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悖論

道理再簡單不過。

灌阿認爲灌孟老邁,說明可供灌阿選擇的備選當中,有更年輕的人選;

認爲灌夫魯莽、不中用,也說明灌阿帳下,有更冷靜、更穩重——打仗不憑一腔熱血和所謂的‘勇武’,而是能靠頭腦,靠韜略取勝的將領。

但這種情況卻並不常見。

——對於自家的私軍、私將,絕大多數功侯秉承的原則,都是湊合能用就行。

比如封國內,哪家農戶意外破產了,甚至家破人亡了,就留了個獨苗娃兒;

這種時候,功侯們便會‘大發善心’,把這個孤兒接回侯府,送到侯世子身邊做玩伴。

說是玩伴,但一起玩兒的遊戲,卻是‘如何幫侯世子擋箭’‘在戰場上如何保護侯世子’‘如何守衛侯世子的軍帳’之類。

等這些孩子長大,侯世子也襲爵成了君侯,至戰時,便是拍拍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的肩膀,說上一句:此行建功立業,便仰仗哥兒了……

像是養死士,卻也不全是。

畢竟這樣的家兵,貴族們養着並不是爲了刺殺某人,而是作爲上戰場時,自傢俬軍的儲備兵員。

這樣的儲備兵員,往往並不需要特別能打,也不需要有多麼高超的軍事指揮水平。

畢竟到了戰場上,貴族私軍也就是百十來號人的規模,更不需要肩負起戰場正面的攻堅任務。

不過是打打順風仗、撿撿人頭而已,真沒必要淘換幾個小韓信、小項羽之類的人物養着。

目標不過是在戰場上‘重在參與’式的走一圈,那人手,自然是越好養、成本越低越好。

最理想的狀況,就是平時管吃——一天兩碗粟米粥,逢年過節一口肉;

管住——十來號人和侯府門房擠一間屋,有地方躺就行;

管穿——每隔一年半載,淘換一件舊衣服發下去。

等到了需要時,種地能讓他幫忙種,建造能讓他搬磚抹泥,實在閒着沒事兒,還能借出去賺點工錢回來。

然後,到了戰時,甲冑一穿,長劍一掛,就能跟着出征……

這纔是最具性價比的‘家兵’,或者說是家僕。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與這些家兵‘並不需要多優秀,幾乎只要是個人就行’的超低准入門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在戰場上,所裝備的奢侈軍械。

貴族私軍,可以戰時着甲!

而且是百十來號人的一部私軍,悉數着甲!

這,就多少有些讓人摸不着頭腦了。

——挑人的時候,你不想着挑身強體壯,能扛能打的;

培養的時候,你不想着操練他們的武藝,磨鍊他們的殺敵之術;

等到了戰場上,倒是捨得給他們着甲了?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便直指當今漢室的貴族,在戰場上‘撿人頭’式尋求kpi的核心邏輯。

浮斬。

還是老生常談的‘浮斬’二字。

對隸屬於朝堂中央,亦或是地方郡縣的‘官軍’而言,浮斬二字,是過去絕對無法忽視的戰場重要指標,甚至是唯一關鍵指標。

浮斬爲正,那即便在戰場上戰術失誤,最終也大概率不會受到太嚴重的懲罰;

反之,浮斬爲負,那即便是衝鋒陷陣,斬將奪旗,也根本無法將功贖過,只能是一碼歸一碼。

浮斬爲負的程度夠殺頭,那就先叛主將一個死罪;

若有功勞,再根據功勞的大小,在‘死罪’的基礎上進行折算輕罰,改爲徒刑、肉刑、免官,亦或是不痛不癢的罰金。

當然了,在劉榮針對漢室軍隊體系,以及軍功覈算標準進行改革之後,浮斬已經不再是戰場上的唯一真理,不再是將領們無所不用其極,也一定要追求的東西。

但這並不意味着浮斬,就此失去了全部意義。

及格很簡單的例子。

你是個隊率司馬,手底下五百兵力,在戰場上,被安排阻擊一支三百人馬的敵軍。

手握兵力優勢,又是以逸待勞,先伏擊後阻擊,可謂是佔盡了便宜。

結果可倒好——等戰後覈算戰損,你部五百兵馬,爲了阻擊敵人那三百人,愣是戰死過半!

超過二百五十人的折損,甚至都沒能全殲敵人的三百兵馬,還愣是放跑了幾十號人!

好;

計算浮斬,你部斬殺、俘虜二百六七十,折損二百五十人,浮斬爲正十幾。

你有臉拿‘此戰,我部浮斬爲正’,來同旁人顯擺嗎?

