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房謀杜斷

當李恪帶着一衆護衛,騎着快馬趕至杜如晦府上時,恰巧看到了迎面而來的太醫自門內走出,李恪看着太醫署的人,心裡咯噔一下。

自杜如晦府上出來的太醫不是旁人,正是曾爲李恪診過傷疾的太醫令王瓊。

杜如晦乃當朝宰相,堂堂國公,身染有疾請太醫診治倒是自無不可,但是卻也不會輕易驚動太醫署令王瓊。

而今日李恪卻在杜如晦府上見到了王瓊,這意味着什麼,李恪自然清楚。

李恪下了馬,將手中的馬繮交給身後的王府衛率,便立即走向了府門。

“本王乃漢王李恪,聽聞杜相染病,特來探視。”李恪走到府門處,對萊國公府守門的門人道。

聽聞漢王李恪來此,門人神色一凜,也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忙對李恪道:“請殿下入正廳稍後,小人這就前往通稟。”

以李恪如今的身份,整個長安城中李恪想要拜而不得的府門還真沒有幾個,杜如晦的萊國公府自然也不在其中,門人進去通稟不過片刻,便帶了杜如晦的意思出來,引李恪前往書房相見。

書房?

李恪聽到這個地點,心中還是不免生出了一絲不解。

若是病重,此時的杜如晦不該是臥病在牀嗎?怎的還會在書房?

李恪滿懷不解地便隨着門人進了府門,直往書房而去。

李恪剛到書房外,便看到了正在書房中理事的杜如晦,李恪仔細望去,杜如晦雖面色蠟黃,容貌消瘦,但精神倒算還好,也不像是油盡燈枯的模樣,至少他還能行走自如,尚未病重到離不開牀榻的地步。

杜如晦見李恪入內,起身拜道:“臣杜如晦參見殿下,臣身體小有不適,太醫特意叮囑染不得風寒,不宜出門,故而未能親迎,還望殿下勿怪。”

李恪上前道:“哪裡哪裡,本王聽聞杜相患病,特來府上探視,還望未攪擾杜相清淨纔是。”

杜如晦笑道:“殿下言重了,殿下能來,臣之府上正是蓬蓽生輝,又何來攪擾一說,不過殿下來的倒是快,陛下方走,殿下便到了,殿下的消息着實是靈通地很。”

杜如晦看着李恪,親自爲李恪奉茶,臉上雖是掛着笑意,但話中卻別有他意,至少在李恪聽來,消息靈通四個字恐怕不是在褒獎他。

大唐官場有言:“房謀杜斷”。

房玄齡任尚書左僕射,杜如晦任尚書右僕射,兩人輔佐李世民同理朝務,可謂相得益彰。

若論謀略,恐非杜如晦所長,比不得房玄齡,但若論識人斷事之能,杜如晦卻遠勝房玄齡多矣。

自貞觀初年,杜如晦任尚書右僕射以來,連主兩年京察之事,爲朝廷選賢任能,從無疏漏,杜如晦善於識人,由此可見一斑。

而李恪的心思旁人興許不懂,但杜如晦卻看得明明白白。

在他看來,這個滿朝稱讚,譽爲賢王的三皇子並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賢德,相反的,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野心之輩,雖年少,但其志卻不小。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恭謙未篡時。”

面對行事一向放蕩不羈的三皇子,杜如晦從不敢有半分大意。

李恪對杜如晦問道:“不知杜相眼下身子如何?”

杜如晦回道:“臣並無重病在身,只是今日早間突然昏厥了一陣,不料陛下關護,竟御駕親臨。”

李恪聞言,笑道:“既是如此,本王便放心了,不過倒是杜相,身體已然不適還在忙於朝務,本王着實欽佩。”

杜如晦低頭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圖紙,對李恪道:“不過是陛下擴建洛陽宮的草圖,臣不放心工部那邊,總要自己過目纔是。”

李恪聞言,訝然問道:“父皇欲建洛陽宮?”

杜如晦道:“陛下欲在明歲巡幸洛陽,自需新建洛陽宮殿。”

李恪不解地問道:“年初大戰方止,眼下大唐正是休養生息之際,此時若大興土木,恐怕勞民傷財啊。”

李恪之言,杜如晦又如何不知,杜如晦官拜尚書僕射,手中管着的便是大唐的錢袋子,眼下大唐國力還餘幾何,杜如晦比誰都清楚,但李世民執意如此,杜如晦又能如何。

杜如晦嘆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等既爲臣子,自當爲陛下分憂。”

李恪看着杜如晦的模樣,心中也是一陣慨嘆。

杜如晦已身體抱恙,尚在心憂國事,大唐能在李世民登基後短短四載回覆元氣,反攻突厥,自然少不得這些殫精竭慮的君子誠臣。

李恪對杜如晦道:“杜相不必爲此憂心,本王離府後自當入宮求見父皇,請父皇暫緩新建洛陽宮之事。”

杜如晦聽着李恪的話,臉上露出了一絲訝色。

李恪志在儲位,他要做的不該是竭力討得李世民歡心,以求謀位嗎?他怎會忤逆李世民的意思,直言勸諫?

一時間,一向自詡善於識人的杜如晦竟也有些看不透李恪的意圖了。

杜如晦問道:“洛陽宮之事陛下心念已久,殿下此時勸諫,就不怕陛下動怒嗎?”

