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 被彈劾

對於李承乾,李世民心裡糾結得不行。

李二陛下雖然作爲大唐帝國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但是在面對自己的兒子時,卻只如同天底下千千萬萬個最普通的父親一般,細心栽培耐心教導,特別是自己的這個長子將要繼承自己的帝業,李世民更是花費了大量的心血與精力。

太子不足六歲時,李二陛下便讓赫赫有名的儒學大家陸德明教導他;十二歲時,李二陛下便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其處理政務的能力;在太子年歲漸長不循法度後,李二陛下亦是煞費苦心地想要將他引回正道,甚至一聽說有人猜測太子儲位不穩,立馬將魏徵任命爲太子太師以絕衆望……

對朝中人心瞭如指掌、對天下大勢運籌帷幄的李世民就想不明白,爲什麼當初那個“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純深”的兒子,怎就變成如今荒誕不經、奢靡浪費、任性驕縱的模樣?

想了想,便說道:“終日讀書也不是學習之道,還需勞逸結合纔是。此次叛軍犯闕,漢王功勞甚大,擎天保駕,現在既已告病在家,便讓太子代朕前去慰問一番,多多賞賜。”

太子舍人王仁表見李世民提到李恪,知道李恪在這次叛亂中立了大功,必定會得到褒獎,這是他不能接受的,於是上前一步拱手道:“啓稟陛下,微臣彈劾漢王護駕不利,讓陛下處於危險之中,陛下乃一國之君,關乎江山社稷,如果出現什麼損傷,漢王萬死莫辭…”

王仁表話音剛落,御史王洎立馬開口道:“臣附議,那驪山別院乃是漢王的地盤,在驪山別院發生了刺殺行動,漢王有同黨的嫌疑,微臣以爲應該先將漢王關押,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後再做打算!”

王洎雖然魏王的人,但打擊漢王是他們共同的目標,面對共同的敵人,他們並不介意聯合一次。

李世民聞言眉頭緊鎖,作爲帝國皇帝,更是一代明君,帝國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的法眼,爲了培養帝國合格的繼承人,他並不介意幾個兒子相互競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不僅不介意,甚至推波助瀾,可以說現在幾個兒子針鋒相對,完全是由他一手促成的,但慢慢發現幾個皇子已經脫離了他的掌控,這讓他很是頭疼。

“荒謬,阿史那結社率乃是禁軍將軍,這麼可能和漢王扯上關係!”程咬金大怒道。

“程將軍可不要忘了,阿史那結社率出生突厥皇室,漢王和突厥皇室成員一向交好,而且漢王身上流淌着前隨的皇家血脈,說不定這些前朝餘孽相互勾結,刺殺陛下,意圖顛覆我大唐江山!”王仁表冷笑道。

李世民聞言大怒,“閉嘴,李恪乃朕的兒子,什麼前朝餘孽,阿史那結社率是朕親自認命的禁軍將領,是朕識人不明,與漢王無關…”

“陛下息怒!”

衆臣見天子發怒,全都心驚膽戰,彈劾李恪之事自然不了了之了。

宮裡之事自然傳入了李恪的耳裡,李恪聞言驚出一聲冷汗,自此以後變得更加低調內斂。

……

清晨、太極殿,早朝。

李世民身着明黃色五爪團龍袍,頭戴通天冠,走進來端坐御座之上,威武莊嚴,霸氣測漏!

這時魏徵出班,顫顫巍巍的喊道:“上朝!”

他是門下省侍中,一般的朝會都是他主持。

衆大臣齊齊跪下,隆重的行了一個稽首禮,然後再拜稽首,口稱“見過陛下”。

李世民面相莊嚴,沉聲道:“免禮,平身!”

大臣們這才爬起來,跪坐在事先準備好的茵褥之上。

李恪不是第一次參加朝會,自然知道唐朝朝會之上的利益流程,沒有電視劇中的三跪九叩,李世民端坐御座,大臣們也都跪坐在下,很人情化。

再然後,魏徵就從袖子裡拿出一份奏疏,駢四儷六的念出來,語調抑揚頓挫,很是好聽…

魏徵將奏疏唸完,李世民便在御座之上開口了:“此次‘犯闕謀逆’之事,乃是突厥部阿史那結社率勾連賀邏鶻內外交攻,失敗後盡皆誅殺。然突厥各部人心惶惶,深恐朝廷大肆株連,目前各地臣服之衆皆不安穩,隱有變亂髮生。此次廷議,便是與衆卿家商討,如何處置眼前之局面?”

