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二十三章 歡迎

九百二十三章 歡迎

高遵裕眼中卻冒着精光,低聲說道:“鄭公,要麼將他們吃下來。”

西風徐吹,雖然靈興二州之地號稱塞外江南,風已帶來陣陣涼意了,但諸將心中卻是火熱的。章楶認爲王恩等將能排進四十軍將行列,其實高遵裕與李憲若論軍事能力,同樣也能排進四十將行列,最少能名列二十下軍將,而且此人雖是尊貴的外戚,可與其他外戚不同,特能吃苦,常年累月呆在塞外前線,從不喊怨言,連鄭朗對他這一條都十分地看重。

看人不能看一方面,比如趙構,對百姓不惡,節儉,若非金人入侵中原,再沒有秦檜這個妖孽,可能還是一個比較適合的守成君王。但他的缺點比種諤更嚴重,更不能做爲一個好主帥。再加上他的身份,鄭朗害怕又出現史上的故事,因此排將時並沒有將高遵裕排進去。當然,將是鄭朗排的,比如種樸與王厚,若論史上的做爲,種樸排在王厚之上,多少有些不公平。

不過現在問題也不大,這些青年將領還沒有成長起來,現在將他們列入下軍將,主要還是磨練的,再加上此戰過後,會有一些新的將領涌現,代替和斌這些老將,那麼以後就是鄭朗去世了,宋朝也有了一個用將標準,至少二十年內不會出現用葛懷敏做爲主將的故事。

連番的大捷,讓高遵裕信心有些膨脹,想試一試契丹人的戰鬥力。

鄭朗笑了一笑,不能說高遵裕提議不好。

宋軍與西夏人交戰,只要朝堂大臣們不苟和,那怕自己不出現,宋軍也是佔據上風的,對陣契丹就顛倒過來了。但西夏人與契丹卻打得有聲有色。契丹人來到西夏,失去主場優勢,從容拿下這三萬契丹人,以後對陣契丹人就有了底氣。不過鄭朗還是搖了搖頭道:“不妥,若契丹人派來十萬兵馬,吃下他們還值得,僅三萬兵馬,吃下不妥。”

“爲何?”

“高公,吃下十萬兵馬。契丹人就會害怕,他們的國力也受到嚴重的傷害,一兩年內不會對我朝用兵。三萬兵馬,對契丹影響不大,我擔心河北那邊。河北河東駐紮的兵力不少。而且有諸多城池拱衛,契丹人就是入侵河北河東,也不能動搖京畿安全。可畢竟所有精兵勇將一起調到河北河東來了,以兩地區現在的狀況,若契丹舉國來犯,無法禦敵於國門之外。那麼契丹大軍南下,河北河東震動。百姓流離失所。再說,此戰本來就苦了百姓,國庫更是空空如也,一兩年內元氣都不能恢復。再有契丹所帶來的傷害。後果會很嚴重,甚至能動搖未來整個西夏地區的治理。”

熙寧七年大旱,全國就着旱災的流民,大修土木。修了許多水庫堰壩,還有道路。

這些道路包括呂梁山與太行山的一些道路。但只能說好一點,比原來道路拓寬鋪平了,以現在的技術,宋朝還不能將滄海變成桑田,將高山大嶺變成平原,更不能強行打通這兩大山脈,開通一條條暫新的道路。

宋軍想從陝西去河北,還是先去麟州,再渡黃河,然後去太原,再從太原一步步前往太行山,越過太行山,前往河北。七繞八彎的,最少近三四千裡地,也就是說河北若有警,西方的兵力根本做不到及時的支援。

高遵裕不作聲了,戰爭需要兵力,但同樣需要懂軍事的將領指揮,河北河東現在那有什麼懂軍事的將領。

李憲道:“可惜後方動亂不休,不然三萬契丹人來了,也不打緊。”

“子範,此事勿要再提。”

