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

“想當初,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繼大統,就連衛尉、郎中令,都無法任命自己信任的人。”

“迫不得已之下,搞出來個衛將軍,才總算是掌握了禁中。”

“至於朝中公卿職務,更是直到丞相曲逆侯陳平薨故,才逐步開始。”

長安城,丞相府。

埋首於案前,專心處理着面前的竹簡、卷宗,丞相劉舍累極,也不免悠悠開口發起了牢騷。

“先孝景皇帝即立,雖一歲之間換遍九卿,卻也終歸是羽翼豐滿,水到渠成。”

“原以爲,陛下這幾年不曾對九卿動念,不急於安插黨羽於朝中;”

“卻不曾想:陛下此番,真可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聽聞劉舍頭也不擡的牢騷,同樣忙的擡不起頭,竟莫名後悔起來相府‘搭把手’的御史大夫竇嬰,也不由得苦笑着搖起了頭。

不怪劉舍發牢騷。

實在是此番,劉榮的動作幅度,大的就連竇嬰這樣的大儒、劉舍這樣的老臣,都免不得一陣暗暗咂舌。

二人尚且如此,朝堂內外就更別提了——早就吵翻天了!

有反對劉榮此番改制,說‘祖宗之法不宜擅動’的;

有對此次改制持默認態度,卻想要爲自己的屬衙,爭取更多利益的。

好比少府——拆出來個主爵都尉做新九卿,又拆出來個自負盈虧東西織室,以及劃給大農的太倉;

再加上主要負責冥器、祭品製作的東園,也從少府劃給了奉常。

毫不誇張的說,經過這一系列拆解後,整個朝堂內外,都盯上了少府這塊肥肉!

偏偏現任少府卿石奮,又實在是不負‘有漢以來最慫少府’的名號。

無論誰找石奮,說‘要不把xx部門拆出來,給俺們吧’時,石奮都是憨笑着回答:這事兒我做不得主,還是請您直接請示陛下吧……

內史也一樣——中尉成了新九卿執金吾,外加一個大農,以及劃給郎中令的五官中郎將、劃給大理(廷尉)的備盜賊都尉。

剩下的湯湯水水,也有的是九卿屬衙想要分上一碗。

若只有這些,倒也罷了。

好歹也是個成熟的老丞相,劉舍再怎麼着,也能和竇嬰配合着忙完。

偏偏這少府、內史兩家的事兒,僅僅只是劉榮此番改制中,相當不起眼的一小部分,甚至是極小部分。

就說眼下,劉舍手裡在忙的,就是典客清出九卿行列、衛尉從朝堂九卿改爲純軍事職務的文檔。

前者還好說——漢家的三公九卿,典客向來都是後孃養的,誰都能欺負一把。

可後者,就複雜多了。

再者,少府雖然即將被拆分,但畢竟還保留了主體,不過是被分出了部分冗雜的部門,部門職權依舊十分明確。

但內史的徹底拆解,卻是讓劉舍無比的頭疼。

——內史主體拆分出來的左馮翊、右扶風、京兆尹三個部門,究竟該以怎樣的模式、結構建立,又該以什麼方式運轉,具體負責哪部分事務?

被提格爲九卿的執金吾(中尉),職權和過去有哪些不同、多出來的職權是哪些?

五官中郎將併入郎中令,那原本應該由郎中令、中郎將共同負責的聖駕隨行事宜,往後是由郎中令獨自負責,還是另外找個部門做制衡?

劃歸大理(廷尉)的備盜賊都尉,究竟是該和過去一樣,以預備役軍隊的成份打擊賊寇,還是被改變爲專責辦案抓捕的差役?

最最重要的是:大農,究竟應該成爲一個怎樣的部門?

是收全天下的農稅?

還是教全天下人種地?

又或者,是勸耕、收稅,乃至興修、維護水利等一切與農業相關的事宜無所不包?

正所謂,皇帝一張嘴,臣子跑斷腿。

劉榮大手一揮,清單一列,把自己要得到的改制結果羅列出來,具體的操作過程,卻是完完全全丟給了劉舍掌控下的外朝。

偏偏茲事體大,劉舍又實在不敢將這些事兒往下攤派,便只得親力親爲,以免辜負了劉榮的‘信重’。

自打春夏之交,劉榮放出朝堂改制的口風,到如今秋收已過——小半年的時間,劉舍也才搞定以上這些。

但相較於剩下的工作量,已經完成的這些,依舊是連一半都不到。

——以大司馬(太尉)爲首的,完全獨立於朝堂行政體系外的軍政體系!

