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

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

大明皇帝派出了使者,來倭國京都議和,這打了織田信長一個措手不及。

大明用力過猛,讓織田信長這些大名,錯誤的判斷了形勢,以爲大明要乘勝追擊,直接進攻倭國的本土,一時間,引起了倭國所有大名的同仇敵愾。

固守令是在這個背景下頒佈的,大家都積極響應。

結果高啓愚這個使者到來,讓本來的同仇敵愾出現了巨大的破綻,倭國內部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割裂。

大明似乎很擅長這樣的拉扯,這一拉一扯之間,就把倭國的凝聚力給拉扯散了,分歧再次出現。

倭國的大名,一部分認爲,大明作爲戰勝方,只要求駐軍,屬實是皇恩浩蕩了,反正這些金銀銅鐵,開採出來後,唯一的去向,也是到長崎總督府換取寶鈔,現在大明駐軍後,這些礦產,會根據開採量,兌換通行寶鈔。

而另外一部分大名,則堅定的認爲,應該拒絕大明的一切議和條件,積極備戰,防止大明軍的全面進攻,這次議和,就是爲了將倭國分化,要警惕,要殺死高啓愚,讓所有大名走投無路,必須一致抗擊大明。

織田信長,非常糾結,甚至,他都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一方面,他知道打不過了,前線死傷過於慘重,軍心已經完全渙散,這個時候的頑抗到底,是困獸猶鬥而已,大明甚至不需要自己進攻,沿海徵召一批倭寇,四處襲擾倭國疆界,就能把倭國折騰的雞犬不寧。

而另一方面,織田信長清楚的知道,如果這次答應議和,倭國就徹底完了,因爲人心就像沙,散了,就徹底無法凝聚在一起。

這一次還能同仇敵愾,但大明通過這次的議和,讓大明軍處於戰爭的間隙,得到了休整,下一次再打過來的時候,倭國的大名,還能像這次一樣的同仇敵愾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不能。

“這一次的投降,就是徹底的投降,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織田信長有些不甘心的說道:“我還想再試一次,等高啓愚入京都的時候,就殺了他吧。”

織田信長還要試一次,不答應議和,殺了高啓愚祭旗,再依賴一次神風,再創造一次奇蹟,他相信,這次仍然可以。

“保重。”織田市有些悲哀,拜了拜,選擇了離開,她不知道如何勸說,更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皇帝派她來,只是展現一下誠意,大明皇帝的說話算話。

她不是什麼重要的人,她改變不了織田信長的決定。

這無疑是一個瘋狂的決定。

織田市可以理解織田信長的決策。

在軍事上,大明已經從半火器完全邁進了火器時代,快速帆船的龐大,讓人絕望,倭國傳統的武士戰術體系完全無法抗衡新體系作戰,賴以生存的山城,對大明而言不過是個難開的烏龜殼罷了。

倭國的武士、足輕在逃亡,寧願被白雞毛羞辱也不願意上戰場送死,軍事在崩潰。

在經濟上,大明完全開海,讓倭國完全處於經濟依附的發展狀態,礦產寶鈔這種機制,從經濟基礎上分化了倭國,有人獲利有人受損。

織田信長預見到了經濟主權的淪喪,倭國本身的小農經濟體在無序的崩潰,這不是大明主動結束小農經濟,無序的經濟崩潰,擊垮了倭國所有的共識,所有人都處於迷茫之中。

在文化上,極樂教的興盛,代表着倭國禮崩樂壞,最基本的秩序已經無法維持,沒有秩序,就沒有權力的穩固。

多個維度上的困境,最終將織田信長推向賭國運的決策:

織田信長不是盲目相信神風,而是清醒認識到,在大明帝國系統性的進攻下,任何常規策略都註定失敗。

只有賭國運,豪賭一次,纔有破局的可能。

殺死使者本質是通過製造不可調和的衝突,來強行維繫國內共識,更加可悲的是,織田市清楚的知道,無論織田信長選擇戰或和,都不影響結局,大明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衝擊着整個世界,不僅僅是倭國。

織田信長這種殊死一搏,只是爲可能的變數爭取時間,但變數是什麼?是神風?是偶然的軍事勝利嗎?

