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

朱翊鈞認真思索一下,中書舍人在起居注中的記載,可能就是簽訂《京都條約》背景的信史了。

大明的士大夫階級們,對倭國發生的事兒,都選擇了不觀察、不在意、不討論,因爲這些事兒,全都是由陛下在擔任罪責,觀察、在意和討論,都違背了忠君的原則。

不是罪孽不可直視,而是陛下的罪孽不可直視。

史官這麼顛倒順序之後,這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了。

讀書人有的時候,就是這麼髒,他甚至沒有改變事實,他就是把一句話簡單調換了一下順序,立刻變成了另外的模樣。

“所以讀書人是必須要警惕的。”朱翊鈞十分確信的對馮保說道:“他們畏懼朕手裡的刀,這些心思,就只好用在了歌功頌德上,可是,一旦朕手裡沒有了刀,或者刀不再鋒利,他們這些心思,就會對付朕了。”

“陛下聖明!”馮保由衷的說道。

不用他給文官上眼藥水了,陛下從來沒有放棄過對讀書人的警惕之心。

這不是馮保的錯,也不怪陛下心裡擰着疙瘩不肯原諒,主要是每次有讀書人爲了陛下、爲了國朝、爲了萬民,披肝瀝膽的時候,總有讀書人跳出來,提醒陛下,那樣的讀書人是少數中的少數。

朱翊鈞之所以不願意現在搞清汰,是想再看看,看看周良寅在山西搞的結果,凡事有好有壞,周良寅在山西大刀闊斧的幹,朱翊鈞在後面看影響和效果,要是搞得民怨沸騰、天下沸反,就稍微回調一點。

朱翊鈞不想學了朱允炆這個評分爲負的君王,搞得天下人心離散。

削藩就好好削藩,也沒人不讓你朱允炆削藩,朱棣把北方兵馬節制的權力上交,把兒子都送到南京做人質,把自己的親衛削到了八百人,裝瘋賣傻,行爲是認可削藩的。

天下初定,動盪不安,尤其是閃電歸來的漢家江山,搞了王府鎮守,削藩就是必然,自從當年漢初七王之亂、晉中八王之亂後,削藩就是一種共識,必然的命運。

朱棣願意交出兵權,就是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如果說朱棣太能打了,朱允炆他不放心。

那湘王朱柏一個道士,連一個後人都沒有,被逼到自盡活活把自己燒死,算什麼呢?總不能一個連兒子都沒有的道士,起兵奪你這個朱元璋傳下的皇位吧。

哪怕是編也編點讓大家認可的罪名,湘王私印寶鈔?寶鈔的信譽完全崩壞,擦屁股都嫌硬的玩意兒,私印寶鈔作甚?

削藩,操之過急,打仗,又求速勝,最後建文君,把江山給丟了。

清汰也是如此,大明從內到外、從上到下深受冗員之害,清汰是所有人的共識,但怎麼清汰,必須要謹慎一些,因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朱翊鈞不想操之過急,他想再看看,就像一條鞭法就只在松江府推行了一樣,其他地方都不具備那個條件,清汰也是如此,本意是好的,萬一操之過急,就會給人留下把柄。

但最後,朱翊鈞還是認可了張居正的做法,因爲做的實在是太過分了!

京堂官吏,十年都不點一次卯,是根本不把皇帝、體制看在眼裡!

藐視的不僅僅是皇權,還有臣權,皇帝是個受氣包,那由來已久,大家都習慣了,可大明大臣、明公不嚴懲,誰還拿明公們當回事兒?

事實也證明,這十年不點一次卯,確實過分,無論什麼原因,一體清汰後,很快就迎來了一致性好評。

連最好事的都察院言官都一言不發,狠狠地清掉這批人,考成法,對言官們也是有要求的,這些人顯然被當成了指標;

都察院的言官們得到了指標,而翰林院、國子監這幫老學究們,沒一個站出來給這些人說話,只是一味的研究商王用羌人的辦法。

就從已知的龜甲獸骨就找到了11種不同種類的用法,砍腦袋、用囟門、砍四肢、挖眼珠子、放血、沒有腦袋的屍體也就是腔子等等。

除了羌人之外,還有美酒、牲畜、家養牲畜等等,這裡面有個祭品特別有趣是麥子,就是普通的麥子。

商王挺有意思,商王居然親自帶着人去搶方伯(地方諸侯)的麥子。

他堂堂商王,搶人家麥子!