西夏之所以動亂不休,主要是鄭朗這次用了殘忍的手段強行鎮壓。

順從歸順者有糧有錢有帛,但順從者也不易,必須配合朝廷進行軍事行動,鎮壓反抗的部族。不順從者,馬上就進行鎮壓。這必然激起更多的部族反抗。

但先難一難,將大部桀驁不馴的部族打壓下去,以後治理就容易了。

不然就是得到西夏,以後也未必容易治理。以前李繼遷才擁有多大一點的地盤,最終烽火燎原,一旦西夏失去控制,連帶着吐蕃也會產生新的動亂,大事去矣。

西夏治理了,平安了,沒有了倚靠,吐蕃就不會出現大亂子。別以爲現在河湟平定下去,又經過蕃候的籠絡,但還有許多部族仍然居心叵測。

所以鄭朗寧肯時間慢一點,也將一些桀驁不馴的部族用血腥的手段消滅,減少以後不安定因素。

可這隻有鄭朗心中有數,史上宋朝伐夏,動亂沒有這麼嚴重,並且之前也未實施各種籠絡政策,不過史上那次出兵錯漏百出。第一就是得到西夏,以後不安定因素必然很多。第二就是時季問題。

史上宋朝八月發起總攻,九月李憲法拿下蘭州後,梁氏震恐,立派使者向契丹求援。但西夏也有忌憚的地方,契丹雖然沒有對西夏用兵了,可多次假借拜禮佛塔名義,窺探道路與西夏情報,就象西夏對河州抱有野心一樣,契丹同樣對西夏抱有着野心。契丹有何動態,不記於史冊,但隨後十一月宋軍兵敗。

這個時季就不對頭,既然伐夏,西夏那麼大的地方,以宋朝的武力,不可能一兩個月就得到西夏的,況且史上兵力不及現在,武器不及現在,物資糧草準備的情況也不及現在,將領的任用更不及現在,八月出兵,只要拖一拖,很快就會進入冬月臘月,在最寒冷的地方,進攻西夏的核心,豈不是找死?

真要是那次宋軍贏了,契丹會不會出兵,誰都不好說,但契丹絕對不會輕易坐視宋朝得到西夏的。最直接的一次出手,就是派使來西夏將梁氏的女兒惠宗皇后樑太后毒死,給了李秉順與宋朝和解的時機,贏得了西夏的生機。

因此鄭朗心中有些疑惑,難道自己的一些做法是畫蛇添足了?

鄭朗想了一會,向斥候問道:“契丹主帥是誰?”

“稟鄭公。是契丹南府宰相耶律燕哥。”

“耶律燕哥?”鄭朗眉毛跳了跳,這個人乃是巴結耶律乙辛上位的。

前年秋天耶律洪基去夾山狩獵,耶律乙辛見耶律洪基久無子,這個很關健,若耶律洪基有了兒子,耶律乙辛只要挑唆一下,耶律浚的兒子,也就是耶律洪基的孫子耶律延禧就不會上位,耶律乙辛以後就不會被耶律延禧清算。

因此耶律乙辛進諫。不要帶皇太孫同往,想要加害耶律延禧。契丹大臣蕭兀納一再反對,說:“竊聞車輛駕出遊,將留皇孫,苟保護非人。恐有他變,果留,臣請侍左右。”

這個恐有他變,十分有含味。

耶律洪基這時突然腦子清醒過來,產生了警覺,但沒有立即對耶律乙辛動手,甚至聽從耶律乙辛的建議。讓張孝傑上位。直到去年,宋朝商議耶律浚與淑壽公主親事時,耶律洪基纔開始將耶律乙辛外放。這是無奈的辦法,耶律乙辛畢竟已成勢了。立即徹底動手必有變,這種情況就象後世的趙構對秦檜一樣,趙構不滿秦檜,可不敢對秦檜動手。直到秦檜快要死了,趙構纔將這個厭惡表達出來。甚至默示了養子宋孝宗重新禮葬岳飛,追贈武穆。也許那時趙構心中有些後悔了,畢竟象岳飛這樣的赤膽忠心的大臣,在整個華夏曆史也找不出幾個。

應當說耶律洪基這種做法十分明智,但鄭朗心中估計這不是耶律洪基想出的辦法,是另有高人指點。

究竟是誰,鄭朗不得而知。

但這個耶律燕哥卻是一個十分狡猾的人物。

契丹開始準備清算耶律乙辛,耶律燕哥卻未受到多大的波及,甚至在史上耶律浚之死,耶律燕哥是罪盔禍首之一,現在耶律浚救到宋朝,與耶律燕哥更無關係,再加上他及時倒戈,所以還帶着南府宰相的職位。