先前李世民縱容各部大肆搜索阿史那結社率之餘黨,終於引起內附的突厥各部動盪,這是大事件,一個處置不當,極易造成深遠的影響。

當然,這些突厥殘部還翻不起什麼浪花,所謂的影響,其實是對李世民的影響……

貞觀九年,李二陛下曾吹噓自己的三大成就,其中之一就是民族和解,他說:“從周朝秦朝,周邊民族時有入侵。如今周邊民族都已經臣服,就是說從懷柔遠人的方面看,我又超越古人了。”

可是現在倒好,稍稍有點壓力,那些突厥人就頂不住了,蠢蠢欲動。

魏徵出班奏道:“匈奴人面獸心,非我族類,強必寇盜,弱則卑伏,不顧恩義,其天性也。陛下以內地居之,且今降者幾至十萬,數年之後,滋息過倍,居我肘腋,甫邇王畿,心腹之疾,將爲後患,尤不可處以河南也。”

李世民面露不悅。

剛剛他派人將魏徵、房玄齡、與長孫無忌皆事先叫來,就是要溝通一下自己的主張。

按照他的意思,是將這些突厥人全部內遷,讓其慢慢的喪失掉草原民族的狼性,漸漸被大唐同化,爲我子民。

可魏徵這老貨怎麼也說不通,果然到了廷議便給自己難堪……

這是,褚遂良站出來,朗聲說道:“天子之於萬物也,天覆地載,有歸我者則必養之。今突厥破除,餘落歸附,陛下不加憐愍,棄而不納,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謂不可,宜處之河南。所謂死而生之,亡而存之,懷我厚恩,終無叛逆。”

聽到這話,李世民的神情稍稍緩解,很顯然,這便是他的主張。

李恪微微撇撇嘴,說得跟唱得似的,你把狼崽子養家裡,就成狗了?

480 太子墜馬485 心態失衡381 《六軍鏡》314 決賽開始472 六相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361 兵分三路425 薛仁貴464 君臣反對248 謀定而後動265 得理不饒人432 梟雄亡(二)0208 奏章0067 自污451 天子守國門639 平衡之道622 桃花朵朵開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0109 組建班底278 彈劾351 刀兵再起343 各方角逐244 機關算盡0158 賑災239 針鋒相對276 蓄勢待發392 秦瓊病重0070 房謀杜斷0212 太子府決斷309 準備297 演練賽0194 暗棋532 悲情太子489 河東薛氏0016 東宮家宴330 除夕宴520 三國志420 席君買614 苦盡甘來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274 定計0056 醒掌天下權0001 帝都長安0103 漢王府0207 百姓苦450 因爲你無恥277 廢郡爲州266 河間郡王300 賽後影響322 出宮0136 大雪紛飛0113 二子擇師0031 黑衣衛0210 大功告成379 大獲全勝559 掙扎的太子453 不愧名相637 君子六藝298 拔河比賽482 李泰在行動495 薛仁貴立功272 李唐皇室0019 被李世民暴揍0040 機智如妖371 決戰(三)429 貞觀七年592 交鋒377 傳國玉璽274 定計451 天子守國門339 都督府晚宴532 悲情太子469 喜事456 西征高昌544 造反團伙0064 不給錢就不算賣406 學武482 李泰在行動612 古人迷信556 太子魏王之爭0075 鋒芒畢露339 都督府晚宴470 一妻二妾370 決戰(二)344 算計548 報復(二)0217 桃之夭夭620 油鍋洗手0028 千古一帝0060 大唐第一才子269 凌煙閣第二0178 少女心思544 造反團伙528 和親陷阱0131 與民爭利618 殺鬼見血263 何爲律法541 撥亂反正393 英雄遲暮523 初唐四傑
480 太子墜馬485 心態失衡381 《六軍鏡》314 決賽開始472 六相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361 兵分三路425 薛仁貴464 君臣反對248 謀定而後動265 得理不饒人432 梟雄亡(二)0208 奏章0067 自污451 天子守國門639 平衡之道622 桃花朵朵開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0109 組建班底278 彈劾351 刀兵再起343 各方角逐244 機關算盡0158 賑災239 針鋒相對276 蓄勢待發392 秦瓊病重0070 房謀杜斷0212 太子府決斷309 準備297 演練賽0194 暗棋532 悲情太子489 河東薛氏0016 東宮家宴330 除夕宴520 三國志420 席君買614 苦盡甘來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274 定計0056 醒掌天下權0001 帝都長安0103 漢王府0207 百姓苦450 因爲你無恥277 廢郡爲州266 河間郡王300 賽後影響322 出宮0136 大雪紛飛0113 二子擇師0031 黑衣衛0210 大功告成379 大獲全勝559 掙扎的太子453 不愧名相637 君子六藝298 拔河比賽482 李泰在行動495 薛仁貴立功272 李唐皇室0019 被李世民暴揍0040 機智如妖371 決戰(三)429 貞觀七年592 交鋒377 傳國玉璽274 定計451 天子守國門339 都督府晚宴532 悲情太子469 喜事456 西征高昌544 造反團伙0064 不給錢就不算賣406 學武482 李泰在行動612 古人迷信556 太子魏王之爭0075 鋒芒畢露339 都督府晚宴470 一妻二妾370 決戰(二)344 算計548 報復(二)0217 桃之夭夭620 油鍋洗手0028 千古一帝0060 大唐第一才子269 凌煙閣第二0178 少女心思544 造反團伙528 和親陷阱0131 與民爭利618 殺鬼見血263 何爲律法541 撥亂反正393 英雄遲暮523 初唐四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