雖然大司馬就是過去的太尉,大將軍、車騎將軍也都不做變動,但哪怕只是一個衛尉從原本的九卿陣營,被拉入這套軍陣體系,也有劉舍忙活的!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既然是軍職,那衛尉自然也應該和每一位將軍一樣,遵從最高軍事領袖:大司馬的調遣。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衛尉這個‘軍職’,責任是宿衛皇宮啊!

宿衛皇宮的衛尉,怎能聽命於除天子以外的第二個人?

就算過去,衛尉也不止聽天子一人的,而是和外朝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但再怎麼着,也不該讓掌管禁中宿衛的衛尉,去聽手握天下兵權的大司馬調遣啊!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言而喻:衛尉,絕不能受制於大司馬。

準確的說,是在被納入以大司馬爲首的獨立軍政體系之後,與大司馬同屬一套體系,且職務級別明確比大司馬低、理應受到大司馬掌控的前提下,仍舊要保證衛尉不被大司馬所掣肘。

這就讓劉舍這個經驗豐富的老丞相,也免不得一陣抓耳撓腮了。

再有,就是衛將軍被徹底罷設後,都城長安,以及東西兩宮的防務。

過去,漢家的軍事級別,以此爲:太尉-大將軍/衛將軍-車騎將軍-上將軍等,以此類推;

原則上,這是一條單向管理關係——太尉就是能管大將軍和衛將軍,車騎將軍就是得聽大將軍的調遣,上將軍也必須遵從車騎將軍的調動。

但按照劉榮的意思,一切卻都要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太尉改爲大司馬,仍舊是理論上的‘天下兵馬大元帥’,但絕對不能讓其插手都城一帶的軍務。

而次一級的大將軍,以及取代衛將軍的衛尉——前者有‘非外戚不任大將軍’的政治潛規則,本就不怎麼受太尉鉗制;

後者又是毋庸置疑的禁軍統領,更不可能對大司馬馬首是瞻。

於是,問題出現了。

——大司馬,作爲漢家軍方毋庸置疑的一把手,對於並列二把手的大將軍、衛尉,均無有效管理、領導的權力!

就好像漢家的軍陣體系,在這級別出現了斷檔,上級根本管不了下級;

又或者應該說,就好似是大司馬、大將軍、衛尉三者,也像朝中三公一樣,搞了個平級三權分立。

和朝中,以丞相爲百官之首一樣——大司馬爲軍中諸將帥之首;

但和丞相管天管地,卻管不了同爲三公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一樣——大司馬,也同樣管不了看似比自己低一級,實際上卻根本不受自己控制,完全可以算作和自己同級的大將軍、衛尉。

這塊兒該怎麼操作,劉舍也很頭疼。

在朝堂三公九卿的行政體系外,另外搞出來個獨立的軍政系統,輿論壓力已經很大了;

若再在這個軍政體系中,搞出個效仿意味極濃的‘軍三公’乃至於‘軍九卿’,那劉舍別說把事兒給劉榮辦妥了——光是外朝那一關,劉舍就過不去!

到這裡,需要劉舍頭疼的問題已經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了;

但依舊還沒完。

衛將軍被罷設,衛尉轉軍職,並與大將軍地位齊平,等於說是衛尉取代了過去的衛將軍。

也就是說往後的衛尉,和過去的衛將軍一樣,是都城長安一帶所有城防、拱衛、禁中宿衛工作的最高責任人。

凡是和長安一帶的軍事相關的,如南北兩軍、禁中郎官,以及長安一帶的拱衛力量,都將自此受衛尉統轄。

這又給劉捨出了一個難題。

——衛將軍之所以被棄用,就是因爲沒有針對衛將軍的有效制衡手段;

常言道:絕對的權力,必定會孕育絕對的腐敗。

無論過去的衛將軍,還是未來的衛尉,在長安一帶的軍事範疇內,權力都太過於‘絕對’了。

所以,劉舍要給未來的衛尉,找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

嗯,給一個秩中二千石,與大將軍平起平坐,理論上矮大司馬一頭,實則卻叼都不叼大司馬的軍職,找一個可以互相制衡的對手……

還~有。

仍舊沒完。

說到禁中宿衛,以及長安城附近的拱衛力量,就不得不提劉榮此番,也想順帶動的第無數個點。

——南北兩軍改變爲野戰軍,以及羽林虎賁二衛改編爲禁軍的問題。

呼~

怎麼說呢;

如果非要用文字,來形容劉舍此刻的情緒狀態,那必定是:&%*¥#@~

早就亂成一鍋粥了……

偏偏這些事兒,劉舍不去琢磨還不行。

琢磨的多了,人都變得神神叨叨的,有一茬沒一茬的思維亂跳。

好在經過這段時間,在丞相府的‘見習’生涯,竇嬰的精神狀態,也同樣沒好到哪裡去。

劉舍好似顛公般的嘮叨,居然還真就能和竇嬰料到一塊兒!

