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

朱翊鈞其實很不喜歡這些腐儒,和他們奏對,總是很累,比如這講筵,還得小皇帝開口問,什麼是政。

講筵學士王家屏愣了片刻纔開口說道:“政,正也,爲政者,爲正也。”

另外一位講筵學士,嘉靖四十四年狀元郎範應期俯首說道:“政,文也,爲政者,尚文也。”

王家屏不待皇帝發問,繼續說道:“爲政之道,爲正人,用正人,行正道,做正事。”

“政務紛繁,用對正人而已矣,政之首務,當爲用人,良善之人身居高位,則小人收斂自己的行跡;居高要而執簡,舉重若輕。”

範應期繼續說道:“爲政之法:文載道,筆爲器,文化民,筆生花。”

“衆口囂囂,向正導引而已矣,政之首倡,當正風氣,風氣清朗海晏河清,則惡劣的行徑無所遁形;筆爲器意縱橫,教化萬民。”

王家屏頗爲鄭重的說道:“以正以文,政可治、國可期、萬民之所向。”

朱翊鈞聽完兩個人的一言一語,再看看手中張居正註解的《四書直解論語篇》沉默了許久才說道:“元輔先生解曰:政:正人者不正,糾正他人不正確的行爲,就是政,糾正之後,才能向治,二位以爲如何?”

張居正解政字,和講筵學士解政字,解出來的都是正字。

張居正解出來的是一個動詞,糾正的正,行事權力去糾正。

但是講筵學士,解出來的則是名詞,正義的正,正確的正。

王家屏和範應期又互相看了一眼,俯首齊聲說道:“元輔先生說的對。”

“哈哈哈。”馮保和張宏,兩位宦官毫不吝惜自己的嘲諷,都說宦官媚上,這些朝中的大臣,哪個不是阿奉權貴之輩?大家都一樣德行,憑什麼文官天天罵宦官媚上?

兩位大學士講筵,到了和張居正的理解有差別的時候,就只會說那麼一句,元輔先生說得對?

朱翊鈞笑了笑。

馮保看着王家屏和範應期,張居正講筵和陛下對答如流,十分流暢,但是這兩位講筵學士,略顯有些侷促了。

張居正是首輔,現在的內閣和明初的內閣大不同,明初的內閣大抵只能算是秘書處,負責幫助皇帝處置一些公文之事,而現在的內閣權柄滔天,是行政中樞。

內閣權力的上升是在正統年間,主少國疑之時,三楊輔政,在景泰、天順、成化年間,出現了一定的反覆,但是到了明孝宗的弘治年間,內閣已經變成了臣權的代表,而首輔的地位開始變得愈發的尊貴,首輔也是在那個時間,逐漸成爲了百官之首。

明初的內閣,只有議政權,可以發表意見,並沒有任何行政的權力。

但是到了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可以行事的不僅僅只有議政權,還有行政權,更有一部分原來獨屬於皇帝的決策權轉移到了內閣。

楊博、王崇古、張四維、葛守禮這些晉黨盤大根深,還能跟張居正鬥一鬥,但是王家屏和範應期完全沒那個膽子對張居正的觀點提出質疑,否則第二天就會因爲左腳踏入了官署被罷免。

朱翊鈞看着王家屏和範應期搖頭問道:“何爲德?”

王家屏俯首說道:“仁義禮智信。”

範應期俯首說道:“溫良恭儉讓。”

王家屏繼續說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其前提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一個人的修行,在心爲德,外化爲禮。”

範應期繼續說道:“博學、慎思、篤行,達仁心,而其前提是良善、謙恭、節儉、忍讓。億兆萬民修行,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都是些正確的屁話。

朱翊鈞聽完,看着兩位講筵學士問道:“元輔先生解曰:德:躬行心得之理,就是需要親身去經歷,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得到的道理,方爲德。”

“綱常倫理,先自家體備於身,然後敷教以化導天下;紀綱法度,先自家持守於己,然後立法以整齊天下,謂曰: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

“以德修身,以法治國,以正人者不正,爲政以德。”

“二位大學士,以爲如何?”

