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狄仁傑

靖善坊,狄府。

這狄府還算氣派,古樹參天,綠樹成蔭,紅牆黃瓦,金碧輝煌。

狄府的主人名爲狄知遜,狄知遜的祖父狄叔湛在東魏擔任過賬內正都督、平西將軍,並封爵臨邑子。

父親狄孝緒深受高祖李淵器重,曾先後充任過行軍總管、大將軍、尚書左丞、使持節汴州諸軍事、金紫光祿大夫,封爵臨潁男,在唐初地位相當顯赫。

只是在李世民登基之後,漸漸沉寂下來。

狄知遜爲了振興家族,冒險投靠了漢王李恪。

得漢王李恪看重,推薦去了幷州爲官,又因政績突出和李恪的運作,升遷爲了揚州刺史,揚州爲上州,刺史爲從三品大員。

從三品已經算是帝國高官了,如果再升遷便是進入中樞,當任尚書丞、黃門侍郎、中書舍人以及六部侍郎等要職。

狄知遜這次回長安就是爲了述職,述職完後便會去揚州赴任。

狄知遜剛剛述職回來,疲憊的坐在客廳躺椅上,早有侍女奉上香茗。

呷了一口,輕輕吐出口氣,齒頰留香,餘韻悠然,渾身的寒氣爲之消散,暖融融的很是舒服。

不過一想到即將遠赴千里去楊州赴任,路遙雪深,不由得又暗自嘆了口氣,神情有些苦澀。

一個身子窈窕貌美如花的少婦手裡牽着一個孩童,從後堂轉了出來。

孩童眉清目秀,眼目精明,見到堂上坐着的狄知遜,頓時甩拖美婦人的手掌,撲到狄知遜懷裡,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哀求道:“父親,讓孩兒隨您去楊州吧,好不好?”

美婦人穿着一身紫色的羅羣,肌膚晶瑩,身姿纖細。雖然眼角處已有淡淡的紋絡,卻未曾減弱她半分美麗,反而平坦了幾分歲月沉澱的風韻,寧靜秀美。

聞言,美婦人微嗔道:“傑兒,不可胡鬧!”

孩童在父親懷裡扭過頭,可憐兮兮的看着母親,眨巴眨巴大眼睛,泫然若泣道:“孩兒沒有胡鬧,孩兒捨不得父親母親……”

狄知遜心底自然也捨不得兒子,可赴任之路千里迢迢,現在又是冬季,途中太過艱苦,楊州雖然繁華,但地屬江南,遍地蠻荒瘴氣,一路上便是成年人亦要飽受艱辛,他怎能讓孩子跟着自己冒險?

便婆娑着孩子的頭頂,溫言道:“休要在爲父面前討好賣乖,沒有爲父和你母親盯着你,憑你祖父對你的溺愛,這往後的日子你算是脫了牢籠的飛鳥,愉快得很呢!

你會願意繼續跟在爲父身邊,整日裡被爲父拘束着麼?”

“這個……”孩童繼承了父母俊美的相貌,智商顯然也不低,眼珠兒轉了轉,心裡權衡一番,最終父母的親情到底戰勝了對於無拘無束自由生活的嚮往,便憋着小嘴兒,悻悻然道:“還是跟着父親母親身邊吧……”

狄知遜與妻子對視一眼,很是欣慰的相視而笑。

只是笑容裡,又滿是無奈和不捨……

狄知遜口中的傑兒,正是在後世鼎鼎大名的名相狄仁傑,不過此時這位名相還是一位六歲的孩童。

狄知遜爲了這孩子能夠成才,特意向李恪求得一個崇賢館學子的名額。

崇賢館隸屬東宮,崇賢館中讀書的都是貴族子弟,將來不管誰做太子,都會親近崇賢館中的學子,這些學子將來的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美婦人坐到狄知遜身邊,柔然的腰肢挺得筆直,浸潤着名門閨秀的良好教養。

這時峨眉微蹙,有些擔憂的說道:“郎君,雖然那漢王殿下文武雙全,但他畢竟只是爲庶出,我們把身家性命全壓在他身上,是否過於冒險了?”

夫妻二人琴瑟和諧感情和睦,對於郎君暗中投靠漢王李恪之事,她自然知曉。

狄知遜摟着兒子,微笑道:“漢王殿下文韜武略冠絕諸位,是帝國最合適的繼承人,即便將來漢王奪嫡失敗,與我們也沒多大的影響,畢定我是暗中投靠的漢王,外人並不知道我與漢王之間的關係!”

“暗中投靠?漢王殿下會願意嗎?”美婦蹙眉道。

“這便是是漢王心胸開闊之處,這暗中投靠就是漢王主動要求的!“狄知遜微笑道。

美婦人震驚道:“漢王主動要求的?”

