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普天同慶?

高闕之戰,漢家,勝了!

但意料之中的普天同慶,卻並沒有第一時間到來。

很多人——九成九以上的民衆,在聽到高闕之戰取得勝利的第一時間,腦海中所出現的第一個念頭是:高闕是哪?

是我漢家的地盤兒嗎?

咋沒聽說過呢?

匈奴人,來打俺們漢家的高闕了?

爲啥?

待得知這場高闕之戰,並非漢家被動應對的抵抗入侵戰爭,而是主動發起的對外戰爭時,民衆卻更懵了。

——爲啥?

——俺們漢家,爲啥要去打匈奴人的高闕?

——閒着沒事兒幹了,非要去找仗打?

一連串的疑問出現之後,最終,還是回到了最初的遠點。

高闕,是哪兒?

這個時候,長安街頭巷尾,乃至於天下各地方郡縣的村頭,都涌現出了一大批懂王。

這些懂王大都身份普通——不是農戶,就是退役的傷殘將士。

在他們繪聲繪色的描述下,民衆才終於隱約明白:哦~

高闕,是秦始皇帝……

呃不——秦王政在河套地區北部,大河對岸所鑄造的關隘。

高闕的存在,原本是爲了幫助秦廷守衛河套北門戶,並保持對幕南地區的戰略威懾、威脅而存在。

而在河套爲匈奴人所掌控,河套、幕南被連成一片之後,高闕卻反而成了匈奴人,橫在幕南、河套之間的關隘。

無論是從河套北上幕南,還是從幕南南下河套,都需要先過河再過高闕,或是先過高闕再渡河。

在河套、幕南都在匈奴人掌控中的歲月裡,高闕固然只是個匈奴人領土腹地的關隘。

但在去年,漢家奪去了河套地區後,大河對岸的高闕,卻成了匈奴人時刻威脅河套地區,並守護幕南地區南門戶的前線關塞。

明白了這些,高闕的重要性——匈奴人掌控高闕對漢家的威脅、危害,漢家奪取高闕的必要性和好處,便算是一五一十擺在了天下民衆面前。

尤其高闕,還是和函谷關一樣,以山脈爲基,建造于山澗口,且同樣以大河作爲護城河!

這一下,數千萬漢家百姓眼前,當即就有畫面了。

——等於說是這個冬天,漢家的軍隊從長安出發,抵達北地,出朝那塞踏足河套,然後北上至博望城;

而後從博望城整裝出發,先渡過了大河,然後在短短半日之內,打下了絲毫不比函谷關好打的高闕?!

牛掰啊!

高闕有多難打,沒人清楚。

函谷關有多難打,大傢伙心裡還沒數嗎?

沒的說!

漢軍威武!

直到這時候——大傢伙都明白高闕是哪兒、又怎樣的戰略價值,漢家奪取高闕難度有多大、奪取之後又能得到多大的好處,早該到來的普天同慶,才總算是姍姍來遲。

長安街頭巷尾,鑼鼓喧天!

明明不是歲首新年,家家戶戶卻都找來了一節節新鮮竹竿,並將其丟進火堆中。

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伴隨着竹子燃燒爆裂,所發出的淡淡灼香,成爲了長安街頭最特別的風景。

農戶們也不管臘月凜冬,應該在家裡老老實實貓冬了——拖家帶口都走上了街頭!

有人抱着孩子,有人攙扶着長輩。

只每個人臉上,都寫着如出一轍的有種喜悅。

——天見可憐吶~

自有漢以來,漢家在面對匈奴人的戰爭中,雖說是‘有勝有敗’,卻從來沒有過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勝利。

平城之戰,說是先敗後勝;

然實則,卻是匈奴人主動發起對漢室代北地區的入侵——都還沒開打呢,就先策反了漢家的戍邊王:韓王信!

不費一兵一卒,匈奴人便得以通過馬邑,以及馬邑所守護的趙長城中段缺口,正式踏足代國腹地。

仍舊是還沒來得及開打呢,時代王,太祖高皇帝劉邦的二哥劉喜,便帶着妻小細軟,棄國而逃!

不說是一騎絕塵——那也是匈奴人都還沒看見代都:晉陽城的影子,代王劉喜的車架,就已經抵達了漢室腹地的東都洛陽!

至此,匈奴人仍舊是不費一兵一卒,且還沒有經歷任何一場戰鬥——甚至連一場小規模的摩擦、試探都沒有,便幾乎掌控了大半個代國。

搞得當時的匈奴單于:攣鞮冒頓,都有些疑神疑鬼的,生怕這是漢家的誘敵深入之計,愣是沒敢繼續往南走!