王家屏和範應期無奈,俯首說道:“元輔先生說得對。”

政爲名詞時,解讀出來的德也是名詞,政爲動詞時,解讀出來的德也是動詞。

“二位學士,只會這句元輔先生說得對嗎?”朱翊鈞頗爲失望的說道,作爲一個十歲的小皇帝,他是很樂意去學習如何治國的,但是王家屏和範應期,似乎不敢挑釁張居正的權威。

“陛下英明。”王家屏和範應期不知如何作答,只能俯首說道。

“哈哈哈!”馮保和張宏終於大笑了起來,看着兩個窘迫的學士,笑的格外張揚。

馮保和張宏作爲內官,他們的職責就是在皇帝的指示下,跟外廷撕扯,這外臣丟了面子,馮保和張宏自然要得勢不饒人,這個時候不痛打落水狗,更待何時?

“二位學士,你們要不要聽聽你們說的話?”馮保還是樂個不停的問道。

“好了好了,二位大璫不要笑了,文華殿講義,糾儀官們看着呢,成何體統?”朱翊鈞制止了兩位大璫狂笑。

負責糾正禮儀的糾儀官們,立刻站的筆直,面帶嚴肅,停止了臉上的笑容。

糾儀官由大漢將軍擔任,大漢將軍是一個官職,隸屬於錦衣衛,專門負責糾正儀禮,糾儀官真的真的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一般情況下,他們是絕對不會笑的。

畢竟糾儀官負責糾正廷臣和朝臣們的禮儀。

但是糾儀官剛纔都在笑這兩個大學士。

朱翊鈞看着兩位大學士,坐姿端正的問道:“二位學士,朕有惑。”

“爲政以德,君子,治人者也,若君子無德,當如何?”

“或者說,若是君子不修德行,不律己,不崇德,不修身,當如何?”

“更確切的說,君子,把這天下當成一己之私,是非功過,只是以己獨論,他們學識豐富、見識廣博、世俗而老道,善於僞裝,知道如何利用規則來謀求私利,只利己而不利衆,不弘且毅,安官貪祿,營於私家,不務公事,當如何?”

如果和張居正奏對,朱翊鈞不會解釋的這麼詳細,因爲他只需要說君子無德,張居正就知道在說什麼,但是和這兩個講筵學士奏對,朱翊鈞生怕兩個大學士聽不明白,將話說的十分明白。

效率率顯低下,張居正是個循吏,懂變通之道,而面前的兩個大學士,是清流,崇禮而重德,對於變通之道,極爲不齒。

王家屏和範應期沉默了,兩個人的身形略微有些不穩,這是能談論的話題嗎?

這是碰都不能碰的滑梯啊,這怎麼說?

陛下這個問題,越聽越是在罵晉黨!

王家屏頗爲確切的說道:“君子昏亂,所爲不道,當敢犯君子之顏面,言君子之過失,不辭其誅,身死國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臣當以直臣!臣不德則劾,君有…”

王家屏卡住了,範應期負責壓陣,當王家屏說不下去的時候,範應期出列說道:“君有…”

“君有…什麼?”朱翊鈞笑着問道。

王家屏和範應期直呼上當!

陛下一直在強調君子是治人者也,把君子解讀爲治理國家的人,可是君這個字對應臣的時候,那意思就只是皇帝!

千年以來,君君臣臣,子不言父過,臣不言君失。

比如商紂王失天下是因爲妲己;跪在岳飛廟前的只有臣子,沒有趙構,是秦檜矇蔽主上;比如明英宗朱祁鎮兵敗土木堡是王振的錯;而朱祁鎮以‘意欲爲’殺于謙,推到了徐有貞頭上。

這些君主的過失,大多數都是後宮妃嬪、宦官佞臣。

皇帝總是清清白白,皇帝總是乾乾淨淨。

“君有失則諍諫。”朱翊鈞給兩位學士補充完整,而後開口問道:“諫,規勸,臣子勸諫,若是皇帝不聽,又當如何呢?”

