本的,百萬以下的城池,肅反都是抓的蒼蠅,甚至連蒼蠅都打不到,而且大明的行政能力需要進一步恢復,才能做到。

外室成爲反貪的突破口。

“準。”朱翊鈞批准了張居正的提議,或者說廷臣們的意見。

廷臣不養外室,朝官就不能養外室,京堂百官不能養外室,外官也不能養外室,這就是朝廷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

萬曆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大明皇帝掀起了大明史上規模最大的系統性肅貪,比之洪武年間的肅貪,規模更大,這是爲了行政力量的進一步恢復。

水至清則無魚,貪點拿點,人之常情,這屬於行政成本,損耗的一部分。

可弄到養外室,勾結海外反賊,平素裡一副忠君體國、忠心耿耿,願意爲陛下粉身碎骨的樣子,可是背地裡卻是對皇帝、對朝廷不忠誠,對政令陽奉陰違,姑息縱容勢要豪右強取豪奪,這種雙面人,是決計不允許在大明朝廷爲官的。

這涉及到了忠誠的問題。

“陛下,臣有本啓奏。”王崇古呈送了一本奏疏,奏疏上彙報了一個喜訊,所有的官廠,都完成了三級學堂的設立,這對官廠而言是個巨大的利好消息。

相比較大明京堂的三座官廠,在院試裡的披荊斬棘,斬獲203席秀才,這樣恐怖的戰果,各地因爲官廠的發展情況不同,存在極大的差異,但基本都取得了一些成果。

大明原來的秀才、舉人、進士,這些官選官特權階級,本來只有軍戶和民戶這兩大類,歷代軍戶佔比大約爲30%,現在住坐工匠出身的匠戶,已經正式進入了這一領域。

林輔成在談金錢對人的異化時,談到了戰場問題,勞務市場的公允、生產資料的歸屬、還要看向作爲人必須要擁有和取得的權利,即人權。

“很好,定要保證三級學堂的存續,哪怕僵化一些也無所謂。”朱翊鈞硃批了這本奏疏。

和軍屯衛所不同,官廠因爲生產的緣故,不算貧窮,還是能夠聘請足夠的老師,軍屯衛所的敗壞是一筆經濟賬,軍屯衛所要交皇糧,即子粒糧大約爲三成,還要交給軍屯衛所三成多的地租,剩下的四成,還要面對軍將的朘剝,生產的物質不夠充分,一旦繁衍生息,就會捱餓。

而官廠團造,並沒有如此顧慮,三級學堂、匠人學堂、惠民藥局、匠人官舍等等,都在對下分配的那三成裡面。

官廠團造不想步軍屯衛所的後塵,就必須要保證好分配,官廠團造在,工兵團營就會存在。

“河南、山東總督凌雲翼奏聞,六個工兵團營已經全部招攬完成。”兵部尚書曾省吾奏聞了工兵團營的規模,其實之前這些工兵團營就已經存在了,是凌雲翼、王一鶚作爲總督、巡撫,爲了配合京開馳道、京密馳道修建組織,但沒有正式的番號。

現在被朝廷所認可,並且給了工兵團營番號,至此,從朝廷到地方,都擁有了工兵團營。

朱翊鈞對河南山東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詢問,七月,河南的清丈出現了反覆,部分鄉賢縉紳以土地荒廢爲由,要求凌雲翼減稅,就是傳統的災逋改折。

這個玩法其實非常簡單,凌雲翼報聞朝廷有災情,朝廷以十分爲率,酌情減免三分到七分,或者全免,而鄉賢縉紳們,會把減免的一部分,給了凌雲翼,完成政以賄成。

可以這樣玩,是因爲給朝廷的稅賦,是公家的錢,把這份稅賦減免出來,就是自己的了,損公肥私的一種。

但凌雲翼非但不報災逋改折,還派人將所有所謂荒廢的土地,全都抄沒了,黃燦燦的田土,給你鄉賢縉紳,你不種白白浪費,我就換人來種。

鄉賢縉紳們這次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沒有爭取到減免稅賦,還被白沒了一部分的田產。

