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

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

在古華夏絕大多數時間、絕大部分王朝時期,冷兵器時代的個人軍功,不外乎先登陷陣、斬將奪旗四大項。

除了這四項,便是平平無奇的斬首了。

而這四種戰場上的個人重大立功表現,卻是分別對應四種不同局面下,所達成的四項成就。

比如陷陣二字,便是在雙方擺開架勢、陣型,要正面硬剛的時候,突入敵軍陣列造成破壞——破壞敵方陣型,打擊敵方軍心士氣,從而爲我軍創造難得的戰場優勢。

再如斬將、奪旗兩項——前者是單殺敵方主將,讓敵軍羣龍無首,陷入混亂,後者則是奪取軍旗,讓敵軍人心渙散,軍心士氣大亂······

不難發現,先登陷陣、斬將奪旗四項重大立功表現,除先登以外的三項,基本都要求對敵人的軍心士氣造成打擊,也就四對敵人造成精神打擊、魔法傷害。

——陷陣,就是深入敵人陣地浪嘛!

——斬將,就是光明正大的斬首行動嘛!

——奪旗,就是騎在敵軍護纛營頭上拉屎嘛!

主打的就是一個侮辱性極強,傷害性也不小。

但與此三者相比,先登,確實實打實的爲本方創造優勢,甚至勝勢,且絲毫不‘風光’的一項。

先登,顧名思義:在攻城戰中,率先登上城牆者。

但與後世人所理解的‘字面意思’所不同:先登,除了要求兵士登上城牆外,還要在城牆上站住,別被城牆上的敵方守軍推下城牆的同時,爲身後源源不斷爬上牆頭的戰友們,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

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先冒着城牆上飛竄而下的弓羽箭矢、壘石滾木,登上牆頭!

然後,將那一到兩名守在牆垛前的敵軍搞死——至少也得將其擊退。

而後自牆垛跳入,佔據牆垛前的防守位置,不讓敵軍守卒繼續在牆垛前的防守位置,朝正在登城的戰友們仍壘石、滾木,撒金湯、射箭。

防守位置被你佔據,防線出現漏洞、缺口,敵方守軍必然會對你發起圍攻。

這時候,你就需要在敵人的圍攻下,掩護一個又一個戰友登上牆頭,然後和自己一起,爲後續更多戰友登上牆頭,創造有利的條件。

這,便是先登。

一人先登城牆,而後掩護戰卒次第登城,以在城牆上形成‘據點、並使這場攻城戰由此而走向勝利的那個人,便爲:先登之功。

而在先登陷陣、斬將奪旗這四個個人重大立功表現中,先登排在陷陣前、斬將、奪旗後,排第三。

明白先登這一大功的含金量,其實就不難得出結論:在攻城戰中,能在敵方駐守的牆頭形成據點,究竟有多麼重要。

蓋因爲一人先登,就意味着據點形成,而後這個據點就會被不斷擴大、登上牆頭的我方將士就會越來越多。

戰鬥形式,也將從先前的城池攻防戰,轉變爲牆頭上的白刃肉搏、陣地爭奪戰。

衆所周知,城池攻防戰,攻城一方的戰損通常能達到守城一方的至少三倍,且攻城至少需要有三到五倍兵力,才能算是雙方勢均力敵,打得有來有回。

而陣地爭奪戰,則是刀刀見肉,雙方兵力對等纔是勢均力敵,兵力優勢那就是能直接化作戰場優勢。

所以,一場城池攻防戰中,以先登者爲功之罪,受封賞最豐厚。

而今日,高闕之戰打響,卻是和通俗意義上的城池攻防戰有所不同。

——郅都所率領的先鋒大軍,先是自博望城西出!

在博望位於南、高闕位於北,且二者之間有大河相隔的前提下,先鋒大軍卻是繞了個大大的‘c’字,一路潛行至高闕。

待兵臨高闕城下,也同樣不是光明正大的發起正面進攻,而是趁着匈奴人守備鬆懈,牆頭防禦力量薄弱的機會,先派斥候精銳以繩索攀登上牆頭,將牆頭上僅存無多的匈奴守軍——或者說是匈奴哨兵依次清理。

而後,又是上千人登上牆頭,在戰鬥真正開始前,率先達成‘先登形成據點’的戰場目標。

等匈奴人反應過來時,牆頭基本已經被先鋒大軍所掌控,戰鬥性質也不再是城池、關隘攻防戰,而是成了陣地爭奪戰。

而且,戰鬥爆發時,陣地是掌握在郅都所部先鋒手中,遭遇夜半襲擊的高闕匈奴守軍,反倒成了主動進攻的一方。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這些漢人,怎麼可能在這種天氣,悄無聲息的出現在高闕!”

“——這些漢人,怎麼可能在這凜冬,順利來到高闕!!!”

