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

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

皇帝出行的規劃,都是早就定好的,是爲了給地方充足的反應時間,不至於大家都失了體面,而上海知縣姚光啓,更是早就準備好了正義執行的哭駕,等待皇帝陛下來正義裁決,來滿足皇帝的正義心。

皇帝出巡,不能一片和和美美,一定要有問題,要不皇帝不是白來了嗎?但一定不能有大問題,一旦有了大問題就會牽連到自己的頭上,官帽子、人頭,都會丟。

而這個任家,就在哭駕的範疇之內,屬於既能滿足正義心,又不至於牽連到他姚光啓的頭上。

“任家和楚家,通倭、販售阿片。”姚光啓先把兩個足以族誅的大罪名告訴了陛下,他俯首說道:“陛下,楚訓孝不敢開罪任家,是因爲,把人家任家惹急了,說不定明天他們楚家全家老少,就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了。”

前內閣首輔謝遷死後,謝遷的家族就被流竄的倭寇給滅了滿門,其案件之慘烈直達天聽,甚至驚動了皇帝。

楚家可沒有什麼前內閣首輔的長輩,自然不敢和通倭的任家造次。

姚光啓一五一十把自己調查到的情況,告訴了陛下,楚家的通倭,是任家介紹的,確切地說,這個任秋白是他們兩家徹底合作的投名狀,雷霆之怒株連九族的時候,一定會連累到他們楚家,變成了一條船上的人,才能放心做生意。

任家和楚家的通倭,主要是往倭國運送糧食,因爲倭國非常的缺糧,糧價極高,但大明律法禁止往倭國販賣糧食,而販賣糧食的路線非常古怪,整個路線是完全脫離了大明腹地。

“也就是說,從元緒羣島拉上足夠的糧食,雖然在通關文牒上,是運往松江府,但在離開了首裡府的時候,就會向北,抵達了倭國,換取倭奴,運回元緒羣島,在棉蘭老島達沃城集散之後,這些奸商搖身一變,將獲得的貨物運送回大明換取白銀?”朱翊鈞驚訝這條鏈路。

這些人是真的會鑽漏洞,這裡面最大的風險,就是運糧船從首裡府出發到抵達倭國這段路,只要這一段不會被發現,那麼其他的航程,都是完全合法的!可以說是非常隱蔽了。

“是的,一切的手續都是合法的,這還是去年大計的時候,和首裡府第一次對賬,才發現了不對的地方,去年自琉球那霸港流入大明的米糧少了整整一百三十萬石,我們才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姚光啓俯首說道。

這個漏洞就是四大總督府市舶司的賬目是獨立審計的,而且審計的時候,朝廷更加關注督餉館,這就涉及到了朝廷的歲收,而對於貨物明細,就沒有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去審計了,這種獨立,其實是總督府制度建設不完整導致的。

連殷正茂都要受呂宋士族的氣,讀書人的廣泛缺乏,讓總督府的賬,本來就十分的稀碎,能把稅抽明白,已經是竭盡全力了。

當松江府和首裡府對賬的那一刻,這個不大不小的制度上的漏洞,就被發現了。

一百三十萬石的糧食,就是任家、楚家賺大錢的來源。

“至於販運阿片,則是楚家帶着任家一起。”姚光啓繼續奏聞,販賣阿片這買賣,則是楚家的獨門絕活,任家之所以願意讓任秋白‘下嫁’,也是看上了阿片豐厚的利潤。

至於海防巡檢的搜檢?他們根本不放在心上,因爲這買賣做了幾年了,都沒出事,朝廷因爲僵化,向來反應緩慢,在朝廷發現的時候,他們早就脫身了,或者乾脆離開了大明,前往了元緒羣島,做千島之國的國王,逍遙快活了。

任家和楚家這個想法是極其正確的,但姚光啓盯上了任家的時候,發現了任家不同尋常的舉動,順藤摸瓜,抓到了任家和楚家販運阿片的鐵證,人證物證俱全,鐵證如山。

“他們把阿片賣到了倭國…”姚光啓奏聞了阿片的具體出處,相比較嚴防死守的大明腹地,不如送到倭國來的安全。

通倭賣糧食、賣阿片給倭國,然後帶走倭女和倭奴,這就是這個案件的古怪地方,需要皇帝處置,因爲所有違法行爲都是在海外發生,而且受害的是倭人。

楚家人和任家人,打心底瞧不起大明軍兵,大明水師一年220萬銀的軍費,花了那麼多錢,才殺了幾個倭寇?