哪怕是真的偶爾打贏了,大明皇帝那種決絕的性格,絕對不會和忽必烈一樣善罷甘休,大明可以輸很多次,而倭國只能輸一次。

這本質上是一場名爲文明的戰爭,從大明初步完成萬曆維新之後,大明已然獲勝。

織田信長的決定,只對織田市說過,但他要調動武士,對大明使者動手,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京都一些無端的猜想,很快,消息就像是長了翅膀一樣飛到了堺市港的館驛。

“從各方面的消息來看,織田信長要動手了。”李誠立分析了從海防巡檢手中獲得的塘報,得到了一個結論。

大明守備千戶所要帶一千五百人護送使者,早就通知了倭國,面對裝備如此精良的大明軍,織田信長想殺人,調動的兵力,是無法瞞住海防巡檢的情報網。

“我還是要去。”高啓愚想了想說道:“千戶所守軍,就不必跟我去搏命了,畢竟是敵人的主場。”

京都是織田信長的主場,高啓愚非要前往,十分的危險,就沒必要讓軍兵跟着他一起冒險了。

“咱家跟着大鴻臚走一趟,咱家賤命一條,織田信長最好和他說的那樣勇敢。”黃斌帶着一些戲謔的說道:“一個勇敢者的遊戲,誰先低頭,誰就處於競爭的劣勢之中。”

勇敢者遊戲,有一點像孩子在鬥氣,誰都不肯低頭,誰低頭誰就是服軟,這在外交領域,是非常常見的博弈手段,是高風險的戰略博弈。

雙方都在冒險,試圖通過膽識和策略壓倒對方,逼迫對手在高壓下決策失誤。

比如永平十六年,班超出使西域鄯善國,國王開始還很友善,後來變得冷漠,班超得知匈奴使者到了,對部下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決定趁夜突襲匈奴使團營地,迫使鄯善國只能歸附大漢。

這種事不是第一次發生,漢朝使者傅介子因爲樓蘭聯合匈奴殺漢使,出使樓蘭國,漢兵將至,對樓蘭國所有人說:毋敢動,動,滅國矣,傅介子把樓蘭國王給殺了,把腦袋帶回了大漢。

出使使者代表着大明的顏面,高啓愚是決計不會認慫的。

“我倒是要看看,他有什麼本事!”李誠立決定一起前往,高啓愚這話說的,好像大明駐倭軍兵都是懦夫一樣!

萬曆十六年二月初二,大明鴻臚寺卿、遣倭使者高啓愚、提督內臣黃斌,在一千五百大明軍的保護下,向着倭國的京都而去。

倭國京都赤松家有一偏舍,這裡極爲普通,住着一個普通人,名叫森蘭宗介,今年二十五歲。

他的祖父曾參與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在攻伐中犧牲,但是沒有任何的補償,他的父親違背了武士精神,逃脫後,成爲了一名堺港鐵炮商人,來往於京都和堺港做大明火銃的生意。

六年前,他的父親不明不白的死在了京都,森蘭宗介幾次前往京都,但最終無果,甚至連死亡的原因都無法探查。

最終森蘭宗介從舊主赤松家知道了一些消息,一個大名名下的買辦,不想爲那批火器付錢,就以火藥數量不夠爲由,黑下了火器,而後殺死了他的父親,封鎖了所有的消息。

這位大名就是五郎左衛門尉丹羽長秀,賜姓惟住,是織田信長嫡系,四大天王之一。

森蘭宗介經過了數次調查,確信了自己的父親的確死於這名買辦之手,可能丹羽長秀並不知道這件事兒,但森蘭宗介那時候才十九歲,什麼也做不了。

森蘭宗介在堺港的鐵炮商人手下學習製造鐵炮,其實是翻鑄大明鳥銃,他原來打算爲父親報仇,後來時間一長,這個念頭漸漸消散了,後來,丹羽長秀病死了。

從那時起,森蘭宗介決定好好生活,他迎娶了一個妻子,跟着母親一起生活,辛苦的勞作,勉強能夠讓一家溫飽。

他有一個兒子,還有個女兒,生活壓力雖然很大,但是他還是很滿足現在的生活。

直到,極樂教在倭國開始肆意傳播。

森蘭宗介聽說過這種極端的信徒,而且儘量避免接觸這種信徒,防止招致不幸,但在三年前,他的母親帶着年幼的女兒消失不見,一起消失的還有父親做鐵炮商人和森蘭宗介所有的積蓄,只留下了斷掉的佛珠手鍊。

邪祟最大的特徵就是求財。

森蘭宗介找了足足一個月,纔在野外找到了自己的母親和女兒,母親和女兒,已經成爲了屍體,屍首分離,腦袋掛在樹上,沒有腦袋的身體,被稱之爲腔子,腔子被劈成了兩半掛在了對面。

