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下來,爲帝五年,掌權八年,文治武功,內治外徵——劉榮已經達成了封建時代,絕大多數帝王畢生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成績如此耀眼,縱是劉榮飄飄然,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當然了;
飄飄然歸飄飄然,劉榮也只是在心裡暗爽一陣。
臭屁過後,自然還要把心緒拉回正軌。
——總結歸納完畢,過往八年的得、失,也大致梳理完成。
成績很出色,成就很耀眼,且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過失;
那麼接下來,便要將目光從過去的成功,移向還未到來的以後。
從劉榮十九歲那年先帝駕崩至今,也纔過去五年而已。
劉榮縱是已然大權在握,君臨天下,也纔不過二十四歲。
劉榮從來都不指望自己,能在皇帝這種高壓工作狀態下,活個七老八十。
甚至都不奢望能活到太祖劉邦,那六十二歲的年紀。
其實在劉榮看來,絕大多數時候,封建帝王活得太久,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歷史的經驗教訓很深刻,也足夠‘多’。
如早年志向遠大,中年威震四海,晚年卻無比昏聵,差點把漢家搞亡國的漢武大帝劉徹;
如皇帝生涯前半頁宛如開掛,後半頁宛如託管的唐玄宗李隆基等。
哪怕作爲穿越者,劉榮也說不好自己的晚年——尤其是在步入老年之後,會不會變的昏聵。
所以,按照劉榮的期望,自己能活到太宗孝文皇帝那個年紀,四十大幾、將近五十歲殯天,便是最好不過的了。
——五十來歲,即將步入晚年,卻還沒有完全不如晚年;
眼瞅着就要犯糊塗的年紀,直接去地底下,去跟先帝——跟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犯糊塗,無疑再合適不過。
劉榮如今才二十四,掰着指頭算下來,距離五十歲也還有二十多年,有非常充裕的時間,完成大部分預想中的事。
再者,皇庶長子已經降世。
只要天公作美,皇嫡長子也要不了幾年,就要來到這人世間。
如此算下來,等劉榮宮車晏駕,屆時繼承皇位的太子儲君,就算無法像先孝景皇帝那般,在三十多歲的年紀,羽翼豐滿的狀態下繼承皇位,也至少能加冠成人,不至於再鬧個主少國疑、太后暫掌朝政的局面。
雖然劉榮無法控制自己的壽命——既不能保證自己能活到五十歲,也不可能五十來歲就上吊,但劉榮完全可以以此爲準,來規劃自己剩餘的皇帝生涯。
就拿劉榮還能活二十來年算;
這二十年的時間裡,劉榮要做的事,說多不多——能擺上檯面的就幾個。
但這‘區區幾件事’都很籠統,且龐大。
每一個單拎出來,都有的是能說到的地方,佈置下去,也有的是讓底下官員忙活的。
大體上,主要可以分爲內、外兩個大分類。
於外,主要按方向細分爲以下幾項。
——北、西北方向,擊敗、驅逐北方匈奴,重挫遊牧民族,消除外部戰略威脅;
——東北方向,佔領、掌控東北朝鮮半島,鞏固東北版圖,消化東北黑土地;
——西南方向,聯絡、教化西南諸夷,爲百十年後,華夏文明吸納西南諸夷開路;
——南方、東南方,爭取將嶺南地區納入漢室版圖,將嶺南百越從‘外藩’性質的藩屬國、朝貢國,轉化爲從屬興致的諸侯國。
吶。
一個‘外’字爲大分類,細分出各個方向的外部事物,說下來也就北方遊牧民族、東北朝鮮半島、西南諸夷、南方百越四個小分類。
說着輕鬆,真要着手辦,那可就不是動動嘴皮子的事兒了。
如匈奴,自有漢以來,便幾乎一致騎在漢家頭上拉屎撒尿,作威作福,長達五十年之久!