他們楚家和任家做這生意,一年能從倭國運三千到三千五百名倭奴和五百名以上的倭女,不比你大明水師來的效率?

他們從來不會想,他們能這麼幹,對倭人予取予奪,是因爲水師在側,讓倭人不得不老老實實的接受他們的朘剝,否則惡劣的海貿環境之下,他們的船都到不了,到了也是被搶劫,海貿更是無從談起了。

這是這些勢要豪右一貫的思維,所有的收穫,都是依靠我自己的努力,從來沒想過,脫離了大明這個環境,會是什麼下場。

“看起來,他們殘害了倭人,但做買賣做生意是要賺錢的,阿片球在倭國才幾個錢,又有多少人能吸食的起?只有想方設法的打開大明的市場,才能獲得潑天的富貴,看起來他們現在在霍霍倭人,但過不了多久,他們就該危害大明瞭。”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

商賈逐利,以利益爲導向,尤其是做這種絕戶買賣的,怎麼可能有什麼家國情懷?最後還是禍害大明百姓,就以阿片爲例,倭國纔有多少勢要豪右能夠造的起這麼貴的東西?

姚光啓頗爲誠懇的說道:“陛下,不是過不了多久,他們現在已經開始幹了,海防巡檢已經查獲了幾條船,上面有阿片,一共七箱,估計是爲了試試大明海防巡檢的稽查力度,這些船都和他們兩家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朱翊鈞聽到這裡,點頭說道:“稽稅、鞏固證據、抓人吧。”

“陛下,他們還幹了點不是人的事兒。”姚光啓眉頭緊蹙的說道:“他們弄了個航海保險,弄得一地狼藉。”

“哦?”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詳細說說。”

大明航海保險政策,是以安特衛普,也就尼德蘭(比利時)地區南方城市,保險商人的商業模式爲藍本構建,專門爲了促進海貿發展推出的政策,而大明官衙的保險,主要集中在遠洋商貿,水程在五萬裡以上,遠洋距離的貿易保險,盈利大概只有3%左右。

至於五萬裡以下的近海海貿保險,則交給了民間商人,任家和楚家,就是做的大明領海保險。

得益於大明海事學堂、艦船設計院的建設,大明回航率累年遞增,從最開始的八成,增加到了現在的九成半,而大明領海保險業務因爲大明領海的安全,可謂是穩賺不賠。

任家和楚家搞得一地狼藉,玩法,可謂是非常的噁心,主要是任家。

任家從來不自己出面,而是在街面上尋找一個經紀買辦,而且還多數找的是外地人,不是松江府本地人,這樣跑路的時候,就找不到人了,以價格低廉、賠付高爲主要競爭手段,給兜售保險的業務員,極高的權限,業務員在兜售的時候,往往利用自己的權限,給出返點的許諾,除了返點之外,就是承諾高昂的利潤。

到這一步,其實這個買賣,已經脫離了保險本身的定義,這些業務員開口就是回報率,一年五六個點都是少的,而且是非常有說服力的,因爲這些銀子都會以高昂的利息借出去,與其說是保險,不如說是集資、借貸的當鋪生意。

在集資足夠多的時候,外地的經紀買辦拿到一筆豐厚的報酬,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而業務員們也很清楚自己乾的什麼,當經紀買辦消失的時候,也會隱姓埋名,甚至是改頭換面,換一家繼續幹。

真正拿到了大筆銀子的任家,反倒是隱藏在幕後,這也是這些年,任家的地盤越來越大,銀子越來越多的原因,苦哈哈的辦工坊、累死累活的海貿,哪裡有搞這種集資、放貸來錢快?

