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

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

鄭朗正等着趙禎這句話,徐徐道:“夫子之道,核心乃是入世,救世,治世。”

這無法反駁的,甚至有人絕對地將道家說成出世,儒家說成入世,以做區別,說得太籠統,不完全對。但儒家確實講入世治世。鄭朗說的核心就是這個入與治。

шшш▪ttκΛ n▪C O

又道:“‘春’秋時代,王室衰退,諸禮崩壞,於是諸候爭霸,戰火不休,黎民塗炭,生靈痛惜。故夫子重禮法,許多典籍講禮,‘春’秋又是刻意擇出鄭莊公養共叔視做開端以明禮。”

“中的也,”趙禎道,經過鄭朗那個中庸的洗禮,很容易就明白這段話。

“想要治世,僅是一個禮是不足的,故有了仁義,有了樂,有了聖智,有了忠恕,有了孝慈。可是人一生壽命是有限的,而儒家又博大‘精’深,夫子悟道,從無到有創出儒學,已到中年時候,許多未來得及修便去世了。其中包括儒家重要的中庸,也是後人編著。想治世,僅這些是不足的,或者夫子並沒有詳細地寫出來。”

“雖說孟子嘲笑墨家乃‘婦’人之仁,甚至創出種種奇技法‘門’來止殺止戰,其實這也是儒家仁的一種體現,只是偏向片面‘性’,重仁而疏忽了義,故成‘婦’人之仁。不過墨家中的奇技‘淫’技雖是用來止戰止殺,也能用在民生上。還有兵家,以戈止戈,這是從儒家的平天下,內聖外王中的外王法則延展的學術。再說農家重視農業生產,同樣也是一種治世。法家用酷法制訂規則,又是片面的擇取儒家的義延伸而成的學術。這是其他諸家所短之處,也是所長之處。”

“夫子未來得及將儒家修正完善,但它的宗旨思想就是入世治世,其他諸家多從儒家吸取了一些片面‘性’的‘精’華,但儒家可否又能從這些諸家身上吸取‘精’華反哺儒家,使夫子學術更加完善?兵家之道,其實說來同樣是儒家的一個分支。平天下的平,仁義的義,外王的王,結合儒家的仁,內聖的聖,便會發動合理的戰爭,而避免窮兵黜武現象發生。也就是儒家可以修兵,但修的是儒家的兵。”

“再說格物學。墨家的奇技‘淫’技擇取的同樣是儒家的格物致知,奇技‘淫’技未必足取,可儒家的格物致知卻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比如這些發明,可以用來保衛疆土,比如‘藥’劑。可以用來冶療瘧疾,比如火‘藥’,可以炸山開路,易於開礦。而非是奇技‘淫’技,用來玩樂,一旦用來民生,就是大道,就是儒家核心所在,治世所在。故臣說它是儒家的核心學問。”

