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宋詩

三艘船在縱橫交錯的塘浦中行駛。?

一輪明月升了起來,昏黃月光給這些河道帶了一種瑰麗的韻味。?

河浦兩邊是望不到邊際的青色蘆葦,茭,葑,藕,還有岸邊的青茅與青蒿,象一道道青色的紗帳一路挽到天際。到了這裡,纔是真正的江南水鄉。崔嫺與四兒、江杏兒坐在船頭,看着兩邊美麗的景色,說了一句:“官人,做一首詩吧。”?

“做詩啊,好,我來一句,下面你對。”鄭朗看着月亮,以及向後移動的柳樹說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這不對景,人在船上,如何約於黃昏?”崔嫺說完,用丹鳳眼狐疑地看着鄭朗。?

知的。?

可鄭朗偏不解釋,從她懷中將鄭蘋抱了過來。?

“要不改成月上柳梢頭,船行黃昏後。”?

“行啊,下句到你。”?

但一改還有那個韻味?崔嫺仔細地琢磨一下,很覺得不妥,不服氣地問:“你也沒有約過人。”?

“約過的,我約過杏兒,”鄭朗看着吃吃笑的杏兒說道。?

“官人,不要打趣,正經的作一首詩。”?

鄭朗磨不過,看着這美好的夜景隨口吟道:“水中紗黃,浦邊紗綠,船行紗縵不破。月移華影露水濃,閬中飛彩映雲路。河下月走,天上月故,風動柳絲萬縷。手掣玉盤做酒盅,蓬圓丹朱懸江樹。”?

“不好,沒你在花會上寫得好,”崔嫺抗議道。?

一分鐘詞作,怎能會好??

鄭朗笑笑不作聲,想寫那幾首詞,讓蘇大才子過來,也不行,後人說蘇東坡的詞爲北宋翹首,可在宋朝人眼裡,有幾人的詞能及上週邦彥詞作??

船兒到了長安鎮,從這裡,進入杭州境內。?

這一行鄭朗速度很慢,沒有立即來到杭州,一路走一路停,看了江寧,從潤州進入大運河,看常州、蘇州,再從吳興入太湖,看了洞庭山、宜興、湖州,再從湖州吳興塘插到大運河上,看了看秀州。?

又是許多官吏疏忽的地方。?

一個地區的發展,周邊環境也很重要。?

如在太平州設港,必須挪到蕪湖,沒有後來地形的變化也要挪,當塗離江寧太近,必然會有很大的影響。?

先看了周邊地區的商品,是在他計劃之類的事務。?

北宋之初有九福,京城錢福、眼福、病福、屏帷福,吳越口福、洛陽花福、蜀川藥福、秦隴鞍馬福、燕趙衣裳福,有的福微不足道,比如什麼病福,指大夫多,有的福正是指當地名產,燕趙的紡織,四川的藥材等等。後來有人又提出監書、內酒、端硯、洛陽花、建州茶、蜀錦、定磁、浙漆、吳紙、晉銅、西馬、東絹、契丹鞍、夏國劍、高麗秘色、興化軍孑魚、福州荔眼、溫州掛、臨江黃雀、江陰縣河豚、金山鹹豉、簡寂觀苦筍、東華門把鮓、京兵、福建出秀才、大江以南士大夫、江西湖外長老、京師婦人爲天下第一。?

說法是不對的,許多未必是天下第一,例如京兵。?

但這些第一中的商品都是宋朝最傑出的名牌產品,其中東南佔了很重要的比例。?

除了榜上的,東南還有一些產品也在全國享有良好的口碑,看一看它們究竟好在哪裡,以及當地的市價。?

後者同樣重要。無他,一個商稅!?

宋朝幾個皇帝是很愛民的,無用置疑,趙匡義雖是化學大師,對老百姓同樣很愛護。因此制訂的制度與法令比較公平,不僅是科舉,還有經商之道。商稅有行往時的過稅,交百分之二,交易時產生的住稅,百分之三。不算重。不但如此,原先不讓官員行商,但貴戚仍鬻販謀利。直到駙馬柴宗慶央請妻子魯國長公主,也就是將宋仁宗救醒的大公主,求宋真宗將華州市木免除商稅以圖謀利,宋真宗下旨恩准,又說自今不得如此,這是特例,可此例一開,官員武將更加追逐商利賺取錢帛。以後又制訂了各項制度,名義上還是不允許官員經商,但經商者最少按例交納商稅,一視同仁。?

