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滄海桑田

後人總說,歷代皆因弱滅,獨漢因強亡。

在大多數時候,這句話都被理解爲:歷朝歷代末年,華夏王朝的國力及軍事實力,都會變得無比羸弱,並最終導致王朝覆滅;

而漢之亡,卻是亡於國力、軍事實力仍舊強大的時期。

這個說法不能說不對,卻也總歸有些片面。

——三百年王朝週期律的存在,本身並非是以王朝國力、軍事實力的盛衰爲週期,而是以社會矛盾、底層民衆生活水平爲週期基準。

簡而言之,便是三百年王朝週期律,並不是說一個封建王朝,從開國到強盛再到國力衰弱,大概是三百年的週期;

也不是說封建王朝的軍力,會在開國三百年後徹底衰敗。

而是說,封建時代的底層民衆,會在開國大約三百年後,陷入生不如死的絕境。

更準確的說,是封建時代的社會階級矛盾,大約會在王朝建立三百年前後,發展到無法調和、無法解決的境地。

而漢‘獨因強亡’,僅僅只是表現。

——在兩漢末期,尤其是東漢末年,漢家的國力以及軍事實力,確實沒有顯著的衰敗。

但在這看似仍舊‘國富民強’的表現下,真正影響漢家國運的層面,衰敗,卻也早已悄然發生。

相較於其他‘因弱滅’的封建王朝,漢家最獨特,同時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國策,無疑便是對地主豪強的打壓,以及對底層自耕農階級的扶持。

地方豪強始終無法壯大、始終無法成長爲門閥世家,自耕農階級始終有活路、有出路,是兩漢享國四百餘年的關鍵。

兩漢只享國四百年,而不是更久,也同樣是因爲漢家賴以爲繼,作爲國運鎮山石的國策:陵邑制度,以及上林苑這個國運調節閥失效。

陵邑制度的運轉邏輯,無需贅述。

——以‘爲天子守靈’爲名,將豪強地頭蛇強制遷徙至關中,遷至皇城腳下,以封建皇權直接壓制,或者說是壓迫。

上林苑的‘國運調節閥’作用,則是通過低價、免費,甚至倒貼錢式的出租皇家官田,來扶持破產自耕農,幫助佃農重歸自耕農之列。

有這兩大國策在,特權階級的規模始終能得到控制,底層民衆也始終能得到偏袒式的照顧,社會階級矛盾自然就被遏制——至少是極大程度的減緩了矛盾加劇的速度。

有這兩個國策在,漢家階級矛盾可控,國運自然就穩如泰山。

但隨着這兩個國策‘變質’,漢家的衰敗,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而這兩個關乎漢家國運的國策變質,是以漢武大帝作爲開端。

——漢世宗孝武皇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劉徹頒佈天子詔,行令少府:重建上林苑。

在那之前,上林苑原本只是一個寬泛的範圍,與其他的山林地區並沒有太過明顯的區別。

僅僅只是在地圖上,被劃定了一個名爲‘上林苑’的範圍,但實際上既沒有圍牆,也沒有太過明確的分界線。

上林苑內,除了天子行宮、獵場、獸圈,以及太子私苑等少府產業,剩下的便基本都是叢林和田野。

叢林對百姓開放,可供百姓獵取肉食,亦或是拾取木柴。

田野則以皇家官田佔據小半。

除了屬於天子個人,或用於租給佃農,或由少府官奴自耕的皇家官田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屬於農戶的田地。

——是的沒錯,上林苑也是有原住民的。

有一些,是從秦時,就一直時代居住在這片區域的農戶;

也有一些,是在漢家立國後,被安置在上林苑的傷殘將士,亦或是在高皇帝授民田爵時,幸運的選到這片區域的農田,從而得以在此安家的農戶。

在漢武大帝重建上林苑之前,與其說上林苑是完整的皇家林苑,倒不如說,是圍繞皇家獵場、天子行宮、太子私苑而成的,佔地極廣的生態區。

但在漢武大帝重建上林苑之後,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事情的起因,是漢武大帝初即皇位,未冠少弱之時遊玩上林,策馬踐踏上林農戶的田野,故而被當地三老追着罵了好幾裡地。

後來,漢武大帝又因建元新政的失敗,而被竇太皇太后徹底架空,鬱悶至極,只能在上林苑捏泥巴。

彼時,手無半點實權的漢武大帝,只覺得上林苑,便是囚禁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偏偏這方小天地,都還不完全屬於漢武大帝——出去玩兒還得小心老農的莊稼!