“大司空,朕有個疑惑,爲何百姓們不用瓦片,而用茅草呢?朕見百姓多茅舍,何故如此?”朱翊鈞有些奇怪,他眉頭緊蹙的說道:“這茅草一年修一次,費時費力,而瓦片能用十年甚至是更久,而且瓦片又不貴,一千片也不過三錢銀。”

“陛下,撐不住。”汪道昆聽聞陛下詢問,言簡意賅的回答了這個問題,茅草有各種各樣的壞處,夏天漏雨,冬天漏風,年年修補,但百姓還都用茅草,不僅僅是茅草便宜,還有土胚房、房梁木材等,壓根撐不住瓦片的重量。

那用青磚,用青磚就要加深地基,而挖地基又要用人,這又是一筆支出。

光看瓦片,那自然不貴,要是加上磚、加上挖地基,那建築成本就不是窮民苦力能夠負擔的起了。

“原來如此,有錢人起大厝,纔會用磚瓦。”朱翊鈞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解開了心中的疑惑。

朱翊鈞之所以這樣問,是陝西三邊總督沈一貫,奏聞朝廷表功,他在陝西三邊之地,打了一百二十口井,深度從十丈到三十丈不等,解決了一百二十個村寨,世世代代沒水喝的窘境,除了打井之外,主要就是設立了官廠,燒磚、燒石灰、鍊鋼鐵,將所有府城城牆內的茅舍全部拆除,換成了磚瓦房。

“陛下,大明的驛站,已經實現了扭虧爲盈,臣以爲承兌匯兌之事,也應在百萬之衆的城池設立。”兵部尚書曾省吾奏聞了另外一個好消息,驛站終於不再是朝廷的負資產了,賠錢買賣了,而讓驛站扭虧爲盈的關鍵,是承兌匯票。

大明的承匯兌業務的萌芽,應該是在永樂年間由寧波商幫打造的民信局,這種生意也叫做票號,但是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問題,隨着大明在各地的會同館驛開始了此項業務後,王家屏入京,都要求到王崇古的門下,在廣州設立承兌匯兌。

“朕還記得前幾年,言官們喋喋不休,說要裁撤驛站,現在,賤儒終於不能再攻訐驛站驛卒虧錢了。”朱翊鈞笑着說道:“很好,依兵部所言。”

兵部的意思是,將在松江府試點成功,而後在五大市舶司推廣的承兌匯兌業務,推向大明所有百萬之衆的城池,這需要對驛站進行擴張。

按洪武元年規定,60裡或80裡設置一驛,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驛站的密度其實遠低於這個水平,即便是永樂年間的遼東都司,偌大的疆土之上,也只有三十處驛站。

在國初,其實驛站還有遞運所、急遞鋪,驛站主要是驛、遞、鋪三種職能,但在隆慶初年,遞運所、急遞鋪大規模裁撤,即便是沒有裁撤,也名存實亡了,因爲實在是過於昂貴了。

比如急遞鋪,是十里一鋪,曰:必十里一鋪,以均其勢;必晝夜不息,以急其務。上下公移,無遠弗屆,其事若細,而所繫匪輕也。

Wωω.T Tκan.C〇

急遞鋪一個鋪需要鋪兵十人,每兵給銀工食七兩,過於昂貴的價格,讓大明朝廷入不敷出,只能裁撤。

而現在,大明要將承兌匯兌業務,鋪到全國所有百萬之衆的城池,就是爲了能夠先讓驛站活下去。

大明皇帝以外室爲切入口的反腐抓貪開始了,這次看似是肅貪,但其實也是肅反,因爲要對地下錢莊進行全面打擊,防止白銀外流,皇帝的聖旨隨着馳道上的驛卒馬蹄聲傳遞四方,百萬丁口之上的城池都要進行全面排查。

大明百萬之衆的城池,在上一次丁口普查中已經確定爲三十二城,而這三十二城裡最重要的陣地其實就五個,五大市舶司所在的密州、松江府、寧波、漳州、廣州。

大明五大市舶司裡有一個市舶司,地位最爲尷尬,那就是寧波市舶司,因爲朱紈、張經、李天寵等抗倭名臣,在浙江打了勝仗還要死的歷史包袱,大明皇帝、朝廷對寧波市舶司充滿了忌憚,帶來的後果就是各種政策都不會在寧波推行。