想了好一會兒,鄭朗對手下親兵說道:“去將郭逵與王韶請來議事。”

親兵下去,鄭朗坐在議事廳深思。

二人從前線騎兵回來,聽到這種情況,同樣感到頭痛。

三萬兵馬,動是不好動,不動,這個兵力卻足矣動搖西夏的局勢。最少聞聽契丹軍至,後方的反抗浪潮更激勵。

王韶道:“爲何契丹只派了三萬兵馬,難道是纔得到情況,未來得及準備糧草,或者契丹內部產生爭執?”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前者證明契丹準備對宋朝動手了,現在是三萬人來到西夏,未來就可能是十三萬人去了河北。而這種情況的發生,後果連高遵裕都知道有多糟糕。若是後者,問題又不要緊,等到契丹爭執好了,宋朝早就將西夏拿下來,各路兵馬各就各位,時間拖得越久,對宋朝越有利。一旦宋朝將西夏治理起來,沒有部族反叛,甚至將以前每年駐紮在陝西的二十萬禁軍集中起來,全力對付契丹。

高遵裕道:“只可惜,契丹那邊密探得不到有力的消息。”

契丹漢人不少,可入主契丹政治的多是契丹漢人各大豪門,漢人寒門子弟難以上位,西夏不同,它立國草創,各部混雜,因此自李德明時起,就開始吸納大量漢人地主與沒落文人,或者將士,各色工匠,爲西夏帶來文明、技術,以及協助朝廷草創制度,因此斥候也容易打入西夏內部,得到隱秘的消息。

並且怕驚動契丹,以前特務營並沒有派斥候深入到契丹,後來派了,時間很短,打探不到核心的消息。

郭逵說道:“我還擔心糧草問題。”

西夏堅壁清野,境內一半秋收等於毀了,又掘開黃河河堤,試圖水淹宋軍,雖未得功反失去了民心,但造成幾百裡方圓的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既然宋朝想經營西夏,不能不管不顧。

鄭朗派人將這些百姓組織起來,部分人留下,將河水疏導出去,播種冬小麥,其餘人等一起編制,奔向京兆府。於長安就食。又將其中的青壯年組織,或作爲兵士協助宋朝鎮壓反抗部族,或作爲民夫,協助宋朝將糧草押運到前線。

到長安就食,節約了大半的運輸成本,可這一年陝西動用了十幾萬兵士,二十多萬勞力,同樣破壞了農耕生產,前期朝廷是準備了大批糧食。並且自元豐元年就在開始準備,去年準備得最多。

但這麼多將士需要糧草,還有西夏百姓需要救濟,前期準備的糧草根本不夠。鎮壓是一個措施,安撫纔是主要的手段。爲了安撫百姓。只能分出軍糧,對一些缺衣少糧的百姓賑濟。

這造成大軍不得不在黃河邊停了下來。

同時也給後方帶來更大的困難與壓力。

鄭朗道:“仲通,糧草不用擔心,我已寫了奏摺,請陛下從銀行借貸三千萬緡錢帛,用這些錢帛緊急從全國徵調糧草。”

又對李憲說道:“子範,你替我草寫一道令書。用布帛與茶葉等物資,從一些富糧戶中分出糧草,等兩月後,朝廷逐一補還。用這些糧草安置百姓。”

“好。”

李憲在寫草令,其他四人在沉思。

鄭朗說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最好派幾將返回河北河東。”

說完了。看着王韶與郭逵。

有將還不行,還要有帥。這二人中,無論那一人坐鎮河北,因爲其赫赫威名,再有幾勇將配合,契丹就不敢輕犯河北河東。

然而兩人全部低下了頭。

這當口上,誰也不想離開前線。種諤急了,章楶也不想,還是鄭朗開勸,說自己在趙頊面前進諫過,若是以後出征契丹,他會作爲主帥,章楶這纔不情不願與種諤來一個對換。

鄭朗嘴張了張,郭逵與王韶忽然擡頭,對視了一眼。未說話,可意思鄭朗明白,郭逵眼神中無疑對王韶說你有河湟之功,何必還與我爭滅夏之功。王韶意思卻在說,你能什麼能力與俺相比。

