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

“先孝景皇帝尚在之時,便有遺令。”

“——桃侯舍後,魏其侯竇嬰可爲相。”

“今桃侯告老,魏其侯又已爲亞相多年,於情於理,皆當拜相。”

先帝老爺子曾說過:遇到複雜的局面,就得先抓緊把能確定的部分落實。

所以,看着眼前這團剪不斷、理還亂的毛線團,劉榮當即決定:快刀斬亂麻。

——先把能定的位置定下來!

剩下的,再集中去解決。

也果然不出劉榮所料——這話一出,大傢伙齊齊向劉舍拋去了同情的目光;

就好似是在說:可憐的老桃侯誒~

前腳纔剛遞乞表,天子後腳就開始指定新丞相了……

但劉舍的反應,也同樣沒有出乎劉榮的預料。

“誠如陛下所言。”

“早在當年,條侯因故辭相之時,先孝景皇帝、東宮太皇太后,均有意使魏其侯爲相。”

“但最終,還是太皇太后思慮再三,決議使魏其侯磨礪數歲,而後再議。”

“於是,先孝景皇帝無奈之下,拜臣爲相,以作權宜之計;”

“只彼時,魏其侯繼臣之後而拜相,便已是先孝景皇帝定下的事了……”

劉舍這一番表態,看上去是在主動接劉榮的話茬、捧劉榮臭腳,或者說是給劉榮和自己一個臺階下。

但實際上,劉榮這看似隨意的表態,在漢室丞相‘換屆’的過程中,同樣是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漢室的丞相,是可以在離任前指定繼任者的!

當然,不包括因爲‘犯錯’而被罷免的丞相。

比如:酇侯蕭何臨終前,推舉曹參接自己的班;

曹參臨終,則藉着‘太祖高皇帝早有安排’的說辭,指定王陵、陳平各爲左右相。

王陵是被呂太后明升暗貶,自然是沒資格,也沒心思去指定繼任者;

倒是陳平,在自己臨終前,同時指定了周勃、灌嬰二人,爲自己死後的先後兩任繼任者。

畢竟都是‘誅呂功臣’一黨嘛,也算是拉了兩個老夥計一把。

只是不曾想,看上去人畜無害的太宗皇帝,實則卻是個比侯桂芬還狠的狠人!

入繼大統之初,太宗皇帝投桃報李,拜陳平、周勃兩位誅呂功臣,各爲左右相;

個把月後,周勃聽人勸說,覺得這麼搞會破壞自己和陳平的關係,於是辭相,讓陳平做了獨相。

短短一年後,陳平離世,指定周勃爲自己的繼任者。

結果周勃‘二進宮’,在丞相的位置才單獨坐了十個月,就被太宗皇帝一句‘丞相爲百官之首,當爲天下先’,就稀裡糊塗做了滯留長安、不願就國的功侯們的表率,回封國種地去了!

然後灌嬰爲相,兩年後,老死了。

短短四年時間,入繼大統的太宗孝文皇帝,就完成了對陳平、周勃、灌嬰這三位誅呂功臣集團核心成員的‘收割’。

雖然其中兩個都是老死的……

而後,便是灌嬰臨終前,指定了北平侯張蒼,爲自己死後的下一任漢相。

只是灌嬰指定張蒼,究竟是自己的心願,還是爲了家族而遵從太宗皇帝的心意,就多少有些耐人尋味了。

再往後——張蒼被粗暴罷相,失去了繼任者舉薦權;

太宗皇帝親自選出了故安侯申屠嘉。

申屠嘉離任前,算是指定了條侯周亞夫。

然後周亞夫‘自辭’相位,並‘主動’放棄了繼任者舉薦權。

而後,便是先帝老爺子任命桃侯劉舍……

從以上這一連串——自酇侯蕭何以來,漢丞相每一次‘換屆’的過程,其實就不難發現:對於上一任丞相的繼任者舉薦,漢天子基本都是遵循的。

至少表面上,每一次換屆都是老丞相指定一個人,天子從善如流的拜那人爲新的丞相。

這就使得漢家政壇,實際上形成了又一個政治潛規則。

即:除非上一任丞相,是因爲‘過錯’而被罷免;

否則,新一任丞相,必須得到上一任丞相的舉薦——至少是認可,才能真正具備丞相所對應的政治威望。

這就類似於後世,老領導調任前,拉着新領導對所有下屬說:我走之後,就由新來的某某同志,來主持大家的工作了;