這麼一拖,才總算是給太祖高皇帝,留出了御駕親征,前去會戰的時間。

而後,便是平城一戰,冒頓佯裝敗退,將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先鋒部隊誘入圈套中,以至於漢家的開國之君,爲胡蠻圍困於白登山。

圍困白登山短短七日,高皇帝身邊的南、北兩軍精銳,可謂是損兵折將,元氣大傷。

餓死的餓死,凍死的凍死——沒凍死的也都多半凍傷,不是缺了手指就是缺了腳趾。

愣是沒有多少人,是在戰場上堂堂真真戰死、正兒八經馬革裹屍的!

再然後,才進入漢家的反擊階段——樊噲、周勃率領主力車騎部隊,追上了貪功冒進,不慎陷入圈套的高皇帝先鋒所部,將冒頓的軍隊反包圍於白登山外。

被反包圍了,知道此事不能善了,冒頓這才以包圍圈核心的高皇帝爲‘人質’,掩護自己的部隊跳出了夾心餅乾的夾層。

而後,高皇帝率領大軍步步穩壓,一步步將匈奴人逆推回了草原,並讓韓王信拱手相讓的馬邑,重新成爲了漢匈邊境前線。

然後又拼盡全力,在邊牆以北百十里的雲中城,紮下了一個名爲‘雲中郡’,讀作前哨站的釘子。

至此,漢匈平城戰役,徹底告一段落。

而在戰後,明白漢匈數十年內難分勝負,漢家更國祚方立、百廢待興,根本支撐不起拉鋸戰的太祖高皇帝,隨即開啓了與匈奴人和親的先例,並將其作爲漢家應對匈奴人、應對北方邊牆威脅的主要策略。

好。

那麼請問:漢匈平城之戰,雙方各自得到了什麼,又各自失去了什麼?

答案是:沒有。

漢匈雙方,均沒有任何收穫,且除了軍隊傷亡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損失。

匈奴人,先是不費吹灰之力的拿下馬邑,然後跨越趙長城,踏足代國府邸;

然後在白登山,把高皇帝劉邦的先鋒圍了七天,然後就回去了。

馬邑,本就是韓王信的國都!並非漢家原本不曾擁有,從匈奴人手裡奪來的新土,而是太祖高皇帝劉邦託付給韓王信的漢土!

平城一戰的戰前、戰後,雙方邊境實控線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仍是以馬邑作爲趙長城中段缺口的門戶,並以更北側的武州賽,來作爲前沿哨站。

這麼一場漢家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卻幾乎沒有斬獲,更沒有擴張領土的戰爭,你說先敗後勝?

好吧。

你說勝,那就是勝了。

但你想讓我服氣,讓我由衷的承認這場戰爭,是由漢家作爲最終勝利方結束,那你只怕是想多了。

——如果真是戰勝方,漢家何以在戰後尋求和親?

和親,說得好聽,不就是求和?

勝利者怎麼可能需要求和?

所以在過去,漢匈平城一戰,在漢家始終是有着兩套說法的。

官方層面的說法,是戰術上先勝後敗,戰略上,由於當時漢室的國立微弱,尚還處於劣勢,故而和親以保邊境太平。

但在天下人心中,平城之戰,頂多只是一場由匈奴人發起,且一度取得相當成果,最終卻被漢家頑強頂回去的反抗侵略戰爭。

——匈奴人發起侵略,並一度深入漢家腹地,某種程度上,完成了‘侵略’的戰略目標!

只是最終,漢家頑強的將侵略者趕出國門、趕回了草原,保衛住了國土完整。

僅此而已。

反抗侵略成功,天下人認。

但你要說戰爭取得勝利,那天下人可不認。

至於後來,那就更不用提了。

匈奴人每每進犯,每每在邊牆肆意狂歡,燒殺搶掠,擄奪人口。

漢家卻對其沒有絲毫辦法,只能反覆不斷地和親——送女人,送物資,去賭匈奴人的臉皮不會那麼厚,去賭漢家送出去的陪嫁物資,以及卑微的姿態,能爲邊牆換取幾年的太平、爲漢室爭取到幾年安穩發育的時間。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和親有用——如果漢家與匈奴和親,虛與委蛇以安胡的戰略決策,真的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那漢家百姓民對匈奴人,就不該有如今這千篇一律的深仇大恨。

和親政策,對漢家而言唯一的積極效果,便是表面上,確實維持住了漢匈雙方表面上的和平。

並在一定程度上,將匈奴人針對漢室北方邊牆的入侵,始終控制在了小規模擄掠,而非大規模入侵的程度。

自平城之戰後,高皇帝定下‘和親以暫安胡’的對外戰略核心綱要以來,長達五十年的時間跨度當中,匈奴人大規模——高達十數萬人南下的記錄,有且只有一次。

自是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老上單于親自率領軍隊,差點把先鋒部隊送到長安城下那一次。

從國家戰略層面的角度來看,和親政策,確實爲漢家爭取到了相對平穩——注意,是相對平穩,而非絕對平穩的發育時間。

並且在麻痹敵人、示敵以弱的層面,也取得了相當程度的效果。

但從情感上,恐怕沒有任何一個漢人——乃至任何一位承認自己‘諸夏之民,炎黃之後’的身份之人,願意接受這個說法。

和親,就是在喪權辱國!