“不可能!!!”

高闕內三百步,看着遠方,已經被漢軍佔領的高闕城頭,以及城頭越來越多的漢軍將士,呼延當屠目眥欲裂,更驚的六神無主。

怎麼可能!

漢人,怎麼可能真敢打高闕!

尤其這般天氣,漢人,又怎麼可能真把軍隊,順利送到高闕?!

戰鬥驟然爆發,呼延當屠作爲主將,最應該做的,其實是儘快穩定軍心,並儘快鼓舞士氣,爭取將高闕牆頭奪回,將漢人趕下城牆。

城池攻防戰中,絕大多數守軍主將,也都是這麼幹的。

——敵人先登,據點形成,城池攻防戰變成陣地爭奪戰,那就集中兵力先滅敵方在牆頭上形成的據點,把地方逆推回城牆之外,讓戰鬥性質再度變回城池攻防戰。

只可惜,呼延當屠,是一名匈奴將領。

即便奉令駐守高闕多年,呼延當屠也從未想過有朝一日,高闕居然真的會爆發一場攻防戰。

尤其去年之前,河套還在草原遊牧之民的掌控,屬於絕對意義上的匈奴版圖,而高闕,則僅僅只是隔斷慕南與河套,謹防河套地區對慕南右賢王部,以及單于庭本部不利的內部關隘。

高闕真正成爲漢匈前線、匈奴邊防關隘,纔不過一年多時間。

最主要的是:在呼延當屠這樣的匈奴貴族、遊牧民族將領認知中,城池攻防戰,真的是有些超綱了。

——草原上,哪曾有過兩個部族之間的爭鬥,會打成城池攻防戰?

草原上又哪來的城池?

兩個部族之間發生爭鬥,除了一邊倒的部族營地被衝擊外,正面戰場對峙,幾乎只有兩種情況。

要麼,兩個部族碰一下子,其中一方覺得自己好像不是對手,於是便開始在戰場上迂迴,更或直接就是逃跑。

而另一方則根據需要,來決定是否追擊。

如若戰前,本就是打算爭個高下,教訓一下對方,又或是因某片草場、水源的歸屬而發生爭執,那多半就不會追。

畢竟勝負已分。

唯獨雙方有什麼解不開的仇怨,亦或是雙方爭奪的資源,必須以其中一方被消滅來決定最終歸屬,亦或是優勢方想要吞併對方,纔會發生一方逃跑,另一方追擊的情況。

這是一種情況:一方逃,一方追或不追。

另外一種情況,則是兩方都不逃、都殺紅了眼。

這種情況下,那無論是正面衝陣,還是迂迴纏鬥,都會無比的慘烈。

而呼延當屠這樣的匈奴貴族、高級軍官,擅長的就是這兩種作戰方式,即騎兵對騎兵的‘機動化大集團大縱深’戰爭。 以騎兵隊步兵,尤其是漢人的步兵,在開闊地倒是好說——按追擊獵物的方式去做就是。

追蹤,尾隨,侵擾,蠶食。

總之也是輕鬆寫意。

但到了漢人步兵縮回城池內,匈奴貴族其實就有點摸不着頭腦了。

——騎兵再能衝,也衝不上幾丈高的牆頭啊!

敵方步兵有城牆作爲掩護,弓箭射程有比我方更遠,這怎麼打?

所以在過去,幾乎每一次發生匈奴人大規模南下入侵的突變,邊牆城池總是能大概率倖免於難。

因爲匈奴人,真的沒什麼好辦法處理城池,更沒什麼能力打好一場攻城戰。

他沒那個能力你知道吧?

你讓匈奴人在平原開闊地,追孤立無援的笨重步兵集羣,那不在話下。

在開闊地,和敵方騎兵捉對廝殺——正面衝陣、迂迴輾轉,甚至是下馬肉搏,匈奴人也同樣不懼。

可你讓這些騎在馬背上長大的遊牧之民,去打一座牆高城厚、守備穩固的城池?

不好意思,沒學過,不會。

而眼下,呼延當屠遇到的狀況更糟糕——連攻城都不會的匈奴軍隊,此刻是在守城!

單純只是守城也就罷了,沒吃過豬肉也總見過豬跑,曾經攻打漢人城池積累下來的經驗,也總能讓匈奴軍隊得到些經驗教訓,就是模仿也能撐一撐場面。

可現在的狀況時:這場高闕攻防戰,在戰爭正式開始的同一時間,便變更了戰爭形勢。

至少此刻,高闕攻防戰,已經變成了牆頭爭奪戰。

原先作爲攻城一方的漢軍先鋒,成了牆頭的防守方,原先作爲守城一方的匈奴守軍,卻反成了進攻發起方。

讓根本不會攻打城池的匈奴人,更進一步去守一座關隘,這本身就已經夠難爲人的了。

更何況是一場直接以劣勢開局、以‘牆頭已被奪去’爲先決條件,作爲開端的另類攻防戰?