顯而易見,他的母親和女兒,被當成了人牲,祭祀了極樂之神。

森蘭宗介在巨大的悲痛中,收斂了自己的母親和女兒,但是長達一個月的尋找,讓本就捉襟見肘的生活雪上加霜,森蘭宗介的妻子選擇成爲一名茶道館的茶汲女,來補貼家用。

茶汲女不是娼妓,而是在茶道館中負責準備水、茶具或協助茶師的助手,工作包括汲水、燒水、清潔茶具等,確保茶事流程順暢。

很快,森蘭宗介失去了自己的妻子,這次倒不是極樂教,而是他的妻子做了南洋姐,離開了倭國,前往了南洋,重新開始生活。

哪怕是在南洋的漢鄉鎮,做一個侍妾,也好過倭國這種煉獄。

債主很快上門了,森蘭宗介這才知道,妻子的離去,是因爲欠下了鉅額的債務,爲了躲避債務選擇了離開。

這茶館除了喝茶,有的還兼顧賭坊的營生,他的妻子輸了很多很多的錢,借了賭坊很多很多的錢,還是因爲貌美,有資格坐上前往南洋的船。

森蘭宗介被揍了一頓,僅剩不多的家產被賭坊掠奪一空,他變得一無所有,成爲了一名流浪武士,他的兒子在三個月後,死在了飢寒交迫之中。

萬曆十五年末,森蘭宗介的舊主赤松家赤松則房,見到了舊人,驚訝森蘭宗介的落魄。

赤松家本是播磨國的國主,後來織田信長打過來了,赤松家失去了國主職位,但依舊是領一萬石俸祿的大名。

赤松則房見到了故舊,救助了森蘭宗介。

萬曆十六年二月初二這天的早上,森蘭宗介收到了一條來自赤松則房的一個命令:

赤松則房令他前往二條城一個高處的位置,那裡準備了三把已經填裝好了大明褐色火藥的大明平夷銃,赤松則房要求森蘭宗介,在織田信長經過的時候,殺死織田信長。

森蘭宗介因爲在鐵炮工坊做過工匠,對各種鐵炮了熟於心,平夷銃,大明鐵渾甲六十步破甲,倭國粗製濫造的甲冑,破甲距離高達百步,槍膛內帶有陰陽刻線,鉛子出膛後帶着螺旋,更加精準。

森蘭宗介是一名極其優秀的銃手,倭國的鐵炮在他手裡,都能二十步內打中飛鳥,這也是赤松則房救森蘭宗介的原因,如此優秀的銃手,萬一有一天能用得上呢?

這份命令很明確的告訴他,如果不願意執行,可以離去。

赤松則房根本不知道森蘭宗介的仇恨,也不是很關心,他養了幾十個這樣的銃手,有三個人前往就夠了,至於刺殺失敗的後果,赤松則房已經完全顧不得了。

對於赤松則房而言,他活不活不重要,導致他們家失去了國主之位的織田信長死,才重要。

中午時分,二條城之外,迎恩門,一千五百軍手持各色火器結成了縱陣,抵達了迎恩門,根據海防巡檢的情報,這裡埋伏了一千五百名武士,準備襲殺大明使者。

縱陣很快變成了橫陣,一千五百軍兵變成了三排的橫陣,準備應對倭國的衝鋒。

森蘭宗介十分順利的抵達了命令要他趕到的地方,的確有三把填裝好火藥的平夷銃,但就他一個人來了,再無他人。

他檢查了三把平夷銃,確定完好後,趴在了垛口處,很奇怪,如此重要的高點,居然沒有任何人巡邏。

織田信長的猩紅陣羽織,出現在數百步的糧倉甬道之中,陣羽織往往套在甲冑之外,織田信長喜歡紅色,還喜歡泰西的披風,他的身後是兩隊甲士,揹着母衣,一隊赤紅,一隊玄黑。

這兩隊人馬是赤母衣衆與黑母衣衆,他們背後揹着的籠子一樣的東西,就是母衣,用來防備箭矢。

森蘭宗介面色平靜的將準心套在了織田信長的頭頂之上,今天的天氣很好,沒有風,風會影響平夷銃的精準,森蘭宗介的面色十分平靜,心裡默默地計數,在六十步的時候,他扣動了扳機,燧石扣在了火鐮之上。

“砰!”