兩人各不服氣,於是又默默低下頭。

鄭朗搖了搖頭。

滅夏之功,非同小可。但功勞大,未必是好事。

鄭朗是不想回去擔任宰相,否則因爲功高震主,會成爲所有士大夫攻擊的對象。其他數人亦是如此,王韶與郭逵註定要被雪藏,高遵裕已是國公,賞無再賞,而他又是外戚,就是有高滔滔,他回去後必然打入了冷宮,但三人還沒有李憲悲催。李憲是太監,宮闈之變,危害尤烈,這次立的功越大,未來士大夫們攻擊得越厲害,甚至有可能連京城都不讓呆了。

其實去北河套,或者去河北,避過這場大功,未來在仕途上反而會更平坦。特別是王韶,他本身就是文臣出身,進士及第。

鄭朗是這個想法,但王郭不會這樣想,雪藏又如何,不會是死罪,這個功卻是實打實的,以後都能名垂史冊。

兩人一個不說話,鄭朗無奈,最後道:“這樣吧,爲了防止萬一,先讓種誼與張玉率領兩軍去麟州待命。”

這兩人因爲性格純善,讓鄭朗前年年底調到河北河東訓練鄉兵,種誼在河東,張玉在河北,二將連攻白豹金湯等城池,各自手下的鄉兵也得到了實戰訓練。

但主要還是他們性格好,聽話,所以容易調動。

鄭朗還嫌不夠,又道:“再讓曲珍與姚麟率騎兵去麟州待命。”

兩人勇冠三軍,手下又全是騎營,速度快,不是去麟州,鄭朗的權限也就是陝西與河湟,外加在戰區內的麟府路,河北河東不在他權限範圍,因此先寫奏摺用快腳遞送達京城,然後聖旨直接送到麟州。大軍開伐,速度快不起來,聖旨到了麟州,就是騎兵也未必到達麟州,然後曲姚二人迅速渡過黃河,自河東去河北。

至於河東,有了種誼的兩萬經過訓練,又經過實戰的鄉兵充塞,並且離西夏近,問題也就不嚴重了。

下完這道命令,鄭朗眼中閃出屈辱與不甘。

契丹人大搖大擺來了,馬上就撤離軍隊回去,雖然四萬鄉兵與一萬騎兵抽調回去,不會對戰場產生太大的影響,頂多種張曲姚四將有些不甘罷了。可鄭朗這個舉動,多少有點兒草木皆兵。

儘管他做了近二十年的宰執,也知道飯得一口一口吃,然而心中怎能不產生屈辱。

wωω_ тt kán_ ¢O

因此……

……

耶律燕哥的軍隊速度比較快,未從府州走,府州是宋境,從府州走,就能給宋人動手的藉口,他也怕。

他率領三萬大軍,其實不能說三萬軍隊,只有兩萬軍隊,還有一萬押運糧草的民夫,自金肅軍向西,折向西南,渡過屈野河,沿着原來豐州的邊境再折向古長城,大搖大擺直奔西夏的核心地區夏州而來。

與囂張無關,這是宋朝一慣的弱勢造成的結果,比如契丹使者來宋朝東京躍馬長街,但宋使出使契丹往往又要委屈求全,又不能失大國禮儀,因此諸多出遼使詩中氣氛都是壓抑無比。

但這一回不同。

耶律燕哥來到明堂川,還沒有渡過明堂川河,與種誼撤向麟州的五萬宋軍相遇。

耶律燕哥十分不滿,派了使節前去種誼大營詢問是何意思。

種誼答覆,他們奉命撤向河東河北。

去河東河北不是爲了打仗的,現在最好不要與契丹開戰,之所以調去河東河北,乃是爲了震懾,沒必要隱瞞。

當然,去河北還要一段時間。不過耶律燕哥將消息反饋到契丹,再做出部署,張玉早將軍隊帶到河北去了。

然後種誼又說道:“聞聽遼國大軍前來與宋朝合作勤王,鄭公心中歡喜無比。讓下官於明堂川立儀歡迎貴國軍隊到來。”

