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漲工資!

時光荏苒,很快,便來到了天子榮新元四年秋天。

在過去這半年的時間裡,漢家做了兩件事。

——於外,漢家在得以掌控高闕,幾乎斬斷草原與河套、河西地區的地理聯絡之後,開始在河西地區進行勢力滲透、勾踐。

支點,自然是以曾屬於休屠部,後來被混邪部‘竊取’並獻給漢家的休屠澤。

具體的過程容後再敘。

於內,則是一場奴籍案,意外引發了一場全天下範圍內的大思考。

就當所有人,都以爲這是一場反貪風暴前的預熱時,長安天子榮卻出人意料的,進行了漢家自開國以來,第一次官員俸祿調整。

這一次調整,有很高的商討價值。

官員俸祿爲什麼需要調整?

原因很簡單。

隨着官員俸祿的媒介:糧食的價格,從開國初的‘穩定在一千五百錢左右,極端情況能到八千錢每石’的高價,逐步回落到四十錢每石,並徹底穩定下來之後,漢室官員通過俸祿所獲取的合法收入價值,平均縮水了97%-99.5%。

用後世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表述,便是原本的日薪過萬,變成了月入三千;

原先的年薪百萬,變成了月入八百。

降幅極其誇張。

準確的說,是漢家開國初期,官員的工資收入高到離譜,而如今,官員俸祿又低的可憐。

拿食祿萬石,實俸四千石的丞相舉例。

在漢家開國前後,丞相的年俸祿,是粟二千石,外加價值二千石粟的錢。

按照當時,穩定在一千五百錢左右的糧食價格,這四千石的實俸,能爲丞相帶來價值六百萬錢的收入。

與此同時,蕭何、曹參等數位丞相,又各有萬戶食邑的徹侯封國,年租稅收入至少兩萬石糧食以上,價值更是高達三千萬錢。

換而言之:在漢家開國前後,蕭何、曹參等漢相,每年可以得到封國租稅+丞相俸祿,總計三千六百萬錢。

而今,漢室的糧價——至少關中的糧價,被當今天子榮徹底釘死在了四十錢以下。

絕大多數時候,是每石三十錢出頭,豐年可能跌下三十錢,災年則逼近四十錢。

但劉榮已經給負責糧食官營一事的主爵都尉,下了毫無商量的死命令。

——關中大地,無論在什麼地方,主爵都尉敢以四十一錢每石的價格往外賣糧食,整個主爵都尉上下,有一個算一個,通通族誅!

這個鐵律有多嚇人?

現任主爵都尉,是當今天子榮的母舅,歷史外戚一族唯一的牌面:外戚隆慮侯慄倉。

換而言之,如果主爵都尉,有哪怕一粒糧食,是以超過四十錢每石的價格賣出去的,那當朝慄太后的族戚,也同樣要被族滅!

所以才說:漢室關中地區的糧價,幾乎是當朝天子榮搭上母親——東宮慄太后,乃至自己的腦袋,給死死錨在四十錢一石的紅線上了。

而官員的俸祿,按照這四十錢每石的價格來算,依舊以丞相舉例;

仍舊是四千石的實俸,價值卻從開國年間的六百萬錢,大幅縮水到了區區十六萬錢。

降幅超過97%。

與此同時,漢家的丞相,也不再是開國時期的蕭何、曹參等萬戶侯;

而是換成了劉舍、竇嬰這種食邑三五千戶,年租稅萬石左右的中等徹侯。

這使得漢相的封國租稅收入,也從開國年間的三千萬錢,暴跌到了如今的四十萬錢。

跌幅幾近99%!

從以上這兩項數據,其實就不難發現:糧價的下跌,不單是讓官員俸祿大幅縮水——甚至差點徹底縮水縮沒。

就連徹侯爲主題的貴族,也同樣因爲糧價下跌,而面臨實際收入大幅縮水。

以丞相爲例:在如今的劉榮一朝,即便丞相仍舊以萬戶侯擔任,其封國租稅+丞相俸祿,也同樣是從開國年間的三千六百萬錢,暴跌到了不超過六十萬錢。

足足縮水了六十倍。

這很可怕!

因爲這是丞相!

本該是最有錢、最不需要指望俸祿的丞相!

丞相尚且如此,底下的官員,那就更是慘不忍睹了。

比如九卿,中二千石的秩祿級別,2160石的實際俸祿,年收入不到十萬錢。

——作爲長安朝堂決策層核心人物,漢家top15號以內人物的九卿,正兒八經的實權國家級幹部,年收入甚至都買不回一匹像樣點的馬!