大家要像支持我一樣,支持某某同志未來的工作……

有這句話,新領導大概率就不會被排斥。

反之,沒有老領導這句話,新領導上任後,還要花相當一段時間,來和下屬進行磨合。

一樣的道理——老丞相認可的,甚至是指定的新丞相,是不怎麼會被朝堂內外排斥的。

反之,則多少會有或多或少的排斥。

比如當年,並沒有得到北平侯張蒼指定、認可的申屠嘉,就被批爲‘一代不如一代’。

即便這並不是申屠嘉的錯,而是張蒼因爲自己的原因,而喪失了繼任者推薦權,申屠嘉也還是無法避免被排斥一段時間。

再比如劉舍。

如果當年,劉舍接的不是周亞夫的班,而是老丞相申屠嘉的班,並得到了申屠嘉的舉薦;

甚至於——哪怕得到了周亞夫的指定,劉舍爲相初期的工作,也不會開展的那麼費勁。

所以,劉舍方纔這一番表態,看似平平無奇,可有可無;

但實際上,卻是在這朝議之上、在正式的政治場合,以前一任丞相的身份,認可了即將成爲新一任丞相的竇嬰。

如此一來,等竇嬰入主相府,朝堂內外——至少那些和劉舍共事比較愉快的人,就不會再排斥竇嬰。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劉舍的認可,甚至補全了竇嬰這個新任丞相的部分合法性!

至少在如今漢室的政治大背景下,朝堂內外基本都是這麼認爲的。

劉榮快刀斬亂麻,劉舍也半點不含糊的表了態,丞相的位置,這便是定了下來。

剩下的,就只剩下奏請東宮,卜卦問吉,以及正式祭天拜相等手續。

基本都是走個形式。

——東宮竇老太后,難不成還能反對竇嬰拜相?

負責卜卦問吉的太常官員,難道還敢占卜佔出‘老天爺不讓竇嬰爲相’的卦象?

顯然都不可能。

華夏上下五千年——至少當今漢室,是神爲皇帝服務,而不是皇帝爲神;

甚至就連神,都得先得到漢天子的敕封,才能真正成爲‘神’……

“魏其侯即爲相,則御史大夫出缺。”

“又新設大司空一職,亦缺。”

“——朕意,故內史韓安國,擢大司空。”

“又衛尉建陵侯衛綰,擢御史大夫。”

“諸公以爲如何?”

還是那句話。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公卿大改制,外加劉舍離任,三公九卿體系已經亂成一團;

御史大夫、大司空,都是除衛綰、韓安國外,再沒有第二個合格備選。

既然都只有唯一的選擇,那與其糾結,還不如直接定下來。

對於衛綰升御史大夫,大家夥兒明顯意見不小。

——衛綰?

——憑什麼!

一個郎中令出身,比二千石的小蝦米,因吳楚平亂有功,更軍功封侯,才勉強官升一級,做了二千石的中尉。

從二千石的中尉,轉任中二千石的衛尉,已經是跳過真二千石——連升二級了!

這纔沒幾年,又要從平平無奇的九卿:衛尉,直接提拔到三公一級的二號:亞相御史大夫?

還有天理嗎?

還有法律嗎?

劉榮並沒有否認公卿百官所提出的意見。

卻也沒有正面回答。

而是簡簡單單扔回了一句:那我問你;

除了衛綰,還有誰能做御史大夫?

這下,大家夥兒就都消停了。

反倒是韓安國上大司空,幾乎沒人有意見。

——韓安國當年從樑國入朝,本身就是因爲御史大夫出缺;

若不是橫空跳出來個魏其侯竇嬰,外加‘入朝直接做亞相’多少有些不妥,韓安國當年就該的御史大夫!

現如今,在內史任上鍛鍊了幾年,韓安國已經是充分證明了自己。

若不是三公一級多出個大司空,韓安國直接做御史大夫,那也是沒人能跳出毛病的。

——至少韓安國爲御史大夫,反對意見會比衛綰要小很多。

於是,三公一級正式確定:竇嬰,衛綰,韓安國!

直到三個人都確定下來,大家夥兒才發現一個問題。

這特麼……

怎麼儒裡儒氣的……

丞相竇嬰——當世大儒,竇氏外戚牌面。

御史大夫衛綰——因駕馬技術而得太宗皇帝賞識,郎官出身,先後離任中郎將、中尉、衛尉;

履歷看似是偏軍方,實則學術上,卻無比討厭法家和縱橫家!

用衛綰自己的話來說:爲人臣者,就該本本分分、老老實實,啥亂七八糟都不去想,君王怎麼說,臣下就怎麼做。

而不是像法家的酷吏、縱橫家的說客一樣,整日裡嘰哩哇啦個不停,胡亂出主意!

