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押注

這也沒什麼不好理解的。

——封建時代,賭注最大、彙報最豐厚的賭局,永遠都是押寶儲君。

從呂不韋‘奇貨可居’,以秦公子嬴異人爲‘奇貨’,最終換回秦國相位爲回報開始,華夏文明的基因之中,就多出了這麼一個極端特殊的賭局。

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這類賭局也從最開始的:賭不賭都行,賭了有高風險高回報,不賭則沒風險沒回報,逐漸演變爲‘不賭不行’的強制性賭局。

這也同樣很好理解。

好比說,你是一個功侯後代家族的家主。

雖然多少有些沒落了,但也終歸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朝堂內外,也多少有些話語權,或者說是威望。

在這種情況下,關於儲君的賭局,就不是你願不願意押注的問題了。

——押注押錯了人,你自然要被未來的儲君,乃至天子秋後算賬;

可不押注,你也同樣會被未來的儲君、天子問責:憑啥不押我?

啊?

當年憑啥不幫我坐上儲君之位?

退一萬步說——就算僥倖碰到一個脾氣好的儲君、天子,你不押注的舉動就算沒招來秋後算賬,也至少會被有意無意的疏遠。

而功侯、貴族之間的競爭,也是同樣激烈的。

漢開國元勳功侯一百四十七家,能入主朝堂中樞,爲三公九卿者,滿共不過二十人。

這還只是開國元勳家族。

自太祖皇帝之後,孝惠皇帝、呂太后、太宗皇帝、孝景皇帝——每一代漢天子,也都有新封的外戚恩封侯、軍功武勳侯。

甚至就連當今劉榮,纔剛即位不到五年,都已經封了好幾個軍功侯!

博望侯程不識,更是接連得到溢封,徹侯食邑超過五千戶,儼然躋身頂級徹侯之列!

掰着指頭算下來,自太祖劉邦至今,漢家前前後後,至少封了將近三百家徹侯!

這,也仍舊只是最頂級的徹侯一級,稍次一級的關內侯,以及人數更多的封君羣體,並不包含在這三百家當中。

那麼,這三百來家徹侯,至少同樣數量的關內侯,以及數以倍計的封君——總數超過一千家的勳貴家族,如今還有多少尚存?

答案是:不足四百家。

如今漢室,尚還存在的徹侯家族,也就一百家出點頭。

關內侯也同樣百八十家。

封君二百來家。

怎會如此?

漢家前前後後,封了將近三百家徹侯,這才過了五六十年時間,怎麼就少了三分之二?

徹侯、關內侯、封君加在一起,超過一千家貴族,如今怎麼就只剩下不到四成?

答案顯而易見。

——那些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勳貴家族,自然不都是‘絕嗣國除’這種不可抗力的因素,而失去了貴族身份。

事實上,自有漢以來,絕大多數失去爵位的勳貴家族,都是因罪失國。

問題的關鍵,也就在這裡了。

在如今漢室、在這個時代,因罪失國,其實是一件非常離譜的事。

因爲漢家如今的法律體系,仍舊是極爲典型的封建法律。

何謂‘典型的封建法律’?

無法做到一視同仁、同罪同責,無法做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便是典型的封建法律。

而且,不同於其他時代的法律,對貴族階級保有隱形的、不可言說的、上不得檯面的暗中偏袒;

如今漢室的法律體系,是把針對貴族階級的照顧,白紙黑字記錄在法律條令裡的。

同樣一個罪,奴隸犯了必死無疑,農民犯了就大概率是判處死刑,但允許繳納罰款,或以爵位抵罪;

也就是這個奴隸犯了必死、農民犯了要判死刑的罪,官員犯了,便頂多是免官罷黜,遣返回鄉。

地位更高的貴族,那基本就是連流程都不用走了——官府直接開個罰單,讓貴族把象徵性的罰款一交,事兒就算翻篇了。

這種情況的存在,固然是封建時代無法避免的弊病,卻也是封建統治階級有意爲之。

爲的,則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從高到低,一層層構建不同地位的特權階級。

從積極地方面來講,構建特權階級,是給底層民衆一個嚮往、一個盼頭。

——你看看!

——做了貴族,是有特權的!

——眼紅不?

——喜歡不?

——那就去參軍入伍,英勇殺敵吧!

——等你做了貴族,這份特權你也能擁有!

