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 國子監祭酒

太極宮。

大唐皇帝李世民身穿明黃色的團龍袍,負手而立,站在窗前憑窗遠眺。

透過窗戶,將外面的雪景一絲不漏的落在皇帝的眼中。

風已漸消,雪勢未減。

鵝毛一般的大雪紛紛揚揚,蓋住了太極宮裡殿宇樓臺的琉璃瓦,獨留下紅色的宮牆,紅白分明,在飄搖的雪花中倍添韻致。

在他的身後,長長的書案上以及擺滿了奏摺,甚至有幾本散落在地上。

顯然今天的皇帝陛下心情不是很好,李世民思緒萬千,到底該如何解決當下的難題?

正在李世民沉思之際,卻被咿咿呀呀的讀書聲喚回現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李世民有些茫然:“這是兕子的聲音,她這是念什麼書?”

他不僅能運籌帷幄指揮千軍萬馬,亦能上馬執槊衝鋒陷陣,更能熟讀經史博覽羣書,可是想來想去,也沒想起來哪本書裡有這麼一段話。

三字一句,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文辭通俗、順口、易記,更蘊含着至理……

自己怎麼可能沒有印象?

“兕子來父皇這裡一下!”李世民決定一探究竟。

須臾,兕子來到了太極宮。

“父皇,是你在叫兕子嗎?”晉陽問道。

“是父皇,兕子,你剛剛唸的什麼?”李世民問道。

“兕子唸的《三字經》…”晉陽開心道。

“什麼《三字經》,父皇怎麼沒有聽說過!”李世民一臉疑惑道。

“嘻嘻…父皇當然沒聽過,因爲這《三字經》是三哥剛寫的…”晉陽微笑道。

“恪兒寫的,可有成書?”李世民急迫道。

“自然有的…”晉陽變從兜裡掏出一本裝訂成冊的書籍,給到李世民。

李世民接過一看,三字經三個大字映入眼簾,這正是李恪的筆記。

李世民迫不及待的翻看起來,越看越是心驚,越看越是敬佩!翻到最後,至“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時戛然而止,頗有些意猶未盡之意。

這本《三字經》淺顯易懂,取材典範,包括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孩童背誦《三字經》啓蒙的同時,就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語句短小精悍,琅琅上口。

李世民對李恪的學識驚爲天人。

這特麼簡直就是大儒的水準啊!即便那些聲名遠揚的飽學大儒,大抵也沒幾個能作得出這樣一本書!

太震撼了!

李世民幾乎可以肯定,此書一出,必將風靡天下,成就孩童啓蒙的最佳讀物!

到那時,李恪的名字亦將家喻戶曉,妥妥的一個“大儒”稱號跑不掉!

這李恪可真是我李唐皇室的麒麟兒呀!

《左傳》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一言以蔽之,立德立功立言即三不朽。

本朝大儒孔穎達對比三不朽分別做了解釋,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衆。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也就是說,立德指道德操守。立功指指功績業跡。立言指著述立說,傳於後世。

簡單來說,立德就是不斷完善自己的品德,逐步塑造完美的品格。

立功就是助人爲樂,樂善好施。

立言就是傳遞正能量,用積極向上的言語影響他人,影響後代。

這立德立功立言乃是文人的畢生追求,在李世民看來,他這三子已基本上達到了此要求,即便以後混吃等死什麼事也不做,也能流傳千古,永垂不朽!

想到此處,李世民不免有些嫉妒,朕每天廢寢忘食,殫精竭慮的想把大唐帶向盛世,還不是爲了流傳千古,名垂青史。

自己這畢生追求之事,自己的兒子簡簡單單寫一本書就達到了,這讓我們心高氣傲的天可汗同志心中極爲不平衡。

“兕子,你今天去三哥府上,你三哥在幹什麼?”李恪問道。

“也沒幹什麼啊?除了教仁兒念《三字經》,就是陪我們滾雪球,堆雪人,打雪仗…”晉陽道。

“堆雪人?打雪仗?”李世民的臉立馬就黑了下來,“混賬東西,整體無所事事,好逸惡勞,還有沒有一點皇子的擔當?”

“李順…”

“老奴在!”