狄知遜點頭道:“確實,這是在爲我們這些效忠之人留了後路,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啊…”

“如此說來,這漢王確實不錯…”美婦人眉頭舒展。

狄知遜撫摸着兒子烏黑的頭髮,看着這張白皙粉嫩的小臉兒,心底柔情滿溢,囑咐道:“你留在家裡,要孝順祖父,不可任性,不可惹祖父生氣。

在崇賢館裡讀書,要用心,這可是別人家求都求不到的機會。

另外,在崇賢館可以和李仁親近親進,他是漢王的長子,若是有何爲難之事,也可以告訴他,他必會幫助你的。”

“哦……”孩童眨了眨眼,終於忍不住哭了出來:“可是,傑兒捨不得父親母親啊……”

美婦人秀眸泛紅,強忍著淚水,伸出纖手保住丈夫的胳膊,依偎在丈夫的肩頭。

狄知遜則長嘆一聲,一手摟着兒子,一手摟着妻子瘦削的肩頭。

客廳裡,充盈着濃濃的離情別緒。

黯然銷魂者,唯別離而已……

……

漢王府,李恪看着狄知遜秘密送來的書信。

李恪爲了不引起李世民、長孫無忌、李承乾、李泰等人的忌憚和猜忌,在幾年前就已改變策略,依靠黑衣衛和自己的支持者線下聯繫。

狄知遜信中所託付之事,他自然會盡辦妥,先不說狄知遜是自己的鐵桿支持者,就單單衝着狄仁傑這三個字,他也得好生照顧。

這麼一個未來執掌大唐中樞二十年的牛人,自然要盡力拉攏。

只是算算年份,這孩子現在歲數有點小,但也無足輕重,即便自己現在用不上,但將來一定用得上,甚至自己的兒子、孫子都能用得上…

歷史上的狄仁傑可是活了七十多歲,歷經太宗、高宗、武后三朝,更在武后朝臻達個人官場生涯的巔峰,宰執天下,青史留芳。

0085 突厥入侵0202 放風箏0115 各方反應521 鵝毛筆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331 元宵548 報復(二)585 漢王遇刺484 李恪的謀劃0191 火鍋540 羣情激奮611 裝神弄鬼444 講故事458 分封499 決策419 狩獵(三)0115 各方反應613 盡得關中民心495 薛仁貴立功256 羅藝反唐568 《三字經》269 凌煙閣第二0206 組建新軍0150 立威354 雲州城下530 祿東贊502 縱兵劫掠0050 封德彝347 借題發揮0152 朔望朝參245 出使突厥370 決戰(二)522 三國的魅力354 雲州城下255 風聞奏事619 殺鬼見血(二)409 三位公主638 儒學574 孔穎達536 太子心灰意冷563 早婚早育0165 瘟疫457 危機0056 醒掌天下權234 突厥犯闕468 漢王納妾605 貞觀十五年632 議事366 夜襲0200 驪山別院0219 裴行儉482 李泰在行動0092 政事堂292 計劃541 撥亂反正0088 再臨天香樓325 遇刺0137 火爐0126 君子遠庖廚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381 《六軍鏡》0002 決定奪嫡0217 桃之夭夭639 平衡之道0037 獻禮0147 爲民除害0175 有女名婉276 蓄勢待發0042 李孝恭499 決策516 太原王氏0157 楚王籌劃436 晉陽公主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0218 大唐軍神401 出山541 撥亂反正492 騎兵的優勢353 調兵遣將426 梟雄老矣0013 被李淵暴揍449 歐陽詢0011 李淵0180 世家的興衰0201 陽春三月517 婚宴401 出山425 薛仁貴580 陷入重圍337 洞房花燭夜(三)453 不愧名相230 突厥異動0094 消於無形242 被迫和談342 殺雞儆猴0081 岑文本369 決戰0175 有女名婉0123 軍神李靖470 一妻二妾
0085 突厥入侵0202 放風箏0115 各方反應521 鵝毛筆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331 元宵548 報復(二)585 漢王遇刺484 李恪的謀劃0191 火鍋540 羣情激奮611 裝神弄鬼444 講故事458 分封499 決策419 狩獵(三)0115 各方反應613 盡得關中民心495 薛仁貴立功256 羅藝反唐568 《三字經》269 凌煙閣第二0206 組建新軍0150 立威354 雲州城下530 祿東贊502 縱兵劫掠0050 封德彝347 借題發揮0152 朔望朝參245 出使突厥370 決戰(二)522 三國的魅力354 雲州城下255 風聞奏事619 殺鬼見血(二)409 三位公主638 儒學574 孔穎達536 太子心灰意冷563 早婚早育0165 瘟疫457 危機0056 醒掌天下權234 突厥犯闕468 漢王納妾605 貞觀十五年632 議事366 夜襲0200 驪山別院0219 裴行儉482 李泰在行動0092 政事堂292 計劃541 撥亂反正0088 再臨天香樓325 遇刺0137 火爐0126 君子遠庖廚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381 《六軍鏡》0002 決定奪嫡0217 桃之夭夭639 平衡之道0037 獻禮0147 爲民除害0175 有女名婉276 蓄勢待發0042 李孝恭499 決策516 太原王氏0157 楚王籌劃436 晉陽公主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0218 大唐軍神401 出山541 撥亂反正492 騎兵的優勢353 調兵遣將426 梟雄老矣0013 被李淵暴揍449 歐陽詢0011 李淵0180 世家的興衰0201 陽春三月517 婚宴401 出山425 薛仁貴580 陷入重圍337 洞房花燭夜(三)453 不愧名相230 突厥異動0094 消於無形242 被迫和談342 殺雞儆猴0081 岑文本369 決戰0175 有女名婉0123 軍神李靖470 一妻二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