而消極方面,或者說是主要原因,則是兩點。

其一,是最高統治階級,如封建帝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爲形單影隻、勢單力薄的自己,從無到有‘變’出一個共同利益集團。

如果只有皇帝這麼一個特權階級,那特權當然是天底下最操蛋的東西;

但若是再多出貴族階級,成爲皇帝之下的、次一等的特權階級,那情況就不同了。

其二,則是封建帝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爲自己的特權——尤其是針對天下人的統治權,構建起一個牢固的權力金字塔。

還是那句話。

如果只有皇帝一個特權階級高高在上,那便是空中樓閣,無根之萍。

但有了一層一層、一級一級的特權階級,皇帝就成了金字塔最頂部,那獨一無二的至高點。

而在那制高點下方,有一整個金字塔作爲託舉,或者說是基座。

所以,同罪不同罰,也同樣是封建時代特有的,未必先進,卻也有其合理性的客觀情況。

既然如此——既然同樣的罪名,在不同階級、身份身上,都會有不同力度的懲罰標準,那徹侯階級‘因罪失國’,就顯然有些不正常了。

什麼樣的罪,才能讓當今漢室,除宗親劉氏外社會地位最高的徹侯階級,直接失去自己的徹侯身份?理論上,只有謀逆、大不敬等極端原則性錯誤,纔有如此威力。

但實際上,過去這幾十年,漢家因罪失國的徹侯,許多都是因爲狗屁倒竈的小罪名,被剝奪徹侯爵位。

歷史上,到了漢武大帝在位期間,更是發生了一場劇烈了政壇地震,史稱:酌(zhuó)金奪爵。

足足一百多家徹侯,因爲在祭祀天地,以及漢家歷代先皇時,獻上的酎金成色不足,而被漢武大帝戴上一頂‘不敬天地’的高帽,直接一擼到底,從二十級的徹侯之爵,一路貶爲一級的公士。

後人都說,這是漢武大帝自己封了太多軍功武勳侯、外戚恩封侯,搞得漢家的徹侯都爛大街了,這才找了個藉口清理了一批,來控制漢家的徹侯數量,維持漢徹侯的稀缺性。

這個說法,對,也不對。

——對,是因爲漢武大帝酎金奪爵,確實是故意找了個由頭,以大批量清理徹侯。

至於不對,則是因爲漢武大帝這麼做的目的,並非自己封侯封多了,搞得徹侯都不值錢了;

而是因爲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徹侯家族的掌控着,從最初的元勳功侯,變成不學無術的紈絝二代之後,徹侯羣體對漢家的幫助變得越來越小、對朝堂中樞帶來的阻礙越來越大。

因爲徹侯,不單單是代表身份、地位的爵位,也同樣是參與漢家最高決策的政治身份。

所以,爲了給宗廟、社稷清理蛀蟲,也是爲了掃除前進路上的障礙,漢武大帝才玩兒了一手酎金奪爵,好清理掉這些已經腐朽的貴族。

這,便是貴族之間的‘競爭’之所在,以及貴族羣體,爲什麼非得參加押注儲君的賭局不可。

——漢武大帝酎金奪爵,真的只清理了客觀上腐朽、落寞,於國無利的貴族嗎?

或者說,酎金奪爵一事,真的把漢武大帝在位時期,所有的腐朽貴族都連根拔起了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漢武大帝酎金奪爵,與其說是絕對意義上的‘清理蛀蟲’,倒不如說,是原則上、儘可能的,將主要精力放在清理蛀蟲之上;

順帶着,也把一批未必腐朽,但漢武大帝看着不順眼的貴族給清理掉了。

與此同時,一部分本該被清理的蛀蟲,也因爲漢武大帝看着順眼、看着喜歡,而逃過了被清洗的命運。

那麼,問題來了。

什麼樣的貴族,能讓漢武大帝看着不順眼,以至於哪怕沒有原罪、沒有清除的必要,卻也被漢武大帝納入了‘酎金奪爵’的名單?

答案或許有很多。

但必然有一條是:在漢武大帝爭儲奪嫡、繼承皇位的過程中,沒有主動押注皇子、太子時期的漢武大帝——甚至去押注漢武大帝某個哥哥的勳貴,必然會被納入這封‘酎金奪爵’的審判名單。

那什麼樣的貴族,能讓漢武大帝看着特別順眼、特別喜歡,以至於哪怕爛到了根兒裡,早就該被滅族,卻也還是被漢武大帝硬保下來了呢?