“嘉靖四十四年,海瑞扛着棺材上《治安疏》,怒斥君王過錯,不忠不孝,爺爺說海瑞想學比干,朕還不想當商紂王呢,故此留其性命,先帝登基,大赦天下,海瑞出天牢,仍爲御史。

“可是先帝登基後,六年未召見輔臣,臨朝而無所事事,若是皇帝不聽規勸,又該當如何?”

爲政以德,邏輯上沒問題,但是這皇帝不修德行,在儒家君君臣臣框架之下,又該怎麼辦呢?

六年未召見輔臣,臨朝而無所事事,可不只是朱翊鈞說的,那是高拱和羣臣們的諫言。

隆慶皇帝當了六年的皇帝,不召見輔臣,上了朝也是草草了事,沒事就免朝,朝臣們勸了,沒勸動,但是嘉靖和隆慶皇帝,都還肯下印,大明的糾錯機制還能運行,到了後來,萬曆皇帝爭國本,鬥不過大臣,乾脆直接擺爛,連個印都不落了。

朝臣們也不鬥了,鬥什麼?連個人都沒了,跟誰鬥?跟空氣鬥智鬥勇嗎?

萬曆三十年不臨朝,不參加朝會、不參加每日廷議,甚至不下印,就沒人勸嗎?勸的人多了,萬曆皇帝奉行三不原則,不聽,不看,不說,這朝廷幾近於停擺。

萬曆皇帝面對朝臣們的《酒氣財色疏》沒有辦法,他鬥不過。

朝臣們面對萬曆皇帝的擺爛三不大法也沒有辦法,也只能勸。

勸了不聽,該怎麼辦呢?

“當死諫耳!”王家屏必須要回答,皇帝有惑,作爲講筵學士,就必須解惑,但是隻能給出一個模糊的答案來。

朱翊鈞搖頭說道:“若是要撞柱,糾儀官會攔下,而後以失儀罪之入北鎮撫司衙門,海瑞擡着棺材上諫,不也是入北鎮撫司衙門關着,等到大赦天下才走出了牢房?”

“死諫死諫,不聽、不看、不說,又有何用?”

文華殿陷入了沉默之中,只有風吹動羅幕的聲音,讓所有人都清楚時間在不停的流逝,空氣突然變得安靜,氣氛略顯凝重,王家屏和範應期二人,一言不發,這話不能往下接,接了就是不忠不孝。

王家屏的內心在怒吼,皇帝啥也不幹,皇帝不修德,該咋辦?

能咋辦!

當然是高拱的《陳五事疏》最爲妥當!

高拱在隆慶六年六月初,上《陳五事疏》,具體內容一共五條:一皇帝御門聽政;二懲宦官專政;三條請黜司禮監;四權還之內閣;五奏疏未經發內閣擬票,不能徑自內批。

高拱這五條裡面,最犯忌諱的就是最後一個,奏疏未發內閣擬票,就不合法,必須要皇帝親自出面解釋,其他的都可以解釋爲內閣和司禮監的政鬥,畢竟祖宗之法在上,洪武年間並沒有司禮監着這種東西。

但是高拱,這最後一條是何意?

這直接把李太后給嚇到了。

尤其是這道奏疏是在隆慶皇帝剛剛大行六天時,高拱上的,連頭七都沒過!

“二位,要不讓元輔先生來?”朱翊鈞看着兩位大學士支支吾吾,給了他們一個解決的辦法,選擇了放過他們。

朱翊鈞是張居正的破壁人,這倆學士自己都沒把政、德二字理解明白,還不夠格。

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
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