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

萬曆維新,在一些人看來,是天老爺和大老爺們,因爲分贓不均,開始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開始角力。

不僅僅是窮民苦力,相當一部分勢要豪右,都這麼覺得。

在勢要豪右、鄉賢縉紳看來,他們也發現是過去自己拿的太多了,而陛下拿的太少了,這才激起了皇權的反抗。

自從有了皇帝這個詞之後,君權和臣權的鬥爭,便從來如此,你來我往。

勢要豪右們看皇帝帶着京營軍兵,非要多吃一點,也就勉爲其難的給皇帝分了點,清丈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得到了執行。

可是到了萬曆九年,勢要豪右才驚訝的發現,皇帝來真的!

萬曆維新,讓大明再次偉大,甚至包含了窮民苦力!

萬曆九年,廢除賤奴籍的聖旨開始推行,到萬曆十一年正式宣告廢除,在那一刻,這就不是肉食者之間內訌的問題,不是肉食者之間鬥來鬥去。

這纔是讓勢要豪右、鄉賢縉紳最驚懼的地方,皇帝不僅要自己翻身,還要天下百姓跟着一起翻身。

很顯然,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存在着普遍的默契,不想讓窮民苦力翻身,這劉記豆腐坊劉友嘉的行爲,就是典型。

“姚光啓爲何要把索賠五銀,增加到十五銀?”朱翊鈞又看了一遍案卷,發現了缺失了一部分的細節。

王崇古解釋道:“那馬三強被驢踹折了腿,按照馬三強的勞動報酬,再加上受傷,覈算出來的十五銀。”

馬三強是個窮民苦力,他不知道該要多少錢,他覺得自己沒幹活,主要是索求湯藥錢,但姚光啓則認爲,因爲劉記豆腐坊的公事,負傷不得勞作,這部分誤工費也是要算上,所以才漲到了十五銀。

“姚光啓這個判罰非常公正,下章禮部,對大明律進行增補,日後有類似告訴,一律按照此事兒爲例進行索賠,寫進大明律之中。”朱翊鈞聽聞,肯定了姚光啓的判罰。

其實能夠這麼判,已經是巨大進步了。

多少窮民苦力一輩子都不願意進衙門,還不是因爲衙門朝南開,沒錢別進來?

真的對薄公堂,哪有小民冤?全都是老爺冤。

這個故事在這片大地上,重複上演了數千年了。

姚光啓如此判罰,已經稱得上是青天大老爺了。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但姚光啓還是有錯,他爲何不強制執行下去?是因爲朕給他的權力還不夠嗎?爲官一方,爲人父母,父母官,父母官,百姓的衣食父母。”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如果連父母官都指望不上了,你讓窮民苦力指望誰?只能指望手中的刀兵,倒一倒心中的苦水了。”

“問題迎刃而解。”

“姚光啓做的已經足夠好了,但還是不夠好,朕知道他也難,這次就不怪罪他了,申斥一番,下次遇到就堅決執行,把天捅破了,朕給他兜着!朕要是兜不住,就讓京營出來給他兜着!”

到了地方衙門,判罰執行的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尤其是這種不涉及刑名,只有民事的判罰,很容易就會變成和稀泥。

衙門裡也不都是一條心,也是分鍋吃飯,這裡面的原因錯綜複雜,姚光啓能判成這樣,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陛下,迎刃而解,不是這個意思。”王崇古表情更加無奈,陛下有時候用些成語,總是讓人出乎意料之外。

那邊黎牙實把胡攪蠻纏,解釋爲胡人和蠻夷做事風格;