李恪雖是李世民親子,有大功在身,但畢竟李世民更是皇帝之尊,說一不二,他建洛陽宮,李恪若隨意置喙,必會引得李世民不快。

李恪聞言,笑了笑,長舒了一口氣,起身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本王行事,但求對得起對得起天地良心便可,何來那麼多的顧忌。”

李恪一邊說着,拍了拍自己的衣角,便要離去。

可就在李恪一腳剛邁出房門的時候,又突然想起了什麼,停住腳步對杜如晦道:“眼下杜相雖精神尚好,但面色已憔悴非常。本王以爲縱政務再急,杜相也需好生歇息。否則我大唐盛世若少了杜相之力,只怕也會少了幾分神采。”

李世民有一個習慣,每逢日落時分,天色將暗未暗之時,便喜在太極宮金水河邊散步,每日一炷香的功夫,不多不少。

今日又是日落時分,落日西沉,暗紅色的夕陽在遙遠的西南天際緩緩落去,映襯着頂上的雲霞,透出淡淡的金色,鋪灑在安靜的金水河上,波光粼粼,彷彿是雲彩在河中流動一般,金水河也正因此得名。

414 武則天出現256 羅藝反唐0052 謀定而後動339 都督府晚宴407 晉陽公主0176 賜婚0068 李恪二次被揍395 天可汗458 分封0009 宜秋宮386 彈劾0043 怒髮衝冠634 徇私舞弊376 兵不厭詐562 孫神醫開講啦0162 紛紛入轂0009 宜秋宮459 蕭美娘0125 李泰拜訪440 早朝632 議事299 足球比賽0013 被李淵暴揍231 頡利可汗0056 醒掌天下權518 趣話0123 軍神李靖0107 酒樓開業0167 獻禮0096 三喜臨門584 王玄策261 豆腐腦0237 噩耗0192 蜂窩煤596 褚遂良上門0107 酒樓開業336 洞房花燭夜(二)330 除夕宴312 楚王在行動326 脫險621 落霞寺赴宴0036 改良技術630 孔穎達的埋怨0047 李恪又被揍0193 驚現馬周537 太子黑化0173 燈火闌珊0185 楚王府謀劃366 夜襲0043 怒髮衝冠510 稱心504 秦懷玉發飆636 算學的重要性577 牛李黨爭0048 後續影響0208 奏章0007 一羣小蘿莉588 漢王遇刺(四)0081 岑文本385 回京(二)529 三武滅佛262 路遇惡奴454 和親之議464 君臣反對0107 酒樓開業0097 早朝437 行刺600 爭論605 貞觀十五年0072 諫臣魏徵305 演練賽結束0084 拜師241 放手一搏598 翻臉561 分頭行動366 夜襲0139 長樂公主487 高昌王383 班師回朝(二)0196 面君258 選將0118 其樂融融562 孫神醫開講啦0153 朝會風雲(上)609 威名遠播620 油鍋洗手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257 剿?撫?0159 安置賑民492 騎兵的優勢481 蠢蠢欲動286 苛政猛於虎639 平衡之道430 人禍438 後續626 駙馬295 各方反應506 結仇536 太子心灰意冷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
414 武則天出現256 羅藝反唐0052 謀定而後動339 都督府晚宴407 晉陽公主0176 賜婚0068 李恪二次被揍395 天可汗458 分封0009 宜秋宮386 彈劾0043 怒髮衝冠634 徇私舞弊376 兵不厭詐562 孫神醫開講啦0162 紛紛入轂0009 宜秋宮459 蕭美娘0125 李泰拜訪440 早朝632 議事299 足球比賽0013 被李淵暴揍231 頡利可汗0056 醒掌天下權518 趣話0123 軍神李靖0107 酒樓開業0167 獻禮0096 三喜臨門584 王玄策261 豆腐腦0237 噩耗0192 蜂窩煤596 褚遂良上門0107 酒樓開業336 洞房花燭夜(二)330 除夕宴312 楚王在行動326 脫險621 落霞寺赴宴0036 改良技術630 孔穎達的埋怨0047 李恪又被揍0193 驚現馬周537 太子黑化0173 燈火闌珊0185 楚王府謀劃366 夜襲0043 怒髮衝冠510 稱心504 秦懷玉發飆636 算學的重要性577 牛李黨爭0048 後續影響0208 奏章0007 一羣小蘿莉588 漢王遇刺(四)0081 岑文本385 回京(二)529 三武滅佛262 路遇惡奴454 和親之議464 君臣反對0107 酒樓開業0097 早朝437 行刺600 爭論605 貞觀十五年0072 諫臣魏徵305 演練賽結束0084 拜師241 放手一搏598 翻臉561 分頭行動366 夜襲0139 長樂公主487 高昌王383 班師回朝(二)0196 面君258 選將0118 其樂融融562 孫神醫開講啦0153 朝會風雲(上)609 威名遠播620 油鍋洗手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257 剿?撫?0159 安置賑民492 騎兵的優勢481 蠢蠢欲動286 苛政猛於虎639 平衡之道430 人禍438 後續626 駙馬295 各方反應506 結仇536 太子心灰意冷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