這在商朝有個專門的名詞,叫告麥,商王的邊臣,會密切注視方伯們的麥收情況,並傳遞相關情報給商王,一到麥子成熟就打小報告,告訴商王哪裡哪裡的麥子熟了,商王根據這些情報,進行武力掠奪。

這些方伯如果不同意,養的牛也會被拉走,牛會被砍掉腦袋放一盆血放在裡面祭祀老祖宗;如果方伯還要抵抗,方伯可能就會被用掉了。

麥的下半部分在龜甲獸骨文裡,表達的是走,抵達的意思,通常表示行軍的狀態,經過反覆確認,老學究們達成了一致,認爲告麥就是搶糧食、搶牲畜。

而且麥子的麥可能從古至今就寫錯了,麥(麥的繁體字)的上半部分‘來’表示麥子,下半部分‘夂’表示走,麥是一種搶劫的行爲,但寫錯三千年了,寫錯也就寫錯吧,也無法糾正了。

不得不說,商王老祖宗們胃口真好,腦袋也吃,腔子也吃,眼珠子、血、牲畜、麥子啥都吃。

這些老學究們,拼命的上奏疏,偶爾也發點雜報,公示一下研究的結果,表示他們沒白拿陛下的俸祿,真的在做事了,意思很明確:我們幹活了,清汰的風可不能吹到我的頭上!

這些老學究之所以不肯伸手援護一二,原因也再簡單不過了,人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是同朝爲官,都在一個衙門,你領着朝廷俸祿不幹事,在外面打着國子監、翰林院的名義在外面辦私塾、家學、學院!

辦的風生水起,賺的盆滿鉢滿!名利雙收!

現在這幫人倒黴了,這些老學究,沒有落井下石已經是很有道德了。

最讓朱翊鈞意外的是,這些個學正們的弟子們,也都沒有上一本奏疏,因爲這幫人,心裡有鬼。

要知道這些個私塾、家學、學院,收的束脩可一點都不便宜,這裡面要是沒有利益輸送,那纔是騙鬼,都在這官場裡混,拿沒拿錢,大家心裡都有數。

指不定這些弟子們還是私塾的大股東,經常性的出面用自己進士的身份,給這些家學、私塾們站站臺、捧捧場。

而且,剛上任的都察院總憲陸光祖,磨刀霍霍滿大街找指標。

十年未點卯的被清汰,部分三年以上的未到者也被清汰掉了,主要是陸光祖要指標,要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些個私塾家學和學院,全都要隔斷和朝中大臣的關係,這是陸光祖表達的態度,別以爲海瑞不在了,都察院就不反腐了。

反腐是一種朝廷自我糾錯的行爲,更是一種都察院的權力。

人一旦得到權力,在輸掉之前,是無論如何不會放手的!因爲權力的擁有者太清楚權力的威能了,做個夢,第二天醒來就可以實現,你想要的一切,都可以通過權力去變現,就取決於你願不願意。

所以,陸光祖做了都察院總憲,他也不會放棄‘反腐抓貪’的權力,更不會放棄素衣御史這把利刃。

只有一部分人,非常僥倖的躲過了一劫,吏部、都察院查實後,確實是因爲生病、意外殘疾這些原因不能任事者,張居正也沒有直接清掉,而是給了半俸。

朱翊鈞也是非常驚奇,因爲這已經是張居正雷厲風行的一生中,少有的溫情了。

當然這次清汰之風,也有倒黴蛋!