還是一樣的道理——答案有很多,但必然有一條是:曾押注漢武大帝,爲漢武大帝順利繼承皇位,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那些個原始股東。

最具代表性的,無疑便是漢武大帝的母舅,爲了自己的田地不被淹,而刻意使黃河決堤,以至禍國殃民的丞相田蚡。

所以,是的沒錯。

——自有漢以來,漢家封侯三百來家,其中的三分之二都已經丟了爵位;

其中,絕大多數因罪失爵的——尤其是那些罪名很不起眼,卻也還是被奪爵的,便基本都是押注押錯了人,從而被秋後算賬。

比如:在太祖高皇帝年間,押注趙隱王劉如意的人——以趙國相兼王太傅,汾陰侯周昌爲代表的一衆‘隱王’黨,如今已經沒幾個還保有徹侯爵位了。

再比如,在太宗皇帝年間,押注樑懷王劉揖的,甚至僅僅只是不夠親近時任太子:先孝景皇帝劉啓的,也有相當一部分被先帝秋後算賬。

還沒來得及秋後算賬的,也都記載了劉榮的小本本里,只等一個機會。

所以,押注儲君,可以說是貴族階級最主要,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每當政權交接,下一輪的押注遊戲就會開始。

押對了,那就是至少二十年的免死金牌,哪怕把天捅破了,天子也會替你補上;

押錯了,那就是死亡倒計時,只等行差就錯,便是輕則貶爲庶民,重則家破人亡。

對於習慣奢靡生活,且大都身無長技,根本沒有生存技能的徹侯羣體而言,貶爲庶民,其實也等同於是家破人亡的緩刑版本了。

至於不押注?

只能說,風險決定回報。

——押注的風險固然很高,一旦押錯了人,那肯定吃棗藥丸。

但押注,至少有押對的機會;

可放棄押注,那就是百分百得不到‘押對人’的豐厚回報,並且大概率要承擔嚴重的後果。

這就等於說是一場賭局,賭贏了,給你一個億,賭輸了,要你一條命。

你卻選擇不參加賭局,放棄嬴的可能性,主動接受被摘走某個內臟的懲罰。

說白了,有漢以來,那些個逐漸沒落、逐漸消失的貴族,基本都是因爲不押注,才被漢家的歷代天子疏遠,日積月累下淡退出朝堂中樞。

——押注押錯的,是被直接報復;

而放棄押注的,則是一點點被排擠、被疏遠,最終消亡於無形。

所以才說,做貴族——尤其是做漢家的貴族,從來都沒那麼容易。

除了戰爭爆發時,強制性的自備乾糧、自籌兵馬參戰,還有非強制性的:保持政治影響力,保持和皇室,尤其是天子本人的親近。

押注儲君,便是其中極爲重要的一環。

押對人,不單能得到下一代天子的感激,也同樣能得到當代天子‘深得朕心’的認可。

那麼,反過來說——在皇庶長子這種特殊的子女身上,儘量明確的表露意圖,以免太多人過早的押注押錯人,從而產生過於劇烈的政治動盪,也同樣是漢天子所應該做到的。

含糊其辭,欲蓋彌彰,搞得大家摸不透皇帝心中所想,從而大規模押注押錯人,固然沒人敢真的去怪皇帝。

但大規模押錯注,必然會在未來,引發大規模的秋後算賬。

而在封建時代的朝堂中樞,無論任何事,只要粘上‘大規模’三個字,便基本等同於與‘動盪’二字劃等號。

第9章 執棋者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131章 序幕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50章 有樣學樣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43章 丞相失勢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594章 斟酌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484章 爆!第9章 執棋者第433章 尚書令第77章 我乏了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484章 爆!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05章 西進!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380章 魔改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560章 意外之喜第432章 策問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162章 記住了?第122章 暴君!第544章 百家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419章 考題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50章 有樣學樣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兒童節快樂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37章 且瞧着吧第531章 封禪?第8章 命可真好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26章 歲末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告假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246章 廟算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53章 竇王孫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551章 曹美人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595章 凡事都有兩面性第39章 降維打擊?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453章 無 無間道?請假條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
第9章 執棋者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131章 序幕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50章 有樣學樣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43章 丞相失勢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594章 斟酌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484章 爆!第9章 執棋者第433章 尚書令第77章 我乏了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484章 爆!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05章 西進!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380章 魔改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560章 意外之喜第432章 策問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162章 記住了?第122章 暴君!第544章 百家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419章 考題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50章 有樣學樣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兒童節快樂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37章 且瞧着吧第531章 封禪?第8章 命可真好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26章 歲末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告假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246章 廟算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53章 竇王孫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551章 曹美人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595章 凡事都有兩面性第39章 降維打擊?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453章 無 無間道?請假條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