使節回去。

種誼開始歡迎契丹軍隊了。

先是將兩千門火炮調了出來,這是調向河北去備戰的。

沒有對準契丹軍營轟炸,而是對準了左側平川地帶,兩千門火炮一起發射。連繼三輪轟炸,將契丹軍隊炸得目瞠口呆。接着兩萬兵士手持神臂弓走出,分成三隊輪射。

弓箭乃是契丹所長,但契丹弓箭射程僅是百步距離,非是象神臂弓,距離幾乎達到兩百步。在這冷兵器交戰時間,相差了一百步,那是致命的一百步。

隨着號角聲吹響,宋軍列成一個個方陣,手持兵器,於明堂川河西演練。

論陣型,三國當中宋朝當爲第一,這些兵士又經過實戰,方陣不斷地變動,殺氣似乎沖天而起。

耶律燕哥有些傻眼,這是歡迎儀式?

隨着種誼帶着四萬鄉兵,一萬騎兵,還有近兩萬來自河東,順着遣返,押運物資的民夫,也大搖大擺地在契丹人眼皮底下渡過明堂川河。

耶律燕哥還不敢動,不要說兵力宋軍佔據上風,就是剛纔宋軍若用那兩千門火炮與兩萬柄神臂弓來一個體齊射,自己就會折損一大半部下。

是歡迎還是示威,鄭朗沒有太在意,想贏得的就是這三兩年時間,過了這個時間段,宋朝不可能再象契丹示弱了。

他在等消息,看歡迎儀式過後,耶律燕哥的反應。

第49章 小妻子,小心眼(上)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七百零六章 飛白體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184章 美人(下)第300章 打雞三百九十一章 守護第337章 小戰(下)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220章 處女地(二)四百十五章 惡化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五百六十二章 歸第339章 放巴士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第280章 依(上)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251章 鬥法(一)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第313章 瘦身第57章 道(一)第204章 老匹夫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94章 講仁(二)第700章 逆轉(上)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第345章 在路上(一)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九百零六章 資敵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第65章 對眼第186章 第二抓·抓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九百零九章 拜將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第231章 黃河第223章 湖上,小露鋒芒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第278章 無敵(下)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211章 大三元(七)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第329章 陽光普照第322章 金剛經的秘密(下)第296章 韓信第266章 淨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八百十六章 坐臥者第198章 陰差陽錯第9章 小鳥小飛(上)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七百十章 親事一五百六十章 魔術七百十章 親事一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第80章 較勁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第22章 三疊陽春(上)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第256章 呂夷簡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第339章 放巴士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53章 鳴天下(二)八百九十四章 大會戰六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第148章 銅錢第123章 去五百六十四章 從此江湖各陌路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四百二十七章 度第78章 君子守德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第56章 鳴天下(五)
第49章 小妻子,小心眼(上)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七百零六章 飛白體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184章 美人(下)第300章 打雞三百九十一章 守護第337章 小戰(下)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220章 處女地(二)四百十五章 惡化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五百六十二章 歸第339章 放巴士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第280章 依(上)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251章 鬥法(一)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第313章 瘦身第57章 道(一)第204章 老匹夫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94章 講仁(二)第700章 逆轉(上)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第345章 在路上(一)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九百零六章 資敵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第65章 對眼第186章 第二抓·抓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九百零九章 拜將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第231章 黃河第223章 湖上,小露鋒芒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第278章 無敵(下)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211章 大三元(七)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第329章 陽光普照第322章 金剛經的秘密(下)第296章 韓信第266章 淨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八百十六章 坐臥者第198章 陰差陽錯第9章 小鳥小飛(上)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七百十章 親事一五百六十章 魔術七百十章 親事一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第80章 較勁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第22章 三疊陽春(上)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第256章 呂夷簡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第339章 放巴士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53章 鳴天下(二)八百九十四章 大會戰六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第148章 銅錢第123章 去五百六十四章 從此江湖各陌路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四百二十七章 度第78章 君子守德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第56章 鳴天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