情況和天雄書院的宋善用有點類似,遭受了無妄之災。

天雄書院教諭宋善用,是真的有點冤,那大名府十幾年不給天雄書院用度,宋善用只能事從權宜,要不然天雄書院是否存在,都難說。

現在,宋善用,也是大明京師師範大學堂的祭酒了,過不了多少年,真正的桃李滿天下。

真正的循吏,在萬曆朝是不會被遺漏的,因爲循吏很少,皇帝真的缺幹活的循吏。

天雄書院到了天啓二年來了一個年輕人,名叫盧象升。

後來盧象升組建天雄軍的時候,就是以天雄書院爲核心組建的,這也是天雄軍能打的原因,這支天雄軍裡,有不少的讀書人出謀劃策。

崇禎年間,天下有兩大柱石,一個孫傳庭,一個盧象升,一個打了勝仗被關了九年,一個死於自己人的背刺,身中三刀四箭殉國。

到了崇禎年間,大明已經氣數已盡,就像秋後的螞蚱,已非人力可以迴天了,已經在萬曆年間徹底死亡的大明,屍骨在崇禎年間徹底腐朽。

本該怨聲載道的清汰政令,就在大家的默契中,悄無聲息的執行了下去,京師吏治爲之肅然。

“王次輔急了,他急了!”朱翊鈞樂呵呵拿着一本奏疏說道:“他在奏疏中說,之所以沒人敢上奏反對,是天下百官都怕張居正,不敢惹先生,所以纔不敢上奏的,就是不肯承認先生比他能耐。”

王崇古的工會又又又失敗了,這次排除了一大堆的原因,又倒在了新問題上,工匠裡的讀書人不夠用。

這是一個讓王崇古、王家屏非常無奈的事兒。

讀了書的匠人現在實踐經驗不足,都還太年輕,經驗豐富的匠人,連字都認不太全,沒有處理任何公文的能力,形不成書面的意見,最終這工盟又一次折戟沉沙,宣告失敗。

張居正這頭兒搞清汰、吏舉法風生水起,王崇古那頭工會屢屢失敗,這本奏疏,自然酸味兒十足。

“不過王次輔搞的另外一種貨物,倒是成了。”朱翊鈞笑着說道。

預製板,一種缺點遠大於優點的水泥貨物。

生產上非常容易偷工減料,它本身就是空心的,甚至還能減少一些鋼鐵的使用;

因爲不是特別厚,不隔熱,也不隔音,甚至還容易開裂,時間久了還容易變形。

這種商品,唯一的優點,就是便宜,不僅生產便宜,空心的預製板可以使用更少的水泥和鋼鐵,建造也便宜,省去了大量的人工。

便宜就是這種商品能夠成功的最大原因,不是誰都有錢、有時間、有人工去修建混凝澆築的建築,成本實在是太過於昂貴了。

而預製板就彌補了鋼混結構的最大缺點,昂貴。

按照西山煤局的測試,這種預製板只要不建設五層以上的建築,就不會出太多的問題,所以這種商品從試製,到推而廣之,立刻風靡了起來,畢竟相比較木質建築、磚瓦結構,哪怕是偷工減料的空心預製板,其強度也是空心預製板領先。

誰都知道澆築的鋼混結構更好,畢竟連大明皇宮中軸線都使用了這種工藝,就是太貴了。

在這個家裡老鼠比人多的年代裡,預製板已經是極好的建築材料了。

馮保將一本奏疏遞到了皇帝的面前說道:“陛下,大司徒張學顏最近查處了一件案子,算上去年存到老庫的一百萬銀,老庫應該有存銀九百萬銀。”

“王國光王司徒致仕的時候,帶着張學顏交接了老庫存銀,臣派了李佑恭去盯着,數量沒有問題,也抽檢了存銀,沒有一銀是假的。”

“大司徒上個月點檢了銀庫的存銀,發現少了一千二百銀,老庫存銀這些年,就只進不出,一定是監守自盜,大司徒大怒,立刻開始了清查。”

朱翊鈞沉默了下,眉頭緊蹙的問道:“不是,大司徒這老庫存銀,一個月點檢一遍嗎?”

“那倒不是。”馮保搖頭說道。

“哦,朕還以爲每個月都點檢一次,大司徒多久點檢一次?”朱翊鈞露出了個恍然的表情,張學顏可是閣老,哪有那個功夫,天天去老庫查存銀。

馮保低聲說道:“大司徒每天去看一次,和王司徒是一樣,去看是看灰塵,箱子上的灰塵又沒有人動過,一眼就能看出來。每三個月隨機開一次箱,就是隨機挑選一箱,將封條揭下,抽選幾枚銀幣覈驗。”

“每年十月份開始盤庫,在緹騎、東廠番子、戶部庫房大使的看管下,驗看封條、確認封箱、點檢銀幣,封條上,章有三份,哪一箱出了問題,就追查這三人的責任。”

“陛下,內帑的金子也是這麼管的,甚至每一條金錠上,都是要有工匠的落款,確保每一個金錠無誤。”

“每天都去…”朱翊鈞笑着說道:“比朕還摳呢。”