“這也是一種狡辨。”歐陽修氣壞了。從早朝到現在一直在生氣,現在看到他心中的儒學被鄭朗曲解到這地步,忍無可忍,反擊道。

“歐陽永叔,是否是狡辨,我已經寫了一篇文章投於報紙,君也可以撰文反駁。政事不能‘弄’一言堂,學問也是如此,況且關係到治理國家的大學問。”鄭朗微微一笑道。

事實上也在曲解。

但看大家如何想了。不過隨着各種厲害的武器與各種有用的物事發明出來。最後大家看到成果,會有更多人默認自己的曲解。

一旦將格物學真正納入儒家學問。而不是奇技‘淫’巧,更不是工匠,科學才能真正發揚光大,甚至若干年後,科舉也會將格物學當成考試的學問之一。

到了這一步時,科學前景纔會變得光明。

甚至讓他這個論述得到更多的人認可之後,將士同樣也能歸於儒家,雖略略比士大夫低下,但不會再象現在這樣,爲文人所輕。

不矯正是不行了,甚至發展到後來,一個小知縣就能抹岳飛面子。

因此,今天的火炮,與儒家所謂的核心,是替未來種下了一粒種籽。

歐陽修只能恨恨地退下,在想如何反駁鄭朗的話,反正報紙上的文章,鄭朗的能刊登,自己的同樣能刊登。

趙禎也不在意。

不僅是鄭朗與歐陽修此次學術衝突,爲詩歌體,文章散文化,還有經義,這幾年推陳出新,產生了無數爭論。特別是報紙,每一期都看到士子們爲這些爭執大肆噴口水。

究竟是誰的對,趙禎絕對不‘插’言。如鄭朗所說,這幾年文章越寫越好,趙禎的水準想‘插’都‘插’不進去。

這次鄭朗火拼文彥博,生生地將文彥博拉下馬,讓許多大臣倒吸冷氣。

憎恨的人不多。

就事論事嘛,鄭朗不顧言臣會彈劾,匆匆忙忙前面一脫險,後面從潭州返回京城,前去六塔河察看,反覆提醒,也說了知錯必改,並沒有責怪兩府宰相。

但文彥博爲了推卸責任,給狄青扣上種種莫須有的大帽子,用來達到轉移臣民視線的目標,這種做法是不好的。並且這一年,出了那麼多事,兩府說一點錯沒有,那也是不可能的。

就是如此,鄭朗僅將矛頭對準文彥博一人,未做任何牽連。

隱隱地,又讓大家看到前幾年那個溫潤首相的影子,有的大臣還在心中感慨,這幾年發生太多太多的事,若鄭朗在朝堂上,還會如此?

想得美好,若沒儂智高之事,鄭朗權控兩府,再呆下去,出的‘亂’子更大。

鄭朗達到目的,也要返回潭州了,臨行前來到狄家,狄青同樣在收拾行李,準備去延州。不想呆在京城這個傷心地了,因此帶着所有家眷,準備一起搬到西北去。

聽鄭朗到來,大開中‘門’將鄭朗迎了進去。

到中廳後,狄青伏下,深施大禮,說道:“謝過鄭相公。”

都準備到陳州等死了,卻沒有想到鄭朗爲他回京,力挽狂瀾,救了過來。

“漢臣,不必多禮,”鄭朗將他扶起來,說道:“我也要回去了,臨行前有幾句話囑咐你。”

“請說。”

“如我沒有猜錯,今年冬天沒藏訛龐必動手。”

“鄭相公,我也做了一些安派。讓那六名密探暗中相助沒藏訛龐。”

“做得好,不但此時暗中相助沒藏訛龐,以後也要相助他。諒祚現在還年幼,不過時間很快的,一旦他長大‘成’人,必與沒藏訛龐發生衝突,到時候相助沒藏訛龐擊殺諒祚。讓沒藏訛龐不得不篡奪李氏基業,那麼到時西夏名位不正。上下‘混’‘亂’,就是我朝出兵之時!”

“好計。”

“這是將來的事,我說眼下,一旦沒藏訛龐取勝,爲了立威,會向我朝發起一些小範圍能夠承受的戰役。到時候你必須能夠果斷地反擊。我在南方會關注此事,到時候相助你出兵,同時也會寫奏摺,全面禁榷。那麼戰事規模不會很大,可會頻繁發生數月之久。最終將西夏重心‘逼’迫轉移到南方,讓西夏與唃廝囉發生正面衝突。因此,你一去西北,必須做一些準備。”

現在鄭朗失去了權利,但可以利用狄青之手。與一些進奏,同樣能將宋朝邊境推向有利的方向。

狄青去西北,不僅利於狄青本人,也利於鄭朗這個推動的進行。

“好。”

“還有,兩府宰相變動,龐籍對你一直袒護有加,他回來擔任首相,對你十分有利。不過你要提防另一人。”

“誰。”

“韓琦。文彥博唆使大臣污衊你,只是想保住相權。可是韓琦一直對你很不滿。”

“嗯。”狄青又有些憂慮了。

“不用擔心。勿要小視了龐醇之。”龐籍重新上位對鄭朗也有好處,一個政令通暢的朝堂。自己在下面也好做事。自從龐籍下去,鄭朗已經感到自己做起事來,遇到許多困難。又道:“我還會寫一封信給韓琦,關照一二。”

眼下與文彥博扯開臉皮了,但暫時還沒有與韓琦破開臉面。昔日,他與韓琦多少還有一些‘交’情的。

“謝過。”

“不用謝,好好保護自己身體,”鄭朗道。狄青就是沒有在陳州莫明其妙死去,可身上多處有傷,又得了背疽,非是一個長命的人,龐籍同樣只有六七年好活了。

而這一文一武,纔是鄭朗真正看重的大臣。

鄭朗與劉敞南下。

龐籍返回京城,一到京城就讓趙禎召入皇宮,直接說道:“龐卿,鄭朗評價你老辣彌姜,能否當乎?”