“這搞得松江府的海商,一直在跟申巡撫吵架,要官險專營,推出領海、內河漕運保險來,不要再讓這些財迷心竅的傢伙,破壞保險市場,破壞營商環境了。”姚光啓頗爲感慨的說道。

朝廷的官險只有遠洋保險,沒有領海、內河漕運的保險,甚至申時行就沒跟朝廷提出過設立。

因爲在申時行看來,這塊領域應該讓給民間,防止民間批評朝廷聚斂過甚,除了風力輿論的顧慮之外,則是人力有限,大明能把遠洋保險處理清楚,已經傾盡全力了,至於規模更大的領海、內河漕運,朝廷真的要管,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實在是太大了。

結果民間保險亂糟糟,松江海商天天跟申時行吵架,要求朝廷管一管這亂糟糟的市場。

“管的時候,嫌管得寬,不管的時候,又嫌亂,這幫傢伙,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明白,不能既要又要呢?”朱翊鈞嘆了口氣,他和申時行的傾向是一致的,朝廷管不了那麼多,哪有那麼多算學人才。

姚光啓低聲問道:“他們願意提高保費,陛下官險本來就是最貴的了,也不行嗎?”

“不行。”朱翊鈞再搖頭,他略顯無奈的說道:“這不是保費的問題,朝廷也是由具體的個體組成的,能做到這個程度,也是松江地面官員上下一心,竭力盡心做事的結果了。”

每一條三桅夾板艦需要五百銀,這是五萬裡以上,十萬裡以下,而十萬裡以上,是按航程算的,更加昂貴,要數千銀乃至上萬銀,提高保費看起來美好,但算學人才是需要培養的,這種亂象,還要持續很久。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官險無限制的過度膨脹,進而導致臃腫問題的惡化。

“在矛盾中,不斷尋找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以至沖和,朝廷只能抓到一例處置一例,儘量讓事情不過分的惡化。”朱翊鈞沒有力求任何政令的盡善盡美,而是選擇了理性。

“臣遵旨。”姚光啓俯首領命,他略微有些悵然,發展的路上,不只有鮮花,還有荊棘。

姚光啓眼下就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兒,八月是松江府臺風天最嚴重的一個月,這個月,又有很多船隻,再也回不了新港了,沉沒在了漫天風雨之中,永遠留在了大洋,皇帝陛下因爲大雨天,都無法出門。

又會有一堆的打着保險名頭的集資者要暴雷了,那些損失了本金的海商、失去了家人的水手親眷、損失了貨物的商賈,一定會把大明衙門給堵了,希望朝廷能給他們做主,主持公道,而那些捲了款逃跑的經紀買辦,本就是改名換姓的業務員,基本上找不到。

保險也好,交易行也罷,這些東西,一旦發展到盈利爲導向,集資大於做事的時候,這些社會矛盾就會爆發。

在萬曆維新進行到第十三個年頭的時候,大明現在面臨的所有問題,都是新的挑戰,需要在這些挑戰之中,不斷地尋找沖和之道。

大明在經濟上存在着兩個派別,一個主張更多的貨物,一個主張更多的貨幣,大抵就是務實派和務虛派,顯而易見,主張更多貨幣的務虛派,賺銀子的速度更快,而且承擔的風險更小,習慣了賺快錢,就再也不會願意去賺慢錢了。

看到務虛派能賺這麼多銀子,務實派也會慢慢變成務虛派,最後整個松江府都變成羣魔亂舞之地。

姚光啓不知道如何是好,而大明皇帝似乎也不打算過分的干涉松江府的變化,這裡是大明新政的試驗田,也是大明國朝經濟上,最大、最重要的戰場。

任家和楚家倒了血黴!這是上海縣百姓馬上就知道的事情。

當天緹騎帶着衙役們就把兩家給再次圍住,而後開始抓人,不是踏平,而是抄家,很快衙門就貼了榜,公示了兩家的犯罪事實,證據十分確鑿,尤其是任家以保險的名義搞集資、地下錢莊放錢這些,都是波及甚廣,受害者極多,路邊的狗,見到了都得啐兩口再走。

任家和楚家犯罪的事實,是十分清楚的,民間普遍都非常認可,但上海縣有傳言,任家和楚家倒了黴,是大將軍戚繼光在皇帝面前,狠狠的參了他們一本,因爲楚家的大公子楚中天,得罪了不能得罪的貴人,才招惹了禍患。

上海縣百姓無不拍手稱快,戚繼光雖然到北衙近二十年了,但還是那個急公好義的戚繼光,遇到了不平事,就要處置,而那個胡鬧的黃公子,雖然紈絝了些、喜歡仗勢欺人了些,但在紈絝的時候,維護了公平和正義。