考慮到九卿往往出入乘車,拖家帶口,奴僕數十——毫不誇張的說,單靠俸祿、死工資,漢家的九卿,連日常生活開銷都支撐不起,更枉論人情往來了。

再往下,情況只會更加觸目驚心。

二千石級別的郡守,實俸爲1440石,年收入不到六萬錢。

而郡守這一級的高官,在太后、天子誕辰這種大日子,需要準備的禮物,往往價值都不會低於六萬錢。

嗯,一年的總收入,還不夠給領導送生日禮物的。

更底下的縣級官員更慘。

——六百石級別的縣令,地方父母官,老百姓掛在嘴上的‘縣太爺’,年收入區區二萬錢!

要知道今年年初,發生在冬天的漢匈高闕之戰,就連那些毫無斬獲,僅僅只是爲大軍搬運糧食的民夫,都得了五千錢到一萬錢不等的賞賜!

縣太爺這二萬錢的年收入,只能說是打發叫花子呢……

別忘了。

六百石,是縣太爺,而不是芝麻小吏。

真正的芝麻小吏——也就是百石一級,年收入區區四千錢。

別說宅子、車馬,又或是奴隸、牧畜了;

就連給家裡添些雞、鴨、鵝之類的家禽,都得控制着數量。

——如今漢室,雞肉一斤也得個三十錢呢!

一隻下蛋母雞,少說也有個十幾斤(漢斤,折後世2.5千克),沒個三五百錢根本下不來。

也就是說,一名百石級別的官員,正兒八經的國家幹部——腰間掛印的那種,年收入也只夠從市場上,買回十隻左右的雞。

百石以下,那些年薪不足‘百石糧食’的所謂無秩,那就更是完全沒有討論的必要了。

或許有人會說,這情況,和後世朱明開國前後,朱扒皮時期的情況很像。

但二者,還是有區別的。

—明開國前後,官員那是真窮,而且是從一而終的窮,從未富有過。

但漢家的官員,卻是在開國前後,正兒八經富過的。

——現如今,年收入十六萬錢的丞相,在漢家開國初,俸祿能堆起兩座山!

一座糧山,一座錢山!

——當下,年入不足十萬錢的九卿,在那個年代,是需要專門在長安城外建造倉庫,纔有地方存放手裡的銅錢的!而且再大的倉庫,也只夠他們存放當月的俸祿。

但凡這個月的俸祿沒花完,下個月的俸祿就發下來了,那倉庫都要不夠用了!

——現在,年收入不到六萬錢,俸祿都不夠給太后、天子準備賀禮的郡守二千石,在當時那個年代獲取俸祿,是需要長安朝堂用車隊,將糧食、銅錢送去的。

往往是第一個月的俸祿剛到手,第二個月的俸祿在路上,第三個月的俸祿也已啓程,第四個月的工資,也已經被國庫撥款了。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眼下,年收入二萬錢左右的縣太爺、父母官,在當時那個年代,是有能力憑合法收入納妾,並養得起好幾個嬌美姬妾的!

至於現在?

別說納妾的彩禮錢,以及供養納回來的美妾了——一個灰頭土臉,面黃肌瘦的女奴,市場價都不止二萬錢。

最苦逼的百石級別,在當年,也是年入十萬錢以上,一年的俸祿收入,就能將一貧如洗的家庭,一舉躍遷成中產之家的體面人。

現在?

年入四千錢,都還沒賤籍商戶,從這個縣到隔壁縣跑一趟商賺得多。

體面是不假,但體面不能當飯吃啊……

或許這樣還不夠直觀。

但拿其他行業來作對比,一切就都顯而易見了。

——百石級別的官員,是如今漢室官員體系的中堅力量,以及佔據‘絕大多數’的組成部分。

這部分人的收入,是最能體現官員收入水平的。

而如今漢室,百石官員年入四千錢,月收入纔剛三百多錢而已。

而同樣的四千錢,普通商人基本幾天就能賺到,有點水平的鐵匠、木匠,也頂多只需要個把月便能賺回。

這就很嚇人了。

——基層官員的年收入,還沒有尋常商店、小賣鋪三五天的純利潤高!

更沒有工匠個把月的手工費高!

就這薪資水平,已經是除了體面、穩定,就再也沒什麼值得說道的了。

而此番,劉榮借奴籍案,以及後續刮起來的風,針對官員俸祿、收入做出調整,可謂是即解決的當下,官員俸祿過分稀薄的‘近渴’,也順帶一勞永逸,基本杜絕了未來,官員俸祿因爲糧食價格的變化,而再度出現異常波動。

