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祿東贊

“諸位,覺得漢王此計如何?”

李恪話音剛落,李世民極爲滿意的點了點頭,同時向諸位重臣問道。

“漢王此計甚妙,如果一切順利,五年之內,吐蕃必成爲我大唐的附庸!”房玄齡道。

“計策雖不錯,就是太過於歹毒,有違我大唐一貫奉行的仁義之道…”

見李恪大出風頭,長孫無忌不忘出言打擊道。

“哈哈…你長孫無忌什麼時候成了一個大善人了?張嘴仁義道德,閉嘴道德仁義,這特麼還是我認識的長孫無忌嗎?”程咬金大聲諷刺道。

“你們都等一下,待老夫出去看一下今天這太陽是不是打西邊出來了?不然這個玩了一輩子陰謀詭計之人怎會講起仁義來了,真是活見鬼了?”尉遲恭故作驚恐道。

衆人見這一對活寶誇張的表演,都忍不住笑了起來,只有長孫無忌一個人面紅耳赤。

李世民也有些忍俊不禁的看了長孫無忌一眼,“好了,既然大家都沒有異議,就按漢王之言行事吧,另外今日所言乃我大唐的最高機密,若有泄密者按叛國罪論處。”

“偌…”

……

下朝後,魏王李泰憂心忡忡的回到府上,一想起李恪剛剛在甘露殿的表現,李泰嫉妒得快要發狂…

“王爺,吐蕃大相祿東贊求見!”此刻,外面進來一個管事的,對着魏王拱手說道。

“有請…”李泰道。

須臾,一位一臉愁苦的中年人便來到了李泰跟前,此人身穿一套寶藍色的綢緞長衫,寬袍大袖,頗有幾分漢唐風韻。

不過此人卻是吐蕃大相,祿東贊……

祿東贊全名爲噶爾·東贊宇鬆,出身吐蕃王族家庭。

據名料記載,祿東贊“雖不識文記,而性明毅嚴重。講兵訓師,雅有節制。吐蕃之並諸羌,雄霸本土,多其謀也”。

松贊干布即位之初,他曾受命爲大論,輔佐贊普治理朝政,統一諸羌部落,開拓疆域,創法立制,鞏固王權,參與吐蕃軍政大計…

對內進行除叛臣,分桂庸(即區分武士及奴隸階級),查戶口,劃田界,立丁冊,徵賦稅等重大的政治、經濟變革;對外平息諸部-等等。

歷史上,此人爲了能夠振興吐蕃,可是爲吐蕃制定了長遠規劃的,就是希望能夠蟄伏一段時間後,讓他們吐蕃的實力能夠和大唐相當,然後進攻大唐,

大唐控制的領土,物產豐富,這個讓他們吐蕃完全不能比,所以,祿東贊才一直建議,讓他們的贊普松贊干布迎娶大唐的公主,通過陪嫁的書籍和工具,還有種子,發展吐蕃。

爲了計劃成功,祿東贊親自來到大唐,見到李世民就是一頓夢誇,誇得李世民飄飄欲仙,忘乎所以,不僅答應了吐蕃國的和親,還給予了吐蕃急需的書籍和工具,從此吐蕃一飛沖天,成爲了可以和大唐一爭雌雄的國家。

說祿東贊是吐蕃的第一智者,有點也不爲過。

要說這祿東贊爲什麼會來魏王府上,難道二人私交甚密?

還真別說,現在這二人的關係還真就不錯,主要還是祿東贊這錢送到位了。

這一切還得從祿東贊第一求親失敗說起,五年前,祿東贊第一次來到大唐,正值大唐征討薛延陀,祿東贊以爲求親十拿九穩,沒想到卻被李世民拒接了。

祿東贊經過多方打探才知道是漢王李恪從中作梗,導致求親失敗,祿東贊痛定思痛,覺得是大唐朝中沒有重臣提他說話,求親纔會被漢王輕易破壞。

這次他捲土重來,未免像上次一次重蹈覆轍,他決定以金錢開道,拉攏大唐重臣,爲其張目。

祿東贊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魏王李泰,首先,李泰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在李世民跟前說得上話。

其次李泰對李恪充滿敵意,李恪贊成的他必反對。

祿東贊依靠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加外三箱珠寶,順理成章的成了魏王李泰的座上賓。

“外臣祿東贊,拜見魏王殿下…”祿東贊拱手道。

“大相不必多禮,快快請坐…”李泰微笑道。

“謝殿下!”祿東讚道。

“大相,本王知道你爲什麼而來,在這裡本王不得不恭喜大相,在本王的多方斡旋之下,父皇終於同意了與貴國和親…”李泰開門見山道。

祿東贊聞言大喜道:“多謝殿下,請問殿下,是那位公主?”