“大司徒還是很節儉的。”馮保小心的糾正了陛下的錯誤用語,這不是摳門,是節儉。

朱翊鈞一年都不到內帑的銀庫看一次,一年到頭,頂多到金庫去看看,反正帳在那兒,他要用銀子的時候,內帑拿不出來,那是真的會從上砍到下。

這種管理方式,是王國光留下來的,以前沒有這個規矩,是以前國帑根本沒那麼多的銀子要管,大部分時候,耗子跑到國帑裡,也要哭着出來,實在是太窮了。

這次張學顏抓碩鼠,靠的就是落灰,落灰的痕跡,實在是太難僞造了。

“就跟地方府庫,賬上有東西,但是庫裡沒東西一樣,國帑失竊,其實也正常,抓到嚴懲就是了。”朱翊鈞倒是不覺得有什麼稀奇的。

九百萬銀,少了一千二百銀,實在是很正常。

韃清比大明富,道光二十三年的時候,道光皇帝心血來潮,派刑部尚書惟勤,去查戶部庫銀實數,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這國帑裡一千二百萬兩白銀的存銀,少了足足九百二十五萬兩白銀!就只剩下275萬兩白銀了。

而且這275萬兩白銀,還不全都是戶部存銀,戶部的銀錠都是有戶部的銀戳,這275萬兩白銀有超過200萬銀,是各種地方、錢莊的銀錠。

顯然是有人聽到了風聲,補了進去,但實在是差的太多,到刑部尚書惟勤去查的時候,仍然缺口極大。

這國帑不去觀察的時候,這裡面的銀子存在還是不存在是個問題,但一旦開始觀察,就坍縮成了不存在。

這銀子丟了,要追責,刑部查來查去,這誰都得罪不了,最後只能追到了庫丁侵盜上。

最後結案的結論是:這庫丁分贓不均,才引發了朝廷稽查,都是庫丁們用穀道,把銀子從銀庫裡盜走了!

九百萬二十五萬兩白銀的巨大虧空,用庫丁的溝子給平賬了。

朝中大臣、官吏無一人被問責,只有庫丁的溝子比無底洞還要深,算是歷史上的一道灰色幽默。

從張學顏的奏疏來看,他根本不會信什麼庫丁用溝子把銀子帶出去的說辭,嚴格追查,查到了庫房大使,這一千二百兩銀子庫大使、副使、搬運的庫丁十二人,二一添作五分掉了。

這幫人用盡了心機,從鑰匙到封條,再到應對檢查等等,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也不敢多拿,拿了一千二百銀,就被大司徒給抓到了。

大司徒眼睛不好使,可身邊想進步的御史、緹騎、番子,眼神可太好了。

銀庫也好,金庫也罷,要麼從開始就嚴防死守,出一點小問題就嚴刑峻法,如果管理鬆散,就不必查了,因爲查出來,也只是鬧得朝廷顏面盡失,什麼用都沒有,連追責都做不到。

大司徒查看老庫,就像是皇帝巡視京營一樣,要麼你一直做,要麼開始就不做。

朱翊鈞拿出了自己的算盤噼裡啪啦的打了一下,才搖頭說道:“這十四人的俸祿一年是290銀,把命都賭進去,也就弄了一千二百銀,不值當。”

“流放金池總督府吧,那邊需要人。”

朱翊鈞做出了最後的處置,按照海瑞的反腐抓貪的規矩,這些人罪加三等,頂格處置也是流放爪哇,不過現在金池總督府缺人缺的厲害,朱翊鈞把這些人流放過去,補充人口。

絕洲,這個地方,距離大明很遠,距離泰西也很遠,就是個天生的流放之地。

“其實士大夫們不講,朕也知道,大明現在開海有點窮兵黷武,四處出擊,但是沒辦法,欠下的功課太多,得補課。”朱翊鈞硃批了一本奏疏,這本奏疏,是言官談論吉福總督府,渡渡鳥的故鄉。

這位言官對比了吉福總督府和金池總督府,兩者距離都是兩萬裡水程。

但這位言官絲毫不覺得金池總督府是危險的,因爲泰西距離金池實在是太遠太遠了,對金池總督府的威脅爲零,大明只要修好了大小金池城,就沒有丟失的風險。

但吉福總督府,位於莫桑比克總督府的對面,是紅毛番、金毛番海外殖民地的必經之路。

一旦大明和紅毛番、金毛番在海上起了衝突,吉福總督府必然首當其衝,成爲四戰之地,大明距離那裡,實在是太遠了,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支援,日後恐怕變成大明的累贅,放棄,沒人願意承擔棄土的罪責,不放棄,持續性的流血不止。