鉛子旋轉着出膛,飛向了織田信長,這第一下,沒有擊中織田信長,而是擊中了織田信長背後的赤母衣衆,糧倉甬道陣型大亂,而森蘭宗介面色平靜的來到了第二架平夷銃的面前。

第一發沒中的原因,是森蘭宗介錯誤的估計了平夷銃的威力,鉛子自然下落小於他的估計。

“砰!”

鉛子再次旋轉着出膛,帶着破空聲,再次飛向了被重重保護的織田信長,這一槍仍然沒中,不過不是森蘭宗介打偏了,而是織田信長被保護的太好了。

“砰!”

第三槍剛剛擊發,森蘭宗介就知道,打不中了,因爲在火銃爆鳴的時候,織田信長有了規避的動作,一個懶驢打滾,雖然狼狽,但躲開了這索命的一擊。

森蘭宗介嘆了口氣,盤坐了起來,他知道自己的刺殺失敗了,他從腰間摸出了肋差(短刀),準備切腹,他不想連累到自己的恩人赤松則房,這把刀還是赤松則房賜給他的。

他沒有介錯人,所以這一刀要準,要狠,沒有被救活的可能。

在切腹之前,森蘭宗介回顧了下自己簡短的一生,他勤奮努力刻苦,甚至道德上也算是一個好人,但他的父親死了,母親、女兒被當成了人牲祭祀,他的妻子背叛了他,兒子死在了飢寒交迫之中。

這一切的不幸,究竟是他的錯,還是織田信長的錯,還是世道的錯呢?

不過這一切的不幸,就要結束了,他高高的舉起了肋差,用力的插進了自己的腹部,用力一轉,橫拉了一下,血液噴灑而出,落在了平夷銃,斑斑點點,劇痛傳來,他依舊狠狠的盯着織田信長。

森蘭宗介的表情很快泛起了疑惑,因爲糧道內的武士沒有衝上來,而是陷入了苦戰之中,喊殺聲、箭矢的破空聲、鐵炮等火器的爆鳴聲,此起彼伏,整個糧道內瀰漫着濃烈的硝煙味。

森蘭宗介強撐着注視着戰場,早知道,就不自殺了。

在意識消散的最後時刻,他露出了一抹滿意的笑容,倒在了平夷銃前,因爲織田信長陷入了苦戰之中,越來越多的武士,衝進了狹窄的糧道之內。

不僅僅是赤松則房造反了,在這一天,很多大名們,選擇了造反。

織田信長忘記了,他這條命是誰的,他這條命不是他的,是大明皇帝的。

因爲本能寺之變中,大明軍在李誠立的帶領下,進入了本能寺,救下織田信長。

本能寺看似是明智光秀髮動的,但能夠發生,本身說明,在倭國,想做明智光秀的可不止一個人,多少人蠢蠢欲動的野心,都因爲大明軍在側,而動彈不得。

這是一種默契,大明冊封了倭國國王,大明守備千戶所提供了保護,這些大名們,不敢有任何的動作。

當織田信長打算對大明使者動手的時候,這種默契被打破,所有人都開始了動手。

“噗。”

一把太刀砍在了織田信長的肩膀上,很快,他的背後又被太刀劃開,一刀兩刀,刀光劍影之中,一道道的箭矢、鉛子呼嘯而至。

織田信長拼命的反擊,但他已經完全力竭,他跪在了地上,又中了幾刀之後,倒在了血泊中,看着甬道狹長的天空,喘着粗氣,忽然露出了一個釋然的笑容。

他累了,真的很累,他寧願做回那個尾張大傻瓜,也不願意再做這個名不副實的天下人了。

他竭盡所能的想要帶領倭國走出困境,他想要倭人過得更好一點,而不是飽受戰國戰亂之苦,他努力了,傾盡全力,但最終功虧一簣。

讓他無奈的是,他最終沒有死在大明軍的手中,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他歪了歪頭,看向了急匆匆跑來的大名們,他們面色焦急,拼命的擊退了襲擊的武士,衝到了織田信長的身邊,大聲呼喊着醫官前來診治。

這是在惺惺作態,即便是在倭國,也沒人願意承認自己就是那個叛徒,等到他必死無疑的時候,再衝過來表現自己的關切。

至於這些大名、倭國,日後會怎樣,只有天知道了。

織田信長沒有留下任何的遺言,緩緩的閉上了雙眼,離開了人世,離開了這片他用力守護過的土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額…”高啓愚站在牙旗之下,端着千里鏡,看着二條城發生的種種,愣愣的看了許久才說道:“我抱着必死之心而來,就是爲了看他們內訌不成?”