別說是顯擺了——下了戰場,但凡你不拔劍抹脖子,都能被參與此戰的我方部隊噴死,被唾沫星子淹死。

是;

天子劉榮制定了新制度,浮斬不再代表着一切。

但僅僅只是‘不再代表一切’‘不再作爲唯一指標’。

哪怕制度不再因浮斬爲負而無腦懲罰、因浮斬爲正而無腦獎賞將領了,大傢伙心裡,那也都是有一杆秤的。

誰能打,誰打不了,誰會打仗誰打不好仗,那都是能通過浮斬來窺見端倪的。

所以,在劉榮改革軍功覈算體系後,浮斬二字,並沒有直接從漢家消失。

而是從過去的法律條文、硬性規定,轉變爲了非正式的,只存在於人們心中的,模模糊糊的一個評判標準。

就好比後世新時代,將夫妻其中一方背叛家庭,從必須受到懲處的違法行爲,降格爲了並不違反法律的道德敗壞行爲。

但這並不意味着不忠於丈夫/妻子,背叛家庭搞破鞋,就不再是‘錯’的了;

而僅僅只是不犯法了,不需要受到法律制裁了,卻依舊要受到了社會公序良俗的道德譴責。

浮斬二字在如今漢室的存在意義,便類似於這種狀況。

——浮斬爲負,不再是犯罪,浮斬爲正,也不再是功勞;

或許千百年後,認知最淺顯的民衆,也能綜合的看待一個領軍將領,在某一場戰爭當中的功勞,從而得出‘雖然死了很多人,但是值得’‘雖然殺了很多敵人,但是很虧’的結論。

但歷史的浩浩大勢,以及浮斬制度數百年來所形成的慣性,早已在天下人心中根深蒂固。

一個將領,在一場戰爭中打出負浮斬,那即便劉榮不罰,天下人也依舊會口誅筆伐。

——比如當年朝那之戰後,被天下人噴的體無完膚,由劉榮親自出手才保下來的程不識;

同樣的,一個將領,在一場戰爭中打出正浮斬,那即便被劉榮貶低的一無是處,也還是能成爲天下人心目當中的英雄。

比如當年,被劉榮再三‘針對’,甚至被調去內陸做郡守,卻還是讓天下人哀婉嘆息,感慨‘國家失一猛將’的飛將軍李廣。當然,從官方層面,從法律制度層面,浮斬二字,已經不再和一位將領,在一場戰爭中是否有功、是否有過強制綁定了。

浮斬爲負,卻有功、浮斬爲正,卻有嘴的情況,也已經不再是稀罕事。

只不過,有意思的是:功侯貴族在一場戰爭中的功過,也就是‘kpi’完成指標,也同樣是看浮斬的。

而且,在劉榮有意無意的‘忽略’下,針對軍功評定標準的改革,並沒有波及到貴族私軍的戰場功過評定。

也就是說,浮斬二字在如今漢室,並不是完全不存在法律層面的意義。

至少在貴族功侯領軍出征時,在戰後覈算kpi的時候,長安朝堂的評判標準,依舊是那早已與時代脫節的浮斬制度。

而這,就導致了一種十分離譜的悖論出現。

——一方面,功侯貴族們,在戰爭爆發時自發組建軍隊、自負軍費開支參戰,其目的並不是‘更進一步’式的建功立業,而僅僅只是爲了保留現有的地位,去完成一定程度的kpi。

性質大概等同於:給天下人看看、瞧瞧,功侯貴族們,並不是坐吃山空,躺在先祖功勞簿上的蛀蟲;

宗廟社稷給的封國食邑,封國百姓提供的農稅供養,並沒有被貴族們拿去沉迷享樂——至少沒有全拿去享樂。

到了宗廟、社稷危難之際,這些平日裡鬥雞走狗,酒池肉林的‘肉食者’們,也照樣有自掏腰包、自籌軍隊,勇赴國難的覺悟。

在此基礎上,爲了證明自己並不是空有態度、覺悟,而是也同樣具備先祖的部分優秀基因,功侯貴族參戰,還得撈到像樣點、說得過去的無功勳。

這,便是漢家的功侯貴族,在戰爭爆發時‘自費護國’的根本邏輯所在。

說到這裡,功侯貴族這看似頗有風骨的舉動,其真正的性質也就不言而喻了。

——純粹就是擺姿態,走過場,到戰場上‘鍍金’,或者說是裝裝樣子。

裝出一副同國家患難與共的偉岸模樣;

裝出一副‘虎父無犬子’的猛人架勢;

裝出一副‘德配其位’的慷慨之態,讓天下人看得起自己,並允許自己這樣的蛀蟲存在。

那麼,問題就顯而易見了。

裝裝樣子而已、走個過場而已,自然也就不需要真正的百戰精兵、不敗精銳,而是完全可以拿花架子應付過去。

爲什麼?