就像當初的交趾。

這位有些保守的言官認爲,金池總督府設立的好,設立的妙,但吉福總督府有點好大喜功了,南洋和絕洲能吃得下,就已經是大明的極限了。

“他說的對。”朱翊鈞十分認可這位言官的說法,把吉福總督府從四方之地,劃到了六合之地。

如果維繫統治的代價過大,可以選擇性放棄,總督府,都是四方之地。

先建着,真的守不住就丟,有棗沒棗先打他三竿再說。

“戚帥的塘報到了嗎?”朱翊鈞詢問着前線的情況,大明軍發動了春季攻勢,佔領了長門城後,一直按兵不動,主要是等京都高啓愚的談判,現在京都談完了,具體的駐軍細節,還在進一步的商談和簽訂中。

這個時候,大明軍應該凱旋了。

馮保將一本貼了四張浮票的奏疏從戎事這一疊奏疏裡拿了出來,放到了御前,面色爲難的說道:“前軍指揮們的意思是還要打。”

“閣臣們的想法是,全都不同,先生貼了張空白浮票,次輔支持,大司徒反對,大宗伯恭請聖裁。”

張居正貼了張空白浮票,保留了意見,其實就是反對,在這種大事上,他的意見又非常重要,卻不表態,沉默也是態度。

王崇古支持的原因很簡單,大明需要銀子,光靠談判桌上談來的,不夠穩固。

沒有白銀,貨幣就沒有流動性,沒有流動性,官廠根本沒辦法搞生產,需求和供應這一對矛盾,官廠能把控的只有供應,更多的貨幣流動性,對工黨有益。

大司徒反對的原因也很清晰,再開戰端,打多久?

朝廷現在是真的有點窮,又要搞學政,又要動武,戶部是有點窮怕了,打的國帑能跑馬,他這個大司徒,走到哪裡都擡不起頭來,大明已經全面獲勝,逼着豐臣秀吉簽下了城下之盟。

大宗伯恭請聖裁,看起來也是保留意見,但他其實是支持,陛下一個少壯派的頭子,前線要打,陛下不會攔。

“大宗伯這個意見有意思,他說:欲要亡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這話裡話外的意思,要亡了倭國的魂?”朱翊鈞稍微斟酌了一番說道:“沈宗伯覺得高啓愚有點太良善了,居然沒有亡其魂。”

漢字傳入倭國後,一直在發生‘和變’,就是不斷的本地化,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萬葉集》和萬葉假名,時光荏苒,現在倭國的漢文化,已經和大明有了極大的差別。

禮部的意思非常明確了,高啓愚光顧着利益,忘記把倭國異化掉的漢學給廢掉,是高啓愚這個禮部官員的失職,所以,禮部的意見就是繼續打,打到倭人放棄這些異化後的漢學。

禮部最在乎正本清源,當初要廢掉朝鮮的《訓民正音》,也就是朝鮮諺文的時候,也是禮部叫的最兇,漢學是漢家的學問,這些番邦憑什麼解讀漢學!

這是關於禮法釋經權的爭奪,禮部這幫極端保守派,對這件事格外在意。

戚繼光要繼續打的目的倒是特別純粹。

最直接的原因是報復,豐臣秀吉爲首的大名們,悍然發動了對迎恩館大明軍的進攻,大明軍需要進一步展示自己的武力,可以讓大明軍駐紮礦區的時候,少太多太多的麻煩;

長門城一個孤城,實在是有點獨木難支,要是現在就撤軍,恐怕這長門城最終要還給倭國,長門城要固守一年要十五萬石糧食的補給,如此龐大的後勤補給,擴大地盤就食於敵,纔是軍事上的上策;

毛利家在朝鮮戰場損失最小,現在實力過於強橫了,其他的大名損失慘重,所以大明軍,需要消滅一些毛利家的武士,剪其羽翼,才能達到平衡;

而要實現這個目標也挺簡單,戚繼光打算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打到石見銀山去,打下來的所有地盤,都歸長崎總督府所有,如此一來,既能保證大明對倭國本土的威脅,又能保證白銀的穩定產出。

朱翊鈞思索了許久,做出了最終批示:“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風波亭前嘆風波,萬世長謀定九州。”

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
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