雖然過去這五年,漢家先後贏下三場大戰,大大削弱了匈奴人的戰略優勢,甚至扭轉了雙方的戰略處境,但在匈奴人決意將戰略重心西遷至西域後,漢匈之間的戰爭,無疑已經變成了拉鋸戰、消耗戰。
短時間內,漢匈雙方之間,將很難再爆發河套-馬邑之戰,亦或高闕之戰那般,某一方能迅速獲勝,並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戰爭了。
未來,漢匈雙方之間的戰爭常態,大概率是在西域-河西一線,進行無預謀、無預案,且無明確戰略戰術目的的遭遇戰。
打輸了,不會有什麼戰略損失,就是部隊傷亡而已;
打贏了,也得不到什麼戰略利益,只是讓敵方軍隊傷亡而已。
除非某一場戰爭,某一方以極低的戰損比,殺傷對方數以萬計,乃至十數萬、數十萬的軍隊,纔有可能憑藉一場一戰,再度改寫漢匈雙方之間的戰略局勢。
除此之外,雙方就只能在西域,本能的佔據一些城池,並將其串聯成區域。
然後派人出去巡邏、試探性擴張,並反反覆覆的進行遭遇戰。
——歷史上,衛、霍之後,漢匈雙方之間,便是這般在西域拉鋸,才最終耗了個兩敗俱傷。
匈奴人耗的元氣大傷,再無稱霸草原之力,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分裂。
有的西進歐羅巴,成了所謂的上帝之鞭阿提拉;
有的留在草原,龜縮漠北吃沙子;
還有識時務者如呼韓邪單于,最終臣服漢室。
匈奴如此,漢家也沒好到哪裡去。
——放任貳師將軍李廣利,在西域和匈奴人耗十幾二十年,甚至還打了好幾場敗仗;
外加漢武大帝本人的物慾,將漢家原本殷實的家底全部搬空。
到歷史上的漢武大帝末年時,天下人已經從漢武大帝‘北逐匈奴’的熱血沸騰中徹底冷靜下來。
不冷靜不行啊!
都特麼吃不上飯了!‘國仇家恨’的聲音越來越少,‘窮兵黷武’的聲音越來越多,以至於到最後,開始爆發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
不得已之下,漢武大帝最終,只能頒下華夏曆史上的第一封帝王罪己詔:《輪臺詔》,來承認自己的過失,提出挽回過失的具體方案,並向天下人道歉。
憑藉這一手前所未有的‘皇帝頒詔罪己’的騷操作,外加太宗孝文皇帝,在天下人心中沉甸甸的分量,這纔將農民起義的苗頭給掐滅。
而在目前這個時間線,劉榮掌控下的漢室,算是憑藉先後三場大勝,讓歷史快進到了原歷史時間線上的幾十年後。
最終結果,雖然不至於搞成原本的歷史上,貳師將軍亂搞一通,弄的漢武大帝臨終悲呼‘李廣利是個外行’的地步,但拉鋸戰、消耗戰肯定是沒跑了。
具體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劉榮沒想好,或者說是沒什麼太好的辦法。
只能寄希望於隨着時間的推移,衛青、霍去病兩位天驕成長起來後,能給出一個相對可行,且性價比稍高一些的方案。
但毋庸置疑的是:按照如今的狀況,劉榮想在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內,把匈奴人徹底趕去歐洲,亦或是促成草原內部分裂,是很難達成的事了。
——頂多也就是把匈奴人,打成嬴秦時期的東胡人,仍舊作爲草原霸主而存在,只是不敢南下牧馬而已。
北方的匈奴人如此,其他幾個方向,也同樣不好辦。
東北方向的朝鮮半島,情況很複雜。
在這片大地之上,最初存在着殷商末代皇室:箕子所創立的殷氏箕子朝鮮。
戰國時期,箕子朝鮮和真番國,一同歸降彼時的燕國。
待秦一統,燕國滅亡,箕子朝鮮都還沒來得及臣服嬴政,便是秦二世而亡。
再到漢室初,異姓諸侯燕王臧荼叛亂兵敗,其部將:燕人衛滿東逃至朝鮮半島,爲暫時獨立的箕子朝鮮政權所收留。
而後,衛滿鳩佔鵲巢,發動政變顛覆了箕子朝鮮,在原箕子朝鮮國土上自立爲王,建立了衛滿朝鮮政權。
衛滿朝鮮,也被稱爲衛氏朝鮮。
在自立爲王后,衛滿又先後吞併了同處朝鮮半島的高句麗、真番、臨屯、沃沮、夫餘五國之地,國土方圓數千裡,已然佔據了朝鮮半島北半步的過半領土!
