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淨

范仲淹繼續微笑,道:“說一說原因。”

某些人是能感動人的,就是這個樸素的中年男,司馬光居然吃吃地說不出話。鄭朗道:“司馬三郎,你說。”

鼓勵他說。

是面對面的交流機會,面對昇華起來的范仲淹,也能更好地培養幾個少年的德操。

“範天章,郭皇后之死正是她提起百官受冊,爲什麼敢提,有幕後的故事,但諸位的竭盡全力支持,也有關係,這是她的仗持之一。假如她不提出百官受冊,不垂涎皇后之位,會不會遭遇不幸?”

又是一說。

范仲淹道:“司馬三郎,我們不是爲了干涉陛下的後宮,是禮法。”

郭氏不重要,重要的是封建禮教,而這是維護封建國家存在的重要依據。

司馬光想了一下,竟然不能回答。王安石道:“可是範天章,是禮法重要,還是國家的冗兵冗吏冗政重要?或者讓諸位如願以償,讓郭皇后重新爲後,對國家弊端又有什麼改變?”

“王三郎,你說的過於功利。國家財政重要,禮教道德同樣重要。齊桓公用管子治齊,齊國大富,百姓安足,軍力昌盛,然管子一死,易牙、豎刁等亂,齊桓公居然被活活餓死。正是疏忽了對禮教的重視。不但齊,晚唐亦是如此,君不君,臣不臣,宦官作亂,藩鎮割據,纔有五代禍。”

“受教,難怪鄭大夫多次說到德,說德與仁與聖乃是儒家的根本,利與義與王乃是儒家的節發。”王安石拱手道。

“但我也錯了。”

“請教。”王安石與司馬光好奇地問。

呂公著一直慚愧不能言,這件事不管范仲淹做的對錯,自己父親肯定做錯了,如老師假想,還有內幕,但自己父親必定參加了謀害郭皇后的事。那是皇后,不管現在是不是皇后,也是曾經的皇后,父親爲了維護自己地位,說做掉就做掉了。

怎麼這樣呢?

難道權利是五石散,食之上癮,父親已經離不開它?

中的!

“陛下何如劉太后?”

“差不多,”兩個少年齊聲答道。

按照老師分析,至少現在陛下僅能與劉娥差不多,甚至對大臣掌控能力還嫌不足。

范仲淹啞然,得,不爭論這些,又說道:“呂相公何如丁謂?”

“不如。”對此兩少與此時的范仲淹想法差不多,晚年的丁謂爲所欲爲,寇準、王欽若、李迪等名相,倒之如草履,呂夷簡還遠沒有達到這種地步。

“故我做得略過偏激。”

“受教,”兩少再次拱手。不約而同的對視一眼,看了看范仲淹,又看了看鄭朗,在他們身上能找到許多共同點,比如干淨,比如對地位名利的淡泊,比如對國家的關心,再比如知錯能改。

僅憑德操,勝過呂夷簡何止十倍,百倍也有之。

鄭朗嘆息一聲,他看到范仲淹在脫變,這一次心靈之旅,將會使他從一個人向一個聖轉變,只有不好的,丟了一堆爛攤子,正是他與呂夷簡的爭執,導致朝堂自此以後,出現一道深深的鴻溝。不知道其中得失孰輕孰重,道:“範天章,讓我爲你彈奏一曲吧。”

“好。”

依然還是一曲《白雪》。

能聽此曲者,世間唯有此人。

“技藝已長進,鄭知州。”

“哪裡長得起來,時間太緊迫,若朝廷沒有其他的變動,也許到明年秋後,能抽出一些時間,做我喜歡的事。”

范仲淹大笑,他知道鄭朗喜歡的是什麼。

櫓聲欸乃,船又回到太平州。

崔嫺親自給范仲淹沏上了茶,某些人,崔嫺也不敢拿架子的。

范仲淹道:“我過來,想學一學你的長處。”

“不敢,敬請問之。”