但到下面不同,有的人根本不可能一視同仁認真交納商稅,官吏爲了政績與貪墨,只好加壓於中小商人之手,長途販運後往往交納商稅百分之三十以上,而不是百分之五。?

似乎不重要,可自己一旦着手後,會非常重要。?

今天的盤問,以及以後官吏的記錄,會作爲重要的證據。?

後面似乎很重要,但其實不重要。水利!?

江東百姓在與江湖高山爭田,而東南的百姓不但與江湖高山爭田,還與大海爭田。?

最著名的就是蘇州。?

錢氏以東南小國立於諸國之間,不僅重視武備,也重視民生與水利,對太湖地區進行成熟的治理。也是錢惟演爲感謝鄭朗,讓他來東南的原因,不一定非是杭州,只要是兩浙,錢氏全部有影響。?

到了宋朝,將東南當成斂財地點,對水利卻荒廢了,等同錢塘江堤。?

喬維嶽甚至爲便利漕動,還破壞了錢氏所留下的排潦工程。直到范仲淹與他的老上級張綸看到連年大水,纔開始重視起來。鄭朗到太平州時,范仲淹到了蘇州,開茜涇、下張、七了、白茆、許浦五河,疏瀹積潦,又用錢氏潦淺軍之法,設開江營,卒千人,兩指揮,一在常熟,一在崑山。?

往後可能要到這個葉清臣,又有一系列的動作,再到後面,郟亶上書說天下水利,莫大於水田,水田之美,莫過於蘇州,當以五七裡而爲一縱浦,又七裡或十里而爲一橫塘,使塘浦深闊而堤岸高,江水不至於倒灌於民田。高崗阜設堰瀦水,以灌溉之,浚其經界溝洫,使水周流,以侵潤之。可他到實地後,忽視了長遠與目前利益調節,也就是鄭朗所說的中庸,水利沒有在當年受益,飽受非難,民多愁怨,停了下來。到單諤,他總結郟亶的教訓,提出一要蓄水,才能方便灌溉,不是爲防洪的,蘇州就在海邊江邊,防洪對蓄水要求不高,二是泄洪,必須鑿開一些豪民鄉胥隔阻之田。但觸動了豪強的利益,束之高閣。又到了趙霖,採用妥協的方法,豪強的田俺不動你,只排積澇,開一江一港四浦五十八瀆。?

妥協聽起來很不好,但也是鄭朗所贊成的,不妥協怎麼辦?與天下豪強對抗,能不能做好實事??

這是封建社會!?

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爲了生存,只好與山爭田,用龍骨車汲谷水以灌溉,或者導泉接續,自上而下,灌溉耕墾,雖不得雨,歲亦倍收。得雨在山上也積不起來。濱海平原地帶,一瀦二防。瀦就是將溪水瀦存起來,防就是築海堤防潮。或在海上淺的地方強行設堤,讓大海變成陂塘,變成耕地。後來還有一個女子,因爲宋朝對技術的保密,傳於後人,一水官將水利技術傳於其女錢四娘,讓官員邀請治陂,陂剛築好溪流壞堤,錢四娘憤而投水自殺。因此木蘭陂聞名於後世。?

再到杭州,鄭朗還沒有看,但它幾乎集中江東、太湖與福建所有的地形於一體,有山田,有湖田,有圩田,有海田。?

看的情況不理想,並且金壇一帶的豪強尤爲惡劣,併吞最爲嚴重。?

但百姓這種頑強的精神,還是讓他很感動。?

不象前代,是一點一面,或者數點數面,在宋代幾乎是全國各地,四面開花,在大修水利,一半以上的水利都能使後人在怦擊宋朝軟弱時,卻在享受宋人留下的榮光,包括圩,圍,江河湖泊。如黃知軍在無爲馬上以蓼花洲爲基礎,在那片沼澤地帶圈一個五十里長几萬畝的楊柳圩,很有可能一直沿用到後世,濡須河一變再變,楊柳圩卻屹立不動。?

