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十八學士

衛王府。

李泰滿臉自豪的看着下手的一衆文臣武將,自從李泰拜王珪爲師後,隱太子的舊臣杜淹、薛萬徹、馮立、韋挺等人紛紛投入了他的麾下。

在加上這段時間的走訪拉攏,又有是治書侍御史劉淚、檢校吏部侍郎溫彥博和右驍衛中郎將程名振納入了自己親信之中。

外加一直看好看好杜楚客、蘇勖等人,可以說現在的衛王府能臣武將,羣英薈萃,一定也不比太子府差。

薛萬徹,京兆咸陽人,前隋朝左御衛大將軍薛世雄第四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

隋末唐初名將,外戚,仕唐官至右武衛大將軍,封武安郡公。薛萬徹本爲隋將,後與兄長薛萬均同自幽州降唐,因征討樑師都有功,授車騎將軍,隨羅藝四處轉戰其他起義軍,投入太子李建成幕府,受其賞識。

玄武門之變時,率東宮兵馬力戰,甚至反撲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出示以太子首級,他才放下武器,帶領數十騎逃入南山。後來唐太宗賞識其武勇,屢次遣使招諭,才復出拜將。

馮立,同州馮翊人。頗有武藝,略涉書記,隱太子李建成引爲左翊衛車騎將軍,託以心膂。

李建成被誅,其左右多逃散。馮立嘆曰:“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於是率兵犯玄武門,苦戰久之,殺屯營將軍敬君弘。謂其徒曰:“微以報太子矣!”遂解兵遁逃於野。

俄而,來請罪。唐太宗數落:“汝在東宮,潛爲間構。阻我骨肉,汝罪一也。昨日復出兵來戰,殺傷我將士,汝罪二也。何以逃死!”對曰:“出身事主,期之效命,當職之日,無所顧憚。”伏地歔欷,悲不自勝。唐太宗慰勉之。立歸,謂所親曰:“逢莫大之恩,幸而獲濟,終當以死奉答。”

未幾,突厥兵至便橋。馮立率數百騎與虜戰於咸陽,殺獲甚衆。太宗聞而嘉嘆,拜廣州都督。前後作牧者,多以黷貨爲蠻夷所患,由是數怨叛。馮立到任,不營產業,衣食取給而已。嘗至貪泉,嘆曰:“此吳隱之所酌泉也。飲一杯水,何足道哉!吾當汲而爲食,豈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乎!”遂畢飲而去。

韋挺,陝西省西安市人,隋朝民部尚書韋衝之子、齊王李祐妃韋氏之父。

韋挺小時與隱太子李建成關係不錯。高祖平定京師,署爲隴西公府(李建成)祭酒,遷太子左衛驃騎、檢校太子左衛率,隱太子李建成遇之甚厚。

武德七年,因楊文幹之事,與杜淹、王珪於流放巂州。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進入東宮,徵爲吏部主爵郎中。

貞觀初年,得到王珪幾次舉薦,歷任尚書左丞、吏部侍郎、黃門侍郎,拜御史大夫,封扶陽縣男,頗得唐太宗的賞識和重用,經常與房玄齡、王珪、魏徵、戴胄等一起當顧問,參知政事,其女嫁給齊王李祐爲妃。

不久,改授銀青光祿大夫,行黃門侍郎,兼魏王府事。當時,魏王李泰受寵,皇太子承乾過失較多,太宗稍有廢立的想法。中書侍郎杜正倫,以漏泄宮中禁語被貶。當時,韋挺參與了李泰的一些事。太宗對他說:朕已貶了杜正倫,不忍心將愛卿置於法律下,遷爲太常卿。遼東之役,徵糧不力,貶象州刺史,卒年五十八。

劉洎早年曾效力於蕭銑,擔任黃門侍郎,後率軍南攻嶺表,奪取五十餘座城池。武德四年(621年),蕭銑敗亡。劉洎此時尚在嶺南,便獻表歸唐,被授爲南康州都督府長史。貞觀七年(633年),劉洎被拜爲給事中,封縣男。

貞觀十一年(637年),也就是去年,劉洎改任治書侍御史。

並針對當時尚書省政務堆積的現象,以貞觀初年魏徵、戴胄擔任尚書左右丞時百官不敢懈怠爲例,建議唐太宗精心選任尚書左右丞及兩司郎中,以此提高工作效率,被唐太宗任命爲尚書右丞。算是李二比較看重的朝臣之一。

溫彥博,名大臨,幷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唐朝宰相,隋朝泗州司馬溫君悠次子,禮部尚書溫大雅的弟弟。

出身太原溫氏。博覽羣書。隋朝時期,擔任文林郎、通直謁者,出任幽州司馬。武德初年,隨羅藝歸順大唐,歷任幽州長史、中書舍人、中書侍郎、雍州治中、御史大夫,冊封西河郡公。