幾天來范仲淹就在看就在聽,比如儒家的智,一開始就是聽,然後是知,接着演變成智。一一將心中的疑惑道出來,包括甘蔗。

“甘蔗是無奈之舉,我拿出一些東西,用這個東西,與秋後的收成,以及其他一些便利,做了一下價,設立了一個作坊,估價兩百萬緡錢,朝廷佔有四成,其他六成拿給一些大戶。大約就是這樣。”

“兩百萬緡,是何事物?”范仲淹驚奇地說。終於明白那些錢物如何來的,爲什麼那些大戶人家主動將地捐出來。

“我也不想說,”提到這件事,鄭朗還是不高興,對“合資”他不反感,朝廷的比例是爲朝廷謀利,私人的比例是爲增加活力。若全部交給私人經營,朝廷不得利,全部交給朝廷,會很呆板。這是一種新的嘗試。

但無論如何,真相傳出去,會有一些人能做藉口,畢竟它會影響到糧食的產量。

不想說,於是道:“我與司馬三郎他們合手寫了一本書,正好你來了,請你欣賞一下。”

范仲淹不僅是德操,還有才學,他是史上宋朝新儒學的發起人之一。正好與他交流。說着拿出一些小冊子,正是他的新儒學。

中庸上中下三篇,是總領大綱。講易兩篇,不是講易,是講易經裡的中庸之道。謀政三篇,有的是說歷史,比如漢立三法得關中,諸葛亮反其道立猛法而國大治,有的直指宋代的弊端,不過爲了爭議少一些,說到宋朝的部分,詞語有些含糊。謀人三篇,講如何做人的。謀事三篇,說如何做事的。德利兩篇,修德與謀利的調節。太平州三篇,主要是四位學生撰寫的,以鄭朗在太平州事例爲主,講鄭朗如何調節各等百姓矛盾,鄭朗又做了一些修改。太平州對答三篇,是師徒五人對話。

一共二十二篇文章,系統地講述了鄭朗的中庸。

但還沒有結束,後面還有幾篇論述儒家三分的文章,對中庸進一步做出補遺,這二十二篇文章也要修正。

范仲淹看着這長達萬字的手稿,久久的沉思,使他想到王曾的那句話,過了半天說道:“好書。”

“書未必好,我只是透過竹管看天空。”

“什麼竹管看天空?”範純祐問。

“只看到一小片天空,那敢說我寫的就是真理呢?”

又擊中范仲淹的內心深處,誰敢說自己想的做的,一定就是對的?

範純祐又問道:“那麼丁家莊如何鬧鬼?”

本來鄭朗也不想回答,可看到邊上的李氏嘴角笑盈盈地,於心不忍,便說道:“我可以說,但你不要對外人說。”

“喏。”

鄭朗呵呵一樂,心中又狐疑不解,李氏歲數也不大,看樣子才三十歲略過一點,爲什麼到饒州後就生病死了?不說天氣,范仲淹一會兒在興化,一會兒在蘇州,也是南方,天氣不比饒州好多久。

弄不懂,更無能爲力,說道:“其實很簡單,那一天我接到丁妻報案,讓忤作再次細驗屍體,汪縣令驗屍時由於天氣冷,屍體未怎麼,看不到什麼。到我驗的時候,屍體已出現了屍斑,從屍斑裡看到丁老三在水中被壓於銅錢上的痕跡。不過爲了下面的佈置,我讓忤作不說。然後在船上做了一些小布置,晚上又去看,通過談話,將村民一起吸引過來。”

範純祐點頭。這比較容易理解,在太平州鄭朗很有威望,難得到他們村中來,百姓都會好奇,況且靈棚就在背後不遠,未必非要時刻派人在棚前守靈。

“但我這樣做,卻是有用意。所有村民在聽我問案,另一邊派了人潛入靈棚。白天驗屍,棺材釘撥去,揭開棺蓋,將屍體馱走,又從裡側鑽了一個洞眼透氣,一個活人鑽進去。然後我回去,到了子夜時分,活人在裡面弄出一些可怖的響聲,比如用指甲撓棺壁,或者用手扣棺材板。將守靈的四人嚇跑。這個比較容易安排,接下來的有些難,也就是喊聲。”

“正是。”

“夫子說的儒家,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格物致知,內聖外王。凡事要知道,只有知才能知道如何去做,想知必須學會格物。”鄭朗道。咱講的不是科學,而是儒學,夫子教我的。

范仲淹與李氏相視一笑,這使他們想到了物格館內那些古怪的事物。

“當時是春秋,爲什麼春秋霧氣重?”