“繡衣衛的事兒,魏其侯可曾聽聞?”

劉舍頭也不擡,隨口一問;

“唔,聽說了。”

“不愧是太宗皇帝。”

“藏的真夠深的。”

“倒也不算奇怪。”

“想那周仁,宗周皇室之後,爲太宗皇帝復了家、復了爵,存亡續斷,續了香火血食。”

“如此大恩,說句不恭敬的話——便是當朝老太后,怕是都沒有周仁那般,值得太宗皇帝、孝景皇帝信任。”

“畢竟這恩德,實在是太大。”

“大到周仁這一脈世世代代,都未必償還的清……”

竇嬰話落,屋內一陣默然。

又過了好一會兒,劉舍的思維再一跳。

“主爵都尉,陛下當時心有所屬。”

“卻是不知那大農、執金吾,陛下欲以何人充任。”

“還有御史中丞,即爲三公,便也不可再以舊人留用。”

“——韓安國?”

“亦或者……”

仍舊是頭都不擡的隨口一語,竇嬰也同樣專心工作着,擡手端起茶碗抿下一口。

“當是韓安國吧。”

“往日,御史中丞不過千石的秩,驟然撿拔至中二千石,終歸是不妥。”

“——千石之吏,當先遷比二千石,再爲二千石、真二千石,而後纔是中二千石。”

“直拔四級,不是陛下能做出來的事。”

“大抵是讓原內史韓安國,進補爲御史中丞,位列三公,再讓老御史中臣從旁輔佐……”

話題結束,再一陣沉默。

這一回,二人倒是認真工作了許久。

最終,仍舊是精神狀態堪憂的劉舍,許是實在疲憊的不行、扛不住了,率先放下了手中毛筆,雙目無神的擡頭望向竇嬰。

“南皮侯近來,倒是沒什麼消息了?”

“說是那程不識爲朔方郡太守,郅都做了雁門守;”

“餘下的五原郡、北地郡、上郡,可都……”

“唔,還有云中郡。”

“打自魏尚亡故,雲中,可一直都是陛下的心病啊……”

如果說,先前都是劉舍有意無意的開口閒聊,那這一問,劉舍則明顯是在探竇嬰的口風了。

果不其然——幾乎是劉舍話音剛落,竇嬰也從專注的工作狀態中回過神,深吸一口氣,旋即暗含深意的對劉舍古怪一笑。

許久,方搖頭苦笑道:“南皮侯當年一錯,便已是失了陛下信重。”

“——相較於太宗、孝景二代先帝,陛下雖算不上絕情,卻也絕非顧念舊情之人。”

“尤其是用人之道,想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說着,竇嬰還不忘呵笑着擡起手,分別在劉舍和自己身上各自一掃。

“好比眼下,陛下使我二人主此間事,便幾不曾過問。”

“這,便是用人不疑。”

“及南皮侯,當年之失,終歸是寒了陛下的心。”

“這,則爲疑人不用……”

“——南皮侯,已爲陛下之‘疑人’矣~”

“我二人,與其關心南皮侯之前程,倒不如抓點緊。”

“此番改制之事,陛下可是定了期限的……”

見問不出什麼,劉舍卻也沒多糾纏。

就勢順坡下驢,笑着重新提起筆,重新投入到了繁雜的工作當中。

只嘴上,仍不忘最後再嘀咕一句:“餘這一把年紀啊……”

“陛下,也不知憐惜些……”

“——嗨~”

“——年關將近嘛;”

“——朝堂內外有司屬衙,都一樣的。”

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398章 說搞就搞晚點更第458章 難啊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3章 左膀右臂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52章 瓷器成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454章 故年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31章 序幕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9章 執棋者第53章 竇王孫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6章 困獸第142章 啊這?啊???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458章 難啊第6章 困獸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226章 朕!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7章 樑《孝》王回家晚了第227章 開戰!第381章 洗牌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147章 好小子!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
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398章 說搞就搞晚點更第458章 難啊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3章 左膀右臂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52章 瓷器成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454章 故年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31章 序幕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9章 執棋者第53章 竇王孫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6章 困獸第142章 啊這?啊???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458章 難啊第6章 困獸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226章 朕!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7章 樑《孝》王回家晚了第227章 開戰!第381章 洗牌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147章 好小子!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