有數的,鬧出這麼大的事,龐籍怎能不聽聞,知道自己再度爲首相,還是鄭朗一手力薦上去的。他坦然答道:“陛下,臣願意爲陛下做一塊老薑。”

趙禎呵呵一樂。

但事情並沒有結束,隨後王拱將三司賬目報上,趙禎看得觸目驚心。

一怒之下,又連做了兩個人事調動。

將王拱辰貶到陳州,而非是狄青去陳州,隨着又將劉沆貶知應天府。

其實還是一些士大夫倒的鬼。

文彥博帶着羣臣倒狄,只有劉沆一人獨奏,御史去陛下將相,削陛下爪牙,此曹所謀,臣莫測也。

倒狄青是假的,不安好心是真的。

因此得罪了諸多士大夫,而他在中書,位居富弼班下,卻在王堯臣之上,三司賬冊出了一個大黑窟窿,文彥博已經下去,總得要人頂上,於是讓劉沆槓了。

說到底,劉沆資歷不足,政績略略欠缺,於是張昇帶頭,一連十七奏,再加上劉沆爲狄青得罪了其他言臣,一起彈劾,很快將劉沆‘弄’了下去。

劉沆下,曾公亮上。

接着又輪到王德用,王德用讓士大夫們‘弄’得怕了,凡有什麼動靜,皆與士大夫們附和,讓文彥博一挑唆,王德用在皇嗣案中上跳下竄,最爲有力。趙禎頗感不滿,鄭朗說過一件事。爲什麼這一年來出了那麼多事,居然沒有多少言臣彈劾兩府?這是很不正常的。就包括鄭朗爲首相時,也時常遭到言臣的彈劾,而這一年來兩府所做所爲,如何能及是鄭朗那幾年的兩府?

因此讓王德用下,賈昌朝上。

用以平衡朝堂。

歐陽修不服氣,一封接着一封奏摺呈,賈昌朝‘奸’邪,是小人,還是回大名府吧,天下幸甚,趙禎睬都不睬。‘奸’邪小人,對現在的趙禎根本就不會動搖。何謂‘奸’,何謂君子?仔細想一想,大家差不多吧。

但也給鄭朗帶來了麻煩。

龐太師再度爲相,依然還在做一塊老薑。

有可能會脫變,可鄭朗的保薦,趙禎的信任,也‘逼’得他繼續做老薑。

財政是敗壞了,不能全怪文彥博。從陳執中時財政就開始逐步敗壞,不過那時沒有大災大害,底子又好,看不出來。這個頗象乾隆到嘉慶時一樣,乾隆承‘蒙’一個好爺爺,一個好爸爸。留下很厚的底子,還有一個會斂財的‘奸’臣和坤,因此看上去‘花’團簇簇,但到嘉慶時,和坤斬了,國庫空了,清朝走下坡路了。

扭轉過來,問題不大,扭轉不過來。宋朝會十分頭痛的。

龐籍開始扭轉。

但這非是一日一月之功,首先就是官員,這幾年官員漸漸氾濫成災。官員來歷,一是科舉,但僅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立功大臣或者武將的兒子,這部分是以將士爲主,最後一部分就是蔭補。

若想官員不冗,中間的不能少。不然將士缺少拼命的動力。只有兩頭去,特別是後者。近些年。因爲范仲淹開的頭,逐漸又出現賣官現象。但還不是致命的,官員分爲兩種,一種是無差官,一種是有差官,無差官雖有官職,也拿部分薪祿,開支還不是很大,特別是有差官,也就是正式官員,養一個有差官,平均養一人一年就得兩千多緡錢。還不包括隱形的職分田等額外補助。