到現在寧波市舶司的會同館驛承兌匯兌,都是在松江府會同館代辦。

寧波市舶司更多的是維持現狀,這也導致了寧波市舶司雙嶼港的水文條件不差,可是其發展規模和程度,甚至比不上密州的膠州灣。

朝廷不給政策也就罷了,關鍵是浙江地面自己也不爭氣。

嘉靖年間爲了平倭,總督胡宗憲在杭州大量募兵,倭患漸止之後,總計4.5萬浙兵被編爲了九個營駐紮在了浙江各地,其中有兩個營負責守衛杭州城,其餘七個營分駐各地。

隨着倭患漸止,這九營,現在主要用來防汛,每年三月出巡,每年九月汛期逐漸結束回營。

每月給銀餉九錢,算上出巡抗汛銀,每年給銀12兩,這是一筆極大的負擔,但浙江富碩,能夠承擔得起。

大明自萬曆三年起開始鑄錢萬曆通寶、軋印銀幣,在大明其他地方,一枚萬曆通寶通常能換兩到三個舊錢,因爲萬曆通寶是真正的五銖錢,厚實的同時,十分的精美,但在浙江這個地方,萬曆通寶不能通行。

不僅僅是在寧波市舶司,萬曆通寶買不到任何的貨物,在整個浙江,都買不到。

萬曆通寶明明是良幣,但在浙江地面愣是什麼都買不到。

“情況有點不妙。”身處杭州府衙的浙江巡撫都御史吳善言,看着手中的塘報,面色極爲凝重,他面色難堪的對着師爺問道:“你說,會不會兵變啊。”

“這…誰說的上來。”師爺也是一臉忐忑的說道,說不上來,就是有可能,但凡是少拿點,都不會兵變。

浙江營兵4.5萬人,共計九個營,在萬曆七年起,開始發新錢,但新錢買不到任何東西,軍兵們怨聲載道,這種怨氣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現在這股怨氣終於要爆發了。

浙江巡撫吳善言,已經感受到了不妙,出巡抗汛的營兵回營了,這長達六個月的出巡抗汛,回到營地後,種種跡象表明,這股怨氣要被點燃了。

“不好了,撫臺,撫臺!羅木營嘯營了!”一個門房連滾帶爬的跑了進來,驚恐無比的指着門外說道:“羅木營營兵五千人,已經到了永昌門!正在奔着府衙趕來!”

“快,去看看!”吳善言恨不得給自己一巴掌,自己真的是烏鴉嘴,越是擔心什麼,就越來什麼。

“撫臺,這是兵變,要不躲一躲吧!這丘八發起狠來,怕是危險啊!”師爺一把拉住了要出門的吳善言,這可是兵變,不躲遠點,還往上湊算怎麼個事兒?!

“營兵把我殺了還好,朝廷還給我個忠勇祠的名單,要是我現在跑了,過不了多久,陛下就得把我拉到菜市口明正典刑!去看看!”吳善言能爬到浙江巡撫的這個位置,他不傻,去還有可能活,不去就必死無疑,大明皇帝又不是抓不起來刀。

吳善言奔着永昌門而去,他去的快,杭州知府閻士選去的更快。

的確是兵變,但情況並沒有惡化到不能收拾的地步,一共四名把總赤膊自縛,走在所有營兵的最前面,五千衆爲四縱,緊隨其後。

這些軍兵帶着武器,但所有的武器都用布裹着,沒有露在外面。

“還好還好。”閻士選看到這種場面,就知道事情還有餘地,軍兵不想把事情做絕。

閻士選用力的呼吸了幾下,給自己打了打氣,向前走去,迎面走向了譁變的營兵,他一伸手大聲喊道:“所有人止步!我是杭州知府閻士選!”