“不知。”

“道理也很簡單,春秋時白天熱,夜晚冷,溫度反差大,河流湖泊水氣白天容易被蒸發上來,到了夜晚凝結,便成了霧氣。”

範純祐似懂非懂。

沒有管,繼續往下說:“丁家莊南邊當時未圈圩,就是一個大湖,湖面霧氣更重。而且四周是高地與一些坡陵,形成一個低矮的盆形。這一點以後你可以驗證,例如巴蜀霧夜格外的多。饒州也有一些類似的河流山谷地形,越是那樣的地形,夜霧越烈。這種地形,這種時令,給了我機會。我讓人做了一個類似喇叭的擴音工具,帶着它爬到靈棚北面的大槐樹頂上,用嘴對着喇叭底部,保持音流全部注入喇叭內,喇叭對着空中,然後模擬一些聲音。聲音衝到南邊的湖霧上,形成一個音障,有的陸續反彈回來。這樣,就好象空中無一物,卻有許多慘厲的聲音在流動。那是第一天,是我手下一個衙役做的,還有些倉促。”

“原來是這樣啊。”

“揭開了都不難,比如物格院,哪裡面有一些器物比這原理更復雜。隨後我去村中看,將活人換回來,洞眼用軟塞塞上,重新塗上墨漆,細微差異,百姓又害怕,無人會注意,再換上丁老三的屍體。第二天晚上,從江寧來請來一個口技很好的藝人,上了樹。何家兄弟窮兇極惡,怕他們還不肯招供,又做了一些佈置。比如我站在靈棚前,場面詭異,沒有人敢過去,這給了我與青虛更多的機會。實際我的長袍裡有一個鐵絲做的機括,我對着棺材,背對着衆人,用手悄悄操作機括,於是長袍無風自動。至於那兩盞燈籠,太容易了。它們後面有一根線拉上了樹,人在樹上繁茂的葉間拽線,燈籠就會拼命的搖曳。人羣離開後,解開線,別人也察覺不出來。接下來的也是很難,就是那些上天的符。頭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些試驗。第二天才讓青虛放出去。”

“爲何它能升上天。”

“冷熱關係,它是白天製造的,將魚鰾去得很薄,用極細的竹條支撐起一個小方框,遠看是一個小符,近看實際是一個盒子,又放在懷中捂熱。裡面的空氣會比外面空氣輕,但還不足以托起它,正好又有了一些微風,風一吹,重量本來就輕,一個個就旋上了高空,而且升得很高,最後消失在大家視線裡面。”

“原來如此?”

“你以爲是什麼?無論是釋道兩教的神術,或者藝人的幻術,有的是熟能生巧,練出來的技巧,比如上刀山下火海,不但是學問,也有熟練,否則就是知道原理,攤到自己去表演,必然會受傷。還有的純粹是學問。學問本無錯,錯的是裝神弄鬼。再比如南方的蠱術,世人傳得很邪,說什麼放蟲子咬人的什麼。那太過了的。可是有些養蠱者,會利用各種毒藥配製毒藥,又很會下毒,用粉站在上風中揚於風中,吸者中毒。悄悄放於汗巾衣服上,附者中毒。下乘者直接放入水源或者食物中,食者中毒。於是越傳越神秘。類似的還有巫術。有的巫術害人時是毒藥,救人是良藥,於是又有種種奇怪的傳言。”鄭朗道。

但這些人最好不要沾惹,有的下毒手法很高明,實在讓人防不勝防。

又說:“說開了,還是夫子的格物致知。”