這樣一來,衛綰的學術成分——至少是學術傾向,也就是一目瞭然的了。

討厭法家、縱橫家;

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極其看重上下尊卑。

這特麼不還是儒家那一套麼……

好你個衛綰,行伍出身,居然還特麼是個儒將……

唯獨大司空韓安國,稍微好一些——早年隨鄒縣田生,治《韓非子》和雜家學說,行事作風又多少有些縱橫家的影子。

很顯然,未來的三公之二:御史大夫衛綰和大司空韓安國,指定尿不到一個壺裡。

但韓安國的缺陷也十分明顯。

——在對外戰略層面,韓安國無比堅定的主張和親,以及‘反戰’。

在韓安國看來,打仗——尤其是和匈奴人打仗,是一筆毋庸置疑的賠本買賣。

打輸了自然沒的說,就算打贏了,也根本沒法拿策馬逃竄的匈奴人怎麼樣。

匈奴人的土地,漢家得來也沒法用,更無法有效掌控、駐守;

匈奴人更沒有什麼資源,能彌補漢家的戰爭消耗。

所以在韓安國看來,與其拼着一年的糧食歉收,去和匈奴人打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還不如拿出部分糧食收成,來換回天下人安居樂業、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

說白了,就是打仗沒和親划算。

在原本的歷史上,韓安國就曾在武帝一朝,擔任亞相御史大夫。

並於丞相田蚡死後,擔任了一段時間的‘代理丞相’,差一點就染指相位!

只可惜,天不遂人願,一次爲武帝駕車時的意外崴腳,讓韓安國因‘疑似跛腳’而錯失機會。

再後來,武帝爺也給了韓安國機會:去軍中建功立業,從而堂堂正正的擔任丞相!

結果韓安國再三做出‘反戰’舉動——動不動就是私自撤軍、私自避戰,甚至於私下與匈奴人談和;

慢慢的,韓安國愈發被邊緣化,駐守區域也越來越偏、部下戰損也越來越大。

如此不數月,韓安國便抑鬱而終,吐血而亡。

這麼一個人,對劉榮,以及這個時間線上的漢室而言~

呃,怎麼說呢……

嗯。

韓安國,是個非常不錯的文官。

拋開三觀不大正、不大符合民風剛烈的大漢不談:業務能力方面,韓安國還是很不錯的。

尤其眼下,漢家缺人——尤其卻文職高官;

所以韓安國這個人,劉榮得用,而且得用相當一段時間。

只是用歸用,升上去卻是不大可能了。

——即便在這個時間線上,漢武大帝被劉榮所取代,但漢家在這個階段的歷史使命、劉榮皇帝生涯的頭等大事,也仍舊是‘揚大漢軍威’五個大字!

這個歷史階段,劉榮不允許漢家、不允許華夏文明,出一個避戰、怯戰,認爲和親更划算、打仗不值當的丞相。

亞相也不行!

至於新一屆三公班子的學術舒屬性,劉榮也考慮過了。

——儒家+外戚出身的丞相,行伍出身+情感偏向儒家的御史大夫,外加一個治《韓非子》和雜家學說,肯定和這倆人尿不到一個壺裡的大司空。

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算是一種平衡。

御史大夫衛綰和大司空韓安國針鋒相對,竇嬰有心偏幫,卻礙於自己的外戚身份,以及自己和衛綰‘丞相對亞相’的天然對立關係,而只能中立看戲。

至少在劉榮看來,這三人之間的均衡,還算是比較穩定的。

第31章 不盡然吧?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380章 魔改第311章 幽冥第376章 無題告假第250章 單于庭第431章 面聖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373章 統籌會?第302章 戰書?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466章 點將!晚點更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46章 廟算第52章 瓷器成第9章 執棋者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430章 人才啊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24章 真打呀?!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373章 統籌會?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406章 傻了吧?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37章 且瞧着吧第241章 處置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52章 瓷器成第334章 草原王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365章 物論第20章 諸呂故事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449章 戰鼓擂第381章 洗牌第434章 還行吧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336章 下一步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93章 兒,斗膽第159章 社稷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221章 老兵第431章 面聖我再改改第347章 蝴蝶效應
第31章 不盡然吧?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380章 魔改第311章 幽冥第376章 無題告假第250章 單于庭第431章 面聖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373章 統籌會?第302章 戰書?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466章 點將!晚點更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46章 廟算第52章 瓷器成第9章 執棋者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430章 人才啊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24章 真打呀?!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373章 統籌會?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406章 傻了吧?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37章 且瞧着吧第241章 處置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52章 瓷器成第334章 草原王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365章 物論第20章 諸呂故事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449章 戰鼓擂第381章 洗牌第434章 還行吧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336章 下一步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93章 兒,斗膽第159章 社稷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221章 老兵第431章 面聖我再改改第347章 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