“文成公主!”李泰微笑道。

“文成公主?不是城陽公主嗎?贖外臣孤陋寡聞,沒聽說過貴國有一位文成公主啊?”祿東贊一臉疑惑道。

“城陽公主已經定親了,所以不能作爲和親的對象,文成公主是江夏王叔的嫡次女,現在已經被父皇收爲義女,封號‘文成公主’,江夏郡王你應該聽說過吧?”李泰道。

當李恪聽到李世民把用來和吐蕃和親的女子封爲‘文成公主’時,不由得感嘆歷史慣性的強大。

“聽說過,江夏郡王李孝恭,李唐宗室第一武將,如雷貫耳…”祿東讚道。

祿東贊把大唐列爲吐蕃的主要敵人,自然對大唐的主要文臣武將有所瞭解。

祿東贊此人記憶力超羣,人稱行走的活檔案。

李泰一提到李孝恭,祿東贊腦海裡便浮現出李孝恭的記憶。

李孝恭,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

在祿東讚的資料中,李孝恭雖然爲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此人在大唐的文武百官中卻極具爭議。

李孝恭,本身並沒有後來的房杜出名,比之魏徵,也是差之千里,再者,和名將李靖一比更是遜色許多。

雖然李世民說過凌煙閣功臣並無高下之分,但是初唐時期做出貢獻的名將名士多了去了,爲什麼聲名不顯的李孝恭就上了凌煙閣功臣之列?

李淵當年攻克京師後,拜李孝恭爲左光祿大夫,不久又任其爲山南道招慰大使,帶軍直入巴蜀,降下三十餘州。

雖然是武將,但是帶兵手段稍顯溫和,經常降對附之人懷之以禮,撫慰有加,因此在民間頗有聲望,往往書檄到處兵不血刃,保全了許多性命,可稱得上“仁德”二字。

226 甘油592 交鋒336 洞房花燭夜(二)0074 簡在帝心321 入宮0003 韜光養晦0018 李恪要捱揍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454 和親之議425 薛仁貴580 陷入重圍0052 謀定而後動232 突利二汗513 晉王大婚559 掙扎的太子254 合作達成0026 《春曉》478 投其所好0131 與民爭利429 貞觀七年625 太子的拉攏(二)344 算計533 迷局249 突厥王帳521 鵝毛筆480 太子墜馬0036 改良技術0093 齊聚政事堂544 造反團伙333 漢王大婚(二)235 聲東擊西594 長孫教子242 被迫和談597 褚遂良上門(二)0036 改良技術0185 楚王府謀劃251 世家門閥384 回京0186 春耕296 準備444 講故事0164 驪山367 斬將362 定計0197 鹽礦579 薛仁貴的謀略0191 火鍋579 薛仁貴的謀略252 嶺南馮家0194 暗棋616 魏徵病重410 花燈641 儒法並用438 後續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240 各抒己見451 天子守國門0149 以萬物爲芻狗350 鋒芒455 文成公主0218 大唐軍神579 薛仁貴的謀略391 揚眉吐氣473 太子發怒503 暴行280 罪狀600 爭論310 運動會開幕0102 宗正寺614 苦盡甘來0071 長孫無忌受辱0018 李恪要捱揍495 薛仁貴立功263 何爲律法373 決戰(五)613 盡得關中民心433 灞橋折柳496 搶功0117 人才濟濟0207 百姓苦595 利益之爭375 頡利求和635 數學0054 新皇登基0212 太子府決斷447 蝦夷人225 肥皂604 西域事了227 果酒447 蝦夷人0135 高士廉320 來去如風0006 奇人馬周0130 父子爭鋒569 士族壟斷教育429 貞觀七年483 李世民的懷疑0190 李世民的震驚0128 標點符號0132 千夫所指
226 甘油592 交鋒336 洞房花燭夜(二)0074 簡在帝心321 入宮0003 韜光養晦0018 李恪要捱揍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454 和親之議425 薛仁貴580 陷入重圍0052 謀定而後動232 突利二汗513 晉王大婚559 掙扎的太子254 合作達成0026 《春曉》478 投其所好0131 與民爭利429 貞觀七年625 太子的拉攏(二)344 算計533 迷局249 突厥王帳521 鵝毛筆480 太子墜馬0036 改良技術0093 齊聚政事堂544 造反團伙333 漢王大婚(二)235 聲東擊西594 長孫教子242 被迫和談597 褚遂良上門(二)0036 改良技術0185 楚王府謀劃251 世家門閥384 回京0186 春耕296 準備444 講故事0164 驪山367 斬將362 定計0197 鹽礦579 薛仁貴的謀略0191 火鍋579 薛仁貴的謀略252 嶺南馮家0194 暗棋616 魏徵病重410 花燈641 儒法並用438 後續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240 各抒己見451 天子守國門0149 以萬物爲芻狗350 鋒芒455 文成公主0218 大唐軍神579 薛仁貴的謀略391 揚眉吐氣473 太子發怒503 暴行280 罪狀600 爭論310 運動會開幕0102 宗正寺614 苦盡甘來0071 長孫無忌受辱0018 李恪要捱揍495 薛仁貴立功263 何爲律法373 決戰(五)613 盡得關中民心433 灞橋折柳496 搶功0117 人才濟濟0207 百姓苦595 利益之爭375 頡利求和635 數學0054 新皇登基0212 太子府決斷447 蝦夷人225 肥皂604 西域事了227 果酒447 蝦夷人0135 高士廉320 來去如風0006 奇人馬周0130 父子爭鋒569 士族壟斷教育429 貞觀七年483 李世民的懷疑0190 李世民的震驚0128 標點符號0132 千夫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