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騎虎難下?

天子榮三年,春三月下旬。

長城以內的漢家百姓,基本已經結束了春耕。

新一茬的粟被種下,去年秋後補種的冬小麥,也將在兩個月後的夏天長成。

新的一年,在鋪天蓋地的蓬勃朝氣中,拉開了帷幕。

而在高闕以北七十里,匈奴幕南聯軍的中軍大帳——也就是右賢王:冒頓伊稚斜的王帳之中,氣氛卻是無比的凝重。

過去這個冬天,草原並沒有遭災。

雖然還是難免有過於貧窮的小部族,沒能順利扛過這個冬天,但絕大多數部族,尤其是中大型部族,都算是過了一個風平浪靜的寒冬。

——凍死、餓死的人、畜,不是沒有。

但數量極少。

在草原,屬於絕對可以接受,甚至於值得慶祝一番的極輕微損失。

按照往常的慣例,在度過這樣一個風平浪靜的冬天之後,幕南各部都會在開春時分,無比輕鬆地開始新一年的遊牧。

等到了秋天,牛羊、馬匹養足了肥膘,便去漢人的地界打一波秋風。

搶些糧食、布帛,還有健碩的漢人奴隸回來,就又能過一個肥冬。

但今年的狀況,顯然不允許幕南地區的各部族,過那般‘美好’的一年。

——高闕,丟了。

對於幕南地區的各部族而言,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幾十年前,秦國百姓在關中種地種的好好地,結果函谷關破了。

非但破了,而且還輕易奪不回來了!

原本爲秦人把守關中門戶,將關東列國擋在關外的函谷關,成了爲關東各國把守門戶,將秦人鎖在關中的門鎖!

在那之前,秦人從不擔心關中會出問題,只有關東各國會盯着函谷關,生怕什麼時候,秦虎狼之師會再出函谷,荼毒關東。

而在失去函谷關後,要換做關中的秦人,無時無刻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祈求函谷關內,不要涌出關東各國的軍隊,以殘害關中的秦人……

這,就是高闕易主後,幕南各部的處境。

——幕南,不再安全了!

只要想,漢人隨時可以從高闕北上,對幕南地區進行肆無忌憚的掃蕩。

一如過往這些年,匈奴人在漢地邊境所做的那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將匈奴人的生活攪的天翻地覆。

而遊牧之民,是完全沒有抗風險能力的。

在草原上的遊牧生活,無異於在刀尖上跳舞。

舉個很直觀的例子。

你是個漢人,生活在漢匈邊境。

經過一整年的辛勤勞作,你在開春時播種的糧食,終於在秋天長成。

只是還不等你收穫,匈奴人便進犯邊關。

你很難受。

想要抓緊時間搶收,卻擔心匈奴人會趕在你收穫完糧食之前,便達到你家田畝所在的城郊。

沒辦法,你只能拖家帶口,藏進距離最近的縣城。

聽說匈奴人果然打來了,城外的農田都被掃蕩一空,你欲哭無淚。

一整年的辛勤勞作,盡付諸東流,妻兒老小未來一年無以爲繼,別說是熬過明年一整年——連接下來的這個冬天,你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即便熬過這個冬天了,來年開春的糧種,以及秋收之前,你這一家老小的口糧從何而來?

你心如死灰。

這一年,你很慘。

你這一大家子都很慘。

在朝堂的賑撫下,你們艱難熬過了冬天。

開春後,你將自己的女兒賣給富人爲奴爲婢,用換來的錢買了糧種,並作爲你們家秋天之前的口糧款。

只是匈奴人來過一早,哪兒哪兒都缺糧食,糧價水漲船高,你們家不得不吃糠咽菜,只求這一年能快點過去。

吃不飽肚子,讓你手腳無力,兩眼發昏,卻還是不得不下田幹活。

因爲你知道,能不能熬過這一年——能否讓這段黑暗生活,在秋收後畫上句號,讓你們這一大家子迎接新的曙光,就看你這百畝薄田,能種出來多少糧食了。

終於,又一年秋天到來。

看着田間,沉沉墜下的作物果實,你卻五味雜陳的紅了眼眶。

因爲去年的這個時候,你上有老母,屋有賢妻,膝下三兒二女,一家八口三世同堂。

而在過去這一年當中,兩個女兒被你賣了;

三個兒子餓死了一個、病死了一個;

老母親駕鶴西去,妻子也病倒了。

原本的八口之家,如今只剩下骨瘦如柴的你、抱病臥榻的妻子,以及還在穿開襠褲的小兒子。

你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

不知道妻子還能活多久。

但至少,你還能寄希望於僅存的小兒子,能儘快長大,把這個家給撐起來……

這,大概就是過去這幾十年來,漢室邊關百姓在遭遇匈奴人入侵後,所面臨的真實生活寫照。

你說他抗風險能力很高嗎?

