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 英雄遲暮

秦叔寶點了點頭道:“自然是診過了,連宮中的太醫都來了個遍,但終究沒有法子。”

李恪道:“本王自武德九年北上,貞觀四年南歸,區區四年,大將軍已憔悴許多,大將軍千萬需仔細身體,將來大唐南征北戰,尚離不得大將軍。”

李恪同秦叔寶說着,口中的稱謂已經不自覺地從胡國公變作了大將軍,關切之情溢於言表。

秦叔寶也看出了李恪的關切,似乎不在意地笑了笑道:“末將半生都在沙場征戰,殺了許多人,也許多次差點被人殺,生死早已看淡了,沙場裹屍本就是應有之意。太醫有言,末將恐怕活不過五旬了。”

李恪聽着秦叔寶的話,心中不禁一酸,又想起了那句“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

將軍如美人,古往今來多少千古名將都未能安度晚年,抑或死於敵手,抑或死於君王猜忌,抑或如秦叔寶這般死於多年累積而來的傷病,真正能夠安然終老的又有幾人。

李恪看着秦叔寶,突然開口道:“大將軍不必憂心,待本王正式開府後當遣人遍尋天下,天下之大,總有能醫好大將軍傷患的神醫。”

李恪身爲皇子,仔細計較起來與秦叔寶的交情也算不得多深,能說到這一步已是用心了。

秦叔寶謝道:“殿下有心了,比起羅士信、單通,我已活了足夠久,夠了。”

貞觀三年大唐北伐,秦叔寶亦曾爲金河道行軍副總管隨大軍北上。許是因爲北地天寒,也許是因爲水土不適,秦叔寶自打陰山歸來後身體便大不如前。

如今的秦叔寶雖貴爲開國元勳,當朝國公,但他已向李世民遞書請辭,身上一應職位已經辭去了大半,唯一剩着的只有一個左武衛大將軍之職,還是李世民強留的,李恪不得不感嘆時光荏苒,英雄遲暮。

……

隨着頡利被俘,突厥已然無主,整個突厥故土成了一片散沙。

漠北及金山故地被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夷男趁機所據,而整個漠南則成了大唐的領土。

在北伐軍主帥李靖凱旋迴京後,李恪依舊以幷州大都督、通漠道行軍大總管一職經略漠南,隨着突厥思結俟斤以四萬衆降唐,伊吾城歸附,大唐已徹底平定漠南,大唐國土已開拓至陰山以北,戈壁以南,大唐國境拓土萬里。

而隨着大唐國境猛擴,諸多問題也隨之而來,首要的便是領土與突厥故民的安置,當思結俟斤降唐的消息一到長安,李世民便當即下令朝中要員入宮議事,而李恪爲幷州大都督,對突厥之事頗爲熟悉,故也在議事之列。

議事的地方在太極宮內的兩儀殿,當李恪到了兩儀殿時前來議事的大臣已經到了大半,李恪在殿中坐定,過了不過片刻,李世民便到了。

“兒臣、臣等參見陛下。”李世民入內,殿中的諸位大臣紛紛起身拜道。

李世民在上首的帝位之上坐下,壓了壓手,對殿中的衆人道:“今日召衆卿來此之意,想必衆卿已然知曉,突厥之地新得,百姓、舊吏、新土諸事待定,不知衆卿可有良策?”

其實關於突厥故土及百姓安置,朝中上下早有紛爭,主剛主柔,主殺主撫兼而有之。

李世民話音剛落,中書侍郎顏師古當先道:“啓稟陛下,自有北狄以來,凡中國各朝皆不能全然臣服,如今陛下建功業,臣服突厥,臣以爲陛下當開古之先河,將突厥子民置於河北、河南之地,照舊分立各部首領,如此便可保突厥無患。”

大唐新得突厥國土,最爲擔心的莫過於百姓生亂,突厥士卒譁變,顏師古的意思是要將突厥人盡數遷至唐境之內,使其棄牧從農,只要突厥境內無人,草原之上自然就安靜了。

顏師古之言故有其道理,但仔細計較起來,爲了避免突厥人生亂,便將突厥人盡數遷至大唐,自此草原之上空無一人,大唐縱然得之又有何用,顏師古之言大有因噎廢食之意。

果然大殿之中與顏師古意見相左的大有人在,顏師古話音剛落,禮部侍郎李百藥便站了出來。

李百藥道:“啓稟陛下,臣以爲遷民之事耗費甚巨,而且全不必要。突厥雖以一國自稱,但卻國內各部卻各自爲政,除了可汗外互不統屬。臣以爲當效舊制,分封包括阿史那氏在內的草原各部首領,只轄麾下一部,如此一來,突厥則因國分而弱,再難與我大唐爲敵。”

李百要所言乃是效西周舊制,分其國而化其力,一個突厥便分作了各個部落,部落間實力自然大損,憑藉部落之力決然無力與大唐爲敵。

然李百藥之言雖好,能起一時之效,但卻能長久。

畢竟李百藥的主掌雖然劃分各部,但總體而言卻保留的突厥的實力,而突厥人的實力既未大損,誰能保證將來草原之上會否再有一雄主橫空出世,到了那時他若能一統草原各部,那突厥又成了大唐的勁敵。