“止步!”爲首的四個人都是見過閻士選的,這個新知府,倒是幹了幾件實事兒,把總們伸出手向後下令。

隨着吆喝聲此起彼伏,行進中的營兵就停在了永昌門之下,整個過程行雲流水,沒有任何的騷亂髮生。

“把總馬文英、把總楊廷用、把總張文遠、把總楊志,見過閻知府。”四個赤膊上身、自縛軍前的人,依次報上了自己的名號。

這四個人赤膊上身,都有傷疤,傷疤最多的是馬文英,一道從肩膀到腹部的巨大傷口,如同蜈蚣一樣趴在他身上,顯得格外的猙獰,這是抗倭時候,倭寇留下的,馬文英當初要捱了這麼一下,是爲了以傷換傷,殺了對面倭寇。

馬文英上前一步,大聲的說道:“此番前來,就是討個公道!我自知譁營必死,但我今天就是想問問,爲何要減餉!從原來的九錢銀一個月,減到了三錢銀!”

“絕無此事!”閻士選一聽就急了,減餉?他聞所未聞!他立刻說道:“九錢銀每月,是當初定好的規矩,軍兵出巡抗汛辛苦,回營之前,我親自去府庫提點軍餉水食等物,挨個點驗,絕無差錯!”

“嗯?”馬文英眉頭一皺,他伸出手,抑制住了身後羣情激奮的軍兵。

這中間有事兒。

“師爺!”閻士選大喊一聲,左右看了看,沒有師爺,師爺在兵變的第一時間就跑的無影無蹤了,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閻士選是朝廷命官,他跑不了,師爺能跑。

“來個人,去府衙取點檢文書來!”閻士選看向了遠處的衙役們,衙役這個時候慫的跟個鵪鶉一樣,壓根不敢上前一步,閻士選又走不脫,他一走,營兵就要進城了。

巡撫吳善言正好趕來,看到了閻士選擋住了軍兵,趕忙讓身邊的人去府衙取點檢文書來,任何錢糧都要由巡撫、知府、倉庫大使三方簽字,這點檢文書就在府衙之內,一式三份,吳善言自己就有一份。

馬文英等人既然自縛,就是用自己的命,給下面的弟兄們討一分公道,這是鬧餉,但鬧餉一個處理不好,就是禍端。

很快,點檢文書被取來了,吳善言將三份文書拿在手裡,猶豫了一下,還是下定了決心,走上前去,將三份文書交給了馬文英等人查看。

“確認無誤,的確沒有減餉!”馬文英、楊廷用、張文遠、楊志四人查看了文書之後,確定了出庫的確是九錢銀,但發到了軍兵手裡的就只有三錢銀。

中間的六錢銀哪裡去了?

“犒賞軍兵的酒、肉,有沒有?”閻士選眉頭緊蹙的問道。

出巡抗汛,九月回營之後,按制要給每位軍兵五兩酒、八兩肉,三鬥糧,這是軍餉之外的犒賞,抗汛可是個辛苦活兒,三月到九月都異常忙碌,需要對堤壩進行加固,需要對內澇之地進行排洪,大部分時間都在作業,犒賞也是當初胡宗憲定下的規矩,一直在執行。

“連餉銀都減了,未曾見到酒肉糧。”馬文英回答了閻士選的問題,他有證人,五千個證人。

“諸位,聽我一言,暫且回營,馬文英你帶一千軍兵來到府衙,所欠六錢銀,由府衙代出,另外我再補齊犒賞。”閻士選語速很快,他知道這裡面有問題,但眼下當務之急,不是查案,而是把軍兵安撫下來。

安撫的辦法是四千軍兵在其他把總的帶領下回營,剩餘一千軍兵在馬文英的帶領下,前往府衙拿軍餉、犒賞,先把眼下的難關解決了再說。

馬文英等人低聲商量了一番,爭論的是誰去府衙領錢,這可不是個美差,去府衙領錢的人,一定會被斬首示衆,因爲這是鬧餉的頭目。

“我去吧。”馬文英推開了衆人,看向了楊廷用說道:“我的妻兒老小,就拜託兄弟照料了。”

閻士選之所以肯出這個錢,一來是杭州府有這個錢,二來是要是不給,軍兵可以自取,羅木營五千軍足夠拿下杭州城了,因爲羅木營本來就是保衛杭州城的營兵。

馬文英在點檢了銀錢犒賞送到羅木營之後,再次回到了永昌門,讓閻士選將自己抓拿歸案。

閻士選見馬文英束手就擒,心頭那股氣泄了,這才發現自己手腳冰涼,也有些頭暈目眩,在他沒注意的時候,官服已經被冷汗完全打溼,他猛地看向了浙江巡撫吳善言,嘴角抽動,厲聲說道:“吳善言,你別的地方拿點也就算了,軍餉你也拿?!瘋了嗎?”