便宜啊!

華夏自古窮文富武!

培養一個正兒八經的精悍士卒,得從小給喂肉吃,給藥湯泡,還得找老師直道。

至於從小就完全脫產,那更是不值一提的。

毫不誇張的說,在這個世代,將一個孩童培養到壯年,培養成戰場上的悍勇之士,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單就是經濟成本,便可以培養至少數十讀書人。

畢竟讀書最大的成本,僅僅只是壯勞力脫產而已。

拜師不過束脩一掛,看書也完全可以借書、摘抄。

不像習武,就得名師十數年如一日的手把手教,哪怕不算學費,單就是師生二人的肉食,以及跌打損傷後的藥物費用,都絕非尋常家庭所能承擔得起的。

那你要說,漢家的功侯貴族們,能不能承擔得起如此龐大的成本?

當然可以。

當今漢室,徹侯最少都有五百戶食邑,一年咋說也有五千石糧食的租稅收入,價值少說也有個二十萬錢。

雖然這二十萬錢,有一大半都要用在徹侯所應有的排場,以及人際圈子內的人情往來,但只要有心,從這筆錢裡挪個萬兒八千錢,也就是幾百石糧食出來,也並非什麼難事。

而這萬兒八千錢,幾百石糧食,就足夠養活——而且是‘厚顏’十人以內的精銳護衛隊。

畢竟這個時代,軍中將士的軍糧配額,也不過是每人每月二石,每年二十四石;

就連着,都還是戰時配額,非戰時還得在此基礎上減少一部分。

但對於功侯貴族而言,這種從小脫產,‘全職練武’的精銳護衛,關鍵不在於養不養得起,而在於:有沒有必要。

就說食邑五百石的入門級徹侯,出門所需不過駕車的馬伕一人,隨同左右的老僕一人,外加隨行護衛三五。

馬伕雖然算是‘技術工種’,但顯然也不是多麼稀缺的人才,基本是管吃管住就行。

老僕許是麻煩些,但好在只需要一個,也不需要多少成本。

至於護衛——在這個時代,徹侯貴戚這個身份,本身就是宵小奸賊不敢靠近的存在。

退一萬步講,真要是有人鐵了心,要殺某位功侯貴戚,那別說三五護衛——就算三五十、三五百,那也照樣是於事無補。

想想當年,樑王劉武‘皇太弟’夢碎,旋即破罐子破摔,開始點殺朝中衆臣時,是個怎樣的場景?、

別說是功侯、朝臣的護衛了,便是南北兩軍的禁卒,都是折損了好幾個!

氣的先帝老爺子大發雷霆,就差沒和彼時的竇老太后拍桌子!

說白了,功侯貴戚出門時,帶在身邊的護衛隊,三五人也好,三五十也罷——終究也還是花架子,充人數、充場面。

功侯出門一萬次,其中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次,都不需要這些護衛發揮作用。

真到了那意料之外的萬分之一,那有沒有護衛也都一個樣,不過是多死幾個護衛的事兒。

從這也就不難發現:對於功侯貴族而言,無論是日常帶在身邊的護衛,還是必要時帶上戰場的私軍,本質上都是不需要,或者說是不值得砸重金培養的。

但貴族上戰場時,偏偏又有必須得撈到多少功勞的kpi。

好死不死,這kpi的計算方式,還就是那或許不科學,但絕對公平的浮斬之制……

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24章 試探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246章 廟算第433章 尚書令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302章 戰書?第416章 大棒!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598章 人不能太閒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73章 封印第14章 坑兒的爹!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07章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73章 封印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159章 社稷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578章 展望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08章 誓師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433章 尚書令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14章 坑兒的爹!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586章 外藩第21章 殫精竭慮第380章 魔改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475章 人心啊第268章 削藩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238章 宗祠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86章 絞肉機?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376章 無題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21章 老兵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559章 押注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88章 賊心不死!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295章 女人心第311章 幽冥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542章 程不敗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522章 漲工資!
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24章 試探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246章 廟算第433章 尚書令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302章 戰書?第416章 大棒!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598章 人不能太閒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73章 封印第14章 坑兒的爹!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207章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73章 封印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159章 社稷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578章 展望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08章 誓師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433章 尚書令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14章 坑兒的爹!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586章 外藩第21章 殫精竭慮第380章 魔改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475章 人心啊第268章 削藩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238章 宗祠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86章 絞肉機?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376章 無題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21章 老兵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559章 押注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88章 賊心不死!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295章 女人心第311章 幽冥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542章 程不敗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522章 漲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