然龐籍也不敢硬來,太得罪人了,不長壽的。

只能慢慢來,禁止賣官,科舉現在未舉行,但逐步控制蔭補。再者就是對有差官進行控制,不敢將這些年來增加的有差官強行裁去,誰怕誰啊?本來羣臣見了首相,還得行拜伏禮,以表示首相領導羣臣之意,但自鄭朗起,又到富弼,漸漸取消這一禮度,首相是有權,可整個成被整批的對象。不敢強裁,因此只能控制。

一些官員病死的,或者致仕的,但有差官減少增加,數量就能慢慢降下去。這一招也是自鄭朗裁兵取得的靈感。

繼續保留一些禁兵子‘女’參加禁兵的權利,但不強行,也不鼓勵,反而對禁兵不讓他們子‘女’參加禁軍表示支持,禁止一些額外增加禁兵的來源,原來多從廂兵中擇取勇壯者進入禁軍,鄭朗卻改成三年大比一次,各個軍種中挑選強壯者參加禁軍。沒有得罪多少人,也沒有采用多少暴力措施,僅是體弱有病或五十歲以上者勸退,六十歲才強行勸退,卻漸漸將禁軍數量控制。即便是三年大比,一些新禁軍兵士進入,數量並不大,而且個個勇猛過人,增加了禁軍實際戰鬥力。

這種溫和的方式比較好,可有一個缺點,就是很慢,特別是官員,沒有十年之功,是看不到效果。可誰能保證自己能做十年首相,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只能說控制比陳文二人氾濫成災要強。

其次是節減對官員的濫賜濫賞。這個會立見成效,可太得罪人了。無奈也,財政吃緊,不得不爲。特別是到了元旦節,龐籍將賞賜控制起來,哀鴻遍野,引來一片抗議聲。

做老薑了,只能辛辣到底。硬着頭皮做惡人。

再者,就是效率。

這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大臣,頗似呂夷簡,鄭朗在做,他也在看。

鄭朗未必做得多好,他也未必全部學下去,但兩相彌補,並不比鄭朗做得差。要麼,僅缺少鄭朗的那些金手指,其他方面可能還略略在鄭朗之上。

這個效率很重要的。

特別是宋朝冗官冗政,政事冗,辦事效率差,就會形成嚴重的‘浪’費。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政事通暢時,一斗糧食運到最前線,所需不足三百文,若是政事不暢之時,能達到一千多文的天價。不一定全是貪污了,大部分就是政事不通暢,同樣一斗糧用五十天運到前線與一百天運到前線,形成的‘浪’費就會成天壤之別。

錢就是這一筆一筆省下來的。

往往一筆不多,幾百緡,幾千緡,可幾千幾萬筆省下來,就會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

然而這需要時間。

實際拋開苦風淒雨的北方,南方開始變好了,大批的移民,給福建路減少了土地壓力,甚至包括江南西種與兩浙路,土地壓力全部得到釋放。

兩廣也有災,水災,還有一些百姓水土不服,帶來一些掣肘,但寬鬆的土地,先進的耕作技術,百姓辛勤勞動,特別是漢戶,相比於漢戶,蠻人確實十分懶散了。今年兩廣終於出現大豐收。

已經開始替朝廷謀利。

不過爛攤子多於好現象,六塔河無人敢再提了,又不能讓它一個勁的流淌,還得強行開口子使黃河水至此不會產生迴流,衝擊商胡埽。口子還不能開得太小,否則上游水大下面不得泄,又會將堤岸沖垮。史上六塔河沒有這麼大規模,麻煩反而小一點,現在六塔河規模遠勝於史上,麻煩更大。不僅六塔河,商胡埽再次開出一條新河,從澶州到大名府整個被‘亂’七八糟的河流反覆地肢解。

現在契丹軍隊是不會到澶州,否則朝中也不會着急了,一道又一道黃河分流就成了最佳的天塹。

大批災民還得要安置,不僅是商胡埽決堤的災民,許多地區內澇以及決堤,整個災民數達到幾十萬戶,幾百萬人。

龐籍未出面,找到新三司使張方平,讓張方平寫信給鄭朗,替俺省省吧。

鄭朗非得要,龐籍還會擠,不過領了鄭朗的情,商議的口‘吻’讓鄭朗替朝廷節約節約。

但說明龐籍做得還不錯。

至少沒有因爲權利而‘迷’失了自己。

這也是一粒重要的種籽。

不是鄭朗一個人做好首相,龐籍同樣也能做好首相。那麼其他人爲什麼做不好,不稱職也。

當然,許多事是鄭朗到潭州後才發生的。

一路匆匆南下,潭州還有許多事務呢。

劉敞一直心情不佳。

鄭朗將他喊來,問:“原父,你是王伯庸的內兄,平時伯庸恐也與你談到我的爲人。爲什麼我要替狄青討還公道?”