心裡面哀嘆一聲,夫子,雖我在修你的書,可我對你也不錯的,馬上就要將你捧成神靈了。

李氏忽然說道:“鄭知州,妾有一事相求。”

“李娘子,不敢。”

“我想將長子與次子託於你,”李氏期盼地說。她對丈夫很支持的,可丈夫這個性格,容易得罪人,東奔西走免不了,幾個孩子跟着也受罪。剛纔看到王安石與司馬光與丈夫問答,問得很大,答得很有深意,心中有些豔羨了。雖不捨,爲了兒子順利成長,看看鄭家子對丈夫十分欽佩的份上,求一求看。若留下來,絕對比在自己這個大公無私的癡丈夫身邊要好。

范仲淹默不作聲。

例如長子,他自己忙於政務,沒有時間教,在蘇州支持胡瑗辦州學,於是將長子託於胡瑗手下讀書。胡瑗學問有的,可不會象鄭朗這樣教學問,教吏治,教做人。並且長子次子皆很聰明,呂夷簡爲他三小子驕傲,幾個兒子也讓他感到驕傲。論資質,自己兩個兒子不會比呂夷簡的三子差多少。

“這個……”鄭朗看了看範大,範二,吞吞吐吐的。

俺這裡不是託兒所。

崔嫺拽了他一下。

鄭朗看着崔嫺,崔嫺狠狠點頭。同意吧官人,你收呂夷簡的兒子爲學生,有人已說你與呂夷簡是一條道上的,司馬光與王安石不能證明什麼。收下范仲淹兩個兒子爲學生,清臣不好再怦擊你。

鄭朗還是很遲疑。

范仲淹道:“未來宋朝會指望……若不嫌,兩個兒子託於你。”

面子上是這樣說的,但實際不是,這一次鬥爭,也讓他意識一個問題,真需要力量,可這個力量不是歐陽修他們,而要一大批能做得出大事的人。現在不能指望鄭朗做什麼,在地方上小打小敲吧。可二十年後呢?

“好,”鄭朗答道。

答完後心中慼慼,這幾個少年成長後,都是宋朝未來的重要人才,自己成了什麼?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難道以後鄭氏一門六宰相?

范仲淹又呆了兩天,詳談。準備帶一些好經驗去饒州,這才離開太平州,鄭朗一直送,將他送到黑沙洲,帶范仲淹上去看一看種子,范仲淹也當值得他送這麼遠。

至於其他的人,什麼呂夷簡,什麼歐陽修,那是浮雲,說權謀術,說學問,佩服,可俺看的是如何做人。

上了沙洲,稻子長勢很好,歐陽修說道:“它們纔是好莊稼。”

鄭朗搖頭:“不行,它長得好,是肥料充足,本身土壤也好,往大田裡移載,馬上不是那麼回事。不過有一個進化過程,這是第二年,比去年的略好一些。一代不行兩代,兩代不行三代。有一個十年下來,種子會非常可觀。”

有一個比喻,趙匡胤兄弟長得實在不怎麼的,大扁臉,黑乎乎的,宋真宗也是如此,但到趙禎身上,變得很可觀了,一個文文靜靜的美男子。

男的長得醜,女人美麗,一代洗不爭,二代行麼,二代洗不淨,三代成麼?

又說道:“夫子曰欲速則不達,比如今年的太平州,看似無事,一旦事情真相揭開,又不知道朝堂上大臣如何想。本不需要這樣的,做得太快了。心中想到,時常怏怏。三年的事居然讓我兩年做了。其實就是三年的事,可能是其他人三十年所做的事。”

說罷不住的搖頭。

還好還好,後人提供無數經驗,不然這樣強上,非得出大事。

又說了一會兒話,范仲淹夫婦對兒子叮囑了兩句,上了船。

船越行越遠,消失在天際,天上白雲輕盈,藍天蔚藍似寶石,好乾淨。

……

諸位太陽們一一攆出朝堂,安靜了。

趙禎心中也怏怏,不知自己做對做錯,鄭朗修的中庸沒有傳出,否則能給他一個指導,因爲上面就寫了遇到這種情況如何做。必須要有直臣,直臣彈劾是好事。不能否認的,有他們監督,官員更加自律。

但如餘靖所言,聽歸聽,兼聽側明,偏信則闇,不能讓朝堂成爲範堂,也不能讓朝堂成爲呂堂。何必坐視呂夷簡將所有太陽們全部驅逐出去,那還不出事嗎?