未來的不僅楊柳圩,還有他在太平州修建的數圩。?

這些圩會是後人的基石。?

想到這裡,鄭朗寫了一篇奏摺。?

這是第二次進諫讓范仲淹做江東轉運使。?

皇帝你心軟,愛民,可這個民不僅是豪強,還有貧困百姓,他們才更需要你去愛護。心軟了,豪強更欺,於是在你手中兼吞現象更重。然而江東諸圩大興,反而是一個機會。?

我在太平州做了一個樣板,中庸調和,但偏向於貧困百姓,用他們之力換取耕地,節約國家圈圩成本,但圩圈好後,這些貧困百姓卻不會隱瞞田地,逃避兩稅,也沒有那膽量。既救最需救助的一羣人,又給國家帶來稅務。?

但各州出現了一些問題。我一走,等於是大旗倒下,漸漸鬆懈,即便圈圩,也會成了官吏豪強勾結的產物。這個說得很不客氣,也不需要客氣,他所做的功績實打實立在哪裡,任何人不能迴避抹黑。?

所以這時需要一個心存公平,對水利精通,有吏治之才的大臣主持江東,唯有范仲淹最合適。有范仲淹主持,幾年過後,江東大局一定,即便再次出現兼併,危害也不會大。?

寫好了,上了岸,這是他第一次踏上杭州的地界。?

長安鎮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衝,又是傳遞公文的必經之地,加上漕運往來,四方客商雲集,唐朝時就形成了墟市,到宋朝改成了鎮。已經是二更時分,鎮上大多數店鋪關上了門,只有幾家酒肆還在挑着燈籠營業。?

鎮的面積也不小,大約有六七百戶人家。?

走過長街,就是稻田,一望無際的稻田稻花飄香,流水潺潺,蛙聲咯咯,景色迷人。?

崔嫺抱着鄭蘋說道:“官人,認真寫一首詩或者一首長短句吧。”?

鄭朗那有心思琢磨長短句與詩,聽着蛙聲,吟道:“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與他那首《鵲橋仙》一樣寫喜悅的心情,可這首詞意境截然不同。?

未吟完範純祐已喝彩道:“好。”?

鄭朗很是慚愧,看來自己是不是要放下手中的政務,以及其他的一些雜好,研究一下詩詞歌賦??

走了一下回來,三艘船上的船伕正在與隔避船上的船伕搭話。?

談的正是自己。?

不過也沒有人知道他們的身份。?

來的時候在潤州停了一下,將范仲淹兩個兒子帶走。這是范仲淹寫信來的,他這些年東跑西竄的,有時候感到也苦逼,甚至一年就要挪一個地方。不象鄭朗,呆在哪裡一呆就是三四年,此次到杭州,大約時間不會短,否則難以有政績。?

不是這樣做是對的,范仲淹也認爲此時鄭朗歲數太小,到廟堂做什麼?再過十年,到廟堂上還是小青年。?

以鄭朗的睿智,不會察覺不到。?

可兒子正是學習的時候,要麼繼續放在蘇州胡瑗哪裡,要麼聽從前妻的勸告,繼續留在鄭朗身邊,權衡一下,還是放在鄭朗身邊爲妙。?

反正從潤州經過,於是停下,還看到范仲淹那個如夫人,十分年青,二十略出頭,長得不但漂亮,而且知書達禮。范仲淹這個老少配不管了,自己一妻三妾同樣說不得別人。?

範純仁對這個如夫人不是很反感,畢竟還小了一些,範純祐略略有些不感冒。其實是人家的家務事,管你鄭朗屁事,這是鄭朗在學趙禎,胸中升起了八卦之火,纔多注意了幾眼。?

接着就換船,自己那艘大船太招人眼。一路察看,身份暴露也不大好。?

傳言中鄭朗帶着兩個學生,可兩個學生歲數與範氏兄弟不符,範氏兄弟守喪剛到潤州,又不認識,所以船伕也不知。?