自平城之戰以來,漢家每次與匈奴人和親,都在嚴重傷害天下百姓民,最樸素、真摯的情感!

哪怕現如今,已經被文人士大夫吹上天的所謂‘文景之治’,也絲毫掩蓋不了過去這幾十年,漢家在面對匈奴人時,所遭受的無盡屈辱!

直到當今劉榮即立,漢家,纔算是逐漸打出可以乘坐‘勝利’的戰爭。

漢匈朝那之戰,本質依舊是反侵略戰爭,漢家最終取得的結果,是‘反抗侵略成功’的結果,自然算不上戰爭取得勝利。

當有賊人覬覦你時,你沒被賊人打到、你家沒被賊人光顧,難道就算是你打贏賊人了?

頂多是賊人偷盜失敗,你保家成功而已。

倒是河套-馬邑戰役,能勉強算做是漢家,面對匈奴人取得了一場全面勝利。

——馬邑戰場,如果只是抵抗住了匈奴人,把匈奴人擋在了國門外,那依然不能算作是勝利。

但如果馬邑戰場的存在,是爲了河套戰場提供戰略時機,那就另說了。

尤其最後,漢家還真的拿下了河套!

開疆拓土了!

這,才叫真正的勝利!

只是高興歸高興、認可歸認可——對於河套-馬邑戰役的勝利,如今漢室天下的百姓民,其實心裡都還是有點虛的。

行不行啊這……

趁匈奴人沒準備,聲東擊西,河套倒確實是拿下來了。

可真要是正面打起來,怕不還是被一波帶走?

直到這場高闕戰役——直到漢室,正式取得這場高闕戰役的勝利,漢家的百姓民、萬千民衆,才終於由衷喜悅的咧起嘴角,並無比自豪的昂起了腦袋、挺直了腰板。

我漢家,是真的站起來了!

不單朝那塞,我們守得住;

不到河套,我們能憑計謀‘竊取’!

就連高闕——就連進攻難度絲毫不亞於函谷關,幾乎不可能以人力強攻奪取的高闕,我漢家,也能通過正面硬攻,強啃下這塊硬骨頭!

最主要的是:無論是高皇帝年間的漢匈平城之戰、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的反侵略戰爭,又或是當今田子榮即位後,所爆發的第一場漢匈戰爭:朝那之戰,其實漢家都是被動應對的那一方。

無一不是匈奴人主動入侵,無一不是漢家被動防禦;

尤其關鍵的是:每一場戰爭,戰場都是在漢家的領土之上。

即便是河套-馬邑戰役,也仍有一個戰場在漢室邊牆,正兒八經的國境線內。

而這場高闕之戰,卻是前所未有的,漢家主動出擊,匈奴人被動防禦,並在匈奴人領土範圍內的擴張戰爭!

直到這場高闕之戰後——直到這場高闕之戰,以漢家的全面勝利作爲結局後,漢家,才終於能稱得起那句:攻守異形了~

寇可往?

我亦可往~!

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162章 記住了?晚點更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561章 慢慢來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晚點更第79章 雛鳳初鳴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365章 物論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487章 僵持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01章 大魄力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458章 難啊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83章 不安第540章 冬第588章 新的文明載體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565章 調節閥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歇一天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315章 活該!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558章 後宮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剛落腳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583章 眼神清澈的匈奴人第487章 僵持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246章 廟算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498章 轉戰!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425章 河西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538章 意外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433章 尚書令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433章 尚書令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162章 記住了?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538章 意外
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162章 記住了?晚點更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561章 慢慢來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晚點更第79章 雛鳳初鳴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365章 物論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487章 僵持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01章 大魄力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458章 難啊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83章 不安第540章 冬第588章 新的文明載體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565章 調節閥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歇一天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315章 活該!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558章 後宮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剛落腳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583章 眼神清澈的匈奴人第487章 僵持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246章 廟算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498章 轉戰!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425章 河西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538章 意外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433章 尚書令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433章 尚書令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162章 記住了?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538章 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