相比較公平正義得到了實現、大明這架龐大的國朝機器的糾錯機制還在順暢運行,民間普遍更相信‘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這個劇本,覺得這個劇本更加合理。

北衙意見簍子林輔成,回到了自己老家松江府,但是他已經完全不認識這裡了,走在街上都有些迷茫,離開日久,那些熟悉的街道,全都已經翻新,青石街道也都是硬化後的路面,路邊的行道樹都已經亭亭如蓋。

這種陌生,讓林輔成參加上海縣燕錚樓聚談的時候,又又又一次遲到了,上海縣比北衙還要豪奢,註定了上海縣比北衙還要堵,林輔成被堵住後,自己下了車步行前往燕錚樓,結果迷了方向,繞了個大圈子,所以晚到了一些。

“諸位海涵,海涵,許久沒有回來,在這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的上海縣,都迷路了。”林輔成對着四方拱手,而後大咧咧的坐下,看向了臺上的三個人,笑着對李贄問道:“這二位是?”

“這一位是聞道先生馬經綸,這一位是公安派陽春社袁宗道。”李贄介紹了來人,這個馬經綸是個舉人,而且馬上要入京參加科舉考試了,而袁宗道這是公安派三袁之一,都是有名的意見簍子。

林輔成看了一圈戲臺下,都是松江府的才子,讓林輔成比較意外的是,除了才子,還有佳人,幾乎每個才子都帶着女伴,這和過往聚談的氛圍完全不同。

一羣大老爺們搞聚談,很容易喊出你們的家人也很苦吧這類的口號來,所以,大明的聚談,必須要攜帶佳人才能參加,防止氣氛過於嚴肅。

林輔成嘆了口氣,這幫才子佳人,個個爭奇鬥豔,他們壓根就是來鬥富的,看看身上那一大堆的零碎,就知道,這些才子們的心思,根本不在要聚談的內容上,而是在這些佳人身上,如何在佳人面前壓別人一頭,纔是他們參加聚談的目的。

不過也好,每個人入場都是要買票的,聚談是要花錢才能來的。

李贄的神情非常放鬆,因爲天字號包廂窗戶是關着的,證明裡面沒人,大明皇帝今天的行程是去閱視松江府鐵馬廠,姚光啓來到了上海縣,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懸而未決的松江府鐵馬廠,落戶到了上海縣。

華亭、青浦、上海、浦東四個地方,爭搶這個鐵馬廠,姚光啓憑藉着自己和工黨黨魁王崇古的特殊關係,獲得了鐵馬廠落戶上海縣,這可是皇帝都親自關心的項目。

姚光啓能力出衆,把這個鐵馬廠弄得有聲有色,已經可以生產昇平三號,三十匹、十六匹、十匹馬力三種類型的鐵馬,每年預計產量達到了一千臺。

皇帝不在,林輔成就是口出狂言,也不會被皇帝給親自聽去了。

“林大師來的剛好,我們剛纔在討論,大明興文匽武。”馬經綸頗爲平靜的說道:“我是老學究,我還是覺得興文匽武,乃是定國安邦之策,興文匽武沒錯。”

袁宗道點頭說道:“我的觀點和聞道先生是一致的,若有朝一日金榜題名,到了萬歲面前,我也是這個說法,興文匽武,對國朝有益,振武,適可爲止的好,再給更多,就會有麻煩。”

李贄有點無法說服馬經綸和袁宗道,這兩位,十分的固執。

“我認可二位的觀點,的確,興文匽武沒錯。”林輔成非常認可的點頭說道,這是他一貫的聚談方式,肯定並且支持對方的觀點。

“我認爲興文匽武沒錯,是因爲歷朝歷代,漢唐宋明,無論制度如何變化,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大一統,不是大一統的兩宋,被我明文人嘲弄的體無完膚。”林輔成首先表明了自己爲何支持,是有非常明確原因的。

大明的士大夫動輒遠邁漢唐,對兩宋的態度,多數是吸收經驗教訓的批評爲主。

“額,大一統和興文匽武有什麼關聯嗎?”馬經綸有點懵,他和袁宗道的論點,多數都是站在了俠以武犯禁之上,武夫的權力過於強橫,就會影響江山的穩固,對皇帝形成直接威脅,左右朝堂政令執行。