陛下把迎刃而解,解釋爲了窮民苦力,反對壓迫的行爲。

“其實馬三強討要了幾次,都被劉友嘉給罵了回去,自始至終,馬三強都沒還嘴。”王崇古說起了案子另外的一個細節,馬三強上門討要,被劉友嘉罵了好幾次。

事後上海縣衙門調查,馬三強沒有還嘴。

不還嘴的原因是馬三強有軟肋,生病臥牀不起的母親、嗷嗷待哺的孩子、照顧婆婆和孩子的妻子,他靠着自己雙手,改變了人生軌跡,在人生如逆旅之中,獲得了短暫的幸福。

在那天晚上,徐四海遣的四個惡人,把這一切都毀了。

“陛下說服了臣,陛下聖明,可是這律法,哎…”王崇古嘆了口氣,他不知道皇帝是否能夠理解他的表述,朝廷是幾間房、幾間宮殿,飯也是要分鍋吃的。

“次輔是想說,國朝是統治階級的統治工具嗎?”朱翊鈞想了想問道。

“陛下聖明。”王崇古發現陛下真的是一猜就猜出他要說什麼了。

按照大明矛盾說和生產圖說對國朝的新解,就連國朝,都是統治階級向下統治的工具,更遑論律法了。

事實上,也是如此,律法從來沒有對窮民苦力有過任何的偏袒。

這次輪到朱翊鈞沉默了,麥子熟了幾千次,萬民從來沒有一次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崇古年紀大了,人老了,說話就沒了禁忌,所以當面把話說的非常清楚和明白,陛下要想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作爲大明的君王,敵人是具體的某些人,也是歷史的滾滾洪流。

鐮刀收割的從來不是麥稈,而是佃流氓力彎下的腰;錘頭敲打的從來不是鐵釘,而是窮民苦力流下的汗;

王朝更替,把犁鑄成了干戈,君王用干戈鑄成了鼎,又把干戈鑄成了犁。

世襲官看似世襲罔替,可是天變之日,又泯然衆人;官選官以爲自己可以跨越王朝的更替,興衰又告訴了他們,春秋大夢,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鄉賢縉紳,將土地反覆丈量,一次次的被窮民苦力踏破了家門;商賈讓麥粒在算盤上滾動,就變成了窮民苦力的債,一張張借據,最終也變成了商賈們的催命符。

國朝是統治階級統治工具,就是這片土地,幾千年來從不變的輪迴。

“麥浪依舊金黃,但風的方向也是可以變的。”

“萬民終將可以掙脫史書給的修辭窠臼,不再是載舟水、覆舟淚的隱喻,而是國朝根本與主體,民爲邦本,從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歷史的必然。”朱翊鈞回答了王崇古的問題。

朱翊鈞怕自己講的不確切,想了想繼續說道:“朕要做,朕做不到,也能變成歷史長河裡的一點星光,一點火炬,照亮後來人的路,而不是毫無意義。”

從爲民做主,到萬民做主,不是簡單詞語上的轉變,而是中原這個文明,由內到外,由骨髓到血脈的完全徹底的轉變。

這個路很長,也很難,他會站好自己該站好的那班崗。

“王次輔,這個徐四海這幫人,究竟是以什麼身份,活躍在松江府?”朱翊鈞詢問着案件的細節,徐四海這類的人,沒有被衙門抓起來,送到南洋甩鞭子,着實是有些古怪。

大明每年都要對這些人進行清理,因爲南洋有着巨大的需求,百萬以上的大都會,這類人更是重點清理對象纔對。

這些人一次又一次的躲過了朝廷的抓捕,以至於膽敢拒捕,能活在大明,還能活到現在,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王崇古面色極爲複雜的說道:“他們是工盟,大部分都是工匠裡的大把頭出身,說是幫着匠人和東家談條件,但其實也是勢要豪右們養的狗。”

“劉友嘉之所以猖狂,也和這些工盟們有關係,因爲這些所謂的工盟,是轉移矛盾的最好手段。”

將匠人和東家的矛盾,轉化爲匠人和工盟之間的矛盾,他劉友嘉自己施壓,多不體面,讓徐四海出面,出了事兒也不怪他。

朱翊鈞立刻說道:“這些個豢養打手,壓迫匠人的所謂工盟,阻礙真正的工盟出現!下章松江府,此類工盟一律取締,查清跟腳後,作奸犯科者一律流放南洋。”

有些衙門口的設立,完全是爲了阻礙真正可以履行職責的衙門口出現,提前把你要走的路給堵了,便無路可走。

松江府之前有了工會的雛形出現。

大明的窮民苦力在城中的分佈,呈現了明顯的地域性質,也就是‘傳幫帶’,老家熟人介紹,然後在見多識廣的熟人帶領下,出門做工。

大明朝廷,想要再觀察觀察這種傳幫帶背景下誕生的工盟,和大明朝廷官廠組建的工會,有何不同。

但顯然,傳幫帶之下民間生長出來的工會,也不能履行職能,反而成了勢要豪右、富商巨賈手裡刺向窮民苦力的一把利刃。

一旦實現了階級上的躍遷,人的認同就會改變,非但不同情窮民苦力,甚至還要變本加厲的欺壓回去。

這種變本加厲,表現格外明顯,是爲了和過去的自己進行完全的切割,也是爲了給新主子獻出投名狀。

顯而易見,從窮民苦力變成了打手、家丁、走狗身份的這些大把頭出身的工盟,非但沒有維護匠人這個集體的利益,反而讓匠人遭受了更多的苦難。

匠人除了供養舊有的既得利益者,還要供養這些打手,可謂是苦不堪言。

“這就代表着傳幫帶的民間工盟探索的失敗,算上這次,已經是第四次了。”朱翊鈞由衷的說道:“王次輔,不必氣餒,還是要想方設法建立起來。”