“我倒是忽略了倭國喜歡下克上的風氣。”李誠立一臉哭笑不得的說道:“要不是大明軍鎮着,這幫大名,恐怕早就動手了。”

高啓愚有些無奈的說道:“下榻迎恩館,等着倭國內鬥出一個結果再說吧。”

都是帶兵的大名,不達成共識,織田信長就暗地裡自己調兵,要襲殺大明使者,這個結果,大明方面的使者團,都沒想到。

到了下午的時候,京都傳來了消息,織田信長重傷,正在緊急救治之中,還請天使稍安勿躁,這個消息一出,高啓愚就知道,織田信長已經死了。

如果真的是重傷,就會隱情不報,一直等到有個結果,纔會對外宣佈,既然對外宣佈重傷,基本可以肯定已經死了,讓所有人做好準備。

秘不發喪,確定權力交割,這種事,在哪裡都不算罕見。

這一等,就等了十二天的時間,一直到二月十四日,纔有了確切的結果,織田信長真的死了,這十二天的時間,京都城內,時不時就會傳來廝殺聲,甚至有一次持續了三日之久。

到了二月十四日,殺戮其實還在繼續,但是京都城把織田市交還給了大明使者。

織田市沒有受到任何的傷害,甚至沒人驚動她,城裡的大名們沒有下手的原因,倒是很簡單,因爲她是大明派來的。

殺了織田市,和殺了高啓愚沒什麼差別,都是打了大明皇帝的臉,大明皇帝丟了臉,遭罪的就是他們這些大名了。

又等了七天,到了二月二十一日,京都的廝殺終於結束,羽柴秀吉擔任關白,被天皇冊封爲了太政大臣,獲賜豐臣氏,至此倭國的實際話事人,成爲了豐臣秀吉。

“這份對織田信長評價的論斷,我們並不認可。”高啓愚看完了京都方面送來的文書,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將文書交給了使者,讓他帶回去。

豐臣秀吉以關白的身份下的第一道關白令,就是給織田信長定罪。

在這份近千字的關白令中,織田信長成了大惡人,一個依靠自己武力爲所欲爲、威逼皇室、殘虐下人、破壞了神佛教權的大魔王、大惡人。

豐臣秀吉給織田信長定了十宗罪。

其一蔑佛誅聖,主要是焚比叡山延歷寺,三千佛閣化焦土;屠長島願證寺,二萬信徒填溝壑;更毀石山本願寺,佛敵惡名遠播唐土,這是事實,也是織田信長被稱之爲第六天魔王的原因。

但其他的都是羅織罪名了。

有的是胡說八道,比如其二亂破國體,假布武之名行暴虐之實,強徵十五國農兵,致餓殍千里。

就長崎總督府的長期觀察,織田信長治下,平民的生活,比其他大名要好的多,畢竟織田信長的稅率是一公二民。

比如其七私通妖邪,把極樂教肆虐的問題,直接扣在了織田信長的頭上,好像是織田信長的放縱,導致了邪祟作亂。

有的則是把集體罪名,扣在了織田信長一個人身上。

比如其八禍亂邦交,妄興徵朝之師,引天兵雷霆威罰,這件事又不是織田信長一個人乾的,是這些大名的集體決策,是糧價飛漲養不起了,送到朝鮮戰場自生自滅。

這十條罪名,只有第一條勉強成立,高啓愚不認可這樣的評斷,也不是爲了織田信長正名,而是爲了施壓,更加明確的說:是在沒事找事,無中生有,創造籌碼,獲得更多的利益。

織田信長是有大明聖旨明確冊封的倭國國王,就這麼死了,繼任者不是織田信長的後代,而是羽柴秀吉,這裡面有太多的文章,可以做了。

高啓愚要一點點的試探倭國能夠接受的底線,爭取最大的條件,漫長的談判,不會一蹴而就。

高啓愚寫好了奏疏,將奏疏通過海防巡檢送回大明,織田市已經辭行,會跟着高啓愚的奏疏,一起回到大明。

織田市站在堺市港的港口,這裡依舊非常的繁忙,她看着京都的方向,仍然無法相信,自己那個無所不能的哥哥已經死了,就這麼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織田市登船,海鳥飛過了甲板,海風在她的指間劃過。

或許,當初織田信長死在本能寺,還能少承擔一些罵名。

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
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