也就難怪此刻,呼延當屠顧不上重整軍心、整合部隊,應對眼前的戰況了。

——呼延當屠,根本不敢相信此刻的自己,居然不是在做夢。

而且是噩夢!

“放箭,放箭!”

“挽弓!”

“射不到漢人也沒關係,把箭都射到關牆外去!”

“還有漢人在登牆,快放箭!”

比起愣在原地的呼延當屠,反倒是有出使漢室經驗的屠各,更爲迅速的反應了過來。

有了主心骨,尤其是有了明確的戰鬥指令,原本還如無頭蒼蠅般橫衝直撞的匈奴守軍,也總算是組織起了像樣的攻勢。

但戰場局勢,卻仍舊不容樂觀。

太冷了。

天氣,實在是太冷了。

即便雙方都有意妥善保管弓,但在這呵氣成冰的凜冬,弓弦已經無法拉開了。

無論是城頭上,面對高闕內、背對城外的郅都所部漢軍先鋒,還是在高闕內,朝城牆發起反攻的匈奴守軍,都只能通過最原始的短兵相接,也就是近身肉搏,來決定這場戰爭的走向。

然後,呼延當屠和屠各二人,便都被打懵了。

——遊牧之民短兵相接,是沒有‘列陣’這一說的。

但漢軍有。

準確的說,冷兵器時代,幾乎所有能提高步兵集羣戰鬥力的陣列,都是源自華夏文明。

此刻,高闕牆頭人頭竄從,仍有一個接着一個漢軍先鋒,從城牆外爬繩索登牆。

關牆外,甚至已經有先鋒將士,開始就地取材,用繩索和劍柄製作建議繩梯!

而在關牆靠內的一側,上千漢軍將士嚴陣以待,不動如山。

每有匈奴勇士嗷嗷叫着衝上前,便會一頭撞上漢軍先鋒的軍陣,很快便被淹沒在漢軍將士的刀光劍影之中。

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漢軍陣列肉眼可見的越來越厚、越來越密集。

漢軍身後的關牆上,甚至還被燃氣了一堆堆篝火,來爲飽受寒冬摧殘的先鋒將士,提供些聊勝於無,卻也難能可貴的溫暖。

——關牆外,風雪大作。

關牆上,火光漫天。

冰與火交相閃耀,彷彿是在這高闕牆頭,吟唱起了匈奴人最後的輓歌。

“全軍聽令!”

“博望侯所部中軍,已抵達關牆之外!”

“竭盡全力,不惜一切代價,堅守最後一個時辰!”

“陣列自後而前,依次由博望侯所部中軍換防!!!”

關牆上,郅都藏身於陣列中央,驚雷般嘹亮的吼呵聲,在將士們口耳相傳下,傳遍了高闕關牆的每一處角落。

關牆外,程不識所部中軍主力,也在急行軍抵達大河北岸後,第一時間朝着高闕關牆進發。

“速進,速進!”

“遂營速制登牆梯,要快!!!”

程不識大聲喊叫着,目光卻是死死鎖定在高闕關牆正中心,那道被繩索吊起的關門。

“只要關門一開,高闕,便怎都是能拿下的······”

如是想着,程不識當即一招手,叫來了自己的斥候司馬。

“你部先登城牆,不必理會其他!”

“想盡一切辦法,把關門給放下來!”

(本章完)

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388章 藍圖第564章 反應會很大第520章 洗腦?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54章 表叔,慎言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546章 墨者第561章 慢慢來第488章 駭人!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571章 還真是調整一下狀態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477章 凜冬將至第308章 將戰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152章 博望苑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560章 意外之喜第142章 啊這?啊???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475章 人心啊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88章 駭人!第575章 還有時間第563章 態度得有,但不能只有態度第50章 有樣學樣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535章 長平烈侯我再改改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77章 我乏了第38章 秦老匠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528章 單于庭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587章 也許真是這樣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430章 人才啊第551章 曹美人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539章 文治武功
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388章 藍圖第564章 反應會很大第520章 洗腦?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54章 表叔,慎言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546章 墨者第561章 慢慢來第488章 駭人!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571章 還真是調整一下狀態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477章 凜冬將至第308章 將戰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152章 博望苑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560章 意外之喜第142章 啊這?啊???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475章 人心啊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488章 駭人!第575章 還有時間第563章 態度得有,但不能只有態度第50章 有樣學樣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535章 長平烈侯我再改改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77章 我乏了第38章 秦老匠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528章 單于庭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587章 也許真是這樣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430章 人才啊第551章 曹美人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539章 文治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