疏浚水道、修橋補路,這些地方拿就拿了,大明官場人人都拿,你不拿甚至辦不成事兒,但九營出巡抗汛回營,發餉也敢貪,這是活得不耐煩了。

“你胡說什麼!”吳善言本來放鬆下來的神情,聽到閻士選的指控,立刻憤怒的喊道:“不是我!你休得胡說!”

吳善言是個貪官,這一點整個浙江都很清楚,浙江地面,萬曆通寶無法通行,和吳善言的縱容有極大的關係。

九營兵領到的是萬曆通寶,是大錢,這些大錢在浙江買不到貨物,但九營兵還是找到了出路,從松江府買貨,運回九營,浙江買不到貨,但松江府可以,離得也不遠,因爲買的多,商家還送貨上門,送到錢塘江沿岸碼頭。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萬曆通寶是大明通行貨幣,手裡拿着錢,會被商賈朘剝一些,但還是能活。

“你把持了九營生意,這不算我污衊你吧!”閻士選看着吳善言說道:“你敢對天發誓,你沒有把持這個生意?”

九營兵需要到松江府去買貨供給生活所需,而這個生意,就是被吳善言把持着,閻士選剛到沒多久,就已經知道的一清二楚了,而且浙江人人都知道。

“你不要污人清白,我沒有,沒有證據胡說八道,是要誣告反坐的!”吳善言面色通紅的反駁着。

“你發誓啊!”閻士選嗤笑一聲說道:“你連發誓都不敢嗎?子不言怪力亂神,咱們儒學士又不怕天譴,你發誓!”

在大明發誓,胡說八道,老天爺可能不會劈了他,但大明皇帝真的會殺人,這就是吳善言不敢發誓的原因,因爲真的會遭報應。

“說點正經事兒吧,奏聞朝廷咱們統一好口徑,就說鬧餉,這馬文英要把所有的事兒扛下來,就簡單說說就行。”吳善言的意思很明確,大家都是在朝爲官,互相行個方便,在奏聞朝廷的時候,選擇性的、避重就輕的奏聞。

將事情變成馬文英膽大包天,吳善言、閻士選臨危不懼、處置得當。

這其實也是羅木營的意思,否則軍兵們鬧餉,也不會讓把總們自縛陣前了,馬文英也不會把自己家人託付給別人了。

“你當陛下是十歲稚童嗎?咱倆統一口徑有個屁用,你能把杭州城百萬之衆的嘴堵上嗎?但凡是陛下起一點疑心,派個緹騎稍微探聞,咱們倆,都是欺君罔上!”閻士選不敢置信的看着吳善言,這是拉着他一起死嗎?

皇帝陛下會不會起疑心?一定會,陛下對文臣始終懷有警惕之心。

願意出巡抗汛的營兵,剛回營就鬧餉,就這事兒,傻子都能看出來裡面有大問題!

“據實奏聞,還有活命的可能,吳巡撫,說到底,這就是點銀子的事兒,即便是海總憲反覆抓貪,你弄這點錢,也罪不至死。”閻士選真的是好言相勸,只是經濟問題,死不了人的,只要不造成惡劣影響,不會人頭落地。

閻士選也在詐吳善言,看看這個吳善言是不是除了經濟問題,還有別的問題。

“閻士選!你不要不知好歹!”吳善言面色鉅變,仍然不接受閻士選的建議。

閻士選清楚了,這吳善言,怕是還有別的問題,他頗爲平靜的說道:“松江府到杭州城只需要三天時間,大明水師十萬強兵,只需要三天就能趕到,吳善言啊,爲了自己九族考慮下,千萬不要輕率妄動,以致萬劫不復。”

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
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