幾個船伕正談得起勁。說的話讓鄭朗一家聽起來很吃力,宋朝官話放在後世,還帶着濃濃的南方口音,中間經過數次變遷,最終普通話取代“宋話”“唐話”。此時千萬不能一口京片子,否則準得讓人將你當作奸細抓起來。?

然而宋朝官話與東南地區的蘇杭口音還有着顯著的差距,不細聽,根本聽不明白。?

鄭朗聽了幾句,回去睡覺。?

第二天沒有直接去杭州,將船分了分,讓施從光夫婦先去杭州,購買一棟房屋,這是安家之地。?

鄭朗自己卻去了鹽官。?

王安石最擔心的是鄭朗插手鹽務,鄭朗卻最關注鹽務。?

不是曬鹽,錢塘江不適合曬鹽法,多雨,真正赤熱的天氣又少,江海混合水鹽份含量低,都不適合做曬鹽場。?

倒是宋朝興起的煮鹽最佳,先是犁土,多年的沉澱,灘塗上會積出一層潔白的鹽土,用人牛牽挾刺刀取土,到後來越來越少時,只好用小刀子刮,不是犁土取鹽泥,而是刮土取鹽泥。?

將鹽土集中起來,鋪草於地,復牽爬車於土上刺土成草溜,大者高二尺,方一丈,用鍬挖滷井於溜側。後來取鹽量少了,只好改木桶取代鹽井。暴曬一天後使鹽份充分結晶,婦女小孩手執蘆箕欿水灌澆,滷流於井。用蓮子試滷,擇蓮子重者用之,滷三蓮四蓮味重,五蓮尤重,全浮者全鹽,半浮者半鹽,十蓮者,官鹽,五蓮者,私鹽。或者用桃仁雞子代替。若滷輕再復刺溜,以濃滷衝之。什麼時候合格什麼時候爲止。?

若用到曬鹽,此時可以代替,宋人是煮鹽法,用鐵盤煮滷,鐵盤就是一個廣達數丈的平底鐵鍋,既成,人穿水鞋及時收鹽,道理與曬鹽一樣,鹽一旦曬老,容易產生一些化學反應,出現氯化鎂與硫酸鎂的化合物,不適宜人食之。按照宋人的說法,味不美也。?

曬鹽省了柴禾錢,但更復雜,要根據天氣情況,增減滷水,中午爲防止表層出鹽後太陽曬不下去,用木釘耙子打鹽花。所以又稱板鹽。因此流傳一句話,天熱朝外跑,雨天往外衝,下雨天也躲不了,要將側板翻轉,不讓雨水淋着,沖淡滷水濃度。?

這個也無關,宋代鹽很貴的,一斤鹽從二十幾文到四十幾文上下浮動,有的偏遠地區能賣到一百多文。一百文放在太平州可以買到上等的大米兩鬥!能夠一年精壯勞力吃上近半月時間。?

可這些實利到了何處??

不是在鹽戶身上,鹽戶過得很苦。?

更不是產量問題,宋朝出鹽一年**三百多萬石,近四百萬石,後來漲到近六百萬石。這纔是大大的問題,自己不改變便罷,一改變,有可能曬鹽的鹽戶都不願意曬鹽,而選擇其他事務。到時候如何向朝廷交待??

不但有鹽,還有礦、茶、酒、礬,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問題還十分嚴重。?

只有香那是例外,是市舶司的香,與本地居民無關。?

看了看鹽戶的生活後,鄭朗不由地皺起了眉頭。?

改革鹽、茶、酒與礬法,給他十個膽量,也不敢動手的。至少現在絕對絕對不是他所能插手的,一插手天大的麻煩就會到來。?

細節決定勝敗,別看幾千鹽戶,可能會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

擰緊眉頭想了一會兒,也沒有想出好辦法。?

休說這一道江水注定曬鹽法不會簡易,有以後南北各大鹽場曬鹽的便利條件,鹽法不變,麻煩依然存在。?

幾個刺溜的鹽戶正在說話,有的說到他,有的說到張夏。?

日久見人心,張夏爲了治堤,日夜奔波,終於贏得老百姓的尊敬。漸漸有人意識到張夏的好處,許多人也在用尊敬的語氣談論着張夏。鄭朗不清不楚地聽到張夏與葉清臣來到赭山,這裡以後從江北生生移動江南,可見它也是重災區之一。?