程名振,洺州平恩縣(今河北省曲周縣)人。唐朝時期將領,名將程務挺之父。

早年跟隨夏王竇建德,擔任普樂縣令,甚有能名。武德四年,歸順唐高祖李淵,授永年縣令,經略河北道。

跟隨秦王李世民和隱太子李建成打敗劉黑闥叛軍,拜營州長史,冊封東平郡公。

唐太宗即位,遷洺州刺史。隨駕征伐遼東,拜右驍衛將軍、平壤道行軍總管。以少擊衆,堪稱名將。遷營州都督、東夷都護。

杜楚客乃宰相杜如晦之弟,現任衛王府長史,在此就不多介紹了。

蘇勖,是李世民“十八學士”之一。

字慎行,中國唐朝武功人,隋朝宰相蘇威之孫,娶唐高祖之女南昌公主。貞觀十五年,撰成《括地誌》550卷,又序略5卷,爲唐代著名地理著作。

“十八學士”,出自李世民做秦王時的故事。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淵拜李世民爲大策上將軍,此後李世民由武功轉爲文治,他在天策府開設文學館,廣招天下學士入館,先後入選的有褚亮、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蘇世長、薛收、姚思廉、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勖十八人,號稱“十八學士”。他們皆是“以本官兼文學館學士”,即都是兼職學士。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被立爲皇太子,入主東宮,天策府文學館被解散,但“十八學士”中的大部分人仍追隨李世民,爲其所倚重。

像房玄齡、杜如晦官至宰相,虞世南爲中舍人,褚亮爲舍人…

410 花燈445 密談0159 安置賑民309 準備0166 春節0142 一胖毀所以446 插秧561 分頭行動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611 裝神弄鬼0157 楚王籌劃465 塵埃落定419 狩獵(三)482 李泰在行動274 定計605 貞觀十五年628 科舉制0022 《詠鵝》0121 漢王練兵467 武順娘533 迷局548 報復(二)300 賽後影響243 各方反應524 信鴿629 主考官0133 再揍長孫無忌503 暴行333 漢王大婚(二)0060 大唐第一才子0170 上元節633 漢王解惑642 王霸之道0070 房謀杜斷0029 安內必先攘外0052 謀定而後動361 兵分三路0161 城南杜家0064 不給錢就不算賣0195 上達天聽0097 早朝314 決賽開始367 斬將0143 震驚的李世民313 比賽繼續0092 政事堂0088 再臨天香樓580 陷入重圍418 狩獵(二)532 悲情太子382 班師回朝343 各方角逐513 晉王大婚370 決戰(二)326 脫險0075 鋒芒畢露353 調兵遣將526 三國迷505 寸步不讓0038 玉如意0195 上達天聽434 重耳故事0212 太子府決斷0088 再臨天香樓378 楊政道0140 羽絨服515 迎親0093 齊聚政事堂0171 猜燈謎641 儒法並用0162 紛紛入轂0122 軍歌嘹亮505 寸步不讓0036 改良技術0123 軍神李靖0208 奏章263 何爲律法325 遇刺507 暗棋311 比賽開始486 魏王發怒268 叔侄586 漢王遇刺(二)277 廢郡爲州372 決戰(四)498 高昌易主0122 軍歌嘹亮0122 軍歌嘹亮0101 長幼有序542 國之儲君0144 世家620 油鍋洗手517 婚宴501 高昌亡371 決戰(三)480 太子墜馬555 觀音誕0042 李孝恭245 出使突厥0055 策封羣臣
410 花燈445 密談0159 安置賑民309 準備0166 春節0142 一胖毀所以446 插秧561 分頭行動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611 裝神弄鬼0157 楚王籌劃465 塵埃落定419 狩獵(三)482 李泰在行動274 定計605 貞觀十五年628 科舉制0022 《詠鵝》0121 漢王練兵467 武順娘533 迷局548 報復(二)300 賽後影響243 各方反應524 信鴿629 主考官0133 再揍長孫無忌503 暴行333 漢王大婚(二)0060 大唐第一才子0170 上元節633 漢王解惑642 王霸之道0070 房謀杜斷0029 安內必先攘外0052 謀定而後動361 兵分三路0161 城南杜家0064 不給錢就不算賣0195 上達天聽0097 早朝314 決賽開始367 斬將0143 震驚的李世民313 比賽繼續0092 政事堂0088 再臨天香樓580 陷入重圍418 狩獵(二)532 悲情太子382 班師回朝343 各方角逐513 晉王大婚370 決戰(二)326 脫險0075 鋒芒畢露353 調兵遣將526 三國迷505 寸步不讓0038 玉如意0195 上達天聽434 重耳故事0212 太子府決斷0088 再臨天香樓378 楊政道0140 羽絨服515 迎親0093 齊聚政事堂0171 猜燈謎641 儒法並用0162 紛紛入轂0122 軍歌嘹亮505 寸步不讓0036 改良技術0123 軍神李靖0208 奏章263 何爲律法325 遇刺507 暗棋311 比賽開始486 魏王發怒268 叔侄586 漢王遇刺(二)277 廢郡爲州372 決戰(四)498 高昌易主0122 軍歌嘹亮0122 軍歌嘹亮0101 長幼有序542 國之儲君0144 世家620 油鍋洗手517 婚宴501 高昌亡371 決戰(三)480 太子墜馬555 觀音誕0042 李孝恭245 出使突厥0055 策封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