失敗固然可怕,但是氣餒過於恥辱了。

朱翊鈞很清楚組織工會的難度,這裡面涉及到了‘上車關車門’這個問題,但面對問題,要想辦法跨過去,而不是退縮。

朱翊鈞和王崇古聊了下關於工會組建之事。

王崇古已經有了新的想法,其實在很多朝臣們看來,王崇古這麼折騰,是在做無用功,歷史已經證明過無數次的東西,王崇古在做着不切實際的春秋大夢。

但王崇古還是想試試。

“臣覺得,這次可以成,工會必須要有一個實體嗎?臣以爲不然。”王崇古講了他的新思路,他打算把工會,變成工匠大會,但凡是有事,就親自隨機挑選匠人詢問。

沒有任何預設條件,完全隨機抽取,將挑選到的匠人找到面前來,詢問究竟。

最終結果,也要進行公決表態,讓每一名匠人,進行投票,在是或否之間進行選擇,這樣一來,可以最大程度規避掉一些問題。

朱翊鈞思考再三說道:“王次輔這個想法,應該是來自於廊廟陳民念,丹墀問政典,朕這些年發現了這種問政的弊端,總是有些人自作聰明,教朕挑選的人說話,歌功頌德者多,真正陳述問題的少。”

“而且這種是或否的選擇裡,很容易製造割裂,有人同意,就一定有人不同意,如果是絕對多數,比如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選擇,那還好說,少數服從多數。”

“可一旦是一半對一半的情況,反而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問題沒解決,匠人反而對立起來了。”

“陛下所言甚是。”王崇古聽聞陛下的意見,非常認可陛下的提出的問題。自萬曆二年起的廊廟陳民念,丹墀問政典,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制度,和王崇古要推行的工匠大會制度,有着極高的相似性。

“所以,朕以爲,可以弄個鐵箱,若是有意見,或者有更好的辦法,可以匿名投到鐵箱裡去,一人計短,衆人計長,也讓匠人們自己說說看法。”朱翊鈞給出了補充意見。

廣問匠人、制定條規、公決表態,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了,但如果可以加入意見反饋的這種機制,這種匠人大會,會更加合理一些。

“也別聽朕的,朕在農事上還算了解,但在匠作事上,不如你們。”

“一切的政策都是需要人去執行,所以一點點來,先從廣問匠人意見開始,先把路走起來,有的時候,出發比到達靈山更加重要。”朱翊鈞覺得王崇古這個想法很好,給出了肯定和自己的一些看法。

同時朱翊鈞也告訴王崇古,匠人大會這個制度建立,也不需要完全聽他的,他在這件事上,瞭解不如王崇古這些具體經辦之人多。

“臣遵旨。”王崇古俯首告退,他要說的事兒已經說完了。

他來求情,才發現根本不必求情,陛下很清楚也很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爲民做主的王謙、姚光啓,不會被陛下問責。

他和陛下溝通了工匠大會的事兒,信心又多了一些,可是走着走着,王崇古自嘲的笑了笑,每次弄這個匠人工會,他都是滿含希望,然後失望而歸,次數多了,失望到有點絕望。

年輕好,陛下就很年輕,對幾乎所有事兒,都不會絕望。

王崇古走在莫愁湖行宮小道上,這個佔地只有三十畝的行宮,可能是歷代以來,最小的行宮了,王崇古是有些懊惱的,他年紀太大了,已經很難追隨陛下的腳步了。

陛下可以賦予勞動者政治生命,而皇家格物院、格物學院、工黨,釋放的生產力,爲這種政治生命,保駕護航。

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但他的年紀已經撐不住了,只能開個頭,交給後人了。

可是後人的智慧,不值得信任,和皇帝一樣,王崇古從來不相信什麼後人的智慧,人亡政息,纔是歷史的主要脈絡,有的時候,連人都沒死,火光已然熄滅。

王崇古執着於工會,不是他和費利佩一樣有了執念。

而是他深切的知道,官辦匠作最大的困局就是僵化和臃腫,只有建立了自下而上的監察機制,再加上自上而下的朝廷監督,才能讓官辦匠作真正的走下去,爲大明不斷的革新,提供物質基礎。