並不。

僅僅一年,他的家庭成員就少了一半以上,生活水平直線下降,且未來盡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黑暗。

但你要說,他完全沒有抗風險能力,其實也不盡然。

——當匈奴人攻來時,他至少還能拖家帶口,藏進城鎮。

城鎮都守不住了,他也能登上牆頭,拼死守護身後的家人、妻兒老小。

等匈奴人離開,他這一年種出來的糧食雖是沒了,但好歹田還在。

接下里的一年,他的家庭固然艱難,甚至是‘悽慘’。

但總歸是熬過去了。

這一家人,總歸是熬過了這一年,並且迎來了新的一年,乃至新的很多年。

所以,這樣一家生活在邊關的漢人百姓,其實是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的。

雖然不多。雖然僅限於‘不至於當場餓死’‘有機會東山再起’,但對於草原遊牧之民而言,卻也已是夢中才有的美好生活了。

——將情況直接顛倒過來,由漢家去‘馳掠’草原遊牧之民,那場景絕對會慘不忍睹!

因爲遊牧之民,沒有可以藏身的城池。

遊牧之民失去的,也不會是生產出來的‘農貨’,而直接就是作爲生產資料本身的牛羊牧畜!

遊牧之民失去牛羊母畜,並不等於漢人農民失去農田裡的作物,而是等同於失去農田本身!

漢人農民失去田畝,會怎麼辦?

做佃農,甚至直接委身爲奴。

草原則更爲殘酷——根本沒有‘佃牧’這一說!

失去了牛羊牧畜,你只能成爲別人的牧奴,爲別人放牧!

當然,如果你很厲害,能從別人手裡搶到牧畜,那另說。

但無論是你搶別人,還是別人搶你——終歸是會有人沒有牲畜,從而不得不淪爲奴隸。

說白了,相較於遊牧之民的極致脆弱,農耕之民天然就具備更高的抗風險能力。

因爲他們的生產工具:田地,是無法被物理掠奪的。

就算又貴族想要搶奪,也總是要費一番功夫,且漢家的政府也不會完全視若無睹,會盡可能保護農民,幫助農民保住作爲生產工具的田畝。

但草原遊牧之民,是很容易就失去自己的生產工具:牧畜的。

一場大雪,一場瘟疫;

一場旱災,亦或是一場戰爭。

甚至於三五個迷路的盜羊羌賊,都能讓遊牧之民失去生產工具。

衆所周知:只要生產工具還在,那就能恢復生產勞作。

好比漢人——只要田地還在,就總能種出來糧食,糧食種出來,一切就都好起來了。

但生產工具一旦丟失,那就根本沒有翻身的可能了。

結合以上種種,就不難理解高闕易主後,幕南各部所身處的處境,以及感受到的生存威脅了。

——生活在漢家邊境的漢家百姓,苦歸苦,好歹還有活路。

但在高闕被漢人所奪取後,生活在幕南地區——尤其是臨近高闕一代的部族,卻想不到自己還能有什麼活路。

能像幾十年前那樣,被揮舞着黑龍旗的漢人們趕去漠北,說不定都是幸運兒才能享有的待遇!

於是,在巨大的生存壓力、威脅下,幕南各部頭人,都是在伊稚斜都還沒拿定主意時,就自發出現在了南池一帶。

而後經過接連數日的討論,甚至是爭辯,這支由十四個萬騎組成的騎兵集羣,才得以出現在高闕之外。

只是戰況,卻遠遠出乎了各部頭人,乃至於伊稚斜的預料。

即便知道奪回高闕的機會不大、漢人絕不會輕易將高闕拱手想讓,伊稚斜也還是被刺眼的敵我戰損比,給嚇得不敢再輕舉妄動了……

“過去這十幾天,各部有六千多具屍體,被送回了各部的祖地。”

“但我的鷹犬卻說,昨晚清點各部的人數,至少有九千名勇士沒有回到大營。”

“這意味着什麼,恐怕不會有人不明白。”

漫長的沉默,終是被伊稚斜如是一語所打破。

王賬內,各部頭人循聲擡起頭,帶伊稚斜話音落下,卻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着再度低下頭去。

九千人。

才半個多月的戰鬥,各部聯軍的損失,就達到了九千人這麼個駭人聽聞的數字。

九千人,什麼概念?

——由伊稚斜召集起來,反攻高闕的各部聯軍,滿共才八萬多兵馬!

九千人,這都超過一成了!

再有:這八萬多兵馬,是由幕南數得上號的中大型部族,各派出一個萬騎湊出來的。

對某些中型部族而言,一個萬騎,甚至已經是全部家底!