這林輔成一上來,就把問題上升到了大一統的高度來,搞得馬經綸都有點驚慌。

這個格局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爲什麼歷朝歷代都強調大一統?這個大多數人的認知是怎麼來的呢?”林輔成看向了所有人,開口說道:“因爲大一統就意味着穩定,就意味着邊疆穩固,腹地不會發生強度很高的戰爭,意味着萬民的生活能夠基本維持下去,寧做盛世犬,不做亂世人。”

“北宋末年,有一個女詩人,名叫李清照,她的前半生無憂無慮,一如她那首詩,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可是這世道忽然就變了,金兵來了,到了晚年,她的境遇也如她那首詩,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爲何要大一統,因爲邊疆會穩固,腹地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生活就會安定,當天傾地覆時候,哪怕是勢要豪右出身的李清照,也會過的無比悽慘。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林輔成極爲感慨的說道:“歷朝歷代,軍兵,都是不穩定的一部分,我們看一看先秦到現在的軍兵吧,先秦時,春秋戰國無義戰,動輒舉國之力興兵征伐,萬民凋零,到了漢時,這日子終於安穩了下來,這軍兵就成了世家的鷹犬,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烽火狼煙,不就是世家掌強兵嗎?”

“漢以強亡,漢的確很強,可是,生靈塗炭。”

“兩晉時候,司馬家引了胡人充實中原,因爲戰亂造成了極大的人口短缺,結果鬧出了永嘉之亂,西晉兩個皇帝被俘。”

“魏晉南北朝,荒唐了數百年,終於到了隋唐,以府兵制爲主的關隴世家逐漸崛起,隋唐的建立,隨着科舉制的建立和完善,世家雖然仍然有着莫大的影響力,但已經今非昔比,直到唐中晚期,黃巢徹底把世家掃進了垃圾堆裡。”

“可唐朝末年,五代十國,軍兵強橫,鬧出了多大的亂子來?不必細說,以至於到了兩宋,矯枉過正,在兩宋朝廷眼裡,武將、武人的威脅,比胡人的威脅還要大,最終鬧得天下亡於胡虜之手。”

“該不該興文匽武,該。”

林輔成十分簡單的梳理了下,爲何大一統和興文匽武會聯繫在一起,大一統是人們追求穩定美好生活的共識,軍兵作爲不穩定因素,興文匽武,成了必然,這是歷史教訓,魏晉南北朝足夠的荒唐,一點都不美好,五代十國,所有人都可能成爲軍糧。

“林大師,高見啊!”馬經綸十分誠懇的說道。

林輔成繼續說道:“其實北宋滅亡,宋欽宗和宋徽宗北狩之後,在山河破碎激烈的矛盾衝突中,以岳飛爲代表的底層出身的武將,開始尋找軍兵在江山社稷中的意義,而且岳飛找到了,在目標上,是收拾舊山河,在軍紀上,提出:凍死不拆屋,餓死不虜掠。”

“本來,關於軍兵社會地位、權利、責任、義務的思辨和演化,應該在南宋初年的紹興年間完成,岳飛做得很好,神武后軍軍紀嚴明,能征善戰,如果紹興十年,沒有那十二道金牌,大宋軍重新奪回京城,以嚴格的軍紀來約束軍兵,保家衛國的義務深入人心,演化就可以成功了。”

“但是這一切,因爲宋高宗在慣性之下,對軍兵天然不信任,一切的一切,在紹興十一年,宋高宗下旨將岳飛處死的時候,戛然而止了。”

馬經綸和袁宗道互相看了一眼,林輔成這話,他們聽出了些別的味道來。

“軍紀不良,四處殺良冒功、打家劫舍、兵過如篦的軍兵,當然要興文匽武,可是軍紀嚴明,甚至連被人打了,都不肯還手,只因爲對方是民,比如秦忠科;別說打家劫舍,甚至願意以血肉之軀,抗天地之力,比如出巡抗汛的浙江九營,這樣的軍兵,就不該興文匽武。”

林輔成非常肯定的說道:“既然履行了義務,就該享受應得的權利。”

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973章 窮民苦力,對朝廷真的還重要嗎?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40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973章 窮民苦力,對朝廷真的還重要嗎?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