顏師古反駁李白藥道:“李侍郎之言乃一時之計,穩地住一世,卻穩不住百世,日後終將成禍。”

李百藥道:“那顏侍郎之言又當如何,若是漠南之地空無一人,我大唐要之何用?不過徒耗兵力而已。”

李百藥的話,一下子說到了李世民的心裡,李世民收漠南,要的絕不是一塊白地,而是一片可爲大唐牧馬,廣闊無跡的草場。

若是漠南無人,李世民得其地便如食雞肋,要之無用,棄之可惜。

有了李百藥這句話,這顏師古的遷民之策便算是徹底告廢了。

此事與李恪干係倒是不大,他聽在耳中記在心裡,倒也沒有上前答話的意思。

但有主撫的,有主遷的,那自有主鎮的,這主鎮之人便是魏徵。

魏徵官拜秘書少監,論理今日朝議之人俱是各部首官,當無他一席,但秘書監蕭璟染病,李世民又素知魏徵之才,便特下詔傳見。

422 席君買(三)401 出山573 國子監祭酒394 出謀劃策483 李世民的懷疑379 大獲全勝0237 噩耗390 慶功宴(三)481 蠢蠢欲動0167 獻禮407 晉陽公主489 河東薛氏0033 練劍530 祿東贊0186 春耕362 定計558 近親不能結婚0019 被李世民暴揍0017 李世民暴怒0149 以萬物爲芻狗0034 《俠客行》510 稱心535 迷局(三)571 初雪310 運動會開幕399 勸諫347 借題發揮636 算學的重要性522 三國的魅力0215 千牛衛471 美人詩571 初雪568 《三字經》575 儒法之爭587 漢王遇刺(三)417 狩獵618 殺鬼見血0197 鹽礦355 會師436 晉陽公主519 噩夢635 數學284 大獲全勝0026 《春曉》0149 以萬物爲芻狗0095 儲君之位0117 人才濟濟0052 謀定而後動304 天子看球605 貞觀十五年490 襲擾後軍253 長安商會584 王玄策531 弱秦之計374 決戰(六)381 《六軍鏡》261 豆腐腦574 孔穎達0168 玉液瓊漿0054 新皇登基505 寸步不讓631 令狐德棻0061 冤家路窄0152 朔望朝參576 李世民的無奈510 稱心232 突利二汗422 席君買(三)0128 標點符號472 六相0060 大唐第一才子480 太子墜馬294 事成0169 五糧液379 大獲全勝561 分頭行動0052 謀定而後動537 太子黑化288 比賽0218 大唐軍神463 計成246 李恪的憂慮0139 長樂公主348 收服諸將374 決戰(六)505 寸步不讓611 裝神弄鬼346 大都督468 漢王納妾0040 機智如妖625 太子的拉攏(二)474 寸步不讓640 據理力爭0044 暴揍長孫衝599 西域捷報267 長孫衝低頭574 孔穎達418 狩獵(二)0129 以德報怨0137 火爐
422 席君買(三)401 出山573 國子監祭酒394 出謀劃策483 李世民的懷疑379 大獲全勝0237 噩耗390 慶功宴(三)481 蠢蠢欲動0167 獻禮407 晉陽公主489 河東薛氏0033 練劍530 祿東贊0186 春耕362 定計558 近親不能結婚0019 被李世民暴揍0017 李世民暴怒0149 以萬物爲芻狗0034 《俠客行》510 稱心535 迷局(三)571 初雪310 運動會開幕399 勸諫347 借題發揮636 算學的重要性522 三國的魅力0215 千牛衛471 美人詩571 初雪568 《三字經》575 儒法之爭587 漢王遇刺(三)417 狩獵618 殺鬼見血0197 鹽礦355 會師436 晉陽公主519 噩夢635 數學284 大獲全勝0026 《春曉》0149 以萬物爲芻狗0095 儲君之位0117 人才濟濟0052 謀定而後動304 天子看球605 貞觀十五年490 襲擾後軍253 長安商會584 王玄策531 弱秦之計374 決戰(六)381 《六軍鏡》261 豆腐腦574 孔穎達0168 玉液瓊漿0054 新皇登基505 寸步不讓631 令狐德棻0061 冤家路窄0152 朔望朝參576 李世民的無奈510 稱心232 突利二汗422 席君買(三)0128 標點符號472 六相0060 大唐第一才子480 太子墜馬294 事成0169 五糧液379 大獲全勝561 分頭行動0052 謀定而後動537 太子黑化288 比賽0218 大唐軍神463 計成246 李恪的憂慮0139 長樂公主348 收服諸將374 決戰(六)505 寸步不讓611 裝神弄鬼346 大都督468 漢王納妾0040 機智如妖625 太子的拉攏(二)474 寸步不讓640 據理力爭0044 暴揍長孫衝599 西域捷報267 長孫衝低頭574 孔穎達418 狩獵(二)0129 以德報怨0137 火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