“我不知道。”劉敞不能答,狄青乃是你手下愛將,當然護短啦。

“一場慶曆戰爭‘花’了多少錢帛,不僅‘花’的錢帛,因爲前線有三十萬兵士駐守,再加上爲前線輸送物資,至少還有八十萬百姓耽擱生產,也就是一百多萬戶百姓被戰爭直接拖累,試問宋朝有多少戶?更不要說戰爭所帶來巨大的費用。前方不穩,後方如何大治?當然,後方不大治,前方又如何取勝?二者是相輔相承的。雖祖宗法制,節制武將的權利,以防安史之‘亂’,藩鎮割據,但僅是節制,不能認爲武將一無是處。”

“狄青僅是貶職。”

“爲何狄青主動請命去西北,文彥博不同意,非讓他去陳州?”

“西北是……”

“別,你不要也將文彥博那套說辭拿出來,誰相信?還有,你說寧負狄青,不能負國家,我是不是可以這樣來解釋,寧負狄青,寧讓狄青死,也不能負士大夫。”

“我非是說讓狄青死,更非是說士大夫。”

“那負到何種地步?燒紙錢變成了異光沖天,穿一件普通的黃‘色’衣服,變成太祖皇袍加身,這似乎都是誅滅九族的大罪啊。還有,這個國家是指趙氏江山,天下百姓,還是指士大夫這個羣體?”

“你不能曲解。”

“那爲何你能曲解狄青?難道我比你身份卑賤,你比狄青身份高貴?”

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第103章 大家(下)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203章 捉女婿(下)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124章 火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五百四十章 太傅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第220章 處女地(二)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第230章 大中庸(下)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85章 第一觀(上)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第276章 請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342章 相公第261章 慶金枝第47章 花之戰·筆筒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五百零九章 前兆第36章 蛇書第247章 春雨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四百七十一章 怒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第110章 閉門羹(上)第242章 揚帆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第231章 黃河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第57章 道(一)第98章 講仁(六)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第282章 潮四百三十六章 和第301章 拼爹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第199章 放榜(上)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第350章 在路上(六)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第111章 閉門羹(下)七百九十章 強橫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第283章 宋詩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九百十章 排名第106章 求第26章 偶爾壞一回(上)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第340章 難第149章 算計第185章 第二抓·誤第64章 天堂(下)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八百十七章 雍齒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第279章 天下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第350章 在路上(六)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第199章 放榜(上)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第312章 刎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第12章 刻絲(上)五百章 老大一七百九十章 強橫五百十二章 朋黨第249章 母訓第258章 問鬼(上)四百十五章 惡化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
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第103章 大家(下)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203章 捉女婿(下)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124章 火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五百四十章 太傅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第220章 處女地(二)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第230章 大中庸(下)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85章 第一觀(上)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第276章 請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342章 相公第261章 慶金枝第47章 花之戰·筆筒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五百零九章 前兆第36章 蛇書第247章 春雨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四百七十一章 怒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第110章 閉門羹(上)第242章 揚帆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第231章 黃河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第57章 道(一)第98章 講仁(六)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第282章 潮四百三十六章 和第301章 拼爹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第199章 放榜(上)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第350章 在路上(六)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第111章 閉門羹(下)七百九十章 強橫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第283章 宋詩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九百十章 排名第106章 求第26章 偶爾壞一回(上)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第340章 難第149章 算計第185章 第二抓·誤第64章 天堂(下)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八百十七章 雍齒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第279章 天下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第350章 在路上(六)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第199章 放榜(上)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第312章 刎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第12章 刻絲(上)五百章 老大一七百九十章 強橫五百十二章 朋黨第249章 母訓第258章 問鬼(上)四百十五章 惡化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