僅有的一個萬騎被派出去反攻高闕,這些部族就只能將保護部族的希望,託付於部族內那些還沒長成的半大小子,以及那些已經老邁的‘曾經的勇士’。

而幕南各部,除了右賢王伊稚斜,因爲其攣鞮氏王族,外加右賢王、匈奴第二順位儲君的身份,而能擁有滿編八千人的萬騎之外,其餘的部族,都是以六千人、四千人爲一個萬騎。

比如白羊、折蘭等親近單于庭的大部族,是以六千人爲滿編萬騎。

生活在幕南的呼延氏、且屈氏等四大氏族,也同樣擁有六千人爲一個萬騎的權利。

但絕大多數部族,都只有四千人便滿編的超低配‘萬騎’。

從這十四個萬騎,最終卻只湊出來八萬多兵馬,其實也不難大致推斷出:反攻高闕的這八萬多兵馬,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四千人爲一個萬騎的低配萬騎。

要不是右賢王伊稚斜,以八千人一個萬騎的‘高配萬騎’參與其中,還有呼延氏、且屈氏等部族,以六千人爲一個萬騎的‘標配萬騎’,十四個萬騎,是不可能湊得出八萬人的。

就拿四千人一個萬騎算——十四個萬騎,也不過是五萬六千人。

如今,卻是足有八萬多人——多出來的這兩萬多人,便是伊稚斜的高配萬騎,以及四大氏族的標配萬騎。

再回過頭,看過去這半個多月,聯軍在高闕遭受的損失:九千人。

——兩個低配萬騎搭進去了!

滿共也才十四個萬騎,才半個月,就打進去兩個多!

若繼續打,等半年後單于庭從西方歸來,這十四個萬騎,還指不定能剩下多少!

誠然,草原上的人命不值錢。

尤其是草原上的貴族,基本都不怎麼拿人命當回事。

但不拿人命當回事,卻並不意味着不難軍隊當回事。

真正不被當回事兒的,是奴隸。

牧民,尤其是弓馬嫺熟,具備戰鬥力的牧民,是每一個草原貴族、部族頭人,視若珍寶的重要財富!

而過去這半個月,幕南各部加在一起,總共在高闕下,失去了九千個身強體壯,弓馬嫺熟,戰鬥經驗豐富的勇士。

不說是傷筋動骨,卻也已然是損失慘重!

最要命的是:如此慘重的損失,非但沒能換回想要的結果——即奪回高闕,甚至都沒能對高闕的漢人,造成像樣點的打擊。

此刻,能聚集在伊稚斜王帳之中的,無不是草原上的精英。

大家都是人精。

對於高闕還奪不奪得回來,大家心裡多少都有數。

但即便奪不回來高闕,也總得把高闕內的漢人打疼、打怕,讓他們老老實實縮在高闕,不敢出來禍害幕南吧?

眼瞎,卻是連像樣點的打擊都造不成,更別提重創。

等漢人緩過勁兒來,從高闕往北展望,大傢伙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幕南又如何呆得住?

“繼續打下去,只會平白葬送勇士們的性命,又根本打不疼高闕的漢人。”

有人已經動搖,想要破罐子破摔,退兵離去,愛咋咋地。

“但若是就此退去,只怕不等撐犁孤塗從西方歸來,漢人,便要踏足幕南了……”

自也有人,意識到了國家戰略層面上的關鍵。

只是明白歸明白,究竟怎麼辦,卻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

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7章 樑《孝》王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3章 左膀右臂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80章 有母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465章 酷吏?第373章 統籌會?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調整一下狀態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550章 皇長子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6章 困獸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88章 賊心不死!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8章 命可真好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585章 別鬧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477章 凜冬將至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83章 不安第554章 立場問題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557章 行吧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373章 統籌會?第416章 大棒!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571章 還真是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81章 天下皆反?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335章 西域!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88章 藍圖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62章 記住了?第431章 面聖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108章 誓師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498章 轉戰!第353章 吞金獸!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480章 意外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334章 草原王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520章 洗腦?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69章 朕,變了嗎?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482章 終於,還是
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7章 樑《孝》王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3章 左膀右臂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80章 有母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465章 酷吏?第373章 統籌會?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調整一下狀態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550章 皇長子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6章 困獸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88章 賊心不死!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8章 命可真好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585章 別鬧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477章 凜冬將至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83章 不安第554章 立場問題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557章 行吧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373章 統籌會?第416章 大棒!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571章 還真是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81章 天下皆反?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335章 西域!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88章 藍圖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62章 記住了?第431章 面聖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108章 誓師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498章 轉戰!第353章 吞金獸!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480章 意外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334章 草原王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520章 洗腦?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69章 朕,變了嗎?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482章 終於,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