——在過去,漢家官員的俸祿,是一半爲糧食,一半爲與糧食等價的錢。

拿九卿舉例,秩祿中二千石,實際年俸2160石,月俸180石,也就是90石粟,外加價值90石糧食的錢。

而劉榮做出的調整,放在中二千石級別的九卿一級,就變成了:月俸90石麥粉,外加一萬八千錢。

原本的90石粟,被替換成90石麥粉,算是小小改善了九卿的伙食——至少表明了朝堂、天子願意爲九卿改善伙食的態度。

而原定‘價值90石粟的錢’,被劉榮直接定爲固定的一萬八千錢,與糧價徹底脫鉤,則保證了九卿的收入,除了足夠一家人食用的糧食之外,另外還有夠一家人日常生活的錢。

具體的價值,也從原先的三千六百錢,大漲了足足五倍。

雖然還是和開國初,那動輒十幾,乃至幾十萬錢的月入銅錢相比,但也比過去這些年好了太多。

至於這麼做的名義,劉榮也找了個無比正義,甚至堪稱偉大的說辭。

——糧價往下壓,是爲了照顧朕的子民。

但朕不能爲了照顧子民,就讓朕的左膀右臂、天下官員養不活妻兒老小。

所以,官員俸祿的俸、祿兩部分,糧食從粟換成麥粉,是因爲朕想讓真的官吏吃好點;

至於錢——統一按照‘每石二百錢’的折價來計算,是因爲朕,不想讓真的官吏,因爲沒錢、因爲活不起而被迫貪污受賄。

而這調整過後的薪資結構,自然會讓相府國庫,以及掌控國庫的丞相府壓力陡增。

劉榮卻刻意沒去理會。

因爲這,關係到劉榮的另外一項佈局。

——在過去,漢家收取農稅,收的是粟。

農稅收的是粟,官員俸祿發出去的也是粟。

而現在,劉榮憑藉天子的強權,將官員俸祿的糧食部分,從粟提換成了宿麥。

而且是成品麥粉!

劉榮很確定:不出一個月,相府,乃至於相府爲代表的整個外朝,都要來找劉榮哭鼻子。

陛下啊~

收回成命吧~

官員俸祿發麥粉,是真的發不起啊……

但劉榮怎麼可能朝令夕改,收回成命?

官員俸祿發麥粉,必然會成爲無法扭轉的既定事實。

而這,便會倒逼長安朝堂,將農稅的收取,從原先的粟,改爲麥粉的原材料:宿麥,更甚是直接收取麥粉。

如此一來,宿麥就將真正取代粟,成爲漢家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主糧。

至於粟,自然也要種。

至少在高產水稻從嶺南引入之前,粟,仍舊要作爲漢家百姓於春、夏、秋三季耕種的主糧。

但粟的低營養,卻註定了其只能作爲戰略儲備糧存在。

——不好吃,沒營養,但能頂餓,能爲天下兜底。

至於官員俸祿的錢部分,在原先基礎上暴漲五倍,劉榮倒是沒指望相府能承擔得起。

自有漢以來,相府國庫,始終都在赤字-盈餘線上來回徘徊。

而官員俸祿,又始終佔據相府國庫財政支出的大頭。

這就使得官員俸祿,哪怕只是被上調10%-20%,都可能對相府國庫造成毀滅性打擊。

本來就是勉強維持、勉強發得出工資;

結果你要漲工資,這不是要我死嘛?

20%都承擔不了,更別提此番,劉榮將官員俸祿,上挑了400%。

這錢,就是把相府打包賣了,國庫也承擔不起。

國庫無力承擔,自然就要由少府內帑介入。

而這,又給了天子劉榮,插手外朝財政、插手官吏俸祿體系的機會。

——官員俸祿,由國庫發和由內帑發,是不一樣的。

國庫發的,那是國家給的、天下百姓民供養的。

內帑發的,那可就是天子自掏腰包,來養着官員的‘養廉金’了……

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221章 老兵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562章 說道說道?第589章 不難辦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542章 程不敗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500章 攻心爲上請假條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152章 博望苑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490章 變天了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490章 變天了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425章 河西第517章 上林宴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577章 總結歸納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480章 意外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553章 呵!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73章 統籌會?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38章 秦老匠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20章 諸呂故事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222章 不遠了第406章 傻了吧?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53章 竇王孫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250章 單于庭第560章 意外之喜第315章 活該!第37章 且瞧着吧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53章 竇王孫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50章 有樣學樣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92章 蒙王?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220章 蝴蝶效應?
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221章 老兵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562章 說道說道?第589章 不難辦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542章 程不敗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500章 攻心爲上請假條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152章 博望苑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490章 變天了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490章 變天了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425章 河西第517章 上林宴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577章 總結歸納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480章 意外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553章 呵!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73章 統籌會?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38章 秦老匠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20章 諸呂故事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222章 不遠了第406章 傻了吧?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53章 竇王孫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250章 單于庭第560章 意外之喜第315章 活該!第37章 且瞧着吧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53章 竇王孫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50章 有樣學樣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92章 蒙王?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220章 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