王崇古離開了莫愁湖行宮。

朱翊鈞則是照料着速生楊的樹苗,速生楊育苗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扦插,一種是種下種子,朱翊鈞是第二種方式,他的速生楊已經快速萌發,準備再等這些苗長大一些就移栽。

“刑部左侍郎沈一貫在甘肅的時候,讓甘肅育苗,今年新任陝西總督石星言奏聞,速生楊育苗,一年可以高達三十萬棵,而且他打算把整個河西走廊種滿速生楊。”馮保說到了石星言的奏疏,中盛速生楊育苗的規模。

“三十萬棵,這麼多嗎?”朱翊鈞有些驚訝的問道。

馮保有些感慨的說道:“石星言上奏疏,在日後五到十年的時間裡,將育苗規模擴大到三千萬、甚至是三億株,來實現前陝西總督石茂華的遺願,就是石茂華的那首詩,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可是石星言反對重開西域。”朱翊鈞皺了下眉,石星言反對,是基於現實狀況,現在太冷了,太乾了,重開西域仍然會丟失,朝廷不必要把過多的精力,放在西域,而是放在開海上。

石星言認爲,嘉峪關內是腹地,嘉峪關外,可以羈縻,過多的投入,反而耽誤大明開海的進程。

石星言可以把楊柳種滿整個河西走廊,可是到了西域,他就沒有那個信心了,而且陝甘綏過於窮困,沒有太多的餘力,支持朝廷繼續開拓。

開拓都是就地補給,否則糧餉輾轉半天下,再富有的朝廷,都經不起這麼折騰。

朱翊鈞想了又想,嘆了口氣說道:“石總督是個好官,朕也知道,爲了朕的好大喜功,就爲難陝甘綏百姓,確實不太行,就讓寧遠侯隨便折騰吧。”

石星言的反對,是責難陳善,是忠,他完全可以壓榨陝甘綏百姓的人力物力財力,湊夠足夠的軍餉糧草,支持朝廷的開拓。

就像是徐州地方歷任知府,在保漕運還是保民生的問題上,全都選擇了保漕運一樣。

陝甘綏百姓的苦難,和他石星言升轉,有什麼瓜葛?只要完成聖命,就可以獲得聖眷,就可以進步。

可石星言堅決反對大力開拓西域,因爲在他看來,這極大的加重了邊方的負擔。

重開西域,朱翊鈞不打算急於一時,而是打算當做畢生的課業去做,收是一定要收回來的,但欲速則不達。

“農學博士柯延昌從綏遠來了本奏疏,請陛下御覽。”馮保從袖子裡拿出了一本奏疏,而後示意一個小黃門,將配好的藍色液體,拿到了近前來。

“咦?厲害啊!”朱翊鈞由衷的說道。

柯延昌發明了一種廉價的農藥,他除了是個農學博士之外,還是個獸醫,黴葉病,在去年橫掃了整個綏遠,農戶損失慘重。

而黴葉病就是葉片發黴,今年黴葉病再次捲土重來,讓農戶們心急如焚,卻無計可施。

黴葉病,膽礬加上生石灰,再加水,以一定比例混合後,廉價而高效的農藥誕生了。

朱翊鈞伸手要拿,小黃門往後退,朱翊鈞還要拿,小黃門連退了三步。

“朕就是看看。”朱翊鈞看着小黃門,有些無奈的說道。

小黃門將膽礬放在了一邊,跪在地上說道:“陛下,這東西有毒,大醫官說了,不能近身。”

“大醫官比朕的話還管用是吧!”朱翊鈞都被氣笑了,他就是看看,他又不是要嚐嚐,這小黃門,有些死板。

“奴婢該死。”小黃門再磕頭,其餘一句話沒有,除了大醫官交代,還有皇后千歲交代,還有張宏這個二祖宗的交代,但小黃門也不敢推諉,只能硬着頭皮抗旨了。

今天小黃門敢給皇帝有毒的東西,明天小黃門就敢刺王殺駕!

“算了算了,你端着,朕遠遠的看下就是。”朱翊鈞擺了擺手,示意小黃門端起來看就是,他沒有爲難小黃門的意思,這背後可不止馮保、張宏、皇后,還有李太后的懿旨。

朱翊鈞瞅了半天,就是天藍色膠狀懸濁液,他也看不出什麼門道來,問道:“這東西真的和奏疏上說的一樣厲害嗎?馮保你試過了嗎?”