是你趙禎,有一顆令類的仁愛之心,換其他的人君,馬上就要出事啦!

就是這樣,看到如此,呂夷簡漸漸滑向不好的地方。

直到王曾出手!

有一箇中和調節的過程,讓朝堂上保持不同的聲音,互相監督,人君自己選擇。讓言臣監督,事臣做事,各就各位,朝堂就會合理化。很簡單的做法,還有更復雜更高明的馭人之法,那不是趙禎現在能掌控的。倒是劉娥做得很好,但做得最好的非是劉娥,而是李世民這些英傑。

書還沒有出,即便出來,以現在鄭朗的地位,未必會有多少人尊重。

可是趙禎忽然一天看到鄭朗寫的法度二字,想到江南就快到了秋收,要不要過去看一看?

想了想,都說高若訥不好,於是讓高若訥與王昭明一起到江南宣慰。然後再問王昭明,看鄭朗對高若訥有什麼態度。

秋天便來了,江南會不會給朕一個欣喜?

敢情鄭朗讓他養成一個不好的依賴,心情不好時,尋鄭朗,調劑一下心情……

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八百五十八章 剋星下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278章 無敵(下)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297章 走隊九百十一章 崩潰第267章 草棉子第22章 三疊陽春(上)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第207章 大三元(三)第257章 菜刀第197章 省試(下)第311章 色賴有一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第283章 宋詩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九百零四章 春天第23章 三疊陽春(中)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第122章 大功告成第54章 鳴天下(三)九百十七章 臘梅五百零九章 前兆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250章 謝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第324章 小魔女(上)第83章 拜大神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第99章 講仁(七)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241章 黎明第294章 排陣(上)第86章 第一觀(下)第176章 幸福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五百七十四章 007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第302章 殺雞(上)第314章 一荷渡湖四百二十七章 度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第102章 大家(上)第217章 找朋友(上)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七百九十四章 春草第172章 走鋼絲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147章 狼變羊五百八十八章 思念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15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第335章 小戰(上)第88章 潔字(下)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五百六十章 魔術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第22章 三疊陽春(上)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第300章 打雞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第289章 狐威(下)第95章 講仁(三)第17章 好兄弟五百十七章 請使第77章 歉書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273章 進攻第53章 鳴天下(二)第111章 閉門羹(下)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第322章 金剛經的秘密(下)
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八百五十八章 剋星下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278章 無敵(下)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297章 走隊九百十一章 崩潰第267章 草棉子第22章 三疊陽春(上)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第207章 大三元(三)第257章 菜刀第197章 省試(下)第311章 色賴有一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第283章 宋詩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九百零四章 春天第23章 三疊陽春(中)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第122章 大功告成第54章 鳴天下(三)九百十七章 臘梅五百零九章 前兆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250章 謝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第324章 小魔女(上)第83章 拜大神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第99章 講仁(七)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241章 黎明第294章 排陣(上)第86章 第一觀(下)第176章 幸福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五百七十四章 007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第302章 殺雞(上)第314章 一荷渡湖四百二十七章 度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第102章 大家(上)第217章 找朋友(上)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七百九十四章 春草第172章 走鋼絲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147章 狼變羊五百八十八章 思念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15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第335章 小戰(上)第88章 潔字(下)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五百六十章 魔術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第22章 三疊陽春(上)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第300章 打雞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第289章 狐威(下)第95章 講仁(三)第17章 好兄弟五百十七章 請使第77章 歉書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273章 進攻第53章 鳴天下(二)第111章 閉門羹(下)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第322章 金剛經的秘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