“你馬上去漢王府傳朕口諭,讓李恪明天就去國子監教書,推廣這本《三字經》,暫領國子監祭酒。”李世民憤憤不平道。

“陛下,國子監不是已經有了孔穎達,孔祭酒嗎?”李順壯膽問道。

“有了祭酒,就不能再增加一個嗎?”李世民不悅道。

“陛下,贖老奴多嘴,國子監乃是我大唐的最高學府,國子監祭酒非大儒不能勝任,漢王年輕尚淺,擔任此職,怕會惹來非議…”李順鼓起勇氣勸慰道。

國子監又稱國子學,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其具備了兩種功能,一是國家管理機關的功能。

二是國家最高學府的功能。國子學的設立相對於“太學”而言,除了是國家傳授經義的最高學府外,更多的承擔了國家教育管理的職能。

但同時,國子監與太學也可互稱,經常用太學來指代國子監。

“國子監”出現後,“學”與“監”不同的含義說明了二者在承擔兩種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學”是傳授知識,指向教育和最高學府的功能;“監”是督查監管,指向國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祭酒,最古老的是祭典,高齡者立主位,面向祭神設席。 之後,作爲老年人的尊稱被引用。

在古代官職中,祭酒也是其中之一,一般意思是國子監祭酒和軍事祭酒。

國子監祭酒就是是國子監的最高負責人,相當於現在的校長或教育部部長。

如此重要的職務,非知識淵博,德高望重之人不能勝任,李恪雖爲皇子,但畢竟年幼,李順的勸解有理有據,確爲良言。

388 慶功宴521 鵝毛筆590 幕後黑手0147 爲民除害0042 李孝恭292 計劃0089 滿江紅0033 練劍414 武則天出現0165 瘟疫524 信鴿561 分頭行動0030 暗潮洶涌0160 殺雞儆猴398 房謀杜斷407 晉陽公主410 花燈0172 孔明燈405 診治秦瓊253 長安商會356 會面619 殺鬼見血(二)0187 曲轅犁623 以不變應萬變0205 烤魚447 蝦夷人561 分頭行動0123 軍神李靖347 借題發揮0154 朝會風雲(下)0008 跳繩521 鵝毛筆514 李治的心機401 出山512 逆反心理0126 君子遠庖廚507 暗棋241 放手一搏0093 齊聚政事堂604 西域事了364 契苾何力486 魏王發怒0137 火爐0019 被李世民暴揍556 太子魏王之爭0125 李泰拜訪353 調兵遣將299 足球比賽0146 雪災632 議事456 西征高昌643 赴宴523 初唐四傑643 赴宴0099 漢王0148 天地不仁301 賽後影響(二)0109 組建班底631 令狐德棻0099 漢王395 天可汗0123 軍神李靖627 賓主盡歡416 禍兮福所倚514 李治的心機0189 春景519 噩夢616 魏徵病重0001 帝都長安0217 桃之夭夭0047 李恪又被揍0179 五姓七望260 回驪山235 聲東擊西500 兵臨城下540 羣情激奮361 兵分三路0027 初露鋒芒309 準備0190 李世民的震驚429 貞觀七年370 決戰(二)458 分封0038 玉如意0066 鎮定自若269 凌煙閣第二0218 大唐軍神380 戰後影響0056 醒掌天下權0131 與民爭利592 交鋒0174 情竇初開633 漢王解惑596 褚遂良上門253 長安商會302 賽後影響(三)0088 再臨天香樓619 殺鬼見血(二)449 歐陽詢478 投其所好
388 慶功宴521 鵝毛筆590 幕後黑手0147 爲民除害0042 李孝恭292 計劃0089 滿江紅0033 練劍414 武則天出現0165 瘟疫524 信鴿561 分頭行動0030 暗潮洶涌0160 殺雞儆猴398 房謀杜斷407 晉陽公主410 花燈0172 孔明燈405 診治秦瓊253 長安商會356 會面619 殺鬼見血(二)0187 曲轅犁623 以不變應萬變0205 烤魚447 蝦夷人561 分頭行動0123 軍神李靖347 借題發揮0154 朝會風雲(下)0008 跳繩521 鵝毛筆514 李治的心機401 出山512 逆反心理0126 君子遠庖廚507 暗棋241 放手一搏0093 齊聚政事堂604 西域事了364 契苾何力486 魏王發怒0137 火爐0019 被李世民暴揍556 太子魏王之爭0125 李泰拜訪353 調兵遣將299 足球比賽0146 雪災632 議事456 西征高昌643 赴宴523 初唐四傑643 赴宴0099 漢王0148 天地不仁301 賽後影響(二)0109 組建班底631 令狐德棻0099 漢王395 天可汗0123 軍神李靖627 賓主盡歡416 禍兮福所倚514 李治的心機0189 春景519 噩夢616 魏徵病重0001 帝都長安0217 桃之夭夭0047 李恪又被揍0179 五姓七望260 回驪山235 聲東擊西500 兵臨城下540 羣情激奮361 兵分三路0027 初露鋒芒309 準備0190 李世民的震驚429 貞觀七年370 決戰(二)458 分封0038 玉如意0066 鎮定自若269 凌煙閣第二0218 大唐軍神380 戰後影響0056 醒掌天下權0131 與民爭利592 交鋒0174 情竇初開633 漢王解惑596 褚遂良上門253 長安商會302 賽後影響(三)0088 再臨天香樓619 殺鬼見血(二)449 歐陽詢478 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