至於被衛滿篡國的箕子朝鮮君王箕準,則南逃至馬韓,自立爲韓王。
不久後,隨着箕準無嗣而終,箕氏韓國事實上亡國,馬韓人便在朝鮮半島上,除衛滿朝鮮所佔據的北半部區域外的南半區,建立了辰韓政權……
時至今日,朝鮮半島的局勢,看似是北方的衛氏朝鮮,與南方的辰韓分庭抗禮,但二者之間,以及二者內部,也依舊存在着許多依附政權存在。
且雙方雖然分屬兩個敵對陣營,但彼此各自之間,卻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衛滿朝鮮的附屬政權,與辰韓的從屬之間,沾親帶故的多了去了。
所以雙方之間,不單是實力層面誰也奈何不得誰,在顯示操作層面,也幾乎是不可能打的起來的情況。
而漢室對朝鮮半島的局勢,態度也是剪不斷、理還亂,無比複雜。
——從法理角度來講,如今,佔據朝鮮半島南半部的辰韓政權,是源自箕準的馬韓,再往上便能追溯到原先的箕子朝鮮。
而箕子朝鮮,是由殷商末代皇族,紂王帝辛的叔父箕子所創立,並得到姬周開國之君:文王姬發認可及敕封的‘合法政權’。
按照當今漢室‘不承認秦合法性,只承認自己繼承宗周法統’的政治定性,宗周認可合法性的箕子朝鮮,漢家也應當是認可的。
而覆滅箕子朝鮮,鳩佔鵲巢、自立爲王的衛滿朝鮮,作爲逆賊臧荼部將,自然是當今漢室所不容的亂臣賊子、逆賊餘孽。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漢家對朝鮮半島的態度,就應該是:堅定認可箕子朝鮮、馬韓,以及如今的辰韓政權的合法性,並堅決否定衛滿朝鮮政權的合法性。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漢家應該認可的辰韓,在朝鮮半島南半部,並不與漢家版圖——甚至不與亞洲大陸主體直接接壤。
反倒是漢家應當否認其合法性的衛滿朝鮮,佔據朝鮮半島北半部,成爲了阻斷漢家與辰韓的攔路虎。
這就導致在現實操作層面,若漢家對‘非法政權’衛滿朝鮮表露太大的敵意,就很可能使衛滿朝鮮狗急跳牆。
衛滿朝鮮西進入侵燕國,漢家倒是不怕。
——如今漢室,連匈奴人都不怕,還怕他個衛滿朝鮮?
怕就怕衛滿朝鮮不敢來捋漢家的虎鬚,便轉頭去把南半島的辰韓胖揍一頓,甚至直接把辰韓打亡國,從而統一朝鮮半島!
真要是那樣,那被衛滿朝鮮統一的朝鮮半島,對漢家而言,可就是又一個十分棘手的嶺南百越了。
再加上過去這幾十年,漢家一直都在秉承着‘忍’字決,什麼都可以擱置,只把苟發育、打匈奴人擺在第一位;
至於東北的朝鮮半島、西南諸夷,以及南方百越,則都被漢家暫時晾在了一邊兒。
這都過去了五十多年,衛滿早都化作黃土一捧,衛滿朝鮮政權,都已經傳到衛滿的孫子輩了。
再拿衛滿朝鮮‘臧荼舊部,叛亂餘孽’的往事說事兒,多少有些說不過去了。
——早幹嘛去了?
這麼多複雜的原因加在一起,才導致瞭如今的朝鮮半島,發展成瞭如今這幅讓人無從下手的局面。
武力打吧?
北方匈奴人還沒死絕呢,漢家也不可能把戰略重心,移到東北的冰天雪地裡,頂多也就是萬把號人去亮亮肌肉。
可若是不打,衛滿朝鮮狼子野心又昭然若揭,辰韓困局半島尾端,三面臨海,舉目無援。
說白了,就是漢家有能力拿下朝鮮半島,更有實力覆滅衛滿朝鮮,但如今的天下局勢,讓朝鮮半島對漢家的戰略意義,沒有重要到派幾萬大軍去打的地步。
就像南方百越——真要打,不是打不了,也不是打不下來;
只是不值當,要花很多錢,要死很多人——要有很多人死於非命,而非戰場之上。
再加上同宗同源,都是諸夏之民,只要有機會和平統一,就沒必要動武。
朝鮮半島也一樣——不是打不了、打不下,而是如果動武,就要承受極大的非戰鬥、非必要傷亡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