一是杭州城的浙江口,二就是在這裡,是張夏重點治理的地方。?

鄭朗站了好久,也沒有想出好辦法,於是來到赭山,先看一看江堤。?

遠遠就看到一羣人,其中一個老者正在指點諸人。?

走過去,葉清臣已經認出了他,奇怪地問:“鄭府尹,如何到了這裡?”?

怎麼事前一點風聲也沒有聽說??

對葉清臣鄭朗不排斥,不象王安石所想的那麼可怖,這僅是一個老好人,而且是一個很有眼光的人。王安石變法時他說了,不能這樣玩,玩大了。不聽,悲催。但熙寧變法還有一些成效的,司馬光全部推翻,葉清臣又來了,說不能全盤推翻,好的一面得保留下來,不聽,悲催。?

當時是一個苦命鬼,可站在後人的角度,縱觀仁英神三朝,有幾個人能有他這樣的長遠眼光??

就怕不留下來,一留下來,不僅是一個老實人,還有吏治之才,鄭朗會舉手歡迎。倒是他幾個新下屬讓他頭痛萬分。?

施了一禮,說道:“見過葉副使,我來看看鹽場。”?

“鹽場?”葉清臣奇怪地問,這與杭州職責不大,屬都鹽院統管,三司使是頂頭上司。?

不過老者已意味深長地問道:“鄭府尹,看過後如何?”?

“見過張轉運使,”鄭朗再次施一禮,對這樣做實事的大臣,鄭朗十分尊敬,又答道:“十分棘手。”?

張夏也沒有再說話,再次笑笑。杭州棘手的事還多着呢,除非守成不變,一變,各種麻煩事會接踵而至。看着錢塘江,正是潮水平下去的時候,渾濁的江水帶着滾滾濁浪,一路東流。?

鄭朗又看了看新築的石堤,用了他那種簡易的魚鱗塘法。但一些平坦之處,繼續用以前的土堤、柴堤、草堤,只是加高加厚。?

張夏問道:“如何?”?

“張轉運使治堤,下官如何敢提意見?”?

“說說也無妨,況且此石塘法還是出自你手。”張夏說道。別謙虛,如果謙虛,你都不會寫中庸,將前代各個儒家大儒統統打倒在地。?

“若讓我說,江堤無他,兩法,石塘代替柴塘草塘泥塘是必然,只要用石塘全部代替他塘,再派人嚴加看護維修,用籠石法,或者這種魚鱗塘法,都不會出大的故障。其次是還陂退海。”?

“還陂退海?”葉清臣奇怪的問,這個從大海里搶出來的陂田多珍貴啦,怎麼退還給大海。?

“葉副使,你看,錢塘江是一個三角形,水向東北流,潮水被迫從東南來,明州尖角處,還有北江岸都是受災重點。南江岸在沉澱,北江岸會逐漸北移。但這時間會很慢,若是大幅度的圈陂爲田,江面會越來越窄,陂堤更加快泥沙沉澱的速度,然後再圈新陂,江面會越來越窄。可潮水自海口處來,不會減退,前浪未消,後浪疊起,江面越窄,危害越大。所以想長遠而治,必須退陂還海。”?

僅是說一說,張夏就是認爲這個說法是對的,也不好去動,讓誰還海啊!?

會吵翻了天的。?

還有石塘,張夏不知道好,可錢帛與人力呢?這麼長的江堤若全部用石塘,全花費多少錢帛?若是用鄭朗那種嚴密的鑄鐵魚鱗法,更會是一個天價。朝廷會批准這批款子出來??

鄭朗也知道是空談,話音一轉,繼續說道:“兩浙其他水利亦是如此,上者爲泄,次者爲蓄,下者爲圈。”?

“爲何?”葉清臣又不解地問道。?