於是,在得以掌握實權之後,漢武大帝第一時間便決定:把整個上林苑,都化作自己吃喝玩樂的後花園。

在那之後,漢家的上林苑,就不再是國運調節閥了。

——租給佃農的皇家官田,都成了官奴自種的天子田產;

供上林百姓打獵、獲取物質的山林,全都被圍成了皇家獵場。

甚至就連那些生活在上林苑的當地土著,也同樣被少府強制搬遷出了上林苑。

自此,漢家失去了上林苑這個國運調節閥,也失去了地主階級和底層自耕農階級之間,用於緩解土地兼併的緩衝地帶。

至於漢武大帝——一個上林苑,顯然還不夠漢武大帝玩耍的。

因爲年輕時,在上林苑玩兒的不盡興,被當地老農擾了興致,漢武大帝便任性的將上林苑,化作了真正的皇家林苑;

因爲年輕時,在未央宮、在長安城憋悶的喘不過氣,漢武大帝便在掌權之後,於長安城西郊——長安城與上林苑之間的位置,建造了專供自己居住的建章宮。

等等等等,諸如此類。

只能說,漢武大帝識人之能沒的說,運氣也是好的不行,但父祖輩勤儉、節約、質樸的美德,漢武大帝卻半點沒有繼承到。

非但沒有仿效父祖,甚至還頗有一股替父祖報復性消費的意味在其中。

總之,不管怎麼說,漢家鎮壓國運的兩大國策之一:國運調節閥上林苑,便此毀在了漢武大帝手中。

而這個舉動的危害,漢武大帝也並非完全遺留給了子孫後代、後世之君。

——在位初期玩兒壞了上林苑,晚年的漢武大帝,便開始品嚐到這一舉動的惡果。

農民起義。

在漢武大帝末年,華夏大地,爆發了規模並不龐大,卻層出不窮的農民起義。

究其原因,可以說是漢武大帝窮兵黷武,把對外戰爭的負擔,都壓在了百姓民身上,搞得百姓苦不堪言;至於父祖留下來的戰爭經費,則被漢武大帝用於享樂——用於興建建章宮、重修上林苑,亦或是巡遊天下,封禪泰山之類。

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失去了上林苑這個調節閥之後,漢家的社會階級矛盾、土地兼併問題,在漢武大帝在位的前後短短几十年間,便加劇到農民起義層出不窮的程度!

根據劉榮在後世瞭解到的消息,在西漢開國初的太祖高皇帝年間,漢家的農戶,基本都是每戶三到四口人——以夫妻二人,外加一到兩個孩子組成。

這樣的一個農戶家庭,在太祖高皇帝年間,清一色都擁有百畝農田。

到幾十年後的太宗孝文皇帝年間,農戶家庭的人員組成,開始增長到六到七人,家庭平均農田擁有量,則降到了不到九十畝。

這也正常。

畢竟嫡長子繼承製,並不是說嫡長子通吃,庶子、幼子直接去死。

——在皇家,嫡長子做太子,庶子、幼子也同樣能做諸侯王;

而在民間,家產雖然大都由嫡長子繼承,但幼子也並非什麼都得不到。

幾代人傳下來,原本的一百畝地,變成主脈手裡的八九十畝,以及旁支的幾十畝,完全是正常的事。

這個數字——‘戶均田產不足九十畝’這個數據,在文、景二帝前後四十餘年間,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到歷史上的孝景皇帝駕崩、漢武大帝即位時,漢室的農民戶均田產,依舊能維持在八十畝出頭的水平。

但在短短几十年後的漢武帝晚年,這個數字,便掉到了駭人聽聞的:戶均三十畝!

漢武大帝在位年間的漢家民衆,沒人敢暢享擁有百畝良田!

大家都默認三十畝田,是一戶正常的農戶家庭,所應該擁有的田畝數量!

漢家的自耕農數量大幅縮水,過半都成了半自耕農、半佃農,即自有田畝不足以養家餬口,只能額外佃租一部分田畝,來作爲補充……

雖然這其中,有文景之治後,漢家人口大爆發、社會資源分配關係劇烈變化的原因在其中,但這個速度顯然不正常。

——短短几十年,不到三代人的功夫,家庭戶均田產,從八十畝掉到三十畝!

連一半都沒剩下!