馮保俯首說道:“試過了,莫愁湖院子裡也有些染病的花草樹木,比農學博士柯延昌講的要好用的多。”

“而且還能給牲畜用,給魚去用,蝦不行,蝦排不出去毒素,藍盈盈的,有點瘮人,用途十分廣泛。”

馮保領着皇帝陛下走了幾步,就有撒過膽礬的地方,朱翊鈞種地,他在《農書》裡,就有專門關於病蟲害的一節。

馮保領着皇帝看了一圈,朱翊鈞認出了四種病來,黴葉病、落葉病、炭疽病、輪紋病,居然真的是十分有效。

“陛下這邊。”馮保領着皇帝來到了一個缸面前,裡面養着兩條鯉魚,但朱翊鈞到了南衙沒多久,其中一條鯉魚就生病了,得了寄生蟲。

在使用了膽礬和綠礬之後,這條本來已經快死的鯉魚,居然有了恢復的可能。

以膽礬爲主要材料的殺蟲劑、殺菌劑,價格低、殺菌範圍廣、應用多,對農業生產有着重大意義。

朱翊鈞又詳細詢問了製備過程,其殺毒原理,其實也簡單,就是游泳池的水是藍色的,銅離子的作用。

而且膽礬、生石灰、水的比例不同,也是視季節、農作物不同進行改變。

比如葡萄,如果不嚴重就是半量,減少生石灰,如果嚴重,還是成熟季節,就是等量,就是膽礬和生石灰重量相同,比如蘋果、梨就只能用半量。

什麼時候噴灑,噴灑多少,噴灑幾次,都有規定。

“和紋板提花機一起,明年的崇古進步獎就給這兩件吧。”朱翊鈞看着小黃門手裡配好的懸濁液,最終也沒有上手搶,確定了了這膽礬液的重大意義。

完全值得一份崇古進步獎了。

馮保欲言又止,但還是忍不住開口說道:“陛下,柯博士去年去林場的路上,被草原的馬匪給劫了,差點就負傷了,若非隨扈緹騎保護,險些出事。”

“什麼人乾的?!”朱翊鈞眼中兇光乍現,連嘴角都抽動了兩下說道:“下章綏遠,把這夥人挫骨揚灰!誰敢攔着,一起點了天燈!忠順夫人授意的?還是一些草原復元死硬派乾的?”

“反了天了!”

馮保很清楚,陛下這是出離的憤怒了,連忠順夫人都要點天燈。

格物博士不參與政治,但不代表他們地位低,這些格物博士,每一個都很重要,哪怕是林輔成,在陛下心裡,都是彌足珍貴的人才。

這些人,就是皇帝的個人客卿。

馮保就知道陛下會生氣,氣大傷身,所以他也是挑了個陛下心情好的時候,告訴陛下這件事兒。

馮保趕緊說道:“陛下息怒,這些馬匪,已經被挫骨揚灰了!”

“是去年冬天,柯博士覺得林場可能失火,就要去看看,這好巧不巧,一羣馬匪覺得柯博士是條大魚,就要動手,隨扈的緹騎、墩臺遠侯、衛軍當場就把這些馬匪給殺了。”

“今年春天,綏遠地面已經沒有馬匪了。”

馬匪難找,是剿匪的關鍵,但其實百姓都知道這些馬匪藏在哪兒。

大明討伐板升,有些俺答汗的遺部就落草爲寇,而草原人對這些遺部是有些同情,所以,綏遠衛軍剿滅這些馬匪,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找不到,草原百姓也不配合。

這都搶到柯博士的頭上了,算是徹底激起了衆怒。

柯博士在草原的地位極高,一個一心培育牧草、林場、農藥的農學博士,這就是活菩薩里的活菩薩,人心都是肉長的,柯博士給草原帶來了怎麼樣的變化,身處其中的草原人最是清楚了。

柯博士被襲擊的消息一傳開,一些草原人選擇了帶路,今年春天持續了近六月的剿匪,算是把綏遠地面的馬匪,徹底剿滅乾淨了。

朱翊鈞依舊憤怒的說道:“嚴旨申飭綏遠地面諸官,再有這樣的事兒發生,一輩子也別想有格物博士去草原了,養了一羣白眼狼!”

相比較呂宋王化這麼多年,沒什麼成效,草原其實已經很好了,柯延昌被馬匪給劫了的消息一傳開,馬匪消失了。

綏遠的情況和雲南更加相似,而不是呂宋。

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
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