“我一路而來,經過數州,看到一些情況,杭州我還沒有細看,可一路上看到許多豪強寺廟強佔耕地湖田、圍田與堰田,越州大水便是此故。非是蔣堂爲官無能,恰恰相反,蔣知州很有吏治之能,然侵佔水道嚴重,洪水一來,水道不暢,於是氾濫成災。只要疏導一下,使水得迅速出,這一帶離江離海很近,何來澇災之害。因此治水之功,泄爲浙東之首。蓄是退田還湖,正是豪強多佔,湖泊變成耕地,水不得泄,旱時又無水可灌。不但貧困人家旱澇破產,大戶人家自己也受到牽連。最後才能圍,湖蘇常杭越等地,可以做少量的圍田。然僅是少量,非是太平州,這裡開發已經成熟,所剩餘地並不多。比如秀州澱山湖、越州鑑湖、明州廣德湖,多有侵佔,這些侵佔的私田全要退耕還湖,以及西湖,不過那不用麻煩葉副使了。”?

讓我說,就說了,而且朝廷也有詔書,嚴禁私人圈田,就看你葉清臣有何手段阻止。?

葉清臣就當他沒有說。?

讓我做到將所有豪強退耕還河還湖?你做到沒有?好象你也是通過妥讓,才得能通過,當真將那些大戶人家的私圩全部強行拆除了??

沒當真。?

鄭朗又看着張夏,吸取經驗,他有的是知識,缺的是實踐,看張夏如何指揮的。?

天色漸晚,將行李搬上來,坐上江船一道去杭州。?

聽到鄭朗的身份,兩艘船上的船伕張大嘴巴。?

笑了笑,給了薪酬,上了江船,其實已經是海船了。所到的地方是浙江口,市舶司也在此地,一河一江構成杭州兩個商業區,鳳凰山南邊是南廂,也就是浙江商業區,以市舶司爲龍頭帶起的商業繁榮,一是北廂,以大運河爲龍頭帶起的商業。?

但有好事者早將消息稟報,岸上涌來無數的百姓前來夾道歡迎。?

有的人還不解,新知府怎麼從錢塘江而來??

站在船頭上,看着一干官員,大多數不認識,包括韓絳在內。?

韓絳與呂公弼動態不明,一個是蔭補出身,一個是賜進士出身,但兩人最終一個做到東府副相,一個做到西府首相,憑藉這一點,就不能小視。?

富弼好一點,這個人與蔡襄、葉清臣等人都屬於溫和派的大臣,不過眼下還有一些戾氣,會小小的頭痛。?

幾個新進士多不認識,但他們的名字全部聽過。吳充眼下是新進士,可以後卻是一個重要的黨魁,薛利和硬是扛贏了王安石,崔黃臣略差一些,可與他的父親弟弟一門三進士,而且與蘇舜欽十分交好,憑藉這一點就會讓人頭痛。範鎮更不用說了,誰敢小視範鎮哪,那是讓司馬光都折腰的保守黨。?

這一羣新進士中除他兩個學生,恐怕也只有呂公著讓他最滿意外,沒有一個讓他滿意的。?

但還沒有一個人讓他感到頭痛。?

詩人,溼人,好溼。?

不能想,一想兩眼淚汪汪,朝廷怎麼將這個活寶派來了。?

蘇舜欽。?

字子美,杜甫也字子美。?

詩的成就此子美不及彼子美,但字的成就彼子美不及此子美。?

也不妨礙他在詩上的成就,他與梅堯臣、蘇東坡等少數幾人,是北宋最偉大的詩人。?

看看他的詩,曙光東向欲朧明,漁艇縱橫映遠汀。濤面白煙昏落月,嶺頭殘燒混疏星。鳴根莫觸蛟龍睡,舉網時聞魚鱉腥。我實宦遊無況者,擬來隨爾帶笭箵。特別前四句的意象之美,北宋有幾人能及??

再看這一首: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是何等的清幽。?

再如這一首: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蔭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是何等的別緻。?

然而莫要急,再看這一首:我今飢伶俜,憫此復自思:自濟既不暇,將復奈爾爲?愁憤徒滿胸,嶸峵不能齊。只要讓我當權,就能拯救老百姓。無奈命運不好,自顧不暇,奈爾爲呢??

固然有詩人的酸氣,不酸不溼怎麼寫出好詩呢?但作爲一個官員,可曾看到他反思過??

這種自以爲是,會讓他成爲好溼人,但會讓自己兩眼溼溼的。?