要說這,和漢武大帝玩兒壞上林苑,讓漢家失去國運調節閥,加劇土地兼併毫無關聯,那就是在無腦吹漢武大帝了。

對於歷史上的漢武大帝,也就是這個時間線上的弟弟劉徹,劉榮的看法一向秉承功是功、過是過的原則。

漢武大帝的武功,對外戰爭的勝利和軍事成就,劉榮不否認。

也沒人能否認漢武大帝,在軍事層面爲華夏文明做出的卓越貢獻。

在軍事成就層面,劉榮服歷史上的漢武大帝。

但這並不意味着漢武大帝的過錯,就能因爲卓越的軍事成就,而默認應該被忽視。

——辯證的看待問題,就應該分別評判功、過。

有功,就應該得到稱讚,得到萬民敬仰;

有過,也應該得到批評,甚至是批判。

而歷史上,漢武大帝的‘功’,主要集中在軍事層面,也就是‘武’的範疇;

至於‘過’,則涵蓋了除軍事以外的幾乎其他所有層面,即‘文’的範疇。

文治武功,文治武功。

漢武大帝沒文治,甚至是‘負文治’,是不容忽視的客觀事實。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舉措,無疑便是讓上林苑,失去了國運調節閥的功能,爲了享樂之慾,至宗廟、社稷於不顧。

至於陵邑制度,更是幾乎宣告了西漢王朝,正式將一隻腳踏入棺材。

——漢武大帝駕崩,傳位幼子:漢昭帝劉弗陵。

劉弗陵英年早逝而無子,霍光立廢帝昌邑王。

而後,則是草根皇帝:漢宣帝劉病己,即劉洵被扶立。

這一時期,史稱:昭宣中興。

而在故劍情深的宣帝之後,便是宣帝口中‘亂我漢家者,必太子也’的元帝劉奭即位。

漢家的陵邑制度,也正是在‘儒天子’劉奭手中被廢除。

原因也非常離譜。

——劉奭在位期間,儒生們紛紛提議:陵邑制度勞民傷財,禍國殃民,不廢除不足以安天下!

然後,自認爲憂國憂民,自以爲這麼做,可以讓天下人減輕負擔的劉奭,便真的廢除了陵邑制度。

之後的事,自然也就是可以預見得了。

陵邑制度沒了,地方豪強強勢擡頭。

而且是在長達百餘年的壓制之後,如同被壓到極限的彈簧板,無比強勢的迅速擡頭!

加之漢武大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家早就成了儒家的一言堂。

而地主豪強階級,本就是儒家堅實維護的基本盤——就連廢除陵邑制度,都是儒家爲了解開地主階級身上的枷鎖,而搞出來的小動作。

只可惜,元帝劉奭根本不懂箇中厲害。

廢除了陵邑制度後,劉奭還頗有些飄飄然,自以爲廢除了陵邑之制的自己,已經是可以和太宗文皇帝比肩的仁君、聖君。

殊不知,恰恰是這看似利國利民,實則禍國殃民的舉動,徹底敲響了西漢王朝的喪鐘。

在元帝劉奭廢除陵邑之制短短五十年後,王莽篡漢,西漢王朝徹底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

若非出了個再續劉漢的大魔導師:漢光武帝劉秀,沒有劉秀建立的東漢王朝,那漢家就不再是‘享國兩漢四百餘年’的強漢,而是僅存在二百來年,便戲劇性滅亡的劉漢王朝了。

作爲穿越者,劉榮當然知道陵邑制度,以及上林苑的重要性。

更知道哪條路是錯的、哪個坑不能踩。

所以,在劉榮的掌控下,漢家的上林苑,自然也就沒有如歷史上那般,走向‘純粹供皇家玩樂’的奇怪路線。

晚點更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406章 傻了吧?第9章 執棋者第480章 意外睡一覺第520章 洗腦?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593章 兩手準備第430章 人才啊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24章 試探晚點更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4章 長安侯第517章 上林宴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268章 削藩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93章 兒,斗膽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20章 諸呂故事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53章 竇王孫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80章 有母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448章 墨家?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15章 我好怕啊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15章 我好怕啊第35章 漢少府第373章 統籌會?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263章 人心啊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3章 好劇本第315章 活該!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552章 第二個晁錯?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380章 魔改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309章 武夫當國!剛落腳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142章 啊這?啊???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兒童節快樂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50章 有樣學樣第61章 陛下!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373章 統籌會?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7章 且瞧着吧第98章 陛下口諭!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13章 家宴第35章 漢少府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588章 新的文明載體
晚點更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406章 傻了吧?第9章 執棋者第480章 意外睡一覺第520章 洗腦?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593章 兩手準備第430章 人才啊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24章 試探晚點更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4章 長安侯第517章 上林宴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268章 削藩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93章 兒,斗膽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20章 諸呂故事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53章 竇王孫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80章 有母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448章 墨家?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15章 我好怕啊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15章 我好怕啊第35章 漢少府第373章 統籌會?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263章 人心啊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3章 好劇本第315章 活該!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552章 第二個晁錯?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380章 魔改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309章 武夫當國!剛落腳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142章 啊這?啊???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兒童節快樂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50章 有樣學樣第61章 陛下!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373章 統籌會?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7章 且瞧着吧第98章 陛下口諭!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13章 家宴第35章 漢少府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588章 新的文明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