下了船,先與鄭回說話:“見過鄭府尹,此次決堤君乃是無辜受害也。”?

很客觀地說了一句。?

鄭回是打醬油的官,也不算太惡,宋朝官場上象他這樣的官員不要太多。但正好碰到了決堤,朝廷這才改換人選,並且鄭回很可憐,貶放到一個更遠的地方降爲知州。?

鄭回搖頭。?

不爭了,看看這個年青的府尹在杭州以後會玩出什麼花樣出來。?

但接下來他會很呆癡。?

諸位官吏一起過來,除了朝廷派來的官員外,還有一些原來杭州的官吏,畢竟一府九縣,遠不是當初的太平州。?

蘇舜欽衝他一笑。兩人還有些交情的,然而鄭朗頗感惡寒,不僅他,還有吳充,範鎮。但他們多是各縣知縣,要到各自任上赴任去,於是鄭朗索性將話挑明,說道:“諸君,你們有的是原來杭州官吏,有的是朝廷剛剛調來的官員。我不管你們有什麼想法,與朝堂上有何瓜葛,但不要帶到杭州來。因爲我對陛下說過,會在三年內努力使杭州爲朝廷帶來五到六倍的收入,必然做一些法令與制度上的變更,看不慣者立即寫奏摺到朝廷稟明。否則不要怪我到時候不憐惜下屬。”?

醜話先說在前面。?

一句話說完,四下裡很安靜,然後石化,有的人吐白沫。?

鄭朗也沒有辦法,這一羣君子,黨魁,溼人,會讓他很難受。也不怨,隨着自己地位提升,這樣的人會遇到更多。趙禎朝名人太多了,若在京城隨便打一棍子,都有可能打到歷史上一個鼎鼎大名的大人物。?

但逼得鄭朗不得不高調。?

第327章 等待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283章 狐威(上)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第115章 高山流水第279章 天下第80章 較勁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五百六十二章 歸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第224章 鐵板第119章 解試八百十七章 雍齒第90章 三家祖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第324章 小魔女(上)第66章 法度第118章 大人物(下)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四百六十九章 河上浪中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198章 陰差陽錯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342章 相公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第19章 詩社(二)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297章 走隊第32章 岳父的糊塗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10章 小鳥小飛(中)第222章 處女地(四)第313章 瘦身第164章 君子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第69章 王老虎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第78章 君子守德第163章 君子黨來了(下)九百零四章 春天第316章 佈施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第156章 交接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九百零六章 資敵第232章 割(一)第190章 膽大第249章 母訓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七百九十九章 禮第329章 陽光普照第13章 刻絲(下)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第301章 拼爹第247章 春雨第21章 詩社(四)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第25章 唱歌的時代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第334章 西風烈(下)五百十四章 糖果第143章 問一(五)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九百零四章 春天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第293章 點將(中)第311章 色賴有一五百十二章 朋黨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九百十一章 崩潰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第248章 劉郎第52章 鳴天下(一)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
第327章 等待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283章 狐威(上)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第115章 高山流水第279章 天下第80章 較勁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五百六十二章 歸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第224章 鐵板第119章 解試八百十七章 雍齒第90章 三家祖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第324章 小魔女(上)第66章 法度第118章 大人物(下)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四百六十九章 河上浪中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198章 陰差陽錯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342章 相公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第19章 詩社(二)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297章 走隊第32章 岳父的糊塗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10章 小鳥小飛(中)第222章 處女地(四)第313章 瘦身第164章 君子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第69章 王老虎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第78章 君子守德第163章 君子黨來了(下)九百零四章 春天第316章 佈施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第156章 交接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九百零六章 資敵第232章 割(一)第190章 膽大第249章 母訓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七百九十九章 禮第329章 陽光普照第13章 刻絲(下)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第301章 拼爹第247章 春雨第21章 詩社(四)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第25章 唱歌的時代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第334章 西風烈(下)五百十四章 糖果第143章 問一(五)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九百零四章 春天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第293章 點將(中)第311章 色賴有一五百十二章 朋黨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九百十一章 崩潰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第248章 劉郎第52章 鳴天下(一)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